《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學反思范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學反思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學反思1
《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這節(jié)課屬于美術四個領域中的“欣賞評述”領域,以往學生對一件美術作品的評判標準往往是像與不像,這體現(xiàn)了學生對藝術與生活的關系的一種淺顯而樸素的理解,其實美術作品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形象與生活總的真實原型不一樣,這是為什么學生就說不出道理了,更不知如何評述。這節(jié)課屬于美術的基礎理論課,學生在課前就跟我商量“老師咱們還是畫畫吧”。這說明他們對于這樣的理論型的課不能產生濃厚的興趣,如何讓學生理解老師的授課意圖,并對這樣的話題產生興趣呢,我覺得導入很重要,經過推敲之后我設計了欣賞導入法。先用大量的優(yōu)秀的畫作讓學生欣賞,初步感受藝術與生活的關系。為了進一步理解藝術并不是完全照搬生活我又加入了一個小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國王,南征北戰(zhàn)立下赫赫戰(zhàn)功,打下很多疆土。凱旋以后由于受過傷所以一直眼睛瞎了,一條腿瘸了。一天他想找人給自己畫像,第一個畫家忠實地把他的形象畫了下來,可以說畫得很像,但國王大怒把他殺了,第二個畫家把他的雙眼畫的炯炯有神,腿也不瘸了,國王又大怒,命人把他也殺掉。第三位畫家很聰明,他是怎么做的呢?(注意停頓幾秒鐘給學生思考時間)他畫了國王單腿跪地屈膝,瞇起一只眼睛拉弓射箭的姿勢,結果國王很高興賞給他很多金銀財寶。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呢?藝術不是生活的忠實再現(xiàn),要經過藝術家能動思考。
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大體分為兩類,一是再現(xiàn)性的,一是表現(xiàn)性的。舉再現(xiàn)性的例子:齊白石的國畫作品《蝦》對比真蝦引導學生討論,藝術作品典型性集中性的特點。以油畫作品《開國大典》對照當時照片組織學生進一步討論得知藝術不是生活的復制品,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段r》體現(xiàn)的是傳神的美,體現(xiàn)了畫家熱愛生活的態(tài)度。而《開國大典》用壯闊的場景和濃麗的色彩烘托出了莊嚴歷史時刻帶給人的內心感受。而凡高的《夜咖啡館》則體現(xiàn)了色彩的美。
表現(xiàn)性的題材以吳冠中的《松魂》等為例。畫面用夸張變形的處理表達作者主觀精神。
為了驗證學生是否理解本課內容,講到此處請學生舉出所知道的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例子,除了繪畫作品還可以舉出文學作品,影視劇,音樂等例子。
欣賞評述課,這對于學生來講是開拓眼界的機會,然而這種理論型的課他們上起來總是會感到枯燥,這需要老師多想辦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注重學生的廣泛參與,多給學生發(fā)言機會,運用鼓勵,激將,評選等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在設疑時抓住問題所在,利用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在思路安排上采用相聲小品中抖包袱的手法,調起學生胃口,吸引學生注意力。
中央十臺“探秘追蹤節(jié)目”給我很多啟示,教師的語速,課件中適時的插入一些聲音,對于欣賞課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以后要在這方面作一個嘗試。
《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學反思2
二者是相關的,缺一不可的。對于藝術源于生活這一層含義同學們都能夠理解,作為本課的重點內容來引導;而藝術高于生活這一層,有些學生就表現(xiàn)出一臉茫然,也就成為本課的難點。
本課緊緊圍繞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這一主題而設定。一是藝術源于生活,二是高于生活,二者共同存在,缺一不可。課中通過齊白石的《蝦》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蝦形成對比,導出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分析了董希文的油畫作品《開國大典》與照片相對比,總結出了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通過學生練習分析作品是如何源于生活又如何高于生活的,學生從中對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有了一定的理解。
課堂上,學生只是對于表現(xiàn)藝術,還有不可接受的感覺,抽象的形象讓他們感覺無所適從,“象”與“不象”仍然是他們衡量作品優(yōu)秀與否的尺度。看樣子,要想使學生接受抽象藝術的美還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
在今后的欣賞活動中,盡可能多安排一些表現(xiàn)主義畫家的作品,使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加強對表現(xiàn)藝術的認可吧!
《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學反思3
這一課的教學內容是緊緊圍繞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這一主題來設定的。分析本課課題,實際包括了兩個方面:一是藝術源于生活,二是藝術高于生活,二者共同存在,是缺一不可的。這前一層含義同學們都能夠理解,第二層含義需要將藝術作品和生活的真實對照來研討,這也就成為本課的重點。課堂教學中,希望通過大量例證來說明這一點。
為此,我設計三方面內容:
一、齊白石及作品。
齊白石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藝術大師。他的作品多表現(xiàn)生活中的.花鳥魚蟲、蔬菜瓜果,活靈活現(xiàn)、興趣盎然,可謂說明藝術源于生活的最好例證。而且齊白石老人對于生活的熱愛、對于藝術的執(zhí)著、對于惡勢的敢于直言,對于學生的心靈都會有很好的啟迪作用。齊白石晚年對于蝦的畫法的改進,很容易使學生發(fā)現(xiàn)作品中的蝦和真實的蝦的差別,自然而然提出藝術不是生活的照搬照抄,它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二、董希文的《開國大典》。
要提到再現(xiàn)生活的作品,沒有哪一幅比董希文的《開國大典》能說明問題,那仿佛是歷史的再現(xiàn)。而我設計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藝術作品和真實場景又有哪些差別,使得學生對于本課主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通過他們對問題的思考、歸納、總結、分析、回答,還使他們積極地深入到作品中,開動腦筋,活躍思維,欣賞、語言等能力均有所提高。
三、《開國大典》和《夜咖啡屋》對照。
《開國大典》無疑是真實地再現(xiàn)生活,屬于再現(xiàn)性藝術。那么我們所熟悉的一些畫家卻喜歡將表現(xiàn)對象進行抽象變形,例如,凡高。欣賞凡高的《夜咖啡屋》,畫家將咖啡屋進行了主觀處理,使之看起來歪歪斜斜。那么這種表現(xiàn)性藝術是否也是來源于生活呢?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探討,進一步說明主題。
我教學的特點是隨機成分大。教學設計是一個大體的環(huán)節(jié),通過真實的課堂教學,學生的準備情況和學生的知識水平的差異,直接影響到師生的配合情況,在各班涉及到問題就有可能不同,所以引發(fā)的問題也就不同。針對實際情況,老師隨時調節(jié)課堂狀態(tài)。
本節(jié)教學內容,在平時教學中效果還是很好的,同學們積極配合,有什么提出什么,課上起來很輕松,很愉悅。
沒想到初一的課堂感覺卻不盡如人意,唯一的感覺就是少了平時那種和諧,很多問題沒有引出來,一小部分同學還處于被動狀態(tài)沒有積極投入到思考之中。也許是因為有聽課的老師,同學們有些緊張,想表現(xiàn)得好一引起卻崩緊了神經,沒做到放松。這在無形中影響了我的情緒,我需要的是隨意暢然。
除卻這點不如意,我想全體同學應該對本課主題,即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都有所知也有所悟了。這也算是達到了本課的既定教學目標,做到了教學的有效性。
《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學反思4
傳統(tǒng)的欣賞課就是以老師為主,無非就是看一看講一講說一說,教師是排山倒海的講授,學生是呆若木雞的接受,那么教學效果怎樣?大家是可想而知的。就教學的實際來看,欣賞課的確是相對比較難講的課型。若想吸引學生,讓學生感興趣,喜歡學,并且真正學有所獲,的確需要教師具備豐厚的專業(yè)的理論知識,更需要教師具有循循善誘,機制靈活的教學技巧;仡欉@節(jié)課的教學,我有很多體會,下面我就這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過程談兩點反思和三點收獲。
一、兩點反思:
1、教師的的專業(yè)知識貯備:
藝術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這是因為藝術是生活的提煉、加工和再創(chuàng)造。藝術家從生活中提取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內容,運用到藝術中去,反過來又充實人們的生活,給人們帶來新的享受。作為藝術的表現(xiàn)方法,決不是生搬硬套生活、或者重復生活,而是有取舍地提取生活中的精華。在這個提取過程中,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的時代不同、內容的不同、環(huán)境不同、感受也不相同等等,所以產生的作品也不相同,正是這些不同,才能滿足不同人的需要。人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審視、品味作品,從中得到美的享受。
2、學生主體作用發(fā)揮的程度:
在課堂教學中,關于教師和學生各自的角色與作用,新課標早已明確:學生是美術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的引領、組織、參與下,探究生活中的藝術,體驗各種藝術手法的魅力,欣賞大自然的美與藝術作品的美。師生在活動中共同提高。在這節(jié)課上,我盡到最大的努力力求做到。面對學生,限于年齡與學識的淺薄,我對自己設計的問題盡可能進行預見性的分析,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了動漫、問答、提示、合作、交流、展示、贊許等多重教學手段,營造了較為熱烈的課堂氣氛,同時照顧到大多數(shù)學生靦腆羞怯、不善表達的弱點,讓他們分小組進行交流,學代表在全班發(fā)言,其他同學互相補充的方式,很好的克服了一些同學課堂上“啞口無言”的缺點,使整堂課基本上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三點收獲
藝術教育有不同于科學教育與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單純的藝術知識傳授與藝術技能培養(yǎng),而是一種提高學生智力和智慧,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合作意識和個性,幫助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昂喍灾囆g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它的這一特點決定了藝術課堂教學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別于其他學科。藝術更為講究的是情感的投入與心靈的交流,否則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但情感教育是一種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教師如何才能在潛移默化中讓你的學生接受到這種情感教育呢?在我多年的美術教育實踐中,比較注意以下幾點做法。
1、互換角色,拉近師生距離:努力改變”傳道、授業(yè)“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讓給學生。不要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創(chuàng)作是一項任務“這樣的錯覺。教師可以把課堂自己坐到學生中間去,作為其中的一份子參與實踐和討論。從形式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營造一個愉快教學的氣氛,讓學生放松心情,帶著輕松愉快的情緒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體驗。
2、合理評價,獲得學生信賴:學生不管是完成作品還是思考問題,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作為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tài)度表示贊賞,然后對具體的作品要做具體的分析,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幫助他們提高思考分析與實踐能力。合理的評價可以建立起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同時也傳遞給學生一種信息——公正、公平的評價方法。評價的方式可以是多種的,可以采用學生自評或互評,再結合教師的點評,最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確立正確的審美理念。比如在素描課中,大部分學生剛開始作出來的作品看起來實在不怎樣,但我首先對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加鼓勵,然后對不同的作品分別給予分析與有選擇性的建議,而避免具體教他們怎么做,教師用意見或建議的方式更善于發(fā)掘學生的潛力,這樣使學生總能保持著自信的學習態(tài)度。
3、傾聽心聲,教學相長: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交流、溝通及共同發(fā)展。通常在上課結束時,我會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相互之間來暢所欲言。學生可以談自己對相互之間的作品的看法;可以討論如何改進等等具體想法。師生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學生會覺得老師的備課中有自己的思路,帶著”這是我的課“的想法,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因為得到教師的尊重而增強自信心和對教師的親近感。作為教師則從中得到了課堂的反饋信息,得以改進自己的教學。
【《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學反思范文】相關文章:
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說課稿11-02
《我生活的社區(qū)》教學反思范文12-23
健康源于生活作文2篇01-20
生活中的藝術作文(2篇)01-28
生活中的藝術作文(5篇)01-17
《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反思(通用6篇)12-25
走進生活,讓學生喜歡作文教學反思12-16
生活中的藝術作文合集5篇02-08
建筑藝術的美教學反思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