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處》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巷深處》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巷深處》教學反思1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語文出版社,七年級上冊的第六課,是一篇回憶性的抒情散文,抒發(fā)了養(yǎng)母對“我”深切的愛和“我”對養(yǎng)母的感情。文章富有感染力,很適合初中生學習。它的語言淺顯明了,但情感內涵豐富,可以通過此文教育學生尊敬和愛戴自己的母親。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母愛的無私和偉大,加深兒女對母親的理解;
2、學習如何選取生活瑣事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
二、學生分析:
學生剛離家到學校念書不久,普遍都有思鄉(xiāng)、思家、思親情結。特別是思念自己的母親。但是他們又搞不懂自己離不開母親的真正原因。這正是學生的天真幼稚之處,也是為人處世膚淺的一面。他們的真情需要熏陶、需要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在他們幼稚的心里種下“孝”的種子。
三、設計理念:
體現(xiàn)語文人文性,學生的主體性和師生互動的重要性(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注重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水平和審美情趣,使他們敢于說話,敢于質疑,這就是本節(jié)課的設計思路。
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讓學生通過自身的生活經歷和實際,體會母女之間那種真摯的情感,并認識母親對子女成長所做出的無私奉獻。
2、知識目標:了解“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懂得選取生活瑣事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四、教學流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1、讓學生欣賞歌曲《媽媽的吻》。教師引導學生欣賞歌曲的動人旋律及感人的歌詞,同時談一談自己的內心感受。
反饋: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普遍比較能投入,能夠為歌曲優(yōu)美的旋律所吸引,有些同學甚至產生共鳴,流下了眼淚,特別是女同學。另外同學們在談自己感受時均認為這首歌很有吸引力,很令人感動,而且容易引起自己對往事的回憶。我想借助一些優(yōu)美的暗示來上語文課效果的是很好的,同時學生的心底是純真無邪的。
2、學生分組討論,暢談感受。
A、母親對自己影響最深刻的一件事:
反饋:有的同學談自己生病時母親連夜或冒雨送他(她)到醫(yī)院的故事;有的同學則談了母親在自己學習生活中的巨大幫助;有的同學甚至提到母親如何對自己進行嘔心瀝血的教育,如何為了兒女的利益犧牲自己的利益?傊谢卮饐栴}的同學在談話過程中無不流露出感激和自豪之情。認為自己應該在長大后孝敬和報答自己的母親。
反思:學生各式各樣的回答,雖然讓人應接不暇,但我內心里還是感到欣慰。因為通過他們的回答和談話,我感受到“人之初,性本善”的含義所在。我想我面前坐著的是一群本性善良、質樸的孩子,如果教師能用正確的方法加以引導教育,我們使學生“學會做人”的目標是完全可以實現(xiàn)的。
B、自己日常生活中曾經做過的對不住母親的事:
反饋:一開始學生都不太敢說出自己做錯的事,后來在我的帶動下(先讓他們聽我的經歷——這也體現(xiàn)師生平等、互動的原則)同學們慢慢踴躍起來了,紛紛打開自己的心扉,把壓在自己心中的不快都說了出來。比如有個同學說自己曾經在背后罵過母親,并取笑她,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又沒膽量向母親承認錯誤;還有個同學說自己假裝生病,來騙取母親的同情……
反思:雖然同學們的話讓我感到驚訝,但我同時卻也看到了他們誠實、善良的一面和可塑性。作為教師,我想應該從正面引導學生正視自己的錯誤,讓他們知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
。ǘ、學生閱讀課文《小巷深處》,并且分組探究:
1、課文中的“小莉”是如何對待自己的母親的?(主要通過哪些描寫)
2、應如何評價她的這種行為?
反饋:對于第一個問題,學生們的討論相對活躍,但是回答的答案比較統(tǒng)一。一般是:喜歡→反感→討厭→感動。學生能夠較全面地去發(fā)現(xiàn)問題。而對于第二個問題,學生們則由討論轉化為爭論,主要形成兩種觀點:
1、對“小莉”的行為應持批評態(tài)度,因為她忘恩負義,沒有盡到做女兒的責任,對不起自己的養(yǎng)母;
2、認為“小莉”的做法值得同情,可以理解。因為她是一個被撿來的孩子,有自卑的一面。同時她還是一個孩子,是老師、家長沒有教育好她。而且她知錯能改的做法也是值得表揚的。
反思:暫且不管誰對誰錯,就這一環(huán)節(jié)同學們的表現(xiàn)來說,已經達到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標。另外,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學生自身擁有的人文性。這便是語文教學最需要,也是我們一直在尋找的。我想如果能以此為基點,緊緊結合課改新理念,我們的語文教育一定會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給學生多一些思考、說話的空間和時間,多走近學生、了解學生,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探究,這應該成為語文老師的一種習慣。
(三)、布置作業(yè):
1、調查自己母親的生日并準備祝賀方式(寫一寫自己的設想);
2、完成課后練習。
五、課后反思:
這一節(jié)課在接觸語文的人文性后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正確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耙皇ё愠汕Ч藕蕖保⒆邮羌冋、幼稚的,他們的心地不壞,并充滿好奇,只要老師耐心地教育,他們是會明白事理的。我想這一節(jié)課最大的成功是我進一步了解了學生,同時也讓他們明白了“孝”字的含義。當然,在這一節(jié)課中我也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比如:留給學生說話的時間還是不夠;課堂形式也較單一,沒有讓學生更徹底地表現(xiàn)自己能力;同時對個別學生的引導還是不夠,以致他們孤芳自賞、顧影自憐,沒有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
《小巷深處》教學反思2
《小巷深處》是義務教育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六課,上課之前,我認真準備了《小巷深處》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考慮了學生可能會遇見的困難或會提出的問題。本課教學的最大特點是能較好的發(fā)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師生的`角色定位把握得較好。一個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一個是學習的主人。
教師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體現(xiàn)在教學設計上。這一點在教案里面已稍微有所體現(xiàn)。再一點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積極處理課堂上出現(xiàn)的不可預知問題。如:在文章主旨的把握上,關于“親情”這一點的導出就出現(xiàn)這樣一個問題。當時我設計這樣一個問題:“我”愛不愛母親?全班異口同聲說“愛!”這一回答是那樣響亮,那樣肯定,讓人感覺是毫無疑義。可比較準確的答案應該是“愛——不愛——愛”這后一個“愛”是更深一層的愛。這是我預先沒估計到的。我的預案里只有同學七嘴八舌的回答“愛”、“不愛”或“愛——不愛——愛”?砂嗬锞褪菦]有第二個聲音、第三個聲音,只有異口同聲的一個“愛”。這下子該怎么導?雖說已上過好幾堂像這樣的課,但心里還是“咯噔”一下。不過很快就穩(wěn)住自己。我微笑的接過同學的回答,進一步問一個問題:“那‘我’對母親的愛表現(xiàn)在哪里?”馬上有一位同學回答:“第7自然段第3行,‘有很多次,我看著母親太勞累,我極想幫助她,……’。另一位同學回答:”29段,‘媽媽,我回來了,我已經回來了……’”一聽到讀這一句,我馬上把她接過來說“我回來了”說明我曾經離開過母親,為什么離開?一位學生馬上回答“我厭惡這個家”我接著問“那她這時還愛不愛母親?”學生齊聲回答“不愛”“那我對母親的情感是”我的話還沒說完,學生就接著回答“愛——不愛——愛”“我對母親的情感是有個變化過程的。”這樣就水到渠成的得出:文章表現(xiàn)的除了母愛,還有母女間的情感——親情。過后,還真慶幸自己的這一教學機智——能比較從容的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課文。
學生的主動性表現(xiàn)在: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得到增強,能力得到提高。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xiàn)在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利用工具書查找不懂的字詞,找出文章的關鍵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把握文章的主旨,感知母愛親情,品味自己喜歡的詞、句、段。最讓感動的是:給課文配插圖,同學能抓住主要情節(jié)、細節(jié)來畫如文章結尾的“母女相聚”圖、中間的“太陽底下賣冰棍”圖、還有文章開頭的“瞎媽抱孩”圖、“小巷深處”的場景圖。都非常有創(chuàng)意。還有有關母愛親情的名言警句的搜集,我特地到新華書店、網上查閱都找不到合適的。我們的學生卻一下子找了二三十條。真讓我感動不已!還摘抄了很多有關母愛的詩句。這一次的教學,讓我體會到:以前自己講的許多內容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全能夠自己解決。過去語文教學存在的許多問題中,最主要的是沒有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
通過這次教學反思,我感覺這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還不夠。這一點以后的教學設計中一定要盡力注意到。
【《小巷深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巷深處說課稿11-03
《小巷深處》教學設計8篇12-26
語文版七上二單元導學案:小巷深處12-06
童年的小巷01-27
大街小巷造句01-24
小巷的傾訴作文02-25
童年小巷_1000字02-22
背街小巷整治簡報09-10
時光小巷作文(3篇)02-10
時光小巷作文3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