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教學反思(精選7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教學反思(精選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教學反思1
1、以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找好與本節(jié)課的切入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對幾個實際問題的分析,使學生明確了具體問題必須具體分析,理解物理與生活的聯(lián)系,建立正確的物理情景,學會用科學、合理的方法處理實際問題。理解向心力是一種效果力,而不是物體另外受到的一個力,并結合牛頓運動定律分析具體問題中向心力的來源。通過對離心現(xiàn)象的實例分析,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3、對于向心力的來源問題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難點,學生常常誤認為向心力是一種特殊的力,是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另外受到的力。就如何正確認識向心力的來源,我在教學中通過多分析實例使學生獲得正確認識。同時讓學生明確這里的分析和計算所依據的運動規(guī)律—一牛頓運動定律,只是這里的加速度從效果上命名為向心加速度了。
4、關于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適用于變速圓周運動的問題,通過分析物體在特殊點(該處物體所受合外力全部提供向心力,無切向分力)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分析了汽車通過拱橋(凸形橋和凹形橋)頂點(最高點和最低點)時的力、速度、加速度等問題。汽車通過拱橋的.運動過程是變速圓周運動,只分析汽車過頂點時的情況(這時汽車所受的合外力在一條直線上,全部用來提供向心力),然后在例題和練習中再擴展分析一般情況下的變速圓周運動的問題,同時提及切向分力和法向分力,以開闊學生視野。
5、例題和練習的選擇,我主要是圍繞教材上兩個示例選擇適當的例子,從水平方向的圓周運動(火車轉彎類型)和豎直方向的圓周運動(汽車過橋類型)兩類問題,使學生通過具體問題,明確向心力的來源問題和處理方法。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教學反思2
圓周運動是曲線運動的重要內容,是運動學知識和動力學知識的結合點,既要掌握圓周運動的運動學特征,又要掌握圓周運動的動力學特征。由于課本上本節(jié)內容較難理解,根據我校學生的情況,我通過多舉實例,多角度分析,多設置生動鮮活的圖片的.方法帶領學生學習本節(jié)內容,以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本節(jié)內容。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都始終按照新課程理念的要求,科學的設計了三維目標并在教學過程中得到了較好的體現(xiàn),同時在設計和實施中,通過學生對知識的回顧、圖片的觀察發(fā)現(xiàn)、小組的合作探究以及拓展應用無不凸現(xiàn)了學生這一主體。就如何正確認識向心力的來源,我在教學中注意通過多分析實例使學生獲得正確認識.同時注意讓學生明確:這里的分析和計算所依據的仍是普遍的運動規(guī)律—一牛頓第二定律,只是這里的加速度是向心加速度.實例分析火車轉彎問題,層層設疑,突破難點。讓學生自己當工程師設計彎道,使學生有主人翁意識,且有成功的感覺,增加了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教學更加有的放矢。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教學反思3
思維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靈魂、是物理教學的根本,親自實踐參與知識的發(fā)現(xiàn)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關鍵,離開了思維方法和實踐活動,物理教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就成了鏡中花,水中月。
本教學設計以新課程的三維目標為依據,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新型師生關系,強化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設計特色有三:
其一,讓學生以“工程師”的身份參與到“道路建設”的設計中,既讓學生知道所學的物理知識可以應用到生活中像設計道路轉彎處、設計橋梁等大事,又可以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物理現(xiàn)象無處不在、物理規(guī)律是支配現(xiàn)實生活中各種奇妙現(xiàn)象的原因,激發(fā)他們對物理的熱情。
其二,合理構建知識體系,從較簡單的汽車轉彎問題(水平面內圓周運動)談起,先討論了汽車在水平路面的轉彎,再進一步討論汽車在斜面路面的轉彎,最后再探討汽車過橋問題(豎直面內圓周運動),較全面、具體地涉及了日常生活的道路建設中跟圓周運動有關的方面,真正做到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
其三,利用物理實驗為物理教學服務,既突出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的特點,又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汽車過凸橋時的失重現(xiàn)象和過凹橋時的超重現(xiàn)象在現(xiàn)實中并不明顯,學生較難體會到,即使學生體會到了也不太會跟物理知識聯(lián)系起來。為了突破這一教學難點,設計中先提示學生跟自己騎自行車過凹凸不平的路面時的感受結合起來聯(lián)想,再利用模擬實驗,讓學生觀察小球通過軌道最高點和最低點時時出現(xiàn)的情況分析可能存在的問題。用物理實驗突破物理現(xiàn)象的抽象難懂,既創(chuàng)設形象生動的物理情景、豐富物理教學的內容,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教學反思4
今天講了“生活中的圓周運動”的第一課時。本文是對該節(jié)課的教學反思,具體內容如下:
一、對該節(jié)課人教版新教材內容的理解:
在老人教版中離心運動與圓周運動實例是分開編寫。而在新課標人教版中,編寫者將二者合二為一。因此本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內容特別多,同時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特別緊密。如果在上課過程中,一節(jié)課將教材的內容上完,可能學生對知識重難點難以把握,同時在上課的過程中,學生在課堂的探究過程與探究時間將受到極大限制。因此本人決定將本節(jié)課分為兩個課時進行安排。
二、本節(jié)課設計思想:
以新課程的三維目標為依據,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新型師生關系,強化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力圖在教學中營造活躍、寬松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合作探究,為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與合作創(chuàng)設更多的機會,也為教學活動中的“生成”搭建舞臺。其設計特色有三:其一,密切聯(lián)系和關注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如火車提速);其二,將生活中的常見物品改裝成實驗器材為教學服務,從而突破教學難點;其三,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始終以“向心力的來源”為暗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課后本人認為在該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是比較充分反映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思想。
三、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
在本節(jié)課中較好的實現(xiàn)了發(fā)現(xiàn)式的教學模式,將生活中常見現(xiàn)象引入課堂,還原物理知識發(fā)現(xiàn)與研究的過程與情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與理解。本節(jié)課設計上分為三個版塊,分別由三個情景引入。
第一個情景“汽車在過彎時由于速度過快而會發(fā)生惻滑”
第二個情景“沿火車行駛方向的兩根軌道的內側,其中一根內側非常光亮,幾乎無鐵銹,而另一根內側有鐵銹與幾乎沒有火車行駛走過的軌道相同”、
第三個情景“當你在騎自行車快速通過凹凸不平的路面時的感覺”這三個情景。通過每個情景去引導、啟發(fā)學生思考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每個版塊的具體教學中注重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在教學設計中,期望通過汽車拐彎問題的分析,為學生自主探究火車拐彎的問題搭設好臺階,使知識的探究過程成螺旋上升。并緊密聯(lián)系到我國最近的火車大提速,由于賦予了實踐的背景,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物理知識被活化了,學生跟物理學的距離便一下子拉近了許多,同時,也讓學生因為當了一回工程師而獲得了一次很好的情感體驗。
四、充分利用課程資源:
在新課程強教學過程中強調充分利用課程資源,能夠利用多媒體資源,調動學生的探究熱情。雖然本節(jié)課不會在課堂上給出答案,但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在課后學生通過研究性作業(yè),能夠通過已有知識對水流星以及過模型作出解答,同時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作好鋪墊。
如在本節(jié)課中,汽車過拱橋時的失重與超重現(xiàn)象在現(xiàn)實中并不明顯,學生較難體會到,即使學生體會到了也不太會跟物理知識聯(lián)系起來,為了突破這一教學難點,本人想到先利用生活化的情景“騎自行車快速通過凹凸不平的路面時的感覺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利用演示實驗讓學生感知示重的變化,再次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達到生活實際現(xiàn)象與物理知識相聯(lián)系的目的。在這里如果有現(xiàn)代化的技術和設備為物理教學服務效果會更好,但是傳感器要走進平常課堂還有很長一段路程。
五、注意教材前后聯(lián)系,提前設置物理情景讓學生課后探究:
在本教材使用中,物理教師應重視物理知識間存在的緊密聯(lián)系,為了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物理教學要有全局的觀念,當前知識的教學要有利于學生學習后續(xù)知識,合理設置“接口”。在本節(jié)課中本人為第二課時預留了幾個接口:如地球可以看作一個巨大的拱形橋,如果地面上行駛的汽車速度足夠大壓力為0可以飛離地球而成為人造衛(wèi)星,這時,地球這座拱橋就“形同虛設”了,相關的知識我們將會在后面學習。汽車在過彎時速度過快惻滑為學習離心運動作好鋪設,水流星的引入為后面學習豎直面內的圓周運動作好鋪設,同時可作為學生課后的'研究性學習作業(yè)。
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能將物理所學知識學以致用,因此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盡量設計一些研究性學習作業(yè)讓學生在課后能利用所學知識進行解釋與理解。如在本節(jié)課中本人設計了兩個研究性學習作業(yè):
研究性作業(yè)1:利用假期時間,實地調查某公路拐彎處的傾斜情況,并查看路邊的限速牌,運用所學的知識,從理論上分析其限速值的合理性并作出評價,填寫學生探究性學習用表
研究性作業(yè)2:從理論上分析水流星與過山車,在最高點不會掉下的原理?請思考在實際生活中還有那些運動或游戲可以歸為此模型。
在教學中注重課前有計劃、有目的指導學生預習,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與啟發(fā)學生將探究、歸納與交流有機結合,在教學中應充分展示過程和方法,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在學生自主探究與歸納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體驗感悟,鞏固與拓展。教學基本程序如下: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分析,提出假設→收集資料,引導驗證→師生交流,總結提高。在教學過程中,上述步驟由任課教師根據具體教學情景與教學內容,安排其中的某幾個部分進行物理教學。但在本節(jié)課中仍有部分問題存在,最突出問題在與本人在課堂組織的過程中,在學生的自主探究、自主歸納上還放的不夠,老師在課堂中出現(xiàn)的鏡頭偏多。同時在上課過程中還是有老師先將思路設計好,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在引導學生按著老師的思路進行思考的傾向。因此在教學活動探究過程中,師生雙方在思想上碰撞的火花不夠,課堂探究氛圍稍顯不濃。
在教學活動中,既要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師生的互動作用,又要看到探究是它的重要特征,只有開展探究性學習才能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充分發(fā)揮師生的雙向互動作用,讓學生自主地完成知識建構,獲得知識、能力、品德上的全面發(fā)展,F(xiàn)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提供者,而是一個“協(xié)助者”,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設置恰當的問題情境,誘發(fā)學生在認知上沖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活動去建構起自己新的認知結構,從而扎實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教學反思5
這一節(jié)課下來,經過聽課老師的點評,我感覺收益良多,明白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好的方面,肯定了自己;也暴露出自己的一些不足,需要進一步改進。
好的地方在于整個教學思路是清晰的。經過前面班級的授課,我調整了一些內容和講解的思路,把一些模棱兩可的問題變得單一、指向性更強一些;也避開了一些爭議的問題;所以上課的時候,節(jié)奏不至于過快,條理也很清晰。
做得不足不到位的一點就是與學生互動少,導致課堂越來越悶。這一點我也深有體會,一方面,這一節(jié)課的內容屬于基礎知識的應用——例題的分析講解,有一種定勢思維告訴自己需要由我來主導;另一方面,在把問題拋給學生、學生正回答時,急急忙忙將他們的答案掐斷,自己來講;導致整堂課基本上是我一個人在唱獨角戲,學生的情緒也越來越低。學生才應該是課堂的“主人”,老師只是作為一個引導者,啟發(fā)學生去找到問題的答案;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需要提醒自己,將課堂的主權還給學生。另外,也要摸索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來活躍課堂。
有老師提到這節(jié)課的密度過大,其實我不這么認為。在準備前我依據自己的理解和參考教參等資料,將這節(jié)課設計為一個課時來完成?v觀課本教材,內容是很少的.,梳理完知識點就兩個:向心力公式在具體情境中的應用——水平面和豎直面內的圓周運動,離心運動。歸根結底也就一個離心運動是還未接觸的新的知識點。另一方面,這節(jié)課屬于應用,可以說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具體情境問題,我的理解是要讓學生先在一個比較淺的層面上來掌握分析的思路,暫不做深入拓展。
有老師提到,語言的嚴謹性和規(guī)范性還是要注意的。這點確實也是我疏忽的一個方面。語言尤其是物理語言的表述嚴謹體現(xiàn)的是對現(xiàn)象的正確理解和分析,只有正確表述才能引導學生進行對的分析和理解。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會特別注意這個問題。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的教學之路也正是如此,要在不斷的摸索中前進。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教學反思6
1、本節(jié)課通過對幾個實際問題的分析,使學生明確了具體問題必須具體分析,理解物理與生活的聯(lián)系,建立正確的物理情景,學會用科學、合理的方法處理實際問題。理解向心力是一種效果力,而不是物體另外受到的一個力,并結合牛頓運動定律分析具體問題中向心力的來源。通過對離心現(xiàn)象的實例分析,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2、對于向心力的來源問題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難點,學生常常誤認為向心力是一種特殊的力,是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另外受到的力。就如何正確認識向心力的.來源,我在教學中通過多分析實例使學生獲得正確認識。同時讓學生明確這里的分析和計算所依據的運動規(guī)律—一牛頓運動定律,只是這里的加速度從效果上命名為向心加速度了。
3、關于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適用于變速圓周運動的問題,通過分析物體在特殊點(該處物體所受合外力全部提供向心力,無切向分力)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分析了汽車通過拱橋(凸形橋和凹形橋)頂點(最高點和最低點)時的力、速度、加速度等問題。汽車通過拱橋的運動過程是變速圓周運動,只分析汽車過頂點時的情況(這時汽車所受的合外力在一條直線上,全部用來提供向心力),然后在例題和練習中再擴展分析一般情況下的變速圓周運動的問題,同時提及切向分力和法向分力,以開闊學生視野。
4、例題和練習的選擇,我主要是圍繞教材上兩個示例選擇適當的例子,從水平方向的圓周運動(火車轉彎類型)和豎直方向的圓周運動(汽車過橋類型)兩類問題,使學生通過具體問題,明確向心力的來源問題和處理方法。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教學反思7
通過本節(jié)離心運動的學習,學生對研究圓周運動需要從“供需”兩個層面加以分析的方法比往屆學生有更深的體會。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小結此研究方法的'時候,他們提出的一個問題讓我感動:“當供大于需時,物體將做什么運動?”反思這節(jié)教學的成敗,主要在于:在研究物體的圓周運動時,要從“供”和“需”兩方面加以分析物體的力的情況!肮奔赐饨缥矬w對研究對象施加的指向圓心方向的合力,“需”即研究對象做圓周運動自身所需要的向心力,若一旦“供需”平衡,物體就做圓周運動;若“供”小于“需”,物體就做離心運動,依次類推,當“供”大于“需”時,物體就做向心運動。而抽象這樣的一套分析方法,應該在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基礎上,憑借學生熟悉的感性材料上進行循序漸進地組織教學,若按照教材現(xiàn)行的編排順序進行教學顯然是有悖常理的。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找到了個能夠解決此類難題的一個突破口——顛覆教材的編排順序,先組織學生學習離心運動,在這一塊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知識上,總結和歸納研究圓周運動的方法。
最后,想起自己堅持的人生格言“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與大家共勉。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教學反思范文(通用7篇)07-08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說課稿范文01-01
《生活中的比》教學反思03-07
生活中的比教學反思03-31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說課稿(通用8篇)04-27
生活中的大數教學反思08-20
生活中的數字教學反思04-12
生活中的大數教學反思08-20
生活中的負數教學反思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