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二年級下冊《長方形與正方形》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二年級下冊《長方形與正方形》教學反思(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二年級下冊《長方形與正方形》教學反思1
1、重視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中我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機會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充分動手實踐,促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進行學習。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中,教師重視了學生學習的過程,充分使用動態(tài)的學習材料,精心組織,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在興奮愉悅的氛圍中動起來,提高學習效率。
3、不足與困惑。
(1)課堂中,學生的數學語言不夠規(guī)范,教師未能及時糾正與說明,對于二年級的學生,教師需不需要在課堂上給學生講呢?比如:本節(jié)課中,學生把對角線說成中間斜著的線。這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2)對于學生精彩的表現,教師未能及時給予充滿鼓勵的評價,只是蜻蜓點水。
(3)這樣的課,適合讓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但操作起來比較耽誤時間,還要達到教學目的,處理不好會適得其反,該如何把握,我一直在思索。
數學二年級下冊《長方形與正方形》教學反思2
利用一周的時間我們學習了數學第七單元的內容,這個單元是關于長方形正方形的初步了解和周長的知識。學生對于兩種圖形的特點了解很好,有些學生對于兩個圖形周長知識的理解不太好。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接觸數學公式,有些學生學生不會利用公式解決問題。
在教學前,我就預想到有些學生在這部分學習中的困難,所以,關于圖形周長的學習,我作為重點講解,課上通過指一指、畫一畫、量一量等活動,力爭每名學生都理解周長的概念,然后在學習的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可是還是有那么一部分學生就是蒙圈狀態(tài),有一部分學生理解2條長與2條寬的和就是長方形的周長,對長與寬和的2倍就不理解了。其實他們就同一種方法,公式是他的簡便形式而已,怎么就不理解了呢?對此,我想還是到實際問題中去理解吧。于是,結合著本節(jié)內容,我們進行了一節(jié)練習,在實際的問題中加強了學生對兩個公式的應用。
通過這個內容的教學,反思自我。對于這樣的圖形教學內容,圖文結合對于學生來說更有利于理解。在解決問題時,我教學生不理解時盡量畫圖,幫助自己理解。
數學公式的使用不要硬搬硬套,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允許學生用自己理解的正確方法解決問題。學習后要加強練習鞏固,在解決問題中強化對知識的理解記憶。
數學二年級下冊《長方形與正方形》教學反思3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課時是要讓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的過程,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長方形長、寬以及正方形邊長的含義,并能夠初步體會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培養(yǎng)觀察、操作及思維能力;在學習活動中體會圖形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課的重點在于讓學生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難點在于引導學生參與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全過程,初步感受探索知識的基本方法。
針對這節(jié)課,我做了以下的教學設計:
一、自主探究,動手發(fā)現特征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再是數學學習的傳授者,而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科學地引導學生,真正經歷探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不斷得到升華。遵循這樣的教育理念,在探索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時,我沒有把現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先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想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角的特征,然后再通過教師提供學具,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自己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去驗證猜想正確與否。通過在具體的操作中自主探索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使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的邊、角特征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這個過程讓學生不僅體驗到探究方式的多樣化,感受到數學知識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進行了一次更為嚴密的邏輯和數學思維訓練,有助于學生思維水平的提升。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提供給學生充足思維空間和操作的時間;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測,在操作中驗證,在交流中發(fā)現,使課堂形成多方互動、多向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探究與發(fā)現的過程中學習數學。
二、應用拓展,鞏固新的知識
實踐證明,學生通過練習,能將所獲知識逐步內化,形成技能;A知識和基本技能日積月累就能逐步穩(wěn)定、轉化,形成智能。在練習過程中,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難等性格。所以,安排好練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本堂課上我設計了“認一認”、“拼一拼““折一折”、“畫一畫”的分層練習,從在給出圖形中辨別長方形、正方形到長方形、正方形的轉換再到自己按要求設計長方形、正方形,一步步深入,讓學生在練習中不斷鞏固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獲得學習成功的樂趣。
數學二年級下冊《長方形與正方形》教學反思4
一、備課
兩次試上,第一次上完感覺非常糟糕,不僅教學任務沒有完成,我自己上的也很吃力,第二次比第一次稍微好了一點,但依舊有很多的不足。正式上課那天,時間卻綽綽有余,按照教案的流程講最后一題時還有十分鐘。想到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想到所教的學科,而且注意到學生:注意到學生的感知,思維,注意力和腦力勞動的積極性。教師在自己的關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減少,則學生的腦力勞動的效率越高。我在備課的時候很少根據自己班上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去思考完善教案,或者說還不能夠去想到大部分同學的課堂反應以及他們的思維能力,備課的三方面要求我似乎只是基本完成了備教材,備教法,學生這方面還有很大的缺陷,因此在要求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課堂里,我做的還太少,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學習。
二、學生的課堂表現
平常上課時,班上的氛圍挺好的,很多學生能夠主動積極的說出自己的想法,課堂上也有部分調皮的孩子,甚至部分同學走神,但是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發(fā)現學生在課堂上都過于規(guī)矩。在讓他們驗證長方形和正方形邊和角的特征時,在我預想中他們應該是很活躍的,活動展開后就比較難以讓他們安靜下來,但是實際卻是本份地坐在那里折折量量,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平時上課時,師傅說我要學會駕馭課堂,但是這節(jié)課很輕松的就控制住了課堂的節(jié)奏,環(huán)境有所不同,他們的表現也會不一樣,但是我希望他們不管什么時候,在哪里上課,在遵守課堂紀律的前提下能夠很好的表現自己,像平時一樣。
三、關于教具的準備
在聽了鄭主任的評課后,我想到我的教具方面也沒有準備到位。之前在網上看到某特級教師的說課,根據她的說課我準備了在課始給學生信封,一開始是每四人一個,馮老師在給我梳理的時候提到這邊可能有點困難,后來我又每兩人一個信封,信封這邊我準備了很久,但是其實真正應該花時間準備的應該是給每個學生準備相同規(guī)格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紙片,以便在具體驗證長方形和正方形邊的特點時能夠一起測量,規(guī)范講解。這邊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以至于在課堂上他們自己測量時,出現了尺子長度不夠,不會規(guī)范測量等問題。問題的解決要抓主要矛盾,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還完全沒有經驗,需要多學習!
四、本課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難點是讓學生分析和歸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本節(jié)課我更多的覺得是自己在說而沒有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去總結歸納,就像在告訴學生長方形的長和寬和正方形的邊長這兩個概念時我采取的方法也不對,從學生的課后作業(yè)中就能看出來,直接告訴他們長和寬,邊長的概念,不去強化,不讓他們自己多說一說是沒有什么效果的。要多注重細節(jié)之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突破重難點。
數學二年級下冊《長方形與正方形》教學反思5
《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一課是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的內容。秦老師的教學立足于教材,重點讓學生經歷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并會應用公式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本節(jié)課教學構思充分體現了“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的十二字精神,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情境,學生體驗了自我探究、操作實踐、觀察發(fā)現、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通過猜一猜、擺一擺、想一想、說一說、算一算等教學活動,發(fā)現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并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經歷“猜想———操作————驗證———應用”,學生的學習情緒始終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情感得到充分的體驗,并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方法,數學思維得到發(fā)展,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都得到了較好地落實。
一、重視探究發(fā)現的過程,變“講授”為“自主”
教師眼中課堂教學的理想狀態(tài)是力圖讓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的學習不僅能夠“知其然”,還能夠“知其所以然”!堕L方形和正方形面積》是一節(jié)傳統(tǒng)經典內容,它是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教學的起始課,是以后進行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及圓等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教學的基礎,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有著重要的地位。為了讓學生對長方形的面積計算“知其所以然”,秦老師整堂課的教學都在以面積的意義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理解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其實就是求長方形中所包含相應的面積單位的個數。于是學生自然而然地以擺1平方厘米面積單位為主要方式,自主感悟長方形的面積計算中長、寬與對應面積單位個數之間的關系,并在理解的基礎上歸納并掌握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上課伊始,秦老師就以學生已經掌握的面積單位的知識為鋪墊,引導學生估測,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還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生的探究環(huán)節(jié)秦老師是這樣安排的:擺一擺——從學具中任意取出幾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長方形;寫一寫——根據擺好的長方形將表格填寫完整;想一想——長方形的面積與什么有關;說一說——你發(fā)現了什么。學生用若干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長方形,結果確認,用幾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幾平方厘米。通過填寫表格,學生又能初步感知到長方形中所含面積單位個數與小正方形每行擺的個數、行數之間的關系,體會到“長方形的長與沿長邊可以擺的面積單位個數,寬與沿寬邊可以擺面積單位的行數”之間的對應關系,為理解“長×寬”的意義打下基礎。
這樣的教學過程,從實際的教學效果來看,有如下優(yōu)點:一是結合前兩節(jié)內容“面積意義及面積單位”的教學,順向組織多層次的體驗活動,為學生探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二是借助動手操作,溝通直觀材料與數學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自主提煉數學模型。
二、關注本質內涵的理解,發(fā)展綜合能力
秦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直追求面積計算方法的本質內涵,一直突出引導學生不僅能夠對面積計算公式“知其然”,同樣需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學生學習活動的核心目標很明確。如借助前面所學的“面積及面積單位”的知識內容理解長方形的面積本質意義時,通過學生的猜測、判斷過程,提升了空間觀念。因為這樣的猜測、判斷不是毫無根據的瞎猜,它是有參照的、有標準的判斷,是一種空間感、數感的綜合應用的過程。
這樣的教學設計能夠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同時還能夠讓學習過程的深刻性與學習材料的主動性、學習活動的具體性有效結合起來。
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沒有把它作為例題來教學,而是在練習中,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遷移到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發(fā)展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
練習設計體現應用性與開放性。通過學生自主探究,獲得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后,在練習中設計了一些應用性練習,如計算校園里跑道、籃球場、草坪和花壇的面積,引導學生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將知識化為能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再如已知黑板面的長和寬,可以提出什么數學問題,由此引導學生比較長方形周長和面積計算方法上的不同,強化了知識點。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還設計了拓展延伸性練習,從長方形紙上剪下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圖形面積是多少;以及最后根據長方形中部分有規(guī)律排列的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計算長方形的面積,讓學生再次感悟到“長×寬”的算理,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總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動手拼擺,列表觀察、小組合作交流等活動,經歷“猜想——實驗——驗證”,推導和歸納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在此基礎上,運用轉化、類比等數學思想方法,大膽猜測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歸納、概括、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索精神。
【數學二年級下冊《長方形與正方形》教學反思(通用5篇)】相關文章:
正方形教學反思12-23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教案03-21
長方形 正方形面積的計算11-16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11-16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復習課教學設計03-02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12-23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12-23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11-16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說課件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