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上冊《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五篇
1、《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
如何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一個新課題。我做了如下的嘗試:
努力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引導學x積極思維,認真討論,讓他們利用舊知識去掌握新知識
例如,講有“余數除法”時,我讓學生先復習了“4×()<9,5×()<43,()里最大能填幾”和“8÷4、40÷5”等能整除的豎式計算,為講新課做好準備。講新課時,我沒有直接講什么叫有余數的除法,而是先讓每個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10根小棍拿出來,我?guī)ьI他們做分小棍的練習:“有10根小棍,每2根1份,可以分幾份?每5根1份,可以分幾份?”當然,學生做這道題不困難。接著我不做任何提示,讓學生繼續(xù)分:“每3根1份,可以分幾份呢?”學生以為可以分完,可是分到最后,每人手里都剩了一根,這時,他們都發(fā)現了“分不完”的情況,于是我才開始講: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平均分一些東西,不一定都能分完,而且分不完的情況是大量存在的,此時引出了課題,和學生一起進行討論。
在討論到計算方法時,我抓住幾個關鍵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得出結論。如例1:“有9個蘋果,每盤放4個,可以放幾盤?還剩幾個?”不少學生知道要用除法計算,可是又覺得9個蘋果沒有分完,還剩1個,好像用已學過的除法計算解釋不通。然而,這正是學生將要理解有余數除法的關鍵之處,我仍沒有直接告訴學生算理,而是啟發(fā)他們去想:“為什么這道題要用除法計算呢?”學生都愿意自己把這個問題回答出來,于是就都積極地思考起來。想了一會兒,一個學生終于正確地答出:這題是要求9里面有幾個4,所以用除法計算,這樣通過討論,既復習了舊概念,又學了新知識,還培養(yǎng)了學生認真思考問題的好習慣。
在討論“9÷2”的試商方法時,學生都知道要商4,但對為什么商4的問題,不少人是這樣想的:因為放兩盤,所以商4。我問:如果書上沒有圖或者題目中數目很大,怎么辦呢?這時,我努力激發(fā)他們想解決問題的積極性,說:你們想想過去學的本領,看哪個同學能夠把學過的本領用上。一個學生很快舉起手來,說:4乘以2等于8,最接近9。我說:有道理,誰能說得更明確些?黑板上復習的內容就有你們要用的知識。這時一個同學很準確地答出:因為4乘以2等于8,8<9,所以商2。
在講第二個例題“43÷5”時,我就先放手讓每個學生在練習本上做,然后針對他們出現的錯題,組織大家進行分析。例如,一個學生的計算結果是,43除以5商6余13,我問大家:他錯在哪兒呢?一個學生說:他的商太小。我問:你怎么一眼就看出他商小了?答:因為他沒有取最大的商,13里面還有2個5呢。這樣,學生對為什么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進一步加深了理解。在這個基礎上,我才和學生一起總結出“做題時一定取最大的商,做完題后要把余數和除數比一比,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方法。這樣學生對新知識不僅理解得深,而且記得非常牢。
2、《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
星期二我上了一節(jié)《有余數的除法》第一課時,本節(jié)課是表內除法的延伸,屬下位學習,教學中本人主要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余數,認識余數.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通過直觀形象的教具展示,學具操作,游戲,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來構建新的知識體系,給學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體現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同時課堂中培養(yǎng)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整節(jié)課多數是讓學生在動手中認識余數,得出結論.這節(jié)課剛開始時是小組平均分小棒,在學生動手操作分完所給的小棒后,教師讓學生仔細觀察表格,把分的幾種情況進行比較,并分類.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得出結論:每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沒有剩余,一種是有剩余.學生從"小棒開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結論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養(yǎng)了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和比較能力.為下面進一步學習余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認識余數后引出除數比余數大時,不是我告訴學生這規(guī)律,而也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動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過程中學生總結出了除數比余數大的規(guī)律.整節(jié)課學生動手,動嘴,動腦,真正參與了活動的全過程,借助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形成數學概念.在自主,合作,討論中學生自己去交流,去溝通,去互動,去思考,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獲得了"余數"概念的表象支撐,為抽象出"余數"概念打下了基礎.
3、《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
《有余數的除法》這部分學習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兩部分內容相互聯系,具有互補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延伸。這部分內容也是今后繼續(xù)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必須學好。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先動手擺,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先動手擺,讓學生在分東西的活動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余數、有余數除法的概念。平均分東西的時候,可能剛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夠再繼續(xù)分。本節(jié)課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我主要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幫助學生逐步認識余數和有余數除法。
首先,讓學生通過分小棒的活動形成認知沖突,產生學習需要。讓學生把10根小棒,每人分2根、3根、4根、5根、六根,可以分給幾個人?學生邊操作邊完成表格,然后讓學生仔細觀察表格,把分的幾種情況進行比較并分類。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得出結論:每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沒有剩余的,一種是有剩余的。這時學生就產生了認知沖突,萌發(fā)學習需要,需要學習一種新的算法,教學活動水到渠成,教師順勢揭示課題。
接著引導學生以10根小棒,每人分得3根,還剩1根這種情況為例,講述怎樣寫成除法算式,使學生知道剩余的1根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數”,這樣的除法是“有余數的除法”,初步建立有余數除法和余數的概念。
然后讓學生“試一試”,把分小棒有剩余的其他幾種情況也分別用除法表示,在模仿中繼續(xù)體會有余數除法中的商和余數的具體含義,逐步完善有余數除法和余數的概念。
最后是借助學具操作,加深印象。完成“想想做做”時,讓學生借助分圓片、分三角形等活動,比較概括地知道平均分東西的時候,如果沒有正好全部分完,也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來計算。
從形象到抽象,便于學生掌握。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的機會,使學生面對數學問題,用自己的智慧去探求數學的奧秘。雖然在擺的過程中,學生交流中,課堂有點亂,但學生自己通過操作活動,認識到當平均分有剩余時,需要用一種新的算法來解決,那就是有余數的除法,而剩余的部分就是余數,凸顯了有余數除法的的概念與意義,讓學生在現實的情景中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4、《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
一、數形結合,理解概念
有余數的除法,是從表內除法向表外除法過渡的橋梁,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是指導計算的基礎知識,為了突出意義的教學,我以擺小棒確定為教學活動的主線,注重從直觀、形象、具體的材料入手,讓學生經歷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在觀察、猜測、操作和歸納等活動中,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動口,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感知概念的形成,從而使數形有效結合。
當第一次寫9÷4的除法豎式時,學生主要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情況,于是我展示出學生的作業(yè),然后讓學生找其中的不同點,說說這里的“8”是什么意思?“1”又代表什么?并且請學生把豎式中的每個數字在橫式中、小棒圖中也一一找到,并說說表示的含義。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操作,學生能把算式和圖進一步溝通,體現了數與形的有效結合。
二、加深體驗,發(fā)現規(guī)律
在擺小棒的操作活動中,因為平均分之后還有剩余,就產生了余數,從而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初步建立“余數”這個概念,又通過觀察、討論、分析、對比,使學生對有余數除法的結構特征有所了解和認識。
在學習“余數一定要小于除數”這一結論時,我注意從學生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fā),促使學生主動探究數學規(guī)律,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的實踐操作,積累一些感性認識,然后我再讓學生寫出算式,并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讓學生各抒已見。因此我設置了這樣的教學情境:搭3個周期的正方形,如果有11根、12根……16小棒,請你擺正方形,結果會怎么樣?請學生說算式,當然,對學生思維的訓練我沒有僅僅停留在直觀操作水平上,緊接著,我啟發(fā)學生思考,如果繼續(xù)擺下去,用19根,20根小棒,會怎么樣呢?然后還安排了搭2個周期的三角形,通過大量的體驗和感知,最后拋出“余數有什么規(guī)律”這個問題時,大部分同學都能說到:“余數不超過除數”、“余數總比除數小”。當問到搭五邊形時,余數可能是幾?學生也能馬上答出來。最后學生運用不完全歸納法,概括并再次明確余數小于除數。
以上是我這節(jié)課的主要設計板塊,解決了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但我覺得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由于環(huán)境原因,學生表現的不是很熱情,以致我前面的節(jié)奏有點慢,另外,我覺得在反饋中,應發(fā)揮合作精神,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當中去,從中得到實實在在的收獲。
5、《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
二年級下冊的課本在計算方面是加、減、乘、除計算方法的進一步拓展。第一單元是“有余數的除法”,這一單元是在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和表內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它也是學生今后學習多位數除以一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其中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及余數和除數的關系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由于學生年齡小,邏輯推理難力差,因此,理解余數比除數小的道理就成為本單元的教學難點。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游戲激趣。通過“快速搜索”“快樂拼圖”“藝術插花”三項活動來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這三項活動在形式上具有游戲的性質,可增強對學生情感上的刺激,對于小學生來說,形式上喜歡才會有行動上的真正參與。同時這三個活動在本質上具有濃郁的數學味!翱焖偎阉鳌笔菫榱嗽谠嚿谭椒ㄉ献麂亯|,通過“快樂拼圖”在動手操作中感悟有余數除法的意義,經歷“藝術插花”列出多個算式進行觀察比較理解余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2、自主建構?v觀許多本單元的優(yōu)秀教學設計,都很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通過動手操作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是所有老師的共同選擇,但選用材料的種類和數量有所不同。實踐證明用小棒擺圖形操作簡單方便,學生比較感興趣;數量太少會局限學生探究的空間,太多了則會花時太多,降低課堂的效率。所以我選擇用10根小棒來平均分,如果直接放開讓學生自己來分,會導致花樣百出但價值不大。讓學生根據要求和問題去操作、思考,既有空間又有方向。然后引導學生展示交流,自主建構意義。
3、行為跟進。學生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知道變換除數,會引起余數的變化,再引導觀察比較,初步感知余數的出現是有規(guī)律的。提出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促進學生反思,在學生初步形成“余數出現是有規(guī)律的”這一認識之后,及時跟進,深化認識。當然,有些學生在學習有余數的除法豎式時,因為受上學期除法的影響,自然而然地用除法算,而忽視了其他方法。讓學生試著用豎式求,學生基本上會寫,我著重讓學生說一說每步的意思。課后學生出現以下問題:1.計算過程中回出現余數比除數大的情況,或者這一類判斷題,他認為是對的。2.應用題算完后不會答。一些同學把整題抄下來,一些同學余數的問題不會答,一些同學干脆不答。3.在做有余數的除法應用題時,一些同學商和余數的單位分不清。很顯然,他是不理解題目的意義,還有部分學生不寫單位。我想這些不足都是我們今后要克服的。
【三年級數學上冊《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07-02
《有余數的除法》的數學教學反思11-13
數學《有余數的除法》的教學反思11-23
《有余數的除法》數學教學反思01-04
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06-03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的教學反思10-10
《有余數的除法》的數學教學反思范文05-01
有余數的除法數學教學反思12-03
《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02-22
有余數的除法的教學反思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