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十二章教學反思(通用6篇)
身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十二章》教學反思(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十二章教學反思 篇1
《論語》十二章所談及的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品德修養(yǎng)于一個人的成長影響是終生的,永久受益的。特別是讓學生領會“學而時習之”“吾日三省吾身”“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學則殆”“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钡让涞暮x。為什么我們學習沒興趣,因為我們沒有“學而時習之”,為什么我們犯錯誤,因為我們沒有“三省吾身”,為什么不們迷茫,因為我們“學而不思”讀死書。
課后,學生思考并討論:你認為孔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各討論組紛紛回答孔子是“一代圣人”,“圣人”“先師”“至圣先師”等等,其中一個小組提出問題:老師,我們不是常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嗎?孔子被后人尊為“至圣先師”,他的言行是航標,是規(guī)矩。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這是無可非議的。但孔子也不是完人,我們認為他太過于注重仁德,而沒有了個性。如果一個人完全按孔子的言行做人做事,會不會出現一種現象:人,不再有他獨特的個性呢?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最后告訴學生,我們要做到:以自己的志向為起點,以孔子的言行為航標,以自己的勤奮為主力,以自己的個性為助力,以自己的目標為終點。任何個性張揚都必須遵循“度”的原則,超越了“度”便不稱其為個性了。
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十二章教學反思 篇2
文言文的教學,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并沒有提出太高的要求。學習的目的并不在于寫作,而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的積累,提高語文素養(yǎng),熏陶道德修養(yǎng)。對于本文的教學,針對基礎較弱的學生來說,想要質量與效率并行,不光是有一份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就能做到的,我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了很多教學問題,課后我總結起來,具有以下幾點反思:
1、激發(fā)興趣,讓學生在樂中學。
文言文的學習,相對于小說、記敘文來說是比較枯燥的,因而,在教學時,多以故事的形式去講解文言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這十二章里,有些是學生在小學或者生活中已經接觸過的,很多學生都能背誦,可以從這些入手,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能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學質量。
2、翻譯文本的同時注意心靈的感悟。
學習文言文,不僅僅是將文言文翻譯成順暢的現代漢語,也不是對文言語句做細致的語法分析,而是注重心靈的感悟,讓學生從文言語句中感受古代文言的魅力,從而體會其中滲透出來的人生哲理,引導學生一步步走進文言文,有形無形中受到熏陶感染。
3、“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很多時候,文言文是學生自己讀懂并不是老師講懂的,更不是教師分析詞法句法而懂的。在讀中進行朗讀指導,養(yǎng)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做讀書筆記積累知識的習慣。一句話,由“學會”走向“會學”,是學好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4、因材施教不是一句口號。
尤其是這樣的文言文,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性教學,講多了差生不能接受,講深了學生不能理解,最后一團霧水,老師費了力沒取得教學效果,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大忌。
總的來說,本課的課時安排是2課時,但實際花了3課時,并不是因為亂了教學計劃,而是因為初一的學生對文言的認識比較淺薄,需要花很多時間去慢慢引導,在理解翻譯方面就花了一個多課時,教會學生去體會具體的含義并非易事,再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就更難了,因為論語里的有些章節(jié)不單單是知識的講解,更多的是需要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廣泛的閱歷,自然學生沒有這些,只能靠老師用一個個的事例來闡釋。加之文言文的背誦并不是像現代文那樣順暢,要想按教學目標要求的課堂背誦,就得花很多時間去一遍一遍的重復,逐漸熟練直至背誦。
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十二章教學反思 篇3
文言文的教學關鍵有三點:一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學習文言文有興趣,愿意去讀。二是心靈的語感很重要,這種語感并不在于教師語法的精細分析,而是學生自主探究。三是朗讀指導,在讀中感受文言文的`韻律,從而體驗文言文的美。
學生初讀,理清文章中的字、詞讀音,如“論”“省”等多音字,文中應該怎么讀?理清文字障礙后自由讀,借助教材中的釋義能自譯成白話文。然后分組討論,每一章節(jié)所講的內容是什么?學生理解后,分組進行背誦比賽,背誦過程中教師加以引導如何停頓。學生自主進行歸類學習:一是多音字有哪些?二是通假字有哪些?三是古今義有哪些?四是特殊句式有哪些?五是重點翻譯的句子有哪些?六是對課文的內容進行分類,完成課后第一題。”《〈論語〉十二章》作為這一單元的壓軸文章,分段為章從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品德修養(yǎng)三個方面,以語錄體形式呈現,結構簡單,句式精煉,但意境深厚,值得細細品讀。
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十二章教學反思 篇4
《論語》十二章是經典名篇,我在執(zhí)教完畢后,發(fā)現自己仍然沒有很好把握文言文教學要領,現在反思如下。
先從教學環(huán)節(jié)說起,我設計的環(huán)節(jié)有:導入—檢查展示—小組合作學習展示交流、點評—理解性檢測—應用性檢測—齊讀課文,學以致用—課堂小結。但在上課過程中,我感覺仍是先松后緊。因對學生能力估價過高,對課前的預習檢查過細而耽誤了一些時間,所以后邊的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完成很粗糙,這是我經常犯的毛病。經過同事們的議課和幫助,我認識了如下問題:
1、教學內容安排過多,教學環(huán)節(jié)要精簡,提前對學生的預習要深入檢查。
2、適當降低教學目標與要求,對初一學生剛學古文要培養(yǎng)學習興趣。
3、幻燈片制作要精細,去掉有關六章翻譯的幻燈,保留七張即可。
4、對學生翻譯再做精細指導,比如詞性活用的字——時、日、傳、樂,“而”的轉折、承接關系的用法。
5、學生翻譯展示之后的指導應有重點,讓學生積累文言詞匯應給示范。
結合“339”大循環(huán)教學模式的精髓來談,我這節(jié)課能夠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合作學習特點,但是仍然不夠完美,先做如下反思:
1、檢查預習環(huán)節(jié)設置太多,可以把個人展示——抽學生上黑板板書易寫錯和易讀錯的生字和四人小組組長檢查課下注釋錄入課文中的自學情況并通報以及教師講解或學生講解易寫錯和易讀錯的生字放到課前進行。節(jié)約一些時間來進行翻譯指導。
2、小組展示翻譯之后,除了學生評價,教師也要及時強調重點并做細致指導。例如,第三則和第五則的翻譯理解。
3、小組代表展示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性活用的字之外,教師要做示范歸納,讓學生有路可循。
4、可以把理解性檢測和應用性檢測同時布置給學生,簡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待學生討論后交流展示。這樣可以節(jié)約一點時間,讓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學有所獲。為了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將課堂環(huán)節(jié)設置成各種形式的活動,例如:《論語》常識知多少(搶答賽)—《論語》翻譯P賽—文言詞匯積累袋—《論語》格言大派送—《論語》格言積累賽。
針對文言文教學,我得到的感悟有:
1、教師必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學習的快樂。
2、文言文字詞積累要有方法,先讓學生去理解,再去積累,不能死記硬背。
3、文言文教學的課堂筆記要具體指導,不要讓學生亂寫一起,把書擠滿渾然一體,建議用雙色筆做筆記。
4、這次意外的收獲是課堂上四人學習小組展示交流都很積極,以后我要經常給學生這樣的機會,讓他們大膽展示,并及時表揚鼓勵。
5、文言文的背誦指導要及時,不能讓學生感覺文言文的背誦太難。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從細節(jié)入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
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十二章教學反思 篇5
我認為學習《論語六則》的目的旨在讓學生了解并吸收前人思想中的精華和有益于自己的思想修養(yǎng)的部分。所以我們的教學重點不在于逐字逐句吃透課文,而在于把握課文大意,理解課文教給我們的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和做人道理。
而在教學實踐中,我感覺好像真的在學生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鋪開了一條通道,讓他們穿越了時空,去閱讀、去思考、去吸取、去與兩千多年前的大師直接對話,了解并深刻地認識了我們的祖先,去學習、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讓學生對學習文言文有興趣,愿意去讀,這課就沒有白上。
說到我的教學過程,那么在上課之前我先讓學生預習了語錄的相關內容。上課我注意激發(f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上加大讀的力度,例如散讀、齊讀、領讀、個人讀、小組讀。通過讀的訓練,同學們對課文就容易把握。為后面的講解奠定基礎。從讀入手,這樣也就更好地是學生掌握文章的內容和內涵。
因為《論語》都是文言文,又是大思想家的理論,在學習上有難度,后來經過研討,學生積極的解決疑難,還很順利!墩撜Z》滲透著教學方法、學習態(tài)度、做人修身,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此時正是需要這一教育的時候。
我認為本節(jié)課存在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由于古文中的知識點相對比較多,有的同學對個別知識點可能還不夠理解。如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
2、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如果能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自己討論來得出結論,效果會更好;所以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一定深入鉆研、虛心請教,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十二章教學反思 篇6
記得有一位名師曾經說過:“每一次上課,都是一次探險。尤其是教者對學情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這種探險之路往往會超乎想象的艱難!比ツ11月,參加“語文理想課堂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名師論壇”執(zhí)教《論語》十二章(重讀)一課,就讓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一種超乎想象的艱難。
因為事先和主辦方溝通不是很順暢,一直到上課之前,我始終不知道所執(zhí)教的學校、班級學生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況。一直到學生走進了教室,學生甚至還不知道我們這堂課要上什么內容。在課前幾分鐘簡短的師生交流中,我才發(fā)現,這堂課我所面對的學生,原來都是一些農村的留守兒童,根本就不是我原先設想的城市寄宿制學校的學生。這些全寄宿的留守兒童,因為家庭教育的長期缺失,絕大多數孩子幾乎都不善于和別人溝通交流,看到課堂上那么多陌生的老師,不少學生怯生生地半天也講不出一句話來。更沒有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為學生走進教室,我發(fā)現,竟然有一半人只是帶了一本書,其他諸如課堂筆記、語文學習常用字典詞典等必須的工具書什么都沒有,甚至還有兩個同學連書寫的筆都沒有。
面對著這樣一群完全超出我想象的學生,如何開啟我的《論語》十二章重讀之旅?首先在我上課的心理上就是一次嚴峻的挑戰(zhàn)。所以,我還是首先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信心開始,盡可能地降低起點,讓學生重溫《論語》十二章一課所學的字詞句,力求在學生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讓經典走進生活,走進心靈。所以,原定5—8分鐘的“溫故知新”的復習檢測環(huán)節(jié),在我這堂課上足足花去了25分鐘。即便如此,待字詞復習基本落實,指導課文朗讀環(huán)節(jié),依然有不少學生,讀破句,讀不準字音,甚至還有極個別學生仍然把《論語》的“論”讀作lùn。所以,經過復習梳理,朗讀指導,一節(jié)課的時間大約已經過去了35分鐘,而原本預設的一堂經典重讀課的三個環(huán)節(jié):讀進生活,讀出感悟;讀進心靈,讀出智慧;讀透文字,讀出發(fā)現。本節(jié)課上只實施了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讀進生活,讀出感悟。”而原本精心預設準備讓課堂出彩的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根本就沒有能夠實施。課堂就在充滿遺憾中結束了。
回顧這一次艱難的歷險,開始心中似乎有一種難言的失落。一節(jié)倍受關注的公開課怎么會上成這樣一個結果?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冷靜反思,我們的課堂究竟應該依據什么教學?是依據自身課前精心預設的教案,還是依據課堂真實的學情?是在公開課的課堂上一展教師自我的風采,還是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有實實在在的收獲?道理似乎很簡單,但真的當我們遭遇的時候,能不能果斷做出正確的選擇,依然是考驗我們教師是否成熟的標志。值得慶幸的是,這節(jié)課,我沒有固守著預設的教案,也沒有置真實的學情于不顧,去一味地展示自我,而是果斷的舍棄了自我欣賞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課堂回歸它真實的面目。這樣的一堂公開課也許拿其它許許多多的公開課相比,既沒有行云流水的旋律,也沒有高潮迭起的情節(jié),實在是太平淡無奇,找不到一絲亮點。但在我的心中卻是一種別樣的珍藏。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每一個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之路都會充滿艱難與挑戰(zhàn),如何化解危機,需要智慧。而每一次危機的機智化解,其實就是一次實實在在的成長。
【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十二章教學反思(通用6篇)】相關文章:
《論語》十二章學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12-06
論語十二章的教學反思范文12-23
七(上)語文《論語十二章》教學設計12-16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沁園春雪》教學反思03-19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木蘭詩》教學反思11-23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鄉(xiāng)愁》教學反思11-23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慈母情深》教學反思(通用10篇)12-17
論語十二章讀書筆記10-24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慈母情深教學反思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