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的教學反思(精選10篇)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那要怎么寫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摩擦力》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摩擦力》的教學反思 1
對這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反思:
一、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首先,知識、能力、情感三類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膩,否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并為以后的繼續(xù)學習埋下禍根。譬如,在講解“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時,如果對“相對”講解的不透徹,學生在后來的學習中就經(jīng)常出現(xiàn)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判斷錯誤的現(xiàn)象,在這點上,我覺得本節(jié)課做得還不夠,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盡力實現(xiàn)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情感態(tài)度方面,我覺得大部分學生的表現(xiàn)還不錯,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在聽講中較好的融入到教學中,學生都能非常積極的思考和踴躍的回答問題,可見,他們對物理學習還是有興趣的。
其次,對重點、難點要把握準確。教學重點、難點正確與否,決定著教學過程的意義。若不正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意義;若不明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方向。在教學目標中一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如果已經(jīng)非常明確,但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xiàn)對重點的知識沒有重點的講,或是誤將僅僅是“難點”的知識當成了“重點”講。這種失衡直接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的下降。
最后,師生的達標意識要強,達成度要高。對一些知識,教師不要自以為很容易,或者是滿以為自己講解的清晰到位,沒有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應,從而一筆帶過,但學生的認知是需要一個過程,并不是馬上就接受。所以我們要隨時獲取學生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方式和思路,準確流暢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達到共識。
二、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
第二,注重學法指導。中學階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現(xiàn)象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來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規(guī)律的基礎上通過演繹推理得到的。學生只有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給他們以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充分經(jīng)歷觀察、分析、推理、綜合等過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內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規(guī)律的實質,與此同時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煉,體現(xiàn)其學習的主體角色。
第三,教學方式形式多樣,恰當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三、對教學技能的反思
其一,講授正確,語言規(guī)范簡練。良好的語言功底對一名一線教師非常重要。物理學是有著嚴密邏輯性的學科,首先不能講錯,推導流暢,過度自然。其次,語言(普通話)要規(guī)范簡練,表達清晰,語氣抑揚頓挫,充滿熱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書精當,書寫工整。好的板書有助于將教學內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體系、重點。所以板書要布局合理、提綱挈領、層次清楚、端莊大方。
下面說一下這節(jié)課缺憾的地方,本節(jié)課在考慮到科學探究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基礎上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假設猜想、設計實驗師生共同探究。先由教師演示然后再由學生進行探究最后形成結論。然而通過教學過程發(fā)現(xiàn)學生的能力已超出我的估計,只要引導得法,通過小組討論和合作完全能夠完成實驗和探究過程。由此我想在日常的教學中可能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太多而不敢過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從而制約了學生的進步與創(chuàng)新。
在講解摩擦力這個概念時,教師應再引深一步讓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驗談一談、說一說。如學生說出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時,教師可以問:“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能說出在冰面上打滑和水泥地面上打滑的區(qū)別,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科學的意識。另外還應該大量列舉生活中的摩擦實例,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等知識以幫助學生理解摩擦力。從而體現(xiàn)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標理念。
在認識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時,教師在教學中盡量引導學生從生活事例入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用科學眼光來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態(tài)度和意識。教師應通過三個對比試驗:
1、把兩手合在一起;
2、兩手離開移動;
3、兩手合在一起搓動,來逐漸認識摩擦現(xiàn)象發(fā)生的時候必須有兩個物體,并且這兩個物體要接觸到一起,在接觸的時候要有一定的運動。學生是在這樣一個反復的過程中認識到了摩擦現(xiàn)象,另外我們還安排了將手放在桌面上拖動,手離開桌面拖動兩個體會活動,讓學生感知摩擦力。從課堂上呈現(xiàn)的學生學習狀態(tài),我覺得在今后的備課當中要將科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現(xiàn)象緊密相連,讓孩子覺得生活總處處有科學,體現(xiàn)了從“生活走向科學的教學理念”。
《摩擦力》的教學反思 2
本節(jié)課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講解摩擦力概念;第二課時講解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第一次采用先將靜摩擦力再講解滑動摩擦力,發(fā)現(xiàn)做一次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嘗試比較難,時間不夠,因為上課評講了8分鐘左右的重力作業(yè),造成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沒有講解。采用這樣講解源于備課活動中有老師提出的觀點:以推動桌子舉例,從推不動到推動,這樣比較接近生活中的活動特點,同時學生解決靜摩擦力的問題和滑動摩擦力混淆問題。缺點是沒有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滑動摩擦力以及影響因素,除非靜摩擦力講解時盡量略講。
傳統(tǒng)講解方法先講解摩擦力的概念(包括滑動摩擦力),然后在講解摩擦力的應用,可以突出滑動摩擦力的重點和難點。
不管是哪一種教學,我在課堂引入了采用了筷子提米,實驗效果很好,學生也比較感興趣。我想下次我講解摩擦力概念時也可能應用第一種方法,逐一講解摩擦力,但為了完成重點知識,我覺得先講解滑動摩擦力,我想引入時就不再用筷子提米的實驗了,我想找一根較長的木棒(玻璃棒效果最好),讓一個男生和女生拔河,男生那邊涂上油之類的,減小摩擦。
《摩擦力》的教學反思 3
摩擦力是力學部分較難的知識點之一。因為摩擦力是發(fā)生在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是對物體間相對運動的阻礙作用,而物體間的相對運動和物體實際所表現(xiàn)出來的運動往往不一致,所以單從物質表面上往往是不能直接看出是否有摩擦力存在的,這就給學生的學習和研究帶來一定的困難。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獲得感性體驗,使其通過探究活動將感性體驗上升到理性認識,達到知識的內化和深化。通過設置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情境,并提供充分的指導與幫助,讓學生通過提出問題、設計實驗、系統(tǒng)觀察,收集分析信息、得出結論等過程進行學習,充分發(fā)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體現(xiàn)了合作學習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改進實驗環(huán)節(jié)學生的思維被充分調動起來,暢所欲言,集思廣益,雖然有些方法還值得商榷,但學生的思辨能力、表達能力、反思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學目標基本實現(xiàn)。
通過反思教學過程我覺得比較成功的地方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引入課題環(huán)節(jié),對教材進行了改變,沒有用問題引入而是用學生更感興趣的游戲進行導入。游戲中與猜想截然相反的結果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迸發(fā)出強烈的探究熱情,從而迅速的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
2、實驗設計環(huán)節(jié),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盡可能引導學生提出更多的猜想。同時要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各種猜想列出后,師生共同分析,逐一排除,得出本節(jié)課要研究的問題: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大小有關?……這對學生深入理解摩擦力是有好處的。
3、控制變量法是初中物理常用到的思想方法。采用控制變量法進行的實驗學生在實驗結論的表達上往往忽略了前提條件。因此,在每個影響因素的探究過程中,教師要著重指導學生注意哪些因素是要控制不變的,哪些因素是要改變的,在歸納實驗結論時再次提醒學生注意前提條件的設定。通過實際體驗和訓練學生的思維嚴謹性和語言表達的嚴密性都有了提高。
4、在實驗反思與評價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對實驗設計以及實驗過程進行真實的反思評價,看看有沒有失誤之處,如拉動木塊運動是否勻速、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是否穩(wěn)定、怎樣改進實驗可以減小誤差等。有學生提出將拉木塊改為拉木板,這樣使彈簧測力計產生示數(shù)的力就是因為木板對木塊的摩擦力,所以測力計上顯示出來的示數(shù)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而且改進后的實驗不受拉力是否勻速的影響。雖然學生對于其中的道理理解不是很透徹,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進一步養(yǎng)成了交流合作、評估反思的良好習慣。
教學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本節(jié)課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本節(jié)課中對摩擦力測量要用到二力平衡的知識,但蘇科版教材中二力平衡是第九章第一節(jié)才學習的,這給學生設計實驗帶來了不小的困難。教師在此要補充這一部分知識,但因為時間關系學生理解不夠透徹。建議教師編排時將二力平衡知識前置。
2、課堂上會出現(xiàn)很多上課前預想不到的情況,如在探究摩擦力與接觸面積是否有關的實驗過程中,就有一組學生由于沒有控制好條件,從而得到摩擦力與面積有關的結論。作為教師,這時候不能把你認為正確的結論強加給學生,而應及時做好指導,讓診斷與矯治伴隨學生的學習過程,真正走進學生發(fā)展的真實世界。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做適時的指導。該什么時候指導,指導的.程度如何,這都是需要教師適時把握的。過早的介入,學生思考的不夠成熟,會喪失反思的機會;過遲的介入,學生由于長時間的碰到難題而沒有得到解決,會喪失以后探究的信心。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不斷的思考、嘗試,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
3、靜摩擦力也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力。它是發(fā)生在兩個有相對運動趨勢但沒有實際相對運動的物體之間,所以物體表現(xiàn)為相對靜止。這是一種典型的平衡狀態(tài),對于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培養(yǎng)受力分析能力很有用處。教材將這一部分內容設置在了讀一讀欄目,我覺得這一部分很重要,但如果放在本節(jié)課學習,教學時間又很緊張,所以我建議將教學時間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學習靜摩察力和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學習摩擦力的分類及增大與減小摩擦的方法。
《摩擦力》的教學反思 4
新課程要求我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于是許多老師便真的完全放手了,課堂上學生們討論、實驗得熱火朝天,但實際上學生真正獲得的東西卻寥寥無幾。我覺得放手并不等于不要老師的指導,有時甚至老師的講解示范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逐步學會探究,學會自主學習。反之,如果老師為了追求學生的自主探究而不管學生已有的能力水平一味地對學生“放手”,后果將是:學生盲目地亂“探究”或者無所事事,最后連基本的東西都掌握不起來。這樣我們就得不償失了。自主探究對老師的指導作用不是淡化了,而是對這一點要求更高了,我們科學老師不能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因為新課程理念下老師的作用更重要了!經(jīng)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認為更合理的教學思路可以以下幾點作為參考:
第一點,學生按照教材的內容進行猜想時,要注意鼓勵和引導學生打開思路,大膽地進行其它猜想。
第二點,要轉變教學理念,不能走形式上的科學探究,要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科學探究,以達到教學目的。而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對能否真正達到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極為重要的。特別是學生探究時的組織教學。
第三點,由于這是一堂科學探究課,所以教師在引導和提問時,要注意問題的目的性和語言的技巧性;對于學生的看法和觀點,要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第四點,由于這一節(jié)教材的容量較大,本節(jié)內容分為兩節(jié)課來完成。第一節(jié)課完成科學探究,總結實驗的方法叫“變量控制法”;第二節(jié)課再討論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以及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為了使我們的教學更為科學,更加具有實效性,在教學中要反復斟酌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方法,教學實情,不斷改進,使我們的教學更加完善合理。
《摩擦力》的教學反思 5
對摩擦現(xiàn)象,學生們有豐富的感性認識。這節(jié)課我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一步,認識摩擦力的存在和對物體運動的作用;認識決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蓖ㄟ^這節(jié)的教學和最后的課堂小測試我總結了這節(jié)課我教學的優(yōu)點和缺點如下:
優(yōu)點:
1.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使學生再一次完整地體會探究實驗的整個過程,體驗探究實驗中的快樂和成就感,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最重要的是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把摩擦力與前面學過的相對運動有機的結合起來,找出了更合理、更好的實驗方案,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同時,通過小組每個成員的通力合作,讓學生認識到團結協(xié)作精神在學習中的重要性,為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奠定基礎。通過探究實驗,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通過爭論“摩擦好不好”,使學生了解生活、生產中利用有益摩擦和防止有害摩擦的事例以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途徑,養(yǎng)成用所學知識聯(lián)系生活、生產問題的習慣,加強了物理與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聯(lián)系,從而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物理教學理念。
2.這幾年的中考試題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類提出自己的猜想并進行實驗探究的題目,但是學生們往往沒有思路,幾乎得不住分。所以我設計在猜想摩擦力影響因素時,讓學生說出猜想后,還得說出能支持自己猜想的事例,這樣就可以避免盲目的猜想和不切實際的瞎想。在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設計探究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并在實驗中及時進行修正。這樣的設計可以加強學生對探究環(huán)節(jié)的進一步掌握。
3.在運用擴展階段,大部分學生能編出關于摩擦力的習題以及在小測試階段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學生能全對,這是我沒有想到的,看來“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真有獨到之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不斷摸索這種模式,使其更有利于學生接受。
缺點:
1.在實際操作中也有意想不到的情況發(fā)生。在設計猜想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我覺得學生們應該會有不少的想法,實際在課堂上學生卻一下子沒有了思路,這時我只有拋磚引玉了,先結合生活中的事例引出一個猜想,這時教室的氣氛才慢慢活躍起來。有個學生提出了實驗中讓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很困難,這是當時我在備課時沒有想到的,當時由于沒有想到這個因素在實驗中容易出現(xiàn),沒能及時給學生指出很好的解決方案。可見以后在備課中還要下功夫,多想想可能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做到及早預見。如果在課堂上出現(xiàn)意外時,一定不要緊張,能當時解決的問題就處理,不能說明的一定要給學生說明情況,告訴學生現(xiàn)在所學的知識還不能解釋,在以后的學習中將會慢慢了解。
2.通過對這堂課的教學,我感覺《摩擦力》的實驗的可見度、實驗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不夠理想,實驗原理比較容易理解,但實驗的操作性難度比較大。實驗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很難做到:用手拉著彈簧測力計使木塊在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而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木塊在做變速運動,這樣,拉力和摩擦力不是平衡力。同學們通過觀察也發(fā)現(xiàn):實驗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穩(wěn)定,讀取數(shù)據(jù)不方便,同時,對實驗的準確性也產生了懷疑。針對該實驗設計的不足,我在課后經(jīng)過思考和實驗操作,個人認為進行以下改進實驗效果更理想。將彈簧測力計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系在木塊上,在木塊的下面放置一塊長木板。實驗過程中,拉動木塊下的長木板,使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發(fā)現(xiàn)相對運動,木板受拉力和摩擦力作用,長木板的運動狀態(tài),并不能影響木塊所受摩擦力大小,這樣,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就穩(wěn)定了,讀取實驗數(shù)據(jù)也就方便了。
任何一節(jié)課都有其優(yōu)點和缺點,通過我的反思我相信對我今后的教學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摩擦力》的教學反思 6
課程標準中對摩擦力的表述是“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了解摩擦力”。本節(jié)教材中摩擦力的測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識和彈簧測力計的具體應用,“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知識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具體應用。通過學習本節(jié)教材的知識,能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節(jié)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課題,通過摩擦在生活中應用的事例引起學生的注意。
利用學生親身的探究感受到摩擦力,體會到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點,認識到什么是摩擦力?對于什么是摩擦力有了一定的認識體現(xiàn) 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課標要求,課堂中沒有特意分出三種摩擦力,可以放到后面摩擦力的應用時介紹。
本節(jié)課的重點在于對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在探究的.猜想、設計實驗環(huán)節(jié)注意對學生的引導,在猜想時,列舉出生活中的實例,在設計實驗中,提出在實驗中關健的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都體現(xiàn)了教師在探究中的引導作用。在實驗方案的設計和反思教學中,充分讓學生討論,并展示自己的思路和方案,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探究教學思路。此過程中時間因班級基礎不同有所不同,教師應活掌握。
摩擦力的應用中采用了先學后教的方法,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對生活中摩擦力的見解,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和分析歸納能力。
《摩擦力》的教學反思 7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讓學生知道什么叫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對物體運動的作用,找到?jīng)Q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認識摩擦的利弊以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教學重點在于應用摩擦知識解釋實際現(xiàn)象,學會根據(jù)不同條件選擇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這些應用都基于對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
我在教學設計的時候緊緊圍繞著教學的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從日常生活中摩擦力的例子引入新課,讓學生參與小實驗,親身體會身邊的摩擦力現(xiàn)象,拉近摩擦力與學生的距離,提高學生的興趣。在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中,我緊緊圍繞實驗的目的,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假設、驗證、分析、得出結論,并且重點強調了控制變量法的科學研究方法。學生參與實驗積極性高,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作為探究的主體的教學目標,也讓他們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充分體會到了在科學研究中的一些基本方法,有利于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在講述摩擦力時,為了不使問題復雜化,教材中沒有提出靜摩擦的問題,而是統(tǒng)稱為摩擦。教材對滾動摩擦也沒有單獨講述,而是作為減小摩擦的方法來介紹的。但在摩擦現(xiàn)象中涉及靜摩擦力的事例很多,教學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因此我在教學中適當補充有關靜摩擦的知識,使學生對靜摩擦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總的來說,本節(jié)課的教學基本體現(xiàn)了教學設計的目的,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但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以下的'不足之處需要改進:
1、。在實驗探究過程教學中師生問答仍局限于老師與部分學生,還有相當多的學生還是在被動地接受他人的實驗探究思想,他們有的是來不及思考,有的是懶于思考。
2、學生個體差異表現(xiàn)明顯,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習能力弱的學生的關注雖然比以前有改善,但問題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這類學生無論在客觀上還是在主觀上邊緣化傾向較為嚴重,較少主動參與實驗探究。
3、探究過程中教學時間與學生活動時間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所以我以后要注意布置好學生的課前預習,在課堂上要注意方法的指導。
4、探究實驗中當學生的猜想和想法和教學設計有一定沖突和矛盾時,不要輕易去否定學生或迅速給出我們預設的想法,而應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去驗證自己猜想的真?zhèn)巍?/p>
5、“科學從生活中來”。 在準備探究活動材料時,要盡量從生活中尋找材料,進行加工處理,可以讓學生能發(fā)現(xiàn)科學活動的許多材料都能從生活中獲得,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科學,科學素材隨處可見,激發(fā)了學生對科學學習的濃厚興趣。
6、教學中要敢于跳出教材,鼓勵學生跳出教材的條條框框的限制,大膽假設,擺脫教材束縛,大膽地先假設,經(jīng)歷科學嚴謹?shù)难芯窟^程,自己去解決問題,從而增強了教材的說服力,提高了教學結果的可信度。
《摩擦力》的教學反思 8
《摩擦力》這一節(jié)是新課標八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三節(jié)的內容。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我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有獨到的實驗方法和評估方式,激勵了新設計方案的產生和新結論的出現(xiàn),激發(fā)和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事實證明探究學習不是絕對程序化的過程,而本堂課正是通過師生間相互交融、循環(huán)推進的學習歷程,發(fā)展了學生的認知、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實現(xiàn)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本課難在“探究”,因為學生初學物理,他們的物理思維還沒有形成,更不用說實驗探究能力的具備了,所以本課的探究不能放的太寬泛了,在探究前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精細的思考,考慮學生可能出現(xiàn)哪些問題,然后考慮如何正確的引導。
本節(jié)課能調動了學生的情緒,學生積極配合老師,不論是討論問題還是做實驗的時候,互相之間積極配合,互相幫助,積極詢問問題。而不足之處:給學生留的思考時間太少,還有在探究過程中對個別學生的指導工作還不夠,另外,對學生的評價過于單調,對學生課堂上提出的問題還是沒有給予很好的`回應。
物理教學反思對物理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物理教師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有效途徑,也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物理教師成長為時期研究型、復合型教師。
本節(jié)以學生自主實驗探究為主的教學方式,從整體上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與參與性,鍛煉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設計能力。當然在教師的適時引導下,把握了課堂的討論方向和課堂進程,因此整堂課既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發(fā)揮了教師主導作用。而且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始終貫徹以實驗源,實驗對象,實驗效果顯示為主導設計并完成實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也有所增強。在整節(jié)課的教學中,始終貫徹科學方法教育,既有以前所學方法的復習,也有新方法的介紹。
當然,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在很多環(huán)節(jié)還有待改進和提高。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會更加努力學習,以更高的熱情投身到教學中去。
《摩擦力》的教學反思 9
在這個過程中,我只是適當?shù)剡M行引導和點撥。在減小摩擦的事例中,我上網(wǎng)下載了有關磁懸浮列車的資料和圖片,并簡單介紹了磁懸浮列車減小摩擦的原理,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從上面的討論中,學生已經(jīng)知道摩擦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摩擦力也并不總是有害的,接下來我讓同學們繼續(xù)討論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摩擦力會是什么樣呢?并讓學生在課后將討論的內容以“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為題寫一篇小論文
課堂小結,我先讓學生以“學到了什么”為線索進行小結,在學生小結的基礎上,我再做適當?shù)难a充。因為學生大都只能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一個小結,但對學習過程中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卻不能做一個很好的總結
《摩擦力》的教學反思 10
本節(jié)課在考慮到科學探究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基礎上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假設猜想、設計實驗師生共同探究。先由教師演示然后再由學生小組進行探究最后形成結論。然而通過教學過程發(fā)現(xiàn)學生的設計和操作能力已超出我的估計,只要引導得法,通過小組討論和合作完全能夠完成實驗和探究過程。
在后來給其他班上課時我沒有再演示而讓學生小組完成全部探究過程竟然收到更佳效果,學生的.學習和參與熱情更加高漲。這我又聯(lián)想到在前面一章的復習中我嘗試讓學生依據(jù)課本上的章節(jié)提示問題和黑板上的補充問題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合作學習,效果竟比通常由老師引導復習要好得多。
由此我想在日常的教學中可能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太多而不敢過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從而制約了學生的進步與創(chuàng)新。
【《摩擦力》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摩擦力教學反思03-18
《摩擦力》教學反思03-04
摩擦力教學反思04-07
《摩擦力的秘密》教學反思03-11
摩擦力的秘密教學反思03-11
摩擦力的秘密教學反思(精選10篇)03-05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學反思通用02-06
滑動摩擦力教學反思03-13
《摩擦力》教學設計 摩擦力 教學設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