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親的教學反思范文
本學期,有幸與師傅微微一同上了一節(jié)同題異構課。雖然是一節(jié)組內的公開課,但在與師傅切磋、與文本對話、與骨干老師的交流中,我收獲很多。
在接到通知要上一節(jié)同題課的時候,我就和師傅微微迅速的研讀四下所有的課文,選擇了一篇容易引起學生共鳴的有關母愛的課文。為了準備好這節(jié)課,我反復的閱讀文本,畫出我認為值得講和值得教的內容,形成了一篇自己的教案。但是,這篇教案很快被推翻了。
我們新教師參加了一次培訓,區(qū)教研員陳飛老師在培訓的過程中,就選擇了《第一次抱母親》這篇散文,與新教師們一起研讀。他從課題入手,將“第一次抱母親”的“抱”字解讀為“回報”的“報”字。這一下子就打開了我的思路,將“抱”字深入的去理解和闡釋,不正是回報的意思嘛。我突然明白,從一個“報”字入手,將文章中所有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細節(jié)描寫通篇考慮,就可以很自然的對作者兩次抱母親的不同表現(xiàn)、抱母親的不同含義進行清晰的解讀——這才是真的解讀文本。陳飛老師扣住作者到底在做什么,他動作背后的'真正含義,讓我一下子明白了語言背后的東西。就好像打通任督二脈一樣,因此我趁熱打鐵,將自己的想法進行進一步的梳理,完成了我的教案。
在試上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每個班的班情不一樣,因此上出來的效果也不同,如果完全按照我的教案來,那么這節(jié)課就變成了走流程,學生反而學不到什么。怎么在大體內容不變的情況下,緊緊抓住學情,上出有班級的特色的一節(jié)課。我根據(jù)我們的班的具體情況——學生理解和表達能力比較差,在課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細讀文本,通過提出幾個有思考和討論價值的問題,適時的將孩子思路引領到文章的關鍵處(這也是師傅微微采用的王榮生教授“三段式”備課方式給我的啟發(fā))。整節(jié)課基本達到了我的預期,學生投入到課堂中,積極思考,通過細讀文本,與文字交朋友,收獲文字背后的意義。
課后,與師傅微微和年級組的骨干老師研討的時候,他們又給了我新的啟發(fā)。母愛雖然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但是課文中選錄的《第一次抱母親》,故事發(fā)生在60、70年代,那時候的母親與新時代的母親是截然不同的,現(xiàn)在的母親不會肩上挑著重擔,不會翻山越嶺做農活。因此,學生無法從他們的生活實際出發(fā)來理解課文中的這位母親,也就無法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感受作者心中的那種對母親的感激。從另一方面來說,學生現(xiàn)在才10歲左右,讓他們理解已過而立之年的作者,感同身受,似乎也有點難為孩子了。
學情到底是怎樣的程度?
通過這次同題異構課,我更加深刻的感悟到在備課的時候,除了要考慮學生現(xiàn)階段的語文水平以外,還應該考慮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他們的認知水平等。只有更深入的了解學生,解讀學情,才能真正上好一節(jié)適合四年級孩子的課。
其實這節(jié)課給我的收獲絕不止于此,師傅對于課堂游刃有余的把控,對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關注、對學生回答的精巧點評。都深深的讓我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八街梢怨ビ瘛,師傅通過她的一言一行教給我的,我會好好收藏,用到我的課堂上。
【第一次抱母親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01-07
《第一次抱母親》的教學反思07-12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02-17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03-11
第一次抱母親的教學反思07-24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07-10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10-06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09-08
第一次抱母親教學反思范文02-03
關于第一次抱母親的教學反思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