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剪羊毛》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0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fā)展,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么優(yōu)秀的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剪羊毛》教學反思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剪羊毛》教學反思 1
1、音樂課堂中我們教師應該更多的關注學生歌唱習慣的培養(yǎng)和聲音的表現。這堂課下來,我覺得我的整個狀態(tài)是有點緊張的,一直在腦海當中出現的是教案,接下去是什么環(huán)節(jié),要說什么話,從而忽略了關注學生在你設計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的狀態(tài)。就拿學生的聲音來說,剛開始的發(fā)聲練習,通過我的指導,用LU模唱的時候,學生的聲音有了明顯的改變,非常的通透。但是一到讓孩子們加入歌詞和老師問好的時候,聲音的位置就掉下來了,而我因為要趕教案的進度而沒有去關注,如果這里能夠再指導一下,告訴孩子們唱歌詞也要找從頭頂拉出來的感覺,在唱一遍,鞏固一下,那么孩子們的聲音會有很大的'突破,不至于到最后孩子們的歌唱會顯得那么的蒼白。
2、巧妙的利用鋼琴伴奏。歌唱教學中,鋼琴伴奏起到了引領、較正和烘托氣氛的作用。我在教師范唱,讓學生感受歌曲情緒和為歌曲分段的環(huán)節(jié),如果能夠好好的設計歌曲的伴奏,用不同的伴奏音型表現兩種不同的情緒,那么就能引導孩子們夠清晰的聽辨出歌曲的結構和情緒了。
3、慎用圖型譜。什么是圖形譜?就是一種新的音樂記錄符號體系,是用圖形(線條、顏色、形狀、符號等)試圖表現音樂的節(jié)奏、旋律、高低、長短等要素的可視覺形式。在學習歌曲第二部分的旋律的時候,我根據歌曲的節(jié)奏、旋律走向設計了一只美麗的蝴蝶圖型譜,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而且能夠一邊畫圖型譜一邊準確的唱出第二部分歌曲,并對歌曲的情感處理也起到了引領的作用。課后劉老師就我的這只蝴蝶跟再場的聽課老師進行了探討。劉老師首先肯定了我的設計意圖,在聽課的過程中,她覺得這只蝴蝶是一個亮點,孩子們非常的喜歡,激起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但是回過頭來回味一下,這只蝴蝶雖然為孩子們學唱歌曲起了輔助作用,但卻破壞了歌曲的流暢性和音樂性。因此,在以后的音樂教學中,要慎用圖型譜,巧用圖型譜。
《剪羊毛》教學反思 2
整堂課的設計思路圍繞《剪羊毛》這首歌展開豐富的藝術活動。首先由多媒體課件帶大家領略、感受了騎在馬背上的民族——內蒙古的大草原風光與情懷,由此牽涉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通過師生閑談,天氣漸漸轉熱,綿羊身上還穿著厚厚的棉衣,請小朋友為羊兒想想辦法,學生自然想到要給羊兒剪羊毛。完整地欣賞、聆聽歌曲一遍,說說聽到了什么,熟悉歌詞內容,體會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按節(jié)奏讀歌詞,幫助學生記憶歌詞及熟悉歌曲節(jié)奏。接著再聆聽第二遍,做簡單律動。下來要求學生聆聽第三遍,邊聽邊動口型不出聲跟唱。進行到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已經很忍不住想自己試著唱了,這個時候讓學生跟琴輕聲唱歌詞第一段,邊唱邊給他們糾正。中間有一句“這是我們在剪羊毛,剪羊毛“節(jié)奏較難把握,學生練習了許久。這里是我疏忽的地方,在事先讀歌詞的時候只是籠統(tǒng)得帶過,沒有著重讓他們掌握這句的節(jié)奏。通過找找歌曲中的相同句,讓學生通過識譜掌握相同節(jié)奏型的樂句,簡化了他們學歌的'過程,調動了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在掌握第一段歌詞的學唱后,安排學生自由學唱歌曲第二段,學生基本能根據第一段歌詞學習時掌握的節(jié)奏、韻律,準確完整地歌唱,其個別小細節(jié)加以糾正、完善后一首曲子通過教學、自學的方式學下來了。學生反映出對自主學習的熱情與主動,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同時增添了學生學歌的方法,鍛煉了學生自身的能力。師生接口唱,增強了師生間的互動與情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鞏固歌曲。
最后升華到課堂的高潮——表演唱環(huán)節(jié)。這是學生最喜歡的形式,也是最難掌控的環(huán)節(jié)。首先,我讓他們自由表演唱,這時他們還顯得不敢放開做,等到我拿出準備好的頭飾、道具后他們便爭先恐后地想起來表演了,以至于后來讓他們前排同學做小羊,后排同學剪羊毛,學生興奮的難以收回來,課堂就顯得有些無序了。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我還是未能考慮周全,沒有給他們合理安排好,或者可以給他們分幾個小組進行表演,也可以我?guī)е鴮W生一起做律動表演,這樣就能讓表演唱更有序、更活力地進行了。
《剪羊毛》教學反思 3
《剪羊毛》是人民音樂出版社三年級下冊的一首澳大利亞民歌,歌曲以生動的歌詞和形象的比喻來描寫澳大利亞牧場工人在剪羊毛時的情景。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將歌曲的重點和難點融入到音樂小游戲中,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學習中游戲,這樣便輕松的達到教學目標。
在教學的時候我先讓學生回答本首歌與以前所學那些歌曲相似,這樣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新歌曲前對歌曲有簡單的了解,然后再讓他們跟著旋律哼唱一遍,讓學生找出自己跟不上的句子,并給以指正。為提高學生的試唱能力,平時我常讓學生聆聽、模仿,并進行練習。
一直以來如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是每位音樂教師所追求的最高目標,我在音樂課堂上使用自己的教學方法并不斷更新改正,于是我把如何有效上好音樂課的`想法融入在這節(jié)課堂中。
一、分析歌曲
本環(huán)節(jié)以小動物聯歡會為情境,當所有的小動物都來到了森林,卻只有小綿羊沒有來,這樣學生就會提起尋找小綿羊的興趣,為下面的教學課程起到很好的引入作用。創(chuàng)建這樣的教學情境,會很容易的讓學生喜歡它們,愛護它們,這樣學生可以輕松的接受應該愛護大自然和保護小動物的意識。
二、分析歌曲
本環(huán)節(jié)我先通過談話的形式讓學生了解關于小綿羊的基本知識和羊毛的基本常識、然后在對歌曲進行分析通過跟學生的交流讓他們知道歌曲的調式,節(jié)拍和結構,有了這些簡單的分析,讓學生對歌曲有一定的了解,為下一步的聆聽歌曲打下了基礎。
三、學唱歌曲
。ㄒ唬雎牳枨
首先我和學生一起聆聽歌曲,通過教師的陪伴可以增進師生間的情感,并富有親和力,同時教師起到了模范作用,學生便會更加用心的去聆聽。
。ǘ┙坛枨
利用多媒體,教師范唱,學生模唱等多個教學手段去引導學生學唱歌曲,對歌曲的一字一句進行嚴格的教授,這樣細致的學習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學生演唱歌曲的準確度。
。ㄈ┲攸c和難點
在歌曲中多次出現切分音,每個句末都以四分休止符結束,因此,我給學生播放火車在開動的過程中發(fā)出來的“咔嚓”聲,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聆聽,模仿的過程中感受到附點節(jié)奏的歡樂和富有彈性的特點,同時在遇到休止符時用捻指動作來表示,這樣讓學生鞏固并加深對休止符時值的掌握。通過對歌曲中較難的節(jié)奏型進行練習,來加強學生的視唱練耳能力,并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
四、拓展創(chuàng)新
本次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對簡單的樂器加以了解,并投入課堂使用,通過即興編創(chuàng)來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把樂器和音樂課堂緊密結合起來。然后通過對個小組的表演進行評比,讓學生有競爭性,多看多總結,吸取其他小組的優(yōu)點來彌補自己團隊的不足,在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通過一節(jié)課的學習,可達到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感受熱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學目標,更加影響著學生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美好向往。
《剪羊毛》教學反思 4
《剪羊毛》這一課主要體現“感受——表現——創(chuàng)作”這一認知規(guī)律,通過教學設計,引導學生探索,合作學習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寓教于樂,有效促進三維目標的達成。
在創(chuàng)編歌曲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能夠有效地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質量,注意到了以下2個方面:
一、合理組建合作小組。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組織能力、性別、個性、興趣、特長等合理搭配好,保證組內成員的差異性和互補性。
二、教師注重合作學習中教師角色轉換。美國教育家多爾說:教師在師生關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由此看來,教師和學生是互相合作的雙方。在《剪羊毛》小組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中及時發(fā)現小組中的意外事件,重視定位自己的角色,走到學生當中,能夠與學生一起探討、一起表演,建立一種相互融合的和諧關系,參與到學生的表演中來,共同體驗學習過程中成功與快樂。
在課堂進行的始終,教師都能夠注意用藝術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例如教師在課堂中針對不同環(huán)節(jié),進行具體的評價。如在唱歌中,“你的附點音符唱得很準確!”“你的吐字比以前清晰了。”在拍節(jié)奏環(huán)節(jié)中,“這個切分節(jié)奏你拍得很準!”在口風琴吹奏中“你的指法真熟練!”在小組合作中“你和同學的配合越來越好!”“你的'組織能力真不錯!”……等等。在這些具體的評價中,能使他們看到老師對他的重視,因而倍感自豪,學習更加努力,始終保持興奮的情緒積極的學習。
總之,新課標理念倡導的音樂學習方式更多地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及對學習環(huán)境、學習內容、認知方法的取向方面,而本課從這些方面都得到了有效地體現,這是我今后教學中要學習和掌握的,本次聽課讓我得到了很大的收獲。
《剪羊毛》教學反思 5
音樂課程改革的方向是“應注重學生的審美體驗,使學生切實體會到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聽覺的藝術,要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chuàng)造”。因此,在執(zhí)教歌曲《剪羊毛》的教學過程中,我將歌曲中的難點和重點編成音樂游戲,指導學生于聹聽、模仿中學習,于創(chuàng)編中發(fā)展,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設計“聽——模仿——辨析——唱”的過程,由淺入深地解決教學中的附點四分節(jié)奏的重難點。
歌曲《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亞的民歌,歌曲反映了牧場工人緊張的勞動場面和火熱的勞動熱情。歌曲為二段體結構,旋律優(yōu)美歡快,尤其是附點節(jié)奏的`運用,更賦予歌曲活潑跳躍之感。因此,本課教學的重難點之一就是感受附點節(jié)奏的特點并能正確掌握運用。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設置了如下環(huán)節(jié):
。1)、播放音樂、圖片,讓學生傾聽并模剪羊毛過程中發(fā)出的“咔嚓”聲。這樣,學生在看、聽、模仿的過程中初步感受到了附點節(jié)奏歡快、富有動感的特點,同時,在用“咔嚓”表示休止的練習中,使學生鞏固加深了對休止符時值的掌握。
。2)、做音樂小游戲:為歌曲創(chuàng)編伴奏。通過簡單節(jié)奏訓練,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歌曲的節(jié)奏特點。選擇歌曲中有代表性的難點旋律進行分析、教唱,為后面學習歌曲的旋律作了很好的鋪墊。指導學生于聆聽、模仿中學習,于創(chuàng)編中發(fā)展,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圖片與聲音的有效結合生動形象便于學生更好地接受、模仿,避免了枯燥的技能練習。
音樂課程改革的方向是“應注重學生的審美體驗,使學生切實體會到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聽覺的藝術,要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chuàng)造”。在學唱歌曲中,我遵循了聽覺藝術的感知規(guī)律,引導學生反復聆聽音樂,讓學生在聽唱、哼唱、模唱的反饋中學會歌曲。在體驗情境——自主合作這一環(huán)節(jié),加入了為歌曲伴奏創(chuàng)編,發(fā)揮了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個性的舞臺,從而將歌曲的教學推向高潮。在創(chuàng)編伴奏中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中,通過探索、領悟、體驗、創(chuàng)編等發(fā)揮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才能,給人以美的體驗。同時學生及老師的鼓勵性評價激起了學生更強的表現欲望。
在欣賞《孤獨的牧羊人》中,通過視頻播放,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學習、聆聽、欣賞的興趣。但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我還是未能考慮周全,沒有給他們合理安排好,時間安排有些緊,或者第一課時可以只學唱一段歌詞,也許這樣就能讓表演唱更有序、更活力地進行了。
總之,我還要更加努力,不斷探索不斷進步,讓孩子們體會到音樂的美!
《剪羊毛》教學反思 6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亞流傳頗廣的民歌。該國以盛產羊毛而著稱于世,歌曲正是反映了澳大利亞牧場工人緊張勞動的勞動生活和樂觀的精神面貌。為了讓學生較好地表現愉快,活潑的情緒,在教學只,我始終以《情感體驗》模式為主線,通過引導感受------啟發(fā)想象------體驗、實踐——表演、創(chuàng)造這一過程:
1、聽賞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整體形象
2、聽琴唱歌譜,感受、體驗附點音符節(jié)奏所帶來的跳蕩、活躍的感覺。
3、聽琴唱歌詞,體驗、表現愉快、活潑的情緒
4、引導、學習固定節(jié)奏音型,并為歌唱伴奏
5、讓學生學習徒手演奏雙響筒的`節(jié)奏(即固定音型)。
6、小結,從雙響筒增加歌曲愉快、活潑的情緒出發(fā),讓學生考慮還可用什么節(jié)奏樂器來增加歌曲的氣氛與色彩?請同學們下節(jié)課告訴老師(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作好準備)
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剪羊毛》教學反思 7
今天的這節(jié)課應該說達到了預期效果,上完唱歌課《剪羊毛》我心情很愉快,再看看我的學生們,他們邊下樓還邊哼唱著《剪羊毛》的旋律,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我心里意識到;這節(jié)課成功了!靜下心來分析原因,感覺課堂上還是多了一些花架子,走了一些彎路,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的選擇不太恰當。一直有一個愿望,想把這節(jié)課再上一遍,上得更完美一些。所謂吃一塹長一智,這次我在設計課堂結構時,以簡潔有效為原則,導入新課時舍去了以前花了很長時間的節(jié)奏訓練,通過師生談論與剪羊毛有關的話題直接進入主題,省時有效。
一節(jié)音樂課結束了,但這節(jié)課帶給孩子們的影響應該是久遠的,這首歌的旋律應該能永遠伴隨著學生的成長,歌曲所蘊涵的對勞動、對生活熱情更是影響著學生對生活、對勞動的'態(tài)度。
這節(jié)課使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老師和孩子們一樣,在一次次的磨礪當中不斷成長,只要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會發(fā)現問題的慧眼,有一種愿意為音樂教學投入精力的熱情,我們每個人都能千錘百煉出好課。
《剪羊毛》教學反思 8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亞流傳甚廣的民歌。歌詞以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比喻描繪了“剪羊毛”這一勞動情景。以“白云”、“冬雪”、“絲綿”夸張的形容工人們勞動而剪下的遍地羊毛,把“皮襖”比作羊兒身上的絨毛,富于想象,很有童趣。
歌曲為二段體結構,大量的附點八分音符構成的節(jié)奏貫穿其中,曲調色彩明亮,情緒輕快活潑。在教學中我以聽唱為主,讓學生在充分感受歌曲輕快活潑的旋律后,我讓孩子們加入對口型這一練習,鼓勵他們張開嘴巴像表演雙簧一樣來試試看,自己能都在那些樂句與范唱的小朋友配合默契,并且找出自己覺得配合不太好的地方想我提問。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是為兩個分樂段進行的,這樣目標比較容易達成,學生也能比較快速的找到自己已經掌握和有待加強練習的樂句,老師能夠給予有針對性的輔導。
針對附點八分音符的時值的正確把握,我是通過老師夸張的范唱讓孩子感受的,比如第一句:“河那邊草原呈現白色一片”,我就針對的提問,老師在唱那兩個字的時候聲音比較夸張?
再唱兩個夸張的'字后緊跟的歌詞老師是用什么樣的聲音來唱的?(放輕了演唱力度)在時值上有什么特點?(特別的短)。在學生回答正確后,我又反復演唱,并且請他們也互相給同桌唱一唱,比一比,誰唱的更準確。
通過老師的引導,自己的實踐,一節(jié)課很快就在愉快的氛圍中過去了。當學生們熟練掌握歌曲后,我請他們自己視唱歌譜,很多孩子都能慢速的把歌譜視唱下來,并且在附點節(jié)奏上掌握的比較好。這對于他們的音樂技能來說又是一次很好的提高。
《剪羊毛》教學反思 9
這是一首澳大利亞流傳甚廣的民歌,歌曲反映了牧場工人緊張的勞動場面和火熱的勞動熱情。歌詞以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比喻描繪了“剪羊毛”這一勞動情景,以“白云”、“冬雪”、“絲綿”夸張地形容工人們勞動而剪下的遍地羊毛,把“皮襖”比作羊兒身上的絨毛,富于想象,很有童趣。
歌曲《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亞民歌,歌曲為二段體,其旋律優(yōu)美歡快,尤其是附點節(jié)奏的運用,更是賦予歌曲活撥跳躍之感。在教學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聽聽羊媽媽和羊寶寶的咩聲進行練習,通過練習讓小朋友們進行開嗓。
接下來通過感受歌曲的情緒和對歌曲進行分析讓他們進一步了解歌曲。在后來的教唱環(huán)節(jié)中,我認為自己環(huán)節(jié)與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連接句還不夠自然,肢體語言應該更加豐富一點,因為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豐富的表情和肢體語言能夠讓小朋友更好的感受歌曲的風格。
通過引導學生感受歌曲,這樣演唱時演唱時歌聲感情真切,同時勞動可以創(chuàng)造生活,可以創(chuàng)造財富!同時教育學生要通過自己辛勤的雙手勞動去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剪羊毛》教學反思 10
聽了陳欣老師的這節(jié)示范課,讓我受益匪淺。音樂教學作為美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有著別的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這節(jié)課充分滲透了音樂課改的教學理念,那就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個性發(fā)展,承認個別差異,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提倡與地理等學科的整合。給我的總體印象是:有感情的老師面對有感情的學生。下面具體談談我的看法:
一、教師對教材進行了深入的研讀,為本節(jié)課制定了比較恰當、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首先從學段劃分來看,三年級是第二學段的第一個年級,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再從三維目標來看,音樂教育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放在首位,是因為音樂教育本身是通過熏陶、感染、凈化、頓悟等來體現,音樂教育要把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放在第一位。很顯然,陳老師對這些了然于心,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自始至終把學生的情感放在主要位置,緊緊圍繞這一目標組織教學,所有的音樂活動都是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而精心設計。
二、以情景為主線,體現音樂性。教學過程充分體現音樂語言的作用,教師的`引導、啟發(fā),學生的聽、唱、活動等都以音樂為主。例如:活動前,用音樂師生問好;活動中,教唱、游戲、創(chuàng)作等都以音樂形式為主;活動后,以音樂結束全課。讓學生充分感受不同的音樂體驗,這樣就將歌曲的教學、游戲、創(chuàng)作等活動結合為一個整體,既使課堂更加完整,又增強了音樂性。
三、教學環(huán)節(jié)銜接自如。教師注重挖掘教材的旋律美、節(jié)奏美,使課堂教學流暢自如,這與教師仔細分析教材,選擇了恰當的教學方法分不開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過渡不留任何痕跡,課堂教學保持完整性。
四、本節(jié)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整節(jié)課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關系,教師給了學生很多的展示機會,如集體唱、獨唱、即興演奏打擊樂器等,每個學生既是表演者,又是欣賞者。通過這些活動教師點燃了學生的情感火花,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營造出一種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學氛圍。也體現了“樂(音樂)即是樂(快樂)”的教學原則。
五、教師善于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比如:清晰悅耳的樂曲、優(yōu)美地電子琴彈唱、教師激勵性的語言、藝術化的多媒體課件等都有助于學生徜徉于音樂世界之中,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六、因材施教。陳老師能根據農村孩子音樂底子薄這一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對于學生不懂的地方,用恰當的比喻幫助學生理解感知,用靈活的技巧教給學生歌唱方法。這些都為課堂教學目標的落實提供了保證也體現了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七、教師基本功扎實,課堂教學效率高。作為音樂教師,音樂基本功是很關鍵的因素,沒有扎實的基本功就談不上一節(jié)成功的音樂課。本節(jié)課中,教師準確的彈奏、動情的范唱、生動的講解、簡練的語言、自然大方的教態(tài),都顯示了一個音樂教師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
【《剪羊毛》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剪羊毛》教學設計07-19
初中剪羊毛音樂教案03-22
剪羊毛音樂教案(精選6篇)01-30
小學音樂課剪羊毛評課稿07-20
蕭教學反思教學反思12-06
美術教學反思教學反思11-24
景陽岡教學反思教學反思02-28
春曉教學反思教學反思09-29
前后教學反思《前后》教學反思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