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錐的體積》教學案例與反思
蘇立西教育改革期待教育的創(chuàng)新。需要變革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因為它太強調接受與掌握,冷落和忽視發(fā)現(xiàn)與探究,學生學習成了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催殘人的學習興趣。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去體驗。使他們能夠積極自主、充滿自信地學習數(shù)學,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數(shù)學理解,在相互合作去解決面臨的問題。
[案例]
一、師生交流
師:你覺得圓錐體積的大小與它的什么有關?
生:圓錐的底面積和高。
師:你認為圓錐的體積和什么圖形和體積聯(lián)系最密切?
生:圓柱的體積。
師:你們所說的圓錐和圓柱又有什么關系呢?
生:等底等高。
(課件顯示長方形、直角三角形旋轉一周的過程。)
師:看了剛才旋轉的過程,請同學們大膽猜測圓錐體積和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可能會說是1/2、1/3等)
二、實驗
師:請各組拿出實驗材枓。(圓柱、圓錐容器及水、沙土)裝沙或裝水由各小組自由選擇。
介紹實驗方法:先在圓錐內裝滿沙(水),裝沙時圓錐口抺平,然后將沙(水)倒入圓柱內,看看幾次將圓柱倒?jié)M。
提出實驗要求:(課件出示)
(1)實驗材料中,圓錐的底面和圓柱的底面有什么關系?它們的高有什么關系?你是怎么知道的?
(2)圓錐的體積和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有什么關系?
(3)圓錐的體積怎樣算?計算公式是什么?
師:現(xiàn)在,我們來分組實驗,同學們邊實驗邊討論實際的要求。(學生做實驗,教師巡視指導,傾聽)
。鄯此迹
一、在“交流”中激發(fā)參與欲望
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信念、動機、需要等。是教育改革的客觀要求。本課一開始,教師并沒有像傳統(tǒng)的教學那樣,直接拿出等底等高圓柱和圓錐容器的教具,讓學生觀察倒沙實驗 ,而是通過師生間的交流、問答、猜想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探究欲望,使學生急于以實驗來證實自己的`猜想。
二、在“體驗”中感悟
學習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思考,而且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嘴說話,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圓錐的體積與圓柱體積的關系,他們對整個操作過程建立清晰的表象。感受“轉化”這一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重要思想方法,體驗到數(shù)學就存在自己的身邊。
三、在“合作”中探究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認為:“在教育中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發(fā)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究,自己去推理。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去發(fā)現(xiàn)的應該盡量多些,這樣教師在教學中才能真正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痹囅耄绻粋在學校度過9年學習生活的孩子,整天處于被動地應付、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簡單重復之中,對于所學的內容總是生吞活剝、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我們怎么能夠想像和指望他會成為一個高素質的人?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探求新知,在互教、互學、互動的新型學習氛圍中展示自我,體嘗合作思考的樂趣,共同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新課程的改革要求我們不斷地充實嶄新的教育理念,不斷實踐,勇于摒棄陳舊的觀點與做法,始終站在課改的前沿,讓探究性學習走進數(shù)學課堂。使數(shù)學課堂真正煥發(fā)生命的活力,讓學生能在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里張揚個性,發(fā)揮潛質,不斷提高探究的能力.
【《圓錐的體積》教學案例與反思】相關文章: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12-26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01-15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07-05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05-24
《圓錐的體積》的教學反思03-22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05-14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05-12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05-14
《圓錐的體積》的教學反思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