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周長》的教學反思(通用20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jīng)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認識周長》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認識周長》的教學反思 篇1
《認識周長》這節(jié)課是西師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由于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這個詞語,所以只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親身體驗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在課堂上,首先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呈現(xiàn)一只螞蟻圍樹葉邊線爬一周的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長"這兩個詞語;再利用桌布及樹樁面,讓學生觀察感知“一周”,進一步直觀地感知周長;接著讓學生觸摸感知課本封面的周長,以及找身邊的例子來說一說、描一描,拓展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深化概念,認識平面圖形的周長后,抽象出圖形周長的概念;最后學生動手測量物體面及平面圖形的周長,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圖形周長測量策略的過程,體驗知識形成過程,享受成功的喜悅。
這節(jié)課雖說重視知識的形成與獲取過程,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踐活動,加強了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感受和體驗,但其中也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是教學評價欠缺。當學生回答后不能及時準確地進行評價,或者是當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不能夠抓住機會及時地引導學生,并進行評價,這是今后要注意和努力的地方。
其次,教師沒有真正放手讓學生去探索方法、總結概念。所以,我想在我今后的教學中我要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思考、交流、實踐、探究的空間,引導學生經(jīng)歷體驗、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去感受、體驗周圍豐富多彩的世界,發(fā)現(xiàn)、提升數(shù)學的美,使學生從課堂學習中獲得多方面的滋養(yǎng),讓課堂成為學生精神享受的家。
《認識周長》的教學反思 篇2
《認識周長》是孩子們以后計算圖形周長的重要基礎。學生只有對周長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對后面的周長的計算、測量及應用有更好的理解。由于,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這個詞語,所以只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親身體驗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設計這一課時,我主要首先寫了一個周字,讓孩子們說一說周有哪些含義,然后再出示周長,讓孩子們猜一猜周長的周,是什么意思,并指出周長的 周是周圍的意思。接著,讓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指出投影上的一些的圖形的一周指的是什么?通過學生這樣不斷地指,去認識和理解必須是由起點到終點,也就是由起點回到起點,然后再引導學生去概括概念。然后通過指一指,畫一畫,看一看,摸一摸等數(shù)學活動,讓孩子充分感受周長的含義。接下來我設計了一些有難度的練習,出示了很多不規(guī)則的圖形,讓學生觀察,通過不停地說和指,知道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這就是我們所指的周長。
最后設計了一些周長的計算。其實也是對周長定義的鞏固。該課時的教學從目標的達成和學生課堂參與來看還是比較好的。不過在時間的安排上還可以安排多一點的內容,把時間把握得更加緊湊一點。
但是在學生動手測量樹葉的周長時,由于在進行測量之前缺少對學生方法選擇的引導,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測量方法的選擇很隨意,不能較準確的測出葉子的周長,如果在測量之前加上個你打算怎樣來測量?問題的探討,也許孩子們完成的會更好一些。
《認識周長》的教學反思 篇3
《認識周長》是一節(jié)概念課。這一課是在學習了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只有對周長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對后面的周長的計算、測量及應用有更好的理解和認識。所以,學好這部分的內容,對今后的學習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讓學生在第一學段明明白白地掌握“周長”這一概念呢?這節(jié)課中,我組織學生進行了充分的數(shù)學活動,讓學生在反復的實踐中自主探索,在充分的體驗中,理解了周長的實際含義:
一、在實踐中感知周長含義
對于“周長”的學習,不僅僅是讓學生體會周長的實際含義,即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發(fā)展空間觀念,從而真正理解周長,形成表象。對此,我引導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
活動一,指一指。結合身邊的物體,舉個例子,來說一說哪部分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通過指一指的活動,學生不僅知道生活中有“周長”,還會在生活中找到物體的某一部分的長度就是周長。
活動二,描一描。把你認為有周長的圖形找出來,用彩色筆描出它的周長。反饋時,我們把討論的重點放在三號和四號圖形上。通過三號的辨析,對周長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通過4號圖形與其他三個圖形的對比,發(fā)現(xiàn)了封閉圖形與不封閉圖形的區(qū)別,明確了只有封閉圖形才有周長。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活動,由具體到抽象,使學生逐步建立“周長”這一概念的表象,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空間觀念。
二、在體驗中解決周長問題
在探索周長的計算方法環(huán)節(jié)上,我組織學生充分運用手中工具采用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尋找不同圖形的測量方法,可以獨立操作,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操作過程中,學生出現(xiàn)了不同的測量方法,有的用直尺量(規(guī)則圖形),有的用繩子圍一圍,再量出繩子的長度(不規(guī)則圖形),體現(xiàn)了從多種角度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也避免了學生產生只有長方形、正方形、圓等規(guī)則圓形才能求周長的思維定勢。
三、不足之處
作為一名新教師,對于這節(jié)課的大概框架還是把握得比較好,但是在細節(jié)的處理上還有待精細化。例如:在練習環(huán)節(jié),出示五邊形與凹五邊形時,問學生這兩個圖形的周長,哪個比較長?學生說兩個一樣長,說把凹五邊形的中間兩條邊往上拉,就一樣了。其實學生可能在那時候想著的就是圖形一樣,所以周長一樣。對于這點,我認為處理不當,應該再次追問“這樣只是圖形一樣,怎么就確定周長一樣呢?”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其實這兩個圖形都是五根小棒圍起來的。
另外,教學評價欠缺。當學生回答后不能及時準確的進行評價,或者是當學生出現(xiàn)不同的意見時,不能夠抓住機會及時的引導學生,并進行評價,這是今后要注意和努力的地方。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反思。
《認識周長》的教學反思 篇4
《數(shù)學課程標準》關于“空間與圖形”特別強調學習內容的現(xiàn)實背景,強調關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活動體驗。因此,本節(jié)課我抓住教材實質,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放手讓學生去感受、去體驗。
1、強調學生學習的現(xiàn)實背景,從生活中切入。
本節(jié)課我以“圍圖案”引入:把不同形狀的圖案鑲上邊框,選取的是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生活實際。學生在欣賞美麗的圖案時,很自然地把思維轉移到了圖形的邊線上來,形成數(shù)學與生活的有效鏈接,對周長的概念有了初步的感知,為后面的各種體驗活動奠定了基礎。
2、精心設計活動,重視學生的體驗。
讓學生圍一圍,指一指,描一描,在操作中感受周長的含義;通過量、滾、圍等多樣化的方法,使學生在操作中不斷思考。充分感悟周長的本質,形成求圖形周長的有效策略,使“玩”的過程成為一個體驗學習的過程。
3、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形成有效的解題策略。
在教學“求周長”這一環(huán)節(jié)時,為學生提供了三次不同程度的操作與練習,第一次是求實物(樹葉)的周長,第二次是求三角形、四邊形的周長,第三次是用不同的方法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從而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活動中,在思維水平不斷的交流與碰撞中得到發(fā)展。
但一節(jié)課下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在細節(jié)的處理上還有待精細化。例如:在“想辦法得到圖形的周長”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硬幣周長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測量方法的選擇很隨意,而且整個測量過程用時比較多,細細想來是在進行測量之前缺少對學生方法選擇的引導。如果在測量之前加上個“你打算怎樣來測量?”問題的探討,也能就會避免上述的問題。
《認識周長》的教學反思 篇5
“認識周長”是在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認識周長的含義,為接下來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打下基礎。本課的重點在于理解周長的含義。教學中我是這樣展開的。
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體會到周長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隨處可見的。結合學校最近重新給各班更換“班級小家務”展板的事情創(chuàng)設情境:美術老師要給小家務展板的四周制作邊框,你知道他是怎么確定邊框的長度的呢?生答:繞長方形一周,量出它的長度。教師指出:像這塊展板一周邊線的長度,你知道叫什么嗎?你能給它起個名兒嗎?然后揭示課題“周長”,并說明“這塊展板一周邊線的長度就是展板的周長”。
其次,結合對游泳池實物圖的觀察,讓學生直觀感知游泳池池口邊線的長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長。這里結合多媒體進行動態(tài)呈現(xiàn),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游泳池周長的清晰表象。
接著,指導學生動手操作,測量一片樹葉的周長。先讓學生動手指一指,明確樹葉周長的含義,再討論測量這片樹葉周長的方法。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動手圍一圍,量一量。并強調先用準備的細棉線圍一圍再把繩子拉直了量長度的過程,使學生豐富對周長含義的認識,也滲透了“化曲為直”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最后,通過完成“試一試”,拓寬對周長含義的認識,并初步體會測量并計算簡單多邊形的周長。由于前兩個活動主要讓學生認識到物體某個面上一周邊線的長度就是該物體某個面的周長,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重點就是讓學生認識到圍成多邊形的幾條線段的長度之和就是這個多邊形的周長。所以,先讓學生分別指一指三角形和四邊形一周的邊線,想一想如何才能求出它們的周長,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各自測量、計算、并交流計算的方法,幫助學生初步體會多邊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總之,從一開始就讓學生結合實例初步認識“周長”,然后通過大量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通過動手操作,結合直觀經(jīng)驗來進一步豐富對周長的認識和理解,為學習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奠定基礎。
《認識周長》的教學反思 篇6
這節(jié)課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入手,合理設計活動,創(chuàng)設主動探索交流的學習氛圍,精心搭建求知的舞臺, 以促進學生自我發(fā)展為中心,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環(huán)境中完成知識的形成過程!
回顧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通過學校新操場的一周的邊線等活動引入新課,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同時有效利用了學生的認知經(jīng)驗,認識周長教學反思。
三年級的學生要建立周長的概念,就要創(chuàng)設有效而有趣的活動使其有所體驗,教學反思《認識周長教學反思》。教學中讓學生經(jīng)歷一個探索圖形周長測量策略的過程,體驗知識形成過程,享受成功的喜悅。在讓學生自主體驗“周長意義”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測量活動,其中有規(guī)則圖形周長的測量,如名片的周長等;有不規(guī)則圖形周長的測量,如樹葉、硬幣周長等的測量活動。整個活動中,我完全放手,讓學生充分討論交流,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較大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對周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數(shù)學只有回到生活中,才會顯示其價值和魅力,學生回到生活中運用數(shù)學,才能真實地顯現(xiàn)其數(shù)學水平,這樣,努力把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本節(jié)課我感覺最遺憾還是小組合作,讓學生運用手中的工具求出三種圖形的周長,雖然我讓學生進行了一些分工,但仍是優(yōu)等生控制著整個局面,中差生就只有看和做做助手的份,怎樣發(fā)揮每個成員的作用,還需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xù)探索。
《認識周長》的教學反思 篇7
本課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指出并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并能利用對圖形周長的認識測量和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從而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jīng)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本課我作出以下幾點反思:
一、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在開放的例證中認識本質。
發(fā)現(xiàn)學習就是讓學生利用教師所提供的材料,親自去發(fā)現(xiàn)應得出的結論或規(guī)律。這種學習方法可以減少學生對教師和教材的依賴性。在這個認知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同時體驗到“發(fā)現(xiàn)”知識的興奮感和完成任務的自信心。這種興奮感和自信心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
教材采用舉例的方法,讓學生了解“游泳池池口邊線的長是游泳池的周長”。因此,讓學生找到較多的例證是認識周長的前提。教學中,我讓學生指一指生活中物體面上的邊線,如:數(shù)學書、三角尺和課桌等。學生學會了自己在生活中尋找、發(fā)現(xiàn),不斷地充實概念的外延。通過充分地感知,周長的意義在他們的腦海中越來越清晰。
二、讓學生去探索——在多樣的方法中深化認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弊寣W生主動的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無疑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教學真實有效。
測量平面圖形的周長,以促進學生對周長意義的理解,是本課又一教學目標,也是本課的難點。學生主要要學會測量兩種圖形:一種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一種是由線段圍成的圖形。
在探索測量曲線圖形的方法時,我讓學生量一量樹葉的周長,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得出可以用線來測量的方法,而后同桌合作用線圍一圍樹葉的周長,最后用尺量一量。在這個過程中,我力求充分體現(xiàn)教師的引導作用,但由于三年級的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有限,這一環(huán)節(jié)操作起來總顯得有點困難。
由線段圍成的圖形周長的測量,學生在探索測量方法時,積極動腦,通過比較交流,發(fā)現(xiàn)先用直尺量每條線段,然后計算得出周長這種方法比較簡便。由此,學生深化了對周長的認識。而在此基礎上對方法的優(yōu)化,又提升了他們的思維。
三、讓學生去創(chuàng)造——在個性創(chuàng)造中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
教育具有創(chuàng)造未來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應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作為數(shù)學教師,我們應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教師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和氛圍。有意識的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動機,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樹立學生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個性品質。
通過多次的活動,學生理解了周長的意義,他們所認識到的周長的本質特征是一致的。同時,他們的意義建構又是富有個性特征的。在課尾,我組織了量一量自己腰圍的活動,安排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有時間創(chuàng)造,有機會展示,學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悅里。課后想想,這一環(huán)節(jié)放在課尾,似乎有點簡單,學生已經(jīng)量過樹葉了,而量樹葉遠比量腰圍要困難,所以可以設計一個更有深度,更意義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創(chuàng)造中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
《認識周長》的教學反思 篇8
一、以活動為基礎來理解周長的含義新課開始,讓學生觀察動畫,初步感知邊線,使學生體會圖形一周的長度必須從起點開始繞邊線一圈再回到起點,這樣就把握住了周長概念的基本點。再通過學生動手描一描樹葉一周,指一指具體物體某一個面一周的長度從而對周長的概念有了準確的理解,進而讓學生討論是不是所有的平面圖形都有周長使學生體會到平面圖形的周長的“封閉”觀念,學生通過動手做悉心理解,加強感受,把生活中對邊線的零星感受進行再現(xiàn)和體驗。事實也
證明
學生通過這一過程,很多學生能充分理解周長所蘊含的真實意義。二、以周長測量策略探究來內化周長的意義.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運用準備的學具——尺子、線想辦法量算出畫片和樹葉的周長,然后匯報演示。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是圖形的邊是直線時可以用量、算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長。而是圖形的邊是曲線時可以用繞,量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長。深刻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特殊問題有特殊的解決辦法,讓他們充分體驗自主解決問題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有利于他們形成良好的數(shù)學認知結構。另外,匯報演示時的師生交流,生生互動雖然還沒有做到很好,但還算達到了預期效果,讓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了同步發(fā)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本節(jié)課的遺憾:1、要是在用筆描畫圖形一周時,每個同學都印發(fā)一張有圖形的作業(yè)紙,讓每個學生都能動起筆來,這樣反饋更全面、真實、有效。
2、學生的交流(特別是生生互動)、語言的表達、學生的操作、及合作意識等很多方面都還不盡如人意。這還需要在老師新的課程理念支撐下對學生的一個長期堅持訓練強化的過程。
3、由于我對教學生存的處理有所欠缺,導致生生交流時老師不能自如的應對,用時稍多,加上前面還是有點羅嗦,所以教學過程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拓展延伸沒有得到展示。
《認識周長》的教學反思 篇9
這學期的青年教師磨課比以往來的要早一些,開學第一周就貼出來青年教師的磨課安排表,我是第五周開始磨課。我的計劃是第三周就開始選課,在網(wǎng)上搜查資料,第四周先組內磨課,第五周正式第一次磨課。
一開始,我選擇的課是第五單元的《倍的認識》,因為去年去xx參加 全國教育名家論壇時,聽過劉松老師講過這節(jié)課,想著照著名家的思路去講,應該可以節(jié)約備課的時間。然而,在找資料備課的過程中,我深刻的體會到了什么叫做名師的課只能看,不能模仿。因為倍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在學生的認知上是一個質的改變,看著越是簡單的知識越難講清楚。通過一個星期的不斷查閱資料,不斷修改教案,我覺得放棄這節(jié)課。我趕緊向教研組長清霞姐和其他老師請教,最終確定下來講《認識周長》這節(jié)課。這節(jié)課之前很多老師講過,比較中規(guī)中矩,沒什么亮點,但也不會出錯。
我在講公開課時,一般的思路是第一確定課題,第二仔細閱讀教參上的內容,如果教參上有這個課的教案,那就會被我重點反復的看。第三在網(wǎng)上搜索關于這節(jié)課的名家視頻,第四搜尋教案,一般找別人講過的優(yōu)質課教案,看到哪個環(huán)節(jié)特別好的就摘抄下來,或者先收藏起來,第五是確定好講課思路后開始一個字一個字的敲教案,理順講課的環(huán)節(jié),制作課件。按照這個順序,我開始準備《認識周長》這節(jié)課。
第一個試講是在三(1)班,全組的老師都來聽了,因為是第一次講,有點生疏,講完后大家都給我提出了有效的建議和意見,我馬上進行了修改。原來用的是毛線來讓學生理解化曲為直,但是毛線比較軟,現(xiàn)場圍圓形時不容易圍成,而且下面的學生也看得不清楚。我換成了鐵絲,提前圍成樹葉和鐘表的形狀。動手測量環(huán)節(jié)原來是讓學生把數(shù)據(jù)記錄在自己的作業(yè)本上,但是有些學生不太明白,不知道怎么記錄,我重新設計了一張表格,每組發(fā)一張。圖形的一周和圖形的周長區(qū)分的不夠清楚。
第二次是在三(3)班,還是全組出動,這次明顯有了很大的提高,教案也更熟練了,教學環(huán)節(jié)也記的更清楚了。最大的問題是學生還是不會說一個圖形的周長,提問一個說的不完整,我補充一下,再提問還是不完整,我感覺這個地方耽誤的時間有點多了就自己一總結進入了下一個環(huán)節(jié)。課后大家反映的就是讓學生說的太少,就聽見我一個人在講,測量環(huán)節(jié),因為小組四人共用一張記錄表,有的測量完了就等著正在填寫的同學,而有的是自己測量一個數(shù)據(jù)就記錄一個數(shù)據(jù),而不是我想的這個圖形全部測量完了一塊兒填寫。下次我應該每人發(fā)一張記錄表,這樣就可以互不干擾了。
本來安排的第二次磨課是在29號,那天又開運動會了,第六周是國慶節(jié)放假,第七周又因為排練建隊節(jié)的活動,繼續(xù)推遲。第八周時,我問組長我什么時候上課,結果組長問了校長說今天下午第一節(jié)課要上,我的第一反應是太快了吧,能不能換個時間,但是轉眼一想,早上早利量。算了,反正已經(jīng)上過兩次了,整個課的流程也已經(jīng)清楚,就是中間隔了兩周有點生疏了。于是中午也沒有回家,趕緊把教具一樣一樣的準備好,把教案又重新熟悉了一下,可是時間還是緊張的。下午,在緊張中上完了這節(jié)課,中間有個環(huán)節(jié)我忘了,看了一下課件才想起來。上完課我長舒了一口氣,自我感覺講的不是很順暢,話有點啰嗦,到后面課堂紀律有些亂,匯報時學生聽的狀態(tài)不太好,尤其是最后鞏固提高環(huán)節(jié),當時已經(jīng)下課了,外面有點吵鬧,學生也坐不住了。我快速總結了一下,結束了這節(jié)課。
回到辦公室,我已經(jīng)做好心里準備,等待著宋校長和評委老師們的批評了。沒想到宋校長先表揚了我這節(jié)課,教具準備的充分,課件制作的也很精心,尤其是里面的動畫部分,對突破重點難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小組合作時同學們相互配合的很好,是真正有效的小組合作,又表揚了我們教研組,很團結,平時教研也很扎實。聽到這里,我內心真的很興奮,感覺到自己的努力終于被認可了。張國立老師還把我上課的圖片發(fā)到全體數(shù)學老師群里,表揚我的表格制作的很好,教具很新穎。
最后宋校長指出了一些問題,很有針對性,聽了之后我越來越覺得宋校長的水平真的很高,很多地方我都沒有想到,也沒有這種意識,對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理解和掌握的不到位。
(一)前面的內容有點重復。介紹一周時,還有一種情況沒有考慮到,繞著樹葉外面跑,沒有沿著邊緣,要跟學生強調好,必須緊貼樹葉的邊緣才是一周。
。ǘ﹨R報交流環(huán)節(jié)是重點,當同學們匯報完了,老師要適當?shù)目偨Y和提升,而不是單純的復述一下學生的話,當一個擴音器。
。ㄈy量周長時,把平行四邊形換成正方形,因為下節(jié)課就會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備課時要考慮教材的連貫性。
通過這次磨課,我感覺自己最大的不足之處還是對教材不熟練,每次講課就只是講這一節(jié)課,沒有想到前后的聯(lián)系。在數(shù)學理論方面比較欠缺。后面我會重點研讀《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這本書,平時在上課時多問幾個為什么,多反思。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數(shù)學老師。
《認識周長》的教學反思 篇10
“認識周長”是蘇教版國標本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的教學內容,是小學階段周長認識的起始階段,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指出簡單圖形的周長,并能利用對圖形周長的認識,測量和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從而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jīng)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它肩負著“讓學生認識周長的意義,初步學習測量和計算周長”的任務。教材編排要求不要呈現(xiàn)周長的定義,但要求通過實例幫助學生理解周長的含義。
由于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這個詞語,所以只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親身體驗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在課堂上,首先我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呈現(xiàn)一只螞蟻爬樹葉邊線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長”這兩個詞語;再讓學生用彩筆描出自己喜歡的樹葉及課本上習題上的圖形,進一步直觀地感知周長,從而使學生得到圖形的周長就是一周的長度;接著讓學生找身邊的例子來說一說什么是它的周長,并且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長,拓展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初步認識周長的意義;最后讓學生通過量一量、算一算,讓學生運用周長的知識,計算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及知識的拓展延伸。
這節(jié)課雖說重視知識的形成與獲取過程,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踐活動,加強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感受和體驗,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認識周長》的教學反思 篇11
在《什么是周長》一課時,重點體現(xiàn)"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和體驗"兩個理念。從課中,我感覺到,惟有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什么是周長",經(jīng)歷一種生活體驗,才能讓學生對原來認識的"周長"達到真正的"數(shù)學抽象",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周長"的含義,而這也正是《數(shù)學課程標準》所提出的過程性目標中學生"體驗"的價值所在。
1、注意在學生豐富的生活背景上學習數(shù)學,建立概念。
首先我從學生生活引入,出示飄落的樹葉,學生因此有了描樹葉的欲望;緊接著通過描樹葉的輪廓來增強對一周的感知。這樣就抓住了學生的心態(tài),使課堂氣氛驟然升溫;然后又讓學生通過量一量、找一找、摸一摸的活動,使學生把周長這個抽象的概念與生活中具體的事例聯(lián)系起來,加深學生對周長的認識。
2、在有意義的實踐活動中強化概念。
在老師語言的激勵下,學生先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生活中周長無處不在。又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選用合適的工具去測量腰圍等等。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拓寬學生對周長意義的理解,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這節(jié)課中,我覺得不足之處就在于,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比較少。由他們之間的質疑碰撞后產生的火花,其實是學生最大的收獲。在今后的課中我應該思考老師在課堂中如何發(fā)揮引導作用。
在教案和試講的過程中,我體會到,本教案和其他教案的相同之處有:一方面是注重數(shù)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另一方面是讓學生親歷"做數(shù)學"的過程。和其他教案有所創(chuàng)新的地方有:整體設計體現(xiàn)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理念;創(chuàng)設圖形家族爭吵誰的周長長,利用學生愛幫助別人的特點,引出問題"什么是周長";關注學生對測量的體驗,由學生自主選擇測量方式,并合作交流測量結果和體會;布置作業(yè)為:在方格紙上畫出周長為12厘米的圖形(每格邊長1厘米),使學生將有限的時間內掌握的知識延伸到無限的課外。
總之,教學的關鍵在于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合作交流的課堂氛圍。教師才能真正成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多向有經(jīng)驗的教師學習,多讀教育書刊,使自己在教學中有所進步。
《認識周長》的教學反思 篇12
《認識周長》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比較抽象,雖然在實際生活體驗中,學生見到、摸到、用到的物品圖形的形狀、大小比較多,而感受和關注周長的時候較少。
為了讓學生較好地理解周長的意義,本節(jié)課中,我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了充分的數(shù)學小組活動,自主探索,在充分的實際操作體驗活動中,形成表象,加深學生對周長實際含義的理解,并通過觀察、操作、測量、比較、小結等活動,引導學生探究周長的測量方法,初步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和探究的能力,體會數(shù)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本節(jié)課從小螞蟻爬了樹葉的一周這一情境引入,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初步感知樹葉的“一周”。然后讓學生通過“指一指”、“描一描”“摸一摸”感性認識,并“說一說”感知周長。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測量不同圖形周長的方法,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思考、交流、實踐、探究的空間,引導學生經(jīng)歷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化曲為直”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通過練習,讓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能運用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感到數(shù)學有用,體驗到自己成功的快樂。
教學中,注重學生知識的形成和獲取過程,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踐活動,課后感覺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學生匯報時,給與學生反饋的時間稍顯不足,引導學生自己說出知識的形成過程。課件中出現(xiàn)了與周長的從起點出發(fā)繞一周又回到起點不一致的動畫,我想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加以改進。
《認識周長》的教學反思 篇13
《認識周長》這節(jié)課是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它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它是在學生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的,這是學習平面圖形周長的基礎。學生只有對周長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對后面的周長的計算、測量及應用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學好本節(jié)課的內容,對今后的學習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這個詞語,所以只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親身體驗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在課堂上,首先我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呈現(xiàn)一只螞蟻爬樹葉邊線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長"這兩個詞語;再讓學生用彩筆描出自己喜歡的樹葉及課本上習題上的圖形,進一步直觀地感知周長,從而使學生得到圖形的周長就是一周的長度;接著讓學生找身邊的例子來說一說什么是它的周長,并且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長,拓展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初步認識周長的意義;最后讓學生通過量一量、算一算,讓學生運用周長的知識,計算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及知識的拓展延伸。
這節(jié)課雖說重視知識的形成與獲取過程,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踐活動,加強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感受和體驗,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我覺得有就一處的設計對教材內容挖掘得太過深徹了。我一共設計了六個圖形讓學生判斷那些圖形有周長,那些圖形沒有周長,為什么?在學生作答后我引出只有封閉圖形才有周長,還有兩個是不封閉的圖形,目的在于讓學生體會感受圖形邊線具有封閉的特性,從而使他們知道在指物體表面周長的時候一定要指完整,不能斷。其實后來的幾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叫學生指周長,都在暗示著讓學生體會周長的這一特征,所以前面強調邊線的首尾相接是沒有必要的,而且效果也不太好。
其次,是細節(jié)的處理上還有待精細化。例如:在“試一試”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樹葉的周長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測量方法的選擇很隨意,而且整個測量過程用時比較多,細細想來是在進行測量之前缺少對學生方法選擇的引導。如果在測量之前加上個“你打算怎樣來測量?”問題的探討,也許會避免上述的問題。有學生說用繩子圍著樹葉一圈之后,把繩子拉直,用尺子量一量就可以知道樹葉的周長是多少,這時我卻沒有抓住機會適時給學生滲透“化曲為直”的數(shù)學思想。又如:在實踐聯(lián)系計算圖形周長時,我出示的是課本“想想做做”第4題,其中第一個圖形是等腰三角形,第二個是等邊三角形,第三個是平行四邊形。其中就體現(xiàn)了一個從一般到特殊的過渡,有很多同學就選擇使用比較簡便的乘法來計算,而我卻沒有抓住機會,讓他們體會文本的意圖。如若能讓學生就圖形的實際情況來說說為什么能用乘法的話,相信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一定會更深。
另外,教學評價欠缺。當學生回答后不能及時準確的進行評價,或者是當學生出現(xiàn)不同的意見時,不能夠抓住機會及時的引導學生,并進行評價,這是今后要注意和努力的地方。
通過這次講課使我感觸很深,我覺得一節(jié)好課它是有生命活力的,而這種生命活力來自于學生對事件或事實的感受、體驗,來自于對問題的敏感、好奇,來自于豐富活躍的猜想、假設,來自于不同觀點的碰撞、爭辯、啟迪、認同。而恰恰這點就是我的課堂所缺少的。通過這次講課結合年會的學習讓我真正明白,在數(shù)學課中一個有效的數(shù)學問題,一個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其實它就是學生思維的碰撞,思想的升華,數(shù)學方法的滲透。所以,我想在我今后的教學中我會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思考、交流、實踐、探究的'空間,引導學生經(jīng)歷體驗、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去感受、體驗周圍豐富多彩的世界,發(fā)現(xiàn)、提升數(shù)學的美,使學生從課堂學習中獲得多方面的滋養(yǎng),讓課堂成為學生精神享受的家園。
因此,我覺得要能在文本間自由地穿梭,挖掘出其中蘊藏著的奧秘,還要將自己領悟到的東西深入淺出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是教師用來塑造一節(jié)好課最靈魂的東西。
《認識周長》的教學反思 篇14
本節(jié)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jīng)認識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認識周長的含義,為接下來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打下基礎。
1、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恰當?shù)匾龑W生理解“一周”的含義。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是現(xiàn)今數(shù)學課上教師經(jīng)常使用的教學方法。但如何適當創(chuàng)設情境,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又能恰當為教學服務,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地方。在本節(jié)課上,我創(chuàng)設了“龜兔賽跑”這一學生熟悉的故事情境。通過學生的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比賽的要求是“繞著操場跑一圈”。兔子在中間就穿過操場來到終點,犯規(guī)了。而烏龜按照比賽要求,從起點開始,繞著操場跑了一圈,又回到起點。跑了一周。在此基礎上,板書一周。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直觀地讓學生理解了“一周”的含義,為理解周長的含義打下基礎。
2、動手操作,理解周長的意義。
新教材中,“周長”的概念是這樣出示的“書簽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的周長”!耙恢堋、“邊線”等詞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比較難以理解。所以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從直觀到抽象,幫助學生理解周長的含義。首先,讓學生動手剪書簽,提問:“你是怎樣剪的?”引出邊線,讓學生清晰地看到書簽邊上的邊線;其次指書簽一周的邊線,先讓學生自己指,再老師示范指,指名指,讓學生理解一周邊線的意思。這時揭示:剛才我們所指一周邊線的長就是書簽的周長;接著讓學生找一找、摸一摸身邊物體一周的邊線,引導學生理解“物體表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的周長。”最后,描邊線,描出平面圖形一周的邊線,引導學生由“物體表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的周長”類推出“多邊形各邊的長度之和就是她的周長!睆亩晟坪蜕罨瘜χ荛L含義的認識。
3、實踐活動,經(jīng)歷測量計算物品周長的過程。
在認識周長之后,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讓量一量、算一算,理解周長的含義。小組合作測量校名片、五角星、硬幣的周長。五角星的測量主要讓學生通過測量、計算后體會到五角星的10條邊都相等,只要量出一條邊的長,就能算出五角星的周長。校名片是讓學生通過測量長和寬,初步接觸長方形周長的測量和計算。而硬幣主要是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曲面圖形物體的測量方法。通過測量,讓學生經(jīng)歷動手圍一圍、量一量的過程。初步體會“化曲為直”的方法價值。通過簡單的測量和計算,引導學生拓展對周長含義的認識,初步學會測量和計算周長。尤其是硬幣的測量,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有助于學生直接地體會“化曲為直”,進而領會測量物體某個面周長的重要方法。這樣測量計算,可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直觀、具體地感受周長概念的內涵,感悟周長是一周邊線的實際長度,加深對周長含義的理解和認識。
由于長期從事低段數(shù)學教學,這學期第一次接觸三年級的內容,所以很多方面還值得認真思考和商榷。思考如下:
思考一:應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去經(jīng)歷去探索。
由于長期從事低段數(shù)學教學,在課堂上,我總是不放心讓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總是想方設法“帶”著孩子去理解題意,“引”著孩子去學習。如在教學“下面每個圖形的周長各是多少”時,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周長,理解了周長的含義,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計算的方法。而我在教學中生怕學生雖然知道了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的周長,但不知道多邊形各邊的長就是它的長度之和,就是它的周長。所以,在教學中,忍不住又“引”著學生學:先讓學生指一指三角形的一周邊線,再讓學生理解求三角形的周長就是求一周邊線的長,也就是求三條邊的長度之和。這樣的“引”的確可以使思維反應慢的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平面圖形的方法。但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禁錮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另外,在解決“想想做做”第4題:“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下面各圖形的周長嗎?”由于時間的不足,我沒有讓學生自主去探索,而是直接將方法教給學生。這樣的處理,讓學生“跟”著老師走,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在教學中科院放手讓學生根據(jù)已學知識和已有經(jīng)驗,自主探索求周長的方法:可以數(shù)一數(shù)、加一加或者移一移等等,基礎方法是數(shù)一數(shù)、加一加,要求學生掌握,而移一移要求較高,如有學生想到這種方法,可以用課件演示,幫助學生理解。
思考二:適當調整測量物品的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時,我選擇了三件物品讓學生去測量周長,校名片、五角星還有硬幣,主要讓學生體會平面圖形中由線段圍成的可以用直尺去量一量,而由曲面圍成的可以先用線圍一圍,再量出線的長度的兩種不同的測量方法。課后回顧了整個教學過程,因為在例題教學時已經(jīng)測量計算過三角形和四邊形的周長,已經(jīng)知道了線段圍成的圖形可以直接量出各邊的長度,再算出各邊的長度之和。所以實踐活動中,校名片、五角星的測量就顯得重復和累贅。因此在實踐活動中,只要留下測量硬幣的周長即可。又通過教學實際發(fā)現(xiàn),硬幣比較小,讓學生去圍一圍,量一量比較困難。所以可以選擇大一點的圓形的物品讓學生去測量。比如:一整卷的膠帶紙(或者雙面膠)。這樣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由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測量,理解和掌握“化曲為直”的測量方法,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
《認識周長》的教學反思 篇15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全新的課堂,開放的舞臺!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入手,合理設計活動,讓學生從“剪”入手, 在“做”中升華,創(chuàng)設主動探索交流的學習氛圍,精心搭建求知的舞臺, 以促進學生自我發(fā)展為中心,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環(huán)境中完成知識的形成過程,讓他們在快樂的舞臺上綻放思維的火花.這,就是新課程賦予我們的全新理念!回顧本節(jié)課的的教學,個人覺得有以下特點:
較成功之處:
一、取之生活素材,活用教材。
教學中,對教材提供的素材作了適當?shù)恼{整、重組,使教學思路更清晰。
二、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概念。
“周長”這一概念學生首次接觸。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教學中,我先送給學生一個禮物——笑臉,希望他們天天開心、天天快樂。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剪下笑臉,說一說笑臉的邊線。接著讓學生指一指建甌市地圖和樹葉的邊線,摸一摸數(shù)學書封面的邊線和從身邊找出其他物品的邊線,描一描各種喜歡的圖形的邊線。這樣的教學,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鞏固了學生對周長的認識,發(fā)展了數(shù)學思考。
三、解決生活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
在揭示了周長的概念之后,創(chuàng)設了“想辦法求名片和一元硬幣的周長”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小組間的討論、實踐、交流,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這樣把數(shù)學知識放在具體的情境中去學習,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存在問題:
一、物體的一周的邊線的長就是周長,這里強調“一周”的長。所以每一個物體在指出周長時都必須以一個點為起點也是終點。我在教學時忽略了,使得學生在測量物體的周長時誤差較大,其實這也不利于學生對周長意義的理解。
二、我感覺最遺憾還是小組合作,讓學生運用手中的工具求出兩種圖形的周長,雖然我讓學生進行了一些分工,但仍是優(yōu)等生控制著整個局面,中差生就只有看和做做助手的份,怎樣發(fā)揮每個成員的作用,還需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xù)探索。
總之,在課前分析、讀懂教材、讀懂學生是關鍵。對自己的不足有了認識,就給今后的學習教學指明了方向。朝這個方向努力一定能做到,做好,做得更好!
《認識周長》的教學反思 篇16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永遠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表演,而是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方法、發(fā)展思維,是教師與學生的和諧合作。在教學時,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入手,合理設計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
1、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這個詞語,所以只有通過觀察、親身體驗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課堂首先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看誰剪的圖形最漂亮。一開課,我就創(chuàng)設了“把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的頭像剪下來”這樣一個情境,使學生感到很新鮮。接著我又創(chuàng)設了描自己想要得到的圖形這一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的欲望;然后又讓學生通過找一找、摸一摸活動,使學生把周長這個抽象的概念與生活中具體的事例聯(lián)系起來,不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深了學生對周長的理解。
2、加強實踐操作,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這節(jié)課中,我讓學生通過一連串的活動,自己感悟、獲取周長的概念。通過“剪一剪”、“說一說”、“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等一系列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先剪下自己喜歡的圖像,然后通過描一描書中圖形的邊線,直觀感知周長的意義。接著用手摸一摸桌子的周長。這樣做加深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初步認識周長的意義。量一量、算一算,引導學生探究怎樣求得各種圖形的周長,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測量周長的不同方法,為后面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打下基礎。使學生感受學習數(shù)學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數(shù)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體驗了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認識周長》的教學反思 篇17
周長這節(jié)課的教學思路是直接理解周長的“周”字的意思、理解“長”字的意思、周長的函意、判斷周長、描周長、量周長、再到用周長的。但在第一次試教時就發(fā)現(xiàn),學生根本就不能自己從字面上去理解“周長”這兩個字的意思,特別是“周”字,在些學生說成是周圍、周邊、一個星期等等,所以要直接教學周長的意思是行不通的。
在教學周長的意思時我參考了一位老師的教法,先讓學生理解什么是物體表面的一圈,是從哪里開始,還是從哪里結束的,這一圈是不多不少的,多了不是,少了也不是,離開了物體表面外面的邊的也不是。一圈也叫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叫周長,這樣講學生理解起來是容易很多。
在第一次試教完時,有些老師在評課時指出,按這樣的上下去學生會有點固定得太死,沒有充分動起來,包括動手和動腦,這就要回到原點,重新出發(fā)再想一想,其實教材只有一頁紙,內容就是兩個圖和一句話,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第一幅圖就讓學生知道上面的圖形是封閉圖形,這些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們的周長。第二幅圖是讓學生動腦動手想一想怎么才能知道上面圖形的周長,規(guī)則的圖形直接用尺來量,不規(guī)則的圖形先用繩子圍,再用尺來量出它的周長。針對這里我特意設計了給兩個信封給每一個小組,讓學生小組合作,一個信封里面裝著是圖形,一個信封里面裝著是工具,讓他們想辦法用這些工具量一量這圖形的周長,在量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一部分可以直接用尺來量,鐘和樹葉這些不規(guī)則圖形要先用繩子圍,再用尺來量出它的周長。但在上定教課時,由于我講不夠清楚,所以所以在我巡視時發(fā)現(xiàn)有一個小組的同學量了信封外面這張表上面的圖形,而不是量信封里面圖形的周長,在我指導下才改過來。因此應該在學生活動之前,要把注意的事項全部要講清楚講明白。
學完周長之后就應用周長來為我們服務,也就是量腰圍買褲子,第一次試教時發(fā)現(xiàn)這把量身尺有兩面,一面是用厘米作單位,一面是用寸做單位,有個別學生讀錯了。這里也是一個在活動之前,沒有把注意的事項全部要講清楚講明白。這個問題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兩次,看來這是我個人比較大的缺點之一,下次上課一定要好好改一下才行。
在實際應用的這一個環(huán)節(jié)我自己覺得設計得比較好,讓學生運用剛學完的周長知識為自己選褲子,還有周長在實際生活當中的運用,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利用地球繞太陽一周的動畫來結束這一節(jié)課,也讓學生知道周長這一知識是客觀存在的,不是人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在自然當中有很多這樣的知識和規(guī)律等著你細心的發(fā)現(xiàn),學生對這部分內容很喜歡。
在設計上要有多種預案,大擔假設細心求證。原來的設計是這樣的:利用漢語知識的特性和學生原有的語文知識,直接導入問學生周長的“周”字是什么意思?“長”字是什么意思?周長合起來是什么意思?這樣導入又直接又快,當時我問“周”安是什么意思時,學生就回答了“周圍”,“一個星期7天”等意思上,沒有回答到點子上來,方法雖簡單但行不通不通。后來才改過先認識一圈就是一周,再說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要注重細節(jié)。例如生活當中跑步的一圈,一般人都會跑到內圈上的,但我們這節(jié)課所講周長的一圈是在他的外圈的邊上,開始時我沒講清楚以至于請同學上來黑板上運動場上一圈時,他就畫到了內圈上,如果我在開始的時候多講一句,就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了。所以細節(jié)決定成敗這句話一定要把它容入到課堂上來。
《認識周長》的教學反思 篇18
為了讓學生較好地理解周長的意義,本節(jié)課中,我組織學生進行了充分的數(shù)學活動,自主探索,在充分的體驗中,理解了周長的實際含義。在教學過程中比較好地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這一理念。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比較成功:
一、本節(jié)課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體現(xiàn)數(shù)學。
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有時是枯燥的,特別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本節(jié)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與生活有關,就為學習周長提供了一個親切熟悉的環(huán)境。周長的概念對小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機械地學習只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課的開始就吸引學生的眼球,抓住每一個學生的心,往往對整節(jié)課的成功與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節(jié)課從小螞蟻爬了樹葉的一周這一情境引入,生動有趣。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使學生積極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也為周長概念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后面的尋找身邊事物的周長,也都體現(xiàn)了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shù)學知識。這里體現(xiàn)了數(shù)學回歸到生活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知識的建構過程。
學生而言,知識的獲取不是教師和教材直接給予的,而應在充分經(jīng)歷數(shù)學的過程中逐步建構的。在提出“周長”這個詞之后,我借助游泳池邊上,長方形邊上,正方形邊上的點的移動展示,使學生心中對周長有個大概理解。再讓學生說出自己心目中的周長是怎么樣的,又通過一個不封閉圖形來完善周長的定義。
三、注重在一系列基本練習中深化概念。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思維過程對具體形象存在著依賴性。在師生共同得出周長的概念之后,我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了指一指、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等一系列基本練習,拓寬了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對知識進行內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四、注重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探索發(fā)現(xiàn),是指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活動。于是在學生對周長有了感性的認識之后,我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組織學生合作、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讓學生討論怎樣測量這些圖形的周長,以促進學生對周長意義的理解,并體現(xiàn)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尢其是體現(xiàn)了“化曲為直”的數(shù)學思想,而且又在此基礎上對方法進行優(yōu)化,又提升了學生的思維。
五、拓寬應用,為后面的知識做好鋪墊
在課的最后,我讓學生拼一拼:
2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周長你能上來指一指嗎?它的周長是多少?
3個邊長1厘米的拼成一個長方形,周長又是多少?
2個邊長3厘米的正方形呢?這樣做,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周長的理解,而且為以后的計算打好了基礎。
《認識周長》的教學反思 篇19
我講的這一課是冀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周長的第一課時,課題是周長的認識。本節(jié)課是讓學生以小組活動動手操作的形式初步感知物體的邊線的長度就是物體的周長。我認為有以下幾點我的教學設計是相符的,達到了教學效果。比如:
(1)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結合在一起。
在組織活動之前,我提出問題“怎樣確定小布料花邊的長度呢”讓學生有了自己的認識后,在小組合作解決,最后全班共同交流看法,使學生學會了怎樣去解決問題,并在這一過程中學會了怎樣表達,怎樣傾聽。
。ǎ玻┨峁┛臻g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并為它提供展示的機會,由于學生的思考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讓學生通過思考交流,比較各自方法的特點,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ǎ常┯脤W生喜歡的游戲做練習,吸引學生的興趣,在快樂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
整個教學過程可以說基本完成教學目標,但某些環(huán)節(jié)確實需要進一步的改進與思考。
。ǎ保⿲W生對給出的材料沒能充分運用,比如:部分小組不知道圓形紙片的出現(xiàn)有什么作用,說明孩子們在解決問題時有時思考是不靈活的,在平日的教學中就要多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不規(guī)定固定的模式。
。ǎ玻┯捎谧约河行┚o張,出現(xiàn)了口誤的現(xiàn)象。
(3)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煉,又是一個問題教師重復幾次,學生還不能回答到位,今后要在問題的提問上將酒店藝術。比如:在游戲環(huán)節(jié),請學生到前面用皮尺量出學生的頭圍,我卻說成了頭的周長,導致有的孩子不知所措,用皮尺量出了頭的上下的一周,歪曲了題目的本意,如果在游戲之前加上一句話:老師想買一頂帽子,到底應該買多大的呢?或者用一個手勢加以表示,運用肢體語言,使得學生能正確思考。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之處,反思到了自己的弱點,同時它也是我今后努力奮斗的方向,今后的路還很長,相信,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會取得點滴進步的。
《認識周長》的教學反思 篇20
在《周長的認識》課堂教學中,我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直觀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從揭示周長概念到引導歸納不同圖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創(chuàng)設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情境,促使學生自覺地應用已有的經(jīng)驗理解周長的概念,選擇理解的方法求規(guī)則或不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
一、合理靈活地組織和利用教材
在教學時,我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合理靈活地利用教材,注意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
設計三個層次的活動,使學生真正理解周長的含義。先設計讓學生理解“圖形一周”的活動(讓學生觀察3只小動物沿不同圖形爬行一周);再設計理解“一周長度”的活動(讓學生根據(jù)具體情境提出問題的方法,理解一周的長度);最后設計理解“封閉圖形”的活動(在對比中理解什么是封閉圖形)。通過這3個活動,學生對“周長”的含義理解就比較透徹了。
將不同圖形周長的測量計算方法作為重點來教學。求長方形的周長可用直接測量、計算的方法,而求葉片的周長卻先要用繩子圍出一周,再來測繩長,求圓的周長更可以用滾的方法,使學生體會由線段和由曲線圍成的圖形測量的方法是不一樣的。
在設計練習時,我設計的有梯度的練習,并以“闖三關”來激起學生的積極性。第一關是求不同形狀圖形的周長,是基礎練習。第二關是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小明沿著跑道跑一圈,跑了多少,要求學生能想到求小明跑了多少米,也就是求跑道的周長。第三關是一個圖形的變換,兩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后的周長是多少?讓學生明白圖形變換后,周長的變化。
二、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動中學習數(shù)學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本次課改的一個焦點。本節(jié)課,我刻意設計了幾個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
怎樣求3只小動物所走的路程呢?引導學生思考,并在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得出求長方形周長的不同方法。在交流中,使學生體會:測量周長的方法可以有很多,量一量、圍一圍、滾一滾等。在教學中,無論是“觀察、發(fā)現(xiàn)”還是“聯(lián)系實際”,都讓學生先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再進行小組合作討論。這樣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合作學習的習慣。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不僅學習了新的知識,而且極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合理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
本節(jié)課合理的利用了多媒體教學技術,使之成為學生理解周長概念的強有力工具。如在課程的引入過程中,電腦動態(tài)逐一出示三個不同的卡通動物圍繞不同圖形爬行一周的動畫。以激趣和設疑為目的,層層深入,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強烈的求知欲。
總之,本節(jié)課我力求讓學生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在活動中探究、在活動中內化,在活動中互動、在活動中應用、在活動中創(chuàng)造,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活動是學習數(shù)學重要方式的教學理念。
【《認識周長》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09-08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05-07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11-01
認識周長的教學反思08-30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08-30
認識周長的教學反思08-11
《認識周長》教學反思09-08
《周長的認識》的教學反思10-10
《周長的認識》教學反思10-23
《周長的認識》教學設計及反思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