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課后教學反思
《二泉映月》是蘇教版第十冊上的一篇課文,雖然文質兼美,但由于篇幅較長,難點很多,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文中有很多生字、生詞,特別是描寫樂曲旋律變化的詞語,用的幾乎是音樂上的專業(yè)術語,再加上阿炳生活的那個年代離現(xiàn)在的孩子也比較遙遠,體會他的坎坷經歷也不太容易。于是,我在反復讀文、揣摩思考之后,決定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的方法進行本課教學。教學課文第3、4自然段,體會“坎坷”時,我抓住重點句讓學生讀文體會,再創(chuàng)設情境,進一步體會,在反復地品讀中感悟,又在感悟中去品讀,從而能深入地了解阿炳不平靜的內心世界,為理解《二泉映月》這首樂曲作好鋪墊。
本課教學重難點是體會樂曲旋律變化及樂曲豐富的內涵。教學中,我讓學生先聽樂曲,對樂曲有初步的感知。再讓學生讀文,劃出描寫旋律變化的句子,在讀中體會。第二次聽樂曲,我配合樂曲旋律變化進行講解,并讓學生邊聽邊想象,阿炳用琴聲在傾訴什么?引導學生逐步地了解樂曲的豐富內涵。其中,我設計了個別讀、指導讀、分角色讀、示范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以期對樂曲內涵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學習課文內容的同時,我注意體現(xiàn)語文的工具性,引導學生體會排比句的妙用及段落的結構方式。
教學結束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這首動人心弦的二胡曲,僅僅是阿炳對自己坎坷經歷、痛苦生活的傾訴嗎?現(xiàn)在,你對這位盲藝人阿炳是否有了更深的了解?旨在通過這樣的問題設計,讓學生自由表達,同時,不知不覺地進行一次自我教育,從而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這堂課,我曾在去年的“三市”交流活動中展示過,聽課的老師及專家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尤其是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師富有激情的話語,為學生營造了詩意的課堂。這次,在我校舉行的“一日教研”活動中,我再次上這一課,并保持了以往教學設計中的優(yōu)點,。課前,我進行了試教,并根據老師們的建議做了適當?shù)母倪M,將比較句子的教學刪去,使得教學環(huán)節(jié)更緊湊,同時,加強了對重點詞句的指導、朗讀、感悟,使課堂教學更真實、樸實、扎實。
反思這堂課教學,我自己感覺有以下幾點做得不夠到位:
一是對學生情緒的調控不夠有力。由于我班去年已經上過這課,孩子們沒有新鮮感,有的孩子知道但不愿發(fā)言,有的孩子聽課不夠專心,有時答非所問,因而對老師的情緒也產生一定的影響,高潮不夠突出,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是對時間把握不夠有效,課堂前松后緊,前面鋪墊太多。雖然對阿炳的坎坷經歷體會較深刻,但對樂曲豐富內涵的理解就顯得不夠到位,談得不夠深,讀得不夠透。為了完成即定的教學任務,最后只好拖堂。
有人說:“教學是遺憾的藝術”,通過不斷地反思與總結,但愿這樣的遺憾越來越少。
【《二泉映月》課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課后的教學反思04-12
北京的教學反思及課后反思07-20
二泉映月教學反思10-18
二泉映月教學反思11-05
《二泉映月》的教學反思11-04
《二泉映月》教學反思08-05
《二泉映月》教學反思09-12
《二泉映月》教學反思05-29
《二泉映月》教學反思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