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反思(通用18篇)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fā)展的今天,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要怎么寫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反思 篇1
《記金華雙龍洞》是葉圣陶先生早年寫的一篇游記,作者按游覽的先后順序記敘。文章開門見山的直接點明游覽的時間和地點,又以簡潔的語言寫了途中所見的景物,語言樸素,真實可感。
本課是以讀中感悟教學為核心的。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xiàn)行教材為基本感悟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朗讀感悟的機會。
自以為教學成功的幾點有:
1、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
四年級學生對寫景文章的感悟能力是有限的。教學時我十分重視學生的閱讀感受。比如,在教學孔隙這一段時,孩子從“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边@兩句感受到的是孔隙很窄又很險。我珍視學生這種感受,同時結合人們對走夜路的恐懼心理告訴孩子們著者的這種感受正是由于“眼前昏暗了”引起的,這是一種真實的體驗。
2、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方法靈活。
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的學習熱情一直很高。我認為這就是自己教學成功的體現(xiàn)。其實教學初,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并不高,于是在教學“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顯得有精神!蔽姨匾庾寣W生思考:盆栽的杜鵑有人精心照看怎么會比不上山上開的映山紅呢?經過討論,孩子們認識到盆栽杜鵑的嬌氣,山上映山紅的不畏風雨。我問孩子們:“你們愿做杜鵑還是映山紅呢?”孩子們都是純真可愛的,都高聲回答說要做映山紅。我接著讓孩子們讀這句話,要讀得“有精神”,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孩子就是孩子,可塑性是特別強的。
“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艷”這句總寫了路上風光的美麗。我先讓學生閉著眼睛聽老師反復朗讀這個句子,然后讓他們描訴自己所聯(lián)想到的,孩子們都能積極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詞語庫去說自己的感受。
“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笔钦f外洞很大的,到底怎么大呢?我讓學生想像:若是在我們教室聚集100人開會會怎樣?200人呢?孩子們頓時恍然:這洞真大呀,它是大自然的杰作,它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霸诙蠢镒吡艘晦D,覺得內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來進房子那么大”讀這句時,我先讓學生理解“大得多”,然后讓他們弄清“一進房子”有多大,通過比較和聯(lián)想,學生都覺得雙龍洞真神奇呀,大自然真?zhèn)ゴ螅?/p>
3、有效地引導學生積累了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
在教學中,我始終將讀和悟結合起來,讓學生邊讀邊悟,先讀后悟,悟后再讀,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學生很快背熟了“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子”等句子。孔隙一段教學我引導學生先讀懂每句話寫了什么,再思考句子與句子的內在聯(lián)系,教孩子邊想句意邊分層背誦。孩子們思維活躍,背得很快。
教學后,我認為自己的教學還是有過于隨意不夠嚴謹這個缺點,也許是自己對教材的研讀還不夠深入吧。認真研讀教材,不憑經驗隨意教學,還有,雖然要以學生為主體,但切記被學生牽著鼻子跑,課堂要緊緊駕馭在自己手中,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最大的有效度,不至于浪費過多的教學時間。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反思 篇2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篇游記,主要描寫了“外洞、空隙、內洞景物”的特點。教學時,我想重點講解“空隙”的部分,引導學生歸納學習方法。然后,要求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習“外洞、內洞”部分。最后,學生自學“路上見聞”部分。如此安排,主次分明,體現(xiàn)了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分清的主次。
教學“空隙”時,努力實現(xiàn)教育民主化,形成師生共同激勵,相互促進的教學新格局。教學“外洞和內洞”時力促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精神和自學能力為核心的教學理念的形成。最后的設計“導游講解”部分有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課堂成為學生主動學習,勇于探索的動態(tài)過程。教學設計立足課堂,優(yōu)化教學進程;突出精講點撥,講究藝術提問,從以學生的機械學習為主轉變?yōu)槁牎⒄f、讀、寫的綜合訓練為主。教學時,使用許多自己制作的,形象生動,提高教學效率,體現(xiàn)現(xiàn)代教學思想。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反思 篇3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葉圣陶先生的一篇游記,也是一篇典型的游記類散文,語言雖然直白,但是條理十分清晰,描寫具體生動。主要描寫了“外洞、空隙、內洞景物”的特點。我在教學時,反復研讀文本,引導學生朗讀感悟課文,把握外洞、孔隙和內洞的特點。反思自己的教學,有幾處感觸頗深。
一.抓主線,散而不亂。
這是一篇游記,首先要讓學生知道作者的游覽順序。在教學時,我讓學生默讀課文,圈劃出表示作者游覽順序的詞,了解游覽線路,再把同學們上午發(fā)現(xiàn)貼上去金華———羅店——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在學生理出文章的線索后,再讓學生細細朗讀、品味。將文本的語言達到內化、并一同去感受景色的美,最后整理出游覽圖,了解寫游記的一些技巧,學習體會詞句的精妙。
二.讀讀悟悟,重在體會
課文中關于孔隙,作者用墨最多。孔隙下流水,孔隙上是巖壁。中間不過容許一艘小船進出的距離。由于空間太過狹小,所以帶給我們的感受著實深刻。這里是一段非常精彩的進入內洞的敘述。文章中把孔隙狹小的特點描摹得十分傳神,讀了有身臨其境之感。課堂上我努力讓學生讀中有思考,讀中有感悟,讀中有收獲。抓住本文特殊的表現(xiàn)手法一一借用具體化的事物和感覺到的情況去描畫觀察到的情況。如,寫孔隙情況,作者不直接說孔隙多大、多高、多長,里面的情況怎么樣,而是用人們所常見的東西比喻說明。說孔隙的高低寬窄用了“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怎樣的小船呢?兩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無法容納第三個人”。寫孔隙內的情況,用感覺去寫:“山石似乎都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了額角,擦傷了鼻子!睂懲舛吹拇笮⌒螤睿骸跋駱蚨此频摹保白哌M去,仿佛到了個大會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個人開個會,一定不會覺得擁擠”,等等。這樣寫,把許多抽象的東西都形象化、具體化了。在教學中我不斷引導和點撥,應該說這節(jié)課中,文本的理解是扎實的,抓住關鍵詞句有效進行分析和品讀。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我利用語言文字幫助學生進行想象,抓住洞太窄,必須躺臥。層層深入的引導,讓學生切身體會到了過孔隙的感受,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并且學習了作者描寫孔隙的方法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表現(xiàn)孔隙的窄小。
我覺得自己在這節(jié)課做的比較成功之處是:及時抓住教學契機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空間動筆寫一段話。在學會了葉圣陶描寫孔隙的方法后,我讓學生展開寫話練習,回憶自己去過的某處景點,抓住景物的特點,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是十分驚人的,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學生都能依據(jù)自己的想象寫出一小段文字,鍛煉了自己的動筆寫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這節(jié)課上完之后,我覺得有得有失,作為一名教師,要想講好自己一節(jié)成功的語文課是不容易的,需要教師在講課之前付出巨大的辛苦,抓住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這節(jié)課,我覺得自己努力的還不夠。在今后的課堂上要有意識地針對自身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改進。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反思 篇4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葉圣陶先生寫的一篇游記,脈絡清晰,語言平實動人。但是,由于金華雙龍洞對于沒有游過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陌生的,還有由于經歷有限,孩子們對溶洞這一事物還不了解,因此,要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雙龍洞的美,從而理解作者的寫作技巧,就必須給孩子們一個對溶洞有一個感性認識,這就必須借助于多媒體了。
我在教學中按游覽路線帶學生學習外洞、孔隙、內洞的時候卻存在著一個問題,就是圖片、錄象出示的時機沒有把握好。語文學科還重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圖象資料出示過早,學生就會忽略對語言的體會和理解。所以應該出在學生理解、感悟完文本,用圖象去驗證他們的體驗,此時看過后會對文字有更深的體會。這也讓我意識到了,語文學科中要合理地運用多媒體,這樣才更有實效性。
另外,除了多媒體的運用外,還要關注學生提出的問題。如學習“孔隙”一段時,學生問我:“老師,我怎么感覺不到孔隙像大家說的那樣低矮呢?”為了節(jié)省時間,這時我馬上把孔隙的錄象放給孩子看,然后問他感受到了嗎?學生只好點頭。課后我細細琢磨之后,才覺得當時的處理不太妥當,放掉了一個絕好的教學契機。如果我讓他細細讀那一段文字,然后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語來品味,肯定比直接看要好得多。這種情況說明我在教學中面對突發(fā)的學生提問的處理能力還有待提高。
除了以上兩點在這節(jié)課我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之外,但我覺得自己在這節(jié)課還有做的比較成功的地方:我及時抓住教學契機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空間動筆寫了一段話。例如,在講解內洞墻壁上的一段文字是這樣的:“其次是些石鐘乳和石筍,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據(jù)形狀想象成神仙、動物以及宮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蔽壹皶r抓住這個能夠讓學生展開想象的機會,讓同學們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想象在內洞的石壁上可能還會有什么樣的圖案,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是十分驚人的,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學生都能依據(jù)自己的想象寫出一小段文字,這樣既鍛煉了自己的動筆寫的能力,又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
總之,一節(jié)課上完之后,總會有得有失,但關鍵是我們要及時反思,不斷校正,這樣才能使我們在教學中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誤。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反思 篇5
這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所見、所想、所感的經歷。是按游覽順序記敘的。先寫沿途所見的美景;再寫外洞洞口壯觀、外洞寬敞;再寫孔隙的狹長;最后寫內洞的奇特。在游覽過程中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透過語言文字也感染著學生對祖國錦繡河山的熱愛。
一、抓實朗讀,促理解。
在初讀課文時,我提出的讀書要求只有一個: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讓基礎好的學生帶動基礎差的學生達到第一個要求;再讀課文我提出兩個要求:
(一)、同桌合作把握作者的旅游路線自主制定旅游線路圖。使得學生一開始就進入角色,積極的尋找課文中作者的旅游路線,一下子就了解了文章的明線。
(二)、自由朗讀詳細了解雙龍洞各部分的特點,抓重點詞句反復朗讀,分清詳略,在相應處批注上自己的讀書體會,大家一邊看.一邊找.一邊討論.一邊畫,師生配合學習,不知不覺地了解了雙龍洞的各部分的主要特點,完成了教學目標。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在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朗讀,內化了知識。
二、體驗、想象調動興趣。
學生既動手又動腦,孔隙這一段是文章的重難點,在體驗孔隙小的時候,同桌兩個人身體挨緊閉上眼睛,在椅子上呈仰臥狀,想象著小心的穿孔隙一分鐘的過程,引導學生從船小.乘坐方式獨特以及乘船時的感受去體會孔隙的低小,自己的感受與作者的感受相結合,去讀.去評.去想象.去感受,讓學生真正地從內心感受到孔隙的特點,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和心情。了解內洞奇的時候,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象說一說鐘乳石的樣子,給它取個名字,孩子豐富的想象力讓我為他們感到高興。讓學生從各個角度發(fā)掘自己的閃光點,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滿足感和自我肯定中做到有感情朗讀和背誦積累。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反思 篇6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葉圣陶老先生寫的一篇游記。葉老以樸實的語言,準確生動的描寫展示了金華雙龍洞的美景。
本以為設計已經全面,但仍然出現(xiàn)了紕漏。在教學第二課時交流空隙的特點時,有一個學生認為“空隙很大”。我當時一楞,因為教學這課已經很多節(jié)課,出現(xiàn)這種情況還是第一次。我穩(wěn)下心思,問他“從哪里體會出空隙很大?”學生回答:“‘雖說是空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苋菹乱粭l小船,說明空隙很大!睆倪@個回答可以看出,這個學生不理解孔隙的意思,課前預習也沒考慮。想到此,我把窗戶拉開一個小縫,問學生:這是不是孔隙?學生回答是。為什么說它是孔隙?學生說,因為窗戶很大,看上去它很小,所以是孔隙。由此,我回到課文,文中的孔隙如果放到我們這個教室里來,就不能算孔隙,而在雙龍洞中就是。這是因為洞很大,相對而言,這就是孔隙了。學生這才明白了。
現(xiàn)在回想起來,這個解決方法也是不合適的。“孔隙”這個詞由兩部分構成!翱住币话阒笀A的洞;“隙”指的是縫隙?紫吨阜浅P〉亩。而我的舉例是縫隙,倉促之下考慮問題很不得當。
由此可見,每一個小問題都不能忽視啊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反思 篇7
說實話,我一直不太喜歡教這篇文章,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也有自己拿手的和不拿手的,而這篇文章我就覺得不怎么好教,兩條行文線索,課后練習四還要學生劃出作者游覽路線圖。我自認為自己不是畫圖的高手,而且主要是對這篇文章內容不感興趣。
怎么辦?只能轉變思想,和學生先來一段一段地學習課文,找出關鍵詞,概括段意;找出具體景物 ,并說出其特點;找出過渡句,說出其作用;劃出描寫溪流的句子,感受溪流的位置。
就這樣,根據(jù)作者的游蹤,板書如下:
游雙龍洞(1)—沿途(2、3)—外洞(4)—孔隙(5)—內洞(6、7)—出洞(8)
學生初步了解了作者的游覽順序,并知道了每個具體事物的具體特點,這節(jié)課其實就好學多了。因為學生的空間感和方向感總是很差。
接下來畫圖,由下而上地畫(羅店—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學生隨聲附和著我的路線圖,他們漸漸明白,原來是這么一回事。曲線代表溪流,再畫溪流行進圖(內洞—孔隙—外洞—洞口—路上),當圖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時,學生嚴肅的神情好像舒展開來。
學習真實一件苦差事,不學還不行。所以,在枯燥之余,我講起了“環(huán)!。當學生正瞪大眼睛欣賞著一幅幅雙龍洞美輪美奐的圖片時,我說起了霓虹燈對鐘乳石的污染,說到了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和人身體的溫度以及汽油燈的油煙對鐘乳石的污染,說到了鐘乳石的生長速度以及鐘乳石成長需要的條件。學生睜大眼睛不敢相信我說的話,他們很吃驚。
這就是我關注的角度,和課文告訴學生的“美麗”不同。這就是課文的延伸吧。我也真得想親眼看一看,時隔60年,葉圣陶先生筆下的雙龍洞如今是什么模樣。我只清楚地記得,我在1995年第一次游鞏義浮戲山雪花洞時的情景,溪水叮叮咚咚地流著,洞內有石筍和石鐘乳,還有罕見的石花,只是當時剛開發(fā)不久的雪花洞人頭攢動,再去是2015年,20年間,雪花洞面目全非,石鐘乳幾乎沒有一根是完整的,白色的晶石上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塵,溪水斷流,鐘乳石已經停止生長,甚至遭到空前的破壞。
我祈禱,金華的雙龍洞美麗依舊。拐回來再說點線面,點是“雙龍洞”,線是“兩條線索”,面是整篇文章和課外延伸。
一節(jié)課四十分鐘,卻是我語文世界的一項大工程,每一次上課前我都會緊張,哪怕上了這多遍,我也是沒有自信,課前至少一個小時的備課給了我不少信心,但這緊張卻不曾減掉一分;蛟S就是因為我是一個冒牌的語文老師,底氣不足的`緣故吧。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反思 篇8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葉圣陶先生寫的文章。我對這篇文章印象很深刻,是因為我參加工作時它就有。我教學的是第一課時,基本設計環(huán)節(jié)是
(一)課前三分鐘了解作者;
(二)讓學生在文中找表明游覽順序的詞來達到理清課文脈絡的目的;
(三)學寫生字“蜿蜒”;
(四)學習“孔隙”部分;
(五)讀寫結合,讓學生在觀察中把自己的感覺寫出來。
1.加強重點字指導與理解!队浗鹑A的雙龍洞》雖是四年級下冊的課文,但中年級依然要把識字、寫字作為重點,只是在方法和策略上有所不同。與低年段相比,我的識字教學教的少、扶放多,進一步加強詞語教學的理解、辨析和運用,減少用詞不當?shù)那闆r出現(xiàn)。教學“蜿蜒”一詞時,我先讓學生觀察,找出容易出錯的地方進行強調,“蜿”容易加一點,“蜒”里面“正”最后一筆是豎折,經過強調學生都能正確書寫。然后我出示第四課和《長城》中有“蜿蜒”的的句子,讓學生在具體的例句中感受“蜿蜒”的用法,結合“蜿蜒的長城”的圖片來理解“蜿蜒”的意思。
2.理清文章的游覽順序。理清文章的游覽順序孩子們已經不是第一次接觸了,孩子們在學習第四課時我就教給了他們理清游覽順序的方法,本以為會很快找到游程路線,可事實證明孩子們第二次接觸還不是很熟練的。
3.抓重點段落學習。
作者過孔隙是一個相對比較復雜、比較有特點的過程,給每一個進出雙龍洞的游客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葉圣陶先生也不例外。所以在總結了游記文體特點后,由整體到局部,讓學生學習最讓作者感到好奇、感到刺激的孔隙部分,由結構段慢慢過渡到自然段,學習段落寫法,做到一課一得。
4.落實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
(1)借小船的小體會孔隙的窄小。我通過對比句子讓學生體會、感受小船的小。
(2)學習“月”字旁的字和身體有關。從而掌握識字規(guī)律。
(3)品味過孔隙的“感覺”,讓學生抓重點詞語體會作者過孔隙時的真實感受,將見聞和感受有機結合,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5.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體會感悟
閱讀教學應是學生、教師、作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課堂上,我采用了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的身份轉化為游客,以讀代講,真切感受作者過孔隙時的感覺!把矍盎璋盗,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時我有什么感受?“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通過設境體驗,學生當場感受作者洗練、準確的語言表達及其令人身臨其境的表達效果。
6.讀寫結合訓練
每屆學生在寫“我的校園”或“我的教室”時,只是對景物進行了細致地描寫,但寫出來的文章都顯得干巴巴的。讀了葉圣陶先生的文章,我明白了,孩子們的文章只寫了自己用眼睛看到的,卻缺乏自己對事物的感覺,也就是沒有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看到的景物之中。為了讓孩子們的文章更加生動,我為孩子們提供了一些我們對人的感覺的詞語,孩子們用的還可以。如果時間再充足一些,讓孩子們進行充分地自我感覺,教室里的事物就會更加地生動。后來我看了孩子們的文章,孩子們在自己的文章中有意識地把自己的感覺融了進來,雖然是初次接觸,能看到孩子們在學習之后的一點點變化我也是很欣慰的。
每一節(jié)課都有自己的一些遺憾,我會繼續(xù)在課堂上下功夫,在孩子們的寫作上多琢磨,讓我的學生越來越優(yōu)秀。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反思 篇9
這是一篇葉圣陶老先生的游記。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進行了景物描寫。文章中有兩條出索,一條是明線一游覽順序,一條是暗線-泉水的流經路線。考慮到四年級學生的特點和訓知水平,教學始終以明線一游覽順序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
1、質疑問難,歸納主要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思考,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的認知和思考。為學生提供多次讀書的機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質疑問難,相互交流,促進學生合作學習。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
2、在老師的組織下,學生能夠認真學習,積極動腦。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說出自己的見解,感受到景物的特點,并能借助圖片展開豐富想象,加強對內容的理解。再加上有感情地朗讀,深化認識,更能體會到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反思 篇10
通過三個課時,我和學生一起學習了《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可以說,這三個課時,我和學生讀得開心、交流得盡興、欣賞得舒服。
學生能領悟課文是按游覽順序來敘述的寫作方法,也了解了雙龍洞每個景點的特點,并能有簡練的詞語去概括景點特點。這就是進步,學生會從課文里找詞句來概括了。尤其在學習描寫“沿途中作者見到的溪流,聽到的溪流”的語句時,學生能找出句中的反義詞,體會出語言的準確性,使其身臨其境。
當然,交流課文時也遇到了一點問題。例如:學生一開始認為孔隙的特點是比較大。(文中句子: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他們讀到這里,想到小船都能進去,那還叫小。他們理解,孔隙應該像針插進去那么小,或者是個小窟窿。這很正常,因為學生沒見過雙龍洞。后來我引導他們從語段中找句子,再欣賞雙龍洞的圖片,最終他們了解了孔隙的窄小。另外,學生對這段中“要是……準……”這個假設句不了解,我較詳細的講解了一下。
總之,學生在學習本課時,收獲頗多。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反思 篇11
課始,讓去過溶洞的學生說說自己的見聞,師生之間相互補充,與此同時借機教學“石鐘乳”“石筍”等詞語。然后揭示課題,對課文略作介紹。
本文生字較多,可單獨安排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或以及提出疑難,讀準生字字音,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以通過畫示意圖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覽的順序。讓學生按示意圖說一說作者的游蹤。
在深入研讀時,要求學生分別找到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體會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清楚的,引導學生對文中的重點詞句反復揣摩、品味,體會其用詞選句的準確與實在。
學生讀懂課文以后,可設計一些語言運用的訓練,如用“時而……時而……”句式造句;提供一句寫景物某一特點的句子,然后用幾句具體的話把這一特點描寫出來。
為了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可進行一些語文實踐活動。如介紹一次旅游觀光的親身經歷,或介紹自己曾經去過的一個溶洞,給課文金華雙龍洞的內洞配上插圖等等。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反思 篇12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篇游記,主要描寫了“外洞、孔隙、內洞景物”的特點。教學時,我想重點講解“孔隙”的部分,引導學生歸納學習方法。然后,要求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習“外洞、內洞”部分。最后,學生自學“路上見聞”部分。因為在我看來,“孔隙”這段內容,條理清晰,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很快從“船小”、“行船方式”、“乘船姿勢”、“乘船感覺”這四個方面體會到孔隙“窄小”這一特點。這個環(huán)節(jié),力求教學民主化,形成師生共同激勵,相互促進的教學新格局。而“外洞和內洞”的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精神和自學能力為核心。最后的設計“導游講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課堂成為學生主動學習,勇于探索的動態(tài)過程。
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最后的設想沒有時間完成,主要是課堂容量太大,加上學生的自學能力較欠缺,主動參與不夠?磥,在備課的過程中,學生這一塊備得還不夠充分,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加注意。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反思 篇13
在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適當引導的基礎上,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在思考中感悟,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具體做法如下:
1、引導“讀進去,讀出來”。
課文中作者著墨最多的是關于孔隙的描寫。沒有華麗的辭藻,近乎白描的寫實筆觸,把孔隙狹小的特點描寫得十分傳神,給人身臨其境之感。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采用“以讀為突破口,訓練學生的語感”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既能“讀進去”——讀中有思考,又能“讀出來”——讀中有感悟。
2、朗讀形式多樣化。
在教學中,我不斷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形式朗讀課文:朗讀整篇課文或自然段、關鍵詞句;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語句讀給老師或同學們聽等。這種教學方式給了學生充分的自由,學生變得愛讀,想讀,并能做到帶著情感和體會理解課文內容,讀出文章的味道,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使之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3、通過設計趣多多雙龍洞知多少?這一環(huán)節(jié)活躍課堂氣氛。因為浙江雙龍洞孩子們都沒有去過,利用孩子們熟知的毛澤東和郭沫若親臨雙龍洞的故事,再次領略雙龍洞的矮、窄、險。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我注重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詞句中去體會孔隙的窄小,發(fā)現(xiàn)作者寫船小是為了襯托孔隙的小,寫自己的感受也是為了表現(xiàn)孔隙的小。在此基礎上,還適時安排了練筆的課下作業(yè),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如此,課堂十分輕松自然地做到了“既得意又得言、得法、得能”。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反思 篇14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一篇講讀課文,葉圣陶先生以精練生動的筆墨記敘了他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山川景物的熱愛。
課文第一部分寫了游覽路上的見聞,其中第三段有一句“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這是個重點句子,考試中出現(xiàn)頻率也是最多。
它難懂的地方在于體會“寬窄緩急”“變換調子”。我先從“變換調子”入手,讓學生說說音樂中的調子有哪些,試著唱出來。再讀這句話,想象溪流的調子會有哪些?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模擬流水聲。接著問“為什么會流水聲會出現(xiàn)不同的調子”,帶著這個問題再讀前面的課文,學生就會聯(lián)想到山勢的變化,使溪流出現(xiàn)不同的聲音。這里我設計了一個聽的訓練,運用多媒體的視聽效果,激發(fā)興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這部分課文展示了沿途的山、樹、水等迷人景色,我設計了范讀、賽讀、配樂讀等多個形式,扎扎實實地進行了讀的訓練。
這篇課文也不是第一次教了,每次這個地方都是個難點,今天這個處理方法讓我感覺是這節(jié)課最成功的地方。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反思 篇15
如何讓情境教學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整節(jié)課都活躍在老師悉心創(chuàng)造的氛圍.情境中,恐怕最辛苦的環(huán)節(jié)莫過于教學設計了。在設計整堂課之前,熟悉和挖掘教材自然不必多言。只有在此基礎上老師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作靈感,就如同導演設計一個好的劇本一樣,讓學生像演員一樣在你創(chuàng)造好的劇本中積極主動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同時又有自己靈活發(fā)揮和再度創(chuàng)造的空間,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我課堂中重視體現(xiàn)了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注重體現(xiàn)了對學生能力的訓練與培養(yǎng),努力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但是由于本課知識點較多,羅甸——洞口——外洞——孔隙——內洞,一課時時間又比較緊張,所以安排朗讀與指導朗讀的安排就顯得少了些,文本對話體現(xiàn)得還不夠,如果能用較多的時間慢慢地帶著學生細細體會,感悟文章本身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對于豐富他們的情感,以至學習寫作都會有更大的幫助。下一步,我會更注重學生對文本的朗讀與感悟上。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反思 篇16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葉圣陶老先生的一篇游記,也是一篇典型的游記類散文。它語言雖然直白,但是條理十分清晰,描寫具體生動。主要描寫了“路上、外洞、孔隙、內洞”景物的特點。
可根據(jù)課前的了解,學生對雙龍洞比較陌生,都沒有去過。我就從石鐘乳、石筍圖片入手,引入本課的學習。
在教學時,我指導學生朗讀,再讓學生默讀課文,反復研讀文本,引導學生感悟課文,把握外洞、孔隙和內洞的特點。圈劃出表示作者游覽順序的詞,讓學生知道作者的游覽順序,了解游覽線路,畫出作者游覽路線示意圖:去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在學生理出文章的線索后,再讓學生細細朗讀、品味各個自然段,抓住關鍵詞句,并用最簡練的語言總結概括出各部分的特點。如外洞:寬敞?紫叮赫。內洞:暗、大、奇等特點。將文本的語言達到內化、并一同去感受景色的美。
為了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在體驗內洞奇的時候,我又出示了幾幅石鐘乳和石筍的圖片,讓學生根據(jù)自己見過的溶洞景象,并展開聯(lián)想說一說鐘乳石的樣子,想象像什么?這樣就調動了孩子們的想象興趣,學習情緒立即高漲。
不足的是,一是由于時間關系,學生朗讀不夠,沒有給足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二是學生很容易找出第一條游覽路線,但較難發(fā)現(xiàn)溪流這條游覽暗線,后又經過老師的及時點撥學生找到了這條游覽暗線。進一步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達到了本課時的教學目的。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反思 篇17
這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葉圣陶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情景,是按游覽順序記敘的。先寫沿途所見的美景;繼而寫洞口、外洞;再寫孔隙、內洞;最后出洞。在游覽過程中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對祖國錦繡河山的熱愛。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基于學生課前做了預習工作和相關的生字詞練習所以在處理生字詞教學時,我重點以檢查預習情況和重點糾正學生在預習作業(yè)中標錯音、寫錯形的生字詞,逐漸放手學生獨立識字。但是對于“蜿蜒”“突兀森郁”詞義理解的方法沒有做強調,僅僅根據(jù)學生課前查閱字典的方法解決較死板,可以放到第二課時隨文解決。
二、本課有一個重要目標是解決“從課文中獲取游覽的各個地點,畫出游覽路線示意圖,從而歸納本文寫作順序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睂W生從文中獲取信息時,大多數(shù)學生能抓住“洞口、外洞、內洞”對于“沿途、孔隙、出洞”的提取比較困難,在引導上我還需多下功夫。當學生把整個路線梳理出來后,就能很容易概括本文是按照游覽順序介紹的。
另外,王老師建議此時講解了寫作順序后,順理成章地解決本文的主要內容,我認為受益匪淺,這個方法很巧妙。
三、在導入時,我的步驟比較多,目的是讓學生在開課初就明了本文的學習目標,在兩次讀文過程中做到了帶著學習目的讀書,比較有效。
本課時教學中,我有很多遺憾,但也很有收獲。我會在接下來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改善教學方法,注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自然過渡,豐富自己的教學語言和教學行為;嘗試多關注學生的學法引導,多啟發(fā)學生思維。我會繼續(xù)努力,不斷進步。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反思 篇18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葉圣陶先生早年寫的一篇游記。本文語言雖然直白,但是條理十分清晰,描寫具體生動。在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來把握外洞、孔隙和內洞的特點。另外,還大膽嘗試了各種教學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談一下自己的幾點感觸:
成功之處:
一、對于這篇文章的講解,大膽嘗試、創(chuàng)新。在沒有預習本課之前,我先給學生放了《記金華的雙龍洞》音頻朗讀。讓學生閉上眼睛仔細聆聽這段音頻。然后讓學生談談聽到了哪些內容。在聽完第一遍的時候,有十幾位學生談了感受。然后我又放了一遍,又有二十幾位同學要談感受。此時,學生基本上把本課的重點都說出來了。我很高興,因為達到了我理想的效果。我發(fā)現(xiàn)這種嘗試還是不錯的。先讓學生聽文章,再講,這樣比直接講學生接受得快,印象更深。
二、這是一篇游記,講課時首先要讓學生知道作者的游覽順序。這也為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做準備。因此,我設計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作者的游覽路線是什么?圈劃出表示作者游覽順序的詞!睂W生們先自學后小組交流討論作者的游覽路線。緊接著,我又設計一道題目:“根據(jù)課文內容,畫出一幅游覽圖,注意內洞、外洞、孔隙的畫法”。通過這道題,可以看出學生是否理解了本課。另外,學生更容易掌握每個洞的特點。
不足之處:
從本課的學習來看,整體效果還是不錯的,但是時間還是有點緊。學生讀的時間還是有點少,像孔隙、內洞兩個自然段應該反復讀,細細品味他們的特點。這節(jié)課,也使我領悟到:語文教學就是語言文字的教學。讓孩子們在語言里感受想象的美麗,在文字里享受體驗的樂趣,是非常有意思的快樂學習!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01-27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05-24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02-20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反思06-08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10-10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12-07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反思10-07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11-03
《記金華的雙龍洞》反思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