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課程《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課程《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這次有幸參加了月北片的教研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執(zhí)教了一節(jié)五年級語文課,是一首充滿激情的現(xiàn)代詩歌《最后一分鐘》,作者傾訴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回歸祖國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詩語言精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強烈。后顧整個課堂教學,我總結出以下幾點:
1、要關注學情。
成功的教學必須關注學生的親身體驗。在課堂上一定要根據(jù)學情,順學而導,以學定教,而不是心中只有教案,而忽視了學生的實際需求。在課開始,由于天氣原因,上課時間推遲了,聽課老師不清楚這點,早早地就進入了教室的聽課區(qū),足足等了二十多分鐘才上課,學生們也就在緊張的狀態(tài)下進入這節(jié)課的學習,所以當我提出第一個問題時,學生的回答聲音的確很小,而我對于這點根本沒引起關注,只是抓住學生的答案馬上進行下一步的學習,所以在課堂的前段時間學生們并沒有在老師的引導下消除緊張的心理,這是我課堂中的缺失。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很少關注學生們的感受和體驗,沒能很好地在學生的情感上進行關懷。所以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體驗語文中蘊涵的美,從而感悟語文的無窮魅力。
2、要注意學法
我們古人有句名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更不如授之以魚塘”。這是用比喻的說法來表達“學法指導”的道理,也就是葉圣陶說的“教是為了不用教”的`思想。閱讀教學中的學法指導不可能是機械地、獨立地灌輸,只能是自然地滲透。滲透學法的過程是學生參與語言訓練的過程,是學生展示思維的過程,是學生感知的過程。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采用齊讀的方式,很少指導學生個體讀。然而只有讓學生從自我情感出發(fā),去理解、去發(fā)現(xiàn),這些都需要從學生的發(fā)言和個體朗讀中去發(fā)現(xiàn),只有這樣,你才知道學生懂得了什么、需要什么,從而根據(jù)這些去引導、去發(fā)現(xiàn)。我在這節(jié)課上總是想讓齊讀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忽視了學生的個性體驗,過多的鋪墊掩蓋了學生的方法收獲感受,要知道齊讀是渲染,個體讀才有個性化的體驗。在以后的教學上我一定要注意。讓學生掌握學法,教師必須做有心人,注意教學過程中的及時點拔和引導,這對學生學法的形成至關重要。
3、要把握好各環(huán)節(jié)的“度”
教師作為對話教學中的引導者、激發(fā)者,應該把握好“度”的問題。隨著語文教改的深入,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性地位越來越凸顯出來,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上如何拿捏好分寸,把握住課堂教學的輕重緩急,控制好課堂教學節(jié)奏,在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上做到操之有度是一個語文教師教學功底和教學智慧的重要體現(xiàn)。在課堂上的寫詩環(huán)節(jié),我是安排在學習第二節(jié)詩歌后,根據(jù)理解的意象來模仿詩歌的語言寫一寫,此時詩歌的學習才進行一半,這時讓學生寫詩有些倉促和操之過急,如果安排在后面環(huán)節(jié)可能會好些。另外在第四節(jié)詩歌的學習中,我用課件出示了這樣兩個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自己解決這兩個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是:“最后一分鐘具體指哪一分鐘?”這個問題放在此處似乎不太妥,因為前面我在寫詩環(huán)節(jié)上就是讓學生寫寫自己眼中的最后一分鐘,現(xiàn)在又來問這最后一分鐘具體指哪一分鐘,讓學生感到很迷糊。所以課堂上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度的確要把控好,有時來得早不如來得巧,適時把控效果會更好。語文課堂教學和其它學科教學一樣“教無定法”,我們一定要尊重教學規(guī)律,合理安排好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做到“行之有度”,這樣的課堂教學就一定是教學效果好、教學效率高。
一次經(jīng)歷,一次成長,每次的公開課都會讓我看到自己身上許多的不足,我也將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改進、不斷總結、不斷反思,讓我的課堂越來越完善。
【五年級課程《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五年級上冊《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12-16
最后一分鐘教學反思15篇12-18
《最后的姿勢》教學反思03-15
《沁園春·雪》課程教學反思06-01
《最后一分鐘》教案設計及反思12-16
數(shù)學課程教學反思12-23
《木蘭詩》的課程教學反思07-20
《一分鐘》教學反思10-08
《一分鐘》教學反思12-16
《最后一課》教學反思15篇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