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第二定律教案(通用12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牛頓第二定律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牛頓第二定律教案 1
一、“牛頓第二定律”教學中的情景設置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劉翔110米欄奪金情景。
參照畫面,提問:決賽時,劉翔將自己身上手表、項鏈等東西都摘了下來,穿上最輕的跑鞋,這樣做有何原因?
結論:質量越小,運動狀態(tài)越容易改變,也就是說在相同的情況下,物體獲得的加速度就越大。
視頻展示生活中的實例,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集中注意力。
2.大膽提問,進行推理
提問:與物體加速度相關的因素有哪些?引導學生去分析和思考。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3.設置生活情景,分析各種關系
。1)與物體所受外力的關系
、倥c物體受到的外力有關。例如,騎自行車用力剎車時,用的力越大,車越容易停下來,即阻力越大,自行車減速的加速度越大。
、谂c物體受到的'外力無關。例如,用大小不一樣的力推大石頭,推不動,運動狀態(tài)不變,加速度為零。
、叟c物體受到的合外力有關。例如,用大小不一樣的力推大石頭,推不動,是因為大石頭同時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所受合外力為零,因此加速度也為零。
。2)與物體質量的關系
與物體的質量有關。例如,人分別用相同的力推自行車和摩托車時,自行車比較容易加速啟動,而摩托車則較難。也就是說在相同的情況下,質量較小的自行車獲得的加速度較大。
。3)與運動速度的關系
二、“牛頓第二定律”教學中的實驗安排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研究方案。包含實驗器材的選用、操作流程、數(shù)據(jù)計算和采集等。學生設計實驗方案要嚴謹而規(guī)整,教師可以就每一組不同情況作針對性指導。擇優(yōu)選取代表性設計方案,并派代表上臺介紹設計思路并進行演示,組織全班學生討論,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集思廣益,完善方案。
1.小車運動典型案例
器材:小車;紙帶;電火花打點計時器;細線;刻度尺;鉤碼;小桶;長木板;砝碼;天平;墊木。
目的:研究小車運動狀態(tài),分析原因。
2.特殊說明
通過實驗探究和數(shù)據(jù)整理采集,引導學生從實驗誤差、實驗操作等方面來分析比較兩種方案的差別。在教師引導下,共同確定用“滑塊運動案例”進行實驗研究,教師要利用課件著重講解實驗的具體步驟和注意事項。得出結論:滑塊運動方案誤差較小。
牛頓第二定律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依據(jù)生活經(jīng)驗認識平衡力和平衡狀態(tài)的概念,會判斷物體受到的力是否為平衡力。
2、會利用二力平衡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ǘ┻^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過程,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2、通過認識平衡力和平衡狀態(tài)關系,進一步體會力與運動的密切關系
。ㄈ┣楦、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參與實驗活動,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主動與科學探究實踐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協(xié)作精神。
2、在用二力平衡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體會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二、教學重難點
本專題是在學生學習了牛頓第一定律的基礎上,通過對保持靜止狀態(tài)和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的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展開的。它為后面學習測量摩擦力、浮力等打下基礎。
本節(jié)內容由二力平衡的條件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兩部分內容組成。教學的重點是二力平衡的條件,關鍵是讓學生經(jīng)歷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過程。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是本專題教學的難點,突破它的關鍵是通過對生活中實例的觀察與分析,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
三、教學策略
學生在本章中已經(jīng)學習了力、牛頓第一定律的.相關內容,了解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與力的關系,這些內容為學習本節(jié)內容提供了必要的知識基礎。教學時從觀察實際現(xiàn)象切入,引導學生歸納出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時受到兩個力的作用,進而引申到討論二力平衡條件是什么,接著通過自主探究得出二力平衡時力的三要素應滿足的條件。為了更容易從實驗得出平衡條件的結論,請學生自己進行實驗探究。最后引導學生用二力平衡的條件解釋一些生活現(xiàn)象。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車、棉線、鉤碼、滑輪、鐵架臺。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5分鐘)播放視頻:勻速上升的潛水艇、緩緩降落的宇宙飛船、放在課桌上的書本、吊在天花板下的電燈等。
思考:這些物體分別做什么運動?它們分別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討論: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在不受外力的時候總要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但是現(xiàn)實情況是一切物體都要受到力的作用,物體保持靜止或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情況也是普遍存在的。那么這二者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學生思考分析,物體有的做勻速直線運動,有的靜止。在豎直方向上都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感受力與美的結合,體會物理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fā)學習興趣。
新課教學
。30分鐘)(一)二力平衡
上面的現(xiàn)象中潛水艇和飛船,兩者都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而書本和電燈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
引導學生歸納什么是平衡狀態(tài)?什么是二力平衡?
思考:是不是一個物體受到兩個力的作用,就一定會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做勻速運動狀態(tài)呢?也就是說這兩個力一定是平衡力呢?
演示:用手拉著鉤碼加速往上提。
引導學生思考:
(1)鉤碼受到幾個力的作用?手往上提鉤碼時的運動狀態(tài)改變了嗎?
。2)這說明了鉤碼受到的兩個力是平衡力嗎?
思考: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它受到的兩個力應該滿足什么條件?下面我們通過桌面上的小車進行探究。
。ǘ┨骄慷ζ胶獾臈l件
(1)提出問題:
一個物體受到兩個力作用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它受到的兩個力應該滿足什么條件?
(2)猜想與假設:
。ń處熆梢蕴崾緦W生從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這三個要素來考慮)
。3)制定實驗計劃、設計實驗:
可以設計什么樣的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呢?(圖1是否可以作為參考?)實驗時如何改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4)進行實驗、收集數(shù)據(jù):
小車所受二力情況小車運動情況
。o止與否)大小方向是否在一條直線上
。5)分析與論證:
引導學生分析,哪些情況下小車不能保持靜止?哪些情況下小車能保持靜止,從而得出結論。
。6)評估:
可以向學生指出,小車在水平方向還會受到摩擦阻力,但實驗中控制這個阻力很小,與拉力相比可以忽略。
學生歸納:
平衡狀態(tài):把物體處于勻速運動狀態(tài)和靜止狀態(tài)都稱為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
二力平衡:當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就稱做二力平衡。
學生交流回答:
鉤碼受到重力和拉力兩個力的作用。因為鉤碼做加速運動,沒有處于平衡狀態(tài),所以重力和拉力不是平衡力。這說明一個物體受到兩個力作用,這兩個力不一定是平衡力。
教師引導學生把探究中的問題思考清楚然后讓學生動手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分析歸納,得出結論: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必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簡單地說,就是:同體、等值、反向、共線。物體受兩個力作用保持平衡的情況最簡單,所以先來研究這種簡單的問題。
應使學生認識物體受兩個力作用時并不總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由此引出二力平衡的條件。
充分發(fā)揮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促進作用,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這里采用的方法是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形象到抽象概括,由淺入深,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三)二力平衡的應用
1、根據(jù)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判斷受力情況
思考:
。1)吊在空中靜止不動的電燈,若電線的拉力為2N,則燈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2)重力為2N的課本在水平桌面上靜止時,桌面對課本的支持力多大?
(3)跳傘運動員和傘在空中勻速直線下落,若傘和人總重500N,則他們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總結:根據(jù)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可以判斷出作用在物體上的兩個力是平衡力,進而判斷所求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據(jù)受力情況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思考:火車在平直的軌道上行駛,在水平方向上受牽引力和阻力。如果牽引力大于阻力,火車將怎樣運動?如果牽引力小于阻力,火車又將怎樣運動?牽引力和阻力相等時,火車又將怎樣運動?
總結:物體不受力時,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保持靜止狀態(tài)。物體受一個力,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這是力產(chǎn)生的效果。物體受平衡力時,應保持靜止或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靜止的物體受平衡力時,仍然保持靜止;運動的物體受平衡力時,仍然做勻速直線運動。
3、一對平衡力和一對相互作用力的區(qū)別
思考:一對平衡力和一對相互作用力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同的地方。試著把它們加以區(qū)別。引導學生按正確的思路分析回答:電燈受重力和電線的拉力,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以重力和電線的拉力是平衡力。那么這兩個力一定滿足二力平衡的條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條直線上。所以燈受到的重力為2N。
學生交流回答:牽引力大于阻力,火車將加速;牽引力小于阻力,火車將減速;牽引力和阻力相等時,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火車可能勻速直線前進。
學生交流回答相同點是:都滿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它們最根本的不同點是:一對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力,而一對相互作用力是分別作用在不同物體上的力。兩個力,只要不是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就不可能是平衡力;兩個力中,發(fā)生作用的物體只要出現(xiàn)第三個,就不可能是相互作用力。通過舉例進一步使學生掌握力與運動的關系,同時能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論證能力,鍛煉學生思維的縝密性。課堂小結
(5分鐘)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在實驗探究中又存在哪些問題?還有什么想探究的問題?學生可以個別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小結。促進知識的鞏固掌握。提升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
牛頓第二定律教案 3
【教材分析】
《牛頓運動定律》在高考《考試大綱》的“知識內容表”中,共有6個條目,其中包括“牛頓定律的應用”,為II等級要求。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是本章的核心內容。由于整合了物體的受力分析和運動狀態(tài)分析,使得本節(jié)成為高考的熱點和必考內容。受力分析和運動狀態(tài)分析,是解決物理問題的兩種基本方法。并且,本單元的學習既是后繼“動能”和“動量”等復雜物理過程分析的基礎,也是解決“帶電粒子在電場、磁場中運動”等問題的基本方法,因而顯得十分重要。
【學情分析】
由于本單元對分析、綜合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很高,不少同學在此感到困惑,疑難較多,主要反映在研究對象的選擇和物理過程的分析上,對一些典型的應用題型,如連接體問題、超重失重問題、皮帶傳動問題、斜面上的物體運動問題等,學生缺乏針對性訓練,更缺少理性的思考和總結。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掌握牛頓第二定律的基本特征;
2、理解超重現(xiàn)象和失重現(xiàn)象。
二、過程與方法
1、掌握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學會用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解決力學問題;
2、學會連接體問題的一般解題方法;
3、掌握超重、失重在解題中的具體應用。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相關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
2、通過“嫦娥一號”的成功發(fā)射和變軌的過程,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牛頓運動定律與運動學公式的綜合運用。
教學難點:物體受力情況和運動狀態(tài)的分析;處理實際問題時“物理模型”和“物理情景”的建立。
【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方法:分析法、討論法、圖示法
教學手段:計算機多媒體教學,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導入課題
提問、討論、評價
。ㄒ唬└呷锢恚◤土暎┣叭碌膬热菁捌溥壿嬯P系是怎樣的?
(二)牛頓運動定律的核心內容是什么?
(三)如何理解力和運動的關系?
PPT展示:力和運動的關系
力是使物體產(chǎn)生加速度的原因,受力作用的物體存在加速度。我們可以結合運動學知識,解決有關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問題。另一方面,當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變化時,一定有加速度,我們可以由加速度來確定物體的`受力。
二、知識構建,方法梳理
(一)動力學的兩類基本問題
1、已知物體的受力情況,要求確定物體的運動情況
處理方法:已知物體的受力情況,可以求出物體的合力,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以求出物體的加速度,在利用物體初始條件(初位置和初速度),根據(jù)運動學公式就可以求出物體的位移和速度。也就是確定了物體的運動情況。
2、已知物體的運動情況,要求推斷物體的受力情況
處理方法:已知物體的運動情況,由運動學公式求出加速度,再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就可以確定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由此推斷物體受力情況。
牛頓第二定律教案 4
【教材分析】
本章教科書將牛頓第二定律的探究實驗和公式表達式分成兩節(jié)內容,目的在于加強實驗探究和突出牛頓第二定律在力學中的重要地位。牛頓第二定律的首要價值應該是確立了力與運動之間的直接關系,即因果關系。如知道了物體的受力情況,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及其變化就完全確定了。這應該是人類在認識自然過程中取得的重要思想成就。
本節(jié)內容首先在上節(jié)課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分析說明,提出了牛頓第二定律的具體內容表述,得出牛頓第二定律的數(shù)學表達式。從SHAPE MERGEFORMAT到SHAPE MERGEFORMAT,到F=kma,再到最后得出F=ma,其中蘊含有豐富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性目標。因此,更要注重對學生思想觀念和心理的影響,即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學在認識自然上的本質性、深刻性、有效性。教科書突出了力的單位1N的物理意義,它是為后面學習單位制的內容準備的。引導學生進行必要的討論。本節(jié)最后通過兩個例題介紹牛頓第二定律應用的基本思路,它們也是學習、理解牛頓第二定律的基本組成部分。
【學情分析】
在學習這一內容之前,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力、質量、加速度、慣性等概念;知道質量是慣性的量度、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會分析物體的受力。已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技能,學生對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了解,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學生學習積極主動,對學習物理有較濃厚興趣;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樂于探究自然界的奧秘;敢于堅持正確觀點,勇于修正錯誤;喜歡和同齡人一起學習,有將自己的見解與他人交流的愿望。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掌握牛頓第二定律的文字內容和數(shù)學公式。
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和相互關系。
3、知道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牛頓”是怎樣定義的。
4、會用牛頓第二定律的`公式進行有關的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1、以實驗為基礎,歸納得到物體的加速度跟它的質量及所受外力的關系,進而總結出牛頓第二定律。
2、認識由實驗歸納總結物理規(guī)律是物理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實驗探究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新精神。
2、滲透物理學研究方法的教育,體驗物理方法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探究加速度和力、質量間的關系的過程并總結牛頓第二定律。
2、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
教學難點:
1、牛頓第二定律的意義。
2、理解k=1時,F(xiàn)=ma。
【教學方法】
1、啟發(fā)引導、實驗探究、合作交流。
2、通過實例的分析、強化訓練,使學生理解牛頓第二定律的意義。
【教學用具】
牛頓第二定律演示器、小車(兩個)、鉤碼(50g若干)、細線若干、三角板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內容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同學們上節(jié)課在實驗室做了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同學們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了嗎?有沒有得出什么結論?下面先請同學們在黑板上畫出a—F和EMBED Equation、DSMT4圖象。
教師同時用牛頓第二定律演示器演示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實驗結論:加速度與力成正比、與質量成反比
新課教學
新課教學
一、牛頓第二定律
通過對同學們上節(jié)課實驗結論的分析總結,同學們能不能簡單的概括一下牛頓第二定律的內容?
那我們都學習過,加速度是矢量,那么在牛頓第二定律里加速度方向如何?
那么我們完整的牛頓第二定律定義:
物體的加速度大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牛頓第二定律可以用比例式來表示
EMBED Equation、DSMT4
則
或者
上式是一條比例式,如果寫成等式又如何表達?
表達式:F=kma
式中K是比例系數(shù),F(xiàn)指的是物體所受的合力。
二、力的單位
同學們在初中已知道力的單位是牛頓,但同學們知道一牛頓的力有多大嗎?
由F=kma
當k=1時,F(xiàn)=ma
取m=1kg a=1m/s2
則:F=ma=1kg×1m/s2 =1kg·m/s2
kg·m/s2就是力的單位。我們規(guī)定1kg·m/s2為一個單位的力,為了紀念牛頓,我們就把一個單位力的稱為1牛頓,所以1N=1kg·m/s2,意思就是一牛頓的力相當于把質量為1kg的物體產(chǎn)生1 m/s2的加速度所需的力。
所以當m,a取國際單位時,K=1,牛頓第二定律就表述為:F=ma
定義: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質量成反比。
加速度方向與物體所受作用力方向相同。
因為在這三個因素中,質量是標量,力和加速度是矢量
同學起來回答:
F=kma
牛頓第二定律教案 5
教學目標
、僬J識一種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能進行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簡單計算。
②初步學會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溶液。
重點和難點
重點:有關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
難點:理解溶液組成的含義。
實驗準備
投影儀及相關圖片。
實驗用品:燒杯、托盤天平、玻璃棒、量筒、水、食鹽。
教學過程
點評
教師:(投影顯示)市售過氧乙酸[C2H4O3],其標簽上的部分文字說明如下:
名稱質量分數(shù)
過氧乙酸40%
水55%
雙氧水5%
此信息表明的含義有哪些?
學生:過氧乙酸的質量分數(shù)為40%,表示每100份質量的過氧乙酸溶液含40份質量的過氧乙酸、55份質量的水和5份質量的雙氧水。
復習舊知拓展視野。
教師:你們回答得很不錯!同學們,我們家住農(nóng)村,你們在家有沒有看到過父母在種地時選種的過程?
學生:(不少同學)見過。
教師:你們能簡單地說說這個過程嗎?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激發(fā)學生興趣。
學生:好像是先要配什么藥水,然后把種子放到藥水中,就把好種子選出來了。
教師:那么,你知不知道,他們配的是什么藥水啊?
學生:不知道!
教師:其實,他們配的藥水只不過是鹽水,但卻規(guī)定了一定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通常是16%的。那么你想不想在配藥水時幫幫父母呢?
學生:當然想了!
選種子的藥水原來是鹽水!學生頓悟。緊接著教師再拋出一個新問題,將學生引入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教師:那好,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用兩種方法來配制16%的食鹽水。我們先一起來看桌子上的儀器和藥品(師生一起:燒杯、托盤天平、玻璃棒、量筒、水、食鹽、20%的食鹽溶液)。
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配制選種液。在此之前,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43,把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驟歸納一下。
學生:(看書,并通過討論,進行歸納)
師生共同總結: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驟為:
1?計算;2?稱量;3?配制;4?裝瓶,貼簽。
學生自主探究,培養(yǎng)了自學能力。
教師:下面我們開始用第一種方案配制該選種液:請你用水和食鹽為原料,配制50克16%的溶液。
師生一起:計算要配制50克16%的選種液,需要水和食鹽各多少克?(學生思考、計算;師生交流,教師適時加以點撥)
教師:(板書)
解:已知溶液的質量是50克,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是16%,所需溶劑的質量為:50g×16%=8g
所需溶劑的質量為:50g-8g=42g
答:要配制50克16%的選種液,需要水42克,食鹽8克。
教師:我們已經(jīng)共同完成了配制的第一步:計算。下面進行探究實驗。
講練結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
學生:用天平稱取食鹽的質量,用量筒量取水的體積。(學生嘗試操作,教師做巡回指導,幫助學生順利完成以上操作)
教師:好了,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shù)實驗小組已經(jīng)完成了溶液的配制,接下來,我們要進行最后一步操作:裝瓶,貼簽。注意:你認為在標簽上要注明什么?
學生:應注明溶液的.名稱以及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學生進行操作)
教師:好!第一種方法用食鹽和水來配制溶液同學們完成得相當出色。但有時候,我們用到的藥品不是純凈的溶質,而可能是某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濃溶液,那在配制時又該怎么操作呢?
不紙上談兵,注意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指導細膩、得法。
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引導思維。
學生:往濃溶液里加水。
教師:不錯,F(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試試,用20%的食鹽水如何配制100克16%的選種液,其步驟與第一種方法差不多,仍然是:1?計算;2?稱量;3?配制;4?裝瓶,貼簽。
學生:先計算:要配制100克16%的選種液,需要水和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20%的食鹽水各多少克?
教師:請你繼續(xù)談談你的具體計算方法。
學生:因為是加水稀釋,所以整個過程中,溶質的質量是不變的,我們不妨設所需20%的食鹽水的質量為x,那么其中含有的溶質質量就為20%x,而100克16%的食鹽水中含有的溶質質量為:100g×16%=16g。
教師:接下來同學們按照這個思路試著做一做。(投影顯示解題格式與要求)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合作探究。
學生:獨立完成計算并進行展示和交流。
教師:這里面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計算出的20%溶液是溶液的質量,可是液體的量在生活中更多的是用體積表示,那該怎么辦呢?
學生:用密度公式換算一下就行了。
教師:一般情況下,16%的鹽水的密度大約為1.03g/L。
學生:(進行計算)
教師:我們的計算結果是:需要水的質量為g,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20%的食鹽水為mL。完成以上計算后,接下來應該怎樣操作呢?
學生:用量筒量取水的體積,倒入一只干凈的燒杯中,然后用量筒量取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20%的食鹽水的體積,加入燒杯中并用玻璃棒攪拌后裝瓶,再貼上標簽。
教師:(巡回指導學生完成實驗)
重點研習“計算”這個步驟,而略講“稱量”“配制”“裝瓶、貼簽”幾步。重難點突破措施得力。
教師:同學們的計算和實驗操作都做得很好。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活動,我們獲得了哪些新知識和技能,請說出來與大家共享。
學生:(學生分組交流看法和觀點,達成共識)
教師:(布置作業(yè))
學生:(獨立完成作業(yè))
課堂總結形式新穎。
點評
本節(jié)課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把枯燥的計算演繹成學生的實驗、生活體驗,用一系列探究活動來激發(fā)學生興趣,點撥思維、訓練方法,既豐富了溶質質量分數(shù)計算的化學意義,又做到了講練結合、落實基礎,在教學方法上是一節(jié)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的好課。
牛頓第二定律教案 6
教學目標
掌握一種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能進行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簡單計算。
初步學會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溶液。
重點和難點
重點:有關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
難點:理解溶液組成的含義及有關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
實驗準備
投影儀及相關圖片。
實驗用品:燒杯,試管,藥匙,玻璃棒,量筒,水,食鹽,硫酸銅固體,雞蛋。
教學過程
點評
教師:同學們,你們在夏天喜歡游泳嗎?
學生:喜歡。
老師:那你們到水里后,是漂浮在水面上,還是沉在水下呀?
學生:(七嘴八舌,有的說沉入水里,有的說漂在水面上,但大數(shù)人認為會沉到水下)
老師:請同學們看下面幾幅圖片:(死海圖片)
老師:這是死海里的景象,你能解釋一下,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嗎?
學生:鹽份多,濃度大。
老師:說得好!下面我們來做下面的實驗,來具體說明,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奇景!
活動與探究
分小組進行探究實驗。(在下面兩個方案中自選一個進行探究并填寫表格)
、匐u蛋在水中漂浮
取一個燒杯,加入250mL水后放入一只雞蛋。按下面的步驟進行實驗并如實填寫下表。分析,在此過程中所得的幾種溶液的組成是否相同,判斷的依據(jù)是什么?
用死海圖片導入,簡明扼要。
學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形成“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概念。
②硫酸銅溶解于水
在三只試管中各加入10mL水,然后分別加入約0.5g、1.0g、1.5g固體硫酸銅。比較三種硫酸銅溶液的顏色。分析,在這三支試管中溶液的組成是否相同,判斷的依據(jù)是什么?
編號
溶液顏色
清水量
硫酸銅的質量
師生一起歸納小結:
①對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據(jù)顏色來粗略的區(qū)分溶液是濃還是。阂话銇碚f,顏色越深,溶液越濃。
②但對于像實驗1中形成的無色溶液來說,顯然就不能用顏色來判斷溶液的濃與稀了,那么我們如何才能知道這種溶液的組成呢?
教師:其實,表示溶液組成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的是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什么是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呢?請同學們看教材P42,找出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概念。
學生:(一下子就找到,并大聲念出來)(教師跟著板書:
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教師:同學們歸納得不錯,這正是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概念。剛才在同學們實驗中出現(xiàn)了多組數(shù)據(jù),請你在表中任選1~2組數(shù)據(jù)來計算對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學生:嘗試練習,并很快順利完成。
師生共同歸納,課堂氣氛融洽。
教師:同學們完成得非常不錯。其實,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這個概念,在生活中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如這個例題,同學們可以先嘗試著做一做:冬天,人們常給皮膚抹上一點甘油溶液,使皮膚保持濕潤。用400克甘油溶解在100克水中,配制的甘油溶液效果最佳。該甘油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
學生:(有不少學生在一分鐘之內就完成了)
教師:(板書講解解答過程)
解:甘油的質量是400克,水的質量是100克,所得溶液的質量為:400g+100g=500g
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答:所得甘油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80%。
教師小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用到了另一個等式:
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
如果我們能將這兩個等式熟練運用,那么只要知道了“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以及“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四個量中的任何兩個,我們就可以求出另外兩個。
下面同學們再做這樣一個練習:在一次探究活動中,小江同學收集到如下標簽:
葡萄糖注射液
規(guī)格:250mL
內含:12.5克葡萄糖
5%
醫(yī)療用葡萄糖注射液
請你利用標簽中的數(shù)據(jù)設計一個簡單的關于溶質質量分數(shù)計算的題目,設計好后與同桌交換練習。完成后交由同桌批改。
學生進行設計并交換完成。
教師(在教室巡回指導后):好,剛才我看到同學們設計的題目以及同桌同學的批改后,發(fā)現(xiàn)同學們的想象力真是超出了我的想象,看來,同學們這節(jié)課還是挺有收獲的.,F(xiàn)在我們一起閉上眼睛,好好回憶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都有哪些收獲?
學生:(閉上眼睛,開始思考、回憶)
師生共同敘述:進行本課小節(jié)。
教師:(布置練習)生活中你們都見到了哪些溶液,請你找到溶液標簽、記錄的內容并計算其中各種溶質的含量。
貼近生活,體現(xiàn)了化學學科的實用性。
靈活處理教材“學完本課你應該知道”,更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
點評
本課題的教學思路清晰,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的問題情景,啟發(f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其主要特色如下:
、僖浴八篮!钡恼鎸嵡榫皩,未成曲調先有情;
、谠趲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過渡中,有“嫁與春風不用媒”的效果;
、墼谛〗Y時,教師讓學生閉上眼睛,讓學過的知識如電影般在大腦回放,著實收到了“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效果,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茉谠O計反饋練習時,教師的安排更是另辟蹊徑,讓學生的理解和應運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訓練和提升。
點評: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qū)三峽初級中學周海濤
3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第一課時)
牛頓第二定律教案 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會配制一定質量分數(shù)的溶液
2、能解決溶液稀釋過程中的有關計算
技能目標
1、能正確使用托盤天平稱取物質質量
2、能準確的用量筒量取液體體積
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教材分析
重點:一定質量分數(shù)溶液的配制步驟、稀釋問題的計算方法
難點:稀釋過程中溶液變化的分析
關鍵:以實驗操作帶動溶液稀釋問題的計算
實驗教具:
多媒體、玻璃棒、燒杯、量筒、托盤天平等
化學藥品:
氯化鈉、水
教學方法:
實驗、分析、討論法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ㄕn題引入)溶質質量分數(shù)是表示溶液祖成的,本節(jié)課我們在實驗室自己動手配制50克6%的氯化鈉溶液,如何配制呢?
。ㄋ伎、討論)
1、溶液由什么組成?
2、你會確定50克6%的氯化鈉溶液的組成嗎?
。ɑ顒优c探究1)確定50克6%的氯化鈉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的質量。
(問題1)你能取出你確定的溶質和溶劑的量嗎?你如何取用?
。ɑ顒优c探究2)學生分析討論溶質的質量用托盤天平稱取,溶劑的量用量筒量。ㄈ軇┦且后w,密度為1g/ml,量體積更為容易)。
(情景1)你會稱取溶質和溶劑的質量,你怎樣獲得50克6%的氯化鈉溶液?
(活動與探究3)試驗小組成員交流討論的出:將溶質稱好置于燒杯中,溶劑量好加入燒杯中,攪拌均勻,既獲得50克6%的氯化鈉溶液。
(情景2)請大家自己動手配制50克6%的`氯化鈉溶液。
。ò鍟┒⒁欢ㄙ|量分數(shù)溶液的配制
1、試驗步驟
(1)計算m溶質=?m溶劑=?
(2)稱溶質質量加入燒杯
量溶劑體積加入燒杯
。3)攪拌混合均勻
學生自己動手配制溶液,通過動手進一步體會、掌握托盤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
。ㄇ榫3)向自己配好的50克6%的氯化鈉溶液中加入10克水
。▎栴}2)剛才你配制出了一份新溶液,你能告訴我新溶液中溶質、溶劑、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量嗎?
動手量取水加入剛配好的溶液中。
。ɑ顒优c探究3)學生分析討論發(fā)現(xiàn):加水后溶質質量分數(shù)變小了,加水前后溶質質量不變,加水后的溶液質量等于加水前的溶液質量加上水的質量。
(情景4)展示一位同學新配好的溶液
。ㄖv述)剛才同學們做的操作是溶液的稀釋。
。ò鍟2、溶液的稀釋
稀釋前溶質的質量=稀釋后溶質的質量
稀釋后溶液的質量=
稀釋前溶液的質量+加入水的質量
。ㄇ榫5)用多媒體展示學生的計算過程
(活動與探究4)
將50克質量分數(shù)為98%的濃硫酸稀釋為20%的硫酸,需加水多少克?
學生分析討論解題方法的優(yōu)點。
(情景6)通過本節(jié)課應注意以下兩點:
1、試驗時要注意小組成員間合作。
2、解決稀釋問題時要注意不變的量和變的量。
牛頓第二定律教案 8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簡單的復式統(tǒng)計表,了解復式統(tǒng)計表的優(yōu)點,能根據(jù)統(tǒng)計表的數(shù)據(jù)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進行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析。
2.讓學生體驗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jù)。
3.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統(tǒng)計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重點、難點:
1.認識簡單的復式統(tǒng)計表,并能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提出并能回答簡單的問題。
2.對表頭的認識以及復式統(tǒng)計表中橫欄、縱欄所表示的'內容的認識。
教學準備:
單式統(tǒng)計表、復式統(tǒng)計表、興趣小組標簽、生活中的復式統(tǒng)計表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師:前幾天我們稱量了每個小朋友的體重,現(xiàn)在老師想統(tǒng)計我們小朋友的體重情況,比如20千克及以下的有幾人?21~25千克、26~30千克、31~35千克、36千克及以上的各有幾人?(同時出示統(tǒng)計表的一部分)
范圍20千克以下21~25
千克26~30
千克31~35
千克36千克以上
人數(shù)
可以怎么統(tǒng)計?
2.學生自由回答統(tǒng)計的方法。(站起來數(shù)一數(shù)、舉手、寫票等)
師:為了節(jié)省時間,我們就用站起來數(shù)一數(shù)的方法來統(tǒng)計吧!
3.完成統(tǒng)計表。
師:你能根據(jù)上面的情況完成統(tǒng)計表嗎?(個別學生回答)
4.從這張統(tǒng)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什么?
生答師小結:進行體育鍛煉及不挑食教育:胖的小朋友平時要多參加體育鍛煉,瘦的呢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一日三餐吃飽吃好,這樣我們才能有一個好身體。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一年級時體重情況的統(tǒng)計表。
師:這張是我們一年級時體重情況的統(tǒng)計表,現(xiàn)在請同學們看一看21-25千克范圍內二年級比一年級多幾人?(學生比較)
2.師:你們都找到了答案了嗎?但是剛才在比較的時候,我看到我們同學一會看這張,一會看那張,感覺如何?(麻煩、兩張表格看起來不方便)
3.制作復式統(tǒng)計表。
。1)師:老師也覺得很不方便,那該怎么辦呢?
學生獨立思考,自由回答后得出:把兩張單式統(tǒng)計表合并成一張統(tǒng)計表。
。2)先讓學生自己同桌之間試一試,然后讓生演示各種合并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上下一移,把范圍這行重合這種方法最好。(能這樣演示最好,不能的話教師幫助學生一起完成。)
。3)師:這樣合并以后你能看出21-25千克范圍內二年級比一年級多幾人了嗎?
這樣合并后和剛才比較哪個簡單呢?(這樣簡單)
4.完善復式統(tǒng)計表,揭示課題
。1)師:這樣合并以后,還有些問題,就是我們有兩條數(shù)據(jù)了,不知道哪條是一年級,哪條是二年級了,怎么辦呢?所以我們要對剛才合并的統(tǒng)計表稍微做些改動,(在兩張統(tǒng)計表上改一改),老師已經(jīng)制作了一張新的統(tǒng)計表大家一起來看下吧。
。2)師:第一格我們稱為表頭,里面有些什么呢?它們分別表示什么呢?
。ń處煂M欄、縱欄及表中的內容作簡要的介紹。)
師:像這樣的表格我們叫它復式統(tǒng)計表。(板書課題)
(3)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復式統(tǒng)計表,現(xiàn)在請同學們根據(jù)手中的兩張單式統(tǒng)計表的數(shù)據(jù)完成手中的復式統(tǒng)計表吧。
5.觀察、分析統(tǒng)計表
(1)師:現(xiàn)在老師請同學們再來觀察一下我們新做好的統(tǒng)計表,比較一下16-20千克范圍內一年級比二年級多幾人呢?31及31以上二年級比一年級多幾人呢?
(2)比較起來感覺如何?(生答)
師:的確如此,復式統(tǒng)計表在分析和比較多個數(shù)據(jù)時,更加簡單和方便。
板書:優(yōu)點:便于比較和分析。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介紹:學校開展興趣小組活動,有計算機小組、籃球小組、舞蹈小組、田徑小組。你想?yún)⒓幽膫小組的活動?讓我們一起來做個統(tǒng)計吧。
2.活動要求:
。1)現(xiàn)在老師先選出每個興趣小組的小組長拿好標簽,你想?yún)⒓幽膫興趣小組就站到哪一組,但是要按順序排好隊伍。
。2)請每個興趣小組的小組長統(tǒng)計好自己小組有多少位同學。
教師邊把興趣小組標簽貼在黑板上的同時邊讓組長說一說自己組的人數(shù),學生完成手中的統(tǒng)計表。
3.根據(jù)完成的復式統(tǒng)計表回答下列問題。
(1)我們班參加()興趣小組的人最多,一班參加()興趣小組的人最少。
。2)我們班參加籃球小組的人比一班參加籃球小組的()人。
。3)一班參加人數(shù)最多的興趣小組比我們班參加人數(shù)最少的興趣小組多()人。
。4)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誰來解決他剛才提出的問題呢?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看來我們班的同學真的很聰明呀,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這節(jié)課學了什么呢?生活中為什么那么多地方要用到復式統(tǒng)計表呢?
牛頓第二定律教案 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能說出細菌的形態(tài)結構。
通過與動植物細胞的比較,推測出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
知道細菌的生殖方式。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與思考,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
通過計算手上的細菌,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了解細菌發(fā)現(xiàn)過程和巴斯德的實驗,認同科學發(fā)展與技術進步密切關系。
(重點、難點)
教材分析
一、重點:
細菌的形態(tài)結構
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生殖方式
二、難點:
能通過與動植物細胞的比較,推測出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
板書設計示意框圖(第一課時)第二節(jié):細菌
細菌的發(fā)現(xiàn):法國人巴斯德,巴氏消毒法
細菌的形態(tài)和結構:
1、細菌的形態(tài):桿狀、球狀、螺旋狀
2、細菌的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無葉綠體)、未成形細胞核
細菌的生殖:分裂生殖,芽孢
時序教學操作過程設計(重點寫怎么教及學法指導,含課練、作業(yè)安排)
一、情境導入:
用生活實例引出細菌的發(fā)現(xiàn):“夏天吃剩的肉湯過一段時間會變質,我們知道是因為里面有了細菌,那么,細菌是從哪里來的?”“手上如果不洗,就會有許多細菌。那么細菌又是從哪里來的?”
二、課前預習:
細菌個體是不是很微小,人的肉眼看得見嗎?
用什么儀器可以看見細菌?
細菌很小,為什么分布卻十分廣泛?
三、合作探究:
1、提問:“夏天吃剩的`肉湯過一段時間會變質,我們知道是因為里面有了細菌,那么,細菌是從哪里來的?”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分組討論,了解細菌的發(fā)現(xiàn)過程和巴斯德實驗,思考:
你對科學發(fā)現(xiàn)有什么新的認識?巴斯德要是沒有雄厚的知識基礎,能作出這個簡單而精彩的實驗嗎?并指導學生和自己的學習實際相聯(lián)系,使學生認同知識的學習,科學的發(fā)展與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的道理。
2、細菌的形態(tài)如何:
“細菌很小,究竟有多。课覀兡懿荒芸匆娝?”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利用課件指導學生觀察與思考。指出:“細菌的個體十分微小,十億個細菌堆積起來才有一顆小米粒那么大。”“人的肉眼看不見細菌,只有高倍顯微鏡或電鏡才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tài)”。指導學生通過對比幾種不同形態(tài)的細菌,說出細菌的幾種形態(tài):桿狀、球狀和螺旋狀等。
3、細菌的結構怎樣?它和動植物細胞相比,有什么不同?
提問引入:“細菌有不同的形態(tài),那么這些不同的形態(tài)的細菌其內部結構是不是也不同?”
指導學生觀察課件,觀察順序可由外到內,看各有什么結構?
再將細菌的結構圖與動植物細胞的圖片放在一起,讓學生仔細觀察看有什么不同,觀察順序還是由外到內。并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寫。
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細菌
植物細胞
動物細胞
4、推測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
先復習動物細胞是什么營養(yǎng)方式,細胞是什么營養(yǎng)方式?為什么不同?植物細胞內有葉綠體,能夠自己制造有機物,是自養(yǎng)方式;而動物細胞內無葉綠體,無法自己制造有機物,只能利用現(xiàn)成的有機物生活,是異養(yǎng)方式。
再對照細菌的細胞結構,根據(jù)細胞內有無葉綠體,來推測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再提示學生思考,既然細菌是利用現(xiàn)成的有面物來生活,那么,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它處于什么地位?
5、細菌的生殖方式
提問:細菌非常小,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條件,如適宜的水分、溫度、有機物豐富,有的還需要有氧。為什么細菌分布卻十分廣泛,可以說無處不在呢?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觀察圖片,并討論其原因。
播放細菌生死的錄像。提問,讓學生總結出細菌的生殖特點。
細菌是以什么方式進行生殖的?
適宜的時候,多長時間分裂一次?
當環(huán)境不良時,細菌會形成什么結構?
細菌為什么會無處不在?
6、技能訓練:
計算細菌的數(shù)目,進行衛(wèi)生習慣的培養(yǎng)。
四、達標反饋
1.細菌的發(fā)現(xiàn)者是()。
A.荷蘭人列文虎克B.英國人羅伯特虎克
C.法國人路易斯巴斯德D.沃森
2.下列各項中,不屬于細菌細胞特點的是()。
A.個體是單細胞的B.細胞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
C.細胞中有成形的細胞核D.細胞中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3.芽孢是細菌的()。
A.分泌物B.休眠體C.后代D.生殖細胞
4.用罐頭來保存食物是根據(jù)()的實驗發(fā)明的。
A.達爾文B.列文虎克C.巴斯德D.弗萊明
5.外科手術器械和罐頭食品的消毒,都要以能夠殺死()為標準。
A.球菌B.桿菌C.螺旋菌D.芽孢
6.下列關于細菌的說法正確的是()。
A.都有鞭毛,生活在水中B.都有莢膜,都能形成芽孢
C.肺炎雙球菌是多細胞的生物體D.金黃色葡萄球菌菌落中的每個細菌都是獨立生活的
7.細菌有三種基本形態(tài),例如能引發(fā)咽喉炎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呈,大腸桿菌呈,小螺菌呈。
8.細菌的以下特點與它們的廣泛分布有關:
(1)細菌的個體,極易為各種媒介攜帶;
(2)進行生殖,速度快,數(shù)量多;
(3)能形成休眠體,對不良環(huán)境有較強的抵抗力,而且還能四處飄散,落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中,又能萌發(fā)成。
教學后記在觀察細菌的形態(tài)和結構時,教師可以有目的地介紹一些與學生身體健康有關的細菌,如肺炎球菌、大腸桿菌等。在進行觀察與思考活動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的區(qū)別,描述出細菌的基本結構特點。同時要讓學生在討論中交流對“細菌營養(yǎng)方式”的推測。
在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細菌是通過分裂完成生殖后,教師可以利用技能訓練的內容,加深學生對“細菌個體小但數(shù)量很多”這個說法的認識。在學生了解了細菌是如何度過惡劣環(huán)境的內容后,可引導學生完成練習第一、二題的討論和交流。然后,讓學生回憶人的呼吸等內容,思考并回答練習第三題,發(fā)展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節(jié)埃及
牛頓第二定律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1.物理知識方面的要求:
(1)鞏固記憶牛頓第二定律內容、公式和物理意義;
(2)掌握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方法。
2.通過例題分析、討論、練習使學生掌握應用牛頓定律解決力學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運用數(shù)學工具的能力。
3.訓練學生解題規(guī)范、畫圖分析、完善步驟的能力。
二、重點、難點分析
1.本節(jié)為習題課,重點內容是選好例題,講清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的兩類力學問題及解決這類問題的基本方法。
2.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重要的是分析過程、建立圖景;抓住運動情況、受力情況和初始條件;依據(jù)定律列方程求解。但學生往往存在重結論、輕過程,習慣于套公式得結果,所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建立思路、掌握方法是難點。
三、教具
投影儀、投影片、彩筆。
四、主要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牛頓第二定律揭示了運動和力的內在聯(lián)系。因此,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即可解答一些力學問題。
我們通過以下例題來體會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的思路、方法和步驟。
(二)教學過程設計
1.已知受力情況求解運動情況
例題1(投影)一個靜止在水平面上的物體,質量是2kg,在水平方向受到5.0n的拉力,物體跟水平面的滑動摩擦力是2.0n.
1)求物體在4.0秒末的速度;
2)若在4秒末撤去拉力,求物體滑行時間。
(1)審題分析
這個題目就是根據(jù)已知的受力情況來求物體的運動情況。前4秒內運動情況:物體由靜止在恒力作用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t=4.0s.受力情況:f=5.0n,f=2.0n,g=n;初始條件:v0=0;研究對象:m=2.0kg。求解4秒末的速度vt.4秒后,撤去拉力,物體做勻減速運動,v′t=0。受力情況:g=n、f=2.0n;初始條件:v′0=vt,求解滑行時間。
(2)解題思路
研究對象為物體。已知受力,可得物體所受合外力。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求出物體的加速度,再依據(jù)初始條件和運動學公式就可解出前一段運動的末速度。運用同樣的思路也可解答后一段運動的滑行距離。
(3)解題步驟(投影)
解:確定研究對象,分析過程(畫過程圖),進行受力分析(畫受力圖)。
前4秒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
水平方向
f-f=ma
豎直方向
n-g=0
引導學生總結解題步驟:確定對象、分析過程、受力分析、畫圖、列方程、求解、檢驗結果。
(4)討論:若無第一問如何解?實際第一問的結果是第二問的初始條件,所以解題的過程不變。
(5)引申:這一類題目是運用已知的.力學規(guī)律,作出明確的預見。它是物理學和技術上進行正確分析和設計的基礎,如發(fā)射人造地球衛(wèi)星進入預定軌道,帶電粒子在電場中加速后獲得速度等都屬這一類題目。
2.已知運動情況求解受力情況
例題2(投影)一輛質量為1.0×103kg的小汽車正以10m/s的速度行駛,現(xiàn)在讓它在12.5m的距離內勻減速地停下來,求所需的阻力。
(1)審題分析
這個題目是根據(jù)運動情況求解汽車所受的阻力。研究對象:汽車m=1.0×103kg;運動情況:勻減速運動至停止vt=0,s=12.5m;初始條件:v0=10m/s,求阻力f。
(2)解題思路
由運動情況和初始條件,根據(jù)運動學公式可求出加速度;再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求出汽車受的合外力,最后由受力分析可知合外力即阻力。
(3)解題步驟(投影)
畫圖分析
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
豎直方面
n-g=0
水平方面
f=ma=1.0×103×(-4)n=-4.0×103n
f為負值表示力的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
引導學生總結出解題步驟與第一類問題相同。
(5)引申:這一類題目除了包括求出人們熟知的力的大小和方向,還包括探索性運用,即根據(jù)觀測到的運動去認識人們還不知道的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的特點。牛頓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盧瑟福發(fā)現(xiàn)原子內部有個原子核都屬于這類探索.
3.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的規(guī)律分析(直線運動)
題目類型流程如下
由左向右求解即第一類問題,可將vt、v0、s、t中任何一個物理量作為未知求解。
由右向左求解即第二類問題,可將f、f、m中任一物量作為未知求解。
若阻力為滑動摩擦力,則有f-μmg=ma,還可將μ作為未知求解。
如:將例題2改為一物體正以10m/s的速度沿水平面運動,撤去拉力后勻減速滑行2.5m,求物體與水平面間動摩擦因數(shù)。
4.物體在斜向力作用下的運動
例題3(投影)一木箱質量為m,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現(xiàn)用斜向右下方與水平方向成θ角的力f推木箱,求經(jīng)過t秒時木箱的速度。
解:(投影)
畫圖分析:
木箱受4個力,將力f沿運動方向和垂直運動方向分解:
水平分力為
fcosθ
豎直分力為
fsinθ
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豎直方向
n-fsinθ-g=0 ①
水平方向
fcosθ-f=ma ②
二者聯(lián)系
f=μn ③
由①式得 n=fsinθ+mg 代入③式有
f=μ(fsinθ+mg)
代入②式有 fcosθ-μ(fsinθ+mg)=ma ,得
可見解題方法與受水平力作用時相同。
(三)課堂小結(引導學生總結)
1.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已知受力求解運動情況;一類是已知運動情況求解受力。
2.不論哪種類型題目的解決,都遵循基本方法和步驟,即分析過程、建立圖景、確定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根據(jù)定律列方程,進而求解驗證效果。在解題過程中,畫圖是十分重要的,包括運動圖和受力圖,這對于物體經(jīng)過多個運動過程的問題更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3.在斜向力作用下,可將該力沿運動方向和垂直運動方向分解,轉化為受水平力的情形。解題方法相同。
五、說明
1.例題1在原題基本上增加了一個運動過程,目的是強調過程圖和受力圖的重要性。因為有些學生對此不夠重視而導致錯誤,尤其是以后遇到復雜問題的處理時更加突出,比如不注意各段運動中物體受力情況的變化和與之相關的加速度的變化,用前一段運動的加速度代入后一段運動方程進行運算,得出錯誤結果.但教材中節(jié)練習題和章習題中沒有這類題目,所以可根據(jù)學生情況加以取舍。
2.解題過程反復強調分析方法、解題步驟,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解題習慣和書寫規(guī)范,由于解題過程要力求詳盡,故本課密度較大。為此,解題過程可利用投影片以節(jié)省時間。
3.例題中增加了斜向力作用的情形,目的是使學生注意豎直方向運動方程的建立,對水平方向物理量的影響。因為學生長時間只考慮水平方向受力,就會忽視了豎直方向的受力分析,認為在任何情況下都無須考慮豎直方向受力.另外,了解到斜向力分解后的解題方法仍是前面所述的基本方法,從而體會對復雜問題的處理方法,以鞏固基本知識、基本方法。但不提及建立坐標和正交分解,這一部分亦可據(jù)學生情況取舍。
牛頓第二定律教案 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得到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過程
理解加速度與力和質量間的關系
理解牛頓第二定律的內容;知道定律的確切含義
能運用牛頓第二定律解答有關問題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目標
使學生知道物理學中研究問題時常用的一種方法——控制變量法
教學方法
體現(xiàn)新教材特色,指導學生在參與合作中學習,并體驗簡單的科學研究過程和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下面問題可以引導學生思考
(1)神舟六號飛船返回艙返回時為何要打開降落傘?
(2)賽車在開出起跑線的瞬間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進一步思考:賽車比起一般的家用汽車質量上有什么不一樣?這一設計是為什么?
進一步提出問題,完成牛頓第二定律探究任務引入物體的加速度與其所受的作用力、質量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呢?
(二)進行新課
教師活動:學生分析討論后,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
l、牛頓第二定律的內容應該怎樣表述?
討論a和F合的關系,并判斷下面哪些說法不對?為什么?
A、只有物體受到力的作用,物體才具有加速度.
B、力恒定不變,加速度也恒定不變。
C、力隨著時間改變,加速度也隨著時間改變。
D、力停止作用,加速度也隨即消失。
E、物體在外力作用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當合外力逐漸減小時,物體的速度逐漸減小。
F、物體的加速度大小不變一定受恒力作用。
(三)課堂總結、點評
首先引導學生明確牛頓第二定律的適用條件:即宏觀物體的低速運動問題。公式中的力為物體所受外力的合力。
讓學生利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釋說明引入課程時提出的問題,考察學生利用規(guī)律解釋問題的能力。
(四)實例探究
☆對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
1、下列對牛頓第二定律的表達式F=ma及其變形公式的.理解,正確的是:
A、由F=ma可知,物體所受的合外力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物體的加速度成反比;
B、由m=F/a可知,物體的質量與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與其運動的加速度成反比;
由a=F/m可知,物體的加速度與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與其質量成反比;
D、由m=F/a可知,物體的質量可以通過測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到的合外力而求得。
2、在牛頓第二定律公式F=kma中,有關比例常數(shù)k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在任何情況下都等于1
B、k值是由質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決定的
C、k值是由質量、加速度和力的單位決定的
D、在國際單位制中,k的數(shù)值一定等于1
☆力和運動的關系
3、關于運動和力,正確的說法是
A、物體速度為零時,合外力一定為零
B、物體作曲線運動,合外力一定是變力
C、物體作直線運動,合外力一定是恒力
牛頓第二定律教案 12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牛頓第二定律的文字內容和數(shù)學公式;
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及相互關系
3、知道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牛頓“是怎樣定義的。
二、教學重點
1、知道決定物體加速度的因素、
2、加速度與力和質量的關系的探究過程
三、教學難點
1、理解牛頓第二定律各個物理量的意義和聯(lián)系
2、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
四、教學方法
在探究過程中,滲透科學研究方法如:控制變量法、實驗歸納法、圖象法等
五、教學過程
1、知識回顧
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即產(chǎn)生加速度。
問學生:加速度的大小與那些因素有關呢?
學生回答:力還有物體質量
思考:力是促使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原因,力似乎“促使”加速度的'產(chǎn)生。質量是物體慣性的量度,而慣性是保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所以質量似乎是阻礙“加速度”的產(chǎn)生。
猜想:加速度可能與力、質量有關系。
結合實際:
小汽車:質量小,慣性小,啟動時運動狀態(tài)相對容易改變。
火車:質量大,慣性大,動力大,啟動時運動狀態(tài)相對難改變。
2、回憶課本所研究的內容
。1)、質量m一定,加速度a和力F的關系。
處理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當m一定時,a和F成正比,
即:a F
SHAPE MERGEFORMAT
。2)、力F一定時,加速度a和質量m的關系
SHAPE MERGEFORMAT
得出結論:當力F一定,加速度a和質量m成反比,即:a 。
3、引出牛頓第二定律
通過大量實驗和觀察到的事實都能得出同樣的結論,由此可以得出一般性的規(guī)律: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這就是牛頓第二定律。
【牛頓第二定律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牛頓第二定律教案02-27
牛頓第二定律說課稿07-25
牛頓第二定律說課稿06-06
《牛頓第二定律》說課稿09-28
牛頓第二定律公式09-23
高中《牛頓第二定律》說課稿10-01
牛頓第二定律知識講解06-29
牛頓第二定律內容公式07-20
牛頓第二定律教學設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