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解決問題》教案

時間:2022-11-19 15:24:51 教案 我要投稿

《解決問題》教案(精選22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解決問題》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解決問題》教案(精選22篇)

  《解決問題》教案 篇1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教材第69頁例3及相關題目。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與圓相關的組合圖形的特征;掌握計算此類圖形面積的方法,并能準確計算。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 考、合作探究、討論交流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結合例題滲透傳統(tǒng)文化教育;通過體驗圖形和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的價值,提升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并能準確計算。

  教學難點:對組合圖形進行分析。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情境導入同學們,圖形世界是美麗的、奇妙的,世界因為有了五彩的圖案而更加美麗。古時候,由于人們的活動范圍小,往往憑自己的直覺認識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以為整個大地是平的,并且把天空看作是倒扣著的一口巨大的鍋。我國古代有“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說法。(課件展示)雖然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卻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體現(xiàn)在建筑設計上。比如,精美的雕窗、鳥巢和水立方等建筑,這里面也蘊含了很多數(shù)學知識。

  二、預習反饋點名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重點讓學生說說通過預習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問題)

  三、探索新知

  課件出示例3中的雕窗圖案。

  1.觀察一下,這兩種設計圖案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每個圖案中的圓和正方形有什么關系?都是由正方形和圓組成的,但左邊是外方內圓,正方形的邊長等于圓的直徑;右邊是外圓內方,圓的直徑等于正方形的對角線的長。

  2.理解題意。如果兩個圓的半徑都是1m,求出正方形和圓之間部分的面積。抽象成我們學過的數(shù)學圖形就是:思考:怎樣求正方形和圓之間部分的面積?先想一想,再同桌交流。左圖求的是正方形比圓多的面積,即用正方形的面積減去圓的面積。右圖求的是圓比正方形多的面積,即用圓的面積減去正方形的面積。

  3.分析解答。知道兩圓的半徑,就可以求出它們的面積,關鍵是求正方形的面積。觀察圖可知,左圖正方形的邊長等于圓的直徑,由此可求面積;右圖正方形的邊長不知道,不能直接用公式求面積,可以將正方形看成兩個底是圓的直徑,高是圓的半徑的三角形。學生自己計算,集體訂正。

  4.回顧反思,理解算法。師:如果兩個圓的半徑是r,結果又是怎樣的?結合圖形算一算。學生分小組探究、匯報結論。想一想:當r=1時,和前面的結果一致嗎?代入看看。小結:不管圓的大小如何改變,外方的正方形與圓之間的面積都是半徑平方的0.86,而內方的正方形與圓之間的面積都是半徑平方的1.14倍。

  四、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第70頁做一做。

  五、拓展提升

  求下面各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1)3.14×52÷2-5×2×5÷2=14.25(cm2)(2)12×12÷2-3.14×(12÷2)2÷2=15.48(cm2)

  六、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還有哪些問題?

  七、作業(yè)布置教材練習十五第9、11題。

  觀看欣賞美麗的圖片。教師根據(jù)學生預習的情況,有側重點地調整教學方案。觀察兩個圖案,找出組成兩個圖案的基本圖形,并找出它們的特點關系。先獨立思考再交流、分析后可得:其實就是求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計算。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例3左圖:

  2×2—3.14×12

  右圖:3.14×12-

  ×2×1

  ×2=4-3.14

  =3.14-2=0.86(m2)

  =1.14(m2)

  (2r)2-3.14×r2=0.86r2

  3.14×r2×2r×r×2=1.14r2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本節(jié)課設計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思考、分析推理等學習活動,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足之處:對組合圖形的面積的計算沒有進行回顧和總結。教學建議:教學時在每個環(huán)節(jié)結束后讓學生進行總結或說一說感受,使知識能夠得到沉淀。

  《解決問題》教案 篇2

  教學模式:

  先學后教 當堂檢測

  關鍵詞:

  有序地思考 不重復 不遺漏

  教學目標:

  1. 學生經(jīng)歷用列舉的策略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能運用列舉的策略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 學生在以自己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列舉策略的特點和價值,進一步發(fā)展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3. 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

  難點重點:

  重點:能對所給信息,用“列舉”法解決問題。

  難點:靈活運用列格、畫圖、連線等方法進行列舉。

  教學準備:

  小棒、表格。

  教學步驟:

  一、游戲激趣,情境引入。

  1.游戲激趣。

  師:我這里有一疊撲克牌反扣在桌面上,請你從中找出數(shù)字最大的那張牌。

  【設計說明:讓學生初步感受要想知道哪張牌的數(shù)字最大,只有翻出所有的牌,感受一一列舉。】

  2.引入課題。

  師:在四年級的時候,我們曾經(jīng)兩次學習到解決問題的策略,(板書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策略是什么意思呢?(方法。)還記得學過的是哪兩種策略?(畫圖法、列表法。)今天我在上學的路上看到一位王大叔打算用22根1米的木條長的木條圍一個長方形花圃。可他遇到了一個問題,我們愿意幫幫他嗎?

  二、組織探究,獲取新知。

  1. 弄清題意,引發(fā)需求。

 、懦鍪纠1及其情境圖,引導學生自主觀察、閱讀。

  ⑵ 提問:從題目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周長是22米,可以圍成大小不同的長方形。圍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都是都是整數(shù)。)

  師:周長總是一定的,長和寬也是固定的嗎?面積呢?怎樣圍面積最大呢?

 、翘岢鲆螅喝绻22根同樣長的小棒表示這22根1米長的木條,你能先試著擺出一個符合要求的長方形嗎?

  學生嘗試操作后,組織交流,并把不同圍法展示出來。

  ⑷啟發(fā):同學們通過動手操作找到了這么多圍法,那么是否還會有其他圍法呢?怎樣圍長方形的面積才能最大呢?

 、芍赋觯阂涝鯓訃娣e最大,就要把不同圍法一一列舉出來,計算面積后再進行比較。

  【設計說明:讓學生用小棒先試著圍一圍,一方面可以使他們更加準確地理解題意,另一方面也能使他們明確認識到:按要求圍出的長方形周長一定是22米,而長、寬以及面積則是不確定的。由此,學生就會產(chǎn)生“要知道怎樣圍面積最大,就要把各種不同圍法一一列舉出來”的心理需求。把學生在操作中的不同圍法展示出來,既能進一步突出“圍法是多樣的”,又能把他們的思維從無序引向有序,從而初步體驗有序列舉對解決這一問題的必要性!

  2.嘗試列舉,感受策略。

 、懦鍪救缦

  長/米

  10

  寬/米

  1

  面積/平方米

  10

 、铺釂枺簭谋碇锌矗阒捞畋頃r是從長是幾米的長方形開始想想的?為什么要從長是10米的長方形開始想起?(板書:有序的)

  提示:用22根1米長的木條會不會圍成11米或21米以上的長方形?

  ⑶明確:因為圍成的長方形的周長一定是22米,所以它的長與寬的和一定是22÷2=11(米)。由此可知,圍成的長方形的長最長是10米。

 、忍岢鲆螅耗隳馨堰@張表接著填寫完整嗎?

 、蓪W生填表后,討論:通過一一列舉,你發(fā)現(xiàn)符合要求的圍法一共有多少種?這個結果與黑板上展示出來的種數(shù)是否一樣?你覺得用哪種方法求得的結果更加可靠?

 、蔬M一步討論:根據(jù)列舉的結果,你知道怎樣圍面積最大嗎?

  ⑺指出:剛才,我們通過有條理地一一列舉求出了答案,列舉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基本策略。(續(xù)寫課題:——列舉。)

  【設計說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的思考方法和具體操作過程,列表和畫圖等輔助手段的作用不可低估。另一方面,考慮到學生獨立進行列舉的思考時,不大可能想到列表,所以上述教學活動先讓學生看表,再引導他們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的獲取過程照樣子把表格填寫完整,這樣的安排有利于學生實實在在地經(jīng)歷過程、掌握方法。此外,在讓學生填表格之前,贊引導他們思考“為什么要從長是10米的長方形想起”,則能使他們真正體會到選擇合適的“序”進行思考,是保證列舉活動展開的重要前提!

  3.反思回顧,加深理解。

  ⑴提出要求:請大家回顧上面解決問題的過程,說說你有什么體會。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相機強調:列舉能幫助無們解決一些問題,列舉時要注意有條理地思考,對列舉出兵結果要進行比較。

  ⑵進一步要求: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曾經(jīng)運用列舉的策略解決過問題。

  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說說,并要求他們說清當時是怎樣列舉的。

  追問:用列舉的策略解決這些問題有什么好處?運用列舉策略時要注意什么?

  小結:列舉可以幫助我們不重復、不遺漏地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列舉時要按照一晥的順序進行思考。

  【設計說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回顧,能使列舉的策略意義得以凸顯。也有利于學生初步掌握列舉的思考方法。對以前應用列舉策略解決問題的回顧,一方面使學生可以基于更多的應用案例進一步加深對策略應用過程和方法的認識;另一方面也能使他們感受到策略應用的廣泛性,從而更好地體會策略的價值!

  三、拓展應用,豐富體驗。

 、抛觥熬氁痪殹钡1題

  ①學生讀題后,啟發(fā):從題中告訴我們的條件中,你能知道什么?你打算用什么策略一來判斷13:00、14:00、15:00、16:00這幾個時刻中,哪些也會發(fā)出鈴聲?

 、趯W生自主嘗試解答后,組織交流反饋,重點讓他們呈現(xiàn)解題過程,說說自己是怎樣列舉的。

 、谱觥熬氁痪殹钡2題

 、賹W生講師后,提問:你能看懂題中的表格嗎:填表時首先選定的是哪種葷菜?列舉完和各種素菜的搭配后,接著考慮的是哪種葷菜?你能把表格填寫完整嗎?

  ②學生各自填表解答后,交流反饋填表的情況,著重讓他們說說是按照怎樣的中順序列舉的。

 、圩穯枺喝绻冗x定一種葷菜,你還能按順序列舉出各種不同搭配嗎?

  【設計說明:通過解答與例題題材完全不同的實際問題,有助于學生在不同的問題情境中進一步體會策略的價值,鞏固運用策略的方法,豐富運用策略的經(jīng)驗!

  四、當堂檢測

  1.做練習十七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解答,集體訂正。

  2. .做練習十七第2題。

  先適當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再鼓勵他們利用教材給出的表格尋找答案。

  2. .做練習十七第3題。

  先讓學生說說付多少種不同的郵資?如果選3枚、4枚郵票呢?

  五、全課小結

  《解決問題》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觀察圖畫,理解圖畫內容,知道圖上加括號和問號的用意,能從圖中看清告訴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學會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創(chuàng)設親身經(jīng)歷用6、7的加減法解決問題的時空,初步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3)引領學生體驗數(shù)學的魅力,體驗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樂趣,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4)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5)滲透環(huán)保教育,使學生熱愛我們的大自然,熱愛我們的生活,促進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健康發(fā)展。

  【教學重點、難點】

  (1)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知道大括號、小問號的意義。

  (2)理解畫面內容表達的意思,根據(jù)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系選擇適當?shù)姆椒ㄋ愠鲆蟮膯栴}。

  【學情分析】

  對于一年級的數(shù)學學習,新生無論在數(shù)學知識上還是數(shù)學能力上都有所準備。就數(shù)的認識來看,一年級的學生二十以內的數(shù)數(shù)非常流利和連貫,可以正數(shù)倒數(shù),學生在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識準備的。但一年級學生在數(shù)感方面的發(fā)展是不平衡的。學生對數(shù)的意義理解有一定困難。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很難作出正確的回答,對于圖形學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這可能是學生對圖形的認識造成了對數(shù)的基數(shù)序數(shù)意義理解的干擾。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認知規(guī)律,結合“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新理念。

  【教學策略】

  自主學習和問題探究的策略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兩位數(shù)字朋友6和7,今天我們接著和它們一起去數(shù)學王國中探索奧秘。

  板書(6和7)

  2、明確目標

  師:今天的課上老師又給同學們帶來了幾位新朋友,你們想認識他們嗎?同學們想認識他們,那得先闖過老師這關。

  第一關:快速搶答。出示題卡

  第二關:想一想,填一填?创笃聊唬ㄕn件)

  3、效果預期

  師:好,同學們都已經(jīng)掌握了學過的知識,你們都是認真聽講的好學生。

  二、探究新知:

  任務一:引導學生學習加法圖文應用題。

  1、任務呈現(xiàn)

  (1)師:接下來,我們有請第一位好朋友。幾只可愛的小白兔。我們先看一下畫面上的小白兔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左邊有4只小白兔,右邊有2只小白兔。)

 。2)師:根據(jù)這兩個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一共有幾只小白兔?)

 。3)引出大括號、問號并解決問題。

  1、這個問題在圖上怎樣直觀地表示出來呢?我們的數(shù)學家找到了一種簡潔明了的方法,你們想知道嗎?(想)好,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兩個新的數(shù)學朋友吧!

  2、(出示、粘貼大括號)我們的這個新朋友叫大括號,它表示把兩部分小朋友合在一起。

  3、(出示、粘貼“?只”)這是我們認識的第二個新朋友,它表示我們提出來的問題。

  2、自主學習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己先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同桌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最后,大家把答案寫在自己的本子上。(師巡視)

  3、展示交流

  生交流,師板書:4+2=6(只)。

  任務二:引導學生學習減法圖文應用題。

  1、任務呈現(xiàn)

 。1)師:同學們真聰明,這么快就幫老師解決了一個問題,而且認識了兩個新朋友。現(xiàn)在,老師帶你們去池塘邊看看,認識第三位新朋友。(一些青蛙)

 。2)師:此時,你們找到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想到了什么數(shù)學問題?快說出來大家一起來分享吧。ㄒ还灿7只青蛙,跳走了2只,還剩幾只?)

  (3)師:那怎樣表示?怎樣解決呢?

  2、自主學習

  小組討論。

  3、展示交流

  匯報交流。師適時粘貼圖畫,并讓學生說清楚采用了什么方法,為什么要這樣解決?

 。5)小結:比較異同。

  提問:這兩幅圖在表示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用到了“大括號”和“問號”;不同的地方:第一幅圖的“?”表示把兩部分小兔子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求一共有幾只。第二幅圖的“?”表示兩部分中的一部分,求還剩幾只。)解法又有什么不同呢?(求整體,用加法計算,求部分,用減法計算。)

  (三)說兒歌學數(shù)學

  師:同學們,你們真棒,這么快就和大括號、小問號成為了好朋友。好了,又到了我們說兒歌學數(shù)學的時間了。(課間出示)大括號,小問號,在一起,我會算。小問號,在尖尖,求一共,用加法。小問號,在兩旁,求部分,用減法。

  三、知識運用:

  師:你們還想到其它地方玩玩,繼續(xù)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嗎?

  1、目標檢測

  讓學生看圖獨立完成后,再集體訂正。(選一小題讓生說說想法。)

  2、結果反饋,集體訂正

  3、反思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師講述:同學們真聰明,這節(jié)課大家發(fā)現(xiàn)了許多數(shù)學信息,提出了很多數(shù)學問題,并解決了它們。記住你這節(jié)課交到的好朋友,它能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實際問題,我們要用好數(shù)學知識并用心學好它。

  板書設計:

  6和7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教案 篇4

  設計說明

  從已知整體與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計算,到比較兩個量相差多少用減法計算,是學生認識減法的現(xiàn)實意義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教學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兩點:

  1.注重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

  教學伊始,先安排一個“擺一擺”的游戲,引導學生重溫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多少,使學生感受到這種方法在比較多少時的優(yōu)越性,從而自覺地接受并掌握這種方法,為學習新知奠定基礎。

  2.注重學生對減法意義的理解。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擺一擺”或“畫一畫”的方法表示題目中的信息,分析數(shù)量關系,使學生明確“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少幾)”與“已知整體與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一樣,都要用減法計算。從而加深學生對減法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圓形紙片 三角形紙片

  教學過程

  ⊙游戲導入

  1.擺一擺,說一說。

  師:第一行擺5個圓形紙片,第二行擺和第一行同樣多的三角形紙片。邊擺邊想:怎樣擺才能讓大家一眼就看出圓形紙片和三角形紙片同樣多呢?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師:我一眼就看出這位同學擺的圓形紙片和三角形紙片同樣多,不用數(shù)就看出來了,能說說你是怎樣擺的嗎?

  預設

  生:我是一一對應著擺的。

  師(演示課件):是這樣擺的嗎?大家覺得這種擺法怎么樣?

  師:請大家按照剛才的擺法再擺一擺,擺的三角形紙片要比圓形紙片多4個。

  (學生操作后匯報自己是怎樣擺的)

  師: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擺,能很清楚地發(fā)現(xiàn)誰多誰少。

  2.導入新課。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解決“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少幾)”的問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擺一擺,說一說”,讓學生直觀地感知數(shù)量的多少,體會一一對應方法的重要性,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21頁例6情境圖。

  師:從情境圖中你們知道了什么?

  請學生仔細觀察,從圖中找出數(shù)學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

  預設

  生1:同學們在玩套圈游戲。

  生2:已知小雪套中了7個,小華套中了12個。

  生3:求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

  2.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

  (1)動手操作,理解題意。

  ①擺一擺:用圓形紙片將小雪、小華套中的個數(shù)分別擺一擺。

 、诜忠环郑簩⑿∪A的圓形紙片分成兩部分,看看小華比小雪多多少。

  ③說一說:圖中的各部分分別表示什么?

  (2)列式計算,解決問題。

  師:你們能列出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

  預設

  生:12-7=5(個)。

  師:誰能說說算式中的各部分分別表示什么?

  預設

  生:“12”表示小華套中的個數(shù),“7”表示小雪套中的個數(shù),“5”表示小華比小雪多套中的個數(shù)。

  (3)明確比的過程和方法。

  思考:如果沒有小雪套中的7個,能確定小華套中的被分成了哪兩部分嗎?

  小結:把小華套中的12個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和小雪同樣多的7個,另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5個,所以求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用減法計算。

  《解決問題》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并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shù)學問題的基本含義。

  2.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

  3.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4.初步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發(fā)現(xiàn)法,問題教學法,研究性學習,小組合作等方法。

  情感與態(tài)度:

  1.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2.培養(yǎng)學生結合生活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學習習慣。

  3.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不只是單純的計算題有不同的算法,對于一個實際問題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較喜歡的方法。

  學會使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并了解小括號的作用。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課本插圖。

  【課時按排】

  本單元可用4課時進行教學。

  1.看木偶戲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4頁例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情感與態(tài)度

  1.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教科書第1~3頁游樂園情境放大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談話:同學們,休息日的時候,你最喜歡做什么?

  2.出示游樂園情境圖,談話:“我們看看畫面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二、探求新知

  1.利用木偶戲場景插圖。

  談話:看到這個畫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板書: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明確畫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談話: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觀察比較兩種方法的聯(lián)系。

  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問:把分步解答的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該怎么辦?

  學生自己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三、鞏固應用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3.讓學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問題可以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來解答。學生自編題目,互相解答。

  四、全課總結

  1.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

  2.教師強調:請同學們嘗試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

  【板書設計】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22+13-6=29(人) 22-6+13=29(人)

  2.買面包

  【教學內容】教材第5頁例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2.學會使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并了解小括號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與態(tài)度:

  1.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課前準備】教科書第5頁游樂園情境放大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談話:同學們都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買過面包,今天老師也帶大家去買一次面包。

  2、出示買面包的情境圖,“你能從圖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什么有關的數(shù)學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利用買面包場景插圖。讓學生自由說出從圖中給出的信息,知道了什么?

  談話:看到這個畫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提示:現(xiàn)在還剩多少個面包?

  2.明確畫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談話: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xiàn)在還剩多少個面包?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1)54-8=46(個) (2)8+22=30(個)

  46-22=24(個) 54-30=24(個)

  5.觀察比較兩種方法的聯(lián)系。

  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xiàn)在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6.提問:把分步解答的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該怎么辦?

  學生自己嘗試列綜合算式。

  (1)54-8-22

 。2)能不能列成54-8+22?小組里討論?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老師今天能給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括號”,把(2)中的算式“54-8+22”變成“54-(8+22)”,就可以了。這樣我們就可以先算8+22,然后再算54-30。大家說說括號在這里起什么作用?

  8.小結。

  三、鞏固應用

  1.練習一的第2、3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請學生嘗試解決第5題。有困難時給學生以啟發(fā)。

  3.讓學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問題可以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來解答。學生自編題目,互相解答。

  四、全課總結

  1.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

  2.教師強調:請同學們嘗試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

  【板書設計】

 。1)54-8=46(個) (2)8+22=30(個)

  46-22=24(個) 54-30=24(個)

  54-8-22=24(個) 54-(8+22)=24(個)

  3.蹺蹺板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9頁例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情感與態(tài)度:

  1.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教科書第8~9頁蹺蹺板樂園情境放大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談話:同學們,休息日的時候,你最喜歡做什么?

  2.出示蹺蹺板樂園情境圖,談話:“我們看看畫面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有多少人在玩蹺蹺板?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二、探求新知

  1.利用蹺蹺板場景插圖。

  談話:看到這個畫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板書:現(xiàn)在玩蹺蹺板的有多少人?圖中有多少人?

  2.明確畫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談話: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xiàn)在玩蹺蹺板的有多少人?圖中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1)2×6=12(人) (2)4×3=12(人)

  12+7=19(人) 12+7=19(人)

  (3)……

  5.觀察比較解題方法的聯(lián)系。

  明確解題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玩蹺蹺板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問:把分步解答的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該怎么辦?

  學生自己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6+7 (2)4×3+7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三、鞏固應用

  1.第9頁的做一做,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二的第1、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3.讓學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問題可以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來解答。學生自編題目,互相解答。

  四、全課總結

  1.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

  2.教師強調:請同學們嘗試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

  【板書設計】

  (1)2×6=12(人) (2)4×3=12(人)

  12+7=19(人) 12+7=19(人)

  2×6+7=19(人) 4×3+7=19(人)

  4.整理復習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11頁2、3、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情感與態(tài)度:

  1.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教科書第10~11題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談話:同學們,看看第10頁第2題中小白兔們在干什么?你最喜歡說什么?

  2.出示情境圖,談話:“我們看看畫面中的小白兔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二、探求新知

  1.利用木偶戲場景插圖。

  談話:看到這個畫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學生自由發(fā)言。

  2.明確畫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談話: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方法。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三、鞏固應用

  1.說說生活中你了解的哪些事與這幾節(jié)課的內容相似,把它編成一道應用題。

  2、請學生嘗試解決第5題。有困難時給學生以啟發(fā)。

  四、全課總結

  1.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

  2.教師強調:請同學們嘗試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

  《解決問題》教案 篇6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三年級下冊100頁的例2《解決問題》

  一、說教材。

  關于解決問題,《規(guī)范》中第一學段的教學目標是:“能在教師引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三下100頁的例2《解決問題》這節(jié)課的教學起點是在同學學會了用加減法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和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并且會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問題。

  根據(jù)同學的生活經(jīng)驗、已有知識背景和本課的知識特點,我確定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

  1、讓同學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 注意培養(yǎng)同學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xiàn)解決問題戰(zhàn)略多樣化。

  3、使同學感受到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激發(fā)起同學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使同學學會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2、引導同學探索用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用兩種解答方法解決問題。

  二、說教學理念

  1、提倡解決問題戰(zhàn)略的多樣化。

  由于同學生活背景和考慮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定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同學的想法,鼓勵同學獨立考慮,用自身的方法解題,再進行合作交流以提倡解決問題戰(zhàn)略的多樣化。這樣能留給同學考慮空間、探索的空間,有利于發(fā)散同學的創(chuàng)新思維。本節(jié)課教材出現(xiàn)了解決問題的內容,例2展示了不同同學想出的不同解決方法,使同學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解決方法,充沛體現(xiàn)了解決問題戰(zhàn)略的多樣化。教學時我以:你還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解法嗎?來體現(xiàn)這一理念。

  2、讓同學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新課標強調:同學學習的主體性和自主性,獨立性,不再只充任知識的接受者。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同學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的學習,操作,探索,考慮問題,探究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提出問題,與同學和老師合作交流,討論,一起發(fā)現(xiàn)新知識,以達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目標。教材出現(xiàn)的例2,是在學習了用連乘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基礎上的,所以我放手讓同學自身提出問題并研討解決。

  3、新課標之數(shù)學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同學之間交往互動,感情交流的過程。

  教實質上是老師協(xié)助同學建構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學實質上是同學自主獨立的建構自身的知識系統(tǒng)和發(fā)展自身的潛能,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同學的學的統(tǒng)一實質就是交往互動。新課標強調,數(shù)學教學,同學不能只做聽眾,必需動起來,要動起手來操作數(shù)學,動起筆來推演數(shù)學,動起腦來考慮數(shù)學發(fā)現(xiàn)數(shù)學質疑權威,動起口來講數(shù)學和與同學老師討論數(shù)學;數(shù)學教學要通過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合作交往,促進同學個性的充沛發(fā)展,使同學學會交往,逐步建立積極和諧的人際關系。在教學中采用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的方法,使每位同學成為主體發(fā)言的對象而且是很好的傾聽者。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新課導入。緊密結合同學的生活實際,不時激發(fā)同學的求知欲。

  在新課導入時,利用課件演示運動會開幕式的情景。從例1的團體操扮演到例2的團體操扮演,不但突出了例1、例2的連續(xù)性,而且把數(shù)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體現(xiàn)了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

  第二環(huán)節(jié):自主學習、探索新知,提倡解題戰(zhàn)略的多樣性。努力體現(xiàn)開放性,使同學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例2教學主要分以下幾步進行:

  1、出示例2情景圖,(配音:這場團體操有60人扮演。)然后先讓同學結合情景圖說說:我從中得到一些什么數(shù)學信息,想解決什么問題?在這樣具有開放性的情境中,同學往往會有寬廣的視野和活躍的思維?赡軙校

  (1)每個小圈多少人?

  (2)一共有幾個小圈?

 。3)一個大圈有多少人?這些問題。我會根據(jù)同學回答一一板書。

  然后強調今天主要來研究:每個小圈有多少人?這個問題。

  2、在研討解決方法時,放手讓同學嘗試解決。提示:要求出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必需先要知道什么?然后4人小組進行討論。最后指名匯報,評價。以達到培養(yǎng)同學主動探求、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自身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能力。

  3、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時,鼓勵能提出不同的想法的同學。用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也可以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來解決。

  方法1:

  同學可能會用分步解答:先求〈1〉平均每個大圈有多少人?60÷2=30(人)

  再算〈2〉平均每個小圈有多少人?30÷5=6(人)

  也可能直接寫綜合算式:60÷2÷5

 。30÷5

  =6(人)答:每個小圈有6人。

  假如是綜合算式的請他說說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方法2:

  在這之后提問這道題還有別的解答方法嗎?可能會有同學想到先算:一共有多少個小圈?那就即使鼓勵能提出不同的想法的同學。

  假如同學沒有想到,我可進行提示:要求每個小圈有多少人?怎么想?引導同學討論。然后分析:先求兩大圈共有多少個小圈?引導同學明確已知平均分成2大圈,每圈有5個小圈,要求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一算分成多少個小圈,再求每個小圈有多少人?

  先分步列式,再列綜合算式.

 。1)一共分了多少個小圈?5×2=10(個)

 。2)平均每個小圈有多少人?60÷10=6(人)

  綜合算式:60÷(5×2)

  =60÷10

 。6(人)

  (4)比較:結合圖說一說這題的兩種解題思路有什么不同?

  引導同學說出:因為第一種解法先把60人分成兩個大圈,每個大圈再分5個小圈,求出每個小圈有多少人?而第二種解法是每個大圈有5個小圈,兩個大圈一共有10小圈,求出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內容不同,計算方法也不相同.列出的算式不相同。

  教師指出,我們看到這兩種解法的結果是一樣的。我們做題時,你喜歡哪種方法就采用哪種方法?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盡量讓同學認真動腦,主動探究和積極表述,力爭讓同學在獨立考慮、相互交流、分組討論和全般匯報等多形式的開放活動中,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注意信息的選擇和解題戰(zhàn)略的多樣性,啟發(fā)同學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鼓勵同學創(chuàng)新,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意識。

  第三環(huán)節(jié):巧設練習,培養(yǎng)能力。

  在練習題設計上,緊扣重點、難點,兼顧了習題的層次性、針對性、靈活性、綜合性和實踐性。

  首先是鞏固新知的基本練習,書上的做一做。

  然后是新舊知識的比較題。

 。1)商場運來2箱襯衣,每箱有4件,每件80元。一共賣了多少元?

 。2)商場運來2箱襯衣,每箱有4件,一共賣了640元。每件襯衣多少元?

  獨立做、個別說想法、比較兩題有什么相同與不同之處?

  3、提高練:先補充條件,再列式計算。

  食堂運來2車大米,每車有4袋, 。平均每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獨立做、匯報。

  全體同學在不同層次的練習中,獲得勝利感,激發(fā)同學課外學好數(shù)學的欲望。同時為激發(fā)同學主動參與訓練的興趣,培養(yǎng)起思想的求異發(fā)明性,使同學在練中學,得到充沛表示,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四環(huán)節(jié):總結全課

  今天我們學習了連除應用題的不同解答方法,與上兩節(jié)學習的連乘應用題是有一定聯(lián)系的。同學們今后解答應用題時,要特別注意分清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運用合適的方法正確解答。

  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在實際應用中學數(shù)學,不只是理念,更應是我們老師在教學實踐中的不懈追求。通過解決問題,能使同學切實體驗到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從而增強同學學習數(shù)學的動力和信心,是我追求的目標。

  《解決問題》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商店買東西”的情境,靈活運用有關除法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2、通過獨立探索、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進一步加強對2——6的乘法口訣計算除法的掌握。

  3、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獲得有價值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得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在問題處理中,體驗成功,培養(yǎng)數(shù)學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運用表內除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做到學與用的有效結合。

  教學難點:

  獲取有價值的信息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探究新知

  1、創(chuàng)設情境

  六一兒童節(jié)快到了,明明想要給自己買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對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錢能買多少個玩具,同學們,你們愿意幫助明明嗎?現(xiàn)在,就讓咱們一起跟著明明去商店看一看吧。ǔ鍪窘滩膱D片)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預設:知道了一些商品的價錢。玩具熊6元1個,地球儀8元一個,皮球9元1個。汽車的價錢被遮住了。要幫助明明求出56元錢可以買幾個地球儀。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哪些信息呢?

 。ㄐ〗M交流匯報:需要知道地球儀的價錢,從圖中可以知道一個地球儀是8元錢)

  2、合作交流,解答問題。

 。1)請同學們思考,根據(jù)以上的數(shù)學信息應該如何解決問題。小組合作,討論解決的方法,教師巡視指導。

  (2)匯報

  預設:一個地球儀8元,求能買幾個就是求56元里面有幾個8元。

  這屬于平均分問題,應該用除法計算。

  如何列式計算呢?

  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3、獨立思考,驗證結果。

  同學們真聰明,這么快就解決了問題,那么我們做得正確嗎?你怎么知道的?

  (一個地球儀8元,7個一共78=56元,所以是對的。)

  師:很好,我們可以用乘法來驗證除法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

  4、想一想,如果24元買了6輛小汽車,一輛小汽車多少錢?

  師:誰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計算小汽車輛數(shù)的?

  預設:(1)24元錢可以買6輛車,就是將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也是用除法計算?梢粤惺24÷6=4(元)

  (3)一輛4元,6輛就是46=24(元),計算正確。

  師:根據(jù)圖中的信息,你還能夠提出其他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嗎?

  小組內2人合作,一問一答,其他小組成員看一看他們的回答是否正確,錯誤的相互改正,看誰提出的問題多,誰發(fā)現(xiàn)的問題多。

  二、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九”第2題。

  先組織學生觀察情境圖,收集圖中的數(shù)據(jù)信息,再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并指名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練習九”第4題。

 。1)出示圖片,學生觀察后說知道了哪些信息。

 。2)獨立思考解決第1、2小題分別需要哪些信息,應該如何解答。再在小組內探討根據(jù)所知道的信息還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3、完成“練習九”第6題。

  出示情境圖,學生觀察圖中的信息,分小組討論,看能知道哪些信息。

  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決的問題呢?說一說,算一算。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在這節(jié)課里提出了許多數(shù)學問題,也解決了這些問題,說明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板書設計:

  第3課時 解決問題

  56÷8=7(個)

  56=30(元)

  36÷9=4(個)

  《解決問題》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教科書第100頁例2,“做一做”和練習二十三第11、12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的活動經(jīng)驗,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進一步培養(yǎng)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對連除解決問題能正確求解。

  教學難點:

  會用多種方法來解答。

  教具準備:課件。

  【設計意圖】通過前面兩個課時的教學,現(xiàn)在學生已初步獲得了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為了讓學生區(qū)分連乘與連除,結合教材特意設計了這一節(jié)連除。(具體設計意圖負載各個環(huán)節(jié)后)

  教學過程:

  一、基礎訓練:

 。1)口算。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解決問題,老師帶來了一些口算練習,你來?

  出示:5×3×2= 60÷3÷4= 7×7+1= 21÷3+9=

  …… ……

 。2)簡單的解決問題。

  出示:有30人參加團體操表演,平均分成5行 ?

  師:能補充問題嗎?

  引導學生總結出: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齊讀)

  【設計意圖】口算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兩步的口算題給本節(jié)課的兩部計算埋下伏筆!鞍l(fā)明千千萬,起點一個問”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把問題的提出留給學生,讓學生做到真正的學習主人。

  二、新授例題

  1、找信息 搜集數(shù)學信息

  師:六一兒童節(jié)快要到了,團體操表演隊的60位同學正在緊張的排練著。我們來看看團體操的隊形,左邊的這些同學圍成了一個大圈,右邊的這些同學也圍成了(一個大圈),我們來看看左邊的這一個大圈,這幾個同學圍成了一個小圈,這一個大圈里有幾個小圈(5 個),右邊的大圈里有幾個小圈(也是5個),那么從這一幅圖里你能收集到哪些信息?

  【設計意圖】“說數(shù)學、做數(shù)學、創(chuàng)數(shù)學”是我校數(shù)學研究課題“數(shù)學閱讀”的主旨,通過指導學生仔細認真的閱讀主題圖,以便保證學生收集的完整性、也是教會學生看圖的基本方法,同時讓學生知道了數(shù)學離不開閱讀。

  2、提問題 完善解決問題

  師:整理題目,出示“這場團體操有60人表演,平均分成了2個大圈,每個大圈平均分成了5個小圈?”

  師:你能補充問題嗎?

  生: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學生默讀)

  【設計意圖】課堂的學習,不應該是一個圓滿的句號,而是給學生一個充滿遐想的省略號,應留給學生一片未曾開發(fā)的灘涂。就像前面說的“發(fā)明千千萬,起點一個問”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3、說思路 理清解題思路

  師:要求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先要求什么(思考)

  方法總結:要求每個小圈的人數(shù),可以先求每個大圈的人數(shù),再用1個大圈的人數(shù)除以5就得到了,每個小圈的人數(shù)?

  師:誰還能說一說這一題的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說數(shù)學”的目標是讓每一位學生會說數(shù)學,也就是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在教師總結后讓學生互相說,既是給養(yǎng)學生成功的體驗,也體現(xiàn)了讓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4、列算式 嘗試解決問題

  師:你能列式解答嗎。

  【設計意圖】會說不一定會寫,讓學生在草稿本上把他的想法寫下來,也是為了檢查學生將解題思路轉變成數(shù)學符號的一種有效的方法。

  5、說意義 掌握解題步驟

  師:“60÷2=30(人)”表示什么?

  師:是的,要求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先求一個大圈多少人,再求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同學們,今天我們解決問題用的什么計算方法(除法),幾步計算呢?(兩步計算),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運用除法兩部計算”解決問題。(板書課題),在解決問題里,我們先要觀察圖,找到有用的數(shù)學信息,再通過有用的數(shù)學信息分析問題,也就是確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式解答。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解決問題要知道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同時也是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足部完善自己的表達,獲得成功的體驗,最后通過師生的交流互動完善板書。

  6、寫綜合算式。 類比分步計算

  師:剛才我們是用分步計算的方法,你能寫出這個兩步計算的綜合算式嗎?

  師:綜合算式和他一樣的向老師招招手,好嗎?

  【設計意圖】掌握綜合算式的一般計算法則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上節(jié)課學生已經(jīng)初步獲得了用綜合算式來解題的經(jīng)驗,在這里直接放手讓學生列綜合算式,同時也是為了把課堂還給學生。

  三、鞏固練習。

  100頁做一做。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00頁的做一做,然后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達出來。

  ……

  師:完成了的同學請用你的正確坐姿告訴老師,你已經(jīng)完成了。要解決這一題必須先找到有用的數(shù)學信息?你找到了嗎?

  【設計意圖】這是一道模仿練習題,老師不過多的講解,而是讓學生獨立解答,部分學生完成后并不著急講解,等待更多的學生完成再講解,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習慣。

  四、課堂訓練。

  1、第104頁的第11題

  師:請同學們完成教材第104頁的第11題。

  …… ……

  師:青蛙和啄木鳥都是消滅害蟲的能手,都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好好的保護他們。能做到嗎?

  生:能。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在比較中學會減除類型的解決問題,加深學生對連除、減除類型解決問題的理解,同是也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

  2、第104頁的第12題

  師:請同學們完成教材第104頁的第12題。

  師:做好的認真思考,我做的對不對?我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設計意圖】這一題意在培養(yǎng)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學會一種方法后,并不急于評講,而是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信息、尋找方法,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增強他們的信心,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課堂總結。

  師:這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課堂的真正主人是學生,學生的學習必須是一個生動活潑的過程,把課堂小結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樂學、愛學。

  板書設計

  運用連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這場團體操有60人表演,平均分成了2個大圈, 1、搜集信息。

  每個大圈平均分成了5個小圈, 每個小圈有幾人? 2、理清思路。

  先求:每個大圈有多少人。列式計算:60÷2=30(人)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再求: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列式計算:30÷5=6(人) 3、列式解答

  答:每個小圈有6人。

  《解決問題》教案 篇9

  課題十一:

  解決問題(二)

  教學內容:

  P33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組織學生討論,充分讓學生感受到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取商的近似值。

  2、培養(yǎng)學生靈活應用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談話引入:生活中處處蘊含著數(shù)學問題。你能幫助小強的媽媽,王阿姨,解決她們遇到的問題嗎?

 。ń處熆筛鶕(jù)實際情況,將例題創(chuàng)設為實際情景)。

  二、組織學生辯論,以辯明理。

  1、出示例12

  ①學生獨立思考,解答,(展示可能出現(xiàn)的三種答案,6.25個、6個、7個)。

 、诮M織學生進行辯論,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膽地與同學進行交流。

  同學們充分發(fā)表意見,明確瓶數(shù)取整數(shù),6.25按四舍五入法應舍去25,但實際裝油時,6個瓶子不夠裝,因此瓶數(shù)應比計算結果多1個。

  2、再來看看王阿姨遇到的問題,如何解決?

 、傧泉毩⑺伎。

 、谌嘟涣鞔鸢福M織學生討論,強調以理服人,使學生明確,盒數(shù)取整數(shù),16.66…計算結果按四舍五入法本應進1,但實際包裝時,絲帶不夠包裝第17個,因此個數(shù)應比計算結果少1。

  3、生談感受。

  師小結:看來,四舍五入取近似值只適用于一般情況,在解決問題時,有時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取商的近似值,有時要多一點,有時要少一點。

  4、生質疑。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P33“做一做”

  如何處理的結果?為什么這樣處理?

  2、P356、7生獨立解答,全班交流。

  《解決問題》教案 篇10

  教學課題:

  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少幾)的應用題

  教學內容:

  教材第21頁例6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比較兩數(shù)多少的方法。

  2.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少幾)的應用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重點難點:

  能用畫圖策略幫助理解數(shù)量關系,從而解決比多少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下面各題。

  16-7

  13-9

  17-8

  12-5

  6+13

  12+4

  2.比多少。

  小貓吃了18個,小猴吃了9個,誰吃得多?多幾個?

  教師提示:用一個對一個的方法想。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教學例6。

  1.出示例題。指名讀題。知道小雪、小華各套中多少個?

  2.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可以怎么解決?

  3.讓學生自己擺學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8個,小華套中12個。

  教師:請大家用擺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擺小雪的個數(shù),第二行擺小華的個數(shù)。

  [學生動手擺小棒,并向學生說明小雪和小華的個數(shù)要一個對一個地擺,這樣便于觀察。]

  提問:哪一行擺得多?

  你能把小華的分成兩部分嗎?(和小雪同樣多的部分和比小雪多的部分)

  并指出小華比小雪多的個數(shù),說出小華比小雪多了幾個。

  [教師邊提問邊檢查學生擺得是否正確,再指定一、二個學生擺給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師根據(jù)學生擺的情況,啟發(fā)學生思考,小華比小雪多得的個數(shù),就是小華比小雪多擺了幾個。]

  4.教師:剛才我們用擺小棒的方法,知道小華比小雪多擺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華比小雪多套了4個。那么大家想一想,這一道應用題告訴我們的條件是什么,要我們求的問題又是什么?

  [教師:要求小華比小雪多套幾個,應該怎樣想呢?(就是要求小華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師:用什么方法計算?]

  5.請學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華比小雪多套中4個。

  6.想一想:小雪比小華少套幾個?怎樣解答?

  [小華和小雪套的圈相差幾個?怎樣解答?]

  7、小結:無論是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少)幾,還是求兩個數(shù)相差幾,都要用減法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P21頁的做一做。

  [小林家養(yǎng)了15只白兔和9只羊,兔比羊多幾只?羊比兔少幾只?]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圓白菜。圓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的應用題里,告訴我們兩個數(shù),要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首先要分清哪個數(shù)比較多,再想比較多的數(shù)是哪兩部分組成的,從它里面去掉和另一個數(shù)同樣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個數(shù)多的,用減法計算。]

  板書設計:

  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的應用題

  12-7=5(個)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在學生的擺一擺、畫一畫的過程中理解了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少)幾的應用題的題意,確定了正確的計算方法,從而建立減法的模型,明確了要用減法計算的原因。

  《解決問題》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會獲得有用的數(shù)學信息,并能正確運用連加來解決問題,知道連加算式的含義和運算順序,能比較熟練的口算。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會獲得有用的數(shù)學信息,并能正確運用連加來解決問題,知道連加算式的含義和運算順序,能比較熟練的口算。

  教學難點:

  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法:

  講解法、練習法

  學法:

  說一說、做一做、練一練

  課前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鋪墊練習,揭示課題(5分)

  1、口算:

  2+2+2= 3+3+3= 4+4+4=

  5+5+5= 6+6+6= 7+7+7=

  2、這種運算叫什么運算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連加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板書課題:用連加解決問題

  二、出示目標(1分)

  1、學會獲得有用的數(shù)學信息,并能正確運用連加來解決問題,知道連加算式的含義和運算順序,能比較熟練的口算。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探索新知(14分)

  出示主題圖。

  他們在做什么呢?

  1、從這幅圖中,你能獲得哪些數(shù)學信息?

  2、學生匯報,板書。

  3、怎樣求一共折了多少個星星呢?討論

  匯報板書6+6+6=18(個)

  口答:他們一共折了( 18)個小星星。

  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新課“用連加解決問題”

  4、這道題為什么是用連加的方法來解決呢?

  學生發(fā)言,說自己的想法。

  5、跟蹤練習:

  媽媽買了3盒鉛筆,每盒10支,一共買了多少支鉛筆?

  四、鞏固練習 (10分)

  課本第77頁做一做。

  五、課堂小結(1分)

  今天,你們學會了什么? 學生說一說今天的收獲

  六、堂清練習(9分)

  練習十八第1、2題。

  板書設計:

  用連加解決問題

  6+6+6=18(個)

  口答:他們一共折了( 18)個小星星。

  《解決問題》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正、反比例的量。

  2、能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數(shù)學重點:

  能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正確分析題中的比例關系,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經(jīng)常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時有時不僅能用一種方法解決,而且常常一個問題有很多方法。這很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我們不斷地學習和研究獲得的,今天我們繼續(xù)探索研究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同學們有信心嗎?

  二、情境,教學新課

  1、用正比例意義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例5

  師:你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想法嗎?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回答的問題有,關于計算水費的問題他們在生活中也遇到過,用小明的方法計算水費他們也會算;還有什么方法能解決這個問題等等。

  師:那就先請同學們用你會的方法計算出10噸水要交多少水費。

  學生計算:12.8÷8=1.6元1.6 x 10=16元

  師:下面請同學們小組討論,還能用什么方法來解決10噸水的水費問題?

  學情預設:在討論中學生肯定能發(fā)現(xiàn)有不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但分析一下,有的辦法是我們以前就會的。同學們討論到,因為每噸水的價錢是一定的,所以水費和用水的噸數(shù)成正比例關系。也就是說,李奶奶和張大媽兩家的水費和用水噸數(shù)的比值相等,都是每噸水的價錢,這樣一來就可以用正比例的意義來解決水費的問題。

  師:請同學們交流交流,你們都找到了哪些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情預設:當學生談到用比例的意義解決問題這種方法時,要抓住時機,多問為什么?為什么水費和水的噸數(shù)成正比例關系?用正比例意義去解決問題時要先設出什么量?數(shù)學格式是什么?怎樣驗證是否正確?

  師:同學們不僅用我們過去學習的方法解決了李奶奶的問題,還發(fā)現(xiàn)用比例的方法也能解決李奶奶的問題,真能干。接下來請你們幫助解決一下王大爺?shù)膯栴}吧!

  出示:王大爺家上個月的水費是19.2元,他們家上個月用了多少噸水?

  2.用反比例意義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例6:印刷廠工人忙忙碌碌在搬運印好的書,—位工人師傅說,這批書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另一位師傅說: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師:這個問題同學們一定會解決。看誰能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學情預設:一般的方法是20×18+30=12包等。也可能有同學能用反比例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如30x=20×18,x=12。

  師:(教師手指30x=20×18,x=12。)為什么這樣列式?根據(jù)是什么?

  學情預設:估計學生能說出列式根據(jù),因為書的總數(shù)一定,所以包數(shù)和每包的本數(shù)成反比例。也就是說,每包的本數(shù)和包數(shù)的乘積相等。

  在這段交流中,強調反比例的意義,反比例式子的寫法、格式、演算等。這些都是在交流中解決的問題。

  師:通過這個問題的解決,我們又了解到了用反比例意義也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練習鞏固。

  師:課本第59頁的做一做,是生活中的另外兩個問題,同學們能不能幫助解決?

  學生自己獨立解決做—做中的問題。

  師:請說一說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再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思路。

  學情預設:估計學生能很好地說出兩個問題的解決思路。如果是用一般的方法解決的,只要求說一說數(shù)量關系,如果是用比例的方法解決的,還要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思路。第1題,小明買的是同一種圓珠筆,所以圓珠筆的單價不變。那么買的支數(shù)和所用的錢數(shù)成正比例關系,所以用正比例關系能解決這個問題。第2題,小明前后買的不是同一種圓珠筆,買圓珠筆的單價不同,但買筆的總錢數(shù)是不變的。這時買筆的數(shù)量和每支筆的錢數(shù)成反比例關系,所以用反比例關系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三、全課小結。

  師:你覺得用比例解決這類實際問題的過程可以歸納為哪幾個步驟?

  學情預設:估計學生能總結出主要步驟,如有困難,老師要及時引導、點撥。

 。1)分析題意,找到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判斷它們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依據(jù)比例意義列出方程。

  (3)解方程,驗算,寫答。

  《解決問題》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

  例5是“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單元的最后一個內容,主要討論乘、加兩級運算中常用的簡便計算。教材將簡便方法的討論與實際問題的解決有機地結合了起來,著力引導學生將簡便方法應用于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注意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從而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前測發(fā)現(xiàn),學生大多可以自主設計兩種以上的算法,包括“把各月看成相同天數(shù)列式計算”的方法;部分同學具有初步的策略選擇意識。這表明學生有進行新學習的基礎和優(yōu)化算法的需要。

  教材的例5較完整地展現(xiàn)了該類問題的思考、解決過程,甚至給出了兩種算法,壓縮了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空間,也不全面。我們考慮,把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引入本課以豐富學習材料,擴大自主探究的空間;同時,把“練習八”中的2、7兩題作為學生應用簡算知識、強化簡算意識的練習。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關于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知識。

  2、能運用所學的運算定律及相關知識,選擇合適的簡便方法解決實際中的問題。其中,對中上學生要求靈活掌握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對中下學生只要掌握一兩種即可,個別能模仿即可。

  3、在情境中,通過觀察、思考、嘗試與交流,體會不同的簡便方法,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預設過程

  一、研究南極科考日程的計算

  1、材料:中國第22次南極科學考察,“雪龍?zhí)枴睆?0xx年11月18日出發(fā),到20xx年3月28日返港,經(jīng)過了多少天?

  2、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習材料及數(shù)周數(shù)的方法。

  3、月歷表:供學生研究問題時使用。

  通過討論,明確第22次南極科考的起止時間。

  自主探索“這次南極科考一共用了多少天”的簡便方法。

  準確解釋自己的“研究成果”。

  4、參與對多種方法的評價,優(yōu)選出“自己的”最簡方法。

  二、研究學期天數(shù)的計算

  1、材料:陽光小學上個學期于20xx年9月1日開學,計劃于20xx年1月31日放寒假。由于遭遇暴風雪,提前至1月29日放假。他們上個學期有多少天?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2、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習材料。

  三、研究一周費用的計算

  1、材料:課本P46第二題。

  2、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習材料

  四、研究菜地面積的計算

  1、材料:課本P47第七題。

  2、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習材料和組合圖形(菜地)的分割、旋轉、拼接。

  五、回顧總結

  1、能通過對月歷表的觀察,策劃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向大家交流。

  2、能理解“運用乘法分配律列式計算”、“把各月看成相同天數(shù)列式計算”、“按周列式計算”等方法。

  3、能按自己的尺度優(yōu)選出最簡方法。

  《解決問題》教案 篇14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引入課題

  因為簡單應用題是一切應用題的基礎,所以今天我們從簡單應用題入手,進入解決問題的復習。[板書課題:解決問題(一)]

  ⊙回顧與整理

  1.簡單應用題。

  (1)明確:只含有一種基本數(shù)量關系或用一步運算解答的應用題,通常叫做簡單應用題。

  (2)簡單應用題的解題步驟。

 、賹忣},理解題意。(了解應用題的內容,找出應用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②選擇算法和列式計算。(根據(jù)所給的條件和問題,聯(lián)系四則運算的意義,分析數(shù)量關系,確定算法,正確解答并標明單位名稱)

  ③檢驗。(看所列算式和計算過程及結果是否正確,如果發(fā)現(xiàn)錯誤,馬上改正)

  2.復合應用題。

  (1)引導明確: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基本數(shù)量關系組成,用兩步或兩步以上運算解答的應用題,通常叫做復合應用題。

  (2)解決復合應用題常用的方法。

 、俜治龇。從問題入手逆推,尋找解題條件,直至所需條件都已知。

  ②綜合法。從題中已知條件入手,逐步推導,直到求出所求問題。

  ③圖解法。把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用線段圖或其他圖形表示出來,使分析的問題具體、形象。

  (3)常見復合應用題的類型、特點及解法。

 、佟捌骄鶖(shù)”問題。已知幾個不相等的同類量和與之相對應的份數(shù),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或者已知若干份的平均數(shù),求總平均數(shù)是多少。

 、凇皻w一”問題。文字中常帶有“照這樣計算”的字樣或暗含著單一量不變。

  ③“歸總”問題。題中暗含著總量不變,即乘積不變。

  ④“行程”問題。關于走路、行車等問題,一般都計算路程、時間或速度。

 、荨昂筒睢眴栴}。已知大、小兩個數(shù)的和以及它們的差,求這兩個數(shù)各是多少。

  ⑥“和倍”問題。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及它們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求這兩個數(shù)各是多少。

  ⑦“差倍”問題。已知兩個數(shù)的差及它們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求這兩個數(shù)各是多少。

  ……

  (4)明確每種類型應用題的解題關鍵和解法。

 、佟捌骄鶖(shù)”問題。

  解題關鍵:確定“總數(shù)量”和與“總數(shù)量”相對應的“總份數(shù)”。

  解法:總數(shù)量÷總份數(shù)=平均數(shù)

  ②“歸一”問題。

  解題關鍵:從已知的一種對應量中求出單一量(即歸一),再以它為標準,根據(jù)題目要求算出所求量。

  解法:總數(shù)÷份數(shù)=單一量

  單一量×份數(shù)=總量(正歸一)

  總量÷單一量=份數(shù)(反歸一)

 、邸皻w總”問題。

  解題關鍵:找到題中隱含的總數(shù)。

  解法:單一量×份數(shù)=總數(shù)

  總數(shù)÷另一個單一量=這個單一量對應的份數(shù)

  總數(shù)÷另一個單一量對應的份數(shù)=這個單一量

  ④“行程”問題。

  關鍵要先弄清速度、時間、路程、方向、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再根據(jù)這類問題的解題規(guī)律解答。

  [結合圖示,引導學生弄清行程問題的一些規(guī)律:

  同時同地相背而行:總路程=速度和×時間

  同時相向而行:相遇時的總路程=速度和×時間

  同時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在后):追及時間=路程÷速度差

  同時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速度快的在前):路程差=速度差×時間]

  《解決問題》教案 篇15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P88例5

  教學目標:

  1、能利用圖形重復排列的變化規(guī)律,首尾兼顧地觀察思考找出圍成一圈的圖形中缺少的圖形。

  2、能掌握收集信息和問題、思考解答方法和檢驗解答結果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找一找、圈一圈、畫一畫的活動中,初步發(fā)展觀察、表達、邏輯思考等能力。

  4、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能按規(guī)律首尾兼顧觀察找出圍成一圈的圖形中缺少的圖形,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能靈活利用規(guī)律解決具體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欣賞漂亮手鏈

  小朋友們,這幾天我們一直在學習找規(guī)律,今天上課之前我們先來欣賞一下漂亮的圖片(各種各樣的手鏈)

  出示幾個有規(guī)律的手鏈,讓孩子找規(guī)律。

  (2),導入:小朋友們,其實根據(jù)我們平常的這些規(guī)律能夠幫助我們解決生活當中的很多數(shù)學問題呢,今天我們就利用規(guī)律來解決問題(板書:解決問題)

  二、主動探索,掌握方法

  1、呈現(xiàn)例題,解讀題意

  (1)創(chuàng)設情境:明明過生日,小紅用珠子穿好了手鏈,打算當生日禮物送給她,但是不小心手鏈…掉了2顆珠子,到底掉的是哪兩顆呢?(先出示斷了的手鏈,再出示題目)

  斷了的手鏈圖

  (2)學生讀題,說說從題中知道了什么?

  2、自主探索,互動交流

 。1)獨立思考,嘗試解決

  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在練習紙上圈一圈、畫一畫,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又簡單地表示出來。(放手讓學生探究,有意識巡視找出不同方法,個別給予指導)

  (2)擇取展示,交流方法

  選取學生不同想法的作品,進行展示、交流,說思考過程。

  分別按順序展示三種想法

  3、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方法

 。1)學生觀察板書,思考、討論:三種不同想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反饋(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適時進行引導,引出:找起點、圈一組)

  4、回顧反思,自主檢查

  (1)教師引導學生回顧解題的過程:讀……解……查

 。2)指名學生說檢查方法:再做一次;將手鏈連成一圈檢查(課件展示)

  小紅的問題解決了,小英也碰到難題了,你們愿意幫她解決嗎?

  5、嘗試運用,鞏固方法

 。1)學生獨立完成書P88做一做

 。2)反饋、

  三、組織練習,發(fā)展能力

  用規(guī)律還能解決哪些數(shù)學問題

  1、我會圈:

  (1)學生獨立思考,完成P91 T13

 。2)交流方法

  (3)追問:第15面是什么顏色的旗子?第20面呢?第100?

  (4):

  師:第15、20、100這些我們都沒有畫出來,你們這么聰明都知道答案,怎么知道的?(找規(guī)律)看來用規(guī)律可以很快的幫我們解決問題

  四 欣賞生活中的規(guī)律

  數(shù)學來自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是數(shù)學。請欣賞(珠簾,地毯)

  《解決問題》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進一步掌握各種運算律的特點,能夠熟練運用這些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2、通過復習,進一步鞏固畫圖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畫的示意圖分析實際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確定解決問題的思路。

  3、在復習的過程中,體會數(shù)學知識的價值,樹立學習的信心,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鞏固各種運算律的特點,掌握畫圖整理信息的方法。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系統(tǒng)整理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一起來復習和解決問題有關的知識。

  1、復習運算律。

 。1)提問:我們學過的運算律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

  師歸納板書:

  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學習這些運算律有什么作用呢?

 、倏梢赃\用這些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

  ②運用加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還可以進行加法和乘法的驗算。

  2、復習解決問題的策略。

  提出以下問題:

  (1)同學們,這學期我們又掌握了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它是什么呢?

 。2)我們通過畫什么樣的圖來分析問題?

 。3)運用畫圖的策略來解決問題有什么好處呢?

  二、查漏補缺訓練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整理與復習”第10~12題。

  1、第10題。

  這道題是通過讓學生說一說每個式子表示的是什么運算律,加深學生對各種運算律的認識。

  2、第11題。

  這道題是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先讓學生獨立進行計算,再組織匯報交流。

  其中,“329-186-14”這道題可以先將兩個減數(shù)相加,再相減,也就是運用減法的性質來進行簡便計算。而“630÷45”可以轉化成“630÷9÷5”來進行簡便計算。

  3、第12題。

  解決實際問題,目的是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可以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394×21”和“102×37”都可以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三、綜合運用提升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整理與復習”第14~18題。

  1、第14題。

  解決“相遇問題”,讓學生體會乘法分配律與“相遇問題”兩種解題方法之間的聯(lián)系。

  2、第15、17題。

  這兩道題都是復習用畫示意圖的策略來解決問題。

  練習過程中,先讓學生根據(jù)題意畫出示意圖,再組織交流和評價。

  在掌握示意圖畫法的基礎上,讓學生獨立進行解答。

  3、第16、18題。

  這兩題是復習用畫線段圖的策略來解決問題,雖然題目中沒有明確要求,但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畫線段圖的方法來思考。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yè)

  《解決問題》教案 篇17

  設計說明:

  教材要求引導學生借助線段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列方程解決問題。為遵循學生的思維特點,結合教學要求,特從以下幾方面解決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1、復習導入,引出新知。

  本節(jié)課是運用速度、時間、路程的數(shù)量關系來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因此針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在導入中安排了相關的復習題,旨在喚起學生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進一步明確路程、速度與時間之間的關系,為更好地學習本節(jié)課的知識做好鋪墊。

  2、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

  出示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中所提供的信息,并用自己的語言將圖中的信息表述出來,并指導學生如何在線段圖上標出數(shù)據(jù),根據(jù)線段圖分析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然后列方程解決問題。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對信息的搜索、整理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不同層次的問題,針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將問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排列,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鍛煉的機會。

  3、課堂總結,學用結合。

  通過課堂總結,讓學生回顧這節(jié)課自己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與體會,并和全班同學交流與分享。在這個過程中,不僅使學生互相交流了心得與體會,更加了解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還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本節(jié)課的知識。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PPT課件、學情檢測卡、課堂活動卡

  2、學生準備:練習卡片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引出新知

  師:以前我們學習過的行程問題中有幾個量,分別是速度、時間和路程,你們還記得它們之間的關系嗎?

  (速度×時間=路程;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

  師:今天我們就來應用這幾個量之間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鋪墊,使學生深入掌握行程問題中速度、時間和路程三者之間的關系,進一步鞏固有關這幾個數(shù)量關系的計算方法,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

  ⊙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

  1、創(chuàng)設情境,搜集信息。(課件出示例5)、

  (1)、引導學生觀察課件,匯報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2)、學生匯報。

  (知道了總路程和兩個人的速度,求相遇的時間)、

  2、閱讀理解,整理信息

  (1)、教師指導學生畫線段圖分析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

  師:為了幫助我們正確理解題意,你們有沒有辦法將題中的信息更加直觀地表示出來?

  預設 生:可以畫線段圖來表示。

  師:剛才同學們說到了畫線段圖的方法,那么就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試著畫一畫)、

  師:題中還有很多其他信息,在線段圖中又該怎樣表示出來呢?請同學們自己先動手畫一畫,再與同學交流。

  (學生按要求畫圖,并與同學交流畫法)、

  (2)、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在黑板上完成線段圖,并提示學生將單位統(tǒng)一之后再畫。

  3、分析題意,嘗試解答。

  (1)、根據(jù)等量關系列方程解決問題。

  師:觀察線段圖,你能找出題中的等量關系嗎?

  (小林騎的路程+小云騎的路程=總路程)、

  (2)、引導學生根據(jù)題中的等量關系列方程,獨立解答,指名板演。

  250m=0.25km 200m=0.2km

  解:設兩人x分鐘后相遇。

  025x+0.2x=4.5

  0.45x=4.5

  x=10

  早上9:00出發(fā),10分鐘后是早上9:10。

  答:兩人在早上9:10相遇。

  《解決問題》教案 篇18

  設計說明

  1.以猜想活動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運用猜想可以營造學習氛圍,激起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和積極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自始至終地主動參與數(shù)學知識探究的過程。上課伊始,創(chuàng)設“讓學生猜想用一副三角尺可以拼出什么樣的角”的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讓學生經(jīng)歷猜想的過程,初步體會用假設法解決問題的策略。

  2.讓拼角活動貫穿教學始終,突出拼角活動的內涵。

  動手操作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方式。拼角活動是一項具有豐富內涵的學習活動,因此要將一系列的拼角活動貫穿于整個教學。隨意拼角可以驗證猜想;有目的地拼角可以理清拼角的思路;有序拼角可以明確拼角的方法,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地認識這三種角,加深對這三種角之間關系的理解。同時,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增強合作意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一副三角尺

  學生準備 一副三角尺 作業(yè)紙

  教學過程

  ⊙復習回顧,猜想導入

  1.回顧: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一起認識了直角、銳角和鈍角,誰能說一說你對這些角的認識?

  2.猜想、導入新知。

  師:同學們掌握得非常好。你們想繼續(xù)探究有關角的秘密嗎?

  師:請看老師手中的這副三角尺,一個三角尺上有幾個角?你在三角尺上發(fā)現(xiàn)了哪些角?

  (學生匯報:一個三角尺上有三個角,在三角尺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直角和兩個銳角)

  師:請同學們猜想一下:利用手中的這副三角尺可以拼出什么角?

  (學生說出自己的猜想結果)

  師:對于這個問題,同學們有了大膽的猜想,就讓我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來驗證猜想。

  設計意圖:通過對上節(jié)課內容的復習,引出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容。通過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隨意拼角,驗證猜想。

  (1)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合作探究,用一副三角尺拼角,并記錄都拼出了什么角。

  (2)小組派代表匯報拼出了什么角及拼角的方法。

  2.有目的地拼角。

  課件出示教材42頁例6: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個鈍角。

  (1)知道了什么?

  ①每個三角尺都有一個直角和兩個銳角。

 、谝靡桓比浅咂闯鲆粋鈍角。

  (2)應該怎樣做?

 、傧胍幌耄涸鯓悠唇牵

 、谧鲆蛔觯河靡桓比浅咂闯鲆粋鈍角。

 、壅f一說:你是怎樣拼的?

  ④畫一畫:描出拼成的角。

  (3)拼出的角是鈍角嗎?

  驗證方法一:目測

  《解決問題》教案 篇1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列式解答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少幾的問題,并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

  2.通過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養(yǎng)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內容

  教科書72~74。

  教具、學具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學生每人圓形5個,三角形10個,紅花20朵。

  教學設計

  組織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

  1.同學們,今天有這么多老師來聽課,你高興嗎?王老師今天也非常高興,現(xiàn)在咱們以熱烈的掌聲對各位領導和老師們的到來表示歡迎。(師生鼓掌歡迎。)

  師:小朋友們,掌握很熱烈,但不夠整齊。請聽一聽,王老師是怎么拍的?拍了幾下?(教師有節(jié)奏地拍4下)。小朋友學老師的樣子,拍6下。

  師:根據(jù)剛才拍的,請你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

  生1:我們比老師多拍了幾下?

  師:你知道嗎?

  生1:我們比老師多拍了2下,因為6比4多2,列式:6-4=2。

  生2:老師比我們少拍了幾下?少拍了2下,列式:6-4=2。

  生3:老師和小朋友一共拍了幾下?6+4=10。

  師:小朋友們提的問題都很有價值。今天咱們來研究第一和第二種情況。課件顯示:

  6下比4下多2下,6-4=2,4下比6下少2下,6-4=2。

  2.擺一擺。

  a.請小朋友第一行擺5個○,第二行擺5個△。擺完后,你看到了什么?想說什么?

  生:○和△同樣多。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這樣擺的:,這樣一個○對著一個△,正好就看出它們同樣多。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

  b.請小朋友繼續(xù)擺:第一行5個○,第二行擺7個△,如圖:

  看著你擺的圖,誰能提出問題?

  生1:△比○多幾個?列式:7-5=2。

  ○比△少幾個?列式:7-5=2。

  師:同學們真聰明!今天咱們來進一步學習這種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少幾的問題。板書課題: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少幾,學生齊讀。

  [本節(jié)課教師能夠根據(jù)實際情況,即興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鼓掌歡迎聽課領導的到來,由掌聲到比較誰多誰少,導入新課,比較新穎、有趣,一下子調動了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探索學習

  1.課件出示下圖,教師講解:同學們,這是前四周小組得紅花情況的記錄圖,通過看圖,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看出了1組同學得紅花最多,他們表現(xiàn)最好。

  生2:3組表現(xiàn)差一點,得的紅花數(shù)最少。

  生3:我知道了1組共得了11朵紅花,2組得了8朵,3組得了6朵,4組得了10朵。

  教師邊聽邊板書上每組得紅花的數(shù)量。

  生4:我看出了1組的紅花比2組多3朵。

  2.師:小朋友們觀察的都非常仔細,下面請小朋友們拿出自己的紅花學具,擺出1組和2組的所得的紅花情況,好好看一看1組比2組多得了幾朵。

  學生動手操作,擺出如下圖形:

  生:1組比2組多擺了3朵。從圖上可以看出,1組得的紅花左邊部分與2組同樣多,右邊部分是比2組多的3朵,所以說1組比2組多擺了3朵。

  師:你會列式嗎?

  生:11-8=3(朵)。

  師:根據(jù)你自己擺的圖,你還能提出問題嗎?

  生:2組比1組少得幾朵?

  師:誰會列式?

  生2:11-8=3(朵)。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完成板書。

  師:剛才小朋友們回答得都很好!現(xiàn)在請小朋友看著這四個小組的紅花圖,現(xiàn)在我要請你當老師提出問題,你還可以找一名同學回答。

  學生提問、回答、活動。

  1.比較關系。

  師:剛才的小老師當?shù)煤,學生做得也很棒!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看板書,小組討論:求1組比2組多幾與求2組比1組少幾有什么關系?(小組討論。)

  小組匯報討論結果,教師小結:1組比2組多幾,2組就比1組少幾,實際上表達的是一個意思,只是說的角度不同罷了。因此都用相同的方法計算。

  [從學生的生活入手,通過小組內同學得紅花的多少,來學習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少幾的應用題,學生學起來較輕松,比較感興趣;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先讓學生初步感知,再操作體會,層次性強。]

  鞏固拓展

  1.說到這里,我忽然想起了森林中發(fā)生的一件事(電腦出示):

  2.在咱們學校體育節(jié)的跳繩比賽中,咱們綠隊有兩個小朋友表現(xiàn)非常出色,咱們一起看一看。(課件出示圖。)

  a.小清比小芳多跳了多少下?

  b.小芳比小清少跳了多少下?

  3.看到咱們比賽這這么好玩,小貓們沉不住氣了,它們每人拿來一只小桶,一根釣桿,你猜它們要比什么嗎?對,釣魚比賽。現(xiàn)在看圖,你能提出問題嗎?小組比賽星級合作小組評選,看哪個組提的問題多?解答得好?

  小組討論匯報討論情況,教師及時評價鼓勵,評選出星級合作小組。

  [練習的設計穿插在故事中進行,讓學生邊聽故事邊學習,充滿情趣,學習效果較好。]

  小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少幾都可以用大數(shù)減去小數(shù)來計算。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與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少幾在某種意義上是相同的。

  《解決問題》教案 篇20

  教學內容:教材第99頁例1,練習二十三第1、3、4題。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兩步計算乘法解決問題,培養(yǎng)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玻(jīng)歷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從中感受一些用乘法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經(jīng)驗與方法。

  3.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學會欣賞自己和同伴。

  教學重點:探索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

  教學難點:收集對解決問題有用的數(shù)學信息,靈活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設計:

  一.預習作業(yè):

  1.自學教材第99頁,例1的主題圖,想一想:

  (1)畫面上同學們在干什么?

  (2)從圖中你還獲取了哪些信息?

  (3)怎樣解決每個方正有多少人?

  (4)怎樣解決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

 。5)10×8表示什么?80×3又表示什么?

  (6)你還有別的解決方法嗎?并說出每一步表示的意義。

  嘗試作業(yè):P99做一做說一說:第1步求什么?第2步求什么?

  二.預習反饋:

  1.出示畫面:2個班同學做操,每班4排,每排8個同學。

  學生根據(jù)畫面內容,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人?

  2.獨立解答。指名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

 。常裉煳覀兝^續(xù)學習解決新問題。(板書:解決問題)

  4.出示情境圖:運動會開幕式上廣播操表演。一個方陣與例1相同,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

  5.請同學們自己觀察畫面,你看懂了什么?

  收集解決問題的信息數(shù)據(jù),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遇到困難可以與同桌交流意見。(組織學生交流。)

 。ǎ保┠闶占四男┯杏玫男畔ⅲ

 。ǎ玻┰鯓恿惺接嬎愕模肯人闶裁?再算什么?

 。ǎ常┩晟平獯疬^程。你解決問題的過程與結果對嗎?

  二.關鍵點撥:

  1.自主解決問題。課本第99頁“做一做”。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解決問題。

  2.組織交流,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ǎ保怠粒丁粒 (2)5×6×(5+3) (3)5×6×7+5×6

  (4)5×6×7+30 (5)30×8 (6)30×5+30×3……

  只要學生說得有道理,答案正確就給予肯定和鼓勵。

  3.看到這么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你有什么感想?

 。ㄓ^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數(shù)學信息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不同。)

  師:以后同學們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頁可嘗試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收集信息,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多樣了。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練習二十三第1、3、4題。(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三(1)班5個小隊去植樹,每小隊8人,每人種3棵柳樹和2棵桃樹,他們一共種了多少棵桃樹?(訓練學生收集有用數(shù)學信息的能力。)5×8×2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保畬W習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玻M總同學都能注意觀察、發(fā)現(xiàn),提出身邊的數(shù)學問題,并能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

  這些問題。

 。常(lián)系身邊的事,提出需要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的問題,并解決問題。

  五、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本》第49頁。

  第二課時步計算的乘法和加法(減法)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教材第101~103頁,練習二十三第2、5~9題。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兩步計算的乘法和加法(減法)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學會收集數(shù)學信息的能力。

 。玻ㄟ^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方法。

 。常趯W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學會欣賞自己、欣賞同學,與同學友好合作的良好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學會用兩步計算的乘法和加法(減法)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能對實際問題具體分析,確定解決問題的步驟及方法。

  教學設計:

  一.預習作業(yè):

  1.看一看:P101

  2.想一想:

 。1)畫面上他們在干什么?從圖中你還獲取了哪些信息?

 。2)怎樣解決?做一做說一說:第1步求什么?第2步求什么?

  每步表示什么意思?你還有別的解決方法嗎?

  二.預習反饋:

  1.想一想,算一算:

  盒子里有若干捆鉛筆,每捆5枝。小明先拿出2捆,接著又拿出4捆,他一共拿出多少枝鉛筆?(討論算法)

  2.練習二十三第2題。

  3.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可能也會用到加、減法。(板書課題)

  二、關鍵點撥、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練習二十三第2題。

  (1)看題,從圖上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ǎ玻┠隳芙鉀Q這個問題嗎?

 。ǎ常┙M織交流。

 。ǎ矗┠阕鰧α藛幔

 。ǎ担┬〗Y: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根據(jù)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而決定的。

 。玻毩暥冢诡}。

 。ǎ保┳约嚎搭},收集信息,確定解決問題的步驟與方法,列式計算。

  (2)組織討論。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解決問題的步驟是怎樣的?

  (3)比較哪一種算法好?哪一種簡便?

 、伲保怠粒矗 ②15×5-8

 。常毩暥冢奉}。

 。ǎ保⿵念}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強調對“一年”的理解)

 。ǎ玻┆毩⒔鉀Q問題。

 。ǎ常┙M織討論,訂正。

  (4)環(huán)保教育:不亂扔垃圾、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垃圾分類存放處理。

  4.練習二十三第8題。

  (1)獨立解決問題。

  (2)組織討論、訂正。

  《解決問題》教案 篇21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回顧練習,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練習題:小紅要寫12個大字,已經(jīng)寫完了7個,還要寫幾個大字?

  師:你從題目中知道了什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怎樣計算還要寫幾個大字?

  2.學生獨立思考并解答。

  提問:怎樣才能知道你的答案是否正確?

  3.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將繼續(xù)學習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解決實際問題,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為本節(jié)課學習新知做好準備。

  ⊙解決含有多余條件的實際問題

  1.課件出示教材20頁例5。

  師:仔細觀察情境圖,說說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預設

  生:有16人來踢球;現(xiàn)在來了9人;我們隊踢進了4個。

  師:問題是什么?

  生:問題是還有幾人沒來。

  2.選擇有用的信息。

  想一想:題目呈現(xiàn)的信息中,哪兩個信息有聯(lián)系?要求還有幾人沒來需要哪兩個條件?

  擺一擺:教師引導學生將已知條件和問題制成紙條,讓學生把有聯(lián)系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擺放在一起,不用的已知條件放在一旁。

  讀一讀:讓學生將有聯(lián)系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完整地讀一讀。

  師小結:“我們隊踢進了4個!边@個條件在解決問題時沒有用,是多余的條件。

  3.解決問題。

  (1)引導學生通過畫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

  提問:你能把用文字表述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改用畫圖的方式表示出來,讓大家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嗎?

  (學生動手畫圖,教師巡視指導)

  (2)組織學生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和圖中各部分表示的意義。

  (3)列式計算,解決問題。

  提問:求還有幾人沒來,怎樣列式呢?

  生:16-9=7(人)。

  提問:誰能說說算式中的16、9、7分別表示什么?

  生:16表示踢球的總人數(shù),9表示已經(jīng)來的人數(shù),7表示沒來的人數(shù)。

  4.回顧解決問題的步驟與策略,強化記憶。

  (1)檢驗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學習檢驗方法。

  提問:“還有7人沒來”,解答正確嗎?你用什么方法來檢驗呢?

  預設

  生1:沒來的7人加上9人等于16人,解答正確。

  生2:7+9=16(人)。

  小結:用減法解決的問題,可以用加法來檢驗解答是否正確。

  (2)回顧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

  提問:請大家回顧一下我們剛才解決問題的過程,一共分為幾步?

  (生總結)

  提問:是不是我們找到的信息在解決問題時都要用到呢?(不是)

  小結:我們在解決問題時,一般要經(jīng)歷這樣幾個步驟:

 、偻ㄟ^看圖和文字信息,獲取題目中的數(shù)學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

  ②選擇有用的信息解決問題;

  ③檢驗結果是否正確。

  《解決問題》教案 篇22

  一、教學內容

  轉化是解決問題的常用策略。轉化能把新穎的問題變成已經(jīng)認識、已能解決的問題,從而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轉化能把復雜的問題變成較簡單的問題,從而便捷地找到問題的答案。本單元教學轉化策略。

  學生在過去的數(shù)學學習中經(jīng)常進行轉化,已經(jīng)積累了關于轉化的體驗。本單元深入體驗轉化,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編排2道例題、一個練習,把教學分成兩段進行。

  例1,回顧以前進行的轉化,從策略層面上認識它,體會轉化的價值。

  例2,利用已有分率進行推理,轉化較復雜的分數(shù)問題,發(fā)展思維的開放性和靈活性。

  二、教材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讓學生體會轉化,感悟策略。

  策略是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逐漸形成的,再認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其中的思想方法是形成策略的有效途徑。學生曾經(jīng)進行過許多轉化,是感悟策略的寶貴資源,本單元從回顧以前進行的轉化開始,例1的教學分三步進行。

  利用圖形的直觀作用引發(fā)轉化。方格紙上呈現(xiàn)兩個形狀不同的圖形,不容易直接看出面積是否相等。學生會想到把兩個圖形都轉化成長方形,再比較面積的大小。其中一個圖形平移它的一部分,另一個圖形旋轉它的兩小塊,轉化成的兩個長方形長相等、寬也相等,面積肯定相等。這個問題利用直觀情境讓學生主動轉化,初步體會轉化有助于解決問題。

  回憶曾經(jīng)進行過的轉化,體會轉化是一種策略。教材指出轉化是策略,讓學生回憶曾經(jīng)運用轉化策略解決的問題,進一步體驗轉化。第72頁列舉了推導面積公式時轉化,計算小數(shù)乘法、分數(shù)除法時轉化,這些僅是曾經(jīng)進行過的一部分轉化,學生還能說出許多。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回憶,簡要說說怎樣轉化的,轉化有什么好處,達到體驗轉化的目的。

  有意識地應用轉化解決問題。試一試計算四個異分母分數(shù)的加法,數(shù)形結合,把原式轉化成1-,能很快說出得數(shù)。練一練計算多邊形周長,在圖形啟發(fā)下轉化成求長方形周長的問題,實現(xiàn)了化繁為簡。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解答,再讓學生說說解題策略,不僅深刻體會了轉化,還能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2.指導學生轉化稍復雜的分數(shù)問題。

  例2是較復雜的分數(shù)問題,在本冊教材第一單元里,這樣的問題要列方程解答。通過轉化,能很容易地列式計算。

  本單元轉化分數(shù)問題,目的在于讓學生體會化繁為簡,增強策略意識。同時,更好地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及相關的概念,發(fā)展推理能力。并不要求學生掌握轉化復雜分數(shù)問題的技巧,更不要求他們獨立進行轉化。例2以及練習十四里的分數(shù)問題,都是教材指點下的學生轉化。

  用原有的方法解題。教學例2,先讓學生列方程解答,這是舊知識。用原有方法解題有兩個目的,一是熟悉題目里的數(shù)量關系,理解題中的分數(shù)的意義,為轉化作準備。二是感受原來的解題比較麻煩,轉化后的解題十分方便,為比較解法作準備。

  指出轉化的方向。教材說:如果把男生人數(shù)是女生的轉化成女生人數(shù)是美術組總人數(shù)的幾分之幾,就可以直接用乘法計算。在這句話里提出了轉化,指出了方向,要通過轉化題目里的分數(shù),使題目變成簡單的分數(shù)乘法問題。教學時應該讓學生仔細閱讀這句話,明白把已有的那個分數(shù)轉化成什么分數(shù),解釋為什么轉化后就可以直接用乘法計算。

  學生聯(lián)系已有經(jīng)驗進行轉化。轉化要應用概念進行推理,對現(xiàn)有的信息進行深度開發(fā),創(chuàng)造出新的有價值的信息。把男生人數(shù)是女生的轉化成女生人數(shù)是總人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進一步溝通男生人數(shù)、女生人數(shù)、總人數(shù)三者的倍數(shù)關系。由于分數(shù)與除法、比都有聯(lián)系,因而學生轉化的思路必定是多樣的,而最終的結論是一致的。

  解答轉化后的問題。得出女生人數(shù)是美術組總人數(shù)的,求女生人數(shù)就很方便了,因為原來的題被轉化成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乘法問題了。讓學生列式計算,能感受方便,從而又一次體會轉化對解決問題的作用。

  需要再次指出的是,練習中的分數(shù)問題也是在教材指點下的學生轉化。呈現(xiàn)圖形直觀,填寫應聯(lián)想的分數(shù),降低了轉化的坡度。學生只要在教材提供的條件下通過推理實現(xiàn)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