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發(fā)師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理發(fā)師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理念:
《理發(fā)師》一課,我注重了三方面的設計理念。
一、突出了音樂審美價值
《鐵匠波爾卡》是約瑟夫·斯特勞斯的一首管弦樂曲,曲調歡快,體現(xiàn)了勞動者愉悅的心情,樂曲中突出的打鐵的聲音又使學生感到新奇和喜歡,符合學生的心理;歌曲《理發(fā)師》是一首澳大利亞民歌,全曲歡快熱情,朗朗上口;大歌片的制作色彩明麗,內容活潑,為學生所喜愛;所使用伴奏的器具為筷子及尼龍紙,在音響的效果上達到和諧、完整、課后拓展的DVD碟片制作精美,令人耳目一新。這些內容的組合都是學生所樂意學習和接受的。
二、注重了音樂的實踐性
馬克思說:“勞動創(chuàng)造了美”。同樣,音樂實踐創(chuàng)造了音樂美,在課中,通過讓學生敲一敲、聽一聽、唱一唱、探一探、看一看、想一想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全身心地參于到音樂活動中,享受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
三、注重了音樂的生活性
結合一年級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聆聽學習和運用多種方法去探索生活中的聲音,使學生初步感知音樂可以貫穿于生活之中,讓學生在音樂中學會生活,在生活中更加熱愛音樂,并能嘗試把音樂融于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中。
教學內容:
人民音樂出版社小學音樂第二冊《巧巧手》中第二課時:
聆聽《鐵匠波爾卡》,學唱《理發(fā)師》,用生活中的器具為歌曲伴奏。
教材分析:
1、《鐵匠波爾卡》
管弦樂《鐵匠波爾卡》曲奧地利作曲家約瑟夫?施特勞斯作于1869年,樂曲采用D大調,復三部曲式,主題輕快活潑,表現(xiàn)了人們歡快的心情,其中在每個樂句末尾,小節(jié)強調后一拍,并突出打鐵的節(jié)奏,使人聯(lián)想到鐵匠們勞動時的快樂心情。中間轉為G大調,樂曲輕松跳躍,形成舞蹈氣氛,再現(xiàn)第一部分后,在簡短的結尾中鐵砧叮當叮當?shù)脑煨托砸魳沸Ч突钴S歡快的氣氛結束全曲。
2、《理發(fā)師》是一首熱烈、歡快而又不失幽默的澳大利亞民歌。歌曲將模擬理發(fā)師手中的道具發(fā)出的“咔嚓”“沙沙”聲與有規(guī)律的節(jié)奏相配合,生動地描繪了理發(fā)師認真的態(tài)度,嫻熟的技巧,反映了勞動的成功與喜悅。
教學目標:
。1)結果性目標:
學習用歡快、富用彈性的聲音背唱歌曲《理發(fā)師》,能運用生活中的器具(如筷子、尼龍紙)為歌曲進行伴奏,培養(yǎng)學生參與意識。
。2)體驗性目標:
通過歌曲的學習,能感受勞動的快樂。
通過探索、創(chuàng)編,使學生初步感受生活中單純枯燥的聲音可以通過種種方法使之藝術化,變得豐富、悅耳,從而產生更加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及其相關的綜合實踐活動。
教具、學具準備:
磁帶、歌片、各種能發(fā)出聲音的物品、DVD碟片。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隨《鐵匠波爾卡》音樂入室。
師:“小朋友們,生活中有很多物品都可以發(fā)出不同的聲音,請你來讓這些東西發(fā)出聲音來!
教師請學生分別演示:翻書聲、硬幣敲擊聲、粉筆盒搖動時發(fā)出的聲音、腳步聲等。
師:“生活中的聲音大多是很單調、枯燥的,但是作曲家就很有本事,他可以讓聲音變成好聽的音樂,請小朋友們聽一聽,這一位作曲家把生活中的什么聲音寫到音樂里去了!
設計意圖:運用各種物品的聲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拋出“作曲家把什么聲音寫進音樂中去”這一問題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使之專心聆聽音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欣賞《鐵匠波爾卡》
1、學生傾聽,聽到鐵在鉆板發(fā)出“叮叮當當”聲時,不約而同舉起了手。
2、教師走到學生身邊,請學生貼著教師的耳朵講一講他聽到了聲音。
3、請學生聽著音樂,用動作模仿這個聲音,感受鐵匠打鐵時的快樂心情。
設計意圖:將生活中的聲音與音樂相聯(lián)系,《鐵匠波爾卡》是最理想的媒介。學生是在聆聽中感受音樂的,在聆聽音樂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音樂想象能力,律動的進行,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與動作的'協(xié)調能力。
三、學習歌曲《理發(fā)師》
1、聽一聽
師:小朋友,剛才我們聽到的是作曲家把鐵匠叔叔打鐵的聲音變成了音樂,現(xiàn)在我們再來聽一首歌,作曲家又把誰寫到歌曲里,把生活中的什么聲音寫到歌曲里了呢?
設計意圖:利用音樂的彌漫性讓學生無意識地感受歌曲,感知音樂的情緒、旋律,從而獲得整體的感知。用“聽一聽”來激發(fā)學生的注意力
2、讀一讀
師:理發(fā)師道具的聲音發(fā)出來的長短一樣嗎?我們來讀一讀。
讓學生自己找出x x丨x x丨x x丨x x丨x ―丨x ―丨、咔嚓、咔嚓、沙沙、沙沙沙的不同之處。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安排解決了歌唱教學中長音“沙”的難點,讓學生自己找尋的不同點,體現(xiàn)了教師“導”的方法。
3、唱一唱
學生隨琴學唱歌曲。
師:請小朋友們當理發(fā)師手中道具的聲音,老師當理發(fā)師,來唱一唱這首歌。
。1)師生對唱
(2)角色互換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接龍游戲中體驗合作的樂趣。
。3)學生演唱。引導學生用歡快的歌聲唱出理發(fā)師爺爺成功的喜悅。
四、用生活中的器具為歌曲伴奏
師:老師為每位小朋友準備了一雙筷子,一張尼龍紙,請你們敲一敲、想一想怎樣用這兩種東西模擬歌曲中的聲音,使它們從單純的聲音變成好聽的音樂。
學生探索,并舉手交流,得出多種方法:如:筷子互相敲擊,敲椅邊等,尼龍紙用揉、抖、搓等,并得出“敲擊時要跟隨音樂的節(jié)奏”、“演奏的聲音要有輕快動聽”、“長音時要連續(xù)揉”等結論。
。1)請學生相互評價,教師評價。
設計意圖:評價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能力,激發(fā)他們主動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
。2)教師請學生跟著范唱帶伴奏,將學生分組,兩組模仿“咔嚓聲”,另兩組模仿“沙沙聲”。
。3)請學生背唱歌曲,并伴奏。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更多地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尋找理發(fā)師手中的剪刀聲,噴霧聲,開發(fā)學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探究聲音的形象美;并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課后拓展:
師:小朋友們,生活中還有很多聲音都可以變成好聽的音樂,請你看一看,日常生活中的掃把在懂音樂的叔叔手中也變成一件樂器,他們是怎樣演奏的呢?
學生觀看DVD“掃把樂”。
師:請你再看一看生活中的鍋爐、煤氣灶、塑料筒、自行車輪、酒瓶等在一起會發(fā)出什么聲音?
學生觀看DVD“破銅爛鐵放起來”(一段精美的打擊樂)在學生的驚奇中,師請學生想一想:“找一找生活中的音樂”這一問題離開教室,結束此課。
設計意圖:課后的拓展為此課做了一個點睛的作用,學生在大開眼界的同時,或許他會在生活中尋找可用的音源,嘗試創(chuàng)編節(jié)奏樂,使音樂課的作用不只停留在一節(jié)課中,而會影響到他的生活,乃至他的一生。
【理發(fā)師教案】相關文章:
充當理發(fā)師_500字01-22
音樂活動《能干的理發(fā)師》說課稿11-24
《交通》教案-教案01-24
小班美術教案《傘》教案01-15
小學教案12-14
《坐井觀天》教案01-13
《蟬》教案01-13
《霧凇》教案01-13
《少年》教案12-28
《驛路梨花》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