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尋西山隱者不遇拼音版
《尋西山隱者不遇》是唐代詩人丘為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前八句寫隱者獨居高處,遠(yuǎn)離塵囂,詩人不辭山高路遠(yuǎn),等到叩門無人回應(yīng)才略生悵惘,于是猜想隱者乘車出游,臨水垂釣,表現(xiàn)了隱者生活的恬適雅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尋西山隱者不遇拼音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juédǐnɡyìmáocí,zhíshànɡsānshílǐ。
絕 頂 一茅 茨,直 上 三 十 里。
kuɡuānwútónɡpú,kuīshìwéiànjǐ。
扣 關(guān) 無僮 仆,窺 室 惟 案幾。
rufēijīncháichē,yīnɡshìdiàoqiūshuǐ。
若 非 巾 柴 車 ,應(yīng) 是 釣 秋 水 。
chāchíbùxiānɡjiàn,miǎnmiǎnkōnɡyǎnɡzhǐ。
差 池 不相 見 ,黽 勉 空 仰 止 。
cǎosèxīnyǔzhōnɡ,sōnɡshēnɡwǎnchuānɡlǐ。
草 色新 雨中 ,松 聲 晚 窗 里。
jízīqìyōujué,zìzúdànɡxīněr。
及茲契幽 絕 ,自足蕩 心 耳。
suīwúbīnzhǔyi,pōdéqīnɡjìnɡlǐ。
雖 無賓 主 意,頗得清 凈 理。
xìnɡjìnfānɡxiàshān,hébìdàizhīzǐ。
興 盡 方 下 山 ,何必待 之 子。
譯文
高高的山頂上有一座茅屋,從山下走上去足有三十里。
輕扣柴門竟無童仆回問聲,窺看室內(nèi)只有桌案和茶幾。
主人不是駕著巾柴車外出,一定是到秋水碧潭去釣魚。
錯過了時機不能與他見面,空負(fù)了殷勤仰慕一片心意。
新雨中草色多么青翠蔥綠,晚風(fēng)將松濤聲送進(jìn)窗戶里。
這清幽境地很合我的雅興,足可以把身心和耳目蕩滌。
我雖然還沒有和主人交談,卻已經(jīng)領(lǐng)悟到清凈的道理。
玩到興盡就滿意地下山去,何必非要和這位隱者相聚。
注釋
⑴茅茨:茅屋。
、瓶坳P(guān):敲門。僮仆:指書童。
、俏ò笌祝褐挥凶酪尾鑾祝砻骶邮液喡。
⑷巾柴車:指乘小車出游。
、舍炃锼旱角锼洞贯。
⑹差池:原為參差不齊,這里指此來彼往而錯過。
、它w勉:勉力,盡力。仰止:仰望,仰慕。
、獭安萆倍洌哼@是人經(jīng)過觀察后亦真亦幻地描寫隱者居所的環(huán)境。
、汀凹捌潯倍洌杭捌潱瑏泶。契,愜意。蕩心耳,滌蕩心胸和耳目。一本無此二句。
、巍半m無”二句:意謂雖沒有受到主人待客的厚意,卻悟得了修養(yǎng)身心的真理。
、吓d盡:典出《世說新語》晉王子猷雪夜訪戴的故事。
、兄樱哼@個人,這里指隱者。一作“夫子”。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隱逸高趣的。詩以“尋西山隱者不遇”為題,到山中專程去尋訪隱者,當(dāng)然是出于對這位隱者的友情或景仰了,而竟然“不遇”,按照常理,這一定會使訪者產(chǎn)生無限失望、惆悵之情。但卻出人意料之外,這首詩雖寫“不遇”,卻偏偏把隱者的生活和性格表現(xiàn)得歷歷在目;卻又借題“不遇”,而淋漓盡致地抒發(fā)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曠達(dá)的胸懷,似乎比相遇了更有收獲,更為心滿意足。正是由于這一立意的新穎,而使這首詩變得有很強的新鮮感。
詩是從所要尋訪的這位隱者的棲身之所寫起的。開首兩句寫隱者獨居于深山絕頂之上的“一茅茨”之中,離山下有“三十里”之遙。
作者介紹
丘為,蘇州嘉興人。事繼母孝,常有靈芝生堂下。累官太子右庶子。致仕,給俸祿之半以終身。年八十馀,母尚無恙。及居憂,觀察使韓滉以致仕官給祿,所以惠養(yǎng)老臣,不可在喪而異,惟罷春秋羊酒。卒年九十六。與劉長卿善,其赴上都也,長卿有詩送之,亦與王維為友。
【尋西山隱者不遇拼音版】相關(guān)文章:
《尋西山隱者不遇》鑒賞09-09
尋隱者不遇古詩帶拼音版05-31
《尋西山隱者不遇》原文及翻譯賞析03-17
尋隱者不遇11-05
尋隱者不遇作文(精選)10-25
改寫尋隱者不遇02-05
《尋隱者不遇》作文11-06
尋隱者不遇(改寫)02-05
改寫《尋隱者不遇》11-11
尋隱者不遇改寫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