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古原文及譯文

時間:2024-03-23 17:59:25 古籍 我要投稿

古原文及譯文

古原文及譯文1

  原文:

  古弼,代人也。少忠謹(jǐn),好讀書,又善騎射。初為獵郎,使長安,稱旨,轉(zhuǎn)門下奏事,以敏正著稱。太宗嘉之,賜名曰筆,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弼,言其輔佐材也。令弼典西部,與劉潔等分綰機要,敷奏百揆。世祖即位,以功拜立節(jié)將軍,賜爵靈壽侯。征并州叛胡。還,進為侍中、吏部尚書,典南部奏事。恭宗總攝萬幾,微為東宮四輔,與宜都王穆壽等并參政事。詔以弼保傅東宮,有老成之勤,賜幣千匹、綿千斤,遷尚書令,弼雖事務(wù)殷湊,而讀書不輟,端謹(jǐn)慎密,口不言禁中之事,功名等于張黎而廉不及也。世祖大聞,將校獵于河西。弼留守,詔以肥馬給騎人,弼命給弱者。世祖大怒曰尖頭奴敢裁量朕也朕還臺先斬此奴弼頭尖世祖常名之曰筆頭是以時人呼為筆公弼屬官惶怖懼課。弼告之曰:“吾以為事君使畋獵不適盤游,其罪小也。不備不虞,使戎寇恣逸,其罪大也。今北狄扎熾,南虜未滅,狡焉之志,窺伺邊境,是吾憂也。故選肥馬備軍實,為不虞之遠慮。茍使國家有利,吾何避死乎!明主可以理干,此自喜罪,非卿等之咎!笔雷媛劧鴩@曰:“有臣如此,國之寶也!”后車駕畋于山北,大獲麋鹿數(shù)千頭,詔尚書發(fā)車牛五百乘以運之。世祖尋謂從者曰:“筆公必不與我,汝輩不如馬運之速!彼爝。行百余里而弼表至,曰:“今秋谷懸黃,麻菽布野,豬鹿竊食,鳥雁侵費,風(fēng)波所耗,朝夕參倍。乞賜矜緩,使得收載!笔雷嬷^左右曰:“筆公果如朕所卜,可謂社稷之臣。”世祖崩,吳王立,以弼為司徒,高宗即位,與張黎并坐議不合旨,俱免,有怨謗之言。其家人告巫蠱,俱伏法。時人冤之。

 。ü(jié)選自《魏書·古弼傳》)

  譯文:

  古弼,代地人,從小就忠實、謹(jǐn)慎,喜愛讀書,又擅長騎馬、射箭。起初,他當(dāng)獵郎,出使長安,符合皇帝心意轉(zhuǎn)任門下省奏事,以機敏正直得到稱譽。太宗嘉獎他,賜給他名字為“筆”,采用正直而有用的意思;后來改名為“弼”,意思是說他有輔佐之才;实叟伤乒芪鞑,與劉潔等人分管機要,向皇帝奏百事。世祖即位后,古弼因功被拜為立節(jié)將軍,賜爵為靈壽侯。征討并州叛變的胡人,回朝后,升官為侍中、吏部尚書,主管南部奏事。恭宗總攬國家大權(quán)后,召古弼為東宮四輔,與宜都王移壽一起參議政事。皇帝下詔認(rèn)為他保護輔佐太子,老成持重,勤勤懇懇,賜給他千匹帛、千斤綿。后來他又升任為尚書令。雖然政務(wù)繁忙緊迫,但古弼不停止讀書,他品德端正,行動謹(jǐn)慎,嚴(yán)守機密,從不對外說朝廷內(nèi)部的事情。他功名和張黎相同,但不及張黎廉潔。世祖大閱兵,準(zhǔn)備到黃河以西打獵。古弼留守,皇帝下詔讓把壯馬給騎士,而古弼卻讓人給弱馬。世祖大怒說:“尖頭奴,竟敢和我計較,等我回京,先殺了這個奴才!“古弼頭尖,世祖常叫他筆頭,當(dāng)時人稱他為筆公。古弼的下屬十分恐懼擔(dān)心,古弼告訴他們說:“我認(rèn)為侍奉君王打獵,讓他們游玩得不痛快,這罪小。(如果)不準(zhǔn)備,不防范,讓敵寇隨意自由侵入,這罪就大了。現(xiàn)在北狄很強盛,南方的敵人也沒消滅,他們十分狡猾,都在窺伺我們的邊境,這就是我憂慮的`。所以挑選肥馬,以備軍用,是為了防備不測的遠慮。如果能使國家有利,我能怕死嗎?圣明的君主是可以用道理來說服的,這件事是我自己的罪過,不是你們的過錯!笔雷媛犃诉@些話,感嘆地說:“有這樣的大臣,真是國家之寶!”后來皇帝的車駕到山北打獵,捕到幾千頭糜鹿,詔令尚書調(diào)發(fā)五十輛牛車去運輸。不久皇帝又對跟從的人說:“筆公肯定不給,你們不如用馬運跑得快呀!庇谑欠祷。走了一百多里,古弼的奏表便到了,表中說:“如今秋谷已黃,麻菽遍野,豬鹿偷吃,鳥雁侵害,風(fēng)暴所損耗,早晚相差三倍。請賜稍得緩行,以便收載糧食!笔雷鎸ψ笥艺f:“筆公果然像我預(yù)料的那樣,真是社稷之臣啊!笔雷骜{崩,吳王即位,任命古弼為司徒。高宗即位,古弼和張黎因參議政事不合皇帝心意都被罷免,于是多有抱怨和不滿的言論。古弼和張黎的家人上告他們在家用巫蠱來詛咒朝廷,于是他們?nèi)粴⒑Α.?dāng)時人們認(rèn)為他們實在是冤枉。

古原文及譯文2

  原文

  古澗一枝梅,免被園林鎖。路遠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趓。

  幽思有誰知,托契都難可。獨自風(fēng)流獨自香,明月來尋我。

  譯文

  深幽的'山澗中一枝梅花獨自綻放,不像那些鎖在園林里的梅花沒有自由。在這路遠山深的山谷中,不懼嚴(yán)寒,好似可以躲開春天的熱鬧。

  它幽深的心思有誰能懂呢?想找個人談?wù)勑囊膊豢赡堋V挥歇氉跃`放散發(fā)著幽香,偶爾明月相照,它沒有忘記了我。

  注釋

  趓(duǒ):古同“躲”。

  契:書信。

  風(fēng)流:灑脫放逸;風(fēng)雅瀟灑。

  朱敦儒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并稱為“洛中八俊”(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

古原文及譯文3

  古近體詩聽蜀僧溶彈琴

  【題解】

  此詩是寫聽蜀地一位和尚彈琴,極寫琴聲之入神。開頭兩句,寫他來自故鄉(xiāng)四川,表達對他的傾慕。頷聯(lián)寫彈琴,以大自然的萬壑松濤聲作比,令人感到琴聲之不凡。頸聯(lián)寫琴聲蕩滌胸懷,使人心曠神怡,回味無窮。尾聯(lián)寫聚精會神聽琴,而不知時日將盡,反襯彈琴之高妙誘人。全詩一氣呵成,勢如行云流水,明快暢達。

  【原文】

  蜀僧抱綠綺①,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②,如聽萬壑松?廷坌南戳魉z響入霜鐘④。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注釋】

 、倬G綺:本是琴名,漢代司馬相如有一張名叫“綠綺”的`琴。這里指名貴的琴。

  ②揮手:彈奏。

 、劭停褐冈娙恕

  ④霜鐘:指秋天的鐘。

  【譯文】

  四川僧人抱彈名琴綠綺,他來自巴蜀的峨嵋峰。他為我揮手彈奏了名曲,好像聽到萬壑松濤雄風(fēng)。高山流水音調(diào)一洗情懷,裊裊余音融入秋天霜鐘。不知不覺青山已披暮色,秋云也似乎暗淡了幾重。

古原文及譯文4

  賦得古原草送別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朝

  作品原文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道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作品譯文

  原野上長滿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

  野火無法燒盡滿地的野草,春風(fēng)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遠處芬芳的野草遮沒了古道,陽光照耀下碧綠連荒城。

  今天我又來送別老朋友,連繁茂的草兒也滿懷離別之情。

  作品注釋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kū)榮(róng)。

  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一歲一枯榮:枯,枯萎。榮,茂盛。野草每年都會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野火燒不盡,春道吹又生。

  遠芳侵(qīn)古道,晴翠(cuì)接荒(huāng)城。

  遠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濃郁的香氣。遠芳:草香遠播。侵,侵占,長滿。遠處芬芳的野草一直長到古老的驛道上。晴翠:草原明麗翠綠。

  又送王孫去,萋(qī)萋滿別情。

  王孫:本指貴族后代,此指遠方的友人。萋萋:形容草木長得茂盛的樣子。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應(yīng)考習(xí)作,相傳白居易十六歲時作。按科舉考試規(guī)定,凡指定的'試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相類似!顿x得古原草送別》即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fā)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詩的首句“離離原上草”,緊緊扣住題目“古原草”三字,并用疊字“離離”描寫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歲一枯榮”,進而寫出原上野草秋枯春榮,歲歲循環(huán),生生不已的規(guī)律。第三、四句“野火燒不盡,春道吹又生”,一句寫“枯”,一句寫“榮”,是“枯榮”二字意思的發(fā)揮。不管烈火怎樣無情地焚燒,只要春道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極為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第五、六句“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畫春草蔓延,綠野廣闊的景象,“古道”“荒城”又點出友人即將經(jīng)歷的處所。最后兩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點明送別的本意。用綿綿不盡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彌漫原野的惜別之情,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韻味無窮。

  此二句不但寫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寫出一種從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寫枯,一句寫榮,“燒不盡”與“吹又生”是何等唱嘆有味,對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絕千古。而劉句命意雖似,而韻味不足,遠不如白句為人樂道。

  如果說這兩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寫“草”,那么五、六句則繼續(xù)寫“古原草”而將重點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別”題意,故是一轉(zhuǎn)。上一聯(lián)用流水對,妙在自然;而此聯(lián)為的對,妙在精工,頗覺變化有致!斑h芳”、“睛翠”都寫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體、生動。芳曰“遠”,古原上清香彌漫可嗅;翠曰“晴”,則綠草沐浴著陽光,秀色如見!扒帧、“接”二字繼“又生”,更寫出一種蔓延擴展之勢,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競爭之強者野草的形象!肮诺馈、“荒城”則扣題面“古原”極切。雖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卻使古原恢復(fù)了青春。比較“亂蛬鳴古塹,殘日照荒臺”僧古懷《原上秋草》的秋原,就顯得生氣勃勃。

  作者并非為寫“古原”而寫古原,同時又安排一個送別的典型環(huán)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別在這樣的背景上發(fā)生,該是多么令人惆悵,同時又是多么富于詩意呵!巴鯇O”二字借自楚辭成句,泛指行者!巴鯇O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說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懷思行游未歸的人。而這里卻變其意而用之,寫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增送別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葉都飽含別情,那真是:“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這是多么意味深長的結(jié)尾。≡姷酱它c明“送別”,結(jié)清題意,關(guān)合全篇,“古原”、“草”、“送別”打成一片,意境極渾成。

  唐人的詠物詩,往往僅在最后一句才能見到作者的本意。白居易一向提倡作詩要通俗易懂,但也不反對用隱喻的辦法!豆旁荨愤@首詩題目標(biāo)有“送別”二字,很顯然是一首送別友人的詩篇。而通篇幾乎都在寫草,實是借草取喻,以草木之茂盛顯示友人之間依依惜別時的綿綿情誼。情深意切,所喻尤為巧妙,不愧為、白居易的成名作。

古原文及譯文5

  原文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韻譯:

  古原上的野草亂生亂長,

  每年春來茂盛秋來枯黃。

  任憑野火焚燒不盡不滅,

  春風(fēng)一吹依舊蓬勃生長。

  遠處芳草掩沒古老驛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綠清朗。

  春綠草長又送游子遠去,

  萋萋亂草可比滿腹離傷。

  注釋:

  賦得:指定的詩題列在題目上加“賦得”二字,這首詩是作者準(zhǔn)備科舉考試而擬題的習(xí)主,所以加了“賦得”二字。

  離離:形容春草長得極繁茂。

  遠芳:遙遠的芳草。

  侵:漸侵、漸近。

  王孫:原指貴族子弟,此處指被送的人。

  萋萋:草長茂盛的樣子。

  賞析:

  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上,我為你送別,看到萋萋芳草,年年歲歲,枯了還復(fù)青,野火再列,春風(fēng)細寸里,生命也會輪回。親愛的.朋友,此去幾時回?遙遠的古道彌漫著溫馨的草香,明媚的陽光下,一片翠綠連接荒域,在這樣的時刻目送你遠去,心中充滿離別之情。以草寫離情,巧妙妥貼,令人想起“王孫游兮不歸,芳草生兮萋萋”的詠嘆,也使人產(chǎn)生“離恨如春草,更深更遠還生”的共鳴。

  這是詠物詩,也可作為寓言詩看。有人認(rèn)為是譏刺小人的。從全詩看,原上草雖有所指,但喻意并無確定。“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

古原文及譯文6

  望廬山瀑布

  李白〔唐代〕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譯文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從遠處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絹綢懸掛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懷疑是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注釋

  香爐:指香爐峰。

  紫煙:指日光透過云霧,遠望如紫色的煙云。

  遙看:從遠處看。

  掛:懸掛。

  前川:一作“長川”。

  川:河流,這里指瀑布。

  直:筆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這里是夸張的說法,不是實指。

  疑:懷疑。

  銀河:古人指銀河系構(gòu)成的帶狀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畫雞

  唐寅〔明代〕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裁一作:戴)

  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譯文

  它頭上的紅色冠子不用裁剪是天生的,身披雪白的羽毛雄赳赳地走來。

  一生之中它從來不敢輕易鳴叫,但是它叫的時候,千家萬戶的門都打開。

  注釋

  裁:裁剪,這里是制作的意思。

  將:助詞,用在動詞和來、去等表示趨向的補語之間。

  平生:平素,平常。

  輕:隨便,輕易。

  言語:這里指啼鳴,喻指說話,發(fā)表意見。

  一:一旦。

  千門萬戶:指眾多的人家。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朝代:宋朝|作者: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古詩簡介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一首七言絕句。該作品是一首描寫西湖六月美麗景色的詩,這首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別友人林子方,詩人的中心立意不在暢敘友誼,或者糾纏于離愁別緒,而是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贊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的眷戀。

  翻譯/譯文

  六月里西湖的風(fēng)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時節(jié)的不一樣: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與藍天相連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艷嬌紅。

  注釋

  曉出:太陽剛剛升起。

  凈慈寺:全名“凈慈報恩光孝禪寺”,與靈隱寺為杭州西湖南北山兩大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閣秘書。

  畢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中旬。

  四時: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在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jié)。

  同:相同。

  接天:像與天空相接。

  無窮:無邊無際。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故呈現(xiàn)無窮的碧綠。

  映日:日紅。

  別樣:宋代俗語,特別,不一樣。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

  村居

  朝代:清朝|作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xué)歸來早,忙趁東風(fēng)放紙鳶。

  古詩簡介

  《村居》是清代詩人高鼎的詩作。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居住在鄉(xiāng)村時見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學(xué)后孩子們放風(fēng)箏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fēng)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這首詩落筆明朗,用詞洗練。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給讀者以美好的情緒感染。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

  翻譯/譯文

  農(nóng)歷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漸漸發(fā)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fēng)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fā)的水汽,煙霧般的凝集著。楊柳似乎為這濃麗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們放了學(xué)急忙跑回家,趁著東風(fēng)把風(fēng)箏放上藍天。

  注釋

  村居:在鄉(xiāng)村里居住時見到的景象。

  拂堤楊柳:楊柳枝條很長,垂下來,微微擺動,像是在撫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煙:春天水澤、草木間蒸發(fā)形成的煙霧般水汽。

  散學(xué):放學(xué)。

  紙鳶:泛指風(fēng)箏,它是一種紙做的形狀像老鷹的風(fēng)箏。鳶(yuān):老鷹。

  于易水送人

  朝代:唐朝|作者: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古詩簡介

  《于易水送人》是初唐詩人駱賓王所寫的五言絕句,亦叫《于易水送人一絕》。易水是地名,本詩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別友人時的感受,并借詠史以喻今。整首詩寓意深遠,筆調(diào)蒼涼。

  翻譯/譯文

  在這個地方荊軻告別燕太子丹,壯士悲歌壯氣,怒發(fā)沖冠。

  那時的人已經(jīng)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還是那樣的寒冷。

  注釋

  易水:也稱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縣境內(nèi),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為戰(zhàn)國時燕國的南界。

  此地:指易水岸邊。燕丹:指燕太子丹。

  壯士:指荊軻,戰(zhàn)國衛(wèi)人,刺客。冠:帽子。發(fā)沖冠:形容人極端憤怒,頭發(fā)上豎,把帽子都頂起來了。

  人:一種說法為單指荊軻,另一種說法為當(dāng)時在場的人。沒:死,即“歿”字。

  水:指易水之水。

  敕勒歌

  樂府詩集〔南北朝〕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譯文一

  陰山腳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與大地相連,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

  藍天下的草原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那風(fēng)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xiàn)。

  譯文二

  遼闊的敕勒平原,就在陰山腳下。

  天空如氈制的圓頂大帳篷,籠罩著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空是青蒼蔚藍的顏色,草原無邊無際,一片茫茫。風(fēng)兒吹過,牧草低伏,顯露出原來隱沒于草叢中的眾多牛羊。

  注釋

  《敕勒歌》:敕勒(chì lè):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

  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現(xiàn)在的山西、內(nèi)蒙一帶。北魏時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帶稱為敕勒川。

  陰山: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北部。

  穹廬(qióng lú):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籠蓋四野(yě,舊讀yǎ):籠蓋,另有版本作“籠罩”(洪邁《容齋隨筆》卷一和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蒼蒼:青色。蒼,青。

  天蒼蒼:天藍藍的。

  茫茫:遼闊無邊的樣子。

  見(xiàn):同“現(xiàn)”,顯露。

  登鸛雀樓

  朝代:唐朝|作者: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古詩簡介

  《登鸛雀樓》是盛唐詩人王之渙的一首五言絕句,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于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后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此詩雖然只有二十字,卻以千均巨椽,繪下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令人襟懷豪放。詩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靈,悟出的是樸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夠催人拋棄固步自封的淺見陋識,登高放眼,不斷拓出愈益美好的嶄新境界。清代詩評家也認(rèn)為:“王詩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盡,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勢!边@首詩是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王之渙因這首五言絕句而名垂千古,鸛雀樓也因此詩而名揚中華。

  《登鸛雀樓》氣勢磅礴、意境深遠,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特別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達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翻譯/譯文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fēng)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注釋

 、冫X雀樓:古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鵲棲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濟市境內(nèi)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黃河岸邊!镀阎莞尽酚涊d:“(鸛雀樓)舊在郡城西南黃河中高阜處,時有鸛雀棲其上,遂名!

 、诎兹眨禾。

 、垡溃阂腊。

  ④盡:消失。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萦合胍玫侥撤N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薷F:盡,使達到極點。

 、咔Ю锬浚貉劢鐚掗煛

 、喔涸。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張志和〔唐代〕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雨不須歸。

  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開,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游來游去。

  漁翁頭戴青色斗笠,身披綠色蓑衣,冒著斜風(fēng)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注釋

  漁歌子:詞牌名。此調(diào)原為唐教坊名曲。分單調(diào)、雙調(diào)二體。單調(diào)二十七字,平韻,以張氏此調(diào)最為。雙調(diào),五十字,仄韻。《漁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據(jù)《詞林紀(jì)事》轉(zhuǎn)引的記載說,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刺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真卿幫助更換,并作《漁歌子》。詞牌《漁歌子》即始于張志和寫的《漁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簡稱。

  西塞山:在浙江湖州。

  白鷺:一種白色的水鳥。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鱖(guì)魚:淡水魚,江南又稱桂魚,肉質(zhì)鮮美。

  箬(ruò)笠:竹葉或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編制成的雨衣。

  不須:不一定要。

  嫦娥

  李商隱〔唐代〕

  云母屏風(fēng)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譯文

  云母屏風(fēng)上燭影暗淡,銀河漸漸斜落晨星也隱沒低沉。

  嫦娥應(yīng)該后悔偷取了長生不老之藥,如今空對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韻譯

  云母屏風(fēng)染上一層濃濃的燭影,銀河逐漸斜落啟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當(dāng)初偷吃下靈藥,如今獨處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注釋

  嫦娥:原作“稹保窕爸械腦鋁僚瘢凳竅拇氖琢旌篝嗟鈉拮印/p>

  云母屏風(fēng):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風(fēng)。云母,一種礦物,板狀,晶體透明有光澤,古代常用來裝飾窗戶、屏風(fēng)等物。

  深:暗淡。

  長河:銀河。

  曉星:晨星;蛑^指啟明星,清晨時出現(xiàn)在東方。

  靈藥:指長生不死藥。

  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見到碧色的海,深藍色的天。碧海:形容藍天蒼碧如同大海。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會感到孤單。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唐代〕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唯通:惟)

  譯文

  友人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孤船帆影漸漸消失在碧空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際奔流。

  注釋

  黃鶴樓:中國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于長江下游地帶,傳說三國時期的費于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現(xiàn)存樓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達。廣陵:即揚州。

  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

  辭:辭別。

  煙花: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春天景物,指艷麗的春景。

  下:順流向下而行。

  碧空盡:消失在碧藍的天際。盡:盡頭,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唯見:只看見。

  天際流:流向天邊。

  天際:天邊,天邊的盡頭。

古原文及譯文7

  古之善賞者,費少而勸眾;善罰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約而為德;善取者,入多而無怨。

  趙襄子圍于晉陽,罷圍而賞有功者五人,高赫為賞首,左右曰:“晉陽之難,赫無大功,今為賞首,何也?”襄子曰:“晉陽之圍,寡人社稷危,國家殆,群臣無不有驕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禮!惫寿p一人,而天下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此賞少而勸善者眾也。

  齊威王設(shè)大鼎于庭中,而數(shù)無鹽令曰:“子之譽日聞吾耳,察子之事,田野蕪,倉廩虛,囹圄實。子以奸事我者也!蹦伺胫}R以此三十二歲道路不拾遺。此刑省奸禁者也。

  秦穆公出游而車敗,右服失馬,野人得之。穆公追而及之岐山之陽,野人方屠而食之。穆公曰:“夫食駿馬之肉,而不旋飲酒者,傷人。吾恐其傷汝等!北轱嫸ブL幰荒,與晉惠公為韓之戰(zhàn),晉師圍穆公之車,梁由靡扣穆公之驂,獲之。食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為穆公戰(zhàn)于車下,遂克晉,虜惠公以歸。此用約而為德者也。

  齊桓公將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輕罪者贖以金分,訟而不勝者出一束箭。百姓皆說,乃矯箭為矢,鑄金而為刃,以伐不義而征無道,遂霸天下。此入多而無怨者也。

  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勸善,因民之所惡而禁奸。故賞一人而天下譽之,罰一人而天下畏之。故至賞不費,至刑不濫。孔子誅少正卯而魯國之邪塞;子產(chǎn)誅鄧析,而鄭國之奸禁。以近喻遠,以小知大也。故圣人守約而治廣者,此之謂也。

  參考譯文

  古代的善于賞賜的人,費財少卻可以勉勵大眾;善于處罰的人,刑法簡約而奸人可以禁止;善于給予的人,使用節(jié)儉卻可以成為大德;善于取得的人,獲取多而別人沒有怨言。

  趙襄子被圍困在晉陽,解圍之后獎勵有功人員五人,高赫列為首功。左右的人說:“晉陽被圍之難中,高赫沒有大功,現(xiàn)在卻得了頭賞,這是為什么?”趙襄子說:“晉陽被圍,我們社稷危急,國家危險,群臣沒有人不存在驕恣輕慢的心情,只有高赫沒有失去君臣的禮節(jié)!币虼速p賜一人,天下盡忠之臣,沒有不愿意忠于他的國君。這就是賞賜雖少卻可以勉勵很多為善之人。

  齊威王設(shè)置大鼎于廳堂之中,一一列舉無鹽縣令的罪狀時說:“贊譽你的話一夭天傳到我的耳朵里,考察你的政績,田野荒蕪,倉庫空虛,監(jiān)獄滿滿的,你用奸謀來對待我!庇谑潜惆阉肓。齊國從此三十二年間,在道路上沒有人拾取丟失的東西。這是刑罰少卻可以禁止奸邪的例子。

  秦穆公到外地出游而車子壞了,右邊駕車的一匹馬跑丟了,被野人捉住。穆公追著一直趕到岐山的南面,野人正在煮馬肉吃。穆公說:“吃了馬肉,不快點喝些酒的話,有傷身體。我擔(dān)心傷了你們大家!弊屢叭巳匡嬃司疲鹿烹x開。過了一年,秦穆公與晉惠公在韓原發(fā)生戰(zhàn)斗。晉軍包圍了穆公的車子,晉大夫梁由靡牽著穆公車上的.驂馬,即將捉住穆公。吃馬肉的三百多人,都出死力在車下為穆公拼殺。于是戰(zhàn)勝了晉軍,又俘虜了晉惠公而歸。這是給予儉約而能成為大德的例子。

  齊桓公將要舉行征伐,武器不夠用。下令有重罪的人,出一副硬甲、一個戟;有輕罪的,按照出金分量多少贖罪;打官司不勝的,出十二支箭。百姓都很高興。于是修治箭矢,冶煉金屬為兵器,用來討伐不義之國,征伐不義之君,稱霸天下。這是獲取多而百姓沒有怨言的例子。

  因此圣人按照百姓所歡喜的事情,勉勵他們做善事;依照百姓所厭惡的禁止奸邪。因此賞賜一人,天下人民贊譽,懲罰一人,天下百姓畏懼。所以最高的賞賜是不虛費錢財,最高的刑罰是不傷害好人?鬃託⒘松僬攪募樾熬捅欢氯,子產(chǎn)誅鄧析,而鄭國的奸詐便被禁止了。用近的來使人知道遠的,用小的來使人知道大的。因此圣人持守簡約而治理廣泛,說的就是這樣的事。

古原文及譯文8

  原文:

  古樹

  清代:杜濬

  聞道三株樹,崢嶸古至今。

  松知秦歷短,柏感漢恩深。

  用盡風(fēng)霜力,難移草木心。

  孤?lián)涡荼Ш,苦楝亦成陰?/p>

  譯文:

  聞道三株樹,崢嶸古至今。

  我曾聽說有三株古樹,樹枝繁茂,從古至今,長盛不衰。

  松知秦歷短,柏感漢恩深。

  它們曾見證過秦王朝的短暫歷史,也曾感受過四百年漢朝的雨露深恩。

  用盡風(fēng)霜力,難移草木心。

  風(fēng)霜就算用盡全力,也難以動搖它們的草木之心。

  孤?lián)涡荼Ш蓿嚅喑申帯?/p>

  雖然孤立地支撐于天地之間,但知今后不必再為此孤獨而抱恨了;因為我家的楝樹已長大、亭亭如蓋、樹蔭亦如松柏一般寬廣。

  注釋:

  聞道三株樹,崢(zhēng)嶸(róng)古至今。

  三株樹:隱士邱至山家有古柏一株,兩松夾之。崢嶸:形容植物茂盛。

  松知秦歷短,柏感漢恩深。

  用盡風(fēng)霜力,難移草木心。

  草木心:出自唐張九齡《感遇》詩:“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孤?lián)涡荼Ш,苦楝(liàn)亦成陰。

  苦楝:詩人家中所栽之樹。

  賞析:

  本詩是杜濬在入清后為浙江四明(今寧波鄞縣的別稱)一位名叫邱至山的隱逸之士所寫的,詩中以古樹喻邱氏,稱美其遺民志節(jié),同時也寄托了自己對邱氏的向往之情。

  這首詩表面上是一首詠物詩,全用比興見義。首聯(lián)謂我曾聽說有三株樹,從古至今,長盛不衰!叭陿洹保迦死钫{(diào)元《雨林詩話》有解釋云:“鄞(今浙江鄞縣)人邱至山居?xùn)|皋里,家有古柏一株,兩松夾之,輪困裊空,蓋南宋六百年物也”。崢嶸,一般用以指山的高峻貌,但這里的用法,大約與“頭角崢嶸”之類相同,有不同凡響、超常異群之意!奥劦馈倍,不獨寫出了這一柏二松為人傳說、享有盛譽,而且避免了詩的主觀色彩,使其“崢嶸”之態(tài)更能令讀者信服,詩的發(fā)端亦頗有深義。

  三、四句是第二句的進一步申說!八芍貧v短,柏感漢恩深”。這二句是互文見義,謂此一柏二松,都歷史悠久,曾見過秦朝的短命,也曾感受過四百年漢朝的雨露深恩。三株樹原是南宋之物,詩人言其身歷秦、漢,并非出于疏忽,蓋明清之際的'遺民之作,以“秦”喻殘暴的清朝,以“漢”喻漢族創(chuàng)建的明室,乃是常事。此二句寫出了松柏的大節(jié),既是對邱至山的褒揚,也體現(xiàn)了詩人深念故國、蔑視新朝之心。

  五六句進一步寫古樹的節(jié)操,是詩人的直言贊關(guān)!坝帽M風(fēng)霜力,難易草木心”。這里,“風(fēng)霜力”自是指易代之際清王朝的血腥屠殺,威脅利誘,而“用盡”二字更可深味,見得此風(fēng)霜乃是人為的風(fēng)霜,是有人用了無數(shù)氣力、費了百般心思施放出的手段;如此,在風(fēng)霜的極力摧殘下的“草木心”猶然“難移”,就彌覺珍貴難得了。這二句一揚一抑、古樹的凜然節(jié)操躍然可見!安菽拘摹闭Z出唐張九齡《感遇》詩“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因此,這三字中也含有對邱至山堅持隱居生活,不求清王朝功名的贊美之意。

  尾聯(lián)中的“苦楝”是詩人家中所栽之樹,詩人以此自喻。詩人用頷、頸二聯(lián)盛贊三株樹后,到尾聯(lián)一轉(zhuǎn),指出其‘孤?lián)巍,即孤立地支撐于天地之間,可見如古樹之堅貞、如邱氏之風(fēng)骨者,天地間實在已太少但下面“休抱恨”三字又是一轉(zhuǎn):詩人對三株樹道,君雖然孤?lián),但知今不必再為此孤獨而抱恨了,因為——“苦楝亦成陰”,楝樹高有丈余,葉密如槐;現(xiàn)在,我家的楝樹已長大、亭亭如蓋、樹蔭(“陰”通“蔭”)亦如松柏一般寬廣,足可與君為伴;言下之意,我這個遺民中之后輩,多年來砥礪志節(jié),已可追陪為邱氏之小友,足慰其寂寞了。這二句一波三折,由人及己,過渡得十分巧妙;句中既言詩人之志,又以苦楝陪襯古樹,不失邱氏前輩老成身份,出語亦極得體。

  此詩全用比興,字面上不露痕跡,筆法老到渾成,寫古樹峻潔之志,而措詞亦如刀劈劍削,骨節(jié)棱棱,是一首內(nèi)容與形式相輔相成的佳作。

古原文及譯文9

  《古大梁行》原文

  唐代:高適

  古城莽蒼饒荊榛,驅(qū)馬荒城愁殺人,

  魏王宮觀盡禾黍,信陵賓客隨灰塵。

  憶昨雄都舊朝市,軒車照耀歌鐘起,

  軍容帶甲三十萬,國步連營一千里。

  全盛須臾哪可論,高臺曲池?zé)o復(fù)存,

  遺墟但見狐貍跡,古地空余草木根。

  暮天搖落傷懷抱,撫劍悲歌對秋草,

  俠客猶傳朱亥名,行人尚識夷門道。

  白璧黃金萬戶侯,寶刀駿馬填山丘,

  年代凄涼不可問,往來唯見水東流。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古城長滿了荊棘雜草,籠罩在一片蒼茫的氣象之中。我騎馬來到這古城前,目睹荒蕪的景象,不由愁思滿懷,難以自已。魏王的宮室、廟觀都長滿了禾黍,信陵君和他的賓客們都隨著灰塵一去了無痕跡。想當(dāng)年在雄偉的都城的朝市上,華貴的車騎華光四射,高雅的樂聲悠揚此起彼伏。精銳的軍隊,規(guī)模達三十萬之多,國土上營寨連綿,相接千里之遙。全盛的那段時光對于永恒的歷史來說不過的短暫的一瞬,哪里可以言說,連當(dāng)年那些樓臺、湖池都早已不復(fù)存在了。斷壁殘垣間只有狐貍跑過的痕跡,古舊的土地上只留下幾許昔日草木的枯根。天色已晚,草木凋零,目睹此情此景,不由手把長劍,悲極而歌。俠客朱亥的威名至今為人所傳頌,路過的行人都還能認(rèn)出經(jīng)過夷門的道路。那些身佩白璧腰纏黃金食封萬戶的侯爵,以及手持寶刀跨著駿馬的戰(zhàn)將,早已埋葬在了山丘之中。當(dāng)年發(fā)生在古大梁城里的凄涼舊事已隨著時間流逝漸漸湮沒無聞了,誰還能深究個中緣由呢?往來其中的人們也只能看見那流水從容東流而去,也許它就是那段歷史的見證。

  注釋

  大梁:今河南開封。

  莽蒼:一作“蒼茫”。饒:多。荊榛:泛指叢生的荊棘雜草。

  魏王宮觀:古大梁在戰(zhàn)國時是魏國都城。觀:一作“館”,一作“殿”。禾黍:語見《詩經(jīng)·國風(fēng)·王風(fēng)·黍離》。

  信陵:戰(zhàn)國時魏國公子無忌,封號信陵君。

  朝市:朝廷街市。

  軒車:有帷幕且前頂較高的車。歌鐘:富貴人家的音樂歌舞。

  軍容:軍隊的規(guī)模裝備。

  國步:指國土面積。營:一作“衡”。一:一作“五”。

  論:言說。

  高臺曲池泛指樓臺湖池。

  遺墟:荒廢的城市建筑。跡:一作“窟”。

  搖落:凋零。

  朱亥:據(jù)《史記·魏公子列傳》載,朱亥本為屠夫,后為信陵君擊殺晉鄙,奪兵抗秦救趙,是戰(zhàn)國時著名的俠士。

  夷門:魏大梁城東門。

  鑒賞

  全詩二十句,四句一轉(zhuǎn)韻,分為五個自然段落。全詩的重點是在寫當(dāng)時古都的`荒涼,因此第一段就著力描寫了作者驅(qū)馬荒城所見的景象:在緩轡徐行中,只見滿城一片荊棘,莽莽蒼蒼,昔日巍峨壯麗的魏王宮觀如今長滿了禾黍,曾經(jīng)威震諸侯的信陵君和他的三千食客,也已煙消云散,化作滿地灰塵。這一段起得蒼勁有力,它以形象的筆墨勾勒出了一幅生動的荒城圖,首先給讀者以滿目凄涼的強烈印象,起了籠罩全篇、奠定基調(diào)的作用。這一段雖然是描繪驅(qū)馬所見,是在說“今”,但其中的“魏王宮觀”“信陵賓客”已暗中寓“昔”,在今昔對比中,眼前的所見更為突出。第二段是對往昔的追憶,與第一段形成對比:在雄都朝市中,軒車馳驟,歌鐘四起,一片繁華景象;而軍隊有三十萬之眾,國家方圓千里,國勢堪稱強盛。這一對比,使第一段的形象有了深厚的背景,并且格外鮮明。第三段一方面反接第二段,同時回應(yīng)第一段,從對往昔的追憶,又回到眼前的景象:那高敞的舞榭歌臺和曲折的池沼,已蕩然無存,在斷壁頹垣中,只見狐貍奔竄,草木黃落,只剩下光禿禿的枝干。這與第二段的熱鬧繁華恰成對比,而且“高臺曲池”,自身也有對比。第四段緊承第三段,同時也以“搖落”“秋草”等字面遙接第一段,好像是在寫此時情況:游俠之士口里,還在傳說著信陵君竊符救趙時壯士朱亥的大名;路上的行人,還可辨認(rèn)出向信陵君薦舉朱亥的老者侯嬴居住過的大梁東門的道路。實際上,這也是對往昔的追憶,形成物是人非的對比。最后一段,作者從朱亥、侯嬴聯(lián)想到曾經(jīng)得到趙王賞賜白璧黃金,騎駿馬、佩寶刀,后來終于困于大梁的虞卿,如今也已成為難以追思的過客了,只有汴水一直在默默地向東流去。這些從前的人事,與此時古城的頹敗荒涼,也形成強烈對比。全詩的今昔對比,在章法上,曲折而有變化,但又井井有條,一脈貫通,通過這種反復(fù)交錯的對比,使無限興亡之感,從字里行間沛然涌出,震動著讀者的心靈。

  詩人善于寓感慨于寫景之中,情景高度融合,使興亡之嘆和身世之感,從鮮明的形象中自然流出。第一段用“驅(qū)馬荒城愁殺人”來抒發(fā)自己初進大梁時的驚愕、感嘆之情,而景物方面則以滿城的“荊榛”“禾黍”“灰塵”來烘托,使感嘆顯得極為自然!俺顨⑷恕比郑润w現(xiàn)出詩人無限慨然之思,又使古城倍顯荒涼,情景相生,收到了強烈的效果,全篇的悵惘凄涼之情,也由此衍生而出。第三段中“全盛須臾哪可論”一句,前有“憶昨”一段作鋪墊,后有“遺墟”“古地”作反襯,情感就自然跳脫而出。而第四段“暮天搖落傷懷抱,撫劍悲歌對秋草”二句,則是全詩感情的高峰突起之處。詩人面對荒城,在暮天搖落之際,頓生宋玉之悲,兼感朱亥、侯嬴之豪情壯舉,一腔無可寄托的豪蕩、憤懣之情,不能自制,于是“撫劍悲歌”,那悲壯蒼涼的歌聲,在古城中回蕩,愈發(fā)顯得悲涼感人。特別是末段最后兩句,“年代凄涼不可問,往來唯見水東流”,有總結(jié)全篇的作用,感情極為廣遠、深沉。作者佇立在秋水漫漫的汴河之濱,眼見“逝者如斯”,各種愁思;一起涌至。這其中,有對往古的懷想和憑吊,也有對自己年華逝去而一事無成的嗟嘆,更有對于國家局勢的深情的關(guān)切。詩人將難以訴述的復(fù)雜情懷,都傾注在一江流水之中,使得感慨更為深沉,意味更為悠長,而在質(zhì)實的描寫之中,最后宕開一筆,也顯得極為空靈。那激蕩胸懷的感情,與景物相融合,收到了十分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

  此外,在音韻對偶上,全詩四句一轉(zhuǎn)韻,第一、三、五段為平聲韻,第二、四段為仄聲韻,平仄相間,形成起伏跌宕,頓挫回環(huán)之感。句子以散行為主,但除第五段外,其余每段都是散偶相間,即每段開始二句為散行,后兩句為對偶。這樣,“隔聯(lián)間以對仗,壁壘森嚴(yán)”(《唐賢三昧集箋注》卷下,黃培芳評),“按節(jié)安歌,步武嚴(yán)整,無一往奔軼之習(xí)”(《唐風(fēng)定》卷九,邢昉批)。這些都更有利于表現(xiàn)詩中那種豪健挺舉、深沉悲涼的興亡之嘆。

【古原文及譯文】相關(guān)文章:

《古歌》原文及譯文09-05

資治通鑒《魏知古》原文及譯文12-06

《明史王崇古傳》原文及譯文09-26

李白《蘇臺覽古》原文譯文及賞析12-07

李白《越中覽古》原文和譯文11-18

李白《蘇臺覽古》原文譯文及賞析06-27

《古之善賞者,費少而勸眾》原文及譯文06-08

古別離古詩譯文及賞析11-17

古歌原文及賞析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