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山中原文、翻譯、賞析

時間:2022-03-23 15:42:37 古籍 我要投稿

山中原文、翻譯、賞析

山中原文、翻譯、賞析1

  原文

  梅子青,梅子黃,菜肥麥?zhǔn)祓B(yǎng)蠶忙。

  山僧過嶺看茶老,村女當(dāng)壚煮酒香。

  譯文

  梅子熟了,從青色變成了黃色,地里的菜和麥子也都成熟了,又到了忙著養(yǎng)蠶繅絲的時節(jié)。

  山寺里悠閑自在的僧人,烹煮著老茶樹的茶湯,村里的姑娘站在酒壚邊煮酒,酒香四溢。

  注釋

  當(dāng)壚:對著酒壚;在酒壚前。

  賞析

  祝枝山(字允明)的《首夏山中行吟》所寫蘇州西郊一帶村女當(dāng)壚煮酒的景象,讓人讀起來像吳語一般,輕快閑談,很具姑蘇特色。他的“有花有酒有吟詠,便是書生富貴時”,表達(dá)了那份滿足,那份陶醉,一切功名利祿、人世煩惱,在詩酒風(fēng)流前,煙消云散。這首酒詩反映了詩人人性的自由復(fù)歸的愿望,重新發(fā)現(xiàn)自我,找到人生真正的歸宿。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漢族,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他家學(xué)淵源,能詩文,工書法,特別是其狂草頗受世人贊譽(yù),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并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明歷稱其為“吳中四才子”之一。由于與唐寅遭際與共,情性相投,民間流傳著兩人的種種趣事。

山中原文、翻譯、賞析2

  原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注釋: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kuī)落日。

  山際:山邊;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煙:指山里面的霧氣。竹中:竹林叢中。窺:從縫隙中看。

  鳥向檐(yán)上飛,云從窗里出。

  檐:房檐。

  譯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繚繞著陣陣云煙,從竹林的縫隙里看灑落下余暉的夕陽。

  鳥向上飛,云從窗里出。

  鳥兒歡快地向房檐上飛去,潔白的云兒竟然從窗戶里輕輕地飄了出來。

  賞析:

  本詩是一首寫景詩,作者借幽居時看到的景象,暗示出山居之樂,表達(dá)了作者恬淡超然的閑適心境。賞析 這首小詩經(jīng)單純白描的手法,展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儼然是一幅絕妙的寫生畫。用以形成一種特殊的環(huán)境,給人以新鮮的感覺,用的就是這種格調(diào)。 詩歌描寫的是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環(huán)繞,竹木茂盛,鳥在人家的房檐上飛,云彩從窗里飄出來。作者的幽居蕩盡了人間的塵滓,隨意而傳神地表達(dá)了詩人愜意閑適的心情。全詩不過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離“山中”的主題。煙嵐彌漫著山谷,在山峰間飄來蕩去,這正是幽靜深邃的山中所常見的現(xiàn)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間隙中窺見其脈脈的斜暉,由此可見竹林的茂密青蔥,山間的幽趣在首兩句中已曲曲傳出。屋檐上的飛鳥來來往往,白云穿窗而過,都說明詩人所居之處地勢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這四句中雖句句是景,卻時時有人在其中,如前兩句中的“見”和“窺”,都說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寫之景只是人所見之景,并不是純客觀的描繪。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寫景中已暗示了詩人的山居之樂,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見。 “鳥向檐上飛”一句,生動地描繪了人鳥和諧相處的情景。 “云從窗里出”一句,寫出了詩人居住的地勢之高峻,連云都從窗戶里出來了。 全詩體現(xiàn)了山居的清靜超脫,遠(yuǎn)離塵囂。表達(dá)了詩人安貧樂道的思想,也表達(dá)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寫作特點 ⒈寫作極有章法,動靜結(jié)合。前兩句形成大的環(huán)境氛圍和背景;后兩句點染出具體生動的景物,造成巨細(xì)相襯的藝術(shù)效果。同時,景物動靜結(jié)合,構(gòu)成山居特有的景物環(huán)境氛圍。 ⒉景中有人,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本詩通過詩人的觀察寫出景物,并寄托自己的情志于景物環(huán)境之中。

山中原文、翻譯、賞析3

  山中雜詩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古詩簡介

  《山中雜詩》是南朝文學(xué)家吳均所作。這篇著名的南朝山水小品,語言清新優(yōu)美,文字簡練利落;文章條理分明,表現(xiàn)角度多樣;寫景狀物生動逼真,抓住特征寓情于景。文中所繪景致優(yōu)美,意境幽遠(yuǎn),尤其是多種感官的調(diào)動,讀來使人如臨其境,令人悠然神往。文中句式齊整,以五言為主,多用工整的對偶,又間以六言,使文句整飭勻稱,節(jié)奏疏宕諧婉,語意轉(zhuǎn)折靈活。此詩以素筆淡墨,描寫了深山幽麗的自然景色,流露出詩人喜愛山水的生活情趣。

  翻譯/譯文

  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繚繞著陣陣云煙,

  從竹林的縫隙里看灑落下余暉的夕陽。

  鳥兒歡快地向房檐上飛去,

  潔白的云兒竟然從窗戶里輕輕地飄了出來。

  注釋

  山際:山邊;山與天相接的地方。

  煙:指山里面的霧氣。

  竹中:竹林叢中。

  窺(kuī):從縫隙中看。

  檐(yán):房檐。

  這句是說山上的房屋地勢很高,所以云從窗戶里面穿進(jìn)穿出。

  賞析/鑒賞

  這首小詩經(jīng)單純白描的手法,展現(xiàn)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儼然是一幅絕妙的寫生畫。用以形成一種特殊的環(huán)境,給人以新鮮的感覺,用的就是這種格調(diào)。

  詩歌描寫的是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環(huán)繞,竹木茂盛,鳥在人家的房檐上飛,云彩從窗里飄出來。作者的幽居蕩盡了人間的塵滓,隨意而傳神地表達(dá)了詩人愜意閑適的心情。全詩不過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離“山中”的主題。煙嵐彌漫著山谷,在山峰間飄來蕩去,這正是幽靜深邃的山中所常見的現(xiàn)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間隙中窺見其脈脈的斜暉,由此可見竹林的茂密青蔥,山間的幽趣在首兩句中已曲曲傳出。屋檐上的飛鳥來來往往,白云穿窗而過,都說明詩人所居之處地勢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開頭兩句說,但見陣陣煙霧從山與山的交接處飄來,又見太陽在竹叢后漸漸落下。“來”、“落”兩字寫出了動態(tài)。“見”、“窺”兩字用得很恰當(dāng):煙來則舉目可見;日落則是透過竹子間的空隙所見,所以用“窺”字。“見”和“窺”,都說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寫之景只是人所見之景,并不是純客觀的描繪。三、四句說,鳥兒向著屋檐上飛翔,白云從窗戶里輕輕流出。這兩句都使人想到山中屋宇所處地勢的高峻。尤其是后一句:云本不可能生于屋內(nèi),但因屋宇處于白云繚繞之中,云氣從屋后、屋側(cè)飄過,所以看起來就像從窗中飛出!伴苌稀焙汀按袄铩本透靼椎赝赋鋈说拇嬖。而且在寫景中已暗示了詩人的山居之樂,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見。

  詩寫得十分精煉。四句寫出四個各自獨立的畫面,如同電影鏡頭的連接那樣,合起來使人感到高而深的山中是那么清幽,甚至冷寂。煙、日、鳥、云都在動,但給人的印象卻是無限的靜。由這一片寂靜,又使人感到詩人心中是那么清靜。他沒有一點兒雜念,只是靜靜地觀賞著這一切。如果細(xì)細(xì)吟味,還可感到三、四句隱隱流露出詩人的幾分新奇感。高飛的鳥與屋檐齊高,白云由窗間流出,這種景象在平地上見不到,因而使詩人感到有趣。

  四句是兩副對子。前兩句“見”、“窺”的主體是詩人,后兩句的主體則是“鳥”和“云”。前兩句的節(jié)奏是二、一、二,后兩旬是二、二、一。這樣,全詩雖然篇幅短小,內(nèi)容單純,卻因旬式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以至于不顯得單調(diào)了。

  此詩寫作極有章法,動靜結(jié)合。前兩句形成大的環(huán)境氛圍和背景;后兩句點染出具體生動的景物,造成巨細(xì)相襯的藝術(shù)效果。同時,景物動靜結(jié)合,構(gòu)成山居特有的景物環(huán)境氛圍。詩人又運(yùn)用景中有人、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來觀察寫出景物,寄托自己的情志于景物環(huán)境之中,體現(xiàn)了山居的清靜超脫,遠(yuǎn)離塵囂,表達(dá)了詩人安貧樂道的思想,也表達(dá)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山中原文、翻譯、賞析4

  山中雪后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古詩簡介

  《山中雪后》是清代詩人鄭燮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借此詩作托物言志。看似寫景狀物,實則見景生情,將景和物交融一起,對歷經(jīng)苦難的身世發(fā)出深深的感嘆。此詩也含蓄地表現(xiàn)了詞人清高堅韌的性格和潔身自好的品質(zhì)。

  翻譯/譯文

  清晨起來剛一開門,看到山頭已被一場大雪覆蓋。此時,天空已放晴,初升太陽的光芒,透過淡淡的白云,也變得寒冷了。

  房檐的積雪尚未開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條仍被冰雪凝凍。這樣一種清冷、孤寂的氣氛,是多么不尋常!

  注釋

  ①山中雪后:這是一首寓托身世的'詩。

  ②檐流未滴梅花凍:屋上積雪未化,庭中亦因寒而未開放。

 、矍骞拢浩嗲骞陋殹

 、艿乳e:尋常、一般。

  創(chuàng)作背景

  鄭板橋出身貧寒,年輕時“為忌者所囑不得入試”,曾流浪街頭賣畫,有時甚至靠乞討度日,飽嘗人間辛酸。生活中遭遇的不幸,給他的心靈帶來嚴(yán)重創(chuàng)傷,所以他經(jīng)常在詩詞作品中,抒發(fā)對自己身世的感慨。《山中雪后》就是作者在大雪之后見景生情所做的詩歌。

  賞析/鑒賞

  《山中雪后》描繪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圖。清晨,詩人推開門,外面天寒地凍、銀裝素裹,剛剛升起的太陽也顯得沒有活力。院子里,屋檐下長長的冰溜子沒有融化的跡象,墻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凍住了,遲遲沒有開放的意思。

  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銀裝素裹,旭日東升,云彩淡淡(描圖景);雪后初晴、天寒地凍的景象(點氛圍)的畫面。“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運(yùn)用了襯托的手法(明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凍”突出了天氣的寒冷,“清孤不等閑”則是突出了梅花堅強(qiáng)不屈的性格(繪圖景),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現(xiàn)了作者清高堅韌的性格和潔身自好的品質(zhì)(析情感)。

  在這首詩歌中,鄭板橋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寫到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凄涼,看似寫景狀物,實則見景生情,將景和物交融一起,對歷經(jīng)苦難的身世發(fā)出深深的感嘆。

山中原文、翻譯、賞析5

  原文:

  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

  譯文

  十年的歲月連回家的夢想都不曾有過,此時此刻我獨立青峰之上面對著野水無涯。山雨初停的時候,天地間一片寂寥的景象,我要經(jīng)歷多少歲月才能修煉成梅花那樣的品格呢?

  注釋

  ①謝枋得:宋末信州(今屬江西)人,曾力抗元軍,兵敗后隱居福建。后被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

 、谑辏核蔚碌v元年(1275),詩人抗元失敗,棄家入山。次年妻兒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詩時將近十年。

  賞析:

  賞析

  首句,“十年無夢得還家”,指抗元兵敗的十年間從未還家。這里不說“未還家”,卻說“無夢得還家”,簡直連還家的夢也不曾有過,可見其決絕之情。另方面,古代前朝的遺民,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總是逃入深山以表示不臣服新朝政權(quán)。他的“無夢得還家”,正是表明前此十年之志:抗節(jié)隱居。這一句領(lǐng)起下文。決絕到連還家的夢也不曾有過,棲息山間也就怡然自得了。

  “獨立青峰野水涯”,“獨立”使詩人的高大的形象屹立于天地之間,是詩人直沖云霄的氣節(jié),是詩人不可一世的風(fēng)骨!扒喾逡八摹笔茄矍熬,奇峰挺秀,野水悠悠,是一幅絕妙的水墨畫,但這又不是純寫武夷奇觀,當(dāng)年宋朝的河山,空曠,寂靜,沒有著落;獨立于此,詩人的心情,有些悲愴孤獨,有些若有所失。沒有人煙,腳底的青峰是稀稀朗朗的春草,只知道一味的“繚亂逐春生”;不見漁舟,眼前只是煙波浩淼的野水,中間傾注著詩人的思想感情,這巍然挺立的青峰,實際上也是詩人自己的性格、形象的寫照。

  第三句一轉(zhuǎn),“天地寂寥山雨歇”,天地寂寥,淅淅瀝瀝的春雨在這寂寥之中也不知什么時候停住了,田野清曠,凍云黯淡,有青草的氣息,有天地的空曠,有黃昏的寂寞。簡直辨不清是真在寫沉寂的山中氣象,還是在嘆息人間的萬馬齊喑。

  末句“幾生修得到梅花”?梅花向來被人們賦予了高潔堅貞的品質(zhì),如王安石寫寒士的《梅》:“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陸游寫高士的梅:“零落成塵碾做泥,只有香如故”;還有蘇軾寫的梅:“不知風(fēng)雨卷春歸,收拾余香還畀昊”……梅花在數(shù)九隆冬這樣最寒冷的日子里開放,百花之中,一枝獨秀。到次年春來草長,在群芳之中,依然默默無語,卓爾不群。人要幾生幾世才能修得到梅花這樣的境界!詩人忽然提到獨立世外,傲霜吐艷的山中梅花,并深致仰慕之情,無疑他要以梅格自期。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自置于青峰野水之間,以梅花品格相期許。詩風(fēng)自然樸素不加雕飾,清曠之中已帶著幾分蒼涼沉郁,詩人對故國的思念,對人生的思考,深遠(yuǎn)綿長,發(fā)人深省。

  創(chuàng)作背景

  此時,信洲失守,抗元失敗后他已在武夷山中轉(zhuǎn)徙十年,文天祥已經(jīng)就義兩年。蒙古的鐵蹄從北向南踐踏而來,高原水出山河改,戰(zhàn)地風(fēng)來草木腥。妻子和兩個兒子被擄,許多南宋舊臣紛紛投靠新主,孤忠的謝枋得面對國破家亡是怎樣的心情?他已經(jīng)離家十年了,獨立青峰之上,雨后的山中顯得更加寂寞,面對滾滾襲來的寒潮,他內(nèi)心里也許有過軟弱,畢竟是有血有肉的人啊。但是,他追求梅花的品格最終成就了自己高潔的人格。

山中原文、翻譯、賞析6

  山中雜詩(山際見來煙)

  作者:吳均

  朝代:南北朝

  原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譯文

  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繚繞著陣陣嵐氣云煙,從竹林的縫隙里看灑落下余暉的夕陽。鳥兒歡快地在房檐上飛來飛去,潔白的云兒竟然從窗戶里飄了出來。

  注釋

  ⑴山際:山與天相接的地方。⑵煙:此指煙靄。⑶窺(kuī):從縫隙中看。⑷檐(yán):房檐。

  賞析:

  詩作主題本詩是一首寫景詩,作者借幽居時看到的景象,暗示出山居之樂,表達(dá)了作者恬淡超然的閑適心境。

  賞析

  這首小詩經(jīng)單純白描的手法,展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儼然是一幅絕妙的寫生畫。用以形成一種特殊的環(huán)境,給人以新鮮的感覺,用的就是這種格調(diào)。

  詩歌描寫的是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環(huán)繞,竹木茂盛,鳥在人家的房檐上飛,云彩從窗里飄出來。作者的幽居蕩盡了人間的塵滓,隨意而傳神地表達(dá)了詩人愜意閑適的心情。全詩不過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離“山中”的主題。煙嵐彌漫著山谷,在山峰間飄來蕩去,這正是幽靜深邃的山中所常見的現(xiàn)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間隙中窺見其脈脈的斜暉,由此可見竹林的茂密青蔥,山間的幽趣在首兩句中已曲曲傳出。屋檐上的飛鳥來來往往,白云穿窗而過,都說明詩人所居之處地勢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這四句中雖句句是景,卻時時有人在其中,如前兩句中的“見”和“窺”,都說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寫之景只是人所見之景,并不是純客觀的描繪。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寫景中已暗示了詩人的山居之樂,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見。

  “鳥向檐上飛”一句,生動地描繪了人鳥和諧相處的情景。

  “云從窗里出”一句,寫出了詩人居住的地勢之高峻,連云都從窗戶里出來了。

  全詩體現(xiàn)了山居的清靜超脫,遠(yuǎn)離塵囂。表達(dá)了詩人安貧樂道的思想,也表達(dá)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寫作特點

 、、寫作極有章法,動靜結(jié)合。前兩句形成大的環(huán)境氛圍和背景;后兩句點染出具體生動的景物,造成巨細(xì)相襯的藝術(shù)效果。同時,景物動靜結(jié)合,構(gòu)成山居特有的景物環(huán)境氛圍。

 、病⒕爸杏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本詩通過詩人的觀察寫出景物,并寄托自己的情志于景物環(huán)境之中。

山中原文、翻譯、賞析7

  原文:

  山中寡婦/時世行

  朝代:唐朝

  作者:杜荀鶴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發(fā)焦。

  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后尚征苗。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yīng)無計避征徭。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丈夫因戰(zhàn)亂死去,留下妻子困守在茅草屋里,穿著粗糙的苧麻衣服,鬢發(fā)枯黃面容憔悴。桑樹柘樹都荒廢了,再也不能養(yǎng)蠶,卻要向官府交納絲稅,田園荒蕪了卻還要征收青苗捐。經(jīng)常挑些野菜,連根一起煮著吃,剛砍下的濕柴帶著葉子一起燒。任憑你跑到深山更深的地方,也沒有辦法可以躲避賦稅和徭役。

  注釋

 、排蠲好┎萆w的房子。

 、坡槠r(zhù):即苧麻。鬢發(fā)焦:因吃不飽,身體缺乏營養(yǎng)而頭發(fā)變成枯黃色。

 、氰希簶淠久~子可以喂蠶。

 、群停簬еB。

  ⑸旋斫:現(xiàn)砍。生柴:剛從樹上砍下來的濕柴。

  ⑹征徭:賦稅、徭役。

  賞析:

  此詩通過山中寡婦這樣一個典型人物的悲慘命運(yùn),透視當(dāng)時社會的面貌,語極沉郁悲憤。

  唐朝末年,朝廷上下,軍閥之間,連年征戰(zhàn),造成“四海十年人殺盡”(《哭貝韜》),“山中鳥雀共民愁”(《山中對雪》)的悲慘局面,給人民帶來極大的災(zāi)難。此詩的“夫因兵死守蓬茅”,就從這兵荒馬亂的時代著筆,概括地寫出了這位農(nóng)家婦女的不幸遭遇:戰(zhàn)亂奪走了她的丈夫,迫使她孤苦一人,逃入深山破茅屋中棲身。

  “麻苧衣衫鬢發(fā)焦”一句,抓住“衣衫”、“鬢發(fā)”這些最能揭示人物本質(zhì)的細(xì)節(jié)特征,簡潔而生動地刻畫出寡婦那貧困痛苦的形象:身著粗糙的麻布衣服,鬢發(fā)枯黃,面容憔悴,肖其貌而傳其神。從下文“時挑野菜”、“旋斫生柴”的描寫來看,山中寡婦應(yīng)該還是青壯年婦女,照說她的鬢發(fā)色澤該是好看的,但由于苦難的熬,使她鬢發(fā)早已焦黃枯槁,顯得蒼老了。簡潔的肖像描寫,襯托出人物的內(nèi)心痛苦,寫出了她那飽經(jīng)憂患的身世。

  然而,對這樣一個孤苦可憐的寡婦,統(tǒng)治階級也并不放過對她的榨取,而且手段是那樣殘忍:“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后尚征苗!贝颂幍摹凹{稅”,指繳納絲稅;“征苗”,指征收青苗稅,這是代宗廣德二年開始增設(shè)的田賦附加稅,因在糧食未成熟前征收,故稱。古時以農(nóng)桑為本,由于戰(zhàn)爭的破壞,桑林伐盡了,田園荒蕪了,而官府卻不顧人民的死活,照舊逼稅和“征苗”。殘酷的賦稅剝削,使這位孤苦貧窮的寡婦無以為生。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只見她不時地挖來野菜,連菜根一起煮了吃;平時燒柴也很困難,燃生柴還要“帶葉燒”。這兩句是采用一種加倍強(qiáng)調(diào)的說法,通過這種藝術(shù)強(qiáng)調(diào),渲染了山中寡婦那難以想象的困苦狀況。最后,詩人面對民不聊生的黑暗現(xiàn)實,發(fā)出深沉的感慨:“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yīng)無計避征徭”。深山有毒蛇猛獸,對人的威脅很大。寡婦不堪忍受苛斂重賦的壓榨,迫不得已逃入深山。然而,剝削的魔爪是無孔不入的,即使逃到“深山更深處”,也難以逃脫賦稅和徭役的羅網(wǎng)!叭问恰薄ⅰ耙矐(yīng)”兩個關(guān)聯(lián)詞用得極好。可以看出,詩人的筆觸象匕首一樣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罪惡本質(zhì)。

  詩歌是緣情而發(fā),以感情來撥動讀者心弦的!渡街泄褘D》之所以感人,正在于它富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但詩并不直接抒情,而是把感情訴諸對人物命運(yùn)的刻畫描寫之中。詩人把寡婦的苦難寫到了極至,造成一種濃厚的悲劇氛圍,從而使人民的苦痛,詩人的情感,都通過生活場景的描寫自然地流露出來,產(chǎn)生了感人的藝術(shù)力量。最后,詩又在形象描寫的基礎(chǔ)上引發(fā)感慨,把讀者的視線引向一個更廣闊的境界,不但使人看到了一個山中寡婦的苦難,而且使人想象到和寡婦同命運(yùn)的更多人的苦難。這就從更大的范圍、更深的程度上揭露了殘酷的剝削,深化了主題,使詩的蘊(yùn)意更加深厚。

山中原文、翻譯、賞析8

  作品原文

  天平山中①

  楊基

  細(xì)雨茸茸②濕楝③花,南風(fēng)樹樹熟枇杷④。

  徐行⑤不記山深淺⑥,一路鶯啼送到家。

  作品注釋

 、偬炱缴剑涸诮K省蘇州市西,山頂正平,稱望湖臺,山上有白云泉、白云寺、萬笏林等名勝,楊基家在赤山,離天平山很近。

  ②茸茸(róng):小雨又細(xì)又密又柔和的感覺。

 、坶╨iàn):江南一帶常見的落葉喬木,春天開淡紫色花。

 、荑粒╬í)杷(pá):樹的名稱。果實黃色圓形,味甜,春夏之間成熟。

 、菪煨校郝刈摺

 、奚缴顪\:山路的遠(yuǎn)近。

  作品譯文

  細(xì)雨蒙蒙打濕了楝花,在南風(fēng)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樹的果實都慢慢變熟了。順著山路慢慢地走著,竟不知路途遠(yuǎn)近。沿路的黃鶯鳴叫著把我送到了家。

  創(chuàng)作背景

  天平山是吳中名勝之一,林木秀潤,奇石縱橫,詩人自幼生活在這里,山中的一木一石,對他來說,都十分熟悉,十分親切。元末,為避亂世,詩人曾隱居于故鄉(xiāng),這首詩便是詩人隱居時漫步山中,有感而作。

  作品賞析

  詩的前半段宛如一副工筆畫,在綿綿春雨中,楝樹開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顯得格外嬌艷和滋潤。南風(fēng)輕輕吹拂,在郁郁蔥蔥的草木叢里,不時露出一樹樹金黃色的枇杷。這兩句對得很工,“細(xì)雨”對“南風(fēng)”,“楝花”對“枇杷”,從氣候與植物兩方面刻畫出了江南三月所特有的景觀,而句中的修飾語“茸茸”和“樹樹”以及“濕”和“熱”則進(jìn)一步描摹了春色的旖旎。詩人的著眼點在景,但同時也襯出了情,從他蘸滿色彩的筆觸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洋溢在他心中的盎然春意。

  下半段由景及人,畫面也漸漸活動起來,“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啼送到家”,詩人沿著山路徐徐而行,不知道自己走了多遠(yuǎn),只聽得滿耳鶯啼,不知不覺中卻已回到了家門口。這里,詩人有意識地虛化了距離感和時間感,形成一種物我兩忘的意境。于是,在前半段里所隱隱流露出來的那種悠然自得的閑適心情,在這一段里便躍然紙上了。這兩句著眼于人的感覺,但并沒有離開景色描寫這一主線,“一路鶯啼”與上文中的“茸茸”、“樹樹”相輝映,不僅有色,而且有聲,把天平山的春天寫得充滿野趣,十分熱鬧。同時,詩人在漫游時忘了路程,忘了時間,這又從另一個側(cè)面襯托出了景色之美。

  茸茸細(xì)雨,微微南風(fēng),舒遠(yuǎn)愜意,這是從觸覺角度寫;一支支楝花,一樹樹枇杷,明艷奪目,這是從視覺角度描寫;一路上黃鶯兒唱著婉轉(zhuǎn)的歌,輕快悅耳,這是從聽覺角度描寫。多角度描寫組成一幅美妙的山行圖。

  名家點評

  楊基的作品以寫景狀物見長,在這首詩中,他牢牢地把握了情與景兩條線索,由景生情,情中寓景,情與景,人與物,緊緊地交織在一起,讀來親切自然,充滿了清新芬芳的田園氣息。(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分支機(jī)構(gòu)亞洲及南太平洋區(qū)成人教育協(xié)會會員黃錦章評)

  詩的格調(diào)清俊流麗,詩味很濃,畢現(xiàn)江南景,傳盡詩人心中意。(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吳功正評)

  作者簡介

  楊基(1326~1372)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生長于吳中(今江蘇蘇州)。元末,曾入張士誠幕。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于工所。楊基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于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dāng)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詩倍加稱賞,于是揚(yáng)名吳中,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杰"。著作有《眉庵集》12卷,補(bǔ)遺1卷。按古體、歌行、律詩、絕句、長短句及詞曲分卷排列。明成化重刻時,江朝宗為之作序。

山中原文、翻譯、賞析9

  武夷山中 宋朝

  謝枋得

  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

  《武夷山中》譯文

  十年的歲月連回家的夢想都不曾有過,此時此刻我獨立青峰之上面對著野水無涯。山雨初停的時候,天地間一片寂寥的景象,我要經(jīng)歷多少歲月才能修煉成梅花那樣的品格呢?

  《武夷山中》注釋

  謝枋得:宋末信州(今屬江西)人,曾力抗元軍,兵敗后隱居福建。后被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

  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詩人抗元失敗,棄家入山。次年妻兒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詩時將近十年。

  《武夷山中》賞析

  首句,“十年無夢得還家”,指抗元兵敗的十年間從未還家。這里不說“未還家”,卻說“無夢得還家”,簡直連還家的夢也不曾有過,可見其決絕之情。另方面,古代前朝的遺民,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總是逃入深山以表示不臣服新朝政權(quán)。他的“無夢得還家”,正是表明前此十年之志:抗節(jié)隱居。這一句領(lǐng)起下文。決絕到連還家的夢也不曾有過,棲息山間也就怡然自得了。

  “獨立青峰野水涯”,“獨立”使詩人的高大的形象屹立于天地之間,是詩人直沖云霄的氣節(jié),是詩人不可一世的風(fēng)骨!扒喾逡八摹笔茄矍熬, 奇峰挺秀,野水悠悠,是一幅絕妙的水墨畫,但這又不是純寫武夷奇觀,當(dāng)年宋朝的河山,空曠,寂靜,沒有著落;獨立于此,詩人的心情,有些悲愴孤獨,有些若有所失。沒有人煙,腳底的青峰是稀稀朗朗的春草,只知道一味的“繚亂逐春生”;不見漁舟,眼前只是煙波浩淼的野水,中間傾注著詩人的思想感情,這巍然挺立的青峰,實際上也是詩人自己的性格、形象的寫照。

  第三句一轉(zhuǎn),“天地寂寥山雨歇”, 天地寂寥,淅淅瀝瀝的春雨在這寂寥之中也不知什么時候停住了,田野清曠,凍云黯淡,有青草的氣息,有天地的空曠,有黃昏的寂寞。簡直辨不清是真在寫沉寂的山中氣象,還是在嘆息人間的萬馬齊喑。

  末句“幾生修得到梅花” ?梅花向來被人們賦予了高潔堅貞的品質(zhì),如王安石寫寒士的《梅》:“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陸游寫高士的梅:“零落成塵碾做泥,只有香如故”;還有蘇軾寫的梅:“不知風(fēng)雨卷春歸,收拾余香還畀昊”……梅花在數(shù)九隆冬這樣最寒冷的日子里開放,百花之中,一枝獨秀。到次年春來草長,在群芳之中,依然默默無語,卓爾不群。人要幾生幾世才能修得到梅花這樣的境界啊!詩人忽然提到獨立世外,傲霜吐艷的山中梅花,并深致仰慕之情,無疑他要以梅格自期。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自置于青峰野水之間,以梅花品格相期許。詩風(fēng)自然樸素不加雕飾,清曠之中已帶著幾分蒼涼沉郁,詩人對故國的思念,對人生的思考,深遠(yuǎn)綿長,發(fā)人深省。

  《武夷山中》創(chuàng)作背景

  此時,信洲失守,抗元失敗后他已在武夷山中轉(zhuǎn)徙十年,妻子和兩個兒子被擄,許多南宋舊臣紛紛投靠新主,孤忠的謝枋得面對國破家亡是怎樣的心情?他已經(jīng)離家十年了,獨立青峰之上,雨后的山中顯得更加寂寞。但是,他追求梅花的品格最終成就了自己高潔的人格。

山中原文、翻譯、賞析10

  原文

  《春日山中對雪有作》

  竹樹無聲或有聲,霏霏漠漠散還凝。

  嶺梅謝后重妝蕊,巖水鋪來卻結(jié)冰。

  牢系鹿兒防獵客,滿添茶鼎候吟僧。

  好將膏雨同功力,松徑莓苔又一層。

  翻譯

  雪花打在竹叢和樹枝上,不時發(fā)出沙沙響聲;濃密的雪片從空中飄落下來,聚集在地面上。

  嶺頭的梅花已經(jīng)凋謝,現(xiàn)在又好像重新開放了;山巖積雪融化后的流水,卻又結(jié)成寒冰。

  要把馴養(yǎng)的小鹿栓牢,嚴(yán)防它們亂跑而被雪天打獵的人捉去;將煮茶的壺水添滿,等候山寺的僧人共同品嘗、吟詩。

  可以將春雪同春雨的功勞相比;春雪過后,松間小路上的莓苔,將會更加濃密。

  注釋

  霏霏漠漠:形容雪花密而無聲。

  散:飄散,指空中的雪。

  凝:凝結(jié)、凝聚,指飄落后的雪。

  重妝蕊:指雪凝結(jié)在花謝后的梅枝上,好像梅花又重新開放了一樣。

  巖水:山巖積雪融化后的流水。

  鹿兒:馴養(yǎng)的小鹿。

  獵客:打獵的人。

  鼎:古時一種炊器,多為三足兩耳的青銅制品。

  僧:和尚。

  雨:滋潤土地的雨水。

  功力:功能,功勞。

  莓:植物名,果實小,花托球形。

  苔:植物名,根、莖、葉的區(qū)別不明顯,生在潮濕的地方。

  賞析

  這首詠雪詩,緊扣詩題中的“春日"、“山中"描繪,點明了時間地點與環(huán)境狀況,形成了一幅別具特色的山村春雪景圖。

  首聯(lián)第一句寫春雪落竹叢,“無聲”之中仿佛“有聲",把春雪的那種溫柔,纏綿和細(xì)密,寫的惟妙惟肖,韻昧很濃。首聯(lián)第二句寫春雪的“霏霏漠漠"及其“散”、“凝”的形態(tài),把雪花密而無聲的那種狀態(tài)寫的十分逼真,“散”和“凝”這一組反義詞同時加在了雪花的描述上,直接從狀態(tài)上突出了雪花“似松非松,似散非散”的特點,矛盾而又統(tǒng)一,這樣的雪才富有特色。

  頷聯(lián),第三句中的“重妝蕊",“妝蕊”本就是用來描寫梅花的,而作者所面對的卻是雪白潔凈的雪花,冬天剛剛過去,梅花早已凋零,而作者在這里點睛一筆,生動地再現(xiàn)了春雪綴滿枝頭,宛如梅花再放的景象,與“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千古名句有異曲同工之效。第四句中的“卻結(jié)冰",寫出了春雪帶來的春寒,連山巖積雪融化后的流水都又重新結(jié)冰,作者以寫實的手法再現(xiàn)了當(dāng)時的天氣狀況,為當(dāng)時景色的大環(huán)境坐下了鋪墊,不得不說,作者在詞語的拿捏,內(nèi)容的安排方面是下了一番苦工的。

  頸聯(lián),第五、六兩句則是平鋪直敘地描寫了春雪中的人事活動:系鹿防獵客、添茶候吟僧?此破掌胀ㄍǖ泥l(xiāng)家活動,卻在這里賦予了雪景的一種動感,動靜結(jié)合,從樸實中見真感情,使整篇詩欣賞起來更富有真實感,同時也增強(qiáng)了詩歌的可讀性,充分體現(xiàn)了山村農(nóng)家的特點,詩中所描繪的這幅春日雪景也因這生動的農(nóng)家描寫而顯得更加有生命力。

  尾聯(lián)寫春雪滋潤萬物的功力可以與春雨相等,給山間松徑帶來一片生機(jī)。春雨素來有“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的贊美,而此處,作者直抒胸臆,“同功力”三個字將春雪對大地做的貢獻(xiàn)直接提升到了與春雨等價的高度,表達(dá)了作者對春雪的無盡喜愛與贊美之情。最后又用了“松徑”和“莓苔”兩個意象將春雪所作的貢獻(xiàn)具體化,正是因為春雪的滋潤,這兩種植物才會“又一層”,更加有力地論證了作者的觀點,在此處,也可見作者邏輯之嚴(yán)謹(jǐn),思維之緊密。全詩以寫景為主,雖無華麗之辭藻,卻有真實之感情,形象生動地再現(xiàn)了春雪之后山村所特有的清新、閑適、淡泊的特色,全詩讀來朗朗上口,讀者細(xì)細(xì)品味之時,腦袋中就能浮現(xiàn)出那樣一番雪景,雪景無限風(fēng)光,著實令人神往。

  創(chuàng)作背景

  詩人身處唐末亂世,王室的生活則越來越奢侈糜。.百姓們處在暗無天日、水深火熱的境地。詩人一生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對勞動人民和現(xiàn)實生活有廣泛的接觸。他作此詩,實際上是借此鄉(xiāng)村美景,反襯亂世不平,從中可以品味出詩人對下層人民的關(guān)注和同情。

山中原文、翻譯、賞析11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古詩簡介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是南北朝陶弘景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是陶弘景隱居之后回答皇帝詔書所問而寫的一首詩。該詩通過回答天子的問題來說明詩人所喜愛的東西超塵脫俗,以示自己的志向。全詩意境深廣,蘊(yùn)含無盡。

  翻譯/譯文

  你問我山中有什么,那我就告訴你,這個山中只有白云,我擁有白云。

  只有在山中,我才擁有它,只要看到它,我才會有好的心情。所以我不會也不可能把它贈送給您。

  注釋

  ①詔:皇帝所頒發(fā)的文書命令。

 、阝鶒偅喝,喜悅。

 、鄄豢埃翰荒軇偃。

  創(chuàng)作背景

  陶弘景才華出眾,梁武帝早年即與其相識,稱帝之后他屢次希望隱居華陽洞的陶弘景能夠出仕,但陶不為所動。梁武帝蕭衍曾下詔問他:“‘山中有何物’,以至于不愿出山為官!彼蛣(chuàng)作此詩回答梁武帝,同時表明自己的志向。

  另一說該詩是陶弘景隱居之后回答齊高帝蕭道成詔書所問而寫。

  賞析/鑒賞

  這首五言四句的小詩,是齊梁間隱士陶弘景所作。弘景不以詩名,但此詩以極簡練的詞句表現(xiàn)了作者高遠(yuǎn)出世的情懷和敝屣富貴的依然之態(tài)。

  首句“山中何所有”。起句借梁武帝詔書中的問語,引出下文自己的回答。這一句看似平平,若不經(jīng)意,但隱士不事王侯、高尚其志、對“圣旨”絕無半分誠惶誠恐之感的風(fēng)范,已約略可體味。次句“嶺上多白云”,正面回答詔問。山中之物多矣,作者獨獨拈出“白云”,自然,山中多云,這是事實,《禮記》所謂“天降時雨,山川出云”,謝靈運(yùn)詩亦有“白云抱幽石”、“巖高白云屯”之句。作者將眼前景隨口道來,毫不費力,而青山白云,相映成趣,非但當(dāng)時作者注目,亦使今之讀者神往。此其一。其二,這與晉宋以來隱逸之士所賦予白云的特殊意義有關(guān)。云之為物,行蹤飄忽,去來無跡,自由自在,無佳無礙,這正是隱士們寄托幽懷的對象,也可用作他們的自我象征。陶淵明《和郭主簿》云:“遙遙望白云,懷古一何深”,其《歸去來辭》云:“云無心以出岫”,即是明證。后來的唐釋皎然說得更明白:“有形不累物,無跡去從風(fēng)。莫怪長相逐,飄然與我同!碧蘸刖霸娭械摹鞍自啤保羞@樣的含義在內(nèi)。臺中雖然沒有“我”字,卻已畫出了“我”仰首觀云、悠然自得的神態(tài)。梁武帝問山中何所有,實是說山中無所有,不如出山入朝,則無所不有矣。弘景這樣巧作回答,也暗示了拒絕應(yīng)征出山的態(tài)度。若不經(jīng)意之中,實有深意在內(nèi)。

  但這一句畢竟過于含蓄,意思不夠醒豁,接下來“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二句就索性點明了這層含義。表面看來,這兩句是說白云在天,飄忽無定,只可讓山人游目,無法寄陛下同觀,言下似乎還有遺憾之意。但“怡悅”一詞,明確表示了自己對青山白云,也就是對隱居生活的喜愛。“只”、“自”二字,更將對蒼山白云的欣賞看做是隱士的專利。萬丈紅塵中人怎能耐得住山居的寂寞,舒卷無方的白云怎能得到金粉叢中帝王的心賞,所謂“只可”、所謂“不堪”,其實已經(jīng)毫不客氣地將對方排斥于自己的同道之外。意思雖略嫌直露,而拒聘的態(tài)度卻也因此顯得更加堅決。

山中原文、翻譯、賞析12

  原文

  山中雪后①

  鄭燮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②,一種清孤③不等閑④。

  作品注釋

 、偕街醒┖螅哼@是一首寓托身世的詩。

 、陂芰魑吹蚊坊▋觯何萆戏e雪未化,庭中亦因寒而未開放。

 、矍骞拢浩嗲骞陋。

 、艿乳e:尋常、一般。

  譯文

  清晨起來剛一開門,看到山頭已被一場大雪覆蓋。此時,天空已放晴,初升太陽的光芒,透過淡淡的白云,也變得寒冷了。房檐的積雪尚未開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條仍被冰雪凝凍。這樣一種清冷、孤寂的氣氛,是多么不尋常。

  創(chuàng)作背景

  鄭板橋出身貧寒,年輕時“為忌者所囑不得入試”,曾流浪街頭賣畫,有時甚至靠乞討度日,飽嘗人間辛酸。生活中遭遇的不幸,給他的心靈帶來嚴(yán)重創(chuàng)傷,所以他經(jīng)常在詩詞作品中,抒發(fā)對自己身世的感慨!渡街醒┖蟆肪褪亲髡咴诖笱┲笠娋吧樗龅脑姼。

  作品鑒賞

  《山中雪后》描繪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圖。清晨,詩人推開門,外面天寒地凍、銀裝素裹,剛剛升起的太陽也顯得沒有活力。院子里,屋檐下長長的冰溜子沒有融化的跡象,墻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凍住了,遲遲沒有開放的意思。

  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銀裝素裹,旭日東升,云彩淡淡(描圖景);雪后初晴、天寒地凍的景象(點氛圍)的畫面。“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運(yùn)用了襯托的手法(明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凍”突出了天氣的寒冷,“清孤不等閑”則是突出了梅花堅強(qiáng)不屈的性格(繪圖景),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現(xiàn)了作者清高堅韌的性格和潔身自好的品質(zhì)(析情感)。

  在這首詩歌中,鄭板橋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寫到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凄涼,看似寫景狀物,實則見景生情,將景和物交融一起,對歷經(jīng)苦難的身世發(fā)出深深的感嘆。

  知名學(xué)者嚴(yán)迪昌:“板橋詩毫無可‘怪’之處,唯其從‘正’的尺度繩衡之,乃屬‘變’且‘俗’,即不古雅,又乏高華,更無含蓄溫醇可言。少見則怪,在一片‘真’氣匱乏的習(xí)尚中,驟然吹來迥異的風(fēng),自不免有怪異感!

  作者簡介

  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jìn)士?途訐P(yáng)州,以賣畫為生,為“揚(yáng)州八怪”之一,曾歷官河南范縣、山東濰縣知縣,有惠政。以請臻饑民忤大吏,乞疾歸。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畫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為突出。著有《板橋全集》。

山中原文、翻譯、賞析13

  山中雪后

  [清代]鄭燮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譯文及注釋:

  《山中雪后》描繪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圖。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笔钦f清晨,詩人推開門,外面天寒地凍、銀裝素裹,剛剛升起的太陽也顯得沒有活力。院子里,屋檐下長長的冰熘子沒有融化的跡象,墻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凍住了,遲遲沒有開放的意思。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銀裝素裹,旭日東升,云彩淡淡;雪后初晴、天寒地凍的景象的畫面。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運(yùn)用了襯托的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凍”突有了天氣的寒冷,“清孤不等閑”則是突有了梅花堅強(qiáng)不屈的性格,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現(xiàn)了作者清高堅韌的性格和潔身自好的品質(zhì)。

  在這首詩歌中,鄭板橋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寫到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凄涼,看似寫景狀物,實則見景生情,將景和物交融一起,對歷經(jīng)苦難的身世發(fā)有深深的感嘆。

  賞析:

  《山中雪后》描繪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圖。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笔钦f清晨,詩人推開門,外面天寒地凍、銀裝素裹,剛剛升起的太陽也顯得沒有活力。院子里,屋檐下長長的冰熘子沒有融化的跡象,墻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凍住了,遲遲沒有開放的意思。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銀裝素裹,旭日東升,云彩淡淡;雪后初晴、天寒地凍的景象的畫面。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運(yùn)用了襯托的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凍”突有了天氣的寒冷,“清孤不等閑”則是突有了梅花堅強(qiáng)不屈的性格,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現(xiàn)了作者清高堅韌的性格和潔身自好的品質(zhì)。

  在這首詩歌中,鄭板橋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寫到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凄涼,看似寫景狀物,實則見景生情,將景和物交融一起,對歷經(jīng)苦難的身世發(fā)有深深的感嘆。

山中原文、翻譯、賞析14

  宿石邑山中原文

  浮云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望轉(zhuǎn)迷。

  曉月暫飛高樹里,秋河隔在數(shù)峰西。

  翻譯

  天上的浮云不能與此山平齊,山巒云霧蒼蒼遠(yuǎn)望反更迷離。

  拂曉彎月暫時飛隱到高樹里,秋夜的銀河遠(yuǎn)隔在數(shù)峰以西。

  注釋

  浮云:飄動的云。

  共:同,與。

  山靄:山中的云氣。

  望:一作“翠”。

  迷:分辨不清。

  曉月:拂曉的殘月。

  暫:短暫,突然。

  高:一作“千”。

  秋河:秋夜的銀河。

  鑒賞

  這首七絕以極簡煉的筆觸,描繪了石邑山變幻多姿的迷人景色。石邑,古縣名,故城在今河北獲鹿東南。石邑一帶為太行山余脈,山勢逶迤,群峰錯列,峻峭插天。起句“浮云不共此山齊”,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描寫了這種直插云天的氣勢:那高空飄忽浮動的白云也飛升不到山的頂端,敢去與它比個高低。如果說第一句是寫仰望所見,那么第二句“山靄蒼蒼望轉(zhuǎn)迷”,則是寫遠(yuǎn)眺情景:摩天的山巒連綿不斷,飄蕩的晚霞忽淡忽濃,忽明忽暗,給重巒疊嶂的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巴D(zhuǎn)迷”三字,玲瓏剔透,活脫脫地寫出了詩人身臨其境的感受,將沉浸在暮色中的群山幽深神秘、變化莫測的氣氛,描繪得淋漓盡致。此句巧妙地照應(yīng)上句,正因為山高云繞,才使入山的游人產(chǎn)生“望轉(zhuǎn)迷”的感覺。同時由“迷”字,又暗示夜暮來臨,詩人將在山中投宿!八蕖弊质谴嗽姷念}眼,倘若不在此處投宿,后面寫破曉時的景色就顯得無根無襻。

  三四句“曉月暫飛高樹里,秋河隔在數(shù)峰西”,是這首七絕精妙傳神之筆。陳子昂有“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春夜別友人》)詩句,寫拂曉與友人離別的景色,畫面是靜止的。韓翃這兩句詩由此化出,在寧靜的氣氛中增加了豐富的層次和鮮明的動感。句中“秋”字點明了投宿山中的節(jié)令,“曉”字寫出暮宿曉行的時間。踏上旅程,透過參天大樹的縫隙窺見朗月高懸天中;當(dāng)旅人緣著山徑行進(jìn),隨著峰回路轉(zhuǎn)視角的變換,剛才還可以看到的明月突然隱藏到濃密的樹中去了。“暫飛高樹里”,看似隨意涉筆,無意求工,卻清絕洗煉,獨到含蓄:讀者從“暫”字中可以領(lǐng)悟到,隨著山路的曲折回環(huán),明月還會躍出樹叢;從“飛”字中可以感覺到,拂曉時萬籟俱寂,天空仿佛突然增添了動感。這是一幅語意新鮮、有層次有節(jié)奏的活動畫面,意境幽美,景色錯落有致,令人產(chǎn)生無限遐想。由于曙色漸開,銀河逐漸西流沉淪,又被群峰遮蔽,所以看不到了。最后一句“秋河隔在數(shù)峰西”,一筆帶過,戛然而止。這兩句一詳一略,一實一虛,把近景遠(yuǎn)景、明暗層次、時間空間安排得井然有序,將所描繪的景色熔鑄在俊美流暢的對句中,給全詩增添了富有特色的藝術(shù)魅力與和諧悅耳的音樂效果。同時,透過這兩句景色描繪,使人深深體味到旅人夜宿曉行,奔波不已的艱辛。

  這首七絕寫得很圓熟。詩人采用剪影式的寫法,截取暮宿和曉行時自己感受最深的幾個片段,來表現(xiàn)石邑山中之景,而隱含的“宿”字給互不聯(lián)系的景物起了紐帶作用:因為至山中投宿,才目睹巍峨的山,迷漫的云;由于曉行,才有登程所見的曉月秋河!八蕖弊质骨昂蟀才庞熊夀H可尋,脈斷峰連,渾然一體。這種寫法,避免了平鋪直敘的呆板,顯得既有波瀾又生神韻。表面看,這首詩似乎單純寫景,實際上景中寓情。一二句初入山之景,流露作者對石邑山雄偉高峻的驚愕與贊嘆;三四句曉行幽靜清冷的畫面,展現(xiàn)了“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溫庭筠《商山早行》)式的意境,表達(dá)了詩人羈旅辛苦,孤獨凄清的況味。

山中原文、翻譯、賞析15

  原文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譯文

  荊溪水流量一天比一天少,河床上露出了白色的石頭,天氣慢慢地變涼了,枝頭的紅葉漸漸稀少。

  彎曲的山路上原來沒有下雨,可這濃濃的青松翠柏中煙霧迷蒙,水氣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濕了行人的衣裳。

  注釋

  荊溪:即長水,又稱荊谷水,源出陜西藍(lán)田縣西北,西北流,經(jīng)長安縣東南入灞水。參見《水經(jīng)注·渭水》《長安志》卷一六。

  元:原,本來。

  空翠:指山間嵐氣。

  賞析

  這首小詩以詩人山行時所見所感,描繪了初冬時節(jié)的山中景色。

  首句寫山中溪水。荊溪,本名長水,又稱浐水,源出陜西藍(lán)田縣西南秦嶺山中,北流至長安東北入灞水。這里寫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著溪流,山行時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與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淺,山溪變成涓涓細(xì)流,露出磷磷白石,顯得特別清淺可愛。由于抓住了冬寒時山溪的主要特征,讀者不但可以想見它清澄瑩澈的顏色,蜿蜒穿行的形狀,甚至仿佛可以聽到它潺潺流淌的聲音。

  次句寫山中紅葉。絢爛的霜葉紅樹,本是秋山的特點。入冬天寒,紅葉變得稀少了;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對王維這樣一位對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詩人兼畫家來說,在一片濃翠的山色背景上(這從下兩句可以看出),這里那里點綴著的幾片紅葉,有時反倒更為顯眼。它們或許會引起詩人對剛剛逝去的絢爛秋色的遐想呢。所以,這里的“紅葉稀”,并不給人以蕭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對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連。

  如果說前兩句所描繪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兩個局部,那么后兩句所展示的卻是它的全貌。盡管冬令天寒,但整個秦嶺山中,仍是蒼松翠柏,蓊郁青蔥,山路就穿行在無邊的濃翠之中。蒼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像有形的物體那樣可以觸摸得到,所以說“空翠”!翱沾洹弊匀徊粫皾褚隆,但它是那樣的濃,濃得幾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濃得幾乎使整個空氣里都充滿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像被籠罩在一片翠霧之中,整個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潤,而微微感覺到一種細(xì)雨濕衣似的涼意,所以盡管“山路元無雨”,卻自然感到“空翠濕人衣”了。這是視覺、觸覺、感覺的復(fù)雜作用所產(chǎn)生的一種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種心靈上的快感!翱铡弊趾汀皾瘛弊值拿,也就在這種心靈上的快感中統(tǒng)一起來了。

  張旭的《山中留客》說:“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薄罢匆隆笔菍崒懀故玖嗽品忪F鎖的深山另一種美的境界;王維這首《山中》的“濕衣”卻是幻覺和錯覺,抒寫了濃翠的山色給人的詩意感受。同樣寫山中景物,同樣寫到了沾衣,卻同工異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藝術(shù)是永遠(yuǎn)不會重復(fù)的。

  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鮮艷的紅葉和無邊的濃翠所組成的山中冬景,色澤斑斕鮮明,富于詩情畫意,毫無蕭瑟枯寂的情調(diào)。和作者某些專寫靜謐境界而不免帶有清冷虛無色彩的小詩比較,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與美學(xué)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山中原文、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天平山中原文翻譯及賞析02-13

武夷山中原文及翻譯賞析02-23

山中雜詩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3-18

山中雜詩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3-18

詠山泉 / 山中流泉原文翻譯及賞析08-16

天平山中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3-19

天平山中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3-19

山中問答原文及賞析10-12

李白《夏日山中》原文賞析11-09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原文、翻譯、賞析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