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六首·其一_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譯文
五月的天山仍是滿山飄雪,只有凜冽的寒氣,根本看不見花草。
只有在笛聲《折楊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現(xiàn)實中從來就沒有見過春天。
戰(zhàn)士們白天在金鼓聲中與敵人進行殊死的戰(zhàn)斗,晚上卻是抱著馬鞍睡覺。
但愿腰間懸掛的寶劍,能夠早日平定邊疆,為國立功。
注釋
天山:指祁連山。
折柳:即《折楊柳》,古樂曲名。
金鼓:指鑼,進軍時擊鼓,退軍時鳴金。
創(chuàng)作背景
這組詩當作于唐玄宗天寶二載(743年)。此前一年李白初入長安,此時供奉翰林,胸中正懷有建功立業(yè)的政治抱負。
賞析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經(jīng)扣緊題目。五月,在內(nèi)地正值盛夏。韓愈說“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趙嘏說“和如春色凈如秋,五月商山是勝游”。但是,李白所寫五月卻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見所感也就迥然有別。天山孤拔,常年被積雪覆蓋。這種內(nèi)地與塞下在同一季節(jié)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詩人敏銳地捕捉,然而,他沒有具體細致地進行客觀描寫,而以輕淡之筆徐徐道出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無花只有寒”。“寒”字,隱約透露出詩人心緒的波動,何況寒風之中又傳來《折楊柳》的凄涼曲調(diào)呢!春天在邊疆是看不到的,人們只能從笛曲之中去領受,去回味。《折楊柳》為樂府橫吹曲,多寫行客的'愁苦。在這里,詩人寫“聞折柳”,當亦包含著一層蒼涼寒苦的情調(diào)。他是借聽笛來渲染烘托這種氣氛的。詩為五律,依慣例當于第二聯(lián)作意思上的承轉(zhuǎn),但是李白卻就首聯(lián)順勢而下,不肯把蒼涼情緒稍作收斂,這就突破了格律詩的羈絆,以氣脈直行,豪縱不拘,語淡而雄渾為其特色了。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擊鉦、鼓,用來節(jié)制士卒進退,五、六兩句,寫的正是這種情況。語意轉(zhuǎn)折,已由蒼涼變?yōu)樾蹓。詩人設想:自己來到邊塞,就在天山腳下,整日過著緊張的戰(zhàn)斗生活。白天在鉦、鼓聲中行軍作戰(zhàn),晚上就抱著馬鞍子打盹兒。這里,“曉戰(zhàn)”與“宵眠”相對應,當是作者有意在概括軍中一日的生活,其軍情之緊張急迫,躍然紙上!半S”字,摹狀士卒的令行禁止!氨А弊郑枥L士卒夜間警備的情況。二句寫的是士卒的生活場景,而他們守邊備戰(zhàn),人人奮勇,爭為功先的心態(tài)則亦盡情流露出來。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睌貥翘m:據(jù)《漢書·傅介子傳》:“漢代地處西域的樓蘭國經(jīng)常殺死漢朝使節(jié),傅介子出使西域,樓蘭王貪他所獻金帛,被他誘至帳中殺死,遂持王首而還”。這里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復仇的故事,表現(xiàn)詩人甘愿赴身疆場,為國殺敵的雄心壯志。“直”與“愿”字呼應,語氣斬截強烈,一派心聲,噴涌而出,自有奪人心魄的藝術感召力。
【塞下曲六首·其一_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相關文章:
塞下曲六首_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賞析09-04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07-21
塞下曲_王昌齡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長干行·其一_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夢李白·其一原文翻譯及賞析08-21
塞下曲原文翻譯及賞析01-11
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一原文翻譯及賞析01-12
上李邕_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怨歌行_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