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樂·立春原文及賞析
賞析,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rèn)識,既受到藝術(shù)作品的形象、內(nèi)容的制約,又根據(jù)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jīng)驗、藝術(shù)觀點和藝術(shù)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迎春樂·立春原文及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寶幡彩勝堆金縷,雙燕釵頭舞。人間要識春來處。
天際雁,江邊樹。故國鶯花又誰主。
念憔悴,幾年羈旅。把酒祝東風(fēng),吹取人歸去。
譯文
人們頭上戴著幡勝舞動著紙做的雙雙春燕,剪彩縷金,熱鬧異常,載歌載舞。然而真正知道春天到來的,是從故國南方飛來的大雁和被春風(fēng)染綠的樹木。風(fēng)雨迷茫的故國啊,如今誰主沉浮,回想自己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出使金國已經(jīng)數(shù)年被囚,舉杯祝愿著強勁的東風(fēng),請把我吹送回江南故土!
注釋
、艑氠、彩勝:用有色歲絹或紙,剪成的雙燕、小幡、人形、花朵等頭飾。鏤金錯彩的稱“金縷”。
、柒O頭:釵的首端。
、曲L花:鶯啼花開。
、攘b旅:寄居異鄉(xiāng)。
、砂丫疲菏謭(zhí)酒杯,謂飲酒。
創(chuàng)作背景
金朝初期,金利用遼宋舊臣立典章制度,凡知名人士,皆加禮遇。這些人中間,有的腆顏忘恥,有的則隱忍蘊仇,宇文虛中就是屬于后者。宇文虛中是在南宋初期(高宗建炎初年,1127年)以資政殿學(xué)士充“析請使”而留金的。金主對他十分重視,尊他為“國師”,并把他的家眷也一同遷到都城。而宇文虛中卻不忘亡國大恥,對金王朝一直耿耿于懷。這首詩即在此背景下寫成。
賞析
兩宋之際被金人扣留的宋使為數(shù)甚多,足見女真首領(lǐng)趾高氣昂得根本不想同漢人講一點點道理。于是才有了宇文虛中、吳激等人傾吐危難之苦、家山之思、滄桑之感的詞作。
冬去春來,大自然的萬紫千紅是不管人世間的刀光劍影、血雨腥風(fēng),執(zhí)著地要向南疆北國、千山萬水奮力進軍的,立春,是春天的華誕。若在和平時期,人們總要盡情慶祝一番,因為它孕育著一年的豐收和希望。中國唐宋以來,每逢立春日,民間以小紙幡戴在頭上或系在花下,慶祝春之來臨。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立春”條載:“春日,宰扶親王百官皆賜金銀幡勝,入賀訖,戴歸私第”一時間寶幡彩勝,招搖過市,有金質(zhì)的、金裹銀的、羅帛作的,委實是堆金堆縷,流光溢彩。無論是風(fēng)雨飄搖中的北宋朝廷,還是偏安一隅的南宋當(dāng)權(quán)者,都頗有一點及時行樂、不見棺材不掉淚的“涵養(yǎng)”。民間自當(dāng)別論。老百姓含辛茹苦,總是熱切地祈求和平,祈求春光永駐。他們“春播雪柳,各相獻遺”(《東京夢華錄·立春》)的那情景,恰如辛棄疾所形容,“蛾兒黃金縷”(《青玉案》),十分樸素、融和。至于民間女子,更是別出心裁,“立春月,悉剪彩為燕以戴之”(《荊楚歲時記》),好一番“共喜釵頭燕已來”(歐陽修《春日帖子》)的動人情致。這一切,對于宇文虛中說來,俱成已往。立春,帶給也們的只是加倍為心靈苦寒和酸痛。遙望故園、故國,他們越發(fā)珍借昔日的春光春色,越發(fā)思念那金的、銀的、紙的、絹的交相錯雜、光彩迷離、共慶“春日載陽”的一片喧騰。美好的記憶的余溫,溫暖著失群孤雁的冷得發(fā)顫的心。很自然,此詞開首便推出了熱熱鬧鬧的兩句:“寶幡彩勝堆金縷,雙燕釵頭舞!
“人間要識春來處”,是承上啟下的一句。在詞人看來,只有故國的春天才是真正的春天,春神,是戴著寶幡彩勝,攜著歡慶立春的聲聲笑語,從繁衍大宋巨民的多災(zāi)多難而義生生不息的土地上翩翩而來的。那里,才是無限春光的源頭。這當(dāng)然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作者生于動亂,困厄、恥辱、危難加諸其身,不能不體察到昔日繁華下的種種辛酸、苦痛、傷痕和淚水;但北時此刻,一切都失去了,失去的東西倍覺珍貴,故詞人情不自禁地把故國的春天想象得盡善盡美,此乃人之常情。
宇文虛中看到了“天際雁”、“江邊樹”。前者是運動的,后者是相對靜止的,一動一靜,相輔相成,巧妙地構(gòu)成了揭示春之源頭、春之蹤影的“座標(biāo)”。常言道:“八月十五雁門開,雁兒腳上帶霜來。”南飛雁是冬天的使者。詞人眼下眺望的是打前哨的飛往北方的春雁,它們從南方來,應(yīng)知南方之春事,應(yīng)將春風(fēng)春雨春光春色引到苦寒的北國(含蓄而又大膽的抒懷)。江邊樹,泛指南方的'江流和春樹。此乃綰系萬縷情絲的一種理想物象,唐張若虛曾用它收拾春、江、花、月、夜:“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庇钗奶撝型瑯邮腔晗到瓨、魂斷江樹的: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春色又滿江邊樹然而,“我”卻不能“歸”,不能“還”,此情誰解?此意誰度?此味誰識?
要之,上片回環(huán)反復(fù)、一唱三嘆的是:春神已降,在喜氣盈盈的寶幡彩勝間,在春雁的拍打長空的羽翼上,在縈繞江樹的剪不斷理還亂的綿綿情絲里,這是月魂度關(guān)山、目送干里的感情“長鏡頭”奮力追攝的心靈圖像,盡管恍惚迷離,但畫外音卻鏗然有聲:春在南方,春在故國,人們啊,你識得此理么?
下片緊銜“江邊樹”。丘遲《與陳伯之書》云:“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于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悢!”宇文虛中不比當(dāng)年歸降北魏的陳伯之,無須“丘遲”們規(guī)勸、啟發(fā)和誘導(dǎo),內(nèi)心本來就騷動著強烈的故國之思,所以,一提及“江邊樹”馬上就想到了“故國鶯花”。“又誰主?”目下是淮人在調(diào)護鶯花、相看兩不厭呢?問得急切而又主動。是自我設(shè)問,也可理解為詢問身在故園、無比幸運的“丘遲”們:你們因何不托雁傳書給我捎來一點“鶯花”的消息呢?這里又出現(xiàn)了一處節(jié)令上的“誤差”。上片之春雁,應(yīng)在春分后飛往北方,詞人令它提前兩個節(jié)氣(雨水和驚蟄)啟程,有點迫不及待;這里,又將“暮春三月”的群鶯、雜花提前到立春日加以審視和探詢,更顯得思鄉(xiāng)心切,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作者似乎覺察到自己問得有些個突兀,故即刻發(fā)表聲明:“念憔悴,幾年羈旅!边@幾年羈留金邦,不死不活,心力枯竭,而目憔悴。度日如年的人必會“魂一夕而九逝”。很明顯,這里用“過去——現(xiàn)在——未來”各個時刻依次延伸、表現(xiàn)寬度的“空間時間”概念來檢視,是很不夠了,只能著眼于“心理時間”,看詞人打破慣常的時間序列,將過去的印象、現(xiàn)在的感受和未來的揣度交融在一起,疊印在一起,從而透示出一種感情的力度和節(jié)奏。此詞在這方面處理得相當(dāng)自然巧妙:在有序而無序中,在飄動而沉穩(wěn)中,俯仰自得,斡流而遷,終于將一曲心靈的悲歌嘈嘈切切地推向了高潮:“把酒祝東風(fēng),吹取人歸去!”字文虛中羈留日久,苦不得歸,只好向春風(fēng)祈求:愿能脅下生雙翼,隨風(fēng)飛到春來處!他被害于皇統(tǒng)六年,再也沒有能夠見到寶幡彩勝、群鶯、雜花和綠茸茸的江南春草,再也沒有能夠重睹故國之旗鼓。春風(fēng)盡管有意,但也無力將他次出有形的牢籠。
【迎春樂·立春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齊天樂原文翻譯及賞析02-08
立春偶成原文及賞析01-18
《上云樂》原文、翻譯及賞析02-02
齊天樂·蟬 原文翻譯及賞析01-25
秦觀《迎春樂·菖蒲葉葉知多少》譯文及賞析10-31
普天樂·浙江秋原文翻譯及賞析01-02
齊天樂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02-08
齊天樂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02-08
登樂游原原文賞析及翻譯01-20
白居易古詩《樂游園望》原文及賞析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