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與義《虞美人·張帆欲去仍搔首》譯文及鑒賞
《虞美人·張帆欲去仍搔首》
宋代:陳與義
張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詩日日待春風,及至桃花開后卻匆匆。
歌聲頻為行人咽,記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滿載一船離恨向衡州。
《虞美人·張帆欲去仍搔首》譯文
船已經掛起帆來了準備離去,可作者卻搔首踟躕不忍離去,一杯杯地飲著好友送別之酒。以前天天寫詩作詞翹首盼望春天的到來,可等到了春天桃花剛了卻要與友人匆匆離別。
歌姬的歌聲常常因離別之人而嗚咽,還清楚記著離別席上的情形。明天酒醒后就要隨著大江行舟離去,只能滿滿帶著一船的離別之恨駛向衡州。
《虞美人·張帆欲去仍搔首》注釋
搔首:以手搔頭,意為有所思的樣子。
《虞美人·張帆欲去仍搔首》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是在席益舉行的告別宴會上所作。席益字大光,洛陽人,是陳與義的同鄉(xiāng)。與義宣和六年(1124)在汴京任符寶郎時與他相識,不久與義遭貶,別后還有詩札。建炎三年(1129)席益離郢州知州任,流浪于衡山縣(今屬湖南),與義同時躲避金兵至湖南。同年臘月,兩人相遇于衡山。次年元旦后數日,與義離衡山赴邵陽,有《別大光》詩,別宴上并作此詞。
《虞美人·張帆欲去仍搔首》賞析
這首詞的寫法是:“緊扣別宴,思前想后”。他把離別的.情緒融貫到對過去的回憶和對前途的想像之中去,不同一般,別有一番風味。
詞的上片由別宴寫起,進而追憶到過去相聚的時日。一開篇就說船已經掛起帆來了準備離去,久久不能離去,只是一杯杯地飲著好友送別的酒。這就把不得不離去又不忍離去的矛盾心理形象地表現出來。為什么“張帆欲去”?因為“攜家作客真無策”、“長乘舴艋竟安歸?”(《元日》)詞人在戰(zhàn)亂之中,攜家南奔,屢次寄居,終非長策,但卻非走不可。為什么“仍搔首”?因為與義和大光友情誠篤,不忍分別,所以搔首踟躕。這里詞人很自然地追憶起在臘月間相聚的時日,朋友們飲酒賦詩;同時,更盼望著春天的到來,以與友人更好地流連吟詠,然而春天到了,桃花才吐蕊,而自己卻要與友人告別了!“匆匆”之中,包含了無限惜別之意。“吟詩”兩句,清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贊為“好在句中”,就是說其本身即為佳句,不待上下文關照,自然映發(fā),自見妙處。
詞的下片仍寫別宴。寫過了酒,緊接著從歌上落筆。古人送別時唱“驪歌”,如蘇軾《江城子。孤山竹閣送述古》所寫“且盡一樽,收淚聽《陽關》”宋代州郡長官設宴,有官妓陪侍,歌舞酒聲遠遠飄去,可見宴會的盛大,此“歌聲”就是歌妓所唱!案杪曨l為行人咽”,臨別之際,歌妓也為之動情,幾度嗚咽不能成聲。因此感動了詞人:“記著樽前雪”!把睘椤把﹥骸笔÷,而“雪兒”又是指代歌妓的。雪兒為隋末李密歌姬,善歌舞,能夠根據音律填詞而歌,稱“雪兒歌”,后來泛指歌妓。詞人因歌而記著歌者,即記著此別,記著餞別的主人,一語而三得。酒醉人,而歌聲也足以醉人!懊鞒菩汛蠼鳌,此筆回旋一轉,想到明朝酒醒之后,此身已隨舟漂到湘江。此行何去?相距一百二十里的衡州(今衡陽)是第一站。
“滿載一船離恨向衡州”:載人而曰“載離恨”,“離恨”而曰“一船”,“一船”而且“滿載”,即滿載離恨表達了作者不忍惜別的情意,與首句“張帆欲去仍搔首”緊密關連,也同作者《別大光》詩的“滔滔江受風,耿耿客孤發(fā)”相補襯。這最后兩句,化用蘇軾在揚州別秦觀的《虞美人·波聲拍枕長淮曉》詞的“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而這里情感更為豐富。運用前人成句時切忌字句意義完全相同,但又不可距原句意思過遠。與義此處構句可謂運用前人之后,卻自然切合己事,變化處又別出心裁,較之上片之結,藝術上也不相上下。
《虞美人·張帆欲去仍搔首》作者介紹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陳與義《虞美人·張帆欲去仍搔首》譯文及鑒賞】相關文章:
辛棄疾《虞美人·賦虞美人草》譯文及鑒賞10-31
春日秦觀陳與義11-16
陳與義登岳陽樓二首鑒賞10-07
寒食陳與義閱讀答案12-10
孟浩然《題大禹寺義公禪房》鑒賞及譯文11-06
孟浩然《題大禹寺義公禪房》鑒賞及譯文參考11-20
登望岳樓 陳與義10-07
《虞美人·聽雨》原文及譯文02-10
虞美人秦觀譯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