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歲島邊天外翻譯賞析
《千秋歲·島邊天外》作者為宋朝詩人蘇軾。其古詩全文如下:
島邊天外。未老身先退。珠淚濺,丹衷碎。聲搖蒼玉佩。色重黃金帶。一萬里。斜陽正與長安對。
道遠誰云會。罪大天能蓋。君命重,臣節(jié)在。新恩猶可覬。舊學終難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
【前言】
《千秋歲·島邊天外》是北宋詞人蘇軾的一首表達自己才無所用,報國無門的詞。上闕作者自敘貶居在有天涯海角之稱的海南島,退離了能展抱負的政壇,歸途遙遙無期,凄苦心碎。下闕作者逐漸拜托愁苦,對自己能被朝廷啟用報有希望。結尾運用《論語》入詞的手法,起到引發(fā)聯(lián)想、擴充語言內(nèi)涵的作用,轉而表達節(jié)操自守、“行藏在我”的信念,是他晚年歷經(jīng)磨難而仍不變初衷的政治自由。
【注釋】
、糯嗽~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王文浩《蘇詩總案》卷四十三謂本年四月得秦觀書,并作答。少游:秦觀的字,曾作《千秋歲》(水邊沙外)。次韻:指舊時古體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次韻就是和詩的一種方式。也叫步韻。
、铺焱猓骸段倪x》卷15,張平子《思玄賦》:“廓蕩蕩其無涯兮,乃今窺乎天外。”蘇軾時在瓊州(今海南島),故言島邊天外。
、堑ぶ裕邯q言“丹心”。
、壬n玉佩、黃金帶:指朝廷命官所佩的飾物。此喻聲情之慘怛。
、梢蝗f里二句:時蘇軾居海南,距京城甚遠,故云。長安,今陜西西安,漢唐時京都。此當指北宋京都汴京 (今河南開封)。
、侍欤河骰实邸
、司褐妇醯拿。臣節(jié),人臣的節(jié)操。
、逃J(jì):希圖、冀望。
、鸵岩樱核懔、罷了。
、纬髓蹙洌骸墩撜Z·公冶長》載孔子說:“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桴(fú),小筏子。恁(rèn),這樣。
【翻譯】
人未老而身已退居在天外孤島上。腰間佩戴金色的玉飾泠泠作響;金黃色的腰帶色彩濃艷。夕陽正斜照著萬里之外的汴京城。路途遙遠,誰說還能見到汴京城。我的罪孽深重,但皇帝能給予寬恕。君王之命很重,不可違背;我的節(jié)操依然保持著。大概能期望君王賜予赦免的新恩,但我的舊識積習終究難以改變。算了吧,我還是乘舟漂浮在海上,暫且如此度過余生。
【賞析】
秦觀《千秋歲》詞抒發(fā)離愁別緒,情意纏綿。蘇軾的和詞比秦詞心境較為開闊。一是他能直抒胸臆,表達自己的'“丹衷”、“臣節(jié)”,發(fā)泄“未老身先退”、“罪大天能蓋”的強烈幽怨不滿情緒。二是他能將幽怨不滿置之度外,我行我素,不理會人家的評說,表現(xiàn)出一貫的超脫達觀態(tài)度。即使在政治上連遭打擊之時,他的進取精神仍未完全磨滅。
上闋“未老身先退”句首先表明了對貶謫的不滿。白居易《不致仕》云:“七十而致仕,禮法有明文!睍r蘇軾年六十三遭貶到海南島,故言島邊天外。未老身先退是朝廷決定,非自己情愿,怎不叫人傷心落淚。“珠淚盡,丹衷碎”寫出蘇軾遭貶的憤懣。蘇詞用很工的對偶句, 有聲有色地描寫當年在朝廷任職時的形象。蘇軾雖被貶,但服飾仍舊,故有“聲搖蒼玉佩,色重黃金帶”之說!靶标枴本涫钦f自己雖已暮年,遠在萬里天涯,但還懷念著京都。蘇軾一片忠心未改。“莫嫌雷瓊隔云海,圣恩尚許遙相望”,兩句可作參考。詞上闋抒寫懷君思朝之真情: 淚灑心碎,一步一回首。
下闋蘇軾表示難迎合朝廷,迫不得已,只好學孔子“乘桴浮于!。下闋反映出蘇軾內(nèi)心的矛盾,一方面他是有罪之臣,難忘“君命”、“新恩”,另方面“君命”有!芭f學”,對自己的前途已不抱希望。“乘槎且恁于!保Z出《論語·公冶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笨鬃拥囊馑际侨绻艺沃鲝埿胁煌, 我就乘著木排過海到海外去, 跟隨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詞人暗中寫自己,也寫秦觀。 仲由是孔子的學生,秦觀也曾拜蘇軾為師。他鼓勵秦觀振作起來。詞人站得高,想得遠,能擺脫個人得失,終不忘江山社稷。他的和韻詞不僅格調(diào)較高,而且符合自己的長者身份。
全詞波瀾起伏,情感激蕩,令人感受蘇軾胸中熾熱的情感還未泯滅。表達了他不忘自己的使命,雖歷經(jīng)磨難仍不改報效國家的政治抱負。
【千秋歲島邊天外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千秋歲引·秋景的翻譯賞析06-06
千秋歲引·秋景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千秋歲水邊沙外》翻譯賞析06-15
千秋歲水邊沙外翻譯賞析05-11
王安石《千秋歲引·秋景》翻譯及賞析08-31
千秋歲·水邊沙外原文翻譯及賞析06-05
千秋歲·水邊沙外原文翻譯及賞析06-10
千秋歲秦觀翻譯11-01
千秋歲 秦觀翻譯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