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四時歌·秋歌》賞析及原文翻譯
賞析,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nèi)容的制約,又根據(jù)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jīng)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子夜四時歌·秋歌》賞析及原文翻譯,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子夜四時歌·秋歌——《南北朝民歌》
秋風入窗里,羅帳起飄飏。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注釋】
子夜四時歌·秋歌:這首詩出自于《南北朝樂府民歌》,屬南朝民歌。
羅帳:閨房一中臥榻前掛著的綢緞幔帳,這里指的是窗簾。
寄情千里光:讓皎潔的月光把相思之情奇給遠在千里之外的人。
【翻譯】
秋風從窗子吹進屋子來,窗簾隨著風飄了起來,皎潔的月光灑滿閨房,喚一起了思婦柔柔的情懷。仰頭看著當頭的浩然明月,想起了出征在外的親人,心中充滿了無奈與憂傷,多么希望這皎潔的月光能把心中融融的相思之情寄給遠在他鄉(xiāng)的親人。
【賞析】
現(xiàn)存南朝民歌的'內(nèi)容比較狹窄,絕大多數(shù)是情歌,以《子夜歌》《子夜四時歌》為代表。本篇所選是《子夜四時歌》之三,是一首秋歌,它以清新淺近的語言,真實地再現(xiàn)了思婦對出征丈夫的思念之情,風格哀怨而又纏一綿。
“秋風入窗里,羅帳起飄飏”兩句從表面上看實在寫秋風,而是則借助于寫秋風以渲染一種氣氛。凄涼的秋夜,孤獨的留守思婦,颯颯秋將將窗前的“羅帳”吹得高高地飄起來,使寒冷皎潔的皓月將幽幽的銀光傾灑滿屋,這怎能不換氣她憂傷哀怨的情懷呢?
“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這兩句是借助于明月直接寫思婦的情懷,意境高遠,令人遐想!把鲱^”,寫思婦看到月光之時的動作行為,由月光灑滿床榻而引起思婦“仰頭看明月”,看著明月,自然想起遠在千里之外親人,思念之情愈加難以平復,無奈之中不得不寄希望于千里月光。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句詩,十個字,竟然將思婦的行為舉止和心理活動描述得鮮活而又明晰。
全篇雖無一句寫女子的淚眼與嘆息,但由于把女主人公的感情與秋風、明月等自然景物融匯在一起,借助于“秋風”、“羅帳”創(chuàng)造了凄清的環(huán)境氣氛,然后又借明月的千里清輝傳達深婉的情思,勾畫了一幅悲涼的畫面,渲染了一種哀婉的氣氛,很好地體現(xiàn)了古樂府民歌那種清新淺近風格,也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芍^是情景交一融的佳作。
【作者】
郭茂倩(1041—1099年),字德粲(《宋詩紀事補遺》卷二四有載),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萊州通判郭勸之孫,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
出身太原郭氏。自幼受詩禮熏陶,熟知音律,善篆隸,才氣非凡,對詩歌興趣極濃厚,以編纂《樂府詩集》百卷揚名后世,以解題考據(jù)精博,為學術界所重視。書中《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被后人合稱“樂府雙璧”。
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去世,享年五十九歲。
【簡介】
南朝樂府民歌大多是女子所唱的情歌。與后世婉約派詞風的含蓄不同,樂府民歌大多質(zhì)樸坦率,簡單易懂。雖然這類情歌中也有輕俗浮艷的作品,但縱觀《子夜四時歌》全篇,婉約清麗者有之,質(zhì)樸清新者有之,細膩纏綿者有之,大膽率真者有之,且因民歌本身的歌謠性質(zhì),音節(jié)搖曳,朗朗上口,實為值得一背的好詩。
【寫作背景】
《子夜四時歌》為南朝樂府民歌,收錄在宋代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中,屬“清商曲辭·吳聲歌曲”,相傳是晉代一名叫子夜的女子創(chuàng)制,多寫哀怨或眷戀之情。現(xiàn)存七十五首,其中春歌二十首,夏歌二十首,秋歌十八首,冬歌十七首。又稱《吳聲四時歌》或《子夜吳歌》,簡稱《四時歌》。
【《子夜四時歌·秋歌》賞析及原文翻譯】相關文章:
子夜四時歌:秋歌原文及賞析04-18
子夜吳歌·秋歌原文翻譯及賞析08-16
《子夜吳歌·秋歌》原文、翻譯及賞析05-30
《子夜秋歌》翻譯賞析01-31
子夜秋歌翻譯及賞析02-19
子夜秋歌的翻譯及賞析02-20
《子夜四時歌·春歌》原文翻譯賞析06-17
子夜吳歌·秋歌原文及賞析12-14
《子夜吳歌·秋歌》原文及賞析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