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記·祭統(tǒng)原文及翻譯 推薦度:
- 禮記祭統(tǒng)原文及翻譯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禮記》祭統(tǒng)原文
在日常過程學習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記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你知道的經(jīng)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禮記》祭統(tǒng)原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禮記》祭統(tǒng)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禮。禮有五經(jīng),莫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禮,是故唯賢者能盡祭之義。
賢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謂福也。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謂之備,言內(nèi)盡于己,而外順于道也。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親,其本一也。上則順于鬼神,外則順于君長,內(nèi)則以孝于親,如此之謂備。唯賢者能備,能備然后能祭。是故賢者之祭也,致其誠信,與其忠敬,奉之以物,道之以禮,安之以樂,參之以時,明薦之而已矣!不求其為,此孝子之心也。
祭者,所以追養(yǎng)繼孝也。孝者,畜也。順于道、不逆于倫,是之謂畜。
是故孝子之事親也有三道焉:生則養(yǎng),沒則喪,喪畢則祭。養(yǎng)則觀其順也,喪則觀其哀也,祭則觀其敬而時也。盡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
既內(nèi)自盡,又外求助,昏禮是也。故國君取夫人之辭曰:“請君之玉女與寡人共有敝邑、事宗廟社稷!贝饲笾疽病7蚣酪舱,必夫婦親之,所以備外內(nèi)之官也,官備則具備。水草之菹,陸產(chǎn)之醢,小物備矣;三牲之俎,八簋之實,美物備矣;昆蟲之異,草木之實,陰陽之物備矣。
凡天之所生,地之所長,茍可薦者,莫不咸在,示盡物也。外則盡物,內(nèi)則盡志,此祭之心也。是故天子親耕于南郊,以共齊盛。王后蠶于北郊,以共純服。諸侯耕于東郊,亦以共齊盛。夫人蠶于北郊,以共冕服。天子諸侯非莫耕也,王后夫人非莫蠶也,身致其誠信,誠信之謂盡,盡之謂敬,敬盡然后可以事神明。此祭之道也。
及時將祭,君子乃齊。齊之為言齊也,齊不齊以致齊者也。是以君子非有大事也,非有恭敬也,則不齊。不齊則于物無防也,嗜欲無止也。及其將齊也,防其邪物,訖其嗜欲,耳不聽樂。故記曰:“齊者不樂!毖圆桓疑⑵渲疽病P牟黄垜],必依于道,手足不茍動,必依于禮。是故君子之齊也,專致其精明之德也。故散齊七日以定之,致齊三日以齊之。定之之謂齊,齊者精明之至也,然后可以交于神明也。是故先期旬有一日,宮宰宿夫人,夫人亦散齊七日,致齊三日。君致齊于外,夫人致齊于內(nèi),然后會于大廟。君純冕立于阼,夫人副袆立于東房,君執(zhí)圭瓚祼尸,大宗執(zhí)璋瓚亞祼。及迎牲,君執(zhí)纼,卿大夫從,士執(zhí)芻,宗婦執(zhí)盎從夫人。薦涗水,君執(zhí)鸞刀,羞嚌,夫人薦豆。此之謂夫婦親之。
及入舞,君執(zhí)干戚就舞位。君為東上,冕而摠干,率其群臣,以樂皇尸。是故天子之祭也,與天下樂之。諸侯祭也,與竟內(nèi)樂之。冕而摠干,率其群臣,以樂皇尸,此與竟內(nèi)樂之之義也。
夫祭有三重焉:獻之屬莫重于祼,聲莫重于升歌,舞莫重于武宿夜。此周道也。凡三道者,所以假于外而以增君子之志也。故與志進退,志輕則亦輕,志重則亦重。輕其志而求外之重也,雖圣人弗能得也。是故君子之祭也,必身自盡也,所以明重也。道之以禮,以奉三重,而薦諸皇尸,此圣人之道也。
夫祭有馂。馂者,祭之末也,不可不知也。是故古之人有言曰:“善終者如始!别炂涫且选J枪使胖釉唬骸笆囵灩砩裰嘁,惠術(shù)也,可以觀政矣!笔枪适q,君與卿四人馂。君起,大夫六人馂,臣馂君之余也。大夫起,士八人馂,賤馂貴之余也。士起,各執(zhí)其具以出,陳于堂下,百官進,徹之,下馂上之余也。凡馂之道,每變以眾,所以別貴賤之等而興施惠之象也。是故以四簋黍,見其修于廟中也。廟中者,竟內(nèi)之象也。祭者,澤之大者也。是故上有大澤,則惠必及下,顧上先下后耳,非上積重而下有凍餒之民也。是故上有大澤,則民夫人待于下流,知惠之必將至也,由馂見之矣!故曰:“可以觀政矣!”
夫祭之為物大矣,其興物備矣,順以備者也,其教之本與?是故君子之教也,外則教之以尊其君長,內(nèi)則教之以孝于其親。是故明君在上,則諸臣服從。崇事宗廟社稷,則子孫順孝。盡其道端其義而教生焉。是故君子之事君也,必身行之。所不安于上,則不以使下;所惡于下,則不以事上。非諸人,行諸己,非教之道也。是故君子之教也,必由其本。順之至也,祭其是與?故曰:“祭者教之本也已。”
夫祭有十倫焉:見事鬼神之道焉,見君臣之義焉,見父子之倫焉,見貴賤之等焉,見親疏之殺焉,見爵賞之施焉,見夫婦之別焉,見政事之均焉,見長幼之序焉,見上下之際焉。此之謂十倫。
鋪筵設(shè)同幾,為依神也,詔祝于室,而出于祊,此交神明之道也。
君迎牲而不迎尸,別嫌也。尸在廟門外則疑于臣,在廟中則全于君,君在廟門外則疑于君,入廟門則全于臣,全于子。是故不出者,明君臣之義也。
夫祭之道,孫為王父尸,所使為尸者,于祭者子行也。父北面而事之,所以明子事父之道也。此父子之倫也。
尸飲五,君洗玉爵獻卿。尸飲七,以瑤爵獻大夫。尸飲九,以散爵獻士及群有司。皆以齒,明尊卑之等也。
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別父子、遠近、長幼、親疏之序而無亂也。是故有事于大廟,則群昭群穆咸在而不失其倫。此之謂親疏之殺也。
古者明君爵有德而祿有功,必賜爵祿于大廟,示不敢專也。故祭之日,一獻,君降立于阼階之南,南鄉(xiāng),所命北面,史由君右,執(zhí)策命之,再拜稽首,受書以歸,而舍奠于其廟。此爵賞之施也。
君卷冕立于阼,夫人副袆立于東房,夫人薦豆執(zhí)校,執(zhí)醴授之執(zhí)鐙,尸酢夫人執(zhí)柄,夫人授尸執(zhí)足,夫婦相授受,不相襲處,酢必易爵,明夫婦之別也。
凡為俎者,以骨為主,骨有貴賤:殷人貴髀,周人貴肩,凡前貴于后。殂者,所以明祭之必有惠也。是故貴者取貴骨,賤者取賤骨。貴者不重,賤者不虛,示均也;菥鶆t政行,政行則事成,事成則功立。功之所以立者,不可不知也。俎者,所以明惠之必均也,善為政者如此。故曰:“見政事之均焉。”
凡賜爵,昭為一,穆為一。昭與昭齒,穆與穆齒,凡群有司皆以齒。此之謂長幼有序。
夫祭有畀、輝、胞、翟、閽者,惠下之道也,唯有德之君為能行此。明足以見之,仁足以與之,畀之為言與也,能以其余畀其下者也。輝者甲吏之賤者也,胞者肉吏之賤者也翟者樂吏之賤者也,閽者守門之賤者也。古者不使刑人守門。此四守者,吏之至賤者也,尸又至尊,以至尊既祭之末而不忘至賤,而以其余畀之。是故明君在上,則竟內(nèi)之民無凍餒者矣!此之謂上下之際。
凡祭有四時: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嘗,冬祭曰烝。礿、禘,陽義也;嘗、烝,陰義也。禘者陽之盛也,嘗者陰之盛也。故曰:“莫重于禘嘗!惫耪哂诙E也,發(fā)爵賜服,順陽義也。于嘗也,出田邑,發(fā)秋政,順陰義也。故記曰:“嘗之日,發(fā)公室!笔举p也。草艾則墨,未發(fā)秋政,則民弗敢草也。故曰:“禘嘗之義大矣!治國之本也,不可不知也!泵髌淞x者君也,能其事者臣也。不明其義,君人不全;不能其事,為臣不全。夫義者所以濟志也,諸德之發(fā)也,是故其德盛者其志厚,其志厚者其義章,其義章者其祭也敬。祭敬,則竟內(nèi)之子孫莫敢不敬矣。是故君子之祭也,必身親蒞之,有故則使人可也。雖使人也,君不失其義者,君明其義故也。其德薄者其志輕,疑于其義而求祭,使之必敬也弗可得已。祭而不敬,何以為民父母矣!
夫鼎有銘。銘者自名也,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為先祖者莫不有美焉,莫不有惡焉,銘之義,稱美而不稱惡,此孝子孝孫之心也,唯賢者能之。銘者論譔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勛勞、慶賞、聲名,列于天下而酌之祭器,自成其名焉,以祀其先祖者也。顯揚先祖,所以崇孝也。身比焉,順也。明示后世,教也。夫銘者,壹稱而上下皆得焉耳矣。是故君子之觀于銘也,既美其所稱,又美其所為。為之者,明足以見之,仁足以與之,知足以利之,可謂賢矣。賢而勿伐,可謂恭矣。故衛(wèi)孔悝之鼎銘曰:“六月丁亥,公假于大廟。公曰:‘叔舅,乃祖莊叔,左右成公!晒嗣f叔,隨難于漢陽,即宮于宗周,奔走無射,啟右獻公。獻公乃命成叔:‘纂乃祖服,乃考文叔,興舊耆欲,作率慶士,躬恤衛(wèi)國,其勤公家,夙夜不解!裣淘唬骸菰!’公曰:‘叔舅,予女銘,若纂乃考服!Π莼自唬骸畬P以辟之,勤大命,施于烝彝鼎!贝诵l(wèi)孔悝之鼎銘也。古之君子,論譔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以比其身、以重其國家如此。子孫之守宗廟社稷者,其先祖無美而稱之,是誣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傳,不仁也。此三者君子之所恥也。
昔者周公旦有勛勞于天下,周公既沒,成王、康王追念周公之所以勛勞者而欲尊魯,故賜之以重祭,外祭則郊社是也,內(nèi)祭則大嘗禘是也。夫大嘗禘,升歌清廟,下而管象,朱干玉戚以舞大武,八佾以舞夏,此天子之樂也?抵芄室再n魯也。子孫纂之,至于今不廢。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國也。
藝術(shù)特色
1、謀篇布局,層折曲妙
、耪路ㄖ攪,映帶生姿。《禮記》中的散文篇章多數(shù)短小精悍,章法謹嚴;如: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既哭,進使者而問故。使者曰:“醢之矣!彼烀蝉。(《檀弓上》)有些篇章的結(jié)構(gòu)看似開散,實以所表達的中心為主線,散而不亂。如:季武子寢疾,蟠固不說齊衰而入見,曰:“斯道也,將亡矣。士唯公門說齊衰!蔽渥釉唬骸安灰嗌坪!君子表微”及其喪也,曾點倚其門而歌。(《檀弓下》)
、仆褶D(zhuǎn)回復,前后呼應(yīng)!吨杏埂分械囊还(jié)不僅首尾呼應(yīng),且有變化。如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弊釉唬骸暗榔洳恍幸臃、”(《中庸》)雖僅變換幾個字,自別有韻味,別樣情態(tài)。錢鍾書評曰:“結(jié)云‘道其不行矣夫!’首尾鉤連;以斷定語氣始,以疑嘆語氣終,而若仍希冀于萬一者,兩端同而不同,彌饒姿致。
、菧婧P波,跌宕有致!抖Y記》中有不少篇章情節(jié)曲折,文法跌宕,反映出豐富的內(nèi)容:如《檀弓上》記魯宋乘丘之戰(zhàn)一節(jié):魯莊公及宋人戰(zhàn)于乘丘,縣賁父御,卜國為右。馬驚敗績,公隊,佐車授綏。公曰:“末之卜也!笨h賁父曰:“他日不敗績,而今敗績,是無勇也。”遂死之,圉人浴馬,有流矢在白肉。公曰:“非其罪也”遂誄之。士之有誄,自此始也。全文以八十一字,清楚地交待了兩軍交戰(zhàn)的地點,莊公的隨從情況、墜車、被救,縣賁父之死,莊公哀誄等,情節(jié)完整,且有曲折波瀾。
2、行文句法:繁簡有當
、啪s簡括,不失一辭。比較而言,《國語》《春秋榖梁傳》《左傳》皆行文繁瑣,尤以《國語》為最。像《檀弓》之文僅用一“安”、一“傷”字,就將申生體諒獻公的孝子純心表達曲盡,而且,申生不忘心系君國,使人辭于狐突之言又可謂語短而情深,情韻篤厚,這些都遠較他書高妙。明代楊慎曰:“此節(jié)僅百五十字,而包括曲折,有他人千言不盡者!
、曝S贍繁富,不余一言!短垂分牟槐芊爆崳m當采用復沓句法,雖看似拙笨,卻也別有風采,宋代李涂說:“文章不難于巧而難于拙,不難于曲而難于直,不難于細而難于粗,不難于華而難于質(zhì):可與智者道,難與俗人言也!
《禮記》簡介
《禮記》,原有《大戴禮記》與《小戴禮記》,《大戴禮記》稱《大戴禮》!缎〈鞫Y記》即常謂之《禮記》,據(jù)傳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們所作,西漢戴圣所編。《漢書》:“《記》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后學所記。”[29][32-33]共四十九篇[1]。
書中記述個人修身、教育、教學之法、學制、政治、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等[2-3]。
《禮記》是儒家“三禮”之一、“五經(jīng)”之一,“十三經(jīng)”之一。自東漢鄭玄作“注”后,《禮記》地位日升,至唐代時尊為“經(jīng)”,宋代以后,位“三禮”之首。
編者簡介
戴圣,字次君,西漢時人,根據(jù)《漢書·儒林傳》《廣平府志》《歸德府志》《客家戴氏族譜》《新泰縣志》等古文獻均記載其為西漢梁國睢陽(今河南商丘睢陽區(qū))人。曾任九江太守,平生以學習儒家經(jīng)典為主,尤重《禮》學研究。與叔父戴德及慶普等人曾師事經(jīng)學大師后蒼,潛心鉆研《禮》學。
【《禮記》祭統(tǒng)原文】相關(guān)文章:
禮記·祭統(tǒng)原文及翻譯05-15
禮記祭統(tǒng)原文及翻譯04-09
禮記月令原文10-07
《禮記》文王世子原文11-03
禮記文王世子原文11-08
禮記誠意原文及翻譯10-05
禮記·投壺的原文及翻譯04-30
禮記大同原文及翻譯讀12-06
禮記樂記原文翻譯解讀09-29
祭鱷魚文原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