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微子篇論語原文注解及翻譯

時間:2021-09-14 17:24:39 古籍 我要投稿

微子篇論語原文注解及翻譯

  本篇共計1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這一篇中有如下內(nèi)容: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張,孔子弟子與老農(nóng)談孔子、孔子關(guān)于塑造獨立人格的思想等。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微子篇論語原文注解及翻譯

  微子篇論語原文注解及翻譯

  【原文】

  18·1 微子(1)去之,箕子(2)為之奴,比干(3)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注釋】

 。1)微子:殷紂王的同母兄長,見紂王無道,勸他不聽,遂離開紂王。

 。2)箕子:箕,音jī。殷紂王的叔父。他去勸紂王,見王不聽,便披發(fā)裝瘋,被降為奴隸。

 。3)比干:殷紂王的叔父,屢次強諫,激怒紂王而被殺。

  【譯文】

  微子離開了紂王,箕子做了他的奴隸,比干被殺死了。孔子說:這是殷朝的三位仁人!

  【原文】

  18·2 柳下惠為士師(1),三黜(2)。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注釋】

 。1)士師:典獄官,掌管刑獄。

 。2)黜:罷免不用。

  【譯文】

  柳下惠當?shù)洫z官,三次被罷免。有人說:你不可以離開魯國嗎?柳下惠說:按正道事奉君主,到哪里不會被多次罷官呢?如果不按正道事奉君主,為什么一定要離開本國呢?

  【原文】

  18·3 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鬃有。

  【譯文】

  齊景公講到對待孔子的禮節(jié)時說:像魯君對待季氏那樣,我做不到,我用介于季氏孟氏之間的待遇對待他。又說:我老了,不能用了?鬃与x開了齊國。

  【原文】

  18·4 齊人歸(1)女樂,季桓子(2)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注釋】

  (1)歸:同饋,贈送。

 。2)季桓子:魯國宰相季孫斯。

  【譯文】

  齊國人贈送了一些歌女給魯國,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上朝。孔子于是離開了。

  【原文】

  18·5 楚狂接輿(1)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注釋】

 。1)楚狂接輿:一說楚國的狂人接孔子之車;一說楚國叫接輿的狂人;一說楚國狂人姓接名輿。本書采用第二種說法。

  【譯文】

  楚國的狂人接輿唱著歌從孔子的車旁走過,他唱道:鳳凰啊,鳳凰啊,你的德運怎么這么衰弱呢?過去的已經(jīng)無可挽回,未來的還來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執(zhí)政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車,想同他談?wù),他卻趕快避開,孔子沒能和他交談。

  【原文】

  18·6 長沮、桀溺(1)耦而耕(2)。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3)焉。長沮曰:夫執(zhí)輿(4)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于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5)?且而與其從辟(6)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7)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8)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注釋】

  (1)長沮、桀溺:兩位隱士,真實姓名和身世不詳。

 。2)耦而耕:兩個人合力耕作。

  (3)問津:津,渡口。尋問渡口。

 。4)執(zhí)輿:即執(zhí)轡。

 。5)之:與。

  (6)辟:同避。

 。7)耰:音yōu,用土覆蓋種子。

  (8)憮然:悵然,失意。

  【譯文】

  長沮、桀溺在一起耕種,孔子路過,讓子路去尋問渡口在哪里。長沮問子路:那個拿著韁繩的是誰?子路說:是孔丘。長沮說;是魯國的孔丘嗎?子路說:是的。長沮說: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問桀溺。桀溺說:你是誰?子路說:我是仲由。桀溺說:你是魯國孔丘的門徒嗎?子路說:是的。桀溺說:像洪水一般的壞東西到處都是,你們同誰去改變它呢?而且你與其跟著躲避人的人,為什么不跟著我們這些躲避社會的人呢?說完,仍舊不停地做田里的農(nóng)活。子路回來后把情況報告給孔子?鬃雍苁卣f:人是不能與飛禽走獸合群共處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還與誰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會與你們一道來從事改革了。

  【評析】

  這一章反映了孔子關(guān)于社會改革的主觀愿望和積極的入世思想。儒家不倡導(dǎo)消極避世的做法,這與道家不同。儒家認為,即使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也要獨善其身,做一個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鬃泳褪沁@樣一位身體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種社會責任心,正因為社會動亂、天下無道,他才與自己的弟子們不知辛苦地四處呼吁,為社會改革而努力,這是一種可貴的憂患意識和歷史責任感。

  【原文】

  18·7 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1)。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2),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3)而食(4)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注釋】

 。1)蓧:音diào,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

 。2)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一說這是丈人指自己。分是糞;不,是語氣詞,意為:我忙于播種五谷,沒有閑暇,怎知你夫子是誰?另一說是丈人責備子路。說子路手腳不勤,五谷不分。多數(shù)人持第二種說法。我們以為,子路與丈人剛說了一句話,丈人并不知道子路是否真的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沒有可能說出這樣的話。所以,我們同意第一種說法。

 。3)黍:音shǔ,黏小米。

 。4)食:音sì,拿東西給人吃。

  【譯文】

  子路跟隨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個老丈,用拐杖挑著除草的工具。子路問道:你看到我的老師嗎?老丈說:我手腳不停地勞作,五谷還來不及播種,哪里顧得上你的老師是誰?說完,便扶著拐杖去除草。子路拱著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殺了雞,做了小米飯給他吃,又叫兩個兒子出來與子路見面。第二天,子路趕上孔子,把這件事向他作了報告。孔子說:這是個隱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經(jīng)走了。子路說:不做官是不對的。長幼間的關(guān)系是不可能廢棄的;君臣間的關(guān)系怎么能廢棄呢?想要自身清白,卻破壞了根本的君臣倫理關(guān)系。君子做官,只是為了實行君臣之義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評析】

  過去有一個時期,人們認為這一章中老丈所說: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是勞動人民對孔丘的批判等等。這恐怕是理解上和思想方法上的問題。對此,我們不想多作評論,因為當時不是科學研究,而是政治需要。其實,本章的要點不在于此,而在于后面子路所作的總結(jié)。即認為,隱居山林是不對的,老丈與他的兒子的關(guān)系仍然保持,卻拋棄了君臣之倫。這是儒家向來都不提倡的。

  【原文】

  18·8 逸(1)民:伯夷、叔齊、虞仲(2)、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謂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謂虞仲、夷逸,隱居放(3)言,身中清,廢中權(quán)。我則異于是,無可無不可。

  【注釋】

 。1)逸:同佚,散失、遺棄。

 。2)虞仲、夷逸、朱張、少連:此四人身世無從考,從文中意思看,當是沒落貴族。

 。3)放:放置,不再談?wù)撌朗隆?/p>

  【譯文】

  被遺落的人有: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鬃诱f:不降低自己的意志,不屈辱自己的身分,這是伯夷叔齊吧。說柳下惠、少連是被迫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分,但說話合乎倫理,行為合乎人心。說虞仲、夷逸過著隱居的生活,說話很隨便,能潔身自愛,離開官位合乎權(quán)宜。我卻同這些人不同,可以這樣做,也可以那樣做。

  【原文】

  18·9 大師摯(1)適齊,亞飯(2)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3)入于河,播鼗(4)武入于漢,少師(5)陽、擊磬襄(6)入于海。

  【注釋】

  (1)大師摯:大同太。太師是魯國樂官之長,摯是人名。

 。2)亞飯、三飯、四飯:都是樂官名。干、繚、缺是人名。

 。3)鼓方叔:擊鼓的樂師名方叔。

  (4)鼗:音táo,小鼓。

  (5)少師:樂官名,副樂師。

  (6)擊磬襄:擊磬的樂師,名襄。

  【譯文】

  太師摯到齊國去了,亞飯干到楚國去了,三飯繚到蔡國去了,四飯缺到秦國去了,打鼓的方叔到了黃河邊,敲小鼓的武到了漢水邊,少師陽和擊磬的襄到了海濱。

  【原文】

  18·10 周公謂魯公(1)曰:君子不施(2)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3)。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于一人。

  【注釋】

 。1)魯公:指周公的兒子伯禽,封于魯。

  (2)施:同弛,怠慢、疏遠。

 。3)以:用。

  【譯文】

  周公對魯公說:君子不疏遠他的'親屬,不使大臣們抱怨不用他們。舊友老臣沒有大的過失,就不要拋棄他們,不要對人求全責備。

  【原文】

  18·11 周有八士(1):伯達、伯適、伯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

  【注釋】

 。1)八士:本章中所說八士已不可考。

  【譯文】

  周代有八個士:伯達、伯適、伯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

  作者簡介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并稱“四書五經(jīng)”。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作品出處

  《論語·微子篇》選自《論語》第十八章。

  《論語》是記載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寫,是我國古代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是首創(chuàng)語錄體。漢語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與墨家對立)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和“中庸”!墩撜Z》是記錄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guān)于孔子言行的一部書。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對話,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墩撜Z》成書于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

  作為一部優(yōu)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yīng)答,點到即止;或啟發(fā)論辯,侃侃而談;富于變化,娓娓動人。

  《論語》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于戰(zhàn)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雖說是焚書坑儒,但是活埋的其實是一些方士及一些書本),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22篇,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fā)現(xiàn)的《古論語》21篇。

  西漢末年,帝師張禹精治《論語》,并根據(jù)《魯論語》,參照《齊論語》,另成一論,稱為《張侯論》。此本成為當時的權(quán)威讀本,據(jù)《漢書·張禹傳》記載:“諸儒為之語曰:‘欲為《論》,念張文!墒菍W者多從張氏,馀家寢微。”

  《齊論語》《古論語》不久亡佚,F(xiàn)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wù)撝Z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wù)撝Z48章。

【微子篇論語原文注解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二子乘舟詩經(jīng)注解及翻譯12-02

觀滄海原文及翻譯注解07-12

河中石獸原文及翻譯和注解10-25

論語學而篇原文及翻譯11-24

滕王閣序的原文注解及翻譯10-31

杜甫《佳人》原文及注解06-25

《論語》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譯07-19

《論語》十二章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河中石獸原文及注解11-29

詩經(jīng)采薇注解及翻譯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