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數的除法的評課稿(精選12篇)
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后的教學延伸。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好的有余數的除法的評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余數的除法的評課稿 篇1
二年級李老師講的《有余數的除法》一課,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首先,課的設計層次分明,首尾呼應,有層次、有高度。老師的語言簡潔、清晰,引導孩子說劃或讀書時,學生的語言清晰、干脆利索,語速適中,不拖腔,聽著很舒服。
其次,這節(jié)課的容量特別大,除法的兩種分法,也就是除法的兩種意義:等分除、包含除都含在了里邊。兩種分法都演示,又有那么多物品需要分,那么多算式需要板書,最后總結出:生活中有余數的除數真多呀!這些內容李老師處理的都非常緊奏,學生理解的也非常透徹,所以感覺學生學的還是非常好的,總體感覺不錯。
但是,當我遇到一個課的內容比較大時,怎樣進行才算高效!是做的充實才算高效,還是把教材中自主練習都進行了才算高效!我認為應考慮到本班學生的情況,如學生預習的情況,接受的情況等。如果學生預習的好,學生接受能力強,可以進行完。如果情況不是這樣,可以把教材分開來進行,分兩課時完成也未嘗不可。
另外,李老師說“余數為什么要比除數小”,學生理解不是太透徹。我想原因就出在:學生動手操作時,也就是分具體的物品時,分著分著(分過一輪兩輪后)無法繼續(xù)分了,老師應強調:為什么不能繼續(xù)分?因為剩下的不夠每份分一個,所以不能再分了,也就是余數要比除數小。每分一種物品都強調一次:為什么不能繼續(xù)分?讓學生心里明白:每份不夠分一個了,也就是余數要比除數小。
有余數的除法的評課稿 篇2
聽了任艷玉老師的這節(jié)二年級的《有余數的除法》后,感受頗深,現就談談自己聽后的收獲及任老師這節(jié)課的特色之處。
特色之一:精心設計,靈活處理教材。
我們都知道教材是落實教學大綱,實現教學計劃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當然教材內容也僅僅是教學內容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教學中如果過分拘泥于教材,沒有結合當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那么,學生所學的知識就有明顯的局限性。在這一點上任老師做的很好,她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有所選擇,科學的進行加工,合理地組織教學過程。比如,《有余數除法》教材上是這樣設計的:有30只紙鶴,每6只穿一串,可以穿幾串?每7只穿一串呢?然后讓學生回答再列出算式,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總結,教材上這樣設計體現了數學的價值性,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墒菍τ谡n堂來說,一節(jié)課穿紙鶴是很費時間的,而且這種活動又分散學生注意力。所以任老師結合教學目標,重新整理教材,精心設計教材,以學生擺小棒引入,先是讓學生將6個分為一組,怎樣列算式,來理解算式的意義。再每7個幾個分成一組,還剩下幾根呢?由這個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動手擺,體驗、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因為擺小棒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而且是學生們感興趣的事,對于學生也是比較直觀、形象,由擺小棒引出有余數的除法算式。接著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總結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理解豎式的意思及發(fā)現其特點,即余數比除數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這也正體現了新課標的新理論,即“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在教學中,重視體現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讓學生感受數學創(chuàng)造的樂趣。”“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在活動中做數學。”也培養(yǎng)了學生們的動手操作能力。
特色之二:關注學生成長。
縱觀整節(jié)課,我們不難發(fā)現任老師有一個重大的亮點:就是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首先,在設計教材上,就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心思。如在引入時,任老師設計了一個小游戲:學生問老師猜彩色彩球的顏色。一方面是為激發(fā)興趣,課伊始便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是為設疑問,因為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個學生都想自己成為一個發(fā)現者、探索者、研究者,而且在這學生時這種需要更加強烈”,所以任老師就抓住小學生的這種心理,設質疑問引導學生去探索,學習知識,并解決問題。還有練習設計也很有層次性、趣味性,為不同學生獲得不同的發(fā)展。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獲得不同的發(fā)展。而且還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學生的思想。
特色之三:教師基本功扎實,隨機變應能力強。
教師教態(tài)自然,語言有親和力。例如:在出示算式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這些算式有什么特點時,學生一下子發(fā)現不出來:余數比除數小,這一特點,教師就引導學生說:同學們請你們再仔細觀察一下?然后給學生們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激勵學生。
另外,本著教學研討的目的,我也想提點自己個人的想法。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操作分類時,教師問:10根小棒來擺正方形能擺幾個,還多幾根?算式怎么樣?學生很快答出:2個多2根。教師問:那么11根小棒呢?學生很快回答出:2個多3根。教師話峰一轉:擺3個這樣的正方形需要幾根小棒?學生回答:12根。再問13根?14根?其實,我想這樣設計不知會不會好些。教師問:11根小棒呢?學生很快答出:2個多3根?如果教師順勢問:12根呢?我想肯定會有許多學生會答:2個多4根。那么這時,教師就可以發(fā)問:“為什么有的說3個正方形?有的說是2個多4根呢?到底是誰的正確?”在這點上就可以為學生對知識創(chuàng)設矛盾,引導學生討論,在討論、交流過程中突破本課的難點,雖然學生還不會用數學語言歸納:余數要比除數小,但在經過學生們熱烈的爭論,我想大多數學生肯定已經明白為什么得數是3,而不是2余4。
有余數的除法的評課稿 篇3
x月x日數學教研活動如期舉行,此次由三年級陳老師執(zhí)教《有余數的除法》的第二課時。同樣作為新教師的我覺得這次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想要開好一節(jié)課,必須經歷備課、磨課,那過程是如此的辛苦。陳老師的這節(jié)課我已經聽過兩次,在磨課的過程中她非常認真,從第一次站在講臺上講課、被聽課到今天在大教室里開課,我看到了她的進步,看到了她辛苦付出后的回報。雖然這一天天公不作美,天氣較悶熱,在場聽課的老師都有些按耐不住,但陳老師的“淡定”讓我佩服。先拋開課的效果,能站在講臺上,她就已經是最大的勝利者。借用當天評課老師的話語:“新手開車,把車開直了,并開到目的地,那就成功了!爆F在我就談談對這節(jié)課的認識。
一、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有余數的除法》是一節(jié)探索味極濃的課,這對于新教師而言較難把握。陳老師首先以15÷5=3(組)這一算式引入,激起學生已有的認知,再從16、17、18、19盆入手,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進行列式,這樣充分關注學生的知識起點,給予學生探索的一個支點。第一次試教時的陳老師就像剛踏上征途一樣,一心想趕快到達目的地,而忽視了周圍美麗的風景;而今天的陳老師關注到了身邊的風景,停下腳步慢慢欣賞,原來每一朵花都是那樣充滿生機、富有生命力。
二、重視學習與思考相結合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出示了四個有余數除法算式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規(guī)律。當發(fā)現“被除數一個比一個增加,余數也一個比一個增加”時,陳老師因勢利導,追問學生:“如果有20盆花進行分組,余數會不會也增加變成5呢?”意味深長的追問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從而感知余數不能為5。但教師并沒有就此結束,而是繼續(xù)追問:“余數會不會是6、7?余數都是哪些數?”一連串的追問與學生的思維擦出了火花,此時無聲勝有聲。
三、猜想驗證中生成
“余數比除數小”這一規(guī)律不是簡單地告訴,而是要讓學生經歷一個猜想驗證的過程。教師設計了兩個反問:“是不是所有除數是5的有余數除法算式中都有這樣的規(guī)律呢?”“如果除數不是5,還會存在余數比除數小嗎?”通過反問引發(fā)學生猜想,再通過舉例驗證猜想。牛頓曾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測,就沒有偉大的發(fā)現!痹诒竟(jié)課中陳老師給予學生充分驗證的機會,利用匯報單(一)、(二),讓學生在初步感知中進一步理解,最后達到知識的建構。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在聽課時比較注重細節(jié)。細節(jié)一:陳老師課前擺了16顆珠子,但沒有實施,原因是她忘記了,這一點引發(fā)我的思考。聽課的老師能夠一眼看穿珠子的用意,而我們則更應該將它做足做透。忘記不要緊,這一環(huán)節(jié)錯過了,我們也是可以留在后續(xù)的探究中。早用晚用總歸是用了,但錯過了就沒有機會了,這也是我們新教師所缺少的教學機智。細節(jié)二:如何評價學生。好的評價能讓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簡單的“你真棒”已經跟不上教育的節(jié)奏。如何能夠正確評價學生,看來還得下一番功夫。
愛拼才會贏!邁出了教育生涯的第一步,以后路會慢慢平坦的。
有余數的除法的評課稿 篇4
聽了劉老師執(zhí)教的《有余數的除法》一課,覺得劉老師在課堂上能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的起點,她從學生熟悉的等分的事實開始來構建有余數的除法算式,并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fā)現分了以后還會有多出來的數,在此時劉老師讓學生嘗試用算式來表示。由于在分的過程中出現了多出來的這種情況,學生迫切想知道這樣的題目該用什么算式來表示。劉老師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把算式出示在黑板上,學生印象深刻。同時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备鶕⻊⒗蠋煹慕虒W說以下幾點:
一、復習引入,簡單明了
在進入本節(jié)課學習前,劉老師能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從除法豎式的寫法上(特別強調商的寫法),比較直觀的引出有余數的除法,為學習新知做好了準備。
二、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合作探究。
本節(jié)課劉老師給予學生較大的自由空間,先讓學生動手操作“用小棒幫助小朋友分23盆花,每5盆一組,可以分幾組?”,接著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請學生分別說一說分的過程,明確余數的產生的意義,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讓學生介紹她擺的過程,促使學生認識到活動的作用再讓學生觀察黑板上幾個算式中余數和除數,大膽猜測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然后分小組合作,用小棒根數繼續(xù)擺一個圖案,每一組擺一種,并寫出算式。在本次操作中,學生有效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在經歷、體驗、獲得的過程中,深刻體會了余數要比除
問題層層深入,讓學生很好的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了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總體來說,劉老師的課設計層次分明,語言簡潔、清晰,引導孩子說或讀書時,學生的語言清晰、干脆利索,語速適中,不拖腔,聽著很舒服。
其次,這節(jié)課的容量特別大,從整體來看,劉老師這節(jié)課的內容比較充實,她讓學生明白了有余數除法的由來及其寫法,并做了優(yōu)化,再讓學生掌握了除法的豎式寫法及各個部分的關系,最后用練習進行了鞏固。是一堂較成功的課。
有余數的除法的評課稿 篇5
今天早晨我們共同觀了年輕教師萬方的一節(jié)數學課,再次感受到年輕的激情與活力,這節(jié)課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也看到了一些值得再商榷的地方。下面我談談我對的感受:
一、三個優(yōu)點
1、注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課堂上,萬老師多次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追問,引導同學們把話補充完整、說出這樣理解的理由、鼓勵同學們存在不同的思考方式,特別是在分6個草莓和分7個草莓的列示對比新授環(huán)節(jié),連續(xù)有3名同學表達自己觀點,循序漸進的說清了,同時也掌握了。
2、構建和諧課堂,循循善誘,充分體現自然美。
走進萬老師的課堂仿佛步入了江南水鄉(xiāng),給人一種溫婉的感覺,像是我們常常提到的婉約派教師。整個課堂非常和諧,學生在其中也會有一種放松的感覺,跟隨老師一點一點探索數學知識,順應和促進了學生自然發(fā)展。
3、板書設計簡潔明了。
首先是幻燈片的制作力求簡練,合理利用幾張課件進行直觀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其次是黑板上的板書,左與右形成鮮明的對比,讓學生一目了然。
二、兩點值得商榷的地方
1、難點突破力度不夠。與萬老師對話交流:
這節(jié)課的難點在設計層面是如何預設的?
在執(zhí)行層面課堂中突破難點了嗎?有余數與沒有余數的對比;算式與圖的結合。
突破難點的時候進行了幾次對比?學生對余數的認識深刻嗎?結合實物就容易理解各部分關系,脫離實物,數會非常抽象。(余數的來歷滲透數學歷史文化,是否可以放在前面學習余數的地方,幫助學生準確理解余數的意義,余數、商、除數和被除數之間的關系)
2、教法略顯單一、學法指導略欠靈活。
全課萬老師主要采用對話交流的方式進行講授,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更多的通過語言表達進行交流。如果在新授和練習鞏固環(huán)節(jié),類似導入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擺一擺、圈一圈、練一練、填一填,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邊操作邊對應理解被除數、除數、商和余數的數量關系,就能很好的對搞清楚商和余數的名數就能做好鋪墊。
三、一點改進建議
1、我想,很多問題是共性的,也包括我自己,在未來的課堂上,做到三個充分:充分把握學情,充分研讀課標,充分挖掘教材。
最后,非常感謝萬老師為此節(jié)公開課做出的努力,也感謝大家的參與。
有余數的除法的評課稿 篇6
何老師執(zhí)教的《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這節(jié)課,是學生在學習了有余數的除法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是綜合應用找規(guī)律和有余數除法學概念的過程。聽了這節(jié)課,何老師大方自如的課堂駕馭能力、富有兒童化的語言給聽課的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節(jié)課設計巧妙,層次清晰,重難點突出,是一節(jié)成功的課?v觀整節(jié)課,我認為呈現以下幾大亮點值得我們學習:
一、注重學生語言完整性的`培養(yǎng)。學生語言完整性的培養(yǎng)是我校梁校長工作坊的課題項目,這節(jié)課我側重觀察了何老師在這方面的落實情況。一是富有兒童化的語言和巧用體態(tài)語言拉近師生距離。教學本身是一門藝術,而兒童化的語言和體態(tài)"語言"更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在課堂上教師如果能適時、適度使用兒童語言和體態(tài)語言,將更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輕松愉快的突投入到學習之中。在這一節(jié)課中,何老師運用了兒童化的語言和體態(tài)語言,如:一個微笑、一次點頭、一次信任或鼓勵的眼神。這些都能征服、激勵了學生。學生在鼓勵、關懷下,伴隨著和藹、親切、熱情的學習氛圍,對學習的求知欲無疑能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二是教師用規(guī)范、簡潔的語言對學生適時的引導。
二、課前游戲設計巧妙,你猜我找,為新課教學埋下了伏筆,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材挖掘深入,理解透徹?梢姾卫蠋煂φn標的研究很深入,并且理念也能夠落到實處。
四、教學設計層次清晰,環(huán)環(huán)相扣,首尾呼應,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五、教學目標落到實處,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尤其在對余數問題的處理上,做到層層遞進,層層深入。
六、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課堂紀律井然有序,學生書寫整齊,完整。
七、評價性語言豐富多樣,妙趣橫生。
八、練習設計緊扣主題,層次分明。注重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注重人文情懷。
最后我要說,通過相約課堂活動,讓我們共同在探究中體驗,在合作中交流,在反思中成長。我們經歷著觀點的碰撞、思想的啟迪,收獲多多。
有余數的除法的評課稿 篇7
從王老師的《有余數的除法》試教課到校級公開課,一路聽下來,感覺王老師的課最大的特點是既秉承了良好的傳統(tǒng),也融入了自己的創(chuàng)新之舉。
一、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課程資源
王老師依據自己所追求的,想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選擇、組合、再造,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課伊始,王老師先用兩個小組的同學起立游戲展開,既是游戲又是初步讓學生感知了有余數,第一組兩個兩個起立,多出了一個小朋友,而第二組兩個兩個起立,小朋友剛剛好。接著新知教學用了“巧分草莓”的情境開展,從認識有余數除法到理解余數與除數的關系,都很好地利用了草莓這個生活素材,讓學生分一分、擺一擺、理一理,這樣的設計更貼近生活,而且將知識化靜為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
二、注重開展自主學習,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間
在本節(jié)課中,有兩個環(huán)節(jié)提供給了學生探索空間,在理解有余數的除法意義時,讓學生把小棒當作草莓擺一擺,在擺的過程中讓學生感知為什么會有余數。第二環(huán)節(jié)是在探究余數與除數之間的關系時,讓學生通過擺小棒,四人小組共同探討,填寫表格(表格設計比較合理簡潔)。不過在理解有余數除法意義時,王老師是在沒有擺過小棒,還沒真正讓孩子們理解“分了以后余下來的必要性”之前,就讓學生匯報列算式,然后才讓孩子們擺小棒,要求:“結合小棒檢查算式”,我感覺知識呈現的跳躍性太大了,才導致學生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及如何書寫有余數除法有所欠缺。
三、課堂思考比較理性,語言簡潔有力
王老師的課可以說突出了很多值得我們秉承的傳統(tǒng),要求學生有清晰的算理表述,環(huán)環(huán)緊扣的環(huán)節(jié)設計,以文字方式呈現讓學生靜靜地獨立作業(yè),理性的思考及語言的精煉。也正是因為有了理性思考才能在環(huán)節(jié)的構建上力求簡潔有效,練習設計緊扣教學重、難點,注重針對性和實效性,課堂中少了嘩眾取寵的學習材料以及形式化的學習方式。
在課中,感覺王老師的追問還比較欠缺,比如說:在學生呈現余數與除數關系的材料時,迫不及待得想得出正確想法,而忽視了讓學生討論釋疑、暢所欲言,這時王老師如果能很好及時地進行追問,“現在的余數應該輪到4了吧?”、“如果除數是5,余數會是誰呢?”巧妙地用學生的話題引出更深層次的論點,課堂中讓學生感悟到的將會更多。
有余數的除法的評課稿 篇8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教師將新理念的核心“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滲透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使整個課的教學洋溢著新課程特有的時代氣息,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這種“新氣息”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創(chuàng)設豐富的情境,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中展開數學學習活動。教師通過游戲導入新課,給學生造成懸念,為探索新知創(chuàng)設了情境。進入新課,教師又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呈現課本上的主題圖、演示例題,通過設置問題和生動的描述等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個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進行獨立思考和協作探索。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習,學生容易興奮、有積極性,學生產生了我要學的欲望。這樣的教學方式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提高探究能力和組織交往能力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重視將數學知識的學習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數學知識總是滲透著實際問題,只有聯系生活實際,才易激起學生的興趣,促進其整體素質的提高。上課時劉老師打利用本次校班容布置為主線,通過買紙、剪紙、貼紙的生活為題材貫穿整堂課,把數學課堂與生活實踐搭起一座橋梁。使學生一開始就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之中,并且通過游戲使學生自然而然感受到了余數是怎樣產生的,而且對余數產生的感受特別深,接著讓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表述游戲的過程,并且列出算式,這時學生就會覺得數學離我們并不遙遠,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第三、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jié)課劉老師在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上,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確定了以小組合作為主的學習方式。如,在找第一類除法題的特點時,通過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索、交流的意識和能力,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這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而且使學生能夠從那些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和方法中得到啟發(fā),對問題的理解也會更豐富、更全面,讓學生學得輕松活潑、積極主動,成為學習的主體。而教師教得輕松自如,適時點撥,比較好地起到了一個引導者、促進者的作用。
探討的問題(個人意見)
一、如何讓小組合作不流于形式,真正的達到預期目的和效果。劉老師設計動手操作這一環(huán)節(jié)目的在突破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蓮恼n堂上反饋處,老師在處理上存在一定的問題,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學生從豎式中還說不處意義來,原因是老師缺少反饋。
二、試商法的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上老師也有待改進的地方。應先復習()x4《27之類的問題,強調最大能填幾,然后在后面的教學中就不會出現學生都不知道商幾的問題啦。
三、劉老師在節(jié)課中錯過啦一個(錯中出精彩)的環(huán)節(jié)。老師在出示題目時漏啦一個條件,學生提出來啦,劉老師這時候非;艔,趕忙補上,還說自己臺緊張啦,漏啦這個條件。在課堂教學中出錯是難免的,包括學生和老師,問題是我們改如何應對,教師要善于巴烏機會,并創(chuàng)造性的對待錯誤,抓住這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讓錯誤葉能成為精彩。
有余數的除法的評課稿 篇9
本課時內容是青島版教材二上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剛剛學習了“有余數的除法”,初步會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簡單問題,有一定的生活經驗,這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認識“進一法”和“去尾法”,并初步能根據具體情況合理使用“進一法”和“去尾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聽過王老師執(zhí)教本節(jié)課,感慨頗多。
值得我學習地方有以下幾點:
一、追求完美的精神令人折服。
聽課前,我重新翻了二上的數學教材,看到課本上例題是:17位同學參加野營訓練,每3人需要一頂帳篷,需要搭幾頂帳篷?通過解答本題,學習“進一法”,至于“去尾法”課本上沒有例題單獨介紹,而在課后習題中卻出現了。鑒于這種情況,王老師考慮到“去尾法”和“進一法”對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非常必要,是非常重要的數學知識,所以專門設計了本節(jié)課,以所設計的內容為依托,學習“進一法”、“去尾法”,并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新課程標準的總體要求中提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要服務于生活,要讓學生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王老師別出心裁的設計本節(jié)課,很能體現新課標的總體要求。
二、新舊知識溝通較好。
1、學習去尾法、進一法的基礎是有余數的除法,特別是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這一知識點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尤為重要,所以王老師每次講完一道例題都反復強調余數還可以是哪些數?不可以是哪些數?為什么?讓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這一知識點在學生的心目中扎下根,從而更好的促進對新知的理解。
2、有余數的除法中單位名稱的帶法是教學難點之一,部分學生因不理解題意,亂帶單位,還有的學生不理解題意不知道該“去尾”還是該“進一”。而王老師卻把本節(jié)內容巧妙的與找規(guī)律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溝通二者之間的聯系,為有余數的除法準確帶單位名稱起到了較大的助推作用。
我們經常說,數學系統(tǒng)性強,學習新知一定要以舊知為依托,找準新舊知識的生長點,這樣就能加強新舊知識的溝通與聯系,王老師尋找知識的生長點特別準,而且利用得也特別好。
三、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
1、以游戲為依托。
課前游戲既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也符合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能較大程度的激發(fā)兒童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愛上數學。王老師課前用伸手指數數,讓學生猜數老師伸手指這一游戲,一方面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給學生留下了懸念,而且還把學習的內容滲透到游戲中,真可謂一舉兩得。
2、課堂上找準學生的興奮點
數學課是枯燥的。如何使數學課變得生動、讓學生喜歡是我們每位數學老師的追求。其中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材料為依托就是一種較好的辦法。所以王老師在課堂上用北京奧運福娃這種學生喜歡的卡通圖貫穿課堂的始終,激活了學生大腦的興奮點,學生自始至終興趣盎然,探究的積極主動。
四、較好地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原本這節(jié)課內容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盡管如此,王老師在出示每一道例題之后也都讓學生先親自動手嘗試,積極思考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答案,然后通過學生相互爭論,得到正確的結果,老師始終沒有發(fā)揮權威的作用。這樣,既能讓做對的同學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出現錯誤的同學也能從中吸取教訓,牢記錯在了哪里,同時還能使學生的大腦始終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之中,避免了課堂上被動的接受。
五、加強對比與聯系,使生透徹理解。
更加難能可貴的一點是學習完“去尾法”和“進一法”之后,王老師還引導學生把兩種方法進行對比,讓學生透徹理解兩種方法的聯系和區(qū)別。
總之這節(jié)課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如果是雞蛋里面挑骨頭,我認為有以下值得商榷的地方。
1、如果講解“去尾法”時用課后練習中的一道習題“如果你拿10元錢買3元一塊的橡皮,能買幾塊?”效果會更好。而課堂所用的例子是:有36個福娃玩具,每5個裝滿一盒來銷售,最多裝滿幾盒可以銷售?學生會認為剩下的一個雖然裝不滿一盒,但也可以裝在盒里單個來銷售,賣的便宜點。如果用買橡皮的的習題做例子,更便于學生理解,而且貼近學生生活,學生人人都有這方面的經驗。
2、新課探究中,配上動畫演示效果會更好。
本節(jié)課內容有一定難度,如果課堂上發(fā)揮多媒體的輔助功能,介紹“進一法”和“去尾法”用動畫演示一下,效果會更好。
3、課后練習小組合作效果更好。
最后練習中讓學生兩人一組舉出生活中見到的“進一法”和“去尾法”實例,不如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讓優(yōu)等生先說,學困生聽后再說,這樣學困生便有了扶手,有了思考的余地,也能參與其中,從而使課堂真正做到面向課堂全體學生。
有余數的除法的評課稿 篇10
一直以為數學課因其學科本身的科學性和嚴謹性,所以必須上得一板一眼,但聽了劉老師執(zhí)教的這節(jié)《有余數的除法復習》一課,使我對如何上數學課有了新的認識:
首先,數學課的算理必須給學生講清楚,讓學生有明確的認識。
劉老師處理小青蛙跳水30÷7一題時,問學生什么是被除數,劉老師說被除數就是被分的數,一部分分走就是除數,一部分留下就是余數。如果一次分走就用減法,一次一次分走同樣多的就用除法。那么30÷7分走4個7,分了4次。他用這種方式不但算理講得透徹明白,同時學生學得也很輕松。
另外,劉老師的課形式新穎、趣味性強,使人耳目一新,不僅會牢牢的吸引住學生,就連聽課老師也被他牢牢的吸引了。
新穎不僅體現在習題的形式上,比如小青蛙跳水,學生說完答案后喊123青蛙就跳開。真有趣!小猴子挑桃子,最簡單的習題形式,被劉老師賦予的“有余猴”“沒余猴”兩個名詞給趣味化,生動化了。另外,在數學課上用區(qū)別同音詞的方式,“魚數”、“愚數”,“愉數”,并列舉了余字的其他組詞的方式來讓學生充分體會“余數”一詞中的“余”字的含義。不但聞所未聞,而且我相信經過劉老師的講解孩子們會徹底明白什么是“余數”了。并且會一生不忘。
新穎還體現在習題的內容設計的藝術性上。劉老師這節(jié)復習課的習題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題目難易呈遞增性。并且到開放性。不僅如此,在解題的過程中,除時時滲透算理外,還教給學生多角度看問題,做題什么數逆向思維等。例如:41÷()=()…6學生給出了兩個答案,7和5,5和7。劉老師徐徐善誘地引導學生不僅充分明白了余數和除數的關系,并且讓學生明白應該學會多角度看問題。還有小猴子挑桃子一組題,各個都有深意。有廣度,有開放性,而且題題目標明確。4÷2、3÷5、6÷6填幾有余數,填幾沒余數。教師把學生的思維充分激活了。題目新穎,形式靈活,趣味性強。
還有,我想說,劉老師真會“玩”。
你瞧,不管是找不同,或是搶答題,還是一個個小游戲,亦或是在習題中給孩子講解算理,細細想來,都是劉老師帶著學生在“玩”中進行的,你看一“老”帶著一幫“少”玩得多開心:小青蛙會跳;小猴子被命名為“有余猴”“沒余猴”。就連“余數”這個名詞,還被放在那么多詞語“親戚”中叫學生分辨,多好玩,孩子多愛玩啊,真好!
可見,復習課并不單單做幾道習題這么簡單,習題背后你要給孩子歸納哪些算理,必須教師自己有明確的認知,而且習題是為讓學生明白算理服務的。再者把課上得生動有趣,也是吸引學生的關鍵。除此,從劉老師的課中我還深切的體會到了教師一定要多花心思去分析教材,鉆研教法。把題設計的新穎,趣味性強,時效性強。什么樣的課是好課?我認為學生喜歡上的,能牢牢的吸引住學生,讓學生在趣味的環(huán)境中輕松地學到知識的課就是好課。一節(jié)好課不一定上得花里胡哨,熱熱鬧鬧,各種信息化手段非得都用上,它需要的是教師沉下心來,好好的鉆研教材,研究教法,精心設計題型,多一些預設才會有新的生成,這也是我所欠缺的,以后我會朝這方面多努力,力爭使自己做到發(fā)現了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劉老師這樣的課,我喜歡。我想,學生更喜歡。向劉德武老師學習。
有余數的除法的評課稿 篇11
聽了劉老師執(zhí)教的《有余數的除法》一課,覺得劉老師在課堂上能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的起點,她從學生熟悉的等分的事實開始來構建有余數的除法算式,并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fā)現分了以后還會有多出來的數,在此時劉老師讓學生嘗試用算式來表示。由于在分的過程中出現了多出來的這種情況,學生迫切想知道這樣的題目該用什么算式來表示。劉老師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把算式出示在黑板上,學生印象深刻。同時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备鶕⻊⒗蠋煹慕虒W說以下幾點:
一、復習引入,簡單明了
在進入本節(jié)課學習前,劉老師能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從除法豎式的寫法上(特別強調商的寫法),比較直觀的引出有余數的除法,為學習新知做好了準備。
二、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合作探究。
本節(jié)課劉老師給予學生較大的自由空間,先讓學生動手操作“用小棒幫助小朋友分23盆花,每5盆一組,可以分幾組?”,接著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請學生分別說一說分的過程,明確余數的產生的意義,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讓學生介紹她擺的過程,促使學生認識到活動的作用再讓學生觀察黑板上幾個算式中余數和除數,大膽猜測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然后分小組合作,用小棒根數繼續(xù)擺一個圖案,每一組擺一種,并寫出算式。在本次操作中,學生有效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在經歷、體驗、獲得的過程中,深刻體會了余數要比除
問題層層深入,讓學生很好的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了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總體來說,劉老師的課設計層次分明,語言簡潔、清晰,引導孩子說或讀書時,學生的語言清晰、干脆利索,語速適中,不拖腔,聽著很舒服。
其次,這節(jié)課的容量特別大,從整體來看,劉老師這節(jié)課的內容比較充實,她讓學生明白了有余數除法的由來及其寫法,并做了優(yōu)化,再讓學生掌握了除法的豎式寫法及各個部分的關系,最后用練習進行了鞏固。是一堂較成功的課。
有余數的除法的評課稿 篇12
優(yōu)點就不說了,我說些建議:
1、這堂課引入有余數除法時只涉及到了包含除(幾個一組)而沒讓學生平均分,可以讓學生通過分小棒的活動形成認知沖突,產生學習需要。如讓學生把10根小棒,每人分2根、3根、4根、5根、六根,可以分給幾個人?學生邊操作邊完成表格,然后讓學生仔細觀察表格,把分的幾種情況進行比較并分類。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得出結論:每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沒有剩余的,一種是有剩余的。這時學生就產生了認知沖突,萌發(fā)學習需要,需要學習一種新的算法,教學活動水到渠成,而剩余的部分就是余數,凸顯了有余數除法的的概念與意義,讓學生在現實的情景中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課外拓展的還不夠,因此學生掌握情況無法很好地進行對比。應再出示以下幾類:
請你來當小老師,判斷對錯.14÷4=3……213÷2=5……319÷4=4……318÷3=5……3
猜數游戲.有一個數,除數是2,余數是幾為什么如果除數是3,余數可能是幾
如果除數是6,余數可能是幾如果除數是100,余數可能有幾個
【有余數的除法的評課稿(精選12篇)】相關文章:
《倒數的認識》評課稿精選5篇04-14
《買東西的學問》評課稿04-02
物理評課稿(精選15篇)03-28
《增強生命的韌性》評課稿04-27
《分數的基本性質》評課稿04-18
物理評課稿(15篇)03-28
物理評課稿15篇03-28
【推薦】《增強生命的韌性》評課稿04-27
《倒數的認識》評課稿(匯編5篇)04-14
《倒數的認識》評課稿合集5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