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評課稿(精選20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評課稿,所謂評課,是指對課堂教學成敗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評估,并且能夠從教育理論的高度對課堂上的教育行為作出正確的解釋。優(yōu)秀的評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語文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語文評課稿 1
一、如沐春風,教學形式與內(nèi)容的統(tǒng)一
再次聽xxxx老師授課,真有如沐春風之感,這種感覺不是學生時代能有的。在20年前,作為xx老師的學生,聽她的課,最享受的是老師悅耳的聲音,和藹的教態(tài),教學內(nèi)容的生動有趣,對老師充滿崇敬。今天,當我對語文教學有了一些認識,對文本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解讀后,再次聆聽xx老師的教誨,被深深感動了。老師的聲音依然那么甜美,教態(tài)依然那么和藹,更重要的是教學形式與內(nèi)容如此巧妙的融合,正是種融合,讓人沉醉其中。教學內(nèi)容是“從孔子師生關系的角度解讀論語,走近孔子”。孔子的弟子往往比孔子小數(shù)十歲:子貢比孔子小31歲;顏淵比孔子小30歲;公西華比孔子小41歲。但年齡無法造成鴻溝,孔子和學生間的平等、相知、互敬,是極其明顯且難能可貴的。而xx老師的課堂我也能感受到同樣的教學氛圍。老師語調(diào)溫和,面帶笑容,眼神中飽含著對學生的信任與期待。老師沒有用擴音器,聲音不大,但表述得十分清楚,語言干凈利落,且富于文化色彩,作為同行和聽課學生,我深深地敬佩老師的語文功底。而那些xx老師課堂上的學生,也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中,自由舉手發(fā)言。整個課堂的氛圍如此輕松,師生關系融洽。在這樣的氛圍中,你能感受到學生的思想被激活了,學習的熱情被點燃了。
為此,我深感教學內(nèi)容和形式的有機融合是多么重要;叵肭皟商旖虒W《種樹郭橐駝傳》,有無限遺憾和苦惱。文章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講述一個深刻的道理——種樹和養(yǎng)民均需順應天性,便可發(fā)展其天性。由于缺少精心的教學設計,學生的學習激情沒能得到激發(fā),只是被動地理解文言語句的意思,談不上對文本進行賞析。此種情況下教學的內(nèi)容與課堂的學習氛圍是相違背的。一方面,強調(diào)順應物之天性,令一方面在違背人的天性,內(nèi)容與形式自相矛盾。教學效果可想而知。為此,我無比汗顏,有愧于自己的老師和學生。
二、巧妙設計,搭建對話平臺
課堂和諧的學習氛圍源于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師生地位的平等,但這些教育理念都內(nèi)化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中。好的教學設計是在營造一種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為師生對話搭建一個平臺。在通常的語文教學中,師生對話的基礎是教師設置的問題。我相信所有教師都希望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發(fā)言,但情況并非都能如愿以嘗。其實,很多時候?qū)W生不肯發(fā)言,原因不外乎兩方面:其一,問題不明確;其二,問題無法激發(fā)學生探究和表達的愿望。反過來說,如果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積極發(fā)言,那么教師的提問一定具備兩個條件:提問明確;提問有探究和表達的價值,能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愿望。
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便是教師教學設計的核心。
在xxxx老師的教學中,有效的提問促成了學生的思考探究和主動表述。整堂課,主問題只有三個:顏回死,夫子悲痛,如何理解子哭之慟?子貢為什么把仲尼比作日月?夫子見南子,子路為什么不悅?仲尼為什么發(fā)誓?歸結(jié)起來,她的教學提問是對教材整體設計的結(jié)晶。
1、整合概括性
文章標題是《當仁,不讓于師》意思為:面對仁,“弟子”不必謙讓、推讓于老師。強調(diào)面對仁時,師生關系是平等的,可見孔子把“仁”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三個問題的提出正是基于孔子與三個弟子的對話,也正好可以從不同的層面剖析孔子所強調(diào)的“任”。應當說,三個問題巧妙地化解了編者所列的.標題,而從師生關系的角度整合內(nèi)容拉近了文本與學生的,讓教學內(nèi)容主動貼近學生避免了把學生硬往所學內(nèi)容上拉。
概括性極強的提問有利于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提問只是給學生一個方向性的指導,指導學生去按圖索驥去發(fā)現(xiàn)隱藏在文字之下的信息,并進行理解思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的提問給學生的理解留有空間,讓學生在文中尋找信息的基礎上有話可說。
2、整合是對現(xiàn)有內(nèi)容的刪補調(diào)整
打通單元、打通課內(nèi)外
選文共13則,篇幅教長,而標題所涉及的“仁”一概念學生還未學習。集中學習理解孔子思想“仁”的內(nèi)容當在本書第四專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币谟邢薜囊还(jié)刻中完成一個相對集中,有明確主題的教學不得不進行內(nèi)容的刪減和增補。因此,精選怎樣的內(nèi)容和補充什么樣的內(nèi)容全由教學的核心內(nèi)容來確定。在本節(jié)棵課中當由標題所定。因此,整合也當打破單元界限,把第四專題的相關內(nèi)容選入其中。如在孔子和顏回關系的探討中可以加上“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不仁者不可以久處也,不可以長處樂。”所孔子之所以把特別的愛給予顏回,正因為文中所說“賢哉,回也!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鳖伝赜诟F困中處樂,正應了孔子所說的“仁”的含義:長處樂,仁如此輕易達到。仁,融在生活的細節(jié)中。
3、有效點評,促進對話
在學生發(fā)言,教師的點評是決定對話得否延續(xù)和深入的關鍵。xxxx老師的點評簡明富于啟發(fā)性,是我努力的方向。只要在場,注意聽,學生對某個問題都會一定想法。但要把心中所想用有聲語言表達出來,這本身是困難的,而語文課的所謂聽說訓練也就內(nèi)化在這些方面。鼓勵學生只要有所感就積極發(fā)言,在長期的訓練中,學生的表達能力肯定會有提高。教師的作用便是引導學生不斷提高。教學對話中,學生的發(fā)言往往表意不夠明確,條理不夠清楚,教師有必要使之明確化,條理化。因此,教師的點評不宜夠多,但應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能:一是概括學生的話語,使之明確;二是給學生以啟發(fā),引導其思維走向更深更遠。當然,前提是緊扣學習內(nèi)容。如果學生的回答超出學習內(nèi)容,那就是應及時拉回。
如在探討第一個問題時,學生的發(fā)言散亂,教師加以概括:處于困境而能堅守,堅守的執(zhí)著,淡褪了流派與時代,成為人性的閃光點。
三、對選修課專題設計的一點思考
選修教材在編寫上均以專題為單位!墩撜Z》作為語錄體散文,按某一主題選編內(nèi)容非常有必要,且編的很好!爱斎剩蛔層趲煛笔瞧渲幸粍t內(nèi)容容。而當這句話作為一個專題的主題時,它就成為了所有內(nèi)容的中心,也是教學的中心。它可以串聯(lián)教學設計中的三組對話。顏回與孔子對話一組,孔子為顏回的死而過度哀傷,似乎破壞了他所提倡的“禮”,正是因為孔子看中顏回的“仁”,可以說是為知己的死而痛哭。而孔子和子路對話一組,孔子見南子,子路不悅。這種對老師的態(tài)度極為反常,正是因為子路認為孔子的行為有!叭省保蠋煵缓虾酢叭省钡茏佑袡嗖粷M,這也正應了孔子所提倡的“當仁,不讓于師”。意思是,面對“仁”時弟子不必和老師謙讓。
因此,在選修課的教學中,琢磨專題主題,把握編者意圖,這是值得我們考慮的一個問題。
高中語文評課稿 2
聽了王老師的《黃英》這一節(jié)課,非常受益,很受啟發(fā),也從中看出了執(zhí)教者深厚的學養(yǎng)和扎實的基本功。可以這樣說,這是三節(jié)異中有同、風采照人的成功課。在這里我只重點談談共性的問題。
一、教學亮點。
這一節(jié)課有自己突出的一些亮點,我僅從以下十方面進行點評。
1、從教態(tài)來觀:執(zhí)教者都表現(xiàn)出端莊自然、精神飽滿的姿態(tài),慷慨激昂的語勢給學生以振奮,像老師那不時寫在臉上的笑意,又極具親和力。
2、從學科特點觀:執(zhí)教者都突出了“讀”這一語文課堂教學標志性特點,采用多種形式強化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賞析,凸顯了語文教學的語文味。
3、從教學目標的確立觀:執(zhí)教者能從課標出發(fā),立足教材,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確定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既具體明確,具有針對性,又突出重、難點,使得教學目標確立合理、落實明晰且達成度高。
4、從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觀: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這一點在三位執(zhí)教者身上都有不同的體現(xiàn),如,張老師收集的“原聲錄音”,王老師的具有唱歌、繪畫特長的學生等都成為了可利用資源,體現(xiàn)出課堂教學資源的豐富性。
5、從問題設計觀:一節(jié)課問題設計得如何,一定程度上關乎學生能否學有所獲。從這一節(jié)課不難觀出,執(zhí)教者在問題設計上都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開去,又兼顧學生的認知特點,遷移拓展,有深度且環(huán)環(huán)相扣。
6、從學生活動看:執(zhí)教者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參與時間,參與熱情高,學生善傾聽,能合作,體現(xiàn)出參與的廣度和深度。
7、從課堂氛圍觀:課堂突顯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創(chuàng)設出一種平等、和諧的對話環(huán)境,體現(xiàn)了互動的多維性。
9、從學生能力培養(yǎng)觀:執(zhí)教者都把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作為重頭戲,以不同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王老師讓學生課前預習、查找相關資料等環(huán)節(jié),關注了學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
10、從預設與生成觀:體現(xiàn)了預設嚴謹、生成合理的特點,王老師的針對問題使用比喻句或其他語句、但不可使用口語的細節(jié)要求,均體現(xiàn)出教者扣緊梯度目標、嚴謹教學的預設構想,實現(xiàn)了師生共同體會成功愉悅的深度生成。
以上只是對三位執(zhí)教者成功教學的概略點評。
二、教學建議。
盡管執(zhí)教者的教學或真水無香,或色彩艷麗,但也略有不足之處,就此提出幾點建議。
1、王老師注重開發(fā)學生潛能、關注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做法,非常值得提倡,希望能就此入行嘗試,使之作為一種常態(tài)化的行為實施于課堂教學中。
2、王老師的家常課,很樸實,非常有借鑒價值,但也要注重以下方面的處理:導語過長,再精煉些;放開手,讓學生多思、多動;可合理地利用網(wǎng)絡設備,既體現(xiàn)教學的直看性,又能節(jié)省教學時間,增大教學容量。
3、注意評價語言的`多樣性,充分發(fā)揮激勵性評價對學生思維調(diào)控的作用。
三、一點思索。
新課改強調(diào)有效課堂,我們?nèi)胄醒杏懻n的目的,主要就是要探索教學的有效性問題。如何使有效性體現(xiàn)于授課的每一環(huán)節(jié)(如,問題設計的有效性,學習方式的有效性,板書的實用性,環(huán)節(jié)時間安排的合理性等)應是我們今后花氣力探究并努力踐行的方向。因為只有做到了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才能使教學達到真正的有效。相信大家會越走越好。
高中語文評課稿 3
中國是詩的國度,詩歌發(fā)展源遠流長。這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無比珍貴的文化財富。作為炎黃子孫,責無旁貸,理應繼承和發(fā)揚這一精神財富。
學校在這一方面擔負著傳承文化的重任。教師就是傳承文化的使者。教材里收錄的都是經(jīng)典的千古流傳的詩歌,作為教師,我們要讓學生真正理解這些詩歌,并學會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學會舉一反三,能夠獨立欣賞其他詩歌。
今天觀看了張海巖老師的教學錄像,我感觸很深,同時反思自己的教學,發(fā)現(xiàn)自己在教學時,更多的代替學生分析詩歌,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詩的內(nèi)容。
自己的教學還是一種傳統(tǒng)的灌輸式的。張老師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走進文本之中。如讓學生反復朗讀詩歌,從吟詩中體會是詩人的`情感。
還讓學生相互討論,理解詩歌的字面意思,掃除詩歌字詞上的障礙。讓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解決。老師沒有急于說出答案,而是讓學生思考尋找。
這一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正在受益。反思自己的教學,總是覺得自己事先也想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可實際操作起來事與愿違,學生有時啟而不發(fā),或者說得離題萬里,風馬牛不相及。
自己在一旁非常著急,倒不如一股腦的講出來痛苦。這種困惑時常伴隨我,也想尋找一種有效的方法,今天收看張老師的錄像,我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了。
以后應該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循序漸進,逐步引導,切不可期望過高,急于求成。
高中語文評課稿 4
對于高中生,一堂真正的語文課,應該讓他們見“所未見”的東西,聞“所未聞”的東西。應該汁多肉豐,讓他們在這堂課中真正汲取到知識的、文學的、情感價值的和人生觀方面的東西。
總體上說,張老師所講蘇軾的《定風波》,有三個可說之處:
1、對新課標的研究有深度。尤其是在體現(xiàn)新課標中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表現(xiàn)突出。
2、注重課堂的實效性。課堂上關注每一位學生對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并做到讓每一位學生一節(jié)課有所得,有所感、有所悟。
3、師生交流充分且教學過程流暢。對教學過程的詳細琢磨和精心設計,表現(xiàn)了教師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和對課堂教學過程的純熟的駕馭能力。
張老師所講的內(nèi)容是蘇軾的《定風波》,內(nèi)容很少,全詞僅僅62個字,而對于蘇軾,大家又都很熟悉,如果僅僅就這首詞來賞析的話,這堂課就會沒有厚度,不夠充實;而如果我們一堂課交給學生很多的話,對所交的.所有內(nèi)容學生都只會識其皮毛,難求甚解。
張老師的課,抓住蘇軾的曠達重點講透,讓學生在學了這首詞,真正理解了蘇軾的曠達之后能夠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讀懂其他同類的蘇軾的詞。把課堂賞析部分分成這樣幾步:先讓學生領會到蘇軾面對眼前風雨的從容;再讓學生領會到蘇軾面對人生風雨的從容,在講述這一點時重點介紹蘇軾坎坷多磨難的經(jīng)歷,讓學生看到蘇軾經(jīng)歷的風雨之多;經(jīng)歷這么多的磨難為何還能做到從容應對呢?自然引導學生看到了蘇軾“無風雨夜無晴”的人生境界,即曠達思想。
至此,主旨畢現(xiàn),但就此停止的話,學生對于蘇軾的曠達依然停留在一個抽象的概念上,是不深入不透徹的。于是在此處張老師借用蘇軾的其他詞句讓學生看到蘇軾“居廟堂之高憂其民,處江湖之遠憂其君”的一面,讓我們看到一個渴望建功立業(yè)心系天下的蘇軾。聯(lián)系蘇軾經(jīng)歷的重重磨難和環(huán)海沉浮,讓學生領會到蘇軾的曠達實質(zhì)上是歷經(jīng)磨難志不得伸的滄桑,是忍下眼淚亮給我們的堅強。那么到此學生應該能夠真正理解蘇軾的曠達了。而且學生又見到了蘇軾不少其他的詞句,知識面擴寬了,課堂也豐厚了。
如何使課堂流暢自然,循循善誘,逐步加深?在備課中,我做了多種設計,也做了多個否定。河蚌痛苦的眼淚孕育了閃亮的珍珠,蘇軾一路坎坷一路歌,閱讀蘇軾中思路逐步清晰。
高中語文評課稿 5
有幸聆聽了于xx和錢xx兩位優(yōu)秀教師的精彩課堂同課異構《山谷中的謎底》,現(xiàn)就兩節(jié)課談一談自己的收獲:
如果讓我用幾個字來概括一下兩位教師的課的話,于教師的課抓的全,錢教師的課掘的深。于教師的這節(jié)課是一節(jié)極為扎實的常規(guī)課,整堂課緊緊圍繞謎面謎底解謎的思路展開教學,條理清晰,重點突出,于燕教師確切把握住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能了解雪松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領會既要敢于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當學生對雪松的不屈不撓已有較深的印象后,于燕教師預設了一個小小的辯論有人讀了課文的第三段以后說,雪松應對風雪,一個勁地向下彎曲,他們是一群膽小的弱者。你同意這樣的說法嗎?用辯論的方式幫忙學生進一步體會雪松的頑強,雪松的彎曲策略。
錢教師對課文資料的挖掘深,使得學生的思維都緊緊圍繞著課文資料拓展、發(fā)散,學到了扎實鞏固的語文知識,對語言文字有較為深刻的感受。學生在反復悟讀中,讀出雪松是在盡可能的`去承受大雪的壓力,而又實在承受不住的情景下才選擇彎曲。雪松之所以能在逆境中存活,是因為它學會了彎曲。錢教師在詮釋彎曲這個詞時,不是狹隘的定義為一種斗爭的行為策略,而是拓寬彎曲的內(nèi)涵。彎曲不是懦弱,只是暫時的退讓,為的是尋找機會反彈以退為進。教學時,錢教師思路清晰,引導恰如其分,課堂上精彩生成層出不窮,課上得有條不紊。這節(jié)課的魅力所在不單單是錢教師對教學環(huán)節(jié)獨具匠心的設計,更在于錢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質(zhì),文化修養(yǎng),以及駕馭課堂的能力都是令我們所折服的。我們也要以這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實踐我校的兩段四環(huán),自主互助的課堂教學模式,助推自己的專業(yè)成長。
高中語文評課稿 6
雷雨是夏日的精靈,是人們身邊熟悉的一種自然景象!独子辍芬徽n,用精練的文字,精美的插圖,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瑰麗景象。夏日炎炎,一陣雷雨,為人們送來一陣清涼,迎來清新的空氣,美麗的彩虹高掛天空,蛙聲陣陣,淘氣的孩子光著小腳丫,樂呵呵地在水中嬉戲。雷雨為孩子們的生活增添多少樂趣啊!本節(jié)課,薛老師巧妙地運用多媒體,結(jié)合課本資源,創(chuàng)設了生動、形象、的課文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細細品味,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現(xiàn)就本課設計中的幾個精彩之處,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導入時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快!
雨是孩子們司空見慣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老師直接和孩子們聊起了雨精靈,各種雨,再引出雷雨,一下子如話家常般拉進了老師與學生的距離,為深入學文做了極好的鋪墊。
二、課件豐富多彩,緊扣文本,好!
為了使學生整體感知全文,本課的多媒體課件,顯現(xiàn)課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動逼真的畫面,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變化。黑沉沉的烏云、轟隆隆的雷聲和嘩啦啦的下雨聲,以及鮮艷奪目的雨
后花朵圖,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感受頗深,既調(diào)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器官,也促發(fā)了形象思維活動的展開,從而,激起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起到有效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作用
三、品詞析句,訓練多樣,妙!
學生初步讀文后,引導抓住重點詞句品悟,通過畫一畫,讀一讀,換一換,品味文字的精粹之處,如理解句子:“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師結(jié)合平時學生的個人感受,結(jié)合課件,深入體會。并引導學生品詞析句:“黑沉沉”寫出了烏云怎么樣的變化,做個動作理解“壓”的意思,并說明當時的云層怎么樣?黑沉沉的烏云向你直壓過來,你有什么感受?在引導學生理解“垂”這個較抽象、難理解的動詞時,師課件演示和動作表演蜘蛛垂下來的動作,將抽象變?yōu)橹庇^,學生很容易理解。理解“葉子一動也不動,蟬一聲也不叫”一句時,通過對比,很快讓學生理解了本句描寫的精妙之處。此外,本課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設計了很多詞句說話訓練,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標提出的閱讀教學要注重感悟、積累和運用這一教學理念。
四、朗讀表演,拓展升華,精!
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朗讀,指名表演,有效地再現(xiàn)課文內(nèi)容,領悟課文意境,學生們興趣盎然。最后,來了個總結(jié)拓展,延伸到課外,使學生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這里,提出自己的幾點小建議,和大家商榷一下:朗讀形式可再多樣化些,朗讀的要求可再明確點,指導要更到位些,如指導“嘩,嘩,嘩”,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應強調(diào)要讀得重一點,停頓短一點。“漸漸地、漸漸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緩有一段時間,要讀得稍慢一些。三處的“越來越”有一個變化,并逐漸呈現(xiàn)天氣變化的快,讀得語速可加快,才能讀出感情,讀出味道。課堂中應保持在尋美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審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欲望。另外,讓學生上臺板書,不但浪費孩子們的學習時間,而且效果不佳,不如讓全班學生交流后,師板書,可能會更好些!再者,表演時,表演外的其他學生注意力均被臺上的表演所吸引,所以不建議讓臺下學生邊讀邊看,一心二用,可讓學生用心觀察表演,當小導演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點評,效果可能會更好。
高中語文評課稿 7
今年又是我校第xx屆青年教師賽教課開賽的時候了,各位老師均精心準備,一場教學的課堂盛宴又開始了!我們語文組有三位教師參賽,黃程龍老師執(zhí)教《我與地壇》,覃xx老師執(zhí)教《花未眠》,周xx老師執(zhí)教《珍珠與淚珠》。我受教研組的委派主評覃xx老師的課,下面是我評課的札記。
最近教育局正致力于建設“基礎教育的亮點工程”,這個“工程”是個了不起的工程,我首先也來找找亮點。其實我在想,作為評課的功能到底是什么,是促使執(zhí)教者改正相關的錯誤,這固然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是我想發(fā)掘執(zhí)教者的亮點,讓其能找到自身的“生長點”,這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節(jié)課難免有若干的遺憾,如若大加批評,執(zhí)教者難免灰心喪氣,結(jié)局只能是不歡而散。然而亮點亦不能是虛假的奉承。
所以我所反對的評課態(tài)度是兩種:一種我稱之為“行政式”的態(tài)度,氣勢洶洶動輒將一節(jié)課踩入地獄,有的評課者甚至不屑與執(zhí)教者交流;另一種則是“奉承式”的態(tài)度,有的評課者如若遇到名家便全是阿諛之詞。評課的態(tài)度應是學術的態(tài)度,學術的精髓則在于自由、平等、獨立。
一、五大亮點
覃老師執(zhí)教的《花未眠》一課有五個方面的亮點:
亮點一:教學設計合理,整節(jié)課使用了“問題教學法”,利用五個框架性問題推進課堂教學的展開,而這五個問題又是理解文章的要害和樞紐,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法。這種教學法的好處在于能夠提綱挈領地抓住文章的要旨大意,并激活學生的思維,而避免了學生的被動地聽。記得三年前語文教研員覃方確老師曾問我對于學生主體性的理解,我大膽提出學生發(fā)言不一定是主體性、參與性的體現(xiàn),但是當時我沒有道出本質(zhì)。現(xiàn)在我可以明確了,一定是由“思”而“言”才是學生的主體性、參與性真正的`體現(xiàn),缺了“思”的“言”即是無效的“言”,只是形式的繁榮罷了。
亮點二:有資源整合的意識,本節(jié)課能引經(jīng)據(jù)典,適當延伸拓展。導入使用了蘇軾的《海棠》一詩,揭示《花未眠》與《海棠》的異曲同工之妙,中外相互印證。利用優(yōu)美的圖文實現(xiàn)審美教育的目的。我們常常是“教教材”,受到教材的局限,而不是“用教材來教”,教材只是資源之一,如果樹立了課程意識,“萬物皆備于我”,再“反身而誠”,那么就可以“樂莫大焉”了,資源一經(jīng)整合,教學的境界也就開闊了,也就不再是“教死書”了。
亮點三:教學的雙邊活動基本上是充分的,教師是有激情的,學生是活躍的,于是整個課堂處于和諧的狀態(tài)。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的功能,能通過框架性問題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活動。
亮點四:注重了語文教學重要規(guī)律,即是抓住了散文的誦讀。誦讀形式多樣,有范讀、齊讀、分組朗讀等,并能通過誦讀與文本的研讀相結(jié)合。誦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在詩歌和散文教學中,誦讀法更是不二法門。從誦讀中能看出對于文章的感悟和理解,所以我反對將有意境的詩歌、散文分析得支離破碎,而主張以讀促析、以讀代析。
亮點五:文本的研讀比較充分,而并沒有架空文本。
二、兩個遺憾
遺憾一:執(zhí)教者犯了一般公開課、賽教課的通病,就是極力想展示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于是整個課堂容量很大,這個問題也想講,那個問題也想講,導致了問題沒有講得透徹,教學的重點也就不能突出了。完整有時并不能完美,不如來一個美麗的戛然而止。我一直主張公開課也要常態(tài)化,體現(xiàn)原生態(tài)的課堂。做人本色是真,做課常態(tài)是真,這也正是我所提倡的“現(xiàn)象學語文”的精神。
遺憾二:本課雖然注重了誦讀,但是誦讀仍不到位,誦讀沒有和語言的品味結(jié)合。讀而不品,等于沒讀,要讀出情感,才達到了誦讀的目的。因此教師的范讀是關鍵,結(jié)合語言的品味來讀,進行誦讀的指導。
三、三個技術性問題
問題一: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思維方面的特點,提出問題要視問題的難易程度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不要一提出問題就馬上希望得到學生的回答。
問題二:學生回答的問題是教學生成的重要體現(xiàn),要重視對于學生的回答評價,好的評價常常能激起思維的火花。不要對學生的問題置之不理,或是什么都說“很好”,可以學生互評,激發(fā)學生的互動,教師的點評則至關重要,要從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出發(fā)去點評,解析學生的思維過程,點出閃光點,如果有偏差要有策略的引導。在本課中有學生在理解“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時就會不由地自語道:要活下去!”一句關鍵句時,認為海棠花“無人欣賞”尚能獨自開放,那么更何況人呢!而教師預設的答案確是“作者希望欣賞更多的美”,于是對該學生的回答不予評價。而事實上該生的回答很有閃光點,值得去品味思考。
問題三:每一單元、每一課的教學應抓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點,有的文章要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有的要抓住信息篩選能力,有的要注意語言的品味,有的突出審美的熏陶,凡此種種都應在聽、說、讀、寫幾項活動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四、三個要處理好的關系
關系一:處理好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關系。信息技術的運用是為了更好的彰顯學科特色,而不可濫用,本課中出現(xiàn)了一些不必要的聲響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精美的圖文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感知,這是運用得很好的。
關系二: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課件越多表示預設越多,就會導致課堂生成被湮滅在一張張的演示文稿上。建議以課件為主要框架內(nèi)容的設計,而黑板則作為課堂生成的展示平臺。
關系三:處理好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主體性的關系。本課教師的主導性較為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沒有體現(xiàn)。建議提出框架性問題后,學生反復誦讀體會,自主思考,多給學生表達的機會,點評到位,少一些講解。
高中語文評課稿 8
《女媧補天》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神話傳說的特點,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們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于奉獻的精神。這天有幸聽到但老師執(zhí)教這篇文章,教者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書是這樣,聽課也如此。咱們每個人聽完課后也都會有自己的看法,觀點,我覺得,但老師這堂課,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讀中悟,悟中導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讀"在語文課堂上也越來越"熱"。這比以前的閱讀教學多分析,少朗讀的情形,實在是一大進步,但也不難發(fā)現(xiàn)"重視讀"這一理念在有些課堂實踐中產(chǎn)生了一些偏差。如:為讀而讀,朗讀無目的;讀悟分家,朗讀少思考等?傻蠋煹倪@節(jié)課"讀"貫穿始終,但不是沒有目的的讀,每次讀都有具體的目的。如:女媧為什么要補天帶著問題自由輕聲地讀,避免了學生漫無目的,又能使學生更快地圍繞問題,解決問題;又如:看到這山崩地裂的一幕,能說說你的感受,能讀出那種可怕嗎這是感悟邊讀;
老師對學生讀課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讀的方式也有所不同:群眾讀,個別讀,老師讀,學生讀,大聲讀,默讀……等等。不同形式的讀也是有不同的功能。默讀有利于對文字的揣摩;出聲朗讀能加強感受,增強記憶;指名朗讀能夠給對文本有不同感悟的學生施展個性的空間;自由朗讀能夠讓學生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語言。群眾朗讀有增強氣勢,激發(fā)共鳴的功能;教師范讀對學生不僅僅有示范作用,而且有激勵作用……但老師對每種讀法的作用掌握很清楚,什么時候該用什么形式用得十分準確:如,體會女媧補天真辛苦,真?zhèn)ゴ髸r,讓學生在默讀中找出具體的詞句,學生透過細心揣摩都能找到有關句子,產(chǎn)生體驗;再比如,"女媧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這句,老師采用了群眾讀,在氣勢中學生再一次體驗了一把女媧當時補天的的勇敢和堅定。
為了更深入,準確地體驗情感,老師指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來指導朗讀,使學生在課堂上積累了更多的語言文字,學生也在細節(jié)中獲得情感,升華情感,比如,學生從"找啊找啊,最后"看出了女媧補天多辛苦;從"五天五夜"中體驗到了女媧補天過程的辛苦與偉大;但是有一點小遺憾就是,老師沒有將這些重點詞作為朗讀指導的重要道具來使用,如果能將這幾個詞語再進行朗讀上的重點推敲,是否效果會更好些呢
朱熹曾說:"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老師很得巧用了"讀"的藝術,無論從讀的形式還是讀的次數(shù),該什么時候讀該怎樣讀都把握得當,行云流水。調(diào)動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參與到讀中,實現(xiàn)讀和思考的'有機結(jié)合,使學生親近文本,走入文本,進而對文本產(chǎn)生富有"個人好處"的理解感悟,自然地到達"一個文本,多種聲音"的個性化朗讀的境界。
如果說讀是走進語言文字的基本途徑,那么這堂課的語言文字的訓練更能體現(xiàn)語文課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這也是我要說的這堂課的第二個特點:
二、語言文字的訓練扎實,到位
課堂中,有多處讓學生進行文字訓練的活動。如:用"首先之后然后最后"的句式來說說女媧是怎樣補天的。這樣的訓練,能使學生學會如何有條理的把一件事說清楚,訓練了思維,同時也為學生能復述故事資料奠定了基礎。再比如:這些描述動作的詞語能夠打亂順序嗎由此引導學生了解寫作時也要有條理的敘述。這樣的訓練,對于三年級正開始學習習作的學生來說是很有必要的。第三處訓練點:女媧用盡全力把天補好了,你能用一句話或者一個詞來贊美女媧嗎這樣的訓練,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也給學生帶給了一次與文本對話,與人物對話的平臺,既訓練了學生的表達,也使情感得以升華。
另外,我們看到教師的板書設計精美,書寫漂亮,體現(xiàn)了她個人扎實的功底。課后作業(yè)的布置,讓學生選做作業(yè),也獨具匠心,學生也很感興趣。
我的一點推薦:課文后小伙伴吐了一個泡泡:"女媧真了不起。"這實際上是引導學生感悟故事的神奇。的確,課文寫得夠神的了!那么學生有沒有體會到故事的神奇,由此喜歡上神話故事。如描述天塌的情景,透過一連串疊詞的運用(轟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逼真?zhèn)鬟_出人間的慘狀;還有女媧冶煉五彩石和補天的一連串動詞的運用(找—挖—放—煉—化—裝—端—潑等)十分生動傳神;又如課文結(jié)尾段,"此刻,人們常?匆娞爝呂宀实脑葡,傳說那就是女媧補天的地方。"看似寫得隨意,實則十分抒情,流暢,余味深長,值得好好朗讀和積累。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粗淺的看法和體會,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高中語文評課稿 9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很美的寫景散文,指導學生美美地讀課文是教學本文的重點。聽了羅老師的課,總感覺很簡單,她那親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態(tài),都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總的給我的感覺有以下四點:
1、讀中有悟?qū)W中指導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已成為語文課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明理,在讀中得法。當學生讀著讀著,就自然而然點起頭,露出笑容來,不用老師多講,就把課文讀得美美的,我們著實感受到“文貴自得,熟讀自悟”所帶來的'喜人效果。在這節(jié)課中,羅老師正是把讀慣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充分感悟課文的語言美、情感美、景色美。而隨機地進行點撥與指導,讓學生頓有云開見月明的感情,如這一句:“它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老師用柔美深情的語調(diào)讀,學生一下子就明白像這樣的句子該怎樣讀,同時也理解了它的意思:秋天是在我們不知不覺中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的。
2、民主平等營造和諧氛圍
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課堂上沒有喝斥、沒有譏諷、沒有批評,有的只是老師那始終帶著微笑的臉,以及鼓勵、贊賞、期盼的眼神。學生因為有了信心,有了勇氣而變得想說,敢說、愿說。“你讀得真好,小朋友們都想來試一試,老師也想來讀一讀”。一句話,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的距離。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在簡單、和諧的環(huán)境里,思維才能表現(xiàn)得最活躍。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能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反饋,如一學生把“扇哪扇哪”的“扇”音節(jié)讀錯了,老師范讀了一遍,立刻說:“我相信你會讀的,再讀一遍”一句鼓勵的話語,消除了學生的緊張心理,如此一來,學生不會因為怕出錯而產(chǎn)生畏縮,影響今后課堂上的表現(xiàn)了。
3、重視語言積累運用
豐富語言積累和運用,成為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一個重要理念,在語文學習中,積累語言,熟讀成誦,這是一種積累方式;品讀好詞佳句也是一種積累形式。如“紅紅的楓葉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等句子,學生細細地品讀著,仿佛感覺真的很涼爽。羅老師在注意語言積累的同時,也注意了引導學生運用已學過的好詞佳句,比如:引導學生用一個詞來概括顏色多種多樣的菊花,學生說了很多:五顏六色五光十色色彩斑斕……。講到秋天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學生說道: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
4、圖文結(jié)合注重語言訓練
在閱讀教學法中,突出語言文字訓練是很必要的。羅老師不僅僅注意讓學生反復讀書,還重視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的說話潛力。例如:在導入課文時,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搜集秋天景色的圖片,在每段課文出示前,老師首先出示相關的圖片,讓學生看圖說說看到了什么,然后再讓學生看看課文是怎樣寫的,讀讀課文上的句子,體會意思,這樣的說話訓練不僅僅鞏固課文中所學的知識,而且透過語言文字的運用,使學生把知識轉(zhuǎn)化為潛力。
高中語文評課稿 10
4月17號,有幸連聽了由我們新教師中一位優(yōu)秀的同仁郭xx老師執(zhí)教的《橋》,讓我們大開眼界,學有收獲。這里我想著重來談談聽了郭老師執(zhí)教的《橋》后的一些個人的學習體會。
郭老師的這整堂課的構思非常的完整、巧妙。雖然是新教師,課堂上展現(xiàn)出來的卻是她成熟、老練的一面,完全不見生澀,令人佩服,基本上課堂處理的無可挑剔,亮點多多,顯示出教師對教材、課堂與學生的良好把握。
一渲染情境,以情促情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堂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郭老師的課堂上,始終不忘帶動學生的情感,非常注重渲染情境,以情促情。
比如正式導課之前,郭老師就播放了一段關于山洪災害的錄象,這真實可怕的山洪鏡頭馬上把學生,甚至聽課的老師都拉入了這種氛圍中。同時葉老師讓學生在滋生情感之后給他們充分表達的機會,談談自己的感受,非常巧妙的利用課前幾分鐘時間,營造了一種與課文相吻合的緊張氣氛,奠定了學生學習的情感基調(diào)。再如郭老師在后來教學中,兩次運用音樂渲染,這音樂選的也十分巧妙,不是普通的背景音樂,一是山洪爆發(fā)時的聲音,二是溫柔凄婉的配樂,適時出示,恰當運用,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情緒,烘托氛圍,讓學生很快進入音樂中的情境,讀有味,說有情。
二對話文本,以情育情
本堂課的又一大亮點,就是在整個過程中,我們都能感受到郭老師把閱讀教學看成了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以讀為本,于讀中感悟,讀中入情,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比如在交流描寫洪水的句子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郭老師請學生劃出句子后指名交流后談對洪水的感受,學生說是“兇猛的,危急人民生命安全的……”接下來郭老師就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接觸這些文字,在練讀中體會洪水的兇猛,并通過個別展示讀,開火車讀,齊讀等方式交流讀,學生在各種形式的讀中一次又一次的接觸文本。這時我想學生對這洪水的認識以不僅是開始時那段錄象所帶來的,而是他們自己在與文本的次次對話中所帶來的體驗,文字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在朗讀中滋育了學生的情感,讓他們讀的入情。同時教師又利用自己的情感,投入的導讀,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在師生配合讀中,再次激發(fā)學生情感,讓學生讀得聲情并茂。
三抓詞品句,讀中升情
本堂課還是一堂充滿語文味的課堂,是扎扎實實的語文課堂。教師抓詞品句,做得十分到位。在這里,還要講的是郭老師提問設計也很有效,利用幾個大的問題去統(tǒng)領整堂課的教學。然后又把解決這些大問題的途徑,回歸到閱讀,落實到具體的句子,詞語的.品讀中去。比如郭老師抓住“老漢是個怎樣的人?”這一大問題,讓學生劃出句子,讀讀說說。并抓句幾個重點的句子,以及其中重點的詞語,引領學生深入的思考,品味。如抓住“沖推揪”等詞體會老漢的辦事果斷,到他的大公無私,舍己為人……學生的感悟在這詳盡的品讀中,層層遞進。同時郭老師還把品詞與“寫寫練練”相結(jié)合,比如抓“揪”字讓學生寫一寫,為揪字做注釋,讓學生感受到語文文字的魅力,感受文字背后藏著的意韻,使他們的情感自然得到升華。
要說這堂課覺得還可商榷的地方,只有幾個小細節(jié):
1、“揪”字這里的教學提問有些模糊,學生的回答也就顯模糊,“老漢揪出的是什么?”(指好的還是壞的?)
2、老漢的形象似乎解讀的不夠豐滿,作為一個黨員的形象很突出,而他的父親形象,他與兒子的父子之愛,是也是也應該講一講,使老漢顯得更有血有肉。
總之,郭老師的這堂課亮點十分突出,課堂有起有伏,學生的學,教師的教,都很投入。教師教態(tài)自然,能及時評價學生,多鼓勵性語言,富有激情,良好互動。在扎實的品讀中,結(jié)合說話,寫話,在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同時,又回歸朗讀,讀的有層次,有感悟,有深情。閱讀教學做到了情境交融,難能可貴。
高中語文評課稿 11
20xx年11月15日,我在xxx中學參加教研活動時有幸聽到xxx老師的一節(jié)《故都的秋》,我感到非常受益,也很受啟發(fā),從中看出了執(zhí)教者深厚的學養(yǎng)和扎實的基本功。可以說這是一節(jié)結(jié)構嚴謹,內(nèi)容豐富,風采照人的成功課。在這里我想具體談談我的感受。
一、教學亮點。
1、從教態(tài)來觀:趙老師表現(xiàn)出端莊自然、精神飽滿的姿態(tài),溫和清晰地語勢給學生以鼓勵,像老師那不時寫在臉上的笑意,又極具親和力,拉近了與學生間的距離,利于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2、從情境創(chuàng)設看:趙老師的發(fā)揮學生自主性創(chuàng)境等,既體現(xiàn)出情景創(chuàng)設手法的多樣性,特別是讓學生把單調(diào)的文字變成多彩的圖畫,又反映出執(zhí)教者個性而嫻熟的情境創(chuàng)設能力。
3、從學科特點觀:趙老師突出了“讀”這一語文課堂教學標志性特點,采用多種形式強化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賞析,凸顯了語文教學的語文味。
4、從教學目標的確立觀:執(zhí)教者能從課標出發(fā),立足教材,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確定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既具體明確,具有針對性,又突出重、難點,使得教學目標確立合理、落實明晰且達成度高。
5、從問題設計觀:一節(jié)課問題設計得如何,一定程度上關乎學生能否學有所獲。從這節(jié)課不難觀出,老師在問題設計上都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開去,又兼顧學生的認知特點,遷移拓展,有深度且環(huán)環(huán)相扣,如找出自己喜歡的有意味的的段落談感受”談談你從中讀出的清、靜、悲涼?”等問題設計,在落實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的同時,均體現(xiàn)出學習手段創(chuàng)設的有效性。
6、從學生活動看:老師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參與時間,參與熱情高,學生善傾聽,能合作,體現(xiàn)出參與的廣度和深度。
7、從課堂氛圍觀:課堂突顯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創(chuàng)設出一種平等、和諧的對話環(huán)境,體現(xiàn)了互動的多維性。
8、從學生能力培養(yǎng)觀:執(zhí)教者都把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作為重頭戲,以不同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如,連綴意象成美文、繪制情景再現(xiàn)圖、使學生的聯(lián)想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及寫作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趙老師讓學生課前預習、查找相關資料等環(huán)節(jié),關注了學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
9、從預設與生成觀:體現(xiàn)了預設嚴謹、生成合理的'特點,如漸行漸深的問題預設,針對問題使用比喻句或其他語句、但不可使用口語的細節(jié)要求,均體現(xiàn)嚴謹教學的預設構想,實現(xiàn)了師生共同體會成功愉悅的深度生成。
二、教學建議。
通過觀摩,我也發(fā)現(xiàn)了幾處微小的不足之處,就此提出幾點建議。
1、趙老師注重開發(fā)學生潛能、關注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做法,非常值得提倡,希望能就此入行嘗試,使之作為一種常態(tài)化的行為實施于課堂教學中。
2、課堂很有感染力,但還應注重調(diào)控氣氛,使課堂氛圍再輕松一些,這樣更利于目標的達成。抒發(fā)情感的同時還應注意情緒的節(jié)制。對于作家及文章背景介紹多注意橫縱對比,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形成整體知識結(jié)構。課堂教學容量還應適當充實。
3、注意評價語言的多樣性,充分發(fā)揮激勵性評價對學生思維調(diào)控的作用。
三、體會
新課改強調(diào)有效課堂,我們教研活動主要就是要探索教學的有效性問題。如何使有效性體現(xiàn)于授課的每一環(huán)節(jié)(如,問題設計的有效性,學習方式的有效性,板書的實用性,環(huán)節(jié)時間安排的合理性等)應是我們今后探究并努力踐行的方向。因為只有做到了內(nèi)容充實、環(huán)節(jié)有效,教學相長才能達到高效課堂的目標。相信大家會越走越好。
高中語文評課稿 12
本周星期三第三節(jié)課,在12級1班聽了楊偉老師的一節(jié)(等差數(shù)列)復習觀摩課的教學,本節(jié)課中,楊偉老師通過精心準備,創(chuàng)設了豐富、生動的教學情境,設計了新穎、有效的數(shù)學問題,成功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的課堂教學風格和教育教學設計理念,都有自己獨到認識和做法.下面我就從“導”和“學”的兩個方面,談談我對本節(jié)課的看法:
一.“導”的角度:
1、教學目標的確定
教學目標具有科學性、全面性、層次性,教學目標的制定符合課標及教材要求,切合學生實際,符合學生認識規(guī)律,符合知識的產(chǎn)生、形成、發(fā)展規(guī)律。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體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既要有知識傳授、能力的培養(yǎng),又要有思想品質(zhì)的教育及美學教育。反映在了解、理解、掌握、靈活應用四個層次上。
2.對教材的處理:
、判抡n的引入從實際問題出發(fā),從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身邊熟知的事物中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
、埔龑W生通過觀察、猜想、分析、實驗、論證得出結(jié)論和方法;
、菓眠@些結(jié)論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
、扔凶兪接柧殹⑼卣固岣叩木C合訓練,使學生的知識得以強化,能力得以提升;
(2)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內(nèi)容得到落實;
(3)內(nèi)容安排符合學生認知結(jié)構,體現(xiàn)了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
。4)對例題、習題的選配有針對性和階梯性,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3、教學結(jié)構的設計
教學層次的安排合理,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銜接緊密;整個教學設計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
二.“學”的角度:
探究有效的教學過程,挖掘?qū)W生的學習潛能.《課標》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這節(jié)課也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
這節(jié)課中,教師設計了有效的數(shù)學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等差數(shù)列的共同特點,并歸納出等差數(shù)列定義.又如,通項公式的學習,教師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從等差數(shù)列的定義出發(fā),運用數(shù)學思想方法,導出其通項公式.整堂課,學生情緒高昂,課堂氣氛熱烈、融洽.總之,在這節(jié)課中,教師能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真正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讓整個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
高中語文評課稿 13
《新興工業(yè)區(qū)》這堂課總體來說是一堂好課,較好的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精神,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在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都有所提高。
本節(jié)課最大的亮點是情境式教學法和探究式教學法得到較好的運用,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處理的較好。
導入環(huán)節(jié)具有承上啟下、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課堂實錄中教師導入環(huán)節(jié)很好的發(fā)揮了這一作用。通過展示意大利新興工業(yè)區(qū)和美國新興工業(yè)區(qū)的優(yōu)美的風光并伴有背景的音樂,很好的創(chuàng)設了情景,將學生引入到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中來。
導入環(huán)節(jié)激發(fā)了學生想去進一步了解這些地方的欲望,這就自然而然的過度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講授新課的內(nèi)容。當然,新課內(nèi)容教學環(huán)節(jié)是通過開展活動進行的,讓學生分組組團分別到意大利和美國兩個地方的'新興工業(yè)區(qū)旅游,回來舉行新聞發(fā)布會,各組派代表談見聞感受。另外,其他學生可以作為記者進行提問。這是本節(jié)課的又一大亮點。課堂教學活動化,通過這個活動,很好的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
當然,本節(jié)課也有不足之處,新課改精神體現(xiàn)的還不夠充分;活動占用時間太長,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分析、總結(jié)工作做的不夠;沒有課堂鞏固練習的時間;在練習之前或之后,教師如能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進行總結(jié)就好了。
高中語文評課稿 14
在提倡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過程中,高中的語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學生素養(yǎng)方面給予更多的思考。擬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實到實際的課堂教學和實踐中,因而,我們所要追尋的應該是也只能是在保證學生對語文有足夠重視,并有一定語文基礎與寫作基礎的前提下,怎樣有的放矢地傳授對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大有卑益的教學內(nèi)容和寫作訓練方法等。以此為基點,高中語文教學迫切需要在教師、教材和學生這最基本的教學三環(huán)節(jié)中進行認真檢驗的基礎上,探尋一種有別于其他學科的不同的教學原則,從而有力地促進高中語文的素質(zhì)教育,實現(xiàn)高中語文課改。現(xiàn)就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談兩點反思:
一、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堂教學。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仍然存在著許多舊的觀念,無法擺脫舊的思想、習慣勢力、舊的傳統(tǒng)的影響,注重45分鐘課堂知識的講授傳播,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智力的開發(fā)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語文科的本質(zhì)屬性,就是語言的學習和應用,而語文課是多種因素的綜合,聽、說、讀、寫、用等等,每節(jié)課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講授,只有集中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學生的“要我學”為“我要學”。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語文素養(yǎng)。
從初中進入高中的學生,普遍存在語文基礎知識薄弱的現(xiàn)象,由于初三的.中考使許多初中語文教學在應試的束縛中,熱衷于大量的詞、句、篇的所謂“基本知識訓練”,迫使學生陷入漫無邊際的題海中,僅囿于語文課本中應試知識的重復演練,純粹的死記硬背,看似“雙基”知識訓練,而實際效果卻降低了學生的語文能力乃至語文素養(yǎng)。造成有的學生語法混亂,表達不清,錯字、別字成堆等,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思想素質(zhì)都沒有,這樣,對學生的發(fā)展就有明顯的影響。
新編的高中語文教材和本次課改,就明確地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那么,高中語文新課程的變化體現(xiàn)在哪里呢?主要表現(xiàn)為三個方面:課程目標和內(nèi)容的調(diào)整;學習方式的變革,從而帶來教學和評價方式的變化;高中語文課程結(jié)構和實施機制的調(diào)整。高中語文課程改革也要解決最突出問題,那就是“學科中心”問題!爸R本位”問題和“技能訓練至上”問題。這些建立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fā)展;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tǒng)一的原則,構建開放、有序的高中語文課程新理念之上。其中,語文素養(yǎng)是涵蓋三個維度目標的概念。始終重視語文課程的特點、性質(zhì),語文課程一定要充分發(fā)揮好它的“育人”方面的功能,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高中語文課程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共同點。它們在語文能力方面的要求目標又是不同的。高中語文課程目標有五個方面,就是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由此看來,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必須力求一個“新”。對于教師只有更新教育觀念,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深化課堂教學,才是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前提。
二、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注重了語文知識的傳授,始終讓學生在課堂上都是被動的接受,而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對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的認識和實踐,完全是處于一種膚淺的認識狀態(tài)。有時在思想上雖有所認識,但一到實踐中,就縮手縮腳,擔心打破原來的定勢模式,引起課堂混亂,不可收拾。這樣學生根本無法體現(xiàn)自己在學習中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這就無法實施素質(zhì)教育,更無法實現(xiàn)高中語文課改。
要提高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必須在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qū)W生的潛力,激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和課外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
比如,文本課堂教學。我的一般做法是:
在講讀課文的教學中,每節(jié)課讓一兩個學生上臺發(fā)言演講,然后再請一兩個學生上臺針對同學演講發(fā)言,發(fā)表評價。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盡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有主體參與的感覺,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充滿著活躍的氣氛,個個踴躍討論,積極發(fā)言。
又如,“寫”的“積累梳理”習慣培養(yǎng)的教學。我的一般做法是:
首先,養(yǎng)成做筆記的習慣。在書上加圈,加點,劃線,當然只限于自己的書。在書上作眉批、旁批或注解,當然也只限于自己的書。摘錄重要的信息和精彩的語句、文段。對于非常精妙的短文,還可以全文抄寫下來(也可以剪輯)。如筆者所教的某個學生在閱讀了比爾蓋茨的大量事跡之后,他就摘錄了一句話:“在學校,老師會幫助你學習,到公司卻不會。如果你認為學校的老師要求你很嚴格,那是你還沒有進入公司打工。因為,如果公司對你不嚴厲,你就要失業(yè)了”……這樣,大部分學生養(yǎng)成了“積累梳理”的習慣,為自己能力提高奠定了基礎。
其次,養(yǎng)成寫隨筆(周記)、寫讀后感、寫文學評論的“積累梳理”習慣。在教學時,教師要求學生平時要注意觀察、感悟生活。然后有感而發(fā)地寫隨筆(周記)、寫讀后感、寫文學評論,和同學、老師交流。這樣的“梳理”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有很大幫助,哪怕是只言片語,“不求長短,但求真情”。
第三,養(yǎng)成認真完成作業(yè)的“積累梳理”習慣。做作業(yè)時,教師要求學生應先梳理課堂教學的重難點,然后才做作業(yè)。要求學生平時不要過于依賴市場上良莠不齊的教輔書。告誡學生放棄思考,抄襲答案只會讓你的語文學習能力下降的后果。提醒學生做作業(yè)時,書寫要清楚,如犯錯誤一定要認真訂正,切不可忽視。
總之,在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和實踐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培養(yǎng)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要領,改變舊的學習習慣,不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應主動地去掌握和運用知識。只有這樣,所教學生就會掌握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從而融會貫通,終身受益。
高中語文評課稿 15
語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我接觸到我校的語文教學快一個月了,對學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與把握。尤其是在學校領導聽課后,給以提出的寶貴意見:呂校長的鼓勵、王助理的高考思維滲透、陳主任的新課標下的嚴格要求、還有師傅的耐心指點、我都做了深刻的反思,現(xiàn)在我結(jié)合語文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和我的教學方法都作一些分析,并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
一、備學生:
在我國古代兵書上這么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這一論點在教學上同樣也適用,只有對學生充分了解了,才能找到最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找到適合學生的教法。一段時間的接觸,感覺存在的問題是:
1、應付老師,平衡自己
部分學生迫于家長和老師的壓力,對學習的態(tài)度似乎是應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于上課聽講,課后完成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yè),他們不對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不能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和總結(jié),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
2、擔憂焦慮卻不知所措
這類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較充分的認識,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shù)仍颍M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xiàn)倒退,于是他們便對學習失去信心,怕上課,對能否學好存在憂慮。思維刻板,情緒慌亂,時刻擔心失敗,并想象失敗后的情境,無法發(fā)揮正常水平。
3、投機取巧
有些學生不是不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知道語文重要,而是自認為自己聰明。抱著投機取巧的心理,企圖能夠?qū)W好語文,對老師提出的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yǎng)語感的要求充耳不聞。這是一批典型的投機取巧者。
二、備自己
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是認識的偏差,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而我們的學生又恰恰自我調(diào)適能力不強,學生的課外時間都忙于完成需要上交的書面作業(yè),不知不覺就把“語文學習要多讀書”這些無需上交的“軟作業(yè)”拋到九霄云外了。我是急在眉頭,又上心頭。
1、變語文教學目標為學生的主體需要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動行動,行動能優(yōu)化心態(tài)。學生學習之所以出現(xiàn)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學應付學習,是被動的。如果能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誘人的情境。即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學實踐中,我更加投入對教學過程的設計,激活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講授《琵琶行》時,我套用了現(xiàn)在學生喜歡的流行歌曲《青花瓷》,用“小序”和“獨白”對比,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松風趣,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善于把教學目標轉(zhuǎn)化為學生的需求,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效果當然會很理想。
2、分解大目標,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俗話說,“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自信心對于咱們學生更為重要。我聽到學生不止一次的跟我說:“考的不好,要是學習好也不能到這來”這時,我想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建立成功目標。因為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著一種“權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例如:注音、改錯別字、找反義成語、名句默寫等,對高分獲得者及時表揚和獎勵。對回答很努力的同學也及時給與肯定。而且有針對性的提問,把“適合的問題”問給“適合的學生”,但無論怎樣,我通過做這樣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這一點,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獎勵可以提高學習效果,至少不會降低其效果”,“獎勵是人的一種本能性的追求”。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獲感、成就感,嘗到了學習的快樂,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3、強化基礎,反復訓練
這一點是我感觸最深刻的,即使是上課,聽課很認真的學生,他們也做不到提前預習,課后復習。尤其是“軟作業(yè)”基本就等于沒有作業(yè),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及時做了調(diào)整,把作業(yè)落實到筆頭上,同時強化課堂上的動筆,及時提醒,及時督促,及時檢查,這樣的情況目前得到一定的改善,在以后的教學中,這樣得問題還要繼續(xù)探究,更為適合的教學方法。
我的總體體會是,教師只有認真鉆研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整體把握教材;學生只有充分地預習,深入地思考,才能更好地質(zhì)疑,積極地探討。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對教材,新課標深刻把握,同時針對不同的班級接受能力,采取多方面的授課方式,積極向師傅請教,向同行學習,認真反思。
高中語文評課稿 16
教學是一門藝術,每一年雖然是同樣的內(nèi)容,但是每一次講解,都會有新的收獲,新的體會。
過去每次只是力求將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教授給他們似乎就達到目的了,然而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灌輸式的學習確實不再適應課堂,定然也不適應高考。模式化的教學,絕對不是優(yōu)秀的語文課堂。高考我們固然要讓學生掌握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讓學生了解這一類型題目的做題方法,但是對材料的解讀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學生去體會語文,感悟語文。
課堂之上語言應當簡練,要相信學生,教師確實只是課堂的引導者,學生才應當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設置的問題應當由淺入深,設置一定的臺階讓學生去體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最大限度的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熱情,那么語文是絕對學得好的。
學習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高三語言基礎知識的量比較多,需要教師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將一些基礎的知識不斷的循環(huán)往復,從而得到很好的掌握,這時候老師的督促是必不可少的,如何找到一種方式能夠讓學生能夠自覺的對自己進行檢測,積極的學習,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班主任的'對班風的把握必不可少,語文的課堂也可以發(fā)揮一些育人的功能。
關注社會,關注生活,語文的外延是生活,在看了高三很多的現(xiàn)代文閱讀后,我正在嘗試一種能夠連接現(xiàn)代文與作文的寫作方式,還有許多的困惑,但是我覺得最成功的是,我們班的學生已經(jīng)愿意去寫,愿意表達,雖然他們的語言還是比較的稚嫩的,但是我很高興。愿意再接再厲,讓語文課真正成為學生的喜歡的母語課堂。
高中語文評課稿 17
在提倡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過程中,高中的語文需要在提高學生素質(zhì)方面,給予更多的思考。擬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實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因而,我們所要追尋的應該是也只能是在保證學生對語文有足夠重視。有一定語文基礎與寫作基礎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傳授對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大有卑益的教學內(nèi)容和寫作訓練方法。
以此為基點,高中語文教學迫切需要在教師、教材和學生這最基本的教學三環(huán)節(jié)中進行認真檢驗的基礎上,確定有別于其他學科的不同的教學原則,從而有力地促進高中語文的素質(zhì)教育。
首先,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堂教學。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仍然存在著許多舊的觀念,無法擺脫舊的思想、習慣勢力、舊的傳統(tǒng)的影響,注重45分鐘課堂知識的講授傳播,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智力的開發(fā)。
語文科的本質(zhì)屬性,就是語言的學習和應用,而語文課是多種因素的綜合,讀寫、聽、說、修辭、邏輯等等,每節(jié)課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講授,只有集中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實效。
從初中進入高中的學生,普遍存在語文基礎知識薄弱的現(xiàn)象,由于初三的中考使許多初中語文教學在應試的束縛中,熱衷于大量的詞、句、篇的所謂“基本知識訓練”。迫使學生陷入漫無邊際的題海中,僅囿于語文課本中應試知識的重復演練,死記硬背,看似“雙基”知識訓練,而實際效果卻降低了學生的語文能力。造成有的學生語法混亂,表達不清,錯字、別字成堆,標點符號亂用等,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句子成分都不清楚,這樣,對學生閱讀理解和寫作訓練就有明顯影響。
新編的高中語文教材,就明確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提高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yǎng)語感,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語的規(guī)范意識,提高道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思想品質(zhì)和文化品位,發(fā)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而且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寫作實用文及口語交際能力。
要提高高中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qū)W生的潛力,激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比如每節(jié)課在課堂上我都讓一兩個學生上臺發(fā)言演講,然后再請一兩個學生上臺針對同學演講發(fā)言,發(fā)表評價。
還有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盡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主體參與的感覺,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著活躍的氣氛,個個踴躍討論,積極發(fā)言。但在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要領,改變舊的學習狀態(tài),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掌握和運用知識。
教學設計落在鑒賞語言和體會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上。
回顧課堂效果,我反思如下:
一、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進行審美體驗
閱讀文化經(jīng)典的目的是獲得審美體驗,即欣賞美進而創(chuàng)造美,那么教師的課堂教學就應以此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我本著這樣的思想設計本堂課,出發(fā)點是可取,但課堂效果并沒有達到我理想的要求,這點引起了我進一步的思考:怎樣引導學生進行審美體驗效果更好?我想可以從以下方面改進:
1、情感誦讀,激發(fā)審美情感
誦讀教學是早已被幾千年的教育史驗證了的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它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的情感、心靈熏陶感染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通過情感誦讀,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情感、推動情感體驗、促使情感升華,課堂閱讀教學就不會再氣氛沉悶,而是進入到聲情并茂、起伏跌宕的趣味性境界。
情感誦讀,首先必須建立在對文章理解的基礎上。其次,誦讀不僅要用聲去讀,更要用心去讀。將優(yōu)美的語言轉(zhuǎn)化為形象、轉(zhuǎn)化為意境,這樣就會達到在誦讀中生情、在誦讀中傳情的閱讀境界,這樣的誦讀才稱得上“美讀”。再次,誦讀不僅需要老師范讀,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讀,而且誦讀方式應當多樣化。老師的范讀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感情的把握;學生的自讀、小組讀、齊讀等形式不一的誦讀可以使他們在與作者、教師、同學的互動交流中生發(fā)獨特的情感體驗與生命感悟。
在本堂課上,我設計了教師范讀、學生自讀、學生賞讀、品味回讀等形式的誦讀,首先感覺還是讀的不夠,尤其是賞析第二部分時讀的`甚少;其次缺少齊讀形式的設計,沖淡了學生的激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弱課堂的活躍氛圍。
2、莫讓方法限制學生的審美思維空間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的經(jīng)典之作,其清新的語言、靈巧的構思、寫景狀物的高超技藝讓人嘆服。于是我想在賞析“月下荷塘”與“塘上月色”的美景中讓學生領略到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魅力和動詞的精心妙用。帶著這樣的功利心態(tài),我先引導學生賞析一處優(yōu)美的寫景句子,讓學生領悟到賞析句子的方法,然后要求學生用這樣的方法賞析自己所喜歡的寫景句子。受我講的方法的限制,學生的思維局限在對句子的理解上,而非對美景的欣賞上,所以他們也沒發(fā)現(xiàn)美,更不用說讀出美來了。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币虼碎喿x教學要“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不把學生框住,他才能生長出思想的花朵。
二、學生的學情決定教師的教學設計
在最初設計這堂課時,我設計的面較廣、知識點相對較多,經(jīng)組內(nèi)討論,面對我校普通班層次的學生,面面俱到就等于走馬觀花,并不會有實際效果。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在修辭與動詞的妙用以及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這兩個方面上。經(jīng)過課堂檢驗,少而精的設計更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
三、合作學習應注重實效而非流于形式
在新課改下,合作學習是學生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學生在自主學習難以解決問題的前提下才有必要進行合作學習,因此對于合作學習所討論的問題的設計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討論的價值。由于本次在多媒體教室上課,座位的安排和教室有所不同,打亂了合作小組,有一組成員由于缺少領導組織者而未能參與討論,使得本堂課的合作學習效果受到影響。這都是教師的疏忽,像這樣的情況可以按照小組來安排座次。
四、教師的素養(yǎng)決定課堂的效果
教學設計是否科學,教學評價是否合理性以及課堂生成的駕馭力、師生活動的融洽度無不是教師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而語文教師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往往在教學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語文教師對語文內(nèi)容的感受、領悟、解讀,深深打上了其精神世界獨一無二的烙印,所以,一位出色的語文教師應當是學生心靈的引領者、呵護者,是學生干渴心田的澆灌者。他應該借助文章去完成一次又一次心靈與心靈的對話、碰撞、激蕩。我深感自身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課堂語言的凝練度、課堂點評的精當度、課堂時間的掌控力等方面都有待提高,我會虛心向組內(nèi)教師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學無止境,每次公開課都是助我成長的階梯,我會以此自我鞭策,力爭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高中語文評課稿 18
所表現(xiàn)出來的應該自然親切姿態(tài)站在學生的面前,因為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一、師生互動如果前半堂課體現(xiàn)了師生良好的互動的話,那么后半堂,憑借著我對課文的熟練程度,為了按計劃進行,我卻忽略了這種互動的關系,導致課堂教學中規(guī)中矩,而學生并沒有成為課堂中的主體。在后來的評課中,雖然趙校長等領導給以高度贊揚,認為我的`文化底蘊是非常豐厚的,同時也提出應當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我進一步認識到,教師的知識底蘊是自然流露出來的,教師的語言和思想本身就是知識和智慧的體現(xiàn),絕非是為了完成計劃而過多地參與課堂。
二、課堂駕馭在鑒賞課文的過程中,我給學生提供了鑒賞的方法,并引導學生逐層將方法落實到實踐當中,積極鑒賞。剛剛?cè)刖常抡n鈴響了,我預先想要進行的討論,即把最后的討論鑒賞的環(huán)節(jié)加以升華,這一教學設想還未實現(xiàn),但我倉促結(jié)束這節(jié)展示課。這一地方的處理顯然不夠靈活,說明我對課堂的駕馭能力還不夠,對時間也沒有很好的把握,使得一節(jié)完整地可略有殘缺。
三、經(jīng)驗不足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一是,最初讀課文的環(huán)節(jié)可以刪去,因為這是第二課時,不是起始課,如果刪去這一環(huán)節(jié),把省下來的時間用到后面的鑒賞上,無疑會為將鑒賞推向高潮贏得時間。二是,如果將課堂的質(zhì)疑和鑒賞融為一體,會不會更好呢?質(zhì)疑的過程難道不是在鑒賞么?鑒賞也可能包含質(zhì)疑。
總之,這節(jié)展示課暴露出了很多問題,主要集中在處理教材和駕馭課堂的能力上。通過各位領導、老師中肯的評課
高中語文評課稿 19
戴望舒的《雨巷》寫于1927年,表面上言情,寫思慕追求一位有著丁香般美麗的姑娘而不可得,實則是象征在生活的重壓下一部分人的精神狀態(tài)的詩歌意境朦朧,耐人尋味。
在講《雨巷》時,我搜集了戴望舒以及江南雨巷的有關資料,特意選用了撐著油紙傘,身著紫色旗袍的女郎走在彎彎曲曲的江南小巷作為背景,并配之以歌曲《雨巷》及《神秘園》的音樂烘托氣氛。
果然如我所料,學生雖還未讀《雨巷》,就已經(jīng)被朦朧、寧靜、凄美的情境所感染,神情嚴肅而感傷。
此時,我話鋒一轉(zhuǎn),對學生說,讓我們走進《雨巷》,去探究詩人戴望舒的真實心靈。我認為:課堂教學應該體現(xiàn)師生雙向合作的精神,努力形成一種師生互動的對話機制。沒有互動,沒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發(fā)生教學師生互動是借助特定的課堂情境實現(xiàn)的,具有臨時的生成性特點,課堂情境是引發(fā)師生互動的先決條件,對師生互動產(chǎn)生現(xiàn)實的牽引作用。這節(jié)課較好地達到我預想中的效果。
我先讓學生在配樂中自由讀,目的.是先對文本有一個大致的印象,盡管這種印象可能是粗糙的、不完整的,但它所喚起的最初的審美體驗卻是真實的、重要的。
在學生朗讀、范讀的基礎上,我展示課件,抓住這首詩的學習重點,讓學生共同探究兩個問題:“《雨巷》的多義性主題(朦朧詩的特征)是什么?大家可以根據(jù)詩人背景、具體詩句盡情發(fā)揮”“《雨巷》主要意象的象征義(包括“我”、“油紙傘”、“雨巷”、“丁香”等)?”
這兩個問題,學生充分討論、分析后得出不同意見,然后我叫事先準備好的兩個課外研究小組的學生上講臺將他們的研究結(jié)果進行課件演示,讓學生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這首詩,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們對兩組的小老師很感興趣,也很羨慕,紛紛表示以后也想試試這種研究活動,收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我講《雨巷》時一直在追求大量的學生自主活動,可能有時過于追求課堂活動的活躍性了,對個別學生的把握就會顯得松散。
還有學生代表在講課的過程中提到了兩首古詩詞,可是并沒有對這兩首詩詞進行分析,而是一帶而過,使這兩首古詩詞沒有真正的發(fā)揮好在這篇課文中的作用,我也沒有及時補充說明,也是我講課的一個失誤。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力圖避免上述這些問題,創(chuàng)造一個師生互動的生動課堂。
高中語文評課稿 20
本課教學力圖表達“重在自主,重在發(fā)現(xiàn),重在探究〞的教學理念。
首先,學生的鑒賞活動貫穿教學的始終,無論是對文本意義的讀解,還是對意境的感悟,都不是(或很少是)由教師傳遞、告知的,而是由主體通過探究發(fā)現(xiàn)的。在課堂上,鑒賞主體擁有比擬充分的鑒賞權、思考權、發(fā)言權,這就為主體“發(fā)現(xiàn)〞提供了保證,學生不再是名義上的、形式上的主體,而是實質(zhì)性主體——成為學習過程的真正主人。其次,利用了研究性學習的方式,重視對學生信息搜集和篩選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中通過組織學生課外的分組、結(jié)合話題指導材料搜集、篩選,對于改變學生原來被動的接受和教師教什么我聽什么的學習方式會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
第三,強調(diào)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改變教師原來單一的講解傳授方式,依靠材料,依靠學生小組的合作、探究和競爭,變知識的接受為生成。利用現(xiàn)代媒體,利用網(wǎng)絡,利用發(fā)放的資料,利用生生之間思維的碰撞,翻開了克服重難點的大門。我覺得,這對于古文學習方式的改變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第四,將滲透古文化的精髓,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教學中,原本深奧的人生哲理,遙遠的古文常識和古人思想,通過研究學習的形式,通過互相間的探討,通過閱讀他人的解讀,化為簡單的切合學生實際生活的話題,得到了落實,符合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提高了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值得探討改良的地方:學生的課外預習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有效地掌握,畢竟學生的學習大多還是停留在傳統(tǒng)的接受型上,習慣很頑固。閱讀大量的資料,對于教學進度的完成是一個挑戰(zhàn)。
【高中語文評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評課稿11-15
高中語文課評課稿06-02
高中語文評課稿通用04-17
高中語文評課稿集錦04-21
高中語文評課稿8篇11-15
高中語文《橋邊的老人》評課稿10-31
高中語文評課稿6篇05-21
高中語文評課稿(通用10篇)11-16
高中語文評課稿范文(通用12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