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二泉映月》評課稿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二泉映月》評課稿1
今天聽了一節(jié)小學五年級語文《二泉映月》的專家課堂錄象,感觸頗多,在這我想說說自己的幾點體會,當然不能說評課,只能說聽課中的一些感受記錄下來而已。
其中有過疑惑,有過思考,有過驚嘆,之后便是小小的領悟與收獲:比如說專家對教材作了大膽取舍,并沒有逐字逐句來分析理解,而是精心設計了引導性的問題,切準關鍵之處。
以一個“聽”字引出第二段的學習,先讓學生找找阿炳失明之前是怎么聽的,有一個“十年前”的印象,而第二段的關鍵就是師父的話,扣住重點詞“奇妙”,然后直接跳過十年的經(jīng)歷,來看結果,先讓學生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兩次聽的結果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十年后聽到了“嘆息、哭泣、傾訴、吶喊”而不是神奇美妙的聲音。
在進行詞語理解時,老師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想象空間,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體驗,盡量還原人物原有的生活狀態(tài),學生在情景中與人物產(chǎn)生共鳴,再次讓學生聽到了,也讀出了“深沉的嘆息,傷心地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像這樣的亮點凸現(xiàn)的地方就值得我們捕捉,然后細細品位一下。
在比如,課堂中老師的評價語用的很好:
師:你們緊張嗎?
生:不緊張,而且還有點興奮。
師:你很適合做演員。
在引導上,老師也很有藝術,首先放出了音樂,這樣渲染了課堂氣氛,使學生能隨著音樂進入阿炳那凄苦的,悲愴的世界里。情境創(chuàng)設的很好,聽后,老師出示了問題:你們聽完后有什么感受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呢?教師引導詞用的也很好,語調(diào)此起彼伏,扣人心懸,學生隨著老師那充滿感情的聲調(diào),逐步的進入了阿炳的凄慘的世界里。
學生回答的很踴躍。老師很會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在理解阿炳的凄涼困境上,引導的很到位,一個活生生的阿炳就像站在大家的面前一樣。
教師在進一步的引導學生回到了阿炳對社會的抗爭,進一步的烘托了全文的重點。這樣達到了師生互動,課堂環(huán)環(huán)相扣。
課堂中,老師也運用了大量的補充材料,通過老師的語言表述,使學生進一步的感受到了阿炳的人窮志不窮的特點。這樣可以讓學生在音樂中想象,在朗讀中感悟,滲透。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二泉映月》評課稿2
今天,有幸觀看了孫老師執(zhí)教《二泉映月》的課堂實錄,課后,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時常在腦中縈繞,揮之不去。我相信不僅是我一個人,所有的觀看者都會永遠記住這首曲子。那么,孫老師是用何“魔法”讓這首曲子深入人們心靈的呢?
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情”從何而發(fā)?孫雙金老師在這節(jié)課上給了人們最好的詮釋: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觸摸,感情只能用感情去領悟,感情只能用感情去交融。
阿炳,這位舊社會的民間盲人藝人,離今天的孩子是遙遠的;《二泉映月》這首二胡名曲,對天真單純的孩子們來說,是陌生的。但在孫雙金老師的課上,他用自身豐富的情感引領學生在多次“一唱三嘆”的'朗讀中,積淀了情感,走近了阿炳,走近了《二泉映月》。
一個舊社會的盲人民間藝人靠什么戰(zhàn)勝苦難的生活?靠什么度過坎坷的一生?靠什么創(chuàng)造出世界聞名的二胡曲?靠的是他的精神支柱——音樂。孫老師緊緊抓住“他愛著支撐他度過苦難一生的音樂”這句話,用低沉的聲音、精心設計的提示語,把孩子們一步步帶入阿炳苦難的生活,感受著音樂對阿炳心靈的撫慰,一字字、一句句,將學生的情感引入高潮,師生的情感產(chǎn)生了激烈的碰撞,于是飽含深情的朗讀脫口而出,一聲聲,一遍遍,不是簡單的朗讀堆砌,而是來自天簌的深情地表白。多么發(fā)人深省的話語!
我想:學了這節(jié)課以后,在孩子們以及所有聽課者的心中的,《二泉映月》這首曲子表現(xiàn)的不再僅僅是苦難,更有一種超越苦難,戰(zhàn)勝苦難的精神動力。這是孫雙金老師在孩子們的心中悄然播下的精神“種子”,這是對這首世界名曲的最好的詮釋。
【五年級下冊《二泉映月》評課稿】相關文章:
五年級下冊威尼斯的小艇評課稿11-05
五年級下冊《通分》評課稿范文(精選5篇)04-19
復習課評課稿10-11
五年級通分評課稿06-08
教師是怎樣評課的及評課稿04-23
坐井觀天評課稿10-06
坐井觀天的評課稿08-26
《畫風》評課稿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