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謝中中書閱讀題及課后答案
答謝中中書表達了出作者孤寂凄涼,無所歸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達的人生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答謝中中書閱讀題及課后答案,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nèi)容可瀏覽(www.runthegoodtimes.com/wenxue)。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物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謝靈運)以來。未復(fù)能有與其奇者。(備注:山川景色的美麗, 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贊嘆的啊。巍峨的山峰聳人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嗚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一)詞語解釋
1、五色交輝: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色。交輝:交相輝映。2、四時俱備 四時:四季。3、曉物將歇 歇:消散。4、夕日欲頹 頹墜落。5、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鱗,指代魚。5、實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佛教指沒有擺脫世俗的七情六欲的眾生所處的境界,即人間。7、自康樂以來 康樂:指南朝時著名的山水詩人謝靈運,是謝玄的孫子,襲封為康樂公,故稱之為謝康樂。8、未復(fù)能有與其奇者。與:參與,這里指欣賞。奇:指奇山異水。
(二)回答問題:
1、山川之美,在詩人陶弘景的筆下是怎樣的情景?(引原句)
答、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2、作者是怎樣從聽覺與視覺的角度來寫一天中的景物變化?(引原句 )
答: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3、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繪自己隱居地的秀美景色?
答:從形態(tài)、色彩、聲音三個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4、、陶弘景是怎樣贊賞謝靈運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
答: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5、作者是怎樣進行動靜結(jié)合的景物摹寫的?
答:一是形體的動與靜:高峰為靜,流水為動。二是光色的動與靜:林青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三是聲響的動與靜: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
6、“高峰入云,清流見底。”這兩句描寫了哪些景物?是從哪些角度來寫的?
答:描寫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種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凈;分別從仰觀、俯察兩種視角來寫。
7、“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試用形象的語言描繪其畫面,并說說這幾句描寫取得怎樣的表達效果 ?
答、猿鳥的嗚叫聲穿越了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余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意思對即可)。這幾句描寫,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
(備注:段意第一段:"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概述從古至今的山水美景人人皆愛?傤I(lǐng)全文,點明中心。第二段:"高峰入云到沉鱗競躍"詳細敘述了山川之美的具體內(nèi)容。第三段:"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總結(jié)全文,點明中心)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及答案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橫(héng),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譯),(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透過窗戶灑入屋內(nèi),(于是我)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jīng)]有(可以與我)共同游樂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滿著月光,像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橫錯雜,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啊。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jīng)]有松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從容流連光景)清閑的人罷了。
文章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尋友賞月。(記敘)
第二部分:運用比喻的方法描繪庭院月色。(描寫)
第三部分:兩個反問句令人深思。作者抒發(fā)面對月光發(fā)生的感觸。
(議論、抒情)
(一)解釋詞語
解衣欲睡 欲:想要。月色入戶 戶:一說指堂屋的門,又一說指窗戶,這里指門。
欣然起行 欣然:高興、愉快的樣子。欣,高興,愉快。然,……的樣子。
行:散步!∧顭o與為樂者:想到?jīng)]有可以共同游樂的人。念,考慮,想到。者:……的人。遂至承天寺 遂:于是,就。至:到。懷民亦未寢 寢:睡,臥!∠嗯c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與,共同,一同。步:散步。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積水空明:意思是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凈明亮的樣子。藻、荇(xìng)交橫:均為水生植物,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總稱。荇,一種多年生水草,葉子像心臟形,面綠背紫,夏季開黃花。
交橫:交錯縱橫!∩w竹柏影也 蓋:句首語氣詞,這里可以譯為“原來是”。也:表判斷,是。但少閑人:只是缺少清閑的人。但,只!¢e:清閑。耳:語氣詞, 相當(dāng)于“而已”意思是“罷了”。
(三)一詞多義
與:相與步于中庭。(跟,向。介詞) 念無與樂者。(和,連詞。)
遂:遂至承天寺。(于是) 意將遂入以攻其后也。(打洞)《狼》
蓋:蓋竹柏影也。(原來)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原來是)《狼》
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極點)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尋:尋張懷民。(尋找) 未果,尋病終。(不久)《桃花源記》
欲:解衣欲睡。 (將要) 欲窮其林。 (想 《桃花源記》
(四)古今異義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但:古義:只是;今義:但是,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的連詞
耳:古義:助詞,表示限制語氣,相當(dāng)于“ 而已”“罷了”;今義:名詞,耳朵。
閑人:古義: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從容留連于光景之人;今義 與事無關(guān)的人
月色入戶 戶:古義:多指門;今義:窗戶、人家
念無與為樂者念:古義:想到;今義:紀念,思念 ,讀
蓋古義:原來是,表推測原因;今義:器物上有遮蓋作用的東西。
(五)特殊句式
[詞類活用]
步:名詞作動詞,散步。例句:相與步于中庭。
[倒裝句]
相與步于中庭:一起在院子里散步。(狀語后置)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一樣清閑的人罷了。(定語后置)
[省略句]
解衣欲睡:(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省略主語)
主旨句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表達出作者孤寂凄涼,無所歸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達的人生觀。
閱讀]
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表現(xiàn)作作者感嘆知音稀少的句子是:念無與為樂者
(2)顯示與好心有靈犀的喜悅的句子是:懷民亦未寑
(3)描寫月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4)文章中最能表現(xiàn)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悵悲涼心境的句子是:(4)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月色入戶”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得很有人情味,請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月光似乎懂得作者寂寥無聊的心境,悄悄地走進門來與他作伴。
3、“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八個字,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高度地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難得的喜悅與興奮
4、“藻荇交橫”比喻的`是什么?給人的感覺是什么?
“藻荇交橫”比喻月光下?lián)u曳的竹柏影子,給人感覺是水草搖曳的動態(tài)之美。
5、對于月色的描寫,含蓄地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庭中上下一片皎潔,透明,正像作者光明磊落的胸懷。作者處在其中擺脫了被貶謫的沉重,忘記了人世的得失,進入了一個透明清澈的世界。
6、文章結(jié)尾惋惜無人賞月,暗示了什么?
時時有月,處處有竹柏,但是很少有人能有此閑適之情來欣賞,暗示世人熱衷于名利,為世俗所累。只有我們兩個清閑無事之人有此雅興,既有偷得閑情來消遣的竊喜,也透露出作者因貶職而有一絲淡淡的失落。
7、作者說:“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你如何理解句中“閑人”一詞的含義工?
“閑人”本指閑情雅致的人。作者把自己列為“閑人”,表達了作者雖在政治上有遠大抱負卻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因是閑人而可賞月,又表達了作者的自慰。
8、文章結(jié)尾以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作結(ji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悠閑的自慰等多種感情交織在一起。
9、作者在本文中所流露出的胸襟,在他的詩詞中也有所表達,請你寫出能表達此意的詩句,并標出處。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10、作者出找張懷民,“懷民亦未寢”句中的“亦”可否去掉,說說你的看法。
不可去掉。懷民與作者同被貶到黃州,“亦”表現(xiàn)了二人同樣的境遇。否則就不會有下文二人共同的感受與情趣。
11、本文作者是(北宋) 朝代的(蘇軾)。
12、翻譯句子,注意加線詞。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便一起在院子里漫步
13、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B )
A第一句交待了夜游的時間地點和起因。 B第二句寫出了作者與張懷民的情趣相投。
C第三句描寫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景。D第四句流露作者被貶后復(fù)雜的內(nèi)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