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作物愛災情況調查報告
自12月入冬以來,××市降水異常偏少,干旱突出,相繼出現了特大冬旱、春旱和夏旱。我市大春作物受旱災影響嚴重。面對嚴重的自然災害,我們農業(yè)科研單位和每一個農業(yè)科學工作者積極尋求補救措施,幫助農民抗災自救。經過深入調查和研究論證,我們認為,發(fā)揮我市種子資源和技術優(yōu)勢,搶雨補種秋大豆不失為一項上好的抗災增收補救措施。
一、當前旱情及作物受災情況
持續(xù)嚴重的干旱,造成工程蓄水嚴重不足、農田蓄水減少,農業(yè)生產用水矛盾突出,部分地方已出現人畜飲水困難。農戶雖有心抗旱,但水源卻匱乏。特別是進入5月后,降水量持續(xù)嚴重偏少,截至6月4日,全市各地均達到了40天的嚴重夏旱標準。而此時氣溫升高,蒸發(fā)量加劇,土壤墑情持續(xù)下降。6月3—7日,據我所在全市多點調查,坡臺土整個耕層基本上是干土;二臺土10cm土層也基本上是干土,10cm—20cm土層的水分含量也極低,根系很難利用;低臺土的墑情也逐漸變差,10cm以上土層也接近干土,10cm以下土壤保持一定濕潤;干田的墑情保持較好,10cm以下土壤保持濕潤。由于土壤墑情嚴重不足,導致我市大春作物受災嚴重。主要表現在:大面積春玉米因缺水而出現萎蔫現象,生長發(fā)育受到極大影響,其長勢普遍較差,生長不良。夏播玉米出苗受到影響,部分墑情極差的油菜地和小麥地無法播種或出苗,已出苗的已開始枯死。據對全市各區(qū)縣27個點的分戶調查,除干田受災較輕以外,其余旱地玉米均受災嚴重,減產已成定局。水稻田受干旱也較為嚴重。在調查區(qū)域,約95%以上稻田脫水,甚至龜裂。尤以部分高塝田、望天田、兩季田缺水最重,其田內裂口縱橫,秧苗長勢弱,分蘗較少,部分秧苗已枯死,對奪取高產十分不利。
6月7日晚的一場透雨,旱情雖得以緩解或解除,但水稻、玉米枯死的已無法挽回,未枯死的春玉米大部分已進入生殖生長期,因營養(yǎng)生長嚴重不足,植株矮小、雌雄花嚴重不協調,產量的損失已很難挽回,改種補栽迫在眉睫。
二、建議補種秋糧作物——重點突出大豆
我市屬典型的淺丘地帶,水利工程及農田灌溉條件較差,農業(yè)上靠天吃飯的成分重。面對如此嚴重的自然災害,農業(yè)生產造成損失已是必然。在大春受災的情況下,減少災害損失的辦法自然是補種秋糧。
從歷年氣象資料及種植經驗看:我市夏秋季節(jié)的光熱資源較為豐富,可種植多種作物。常年種植的有:紅苕、洋芋、玉米、大豆、晚稻、再生稻、蔬菜等作物。其中蔬菜經濟效益較高,但市場容量有限,蔬菜儲藏加工能力又差,不可能大面積種植。紅苕、洋芋、玉米是常年種植的秋糧作物。面對今年的旱災情況,我們召集本所相關栽培專家認真分析研究后認為,在搶種以上秋糧作物的同時,應更加突出大豆。種植文秘雜燴網大豆投入少、產出較高、種源充足、管理簡捷,農民易于接受,推廣容易,能有效地彌補大春損失。
補種紅苕隨著時間的推移,產量將逐漸降低,品質也相應下降(薯塊變小、淀粉含量降低)。若6月移栽紅苕,平均畝產可達1000公斤左右,7月移栽則畝產500—750公斤,8月移栽畝產只有250—400公斤。紅苕藤蔓移栽的特點決定了其必須在雨后土壤墑情極為充足的情況下進行,而在持續(xù)的干旱條件下,農民的紅苕種地苕藤生長較差,要在1—2次大雨后移栽完紅苕基本不可能。預計今年紅苕至少要在7月上旬才有可能移栽完。且紅苕必須起壟手工移栽,需要較多勞動力,經濟效益將進一步降低。其苕藤準備,栽插難度均高于大豆。
玉米的播期最遲為7月下旬。也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產量逐漸降低,品質下降。畝產一般為100—250公斤左右,但秋玉米病蟲害較多,對栽培管理要求高。相應的農藥、化肥投入較多,經濟效益低于大豆。
冬大豆已在我市推廣多年,農民對種植套作冬大豆早已完全接受并熟練掌握相關技術。我市也有穩(wěn)定種源基礎,在每年為全省提供種子的情況下,尚有相當剩余用做商品大豆。因此,播種冬大豆,種源有保證。品種一般選用“貢選一號”及其系列品種。“貢選一號”是我所選育的特色冬大豆品種。具有適宜播期范圍廣、耐蔭蔽、耐干旱、需肥量少、病蟲害少、適應性強、適粗放管理、高產穩(wěn)產等顯著優(yōu)點,為目前全省冬大豆主推品種,在全省推廣面積穩(wěn)居第一位,被省農業(yè)廳列為科技“三大行動”大豆類主導品種。旱地新三熟麥/玉/豆套作種植模式也被列為四川主推技術,“5.12”地震災害發(fā)生后,農業(yè)部和省農業(yè)廳就將麥/玉/豆種植模式列為重大減災技術在全省推廣,起到了很好的減災增收作用。常年來我市調種“貢選一號”的兄弟市、縣都在10個以上。
據測算,在我市推廣的“麥/玉/豆”模式中套作的大豆,一般畝產干豆150公斤左右,畝產值可達700元(以5元/公斤)左右。在今年玉米長勢差,甚至枯死的空地,如能搶在6月下旬或7月上旬以前播種,并配套相應的栽培技術,可獲得較高文秘雜燴網產量。如果在稻田、空地凈作,其畝產值可達800元,比種秋玉米高250元/畝左右,比紅苕高200元/畝左右,加上省工、節(jié)本部分,每畝節(jié)本增效達300元。如果賣鮮食菜大豆,其經濟效益還可進一步提高。
從近期國內市場看,大豆需求缺口大,不容易出現產品飽和爛市降價的現象。發(fā)展大豆產業(yè)符合國家產業(yè)導向。播種秋大豆投入較少,產量穩(wěn)定,經濟效益較高,不失為一條很好的抗災增收途徑。
三、冬大豆栽培管理技術
1.選用良種:選用“貢選一號”。播種前實施選種,去除籽粒不飽滿、有霉爛、有雜色、有病斑的種子。
2.適期播種:5月—7月上旬均為適宜播期,最遲播期為8月上旬,其產量才有保障。可根據氣象預報在雨前或雨后及時搶墑播種,播期越早越好。既可在玉米行,也可凈作。對秧苗已基本枯死的望天田、高傍田、兩季田也可在雨后開溝播種。
3.規(guī)范種植:隨著種植業(yè)結構的調整優(yōu)化,我市旱地土壤應大力推廣榮縣旱地多熟制成果,提倡“麥/玉/苕”地全面間作冬大豆,在玉米行中間種植;蚋倪^去“麥/玉/苕”舊三熟為“麥/玉/豆”新三熟種植模式。對水稻、玉米無收的地塊或空地,可發(fā)展?jié)M土凈作大豆,以牽繩開行播種。
4.科學施肥:大豆不是需肥量很大的作物,它自身可以通過根瘤菌固定氮肥。補種秋大豆針對不同的地塊,施肥水平有較大的差異,對空地和玉米長勢較好的地塊,底肥畝施過磷酸鈣35公斤、氯化鉀4公斤;前茬水稻、玉米已施足底肥而植株長勢較差甚至無收的地塊,由于前茬作物肥力未完全分解利用,可以不施或減半施少量磷鉀肥,追肥于玉米收后視田間長勢施3—5公斤/畝尿素,個別長勢較差的地塊可在開花期后,每畝施尿素2—4公斤。
5.合理密植:在帶狀種植的玉米小行中增種1行,其窩距0.4-0.5m;若在帶植玉米的大行中凈作,視玉米長勢可種2-3行,可按行距0.33m,窩距0.4—0.5m進行套作。如果在6月下旬以前播種,干田和一臺土凈作按行距0.45—0.5m ×窩距0.4m;二臺土及以上土塊,行距0.43m×窩距0.33m。隨播期的推遲,大豆植株變矮、分枝減少、密度應適當增加。播種時采用挖窩點播,種肥分離,肥料施于窩中靠玉米的一側,種子播種于另一側,每窩播3—4粒,播完蓋細土。當豆苗有兩片真葉時,要及時進行間苗,以每窩留健壯苗2-3株。
6.化學控旺:在大豆主莖長到5節(jié)(或分枝期)時,用濃度為30—60mg/kg的烯效唑(或優(yōu)康)或180—250mg/kg的多效唑溶液,兌水40—50kg均勻噴施莖葉控旺;在大豆初花期對個別仍旺長田塊用濃度為30—60mg烯效唑兌水40—50kg再次噴施。
7.病蟲防治:大豆的病蟲危害總體較輕,但個別區(qū)域有時也發(fā)生較重。應采用綜合防治措施及時進行防控。一般出苗時要重點防治地老虎、毛蟲,苗期及生長期要注意防治蚜蟲、卷葉螟、紅蜘蛛、豆芫菁、葉蟬、飛虱、豆桿黑潛蠅等,結英鼓粒期要防治豆莢螟和大豆食心蟲。可在當地植保部門的指導下,選用高效低殘毒的農藥,如蟲螨克,吡蟲啉、樂斯本或除盡進行挑治和兼治。
【農作物愛災情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災款發(fā)放情況自查報告08-17
情況調查報告07-03
手機情況調查報告10-18
閱讀情況調查報告08-12
消費情況調查報告03-03
近視情況調查報告07-26
經營情況調查報告07-27
交通情況調查報告08-12
預習情況調查報告06-12
視力情況調查報告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