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育調查報告
在當下社會,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教育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教育調查報告1
(一)某某小學教育發(fā)展的基本情況
某某小學現今在校人數共有263人,教師21人,從學前教育到基礎教育分為7個級別。該校全面實行多元化、辦學形式多樣化,從小學3 年級開始對學生開展外語教育,以優(yōu)質的教學質量為學生的以后英語知識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該校并積極培養(yǎng)在校教師進行繼續(xù)進修和深造,提高教師的領導教育水平,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接受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使學生從德、智、體三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
(二)某某小學的教育方針
該校的教育方針,多數實行教師聘任制,分為公辦教師和代課教師,把工作成績與實際相結合,大大調動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正因為該校的教育方針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該校的畢業(yè)生都能以優(yōu)異的成績進入初中,為初中的初級教育培養(yǎng)了較高素質的合格畢業(yè)生。
(三)某某小學的教育優(yōu)勢
該校教育的發(fā)展有一個辦學投入不斷加大,辦學條件逐步改善的過程多為無固定師資,無固定校舍,無穩(wěn)定經費的.“三無學校”近年在行政部門的引導下,學校在基本完成原始積累之后,開始注重辦學投入增添教學設備,美化校園環(huán)境。
從以上情況看來,該校的教學水平已具有相當的素質,辦學加強教育素質,該校在進一步完善素質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關于教育調查報告2
家在農村的我,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再從高中到大學一路走來,身后一輩輩農村的孩子也將這樣走著,如今看著家鄉(xiāng)的教育狀況,不由為所有的家村孩子們捏了一把汗,于是想努力做這份名為關于農村中小學教育的調查報告。
近幾年隨著國家科教興國方略的實施,我國的教育狀況有了明顯的改觀!禭X—XX年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起動,讓人們看到了一道道教育振興的光明航線。在農村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免費制,也初步得到落實。但當我看到自己的家鄉(xiāng)河北省邯鄲市邱縣的基層教育現狀時,不免對從媒體上得知的一些些關于農村教育的消息產生懷疑。也意識到目前“新農村建設”和“大學生支教”的必要與必然。
一、農村學校的變遷
由于種種限制,農村的教育層次只限于對孩子們的九年義務教育,而更高層的教育絕大部分集中到了大小城市。以我所處的邱縣為例,全縣僅邱縣第一中學擁有高中部,作為向高等教育輸送人才的窗口。其它均為中小學,且可分為“公辦”和“私立”兩種性質。所謂“公辦”是指直接歸屬教育局管理的一類學校!八搅ⅰ笔怯山逃峙鷾试O立而由民間個人或集體建設并管理的一類學校。
近些年來,隨著國家相關部門對教育事業(yè)支持力度的加大,尤其是“普九”以來,大部分公辦學校的基礎設施已相當完善,農村學生所承受的經濟負擔也大大減小了。但讓人難以接受的事實卻是,辦公學校的教學質量卻急劇下降,并不能滿足農村孩子的學習要求和部分家長的愿望,以至于農村學生大量涌入由私人管理的私立學校。截至XX年,邱縣共擁有公辦中小學207所,私立學校4所,而在XX年,公辦學校數量減少至135所,相反私立學校卻增加至18所。
在我所處的邱縣石佛寺村曾擁有邱縣第六中學(公辦),我曾在那里——邱縣第六中學附小讀完了我的小學,當時,1997年,全校在生共有600多人,教職工40多人,占地10余畝,校內綠草如茵,高大的梧桐覆蓋著小徑,教學樓前的榕樹花開滿樹,那口鐵鐘的聲音波及全村。而在現在,也就是八年之后,XX年,我再次回到村子的時候,邱縣第六中學已被取消,學校名字變?yōu)槭鹚侣撧k小學,仍是那個校園,仍是那片土地,可在校生已銳減至50多人,這塊10余畝的土地變得異常的空曠和安靜了,就連那校內的數十棵大梧桐也在幾年前被村干部賣光了。如今我們全村的孩子不得不另求求學之地,遠至十幾里,數十里。于此同時,私立學校在縣內卻如雨后春筍一樣悄然崛起。兩年前,在與石佛寺東附近的公辦大馬堡中學東面尚為一片空地,但就在XX年,那塊土地上,由個人集資興建了私立大馬堡希望學校,至今僅一年多時間學校已發(fā)展為擁有中小學學生四百多人,教職工20多人的中等規(guī)模的學校,并仍處于擴招狀態(tài)。而鄰近的公辦大馬堡中學則處于明顯的劣勢和即將被淘汰的危險之中。據了解,私立學校較之公辦學校唯一的缺點就是收費較高,有的能高出十倍以上。但盡管如此,農村的孩子還是紛紛涌向了私立學校。在這樣的大趨勢之下,因生源嚴重不足,丘縣第二至第六中學、謝里莊鄉(xiāng)中等10所公辦中學和數十所村辦小學相繼被取消。與此同時,奧博、東方、暑光、向陽、廣大、華夏、育才等十幾所私立中小學蓬勃發(fā)展。
我經過走訪各類學校,了解農村在校學生以及家長的反應,最后得出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就公辦學校而言,雖然其物質條件良好,但由于管理制度不善,造成教育質量急劇下降。在公辦學校內,教師們只管抱緊了自己的鐵飯碗,吃國家的固定財政,教學質量的好壞于其自身毫無利害沖突,以至于大部分教師的育人態(tài)度產生不良轉變。這也反應出農村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質的問題,想要成千上萬個徐本禹,恐怕不簡單。另外農村學校領導層教育理念落后,得不到及實更新,基層教育人才的缺乏,教育工作者更新周期過長,都是造成公辦學校教育質量下降的原因。第二,縣教育局對公辦學校的教育質量監(jiān)督力度不夠,公辦學校在其教學質量上容易疏忽。雖然縣教育局有時到各鄉(xiāng)鎮(zhèn)村的學校進行檢查,但往往都是片面的,對于“教學質量”這一項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縣教育局雖然依上級指示對各級教師進行過素質培訓和再教育,但對其效果和質量的把握上卻遠遠不夠,甚至陷入形式主義的旋渦。第三,就私立學校而言,優(yōu)越的管理制度保證了其教學質量。私立學校都進行封閉式管理,學生皆寄宿于校內,滿足了學生對求學環(huán)境的要求。教師工資與自已所教的課時和教學質量直接掛鉤,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第四,私立學校與私立學校之間存在著激烈的生存競爭,這也就促使了私立學校自身良好發(fā)展,最重要的是促使著各私立學校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以求生存。
由此,可以得出,農村家長往往為了讓孩子能夠得到高質量的'教育,學更多的知識,走出農村,而將孩子們送入學費昂貴私立學校學習,放棄收費較低甚至免費的公辦學校。從而得知,國家支持農村的大量教育經費,并未能給廣大農民減輕負擔,反而使他們的負擔較往日大大加重了。這就是問題的所在。
二、農村家長的選擇
面對兩種性質的學校,面對兩種相差懸殊的教育質量,面對即將接受教育的下一代,面對自己的收成,農村的家長們無不考慮再三。一般來講農民們對于教育孩子存在兩種思路:其一,讀書只求識字,將來還當農民,像是一種“放羊娃”式的哲學。其二,讀書還求讀書,將來走出農村,走出貧困,走進城市。對于在農村生活了幾輩子甚至幾十輩子的農民來說,他們飽經了農民的貧困與苦難,也充滿了對那些高層次生活的向往,于是在為下一代的道路選擇上,他們往往選擇后者,渴望兒女成龍成鳳,飛出去,以免孩子們因自己而輩輩受累。因此大部分農民為孩子選擇了學費昂貴的私立學校,而對于把自己的孩子都送入私立學校的農村家長來說,他們將承受怎樣的經濟壓力呢?
我家住在河北省邱縣,也就是華北南部平原的農村,這里盛產小麥和棉花。在我們村中,每一個人最多可分到二畝地,為了增加收入人們都種棉花。鄰居吳大叔一家現在五口人,當時沒能接受計劃生育,生了三個孩子——一個兒子,兩女兒。為了使兒女成才,早在五六年前,就將大兒子送入了縣城的向陽私立學校讀小學。而今兒子接著考入了縣城的私立英才中學,年學費1500元,書費200元。兩個女兒也都長大了,并都在居家較近的大馬堡私立希望學校讀小學,兩人的年學費共800元,書費150元。三個孩子的生活費包括吃穿住行加起來大約每年得1500元。而按人口計算,吳大叔家可分到10畝地,這10畝地都種上棉花,每畝每年大約可產棉花500斤,純收入按多的算可以達到600元,那么他們全家一年的純收入為6000元,而對于農村的成人來說,把消費降低到最小,平均每天至少花4元錢,每人每年得花1400元,也就是說吳大叔和吳大嬸兩個人每年的生活費至少得2800元,這樣算來,吳大叔家每年還得承受950元的赤字。吳大叔的院子里再養(yǎng)上五頭豬,也入不敷出。對于最大的孩子才十幾歲的大人來說,也正是蓋房修家的時候,人到中年,還得照顧自己的爹娘,一年年過來,家里根本拿不出錢。為了不使家庭過多地透支,吳大叔還在村里的建筑隊干活,但吳大叔叔往往是不等現在的建筑活干完,就找工頭把自己下一次干活所要掙的錢支走。如果吳大叔將三個孩子都送入公辦學校讀書的話,家里每年可以省下了三四千元,但是他沒有那樣做,還堅持讓孩子讀私立,堅決不能讓孩子因為沒錢而讀不到好學校。接下來,上初中的兒子為了出路,還得上高中讀大學,要上好的高中,還得跑到省城去上,那樣的話就意味著孩子的消費更高了,家庭的經濟負擔更大了……
而對于孩子上了公辦的家長來說,他們往往又承受著一種精神壓力。公辦學校不能滿足孩子們的學習要求,九年下來,國家的義務教育只是為國家培養(yǎng)了識字的農民而已。由于農村這種公辦學校教學質量的問題,即便是從公辦學校上到高中,也無法改變輟學的命運,或是得不到好的結果。因為在高中他們將面臨從未有過的學習壓力和競爭,再加上自己底子薄,只能被淘汰。只能順從自己在就業(yè)上的宿命。
于是,在我所處的地區(qū)農民在受教育方面所面臨著一種不平衡,那就是,如果讀公辦學校,家長將無經濟負擔,但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讀私立學校,孩子可以爭取自己的前程,但家長要付出具大的犧牲。這種兩難境地,正是農村教育的困境。據調查,現在重點大學生中農村學生所占的比例正在減少,這也將成為我所談的問題的佐證。前些時間,陳桂棣、春桃夫婦做了《中國農民調查》,轟動一時,但又不知,在農民那包含勞累與痛苦的眼中,所折射的對下一輩的希冀是多么得讓人心寒也是多么的難得和偉大。
關于教育調查報告3
20××年9月1日,我們被分到青龍縣九年一貫制學校進行為期半年的頂崗實習,實習工作中我們分別擔任的是六七八年級的美術和七年級的英語,在這期間我們積極地努力地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爭取優(yōu)異的成績。
同時,我們還發(fā)現了很多問題,因此我們決定做一次深入的調查,是針對學生對英語教與學和課堂教學模式的看法這兩方面的情況做下了解。為了得到學生的真實想法,并能全面、詳細地獲取材料,我們不僅只限于我們實習所帶班級的調查,而且還跨班級、年級調查,重要的調查的形式是發(fā)放調查問卷。同時,我也積極地找學生談話,同老師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況。
現在,我們報告一下調查的結果。
一、談談英語教與學的一些看法
1.從教師的角度來談一下英語教的情況。
我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村鎮(zhèn)中學,學校規(guī)模較小,該校在本縣的教學成績也并不理想,近幾年,學生的成績較差,基礎薄弱,班里學生水平參差,兩極分化嚴重。而且,學生的紀律性較差,自覺性不足,如果氣氛過于活躍,課堂就會亂哄哄,難以克制。而且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實際效果為達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時間,從而影響教學進度。
通過調查發(fā)現,現在的英語課堂教學,大多數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是正確的,它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很多語文老師在備課時,設計了很多的問題,以便上課時提問學生,達到和學生交流的目的。調查中發(fā)現現在的學生比較懶,對學習不是很重視,認為基礎沒打好,怎么也不會,就算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績。因而,老師讓他們回家背英語單詞的時候,大多數學生基本上是不看。上課提問題,學生就像霜打的茄子,都鉆到課桌里邊去了,老師只能硬著頭皮去講。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多多交流,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老師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基礎掌握情況。
其次,我們認為一個班里的學生英語成績有很大的差別,可以把學生分為幾等。一個老師要想讓所有的學生都把英語學好,那是不現實的事情,要看學生的具體情況,視個人的情況不同而對學生有不同的要求。當然,對于成績特別差的學生老師也不能采取放棄的態(tài)度。在調查中,老師們也承認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存有偏見,喜歡好學生,對壞學生存有看法。在我們看來這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樣的現象應即刻停止,因為這樣的方式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
再次,通過了解,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我發(fā)現在現在的中學的教學中并不是很受歡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上課時學生的注意力根本不在老師所教的內容上,更多的是在老師的教學方法上,在一方面雖然調節(jié)了課堂氣氛,但在一定程度上很難再把學生從那種情境中拉回來,因此,有時老師們仍然保持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2.從學生的角度來談一下英語學的情況
在調查中,部分學生對我公開表示他們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他們認為我也不打算出國,學習英語沒有用處,F在的學生是多么有個性,我想學好英語是很關鍵的,畢竟在高考時英語是最容易丟分的,也是最容易拉分的,在考試中,多得一分,人生道路就不同,更何況以后踏入社會后,英語是很受人歡迎的,在人生中的運用也是少不了的。
學生對現代化的教學手法一開始還是比較喜歡的,很感興趣,可是等時間一長也就無所謂了。有的學生告訴我,上課老師的教學方法一成不變,感覺課堂悶悶的,再加上聽不懂,也就不想學了,還有的學生說,有的老師教學時間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時太快,記筆記記不下來,有時太慢,就會產生煩躁的心理。
調查中,學生希望老師能關注他們。無論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后進的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是一致的。調查中有一個學生問我們如何看待老師只關注成績好的學生的現象,還問我們今后要是當老師的話會不會也這樣。我回答他們說:老師關注成績好的學生是因為他們能聽老師的話,而一般情況下后進生的自覺性差,經常不聽話,自然惹得老師不開心。老師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們在具體的實踐當中發(fā)覺,只要能多關注后進生,他們會很感動、進步很大?磥砝蠋熞靡环N平等的心態(tài)去對待學生,多鼓勵后進生這一點對于老師和學生的.溝通很重要,好的溝通有利于老師更好地教學,也有利于學生更加愛學習你所教的那門課。
大部分學生喜歡那種上課幽默的,不愛批評學生的,能夠和學生很好相處的老師,他們都希望老師能夠多關注自己,即使是成績差的學生也這樣,這種愿望甚至比其他學生更加強烈。他們希望老師多了解他們的真實的想法,寬恕他們的叛逆心理,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師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去對待他們。而且,有的學生還喜歡關注老師,對老師的衣著,對老師日常工作中所發(fā)生的一些事情都感興趣。看來我們做老師的要好好和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以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學中更好地開展工作。
通過以上的調查,我認為在今后的英語教學中,老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只有學生對他所學的科目提高興趣了他們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績。老師可以多組織一些英語活動課,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叫學生在自己的參與中意識到學英語的重要性。上課時老師可以多舉一些生動、形象的例子,讓學生有個直觀的感受,而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枯燥理解。例子最好能貼近生活,最好是當下發(fā)生的,人們關注的事情,這樣能更好地讓學生展開討論,進而使學生興趣更進一步。
2.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賞識每一位學生。無論學生的成績好與差,老師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這也是一個合格教師的基本要求。現在我們講尊重,不僅僅只是要求學生尊重老師,而且還要求老師尊重學生,作為一個老師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學生,學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對于成績差的學生也要積極地鼓勵他去學習,這樣的學生只要一有進步,就應該及時表揚,表揚是促使差生進步的一種好的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盡量少批評學生,以鼓勵為主,即使是批評學生時,也要注意方法,語言最好不要尖銳刻薄,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有批評錯的地方也應該向學生道歉,這一點恐怕老師們很難做到,其實學生的寬容之心并不比老師差,真心地向學生承認錯誤的老師可能會更加受學生尊重的,我在實習和調查的過程中就有這樣的感受。
3.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外,我們認為英語老師最好能多參加學生們組織的一些活動。在參與中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對學生的組織成果給予肯定,這樣能和學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動同學生談心,做學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鴻溝,促進教育、教學更好地展開。
自我們實習以來,學校開始遵行135互動課堂教學模式,平時,聽見老師和學生有很多不一樣的心聲,因此,我們也對"教學模式的看法"做了相應的調查。
一、學生的看法
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有多一半的學生喜歡用這種模式上課,他們說135課堂模式使他們感到課堂氣氛活躍,給他們自己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變得更加有自信。然而,也有一部分學生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們說135是很好,的確調動了我們的積極性,但是學到手的知識卻不多,例如,導學卡只顯示書本上的知識,課外知識幾乎沒有,而且,課堂的活躍度老師有時把握不好,讓想學的同學都沒有辦法靜下心來,還有的說老師上課講的內容少之又少,甚至有時一節(jié)課只能講兩道題,總覺得自己過得不充實。
然而,老師也有不同的看法。
二、老師的看法
優(yōu)點:
1.學生基礎薄弱,在課堂教學中,適當降低教學難度符合學生學習實際。
2.教師參與面大,既體現學科帶頭人的示范引領作用,又體現教師全體參與性。
3.教師能夠積極聽課,參與打分,不僅為教師相互間的交流搭建平臺,而且讓老師們通過參與評價尋找自身不足,提高對課堂的鑒別能力,促進教師自身的發(fā)展。
缺點:1、實施135互動課堂教學模式以來,常常出現學習目標不能按時完成的問題。
2.探究問題時,收放有時會失控。要么放的開完不成教學任務,要么收的太緊又變成了一言堂。
3.一些不善于表達的學生在小組交流中不但得不到同組學生的鼓勵和支持,反而得到的是嘲諷,造成時間越久這些學生就越膽怯。
4.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不能用正確的態(tài)度面對這種教學方式,偷懶、嬉笑、眉來眼去時有發(fā)生,讓我們無從下手。
5.導學卡上的知識不全面,知識多了完不成教學任務,知識少了學生學不到重點知識,除了基礎知識外,很難提高。
不過,老師和學生一致表示,一定會盡快適應135互動課堂模式,并做到最好。
總之,以上就是我們在這次實習期間調查的有關情況。我會從中吸取一些優(yōu)秀老師的做法,結合自己實際的水平應用到今后的教學中去。其中有些問題可能是前人已經敘述的或者是老師們常談論到的,但我想這對于我們實習生來說,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體驗和感受,而不僅僅是以前從理論上的認識。希望我們的認識能對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我想只要我們能夠以積極的心態(tài)堅持下去,多了解當下的教學情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我們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合格的人民教師。
關于教育調查報告4
隨著幼兒園和培訓班的增多,既方便了年輕父母,又對下一代的啟蒙教育和健康成長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幼兒教育也存在不少問題。
一、教學條件各校參差不齊
中心城區(qū)各幼兒園收費差距巨大,有一學年上萬元的,也有一年只需一千多元的。與之相對應,教學條件也是參差不齊。部分幼兒園環(huán)境優(yōu)美,設施齊全,師資整齊,但也有不少人在一個社區(qū)或單位租一至二套住房,甚至就在自己家中擺一些桌、椅,就變成了“住宅式”幼兒園。
一些“住宅式”幼兒園甚至就是一家人辦的,沒有一個教師具備幼師資格。教學設施也極為簡陋破舊,一些舊桌椅,一塊泛白的黑板,再加一些臟亂的玩具。
市場需求的多樣化,讓各個層次的幼兒園都有著自己的生存空間
二、教學內容有些拔苗助長
幼兒教育應講究循序漸進,因人施教。但調查發(fā)現,一些小幼兒園只是大體按年齡分成幾個班,一律講授統(tǒng)一的知識,使低齡幼兒很難跟班學習。還有些幼兒園為了培養(yǎng)“神童”,突出成果,給幼兒灌輸一些難度大的知識,過早地開發(fā)幼兒智力。
在一些教學條件差的幼兒園,由于沒有露天活動場所,又顧忌小孩的安全問題,幾乎沒有戶外活動,幼兒一天到晚基本上被關在屋里,一些全托的幼兒則是近一個星期“不見天日”,個別幼兒甚至坐在角落里發(fā)呆,不愛說話,極為怕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中成長的幼兒,極易形成孤僻的心理。
由于競爭激烈,一些幼兒園為了穩(wěn)住生源,滿足家長的虛榮心,便采取了一些不當的`教育方式。有家長說,他5歲的小孩過節(jié)經常吵著要父母買東西送老師,父母問他為什么,小孩競說“當官要送禮”,令父母吃驚而又意外。還有的家長反映,小孩說送了東西給老師,就不會挨罵,還會受表揚,得紅花。
三、飲食條件讓人有些擔憂
由于幼兒教育并未納入義務教育,幼兒教育機構以民間投資為主,追逐利潤最大化是資本的天性。收費高昂的幼兒園飲食條件可能還能讓人放心,但很多幼兒園在飲食方面就令人擔憂了。許多幼兒都愛挑食,且少吃多餐。但調查發(fā)現,多數幼兒園沒有照顧到這些飲食特點,只是千篇一律地熬一個湯,清炒一個葉子菜,再用小菜炒一點葷菜,極少變換口味和菜式。個別幼兒園在晚餐時間只是發(fā)幾塊廉價餅干,有的甚至不安排晚點。不少父母反映每次接小孩回家時,小孩出幼兒園就嚷著肚子餓,在晚上就狼吞虎咽一頓,看著就心疼。幼兒營養(yǎng)不良,將嚴重影響體質和發(fā)育,何談接受良好的幼兒教育?
據調查,現各單位的中心幼兒園有些是工會管,有些是教育科管,有些是私人承包。但碰到一些具體工作時,誰都說不管,造成互相推諉現象。而被承包出去的幼兒園有如潑出去的水,管不著了,而私人創(chuàng)辦的幼兒園更是無法管了。因此,大部分幼兒園處于一種無人管理的混亂狀態(tài)之中。如果長期這樣,幼兒園的辦園方向誰人督促,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誰人管理?
安全上缺少保障。留守兒童面臨玩耍、勞動、生活中的安全問題,因其監(jiān)護人不力或無臨時監(jiān)護人常發(fā)生安全事故。
下大力氣優(yōu)化兒童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的社會經濟取得了飛速發(fā)展。但與此同時,大量的社會矛盾也日益加劇,使得年輕一代成長的社會大環(huán)境在不斷惡化。因此,各級各部門必須下大力氣從小事抓起,嚴肅治理在不斷惡化的社會環(huán)境,嚴厲打擊破壞兒童成長環(huán)境的人和事;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大眾媒體要圍繞關愛兒童尤其是留守兒童成長的主題,一方面宣傳“以人為本”“兒童優(yōu)先”“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觀念新風尚,另一方面用積極的健康的題材武裝青少年一代的頭腦,引導他們正確辨別是非,引導他們積極向上生活、學習和做人。
結果提示:為了使孩子能主動地學習,我們要改變以往以集體教育為主渠道的教育組織形式,改變以傳授式為主的教育教學策略,使幼兒能通過自己的探索和體驗來認識事物;教師要因人施教,要給幼兒創(chuàng)造自由選擇的機會和條件,讓他們按照自己的起點、速度和水平學習知識。
關于教育調查報告5
一、調研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均GDP的增長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然而,隨著人均GDP的增長,城鄉(xiāng)收入差距也在急劇加大。20xx年全國城鎮(zhèn)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049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255元,兩者的收入比為3、22:1。隨著我國社會發(fā)展的加速和不一樣地區(qū)之間、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問題進一步凸顯,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命題。和諧社會的基礎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則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資料,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和核心,沒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社會和諧。教育作為推動社會變革與發(fā)展的重要力量,既能夠影響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的效率目標,又能夠影響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的公平目標。社會的教育在社會流動、社會分化中具有“篩選器”的功能,又具有穩(wěn)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視為實現社會平等“最偉大的工具”。按照現階段提出的新要求,我們應當以和諧理念來引領教育發(fā)展,經過推進教育的公平、公正,來促進社會的公平、公正,經過構建和諧教育,來推動構建和諧社會的步伐。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僅有農村得以發(fā)展,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和諧發(fā)展。農村發(fā)展的基礎是搞好農村的基礎教育;A教育是地方事業(yè),擔負著為地方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任務;A教育辦得好壞,直接關系到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與提高。然而,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卻不容樂觀。
二、調研對象
此次我調查的對象就是針對農村的基礎教育現狀展開的;A教育,就是人們在成長中為了獲取更多學問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識;A教育,作為造就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國面向21世紀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國的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小學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報告的研究范圍主要是有關我國農村地區(qū)基礎教育的現狀
三、調研目的
1、經過進行實地調查和網上搜集資料,活的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信息
2、分析農村基礎教育所存在的問題,并找出出現問題的原因
3、經過分析具體農村地區(qū)的基礎教育現狀的案例,切實掌握農村基礎教育問題出現的原因和解決的途徑
4、對本地區(qū)的農村基礎教育問題進行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
5、探索解決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途徑,共同探究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方法
四、中國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分析
自1986年國家義務教育法出臺以來,異常是《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實施以來,我國的農村基礎教育事業(yè)有了很大發(fā)展。但由于農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調,所以農村教育狀況并沒有實現質的飛躍,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ㄒ唬┱度胗邢,農村基礎教育經費嚴重不足,辦學條件差
教育的發(fā)展離不開必須的財政支持。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緩慢,農村財政緊張,各種經費異常是義務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導致農村學校的持續(xù)發(fā)展難以實現。中國是個農業(yè)大國,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在校生占全國在校生的絕大多數。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合計約1、93億人,按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70%算,農村在校生約1、3億人。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經費總投入中義務教育階段所占比例過低,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占總投入的比例始終低于60%,而農村義務教育投入占總投入的比重近年還不足30%。并且,在農村義務教育總投人中,財政撥款所占比例也不高。盡管近年中央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向農村義務教育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到達64、9%。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縣鄉(xiāng)財政與農民負擔”課題組20xx年發(fā)表的調查報告顯示,在農村義務教育的投人中,鄉(xiāng)鎮(zhèn)一級的負擔竟高達78%左右,縣財政負擔約9%,省地負擔約11%,中央財政只負擔了2%。而在國外,中央政府是義務教育資金來源的主渠道,有的國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個基礎教育投入的比重高達80%。
長期以來,農村義務教育主要以農民投入為主。尤其是農村稅費改革以前,農村義務教育事實上主要由農民承擔。稅費改革后,農村基礎教育的經費來源基本是以鄉(xiāng)鎮(zhèn)財政撥款為主,輔之以農村教育費附加以及收取學雜費、教育集資等。鄉(xiāng)級財政在農村義務教育中承擔了全部職責。農民的“合理”負擔成為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支柱。農村稅費改革之后,在農民減負的同時,教育也大幅度減收,一些地方農村義務教育財政狀況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經費不足,農村中小學的教學設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學的基本辦學條件得不到保障。20xx年,我國農村地區(qū)危房比例仍然較高,全國小學和初中共有4542、3萬平方米的D級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約1750萬平方米,因自然災害受損的校舍約200萬平方米,小學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別為5、6%和3、7%。雖然20xx年,國家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新的保障機制,許多學校新修了教學樓、辦公樓、學生宿舍,但在教學儀器、實驗設備、圖書資料、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方面,農村中小學與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術水平更低,從而最終導致農村學生流失。
(二)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教學水平低,教學質量堪憂
教師隊伍的建設,在整個教育環(huán)節(jié)中至關重要。師資力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教育質量。調查發(fā)現,農村教師隊伍的現狀不盡如人意。
1、師資力量匱乏,農村師資“缺血”
由于農村教師待遇低,生活條件差,拖欠教師工資的現象嚴重,很多人不愿到農村任教。一些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寧愿在家待崗,也不愿當鄉(xiāng)村教師。同時,家里有門路的、教學水平稍高的教師也想辦法擠入城市。再加上這幾年城市學校擴招,一些學校的師資力量不足,也開始從農村招聘教師。隨著進城教師的擇優(yōu)錄取,越來越多的優(yōu)秀教師流向了城市。由于師資的流失,貧困農村的中小學校里一個教師跨年級、包班上課的現象司空見慣。在農村許多學校,、機、、、美術等方面的教師嚴重缺乏,無法適應新課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農村教育師資力量不足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師的單向流動,即優(yōu)秀教師只具有向上的流動性。如果村里的教師教得好,則入編進入鎮(zhèn)里的學校,鎮(zhèn)里的教師如果教得好,則進入縣城里的學校。依此類推。這種帶有剛性的評選機制導致農村基礎教育系統(tǒng)只能得到較差的師資來源。農村師資原本“先天”不足,無奈又遭流失之痛,農村師資嚴重“缺血”。
2、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教師專業(yè)化程度偏低
農村中小學教師學歷普遍偏低,學歷達標與本事達標存在較大落差,教師素質參差不齊。以湖南省為例,農村小學專任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占的比例不到城鎮(zhèn)的20%,初中也只相當于城鎮(zhèn)的一半,如衡陽市農村學校教師第一學歷合格率為22、7%。盡管經過大規(guī)模的學歷補償教育和在職培訓,農村教師學歷達標率得到極大提高,但教師素質仍然不能滿足義務教育快速發(fā)展的需要。農村一些學校的大部分教師是本鎮(zhèn)(縣)未考上大學的高中畢業(yè)生,甚至一些初中畢業(yè)生也當起了教師,很多貧困縣還有一部分教師小學畢業(yè)。另外,相當一部分農村教師教育觀念陳舊,知識老化,教學方法落后,難以適應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發(fā)展的今日,他們無法趕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使得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構成不了梯隊,專業(yè)化程度不高。教師的低素質直接影響、限制了學生素質的提高。由于教學質量不高,農村一些學校的生源逐漸流失。在一些地區(qū),“村小學到中心小學,中心小學到縣城小學,優(yōu)生不斷流向縣城”已成了趨勢。長此以往,學校將陷入一種惡性循環(huán)并將隨著這種惡性循環(huán)而趨于萎縮。
(三)家庭貧困,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
在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qū),由于教育投資少,本應由財政支付的教育經費負擔轉移到農民家庭,義務教育已無義務之實,老百姓需要自我負擔學費。農民一年的收入本來就很少,大部分用來支出子女的學費,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現了教育致貧現象。農民不堪教育費用的重負,導致其子女失學、輟學。另外,近年就業(yè)形勢不太樂觀,職業(yè)教育極不發(fā)達,導致學生在大學學的知識在農村派不上用場,使得農村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一些家長認為,與其讓孩子讀書,還不如讓孩子早點出去打工掙錢以貼補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較困難而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財力的制約,對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連小學都沒有畢業(yè)。貧困人口失去學習機會,也就限制了他們獲得個人發(fā)展的機會。
五、營勝村基礎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調研我來到了遼寧省丹東市五龍背鎮(zhèn)的一個普通的鄉(xiāng)村—營勝村,調研結果如下
。ㄒ唬┙逃F狀
據20xx年數據顯示該村約有人口1500多,學齡兒童接近200多,全村僅有一所小學,六個年級共有教師9名,9名教師中無本科以上學歷者,7名?茖W歷,2名初中學歷,中級職稱4人,初級職稱5人。調查發(fā)現,該村基礎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方面,師資力量缺乏教師不配套和跨年級上課現象嚴重,很多教師都是上了這門課再上那門,由于照顧可是來,只能讓一些班級學生自習或做作業(yè)。我們還了解到由于農村教師的待遇低,辦公條件差,農村基礎教育崗位難留人,教師調動頻繁。另一方面,教師隊伍普遍存在學歷低、職稱低、素質低的“三低”現象。大部分教師為“民轉公”教師,由于他們的年齡偏大,業(yè)務素質在短期內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ǘ┟媾R的主要問題
1、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質偏低。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約,該村近3年未補充過教師,導致教師嚴重不足和失衡。而鎮(zhèn)上的中心學校和交通條件較好的學校教師普遍超編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質偏低。同時由于一批學歷低、素質不全面的人員進入教師隊伍,再加上“民轉公”教師,
使得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年齡結構也不合理。農村課程改革對目前的農村教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zhàn),它要求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主角行為必須實行全
方位的轉變。由于農村教師隊伍年齡資歷、學識水平、身心狀況差異較大,所以轉變過程困難很多。
2、學校管理方面有待改善。一是校長結構欠合理,老的老了,工作精力有限;年輕的又過于年輕,沒有什么工作經歷,更談不上有較好的工作經驗。二是部分校長對學校的管理工作較為片面,只注重學
校教學管理,對教學管理以外的,如學校安全管理,學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夠。
3、學校經費困難。實施“一費制”和“兩免一補”后,人民群眾的負擔的確減輕了,但學校的辦公經費受到必須影響,由于政府財力有限,上頭的撥款也難以及時足額到位,使學校日常工作的正常運轉受到必須的影響,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無法實施,如校舍建設、綠化學校的創(chuàng)立等。
六、關于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對策思考
針對農村基礎教育出現的困難,今年我國提出了實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國家、社會團體和個人為保障適齡人口獲得理解教育的機會,從政策、物質和資金上對貧困地區(qū)和貧困學生所供給的援助。限于農村的基礎,農村地區(qū)難以實現教育的自救,所以,進取發(fā)揮政府的調節(jié)功能,及時實施農村地區(qū)的教育救助就成為促進農村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ㄒ唬┙逃涃M方面
1、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同時建立農村教育財政保障機制
緩解基礎教育投入問題的關鍵是解決財政乏力的問題。教育是一種公共產品,應當由政府承擔職責。提議國家增加對教育的投入,并嚴格規(guī)定農村教育投入的恰當比例。我國許多省在農村稅費改革后,農村教育費附加和農村教育集資被取消,縣鄉(xiāng)財政收入減少,為了保證縣鄉(xiāng)對基礎教育的投入,中央應確定必須比例的稅收進行轉移支付,專門用于農村基礎教育。切實發(fā)揮國家公共財政資金在配置農村義務教育資源中的絕對主體作用,構建基礎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財政、省級財政承擔的財政轉移支付體制,最終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和保障農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機會的長效機制。
2、拓寬籌資渠道,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
由于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和綜合國力還沒有到達完全支付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水平,所以從長遠發(fā)展來看,農村教育經費完全靠國家長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想使農村義務教育得到更好的發(fā)展,除了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保證外,還應當經過其他渠道盡可能多地籌措經費。比如能夠建立“義務教育基金會”理解來自社會各界的捐助;發(fā)行教育彩票,讓全社會都來關注和支持義務教育。所得的資金由政府根據有關政策統(tǒng)一進行調配,切實定向用于農村教育。同時提議國家出臺農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證農村教育的優(yōu)先發(fā)展。
。ǘ⿴熧Y方面
1、加強對農村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農村教師的專業(yè)水平
農村教師信息閉塞,理解培訓的機會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學方式都與城市的教師有很大差距。所以,各級政府要大力開發(fā)并充分利用國內外教育援助項目,加強對農村校長和教師的培訓。同時在教師繼續(xù)教育政策方應對農村教師要有所傾斜,比如為農村教師供給免費的培訓,適當增強教師培訓名額等。對農村教師進行培訓,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資料,同時還要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景,注重教師實際教育教學素質的提高和教師的實際教學效果,以切實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師流動機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實現教師的雙向流動。實施“教師交流機制”,把城里的教師交流到農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帶動農村的教育;農村教師則到城市學校去實習,充實提高,以解決農村教師單向流動的問題,切實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從根本上解決教育公平問題,從而有效控制輟學率。比如河南省在1995年就硬性規(guī)定,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必須到農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為將來評職稱的一項條件。同時給予支教大學生提前半年轉正的優(yōu)惠條件。20xx年,鄭州市又出臺了新的教育救助政策,從20xx年起,鄭州市將在5年內實現所有城市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1年。鄭州市教育局文件規(guī)定:從20xx年起,市直學校每年下鄉(xiāng)交流人數應不低于全體教職工的10%。另外,政府也能夠在政策方應對農村有所傾斜,比如鼓勵優(yōu)秀教師到農村巡回授課,鼓勵緊缺學科教師的流動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師范院校畢業(yè)生到農村任教
由于農村學校條件差,工資待遇低,大部分大學畢業(yè)生不愿到農村去。他們一是害怕無機會再進城市的學校,二是擔心自我到農村會被同化。因為農村教師教育觀念落后,教師專業(yè)化水平不高,再加上農村學校硬件設施嚴重不足,新教師難以進行教學改革。為吸引師范院校畢業(yè)生到農村任教,政府就要給予到農村任教的師范畢業(yè)生必須的優(yōu)惠政策。
4、充分利用農村的現有資源與條件開發(fā)本土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在硬件上相差甚遠,在短期內不能改變現狀的情景下,農村學校的教師也不能總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農村一切可用的現有教育資源,揚長避短,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彌補不足,開發(fā)適合本土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農村的教育教學水平。
。ㄈ┴毨Ъ彝シ矫
教育是改變一個人命運的重要途徑。貧困家庭在社會資源尤其是教育資源的享有方面,處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沒有輔助性的機制保證他們得到教育的公平,那么貧困本身則有可能成為“世襲”的.不幸命運。這種個人命運的惡性循環(huán)。最終使整個社會受到危害。所以政府要采取措施,把對貧困學生的教育救助作為農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穩(wěn)定的教育救助機制
各級政府要成立貧困家庭學生救助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貧困學生救助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中小學救助受援捐贈中心”,同時還要增配全額撥款事業(yè)編制,設立中小學貧困學生救助專項資金,并將助學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標管理,明確各部門職責,整合各方面力量,統(tǒng)籌協調和指導本地區(qū)的經常性助學活動,推進救助貧困學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對貧困學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資金為主,繼續(xù)執(zhí)行“兩免一補”政策并要落到實處。同時要以經常性捐贈活動為載體,組織和發(fā)動各界人士捐款助學,對口幫扶。目前,無論是政府的救助、社會的捐助,還是學校的獎勵與減免,總體來看教育救助覆蓋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額度較低,救助力度偏小。所以,各級財政要每年安排貧困學生專項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擴大教育救助范圍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國民收入不斷提高,我國逐步實行免費的義務教育已成為可能。20xx年11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京舉行記者招待會,教育部首次發(fā)布《全民教育國家報告》。該報告列出了我國實施免費義務教育的時間表:到20xx年,使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都能享受到“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費),保證不讓一個孩子因為家庭困難而失學。到20xx年,全國農村地區(qū)將全部實行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到20xx年,全國將普遍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然而,政府、社會對高中教育的貧困救助問題,相對來說關注不夠,雖然有一些相關政策,但執(zhí)行中存在若干問題。從全國范圍看,多數地區(qū)至今缺少剛性的制度和措施。所以,在進行教育救助時,要把救助的范圍擴大到高中。
總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多管齊下的教育救助體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農村教育救助及時性、長效性的重要保證。
七、啟示與結語
經過幾天時間的調研,我對農村基礎教育的現狀有了初步的認識,以上就是這次實踐活動所獲得的一些具體情景,但光了解情景并不夠,既然是調研報告,就要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頭我將結合我校在09級學生中開設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門課程的具體資料,來簡單闡述和總結下關于這次對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調研活動,以便更好的到達“關注民生,和諧發(fā)展”的主題實踐活動的目的。
從調研的對象——營勝村以及參考整個中國的農村基礎教育來看,我認為,中國農村的基礎教育之所以令人堪憂的原因有:一是國家對教育的投資力度不夠。農村本身的經濟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進經濟發(fā)展的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中國是個農業(yè)大國,對教育的投資力度不夠,教育對經濟的促進就體現不出,長此以往,便構成了惡性循環(huán)。這是中國農村基礎教育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二是師資力量的嚴重缺乏和不精。廣大農村地區(qū)師資稀少并且專業(yè)度相比之下嚴重不足,這對農村教育是嚴重不利的。三是農村家庭本身的貧困問題致使農村基礎教育始終得不到提高,“沒錢上學”是廣大農村孩子受教育的一個嚴重的障礙。
中國是農業(yè)大國,農村的問題是中國的重要問題,而農村的教育問題更是解決農村問題的重中之重,就本次調研的是營勝村而言,他們就亟待靠經濟去幫忙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經濟、推動經濟增長,以此來實現民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和諧,才能讓營勝村變得富有,和諧,完美,才能讓中國更加強大,富強,和諧,穩(wěn)定!
關于教育調查報告6
為了研究網絡環(huán)境對中學生的影響,進一步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廈門市教育局專門成立了“網絡德育專題調研組”。調研組采用分層隨機取樣的方法,以無記名方式對399名中學生(初中占34。1%,高中占65。9%)、222名中學生家長(文化程度為識字不多、小學初中、高中以上的分別占4。1%、40。3%、55。2%)、257名中學教師進行了抽樣調查。同時,還通過社區(qū)走訪、個案訪談等方式進行調查,分別召開了中學生、家長、教師和社會各界4次座談會。
(一)中學生及其家長對網絡的態(tài)度和相關行為的情況
1.中學生上網率極高,上網時間長,多數家長卻從未上過網,大部分教師上網經驗不夠豐富
互聯網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廣大中學生。調查顯示,93.5%的中學生表示對網絡感興趣,并有11.4%的中學生認為“很長時間不上網是令人難以忍受的”。我市中學生的上網率高達92.1%,其中有24.5%的中學生是互聯網上的常客。75.8%的中學生每月上網的總時間在10小時之內,而6.8%的“網蟲”則超過了30小時。周末和節(jié)假日是中學生們上網的高峰時段;9%的中學生表示平時每天的'課余時間都能夠上網,21.3%的中學生上網時間并不固定;35.5%的中學生能自我約束在每次1小時內,24%的中學生每次要在網上滯留3小時以上,24.5%的中學生則不固定。
與孩子們相比,家長和教師們則大為遜色。45.2%的家長表示不了解網絡為何物,沒上過網的高達69.2%,只有7.7%的家長經常上網。大部分教師的上網時間少、上網經驗明顯不足。26.7%的教師具有3年以上的上網經歷,64.4%的教師則是近一兩年內才融入網絡的大潮;在上網的教師中,30%表示經常上網,9.1%每天上網;51.9%每次上網時間不超過一小時。同時,還有55.7%的教師坦陳自己很少上網,有近10%的教師稱從不“觸網”。
2.家里是中學生上網最主要的場所,網吧的主要客源是中學生
過去,我們對于中學生在上網方面的行為規(guī)范教育主要針對學校、網吧等公共場所。調查表明,家里才是中學生們上網的最主要場所,應當是網絡行為規(guī)范教育的重點!鞍凑丈暇W的時間和次數的多少,對學校、網吧、家里進行排序”一項上,68.2%的中學生首先選擇“在家里上網”,遠高于首先選擇“在學校上網”(28.2%)和首先選擇“在網吧上網”(5.8%)。
同時,中學生也是網吧的?。調查顯示,34.4%的中學生到網吧上過網。一些網吧經營者承認,附近學校的中學生是他們的主要客源。78。3%的中學生反映,網吧管理員從不查驗自己的身份,穿著校服,仍能大大方方地進去;有的中學生反映,穿校服的會被安排到較偏僻的角落。去年以來,關于“未成年人不得進入網吧”的新規(guī)定實施后,情況已大為改善。
3.多數中學生對在校上網的條件不滿意,家長、教師呼吁改善條件
近年來,廈門市教育局在全國率先推出全市統(tǒng)一的教育寬帶網,各校也紛紛加快了校園網的建設。然而,對于課余時間里在校上網條件表示滿意的中學生只有19.4%,不滿意率達59.2%(其中十分不滿意的占40.6%)。24.9%的中學生在學校里學會了上網技巧,而38.3%的中學生則認為學校并沒有把必要的網絡技巧教給他們。17.9%的家長強烈呼吁校方能提供和改善在校上網的條件,43.1%的家長提出學校要在加強中學生網絡知識和能力上發(fā)揮作用。同時,不少教師對于學校的網絡資源現狀,特別是現有資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滿。據教師們反映,校園網絡設施和多媒體教學設備主要用于展示課件與開公開課,而未能充分運用于平時備課和課堂教學,更不能充分滿足學生們在校上網的需求。
關于教育調查報告7
在教育體系中,其家庭教育于學校教育先產生,是人類最初的教育形態(tài)。家庭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傳遞社會文化,培養(yǎng)適應社會環(huán)境和社會生活的人。家庭教育“對個人的社會性和個人的理解的形成是基本"。而現代家庭教育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隔代教育,隨著隔代教育的出現,其問題出現也越來越嚴重。據調查了解到現在家庭教育,隔代教育占了大部分。
下面是關于本人所在的村子里(廣東省信宜市大成鎮(zhèn)麗沙管理區(qū)車頭村)關于現代農村學前兒童的家庭情況有約42.5%的兒童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有約40.6%的兒童與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有約10.8%兒童屬于寄養(yǎng)在叔叔嬸嬸姑姑等親戚家,有約4.2%的兒童與爸爸或媽媽生活在一起。只有1.9%的兒童是與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其中在“單親家庭"的約為16.7%,隔代撫養(yǎng)的為74.3%,雙親家庭的約為9%。由于隔代教育占大部分,使得他們在學校教育與個人成長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一 、 現代農村學前兒童隔代教育存在的問題
。ㄒ唬┤粘I钚袨轲B(yǎng)成
由于父母都外出打工,從小就與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受到老人們的特別的關愛,在家不用做飯洗衣服,每天都是學習或做其它的與學習有關的。從來都不用做家務,都是過著一種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王子"“小公主"的生活,可長輩們卻沒有考慮到他們的獨立能力,總是只要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就可以了。什么都不讓孩子做,只要做好他們的學習就可以了,那就是對孩子的愛?墒撬麄兊南敕▍s恰恰與現代社會教育觀念相背而離的。最終使得孩子們缺乏獨立能力,連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常識都不會。這種現代的隔代家庭教育的存在也給學校教育帶來了一定的問題,使得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自理的同時又使得他們在學校生活和學習上存在了一定的困難,其實這與現代農村隔代教育有很大的關系。
。ǘ┎皇丶o律,甚至出現違法現象
在現代農村學前教育階段大部分的隔代教育中,因為爺爺奶奶等的愛護與心疼,不忍心讓孩子做這做那的事,因此成為孩子借口遲到早退不完成作業(yè)的理由,也是由于長輩們的教育不當,使得孩子們借口曠課逃學。使得一些逃學者與社會上品性不端的人交往形成不良品格、惹是生非、有的甚至違法犯罪,這些現象在現代的隔代教育中較為明顯,尤其是一些大的兒童在路上欺負一些小的兒童,要收取保護費的事情,這不難可以看出在現代農村學前兒童隔代教育所帶來的問題日趨嚴重。
。ㄈ﹨⑴c不良娛樂活動
由于在現代的一些農村里公共活動場地缺少,更加沒有相應的專門讓兒童娛樂的地方。因為長輩們的寵愛,不用做其他活兒,于是空閑時間多,卻沒有相應的兒童娛樂地方,于是電子游戲室、網吧等一些地方,便是農村兒童經常光顧娛樂的地方。以此來消磨日常生活。經常浸泡在這種場所里。就在這些場所里潛移默化的接受到了許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遣方式,慢慢地養(yǎng)成了一些不良習慣。其實這些問題與家庭教育是否充分擔當起職責有關,尤其是與現代在農村里的隔代教育有關。
。ㄋ模┬睦斫】祮栴}突出
現代的農村學前兒童隔代的教育也給兒童造成了一定心理異常,例如在情緒方面有些兒童情緒起伏很大、抑郁、與長輩或父母難于溝通等,而在學習、生活等方面興趣減少等。在行為上主要表現為參加不良活動,沉迷于電子游戲、網吧等。而由此卻沉默少語、孤僻、不喜歡與人交往,反之有些卻養(yǎng)成暴力傾向行為等。農村學前兒童,隔代教育,在感情上和父母疏遠,隔代教育,爺爺奶奶或姥爺姥會溺愛他們,造成不良后果。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知識跟不上,在學習上不能很好的給予輔導。缺乏必要的心理輔導,容易造成心理問題。
二 、 現代農村學前兒童隔代教育出現問題的原因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極大的調動和發(fā)揮,農村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農村出現了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并獲得了空前的流動空間。他們在國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掙脫土地的束縛,紛紛流向城市或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從事非農生產,為推動城市建設和經濟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改變了農村面貌和改善了自己的家庭生活。但由于歷史及現行體制等方面的因素,農民工的子女不得不留在農村,父母和子女的分離,親情監(jiān)護的缺失,不僅造成父母和子女雙方相互思念的痛,而且也使對兒童的教育日益成為一個社會問題,F代農村學前兒童隔代教育普遍存在尤其是現代社會的發(fā)展和其它方面原因的影響,其中主要原因如下:
。ㄒ唬┥鐣l(fā)展生活需求父母外出務工
由于現代社會是一個經濟知識發(fā)展的時代,許多在農村的農民工為適應社會發(fā)展和生活的迫切需要,不得不外出工作。把孩子留給了自己的父母撫養(yǎng),而老一輩的觀念與現代新一代的觀念不同,因此,他們的教育孩子的觀念也不同。 老人們對于孩子的教育往往是以其已有的經驗為主,他們往往教育孩子的都屬于一些舊觀念,舊思想。卻沒有考慮到學前兒童社會性和個體差異的發(fā)展特點。往往都是采用不合理,不恰當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因此使得孩子在接受隔代教育中存在著許多問題。
。ǘ└改该τ诠ぷ,把孩子交給老人,忽略了孩子的教育 有些父母雖在家,可是由于日常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于是把孩子交給了自己的父母培養(yǎng)與教育,只忙于日常工作,即使與孩子生活在一起,也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缺少了與孩子交流溝通的機會。而在現代的.農村里大部分除了日常工作外,還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家務和農活上,對于花在孩子教育上的時間少之又少或有些家庭的父母工作累了根本就沒心情再照顧孩子,任其放任自由或者只有孩子的爺爺奶奶照看。許多的家長都無心照管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日常表現,尤其是對學前兒童忽略,常常只爺爺或奶奶讓把孩子送到學校,放學后一般就讓爺爺或奶奶去接回來,對此很少進行教育與指導。因此使得這種現象出現的問題嚴重。
。ㄈ└改概c長輩的溺愛,教育方法不當
現在大部分的兒童都是獨生子女,因此他們自然而然成為父母和長輩們的掌上明珠。父母與長輩們都舍不得打或者教訓,而教育方法也運用得不當。他們錯誤地認為,只要給孩子吃好穿好,要什么就給什么滿足孩子的一切需要就是對孩子的最大關愛,可是他們的做法卻恰好相反了。反而使得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依賴行為,出現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等。
。ㄋ模⿲W校與家庭不能很好地結合協調,相對來說現代農村教育依然比較落后,留不住教師是造成現代農村隔代學前兒童教育問題的主要原因。
由于家庭教育在現代農村大部分是隔代教育,而學校卻不能很好地把家庭配合起來,這也往往導致了學前兒童在許多方面出現問題等。并且現代農村都與城市依然存在著巨大差距。主要表現在:現在農村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普遍出現滯后的現象;比不上城市的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現代農村中小學師資力量普遍不強,教學質量一般不高,管理比較落后;現代農村學校中留不住人才,有經驗的教師流失非常嚴重,大部分師范畢業(yè)生寧愿在城里或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做一些與所學專業(yè)毫不相關的工作也不愿回到現代農村從事教育事業(yè);現代農村教師的教學任務和家務負擔比較繁重;很多學校沒有從事相關專業(yè)的教師,缺乏對學前隔代兒童進行心理教育、生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的條件。
三 、 解決現代農村學前隔代教育的對策
面對著眾多現代農村學前隔代教育兒童出現的問題,以及對原因的分析家庭與學校應當擔負起相應的職責。采取相應的對策來解決問題。
。ㄒ唬┳鳛榧彝ズ秃⒆拥谋O(jiān)護人,應當承擔起教育兒童的責任,正確地教育引導兒童學習。
首先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外出務工的父母及學前兒童的代理監(jiān)護人員,應盡量為學前兒童營造一個溫暖、關愛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促使“隔代孩子”健康成長。其次外出務工的父母也應加強與子女的聯系和溝通,盡可能做到多關心孩子。還要加強與代理監(jiān)護人、學校的聯系。再次教給孩子一些簡單的的生活常識和衛(wèi)生常識,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wèi)生習慣,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健全人格,頑強意志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學習做某些事情時如系鞋帶,教會他們然后讓他們自己學著系不好也不要幫他,鼓勵孩子堅持下去,直到成功為止。慢慢地在日常生活中教會孩子,使其健康成長,形成健全人格和頑強意志,形成獨立生活和自我保護能力等。尤其要注重學前兒童情商教育,要增強孩子的反應性、表達性以及意志的果斷性、自制性和堅持性等。而在這方面作為家庭和孩子的監(jiān)護人,應當承擔起教育學前兒童的責任,正確地教育引導兒童學習。
(二)做好家庭與學校的結合工作。家庭與學校相互了解學前兒童的表現。
學校應調動家庭關注學前兒童的積極性,讓家長或其監(jiān)護人負起重要的教育職責。尤其是存在著隔代教育的家庭,正確引導長輩們運用恰當,合理的方式來教育學前兒童等。家長監(jiān)護人與老師要相互結合,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家長隨時隨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多與孩子溝通,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或長輩們應該與孩子溝通的機會,使雙方能夠理解對方的心態(tài),看懂對方的動作、手勢、表情、眼神等含義。而在學校老師應該多與孩子的家長或監(jiān)護人溝通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現。家長或監(jiān)護人與老師共同結合更好的教育孩子。而在教育過程中應該樹立起正確的教育學前兒童的觀念,杜絕溺愛孩子,只有將親情和師情融合為一體,不嬌慣孩子、袒護孩子才能使學校與家庭更好地結合教育孩子。
。ㄈ┮獮閷W前兒童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家庭學校教育環(huán)境,使其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
無論在家庭還是在學校都應該為學前兒童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人容易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正如孟母三遷一樣,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具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搬了三次家,這也說明了環(huán)境對人影響的重要性。因此家庭與學校都應該為學前兒童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首先家長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身示范,給兒童樹立一個榜樣,其次家庭成員要和睦相處、相互理解體諒。再次在學校老師要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與方式,要注重教師自身的個人修養(yǎng),提高自身素質等。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當代社會需要的是具有獨立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為使孩子能被社會所接納,家長、長輩、老師們都要擺脫世俗的偏見,以開放的心態(tài)給孩子提供自由快樂信任和支持的環(huán)境。讓孩子大膽地用獨立的方式去嘗試各種事物,發(fā)揮個人潛能。而作為家長或老師更要注重家庭與學校的環(huán)境,自己的言行舉止等應該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ㄋ模閷W前兒童創(chuàng)設一定的活動范圍與場地,使其有消遣之地。
加大支持力度,優(yōu)化現代隔代學前兒童學習成長環(huán)境。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現代農村基礎建設,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隔代學前兒童監(jiān)護體系。要加大學校義務教育投入,對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隔代學前兒童,可到寄宿學校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彌補現代隔代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應該多了解孩子的喜好,為學前兒童創(chuàng)設一定的活動范圍與場地。因為學前兒童天生好奇好動,對周圍的世界都充滿了驚奇與興奮,尤其容易受到不良行為的影響,網吧、電子室等場地的影響,學前兒童對這些場所充滿了好奇。因此應該為學前兒童開展相應的活動,為之有消閑之地。例如可根據學前兒童的年齡階段和生理發(fā)展水平定期開展一定的有利于學前兒童身心發(fā)展的體娛活動,如行走做操跳繩等使其有消遣的物與地方。為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道德塑造孩子文明的行為,為陶冶孩子的情感較高的社交能力活潑開朗性格作準備。
。ㄎ澹⿲W校加強教學管理,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學校各科老師,主要行政人員和班主任對學生加強心理教育,及時對“隔代學前兒童”進行疏導教育,達到減少“隔代學前兒童”心理問題的目的。大力開展校園活動。這幾年,每年學校都要開展大規(guī)模的校運會、廣播體操比賽、慶祝六·一等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緩解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加了校園生活樂趣,對“隔代學前兒童”也是有吸引力的,緩解他們的厭學情緒。
總之,隔代學前兒童已經困擾著現代農村的教育發(fā)展。困擾著一部分家庭,影響到一部分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個值得全社會關注的問題,現代隔代教育問題日趨嚴重,尤其是在現代農村家庭里,由于隔代家庭教育給學前兒童日常生活和個人成長帶來許多問題和不良影響。因此我們應該給予重視和顧及兒童以后的不同程度的教育。尤其是現代農村隔代的家庭教育,對此我們應該要有相關的措施來解決。新一代的學前兒童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在現代隔代家庭教育要正確地教育引導學前兒童不能因為隔代家庭教育而導致學前兒童在各方面中存在著各種問題。我們需要更多地關注隔代家庭學前兒童教育,關注其問題的產生,解決其相關問題。
關于教育調查報告8
一、調查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均gdp的增長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然而,隨著人均gdp的增長,城鄉(xiāng)收入差距也在急劇加大。XX年全國城鎮(zhèn)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049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255元,兩者的收入比為3。22:1。隨著我國社會發(fā)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區(qū)之間、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問題進一步凸顯,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黨的第xx屆xxx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命題。和諧社會的基礎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則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內容,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和核心,沒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社會和諧。教育作為推動社會變革與發(fā)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響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的效率目標,又可以影響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的公平目標。社會的教育在社會流動、社會分化中具有“篩選器”的功能,又具有穩(wěn)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視為實現社會平等“最偉大的工具”。按照現階段提出的新要求,我們應該以和諧理念來引領教育發(fā)展,通過推進教育的公平、公正,來促進社會的公平、公正,通過構建和諧教育,來推動構建和諧社會的步伐。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只有農村得以發(fā)展,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和諧發(fā)展。農村發(fā)展的基礎是搞好農村的基礎教育;A教育是地方事業(yè),擔負著為地方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任務;A教育辦得好壞,直接關系到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然而,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卻不容樂觀。
二、調查對象
此次我調查的對象就是針對農村的基礎教育現狀展開的;A教育,就是人們在成長中為了獲取更多學問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識;A教育,作為造就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國面向21世紀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國的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小學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報告的研究范圍主要是有關我國農村地區(qū)基礎教育的現狀。
三、調查目的
1、通過進行實地調查和網上搜集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信息和資料。
2、分析農村基礎教育所存在的問題,并找出出現問題的原因。
3、通過分析具體農村地區(qū)的基礎教育現狀的案例,切實掌握農村基礎教育問題出現的原因和解決的途徑。
4、對本地區(qū)的農村基礎教育問題進行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
5、探索解決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途徑,探究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方法。
四、中國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分析
自1986年國家義務教育法出臺以來,特別是《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實施以來,我國的農村基礎教育事業(yè)有了很大發(fā)展。但由于農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調,所以農村教育狀況并沒有實現質的飛躍,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ㄒ唬┱度胗邢,農村基礎教育經費嚴重不足,辦學條件差。
教育的發(fā)展離不開一定的財政支持。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緩慢,農村財政緊張,各種經費特別是義務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導致農村學校的持續(xù)發(fā)展難以實現。中國是個農業(yè)大國,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在校生占全國在校生的絕大多數。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合計約1。93億人,按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70%算,農村在校生約1。3億人。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經費總投入中義務教育階段所占比例過低,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占總投入的比例始終低于60%,而農村義務教育投入占總投入的比重近年還不足30%。而且,在農村義務教育總投人中,政府的財政撥款所占比例也不高。盡管近年中央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向農村義務教育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達到64。9%。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縣鄉(xiāng)財政與農民負擔”課題組XX年發(fā)表的調查報告顯示,在農村義務教育的投人中,鄉(xiāng)鎮(zhèn)一級的負擔竟高達78%左右,縣財政負擔約9%,省地負擔約11%,中央財政只負擔了2%。而在國外,中央政府是義務教育資金來源的主渠道,有的國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個基礎教育投入的比重高達80%。
長期以來,農村義務教育主要以農民投入為主。尤其是農村稅費改革以前,農村義務教育事實上主要由農民承擔。稅費改革后,農村基礎教育的經費來源基本是以鄉(xiāng)鎮(zhèn)財政撥款為主,輔之以農村教育費附加以及收取學雜費、教育集資等。鄉(xiāng)級財政在農村義務教育中承擔了全部責任。農民的“合理”負擔成為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支柱。農村稅費改革之后,在農民減負的同時,教育也大幅度減收,一些地方農村義務教育財政狀況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經費不足,農村中小學的教學設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學的基本辦學條件得不到保障。XX年,我國農村地區(qū)危房比例仍然較高,全國小學和初中共有4542。3萬平方米的d級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約1750萬平方米,因自然災害受損的校舍約200萬平方米,小學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別為5。6%和3。7%。雖然XX年,國家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新的保障機制,許多學校新修了教學樓、辦公樓、學生宿舍,但在教學儀器、實驗設備、圖書資料、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方面,農村中小學與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術水平更低,從而最終導致農村學生流失。
。ǘ⿴熧Y力量嚴重不足,教師教學水平低,教學質量堪憂。
教師隊伍的建設,在整個教育環(huán)節(jié)中至關重要。師資力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教育質量。調查發(fā)現,農村教師隊伍的現狀不盡如人意。
1、師資力量匱乏,農村師資“缺血”。
由于農村教師待遇低,生活條件差,拖欠教師工資的現象嚴重,很多人不愿到農村任教。一些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寧愿在家待崗,也不愿當鄉(xiāng)村教師。同時,家里有門路的、教學水平稍高的教師也想辦法擠入城市。再加上這幾年城市學校擴招,一些學校的師資力量不足,也開始從農村招聘教師。隨著進城教師的擇優(yōu)錄取,越來越多的優(yōu)秀教師流向了城市。由于師資的流失,貧困農村的中小學校里一個教師跨年級、包班上課的現象司空見慣。在農村許多學校,教師嚴重缺乏,無法適應新課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農村教育師資力量不足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師的單向流動,即優(yōu)秀教師只具有向上的流動性。如果村里的老師教得好,則入編進入鎮(zhèn)里的學校,鎮(zhèn)里的老師如果教得好,則進入縣城里的學校。依此類推。這種帶有剛性的評選機制導致農村基礎教育系統(tǒng)只能得到較差的師資來源。農村師資原本“先天”不足,無奈又遭流失之痛,農村師資嚴重“缺血”。
2、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教師專業(yè)化程度偏低。
農村中小學教師學歷普遍偏低,學歷達標與能力達標存在較大落差,教師素質參差不齊。農村小學專任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占的比例不到城鎮(zhèn)的20%,初中也只相當于城鎮(zhèn)的一半,如大田集鎮(zhèn)中學教師第一學歷合格率為22。7%。盡管通過大規(guī)模的學歷補償教育和在職培訓,農村教師學歷達標率得到極大提高,但教師素質仍然不能滿足義務教育快速發(fā)展的需要。農村一些學校的大部分教師是本鎮(zhèn)(縣)未考上大學的高中畢業(yè)生,甚至一些初中畢業(yè)生也當起了教師,很多貧困縣還有一部分教師小學畢業(yè)。另外,相當一部分農村教師教育觀念陳舊,知識老化,教學方法落后,難以適應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發(fā)展的今天,他們無法趕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使得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形成不了梯隊,專業(yè)化程度不高。教師的低素質直接影響、限制了學生素質的提高。由于教學質量不高,農村一些學校的生源逐漸流失。在一些地區(qū),“村小學到中心小學,中心小學到縣城小學,農村初中到縣城初中,優(yōu)生不斷流向縣城”已成了趨勢。長此以往,學校將陷入一種惡性循環(huán)并將隨著這種惡性循環(huán)而趨于萎縮。
(三)家庭貧困,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
在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qū),由于教育投資少,本應由財政支付的教育經費負擔轉移到農民家庭,義務教育已無義務之實,老百姓需要自己負擔學費。農民一年的收入本來就很少,大部分用來支出子女的學費,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現了教育致貧現象。農民不堪教育費用的重負,導致其子女失學、輟學。另外,近年就業(yè)形勢不太樂觀,職業(yè)教育極不發(fā)達,導致學生在大學學的知識在農村派不上用場,使得農村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一些家長認為,與其讓孩子讀書,還不如讓孩子早點出去打工掙錢以貼補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較困難而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財力的制約,對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連小學都沒有畢業(yè)。貧困人口失去學習機會,也就限制了他們獲得個人發(fā)展的機會。
五、大田集鎮(zhèn)李樓村基礎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調查我來到了大田集鎮(zhèn)李樓村鎮(zhèn)北聯小,調查結果如下
。ㄒ唬┙逃F狀
一方面,師資力量缺乏教師不配套和跨年級上課現象嚴重,很多教師都是上了這門課再上那門,由于照顧不過來,只能讓一些班級學生自習或做作業(yè)。我們還了解到由于農村教師的待遇低,辦公條件差,農村基礎教育崗位難留人,老師調動頻繁。另一方面,教師隊伍普遍存在學歷低、職稱低、素質低的“三低”現象。大部分教師為“民轉公”教師,由于他們的年齡偏大,業(yè)務素質在短期內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臨的主要問題
1、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質偏低。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約,該村近5年未補充過教師,導致教師嚴重不足和失衡。而鎮(zhèn)上的中心學校和交通條件較好的學校教師普遍超編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質偏低。同時由于一批學歷低、素質不全面的人員進入教師隊伍,再加上“民轉公”教師,使得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年齡結構也不合理。農村課程改革對目前的農村教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zhàn),它要求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角色行為必須實行全方位的轉變。由于農村教師隊伍年齡資歷、學識水平、身心狀況差異較大,因此轉變過程困難很多。
2、學校管理方面有待改進。一是校長結構欠合理,老的老了,工作精力有限;年輕的又過于年輕,沒有什么工作經歷,更談不上有較好的工作經驗。二是部分校長對學校的管理工作較為片面,只注重學校教學管理,對教學管理以外的,如學校安全管理,學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夠。
3、學校經費困難。實施“一費制”和“兩免一補”后,人民群眾的負擔的確減輕了,但學校的辦公經費受到一定影響,由于政府財力有限,上面的撥款也難以及時足額到位,使學校日常工作的正常運轉受到一定的影響,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無法實施,如校舍建設、綠化學校的創(chuàng)建等。
六、關于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對策思考
針對農村基礎教育出現的困難,今年我國提出了實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國家、社會團體和個人為保障適齡人口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從政策、物質和資金上對貧困地區(qū)和貧困學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農村的基礎,農村地區(qū)難以實現教育的自救,因此,積極發(fā)揮政府的調節(jié)功能,及時實施農村地區(qū)的教育救助就成為促進農村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ㄒ唬┙逃涃M方面
1、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同時建立農村教育財政保障機制。
緩解基礎教育投入問題的關鍵是解決財政乏力的問題。教育是一種公共產品,應當由政府承擔責任。建議國家增加對教育的投入,并嚴格規(guī)定農村教育投入的恰當比例。我國許多省在農村稅費改革后,農村教育費附加和農村教育集資被取消,縣鄉(xiāng)財政收入減少,為了保證縣鄉(xiāng)對基礎教育的投入,中央應確定一定比例的稅收進行轉移支付,專門用于農村基礎教育。切實發(fā)揮國家公共財政資金在配置農村義務教育資源中的絕對主體作用,構建基礎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財政、省級財政承擔的財政轉移支付體制,最終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和保障農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機會的長效機制。
2、拓寬籌資渠道,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
由于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和綜合國力還沒有達到完全支付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水平,所以從長遠發(fā)展來看,農村教育經費完全靠國家長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想使農村義務教育得到更好的發(fā)展,除了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保證外,還應該通過其他渠道盡可能多地籌措經費。比如可以建立“義務教育基金會”接受來自社會各界的捐助;發(fā)行教育彩票,讓全社會都來關注和支持義務教育。所得的資金由政府根據有關政策統(tǒng)一進行調配,切實定向用于農村教育。同時建議國家出臺農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證農村教育的優(yōu)先發(fā)展。
(二)師資方面
1、加強對農村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農村教師的專業(yè)水平。
農村教師信息閉塞,接受培訓的機會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學方式都與城市的教師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級政府要大力開發(fā)并充分利用國內外教育援助項目,加強對農村校長和教師的培訓。同時在教師繼續(xù)教育政策方面對農村教師要有所傾斜,比如為農村教師提供免費的培訓,適當增強教師培訓名額等。對農村教師進行培訓,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內容,同時還要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注重教師實際教育教學素質的提高和教師的實際教學效果,以切實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師流動機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實現教師的雙向流動。實施“教師交流機制”,把城里的老師交流到農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帶動農村的教育;農村教師則到城市學校去實習,充實提高,以解決農村教師單向流動的問題,切實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從根本上解決教育公平問題,從而有效控制輟學率。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必須到農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為將來評職稱的一項條件。同時給予支教大學生提前半年轉正的優(yōu)惠條件。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對農村有所傾斜,比如鼓勵優(yōu)秀教師到農村巡回授課,鼓勵緊缺學科教師的流動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師范院校畢業(yè)生到農村任
由于農村學校條件差,工資待遇低,大部分大學畢業(yè)生不愿到農村去。他們一是害怕無機會再進城市的學校,二是擔心自己到農村會被同化。因為農村教師教育觀念落后,教師專業(yè)化水平不高,再加上農村學校硬件設施嚴重不足,新教師難以進行教學改革。為吸引師范院校畢業(yè)生到農村任教,政府就要給予到農村任教的師范畢業(yè)生一定的優(yōu)惠政策。
4、充分利用農村的現有資源與條件開發(fā)本土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在硬件上相差甚遠,在短期內不能改變現狀的情況下,農村學校的教師也不能總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農村一切可用的現有教育資源,揚長避短,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彌補不足,開發(fā)適合本土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農村的教育教學水平。
。ㄈ┴毨Ъ彝シ矫
教育是改變一個人命運的重要途徑。貧困家庭在社會資源尤其是教育資源的享有方面,處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沒有輔助性的機制保證他們得到教育的公平,那么貧困本身則有可能成為“世襲”的不幸命運。這種個人命運的惡性循環(huán)。最終使整個社會受到危害。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把對貧困學生的教育救助作為農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穩(wěn)定的教育救助機制
各級政府要成立貧困家庭學生救助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貧困學生救助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中小學救助受援捐贈中心”,同時還要增配全額撥款事業(yè)編制,設立中小學貧困學生救助專項資金,并將助學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標管理,明確各部門職責,整合各方面力量,統(tǒng)籌協調和指導本地區(qū)的經常性助學活動,推進救助貧困學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對貧困學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資金為主,繼續(xù)執(zhí)行“兩免一補”政策并要落到實處。同時要以經常性捐贈活動為載體,組織和發(fā)動各界人士捐款助學,對口幫扶。目前,無論是政府的救助、社會的捐助,還是學校的獎勵與減免,總體來看教育救助覆蓋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額度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級財政要每年安排貧困學生專項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擴大教育救助范圍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國民收入不斷提高,我國逐步實行免費的義務教育已成為可能。XX年11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京舉行記者招待會,教育部首次發(fā)布《全民教育國家報告》。該報告列出了我國實施免費義務教育的時間表:到XX年,使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都能享受到“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費),保證不讓一個孩子因為家庭困難而失學。到XX年,全國農村地區(qū)將全部實行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到XX年,全國將普遍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然而,政府、社會對高中教育的貧困救助問題,相對來說關注不夠,雖然有一些相關政策,但執(zhí)行中存在若干問題。從全國范圍看,多數地區(qū)至今缺少剛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進行教育救助時,要把救助的范圍擴大到高中。
總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多管齊下的教育救助體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農村教育救助及時性、長效性的重要保證。
七、啟示與結語
我對農村基礎教育的現狀有了初步的認識,但光了解情況并不夠,既然是調查報告,就要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從調查的對象——李樓村以及參考整個中國的農村基礎教育來看,我認為,中國農村的基礎教育之所以令人堪憂的原因有:一是國家對教育的投資力度不夠。農村本身的經濟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進經濟發(fā)展的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中國是個農業(yè)大國,對教育的投資力度不夠,教育對經濟的促進就體現不出,長此以往,便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這是中國農村基礎教育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二是師資力量的嚴重缺乏和不精。廣大農村地區(qū)師資稀少并且專業(yè)度相比之下嚴重不足,這對農村教育是嚴重不利的。三是農村家庭本身的貧困問題致使農村基礎教育始終得不到提高,“沒錢上學”是廣大農村孩子受教育的一個嚴重的障礙。
中國是農業(yè)大國,農村的問題是中國的重要問題,而農村的教育問題更是解決農村問題的重中之重,他們就亟待靠經濟去幫助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經濟、推動經濟增長,以此來實現民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和諧,才能讓李樓村變得富有、和諧、美好,才能讓中國更加強大、富強、和諧、穩(wěn)定!
關于教育調查報告9
“如果從孩子出生的第三天開始教育,那么就已經晚了兩天!边@樣的.育兒觀念,正引領著很多父母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開始進行漫長的育兒教育。一批早教機構應運而生,一群年輕的爸爸媽媽懷抱著幾個月大的寶寶早早走進早教機構,唯恐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然而,記者調查發(fā)現,正在興起的早教行業(yè)缺乏必要監(jiān)管,良莠不齊。教育專家指出,家長自己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應該親自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不一定非要到培訓機構。
讀者反映
給孩子報了早教班卻心存困惑
市民魏女士是一名大學輔導員,年薪兩萬元。前不久,聽說周圍不少朋友給孩子報了專業(yè)化的早教班,雖然她對早教班一直“很懵懂”,但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她利用暑期,帶著15個月大的兒子走訪了石市一家又一家的.早教機構,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試聽,經過精挑細選,最后選中了石市一家據稱是世界連鎖品牌的早教機構,以10047.5元/100個課時(注:一個課時55分鐘)的價格給兒子報了名。
“這個價兒還是店慶價,要不然更貴!”魏女士說,她最早接觸早教機構,是在懷孕期間,當時她聽了不少關于懷孕、分娩的講座,講師都會建議家長給孩子報早教班,說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發(fā)展。后來,她發(fā)現不少年輕家長癡迷給孩子報早教班,還常聽周圍的朋友說“誰誰給孩子報了早教班,早教班如何如何好……”
“早教班為何這么貴,竟然比大學學費還貴?孩子上早教班真的能更好地發(fā)展?”如今,魏女士每周都會陪著兒子定點“上課”,但她依然心存困惑。
記者調查
報個專業(yè)早教班,動輒上萬元
據了解,目前石市早教機構有3種模式:母嬰醫(yī)院開辦的育兒班、幼兒園為搶奪生源開辦的早教班、專業(yè)化的早教機構。記者調查發(fā)現,最受家長青睞的還是專業(yè)化的早教機構,這種早教機構多以加盟形式運營,為一些國際、國內知名的連鎖品牌,當然,也包括本地化的品牌。但無一例外的是,價格不菲。
x月x日,記者隨機走訪了省會七家專業(yè)化的早教機構,發(fā)現這類早教機構都會讓家長選擇“課時包”,一般而言,一套早教課程從24課時到120課時不等,每個課時為45分鐘到1個小時,收費則在數千元到萬余元不等。
以石市一家國內連鎖早教機構為例,一名6個月大的寶寶接受早教培訓至2歲左右,一套96課時的課程價格為9000多元。平均算下來,一次45分鐘的課程收費約為100元。而石市的一些國外連鎖早教機構的價格則更為昂貴,一套96課時的早教課程收費為1萬元至1.2萬元不等,平均下來每個課時約100元至120元。此外,在收取課時費的同時,這些早教機構還會收取100元至360元不等的'會員注冊費,以及體能測驗費和材料費等。
硬件設施堪稱完美 老師資質卻難保證
專業(yè)化早教班收費如此高昂,那么它們的師資質量、教學環(huán)境能否保證?記者調查發(fā)現,這類專業(yè)化早教機構大多設在市中心的高檔寫字樓內或一些高檔住宅區(qū)附近,環(huán)境布置十分溫馨,有成套的游樂設施,并配有專門的學習室、母嬰室等,硬件設施堪稱完美。
“我們的授課老師都要經過嚴格挑選,學歷都在本科以上,英語六級或專業(yè)八級。此外,他們還要經過總部培訓,培訓3個月或6個月,合格者才能上崗!币恍┰缃虣C構的接待顧問介紹說,他們是連鎖機構,教案都是經過國內或世界專業(yè)研發(fā)隊伍研發(fā)的。雖然中國目前對早教機構教案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定,但他們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絕對超前。
然而,一位業(yè)內人士則告訴記者,目前早教方面唯一獲得國家認可的只有育嬰師國家職業(yè)資格證,可石市大部分早教機構的教師,一般只持有幼師資格證,或教師資格證。雖然上崗前該機構會為授課老師提供相關培訓,但這些培訓都沒有統(tǒng)一的考核規(guī)范,很難保證教師的從業(yè)素質和能力。
此外,據了解,我國尚未設置0-3歲親子教育專業(yè),只有少數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yè)延伸到嬰幼兒的早期教育領域。目前,學前教育專業(yè)只專注3-6歲的幼兒教育,有關0至3歲的教育研究并不多。
準入門檻低,只需辦張工商營業(yè)執(zhí)照
記者走訪時還發(fā)現,這些專業(yè)化早教機構多數只有工商部門頒發(fā)的營業(yè)執(zhí)照,經營范圍也只是“教育咨詢”“教育培訓”等服務內容,并沒有獲得從教育部門取得的任何教育資質。
對此,一家世界連鎖品牌早教機構的管理者無奈地說,她最初經營這家早教機構時,就遇到這一“尷尬”,去教育部門申請辦理教育資質,卻被告知“0-3歲的嬰幼兒教育不歸教育部門管”。此后她找了一圈,只在工商部門辦了一張經營范圍為“教育咨詢”的營業(yè)執(zhí)照!拔艺J為,早教就是針對0—3歲嬰幼兒進行的開發(fā)其潛能的教育,應該屬于教育部門的管轄范圍!彼f,專業(yè)化早教機構無法從教育部門取得教育資質的現狀在全國各地普遍存在。
她還介紹說,目前石家莊早教市場正處于逐步發(fā)展時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和認可它。但由于缺乏行業(yè)監(jiān)管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導致這一行業(yè)準入門檻很低,一些人為了盈利,租了幾間辦公室,招了幾名幼教老師,就開始大張旗鼓地宣稱做早教,這樣對該行業(yè)發(fā)展和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極為不利的。
各方聲音
家長:
效果不像宣傳得那么神
x月x日,記者隨機采訪了5位年輕的家長,他們都已經或正考慮給孩子報早教班。對于報班的目的,家長們無一例外地表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或者“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一些家長甚至還直言不諱地說,他們就是被早教機構的宣傳冊所吸引,上面說能“開啟智力”、“激發(fā)潛能”、“培養(yǎng)寶寶社交能力和自信心”……然而,對于早教班的效果,多數家長表示不像宣傳得那么神。
早教機構:
別想著只為了孩子考高分
石市一家世界連鎖早教機構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孩子0—3歲腦神經發(fā)育最為迅速,相當于成人的60%,3歲時,大腦尺寸已相當于成人的80%,讓孩子上早教班很關鍵。她發(fā)現,不少家長為孩子報早教班,就是單純地想要開發(fā)孩子智力,為孩子考高分做準備,這樣想是錯誤的.,因為專業(yè)化的早教短期內是看不到效果的。
專家觀點
家長在家同樣能教育孩子
那么,0—3歲的嬰幼兒是否需要早期教育?家長該如何選擇早教機構?河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學前教育系主任龔蓉認為,家長存在一種教育誤區(qū),認為只有讓孩子坐在教室或到某個機構上課,才算是在接受教育。這種錯誤的想法才導致不少家長盲目跟風,癡迷給孩子報早教班。
龔蓉說,其實,寶寶從一出生起,就開始接受家長無意識的早教,家長輕撫寶寶、哼歌或帶著寶寶做游戲等,都是在無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身體、運動、情感、認知等各方面的能力。在她看來,專業(yè)化的早教機構提供的是一種教育服務,它在開發(fā)寶寶各項潛能的同時,更多的是教授家長該如何更好地培養(yǎng)寶寶。如果家長有一定的育兒經驗,那就大可不必盲目跟風,給孩子報早教班,因為自己在家就能教育孩子,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龔蓉說,如果家長想給孩子報早教班,就不要抱著給孩子報了早教班就等于贏在了起點的目的。因為有很多孩子在3歲以前,父母很重視開發(fā)孩子的智力和潛能,在智力測查中孩子能得高分,可上小學后,孩子的超常性就沒有了,甚至還出現不少問題。
在目前早教行業(yè)缺乏必要的監(jiān)管的情況下,家長選擇早教機構時,一定要更加慎重。
關于教育調查報告10
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教育師范專業(yè)的支持力度,也愈加重視教育實習,再加上高師院校師范生數量逐年增加這一不爭的事實,教育實習已成為高師院校的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如何做好教育實習,如何做好與實習學校的聯系接洽工作等成為了高師院校所要學習研究的課題。
教育實習是高師院校專業(yè)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三年系統(tǒng)學習的一個全面檢驗和考察。通過教育實習,加強了師范生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讓學生擺脫只會紙上談兵的尷尬局面,加深了師范生對教師職業(yè)的認識和理解,有利于幫助學生走向教師崗位,教育實習的質量好壞更是未來教育能否發(fā)展的很快很好的前提條件。
教育實習工作牽涉面很廣,會涉及兩所學校即高師院校和實習學校,而在教育實習的整個操作過程中,實習學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調查實習學校對于教育實習的意見和建議,顯得十分必要。
通過對調查內容的分析整理,本文主要從師范生素質、組織模式及三對關系的處理等方面進行論述。
教育實習是高師各專業(yè)學生經過一定階段的大學課堂學習之后,為承擔中學教師職責而準備的最后階段。通過教育實習,實習生將在中學教師的品德修養(yǎng)、學科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等方面受到全面檢驗和鍛煉。在教育實習中,實習生能把在大學課堂上所學的`教育理論、教學方法和學科專業(yè)知識綜合運用到中學各學科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使知識成功轉化為能力,形成中學教師的個性品質,為今后勝任中學教育工作奠定基礎。但是,從實際實踐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同樣值得我們思考。通過此次調查,我們發(fā)現實習校方對實習生素質要求較高,并針對實習生在教育實習中暴露出來的問題的提出了寶貴的意見與建議,其中包括對實習生師范技能、專業(yè)技能、一專多能上的要求。
。ㄒ唬⿲處煄煼都寄艿囊
柳中校領導指出:師范院校承擔著為基礎教育培養(yǎng)合格師資的重要使命,而今師范教育正被迫接受競爭的考驗和威脅,各中學對教師的需求已由數量需求轉向質量需求,他們最期盼的是有事業(yè)心、責任感、有新教育理念和過硬的師范技能、具有熟練信息技術的高素質綜合型的教師。而從高師教育的現狀看,身為師范院校的學生,師范意識不強,師范生往往注重的是知識的學習,而忽視培養(yǎng)師范技能。值得欣慰的是,校方肯定了此次實習學生良好的自身素質,不過也同樣指出了其中的一些問題。就實習中出現這些問題,結合校領導、指導教師、學生等多方面意見得出的如下結論。
1.普通話和口語表達
作為中文專業(yè)的學生,國家規(guī)定普通話等級要達到二甲。但即便符合等級要求,如何把水平發(fā)揮出來,看的就是在課堂上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的實習生在課堂上欠缺的就是這種能力,因而出現了講話疙瘩、忘詞、死記硬背、語速過快等現象。講課是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語言又是講課的最基本的手段,所以,講課語言的基本任務是給學生“傳授知識,提高思想,培養(yǎng)能力”。因此在平時就應該有效地進行講課語言訓練,這是探索師范技能訓練科學化的一個重要方面。
學生對教師講課語言提出的意見:
。1)我首先希望能聽得清楚。聲音悅耳好聽當然更好,但首先是要聽清楚。聲音不要太小,吐字不要含混不清、速度不要太快,但也不要太慢。太快了,來不及思考;太慢了,聽不上勁,心里發(fā)慌.
。2)我不喜歡老師不停息地講,不斷地重復,而且重復的說法前后又不一致。解釋了又解釋,愈解釋愈糊涂。
(3)我希望老師講課能引起我的興趣,親切和藹,使你有心情去思考,也有可能去思考。我不喜歡經常訓斤人的老師,帶著壓抑的心情聽課,別說思考,就連講的是什么也不知道了.
。4)我希望聽老師講課時,能弄清條理能邊聽邊思考,這樣心里才踏實。我不希望老師把什么都講,更不喜歡講得亂糟糟一團,理不出頭緒。
根據以上這些意見,指導老師對我們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議,以提高師范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1)創(chuàng)造條件開設國家教委要求開設的“教師口語”課程。
。2)上語文課時,教師注重對語言的精練、準確、規(guī)范方面的培養(yǎng),使學生掌握規(guī)范的語文表達方式。
、窃趯W校里多舉辦一些演講活動,加強師范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書寫規(guī)范文字和書面表達技能
能否寫一筆規(guī)范的好字,是否具有過硬的書面表達技能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效果和教師的威信。通過此次調查,指導老師和學生指出我們實習生的板書書寫能力有待加強。因此對師范生應進行書寫規(guī)范和書面技能的訓練。可采用以下措施:
。1)校內、系內要創(chuàng)造使用規(guī)范漢字的環(huán)境和氛圍,教師要以身作則,各科齊抓共管,如各科學生作業(yè)、論文、實習教案中的錯別字和不規(guī)范字都要給予糾正。
。2)從大一開始,加強三筆字的訓練,其中重點是鋼筆字、粉筆字。
。3)定期舉辦多種多樣的有關書法的課外活動,如觀摩、展覽、比賽等等,鼓勵學生把字寫好。
3.教學工作技能
教學工作技能是指:教師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和評定成績等教學環(huán)節(jié)所必備的技能,教學工作技能是高師學生的教師職業(yè)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師范生提高從師任教素質的必修內容。實習階段,對聽課、備課、講課和評課我們都實打實地進行系統(tǒng)化、章程化處理。
特別表現在,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重難點及編寫教案;嚴格執(zhí)行上課前試講及
關于教育調查報告11
近年來,隨著農村適齡人口的減少及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學校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農村小學學校規(guī)模的不斷縮小已成為農村小學發(fā)展的瓶頸。實現教育公平,促進均衡發(fā)展,采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學校的教育現狀,加強基礎教育薄弱環(huán)節(jié),盡快使農村教育走出困境,為農村基礎教育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fā)展是當務之急。本人在基層工作十余年,親身經歷了農村小學的發(fā)展、壯大與輝煌,農村小學的整體面貌已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優(yōu)良,中心小學配備了微機室。學校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套,學校師資隊伍不斷壯大。但是隨著農村學齡人口的銳減,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學校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呈現了舉步維艱的局面。農村小學學校規(guī)模的不斷縮小已成為農村小學發(fā)展的瓶頸。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及方法。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普遍推行,在農村小學的教育問題更加明顯的暴露出來了。對此,教師抱怨、學生抱怨、家長抱怨,為了找到問題的實質,把握問題的關鍵,我進行了形式多樣的細致調查。本次調查以走訪調查和問卷調查的形式為主,走訪了3所小學,調查學生25人,教師及家長13人。通過調查,了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總體教育現狀,并對農村教育的發(fā)展方面和模式做了進一步的思考。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
1、教學問題。在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高中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因為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看來,事實上相當多的學生和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從調查情況看,農村小學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公共教育經費短缺,導致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學校領導對素質教育重視不夠,教學設施簡陋,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實施。目前很多農村小學還是采取“一本教案一支粉筆一堂課”的傳授模式,現有的教育教學設施設備落后。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缺乏,城鄉(xiāng)差距進一步拉大。我縣通過“遠教”配置,各完小的教學設施設備得到長足的完善,中心小學配備有多電腦室。但要使先進的教育設施設備發(fā)揮作用,教師使用電教平臺的技能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2)師資隊伍不穩(wěn)定,總體素質不高。近幾年來,由于沒有有效的機制確保教師隊伍中的新增人員進入農村小學任教,導致小學教師的年齡結構老化。另一方面學科教師結構不合理,英、美、體、音等專業(yè)學科教師缺乏,教師兼科現象較普遍。
2、教師問題:調查發(fā)現,相當大數量的教師對生活不滿,感到壓力大,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不合理的農村教育編制導致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大。
2)盡管近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新課改,但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考試分數、升學率。受到當前中國教育體制的影響,在高考這一指揮棒的指引下,幾十年來農村小學的教師一直走不出應試教育這一怪圈,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在學年末均組織統(tǒng)考,進行排名。在加上人事制度的.改革,于是教師們也顧不上素質教育,一味“汗水加時間”。學生在如此環(huán)境中,如何談得上“減負”。
3)、教育教研落后,素質教育難以實施
農村基礎教育師資力量本來就薄弱,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論上的指導,但受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教師缺乏有效地培訓。另外,小學基本上沒有專職英語教師,全部由教師兼課,效果不佳。農村小學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學科課程又多,每位教師要教五、六門課程,備好幾本教案,備課、講課、批改、輔導、考試。
班級管理、安全,特別是安全,家長擔心、教師操心、學校提心吊膽,教師不得不在安全工作上花費更多的精力,“安全第一”成了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師全員集中教研、課程輔導無法進行,哪怕是半天時間都不敢安排,生怕出現意外。教師幾乎沒有空閑時間去鉆研新課程改革,去開展教研。因而造成不少教師忙于應付,手忙腳亂,心力交瘁,教研、教學相脫離,教研活動、校本培訓效果欠佳。許多教師依然是“經驗型”、“辛苦型”!把芯啃汀薄ⅰ皠(chuàng)造型”教師在農村微乎其微,少之又少。
3、學生問題:大部分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大部分是家長、老師壓出來的。成績認可高,重視分數的達80%。然而對于“你想如何提高”這一問,我原先設計了“自己復習看”,“請家教”和“其他”三個選項,結果有56.3%的學生選擇了其他,詢問后發(fā)現學生們想到的更多的方式包括家長指導,向同學、老師請教等等。調查表明46.1%的農村學生在平時能努力學習,34.5%的農村學生平時學習沒規(guī)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學習來應付考試。通過和學生們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小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小學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但由于59.3%的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后等問題也嚴重制約著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很多家長對當地教育現狀并不滿意,當問及“您對孩子在校表現情況了解程度”時,只有17.5%的家長表示很了解,而選擇“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對孩子學習上關心程度”時,卻有58.75%的家長表示很關心。這其中似乎存在著矛盾,即對孩子在校表現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說對孩子學習很關心呢?對此我詢問了部分家長,原來很多家長認為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心即是對孩子關心的全部表現。綜上,目前農村小學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實現教育公平,促進均衡發(fā)展,采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教育條件最差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基礎教育薄弱環(huán)節(jié),盡快使農村小學走出困境,為農村基礎教育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fā)展是當務之急。
三、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1、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tǒng)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huán)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其有效辦法是:一是提供教師的工資水平。二是改革教育系統(tǒng)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加強農村師資隊伍建設。真正實現教育公平、均衡發(fā)展。選派優(yōu)秀教師、專業(yè)型教師到農村任教,特別是英語、體、音、美教師。從真正意義上實現素質教育。學校要注重教師培訓的經常性,經常創(chuàng)造條件促使農村小學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通過學習和培訓,了解最新教學理念,熟悉全新教學方法,掌握現代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教師本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要關心、幫助、激勵農村孩子,特別是留守兒童,學困兒童,多關注其學習完成和變化情況,多與他們談話和交流,及時了解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2、解構封閉傳統(tǒng)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機構。中國70%的人口在農村,然而農村小學教育的現狀并不理想,多數家庭比較貧困,為減輕家庭負擔,個別學生輟學出外打工,F代社會倡導人們關注弱勢群體,這些因經濟困難而輟學的學生應該得到社會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幫助他們圓自己的讀書夢想!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加大遠程教育資源的投入力度。改善農村小學(特別是村。┑慕逃龡l件,物質條件,需以政府投入為主,教育經費、教育設施盡可能向農村傾斜,特別是遠程教育資源的投入,學?沙浞掷媒逃W絡資源平臺,學習優(yōu)秀教師的備課、教學設計、作業(yè)優(yōu)化等,溶入自己教學實踐,為農村教育發(fā)展服務,為培養(yǎng)人才服務。
我呼吁各級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都應該意識到發(fā)展農村教育的迫切性,給予農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優(yōu)秀的教師吸引到農村小學去,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促進農村教育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fā)展。
關于教育調查報告12
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問題,是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而出現的。自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市流動發(fā)生了幾個顯著的變化:一是進城務工人員規(guī)模越來越大;二是家庭式流動的比例越來越高;三是隨父母進城的孩子已經成為第二代移民,他們生存在城市的邊緣,流動是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邊緣是他們所處的特殊的位置。預計到xx年將有3億流動人口涌入城市。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問題日益突出,并且已經成為我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工作的一個難點和社會關注的焦點。
xx年x月x日至x月x日,市政協文教委組織部分委員就此問題開展了專題調研。委員們聽取了市教育局、公安局的情況介紹,走訪了朝陽、綠園、寬城、南關、雙陽等5個區(qū)的部門,并以座談形式與進城務工人員面對面交流。還深入到光復路市場、永春批發(fā)市場與務工人員進行訪談,在永春批發(fā)、正陽街裝潢市場作抽樣調查,發(fā)放100份《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問題調查問卷》。通過調研,委員們與各層面人員座談、走訪達三百多人次,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問題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和思考。
一、xx市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義務教育問題的現狀
近幾年來,隨著我市進城務工人員的逐年增多,市區(qū)教育局在沒有相關政策和財力支持的情況下,本著貫徹《義務教育法》的精神,積極挖掘現有教育資源和潛力,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基本上解決了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義務教育問題。
1、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情況
目前,xx市市區(qū)中小學生248.230人,外來人口學生數占全市中小學生總數的9.12%。外來人口中,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齡未成年人的總數為22.637人,就學率為98.7%,基本都在公辦學校就讀,也有一部分在私立學校就讀。
據各區(qū)教育局對xx年6月底情況的統(tǒng)計,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我市各區(qū)就學的情況如附表:
區(qū) 名 全區(qū)中小學生總數 其中就學務工人員子女 合 計 占全區(qū)中小學生
的比例數
初中學生數 小學學生數
XX區(qū) 28.611 163 245 408 1.42%
XX區(qū) 42.530 869 3.475 4.344 10.21%
XX區(qū) 21.965 125 470 595 2.1%
XX區(qū) 34.547 1.802 3.691 5.493 15.9%
XX區(qū) 45.158 27 235 262 2.6%
XX區(qū) 45.860 3.308 845 4.153 9.1%
以上務工人員子女就學人數僅為學籍統(tǒng)計數字,還有相當一部分務工人員子女尚未辦理轉入手續(xù),實際入學人數遠比學籍統(tǒng)計的要多。從各區(qū)數字分布與實際調研,我們可以看到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相對集中于XX區(qū)和XX區(qū)。而這兩個區(qū)中,大多集中在城鄉(xiāng)結合部。如XX區(qū)的126中學和28中學均為遠郊,集中率較大,分別為46.9%和11.7%。同時,從這些統(tǒng)計數據,我們又觀察到一種情況:務工人員子女的小學就學率比較高,而中學入學率相對較低。
2、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管理情況
目前,我市教育部門制定了《xx市流動人口中適齡兒童就學暫行辦法》,并采取了5項具體措施。一是堅持按標準收費。各級教育部門對務工人員子女就學與本市跨區(qū)學生同等對待,并按物價局規(guī)定的標準收取寄讀費。二是堅持在全日制公辦學校就學。以流動人口所在地的公辦學校接收,隨時插班跟班就讀。三是堅持就近入學。按戶籍管理規(guī)定,在臨時戶口所在社區(qū)按相對就近的原則分配到指定的公辦學校(不含改制校、民辦學校)入學。四是堅持同等待遇和同等權利。流動人口子女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權利,與本地學生一樣參加評優(yōu)、評獎和入隊、入團,以及參加各項校內外活動。五是單獨建籍、單獨管理。建立臨時學籍跟蹤管理制度,實行單獨造冊,統(tǒng)一管理,進出有記載有手續(xù),定期上報。對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經考試合格的頒發(fā)證書。
3、公辦學校接受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收費情況
一是除一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交擇校費上改制學校以外,其他子女均按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由學校和家長協商收取相應的寄讀費。二是對部分確實因經濟困難而無力支付學費的,適當降低標準,減免就學費用。三是對極少數連生活都難以為計的特困生,采取黨員、領導包保制等措施,確保他們接受義務教育。
二、存在的問題
由于進城務工人員流動性大、分布不均衡、區(qū)域較廣泛等特殊性,給教育教學管理帶來很多困難。
1、戶籍管理與學籍管理相脫節(jié)
由于進城務工人員沒有戶口,沒有固定居住地,入學后根據家長的工作變化隨意流動,有的來了不辦轉入手續(xù),走了也不帶學籍,或人在學籍不在,或學籍在人不在,容易造成學生流失,這給各學校學籍管理帶來很大困難。
2、擠占教育資源
目前,我國城市現行的義務教育費用基本由各級政府負責,務工人員子女離開本地后,由于其義務教育費用
沒有根據務工人員的就業(yè)流向在地區(qū)間劃轉,而務工人員就業(yè)所在地的城市財政又沒有包含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經費,這無疑就擠占了城市學校的教育資源,造成接收學校的教育經費不足的壓力和負擔。
3、影響教育教學質量
一是由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隨意性大,隨時插班跟班就讀,影響教學進度;二是造成就讀學校的`班額過滿,使部分城郊學;A設施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三是有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合拍,還有的來自外省,教材不一致,學習態(tài)度不同,學習習慣不適應,無法與所在學校同步,總體上也拖了各區(qū)和學校教育質量的后腿。
4、政策難統(tǒng)一,收費難把握
目前,省、市沒有關于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的專項法律、法規(guī)或政策規(guī)定,教育部門及學校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無法可依。務工人員層次不同,經濟收入不等,造成擇校能力和標準不一,使學校很難把握收費標準。而物價、財政、教育局紀檢等部門檢查比較嚴格,勢必出現因收費標準不等問題而被罰款。調研中反映,目前仍執(zhí)行1986年的收費標準,寄讀費過低,學校入不敷出。
5、調查問卷進城務工人員反映的問題,如附表:
調查場所 發(fā)放
問卷數 回收
問卷數 外省市務工人員填卷數 本省務工人員填卷數 本地區(qū)務工人員填卷數 集中反映的問題
永春批發(fā)市場 50 46 14 9 23 收取寄讀費標準不一,差異較大,普遍偏高
正陽街裝潢
材料市場 50 44 20 9 15
三、意見及建議
第一,堅持與時俱進,未雨綢繆。雖然我市各級教育部門在政策依據和財力不足的情況下,暫時解決了目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的困難,但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務工人員將涌入城市,其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亦必將成為突出矛盾,解決不好將演化成社會問題。因此,建議政府要立足于城市化建設和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結合xx市的實際研究部署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立體思維,超前謀劃,切實解決好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問題。
第二,增強綜合管理功能。公安、物價、工商、計生、社區(qū)等部門與教育部門相互配合,形成多位一體、齊抓共管的教育管理網絡。市政府對此加強組織和領導,明確責任,統(tǒng)籌安排,研究措施;教育部門要將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作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工作的內容,合理安排,制定計劃,協調、督促、指導招生學校做好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的接收工作和教學工作;公安、民政、計劃生育部門負責務工人員子女的認定、登記,向教育部門提供情況;財政部門協調安排接受就學學校必要的經費;計劃部門將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列入城市社會事業(yè)發(fā)展計劃,并對接收務工人員子女較多的學校給予優(yōu)惠政策;物價部門與教育部門等制定有關收費標準并核查學校收費情況。
第三,廣辟新的教育資源。鼓勵社會力量多元化投資辦學,是現階段解決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最合適的選擇。建議各級政府以更開放、更全面、更務實的態(tài)度,積極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在務工人員子女較為集中的城鄉(xiāng)結合部創(chuàng)辦務工人員子女學校。
關于教育調查報告13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許多家長不看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不知道自己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幼兒園里有兒童專門需要的設備和玩具;有經過專業(yè)培訓的老師;有兒童喜歡的伙伴……然而更能吸引兒童的卻是為他們準備的組織活動。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大致可以分為生活活動、教學活動和游戲活動。
二、幼兒園的生活活動
幼兒園活動是兒童在幼兒園的一切活動,這里的生活活動特指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除了教學活動以外的一切日;顒。它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園課程區(qū)別于其他階段課程的主要特征。幼兒園的日常生活活動是指來園、離園、進餐、盥洗、睡眠、散步、自由活動等。
來園活動是指早上從兒童入園的第一次有組織的班集體活動開始之前一段時間內的活動,是兒童從分散家庭生活進入幼兒集體生活的過渡性環(huán)節(jié)。由于兒童入園時間不一,來園活動只能分散。來園活動中,教師的任務是接待兒童,安定兒童情緒,為他們愉快的地轉入有組織的集體活動做好準備。來園活動的主要內容是接待、健康檢查和組織活動。
離園活動是兒童一天集體活動的結束。教師的任務是做好結束工作,使兒童愉快的'離開幼兒園。結束工作包括活動室玩具、用具的整理,兒童儀表的整理,以及讓兒童上廁所,帶好回家用品等。
進餐包括早餐、午餐、晚餐和午睡后的點心。根據兒童身心發(fā)育的特點,幼兒園要制定正確的飲食制度,兒童進餐必須定時必須按定時定量,開飯要準時,進餐間隔應為3~4小時。兒童應在整潔的環(huán)境和愉悅的氣氛中進餐。
睡眠能恢復機體的活動能力,對保證身體健康有重大意義。保證學前兒童有充足的睡眠,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很重要。
兒童的盥洗活動包括大小便、洗手、洗臉,養(yǎng)成早餐、晚上、吃東西前后、大小便、手臉弄臟后主動清洗的好習慣。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大小便習慣和不隨意地便溺習慣。
散步是指教師組織兒童在公園、街道、或幼兒園內進行愉快的步行。步行可以培養(yǎng)兒童毅力。散步可以擴大兒童的眼界,豐富兒童的知識,發(fā)展兒童的智力。在新鮮的空氣中散步,還可以增強兒童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提高兒童對疾病的抵抗力。
二、兒園的教學活動
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根據不同的標準分為不同的類型。
根據幼兒園不同的教學活動組織形式的幼不同,可分為集體教學、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1、根據教學活動是側重于多個領域還是一個領域,可以分為綜合教育和分科教育;2、根據活動中的學前兒童的參與形式,可分為體驗性教學活動和表現性教學活動的兩大類。
1、根據組織形式分
根據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的不同,分為集體教學、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集體教學是一種按學生年齡,學習程度分成固定人數的班,教師以班為單位,按各門學科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組織教材,并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按固定的時間表進行連續(xù)教學組織形式。分組教學是按照兒童的學習能力或學習成績來分不同的小組進行教育的一種組織形式。個別教學是指教師對個別兒童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與“班級教學”相對,為集體教學的一種輔助形式。個別教學,教師能夠更好地考慮每個兒童的能力,接受程度,照顧個別兒童的特點和興趣,但需要花費教師較大的時間和精力,需要更多的時間和人力。
2、根據活動領域分
根據活動是側重于多個領域還是一個領域,可分為綜合教學與分科教學。綜合教學是指融合多學科的教學內容,以主題活動為中心組織教學過程和教學模式。其主要形式是以主題為基本線索的綜合活動。在同一個主題內部,充分綜合各學科教學內容,各種教學方法和收段,以提高教學活動的綜合效益。綜合教學強調兒童發(fā)展的主題性和學習的主體性,但相對地忽視了知識系統(tǒng)與連接線,未能較好解決綜合的策略與方法問題,并且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綜合素質。
分科教學是以科學為中心組織教學過程的教學模式。各學科分別按照順序、學習時數和期限。每一學科以本科知識體系為中心,教材按相應學科的邏輯體系組織。分科教學注重學科知識的系統(tǒng)性、邏輯性、重視教師的知道作用。目前幼兒園的分科教學活動主要可分為健康活動、語言活動、社會活動、藝術活動以及科學活動和數學活動。
3、根據學前兒童的參與形式分
根據學前兒童在活動中的參與情況,教學活動可以分為體驗式教學活動和表現型教學活動兩大類。
體驗式教學活動是以學生在教學中的體驗為基礎來考慮教學問題,它指的是引導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這樣一種教學理念和方式。因此,體驗式教學活動是一種價值取向,指引著教師的教學觀念的改變,促使教師關注學生在教學中的獨特感受與個性發(fā)展。體驗式教學是一種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中將更加關注學生主體,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創(chuàng)設情境,保證學生獲得親身的感受與認識。
表現性教學是以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為基礎進行教學的一種類型。它以學前兒童在教學中的表現活動為重點,目的是讓兒童在教學活動能夠參與,并展示自己的各項能力。體驗式教學活動包括藝術審美、科學探索活動、語言閱讀活動、社會活動等表現性教學活動包括健康活動、語言講解活動、數學活動繪畫、手工、音樂活動等。
關于教育調查報告14
一、問題的提出
作業(yè)是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是,在新課程理念的引導下,數學學科的教育理念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操作運行當中必然有相應的變化,作業(yè)做為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一,再加之其“有形可考”、涉及面廣”的特點,成為學校、社會和家長共同觀注的焦點,就顯得很正常。
因此,我們有必要對作業(yè)進行深入的研究,從中可以了解學生目前對作業(yè)的態(tài)度和心理,透過作業(yè)這面“折射鏡”探視教與學的狀況,尋求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一致性的方法,樹立全新的作業(yè)觀和探索新型的作業(yè)模式,這些都是有著積極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
在實際調查中,從小學二、三、五年級,任意抽出200人為調查對象,答卷過程中,低年級由教師領答,對學生不理解的詞語進行客觀的解釋,但不把教師主觀意念附加給學生,高年級學生獨立完成,全部以不記名形式填寫問卷。調查時間為20xx年5月上旬,教師和學生尚未完全了解新的教學理念。
二、調查的結論及分析
1、關于學生作業(yè)觀的分析
。1)“學生對作業(yè)態(tài)度認真”占72%,但56.7%的“學生只認為作業(yè)就是鞏固知識的重要途徑”,只有10%的學生認為作業(yè)是提高能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由此可見學生對“知識”這一概念的理解層面過于簡單,注重的主要是陳述性知識;
。2)“作業(yè)是學生應該完成的任務”占30%,“習慣與別的學生對答案,錯了馬上改,免得老師打錯號”占72.3%,“若遇到課上學習的東西被遺忘,就看課本,再把作業(yè)完成”占25%,不難看出,學生對作業(yè)存在“任務”的觀點。
2、關于作業(yè)與學生非智力因素關系的分析
(1)“先完成感興趣的作業(yè)”占65%,“對感興趣的學科不僅認真做而且有時間自找題做,對討厭的學科不認真做甚至不做”占57.7%,可見興趣在很在程度上決定著作業(yè)完成的質量;
。2)“對解決難題沒有信心不愿花時間再想”占28%,表明學生對學好數學,應用數學解決問題缺乏自信心。
3、關于學生完成作業(yè)過程中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科學態(tài)度的分析
。1)“反思解題過程,考慮是否還有其它解法”占18%,表明學生對開放型的題目見得少,對數學答案的多樣性缺乏認識,仍然把數學看成是程序化、模式化的科學;
(2)“做完題后將解法規(guī)類”僅占31%,表明學生缺乏對知識的認真總結的良好習慣;
。3)“有解題思路或能夠解決問題就是會做”占26%,“能看明白答案中解答過程就是會做”占64.7%,表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機會少能力差,只滿足與解題;“對疑難問題不能靠問,要獨立思考”占24%,“對疑難問題沒必要記錄,反正也不會”占60.7%,表明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差,探索欲望不強,不能夠正確對待遇到的問題,不善于提出問題,提問題的意識淡泊。
4、關于學生對作業(yè)處理及作業(yè)結果評價的分析
(1)“對老師檢查的作業(yè)認真完成”占20%,“喜歡老師處理作業(yè)方式全批改”占26.4%,“學生互判老師講評”占32.7%,以上三項表明,學生對作業(yè)的處理方式渴求別人的評價,包括教師和同伴的評價;
。2)教師批閱后很高興,是因為“全對”占20.5%,是因為“老師給表揚性評語”占13.3%,是因為“老師將自己的解法做典型”占66.7%,以上三項說明,學生愿意表現“個性化”解法,體驗學習成就感要求迫切,對一般表揚性評語表現的興趣不濃。
三、改進的建議及對策
1、重新認識作業(yè)的重要性
在新的教育觀、數學觀和學生觀的指導下,我們對作業(yè)的認識應該有新的角度,作業(yè)不僅僅是鞏固知識的途徑,還可以對作業(yè)做出更多的理解和認識。
(1)作業(yè)是課堂教學后學生進行的一種活動,作業(yè)就可以理解為是教師與學生學與教的縮影,是學生在學校課堂學習階段性的總結與實踐;
。2)作業(yè)既可以是鞏固性的內容,也可以是應用性、實踐性的內容,作業(yè)就可以理解為是數學學科和課堂教學內部的學習轉移到聯系數學學科和課堂教學外部學習的途徑,是數學課堂的延伸,從而體現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
。3)作業(yè)往往與學生家長見面,甚至接受家長的指導與檢查,作業(yè)就可以理解為是溝通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媒體。
2、作業(yè)批改反饋形式多樣,以有利于人的發(fā)展為目標。
。1)學生完成的作業(yè)是學生的'“成果”,學生的成果渴求得到他人的評價,因此作業(yè)的批改力求涉及到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得到了觀注;
。2)批改的形式可以是由教師批改,也可以是同伴交流自評,對學生作業(yè)成果的評價,力求針對不同學生做出不同的評價,切記一般化鼓勵性評語,要評價出學生的特色,使學生感到自己與眾不同,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3)反饋形式力求多樣,既可以是讓學生向同伴展示自己的解法,也可以是全班性的階段性作業(yè)展評,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就感。因此我們對作業(yè)的批改和反饋,不能僅僅停留在完成與否、對錯與否的層面上,應認識到作業(yè)對人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也有著其它教學環(huán)節(jié)所不能替代的、積極的作用。
3、更新家長觀念,樹立新的成材觀。
在家長的觀念中,學生的成材觀是家長最為觀注的,并且直接影響著家長指導和檢查學生作業(yè)的態(tài)度,為了我們共同的目標,我們應多聯系家長,在人材觀上形成共識,即從追求特定時限學習目標的實現,轉變到著眼于學生終生學習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上來,認識到每個人可以為社會做出不同的貢獻。我們可以請家長參加座談會,成立家長學校,請教育專家做權威性的講座,也可以向家長定發(fā)放一些學習資料,還可以請家長共同走進課堂,共同感受新觀念下的數學課堂氛圍,使家長認識到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那么我們對作業(yè)的態(tài)度也應該是一致,我們的觀注方向就更應該是一致的。
關于教育調查報告15
在我縣只要談到教育,生源流失總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學校有難處、家長有怨言、社會不滿意。生源的流失,尤其是優(yōu)質生源的外流,已經嚴重影響了我縣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不解決優(yōu)質生源流失問題,我縣的教育難以振興,人文興縣的戰(zhàn)略難以實現。
說起生源流失,不外乎兩種情況,一種是學生輟學流失,一種是生源外流。我縣的優(yōu)質生源外流在小學階段基本很少,初中階段有俞演俞烈之勢,高中階段最為嚴重(主要是因為高中的成績直接決定了學生能考什么樣的大學,家長期望值較高,再者孩子到了高中以后,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長對其在外就讀比較放心)。由于我縣初中升高中的優(yōu)質生源首先由一中錄取,流失的優(yōu)質生源絕大多數就是本應由一中錄取的學生,從一中報到率可以看出,這些年我縣優(yōu)質生源的流失率相當驚人,近兩年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前200名的生源流失情況仍然比較嚴重,如此大量的優(yōu)質生源流失自然對我縣教育的發(fā)展,乃至整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生源流失問題在我縣已經存在多年,而且愈演愈烈,特別是在部分鄉(xiāng)鎮(zhèn)更為嚴重。就其成因來看,既有歷史原因,又有現實原因;既有內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既有主觀原因,又有客觀原因。分析起來,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新的'讀書無用論。近來,讀書無用論又有所抬頭,發(fā)出此種呼聲的主要是農村。曾幾何時,在農村孩子中,有句比較流行的話,叫“知識改變命運”。然而,這條曾經的確讓無數人改變了命運的路徑卻讓許多人舉步維艱,原因可能很復雜,但最直接的就是因為大學文憑已經無法保證有一份穩(wěn)定工作。更有一些學習成績不很理想的學生,自覺升學無望,于是就放棄學業(yè),步入社會。所以好多學生家長在孩子初中階段或者初中畢業(yè)后就選擇了赴外地打工。
2、惡性循環(huán)的怪圈。其實我縣的教育在教學理念、師資隊伍、科研水平、學校管理、布局優(yōu)化等方面與周邊縣市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優(yōu)勢的,但是我縣一開始對生源外流并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等發(fā)現形勢嚴峻的時候,已經積重難返,優(yōu)質生源流失與教學質量下降互為因果、惡性循環(huán),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在教育競爭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3、招生秩序不夠規(guī)范。這幾年隨著教育競爭的加劇,生源大戰(zhàn)愈演愈烈,一些外市、縣學校在本地區(qū)優(yōu)質生源不能滿足自身需要的情況下,更多地把目光投到我縣,部分學校在招生時不擇手段:各種虛假宣傳層出不窮,各項優(yōu)惠政策撩人心動,目的就是先把人招過去再說;用回扣等手段收買當地人,一些人員貪圖錢財,甘心充當外地學校的掮客,極力攛掇考生到外地學校就讀。
4、思想認識上的偏見。由于我縣教育近幾年發(fā)展成果對內對外宣傳得不夠,縣內外很多人對我縣教育已經存在相當大的偏見,他們對我縣教育的進步與發(fā)展視而不見,對東光這幾年本二以上上線人數不斷上升閉口不談,而我縣教育有了一點問題,則上綱上線,夸大其辭,把我縣教育說得一無是處。一些家長也存在著一定的攀比心理,認為外面的學校總是比家里的學校好,以把子女送到外地學校上學作為本事大、能量大的體現,也不管這些學校是不是真的比本地的學校好,事實上每年都有先前把孩子送到外地就讀,后來又要求轉回本地學校的例子。
控制優(yōu)質生源外流是東光教育發(fā)展必須要邁過的坎,只有迎難而上,采取得力措施,努力改變優(yōu)質生源外流的現狀,我縣的教育才有希望。
1、打牢基礎,認真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控流工作。一個學生如果在義務教育階段到外地學校就讀,那么這個學生回東光讀高中的可能性很小,小學升初中的生源流失正越來越嚴重,所以控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外流至關重要。教育部門一方面要繼續(xù)提高各個義務教育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努力實現更高水平的均衡教育,另一方面要做好調研,在制定推進均衡教育政策的時候,充分考慮到社會的承受能力和周邊地區(qū)的進展情況。
2、苦練內功,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群眾評價一個學校的好壞很簡單,也很實際,就是看考上學生,尤其是考上多少重點大學,如果你這個學校與其他學校相比,你這個地區(qū)與其他地區(qū)相比,考得太差,群眾就不信任你,就要把孩子送到外校、外地去就讀,就是勉強動員來了,也很難留得住。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優(yōu)質生源流失問題,關鍵還是要在教學質量上取得突破,這就需要學校,包括我們的初中學校,強化內部管理,提高師資水平,完善考核機制,加強行風建設,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爭取在本二以上上線人數和名牌大學錄取人數再有所突破。
3、突出重點,舉全縣之力辦好一中。一中作為全縣窗口品牌學校,有其特殊的地位。要在教育投入、師資引進、學生招錄等方面要繼續(xù)予以傾斜,一中在提高本二上線人數的同時,要把著力點放在沖刺清華、北大、浙大等名牌學校上,只有這樣才能與市外的重點高中一爭高下,吸引更多的頂尖生源留在本地就讀。要加強與全縣初中優(yōu)質生源接觸,可以想方設法增加初中學生對一中的了解,也可以組織部分優(yōu)秀教師到重點初中舉行各類專題講座,讓這些教師用淵博的知識、睿智的語言、儒雅的風度去打動學生、感染學生、折服學生,增強一中對學生的吸引力。
4、強化考核,嚴肅執(zhí)行各項招生政策。各初中學校校長、班主任、教師想盡辦法動員優(yōu)質生源留在本縣就學,這項制度要繼續(xù)執(zhí)行下去。同時,要充分整合本縣相關部門力量,堅決抵制和查處縣外學校在我縣的各類違規(guī)招生行為。
5、落實政策,加大對優(yōu)秀考生的獎扶力度。目前各地對優(yōu)質生源的招生競爭已呈白熱化狀態(tài),各高中學校對優(yōu)質生源爭先開出各種優(yōu)惠條件,我們只有進一步加大對優(yōu)質生源的獎扶力度,才能在招生工作中爭得主動。在吸引頂尖生源留在本地就讀方面,建議縣里出臺政策,對本縣中考成績前100名且在一中就讀的考生予以一定的獎勵,可按學年度發(fā)放,另外對于高考分數達到本一分數線且在本縣高中就讀的考生,也可考慮給予一定的獎勵。這兩項經費的籌集可以采取社會化運作的方式,引導熱心教育事業(yè)的企業(yè)和個人出資,并進行表彰宣傳。
【教育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教育調查報告11-21
教育調查報告12-19
對教育調查報告01-06
教育實習的調查報告12-06
體育教育調查報告11-06
數學教育調查報告12-29
關于教育調查報告01-01
教育環(huán)境調查報告08-27
幼師教育調查報告12-10
教育教學的調查報告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