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論語的感悟

時間:2023-01-11 15:01:05 感悟 我要投稿

論語的感悟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對人或者事物有新的思考,這時就可以通過文字的方式把這些感悟都記錄下來。你看過感悟的文章嗎?知道要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的感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論語的感悟

論語的感悟1

  從二年級開始,我和媽媽每天都快樂地讀經典的漢學《論語》。

  你想知道它寫了什么嗎?是誰寫的?我想你們都想知道!事實上,這是一個語錄。2500多年前,有一位老師孔子,他對學生很有耐心,對人很謙虛,所以他很受尊敬。這個語錄主要是因為他的學生記錄了孔子在課堂上說的話和生活中做的事情。

  《論語》記錄了孔子說的很多話,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公冶長第五》子說: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恨是希望。這句話是孔子稱贊伯夷叔齊兄弟不記仇,所以別人不記得他們的舊怨。這樣一個故事講述了人們應有的態(tài)度。

  通常在課堂上,我和同學相處不可避免地會有爭吵,發(fā)表意見,然后我應該學會不要讀舊的邪惡,抱怨是希望,這樣我們就可以友好相處,互相幫助!

  事實上,悄悄地告訴你,這個語錄有很多嬰兒,雖然我只能讀,還沒有完全理解所有的句子,但古人說,讀一千遍,它的意義就顯現(xiàn)出來了!所以,我已經同意我的母親每天繼續(xù)讀《論語》,學習更多關于生活的真相。你呢,你們不在一起!

論語的感悟2

  最近閱讀了于丹教授的《論語感悟》這本書,讀后感觸頗深,給人一種心靈的觸動,心中頓生一份感悟。大多數(shù)人都會覺得論語難懂,給人一種枯燥的感覺。而于丹教授卻用通俗易懂、樸實無華的語言和一個個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對《論語》作了經典的詮釋。全書從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學習之道、誠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和仁愛之道等七個方面闡述了《論語》中所蘊藏的智慧及其對現(xiàn)代生活的啟示。這七個方面,立足于今天社會需要的核心價值,大到治世,小到家庭和諧、個人成才,是對傳統(tǒng)經典在當代社會的又一次激活。全書語言保持了于丹一貫的風格,具有哲理詩的特點,流暢親切,感性自然,又多格言警句,深入透徹。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里。 自古就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中國的統(tǒng)治者也有很多人用此治理天下,在今天這個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現(xiàn)實生活中的處處不合時宜,讓每個人都難免會感到有迷茫和失落,《論語》的樸素和溫暖,就在于里面不僅有天下大道之志,還會指出一條腳下的路,讓我們抵達自己的理想,讓每一個人活得自在一些。下面結合自身情況從幾個方面談談體會:

  一、用“樂之者”的境界享受工作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庇诘そ淌诮忉屨f,對你的職業(yè)、行業(yè),你有了解,你能掌握技能,這算“知之者”,這是第一級;你真正熱愛它,你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其中,你愿意廢寢忘食,把自己連工作之外的休閑時間也都投入進去,這叫“好之者”,這是更高一個層次,處在這個層次的人固然在事業(yè)中可以完整地去實現(xiàn)自己,但是這種投入未免太過沉重;最高的境界,叫“樂之者”,就是在這樣的事業(yè)投入過程之中,你感覺到生命被提升的大歡樂,你不僅創(chuàng)造事業(yè),而且創(chuàng)造自己,你的心是舒展的,是被成全的,你享受這個過程。

  我的職業(yè)態(tài)度就是從“知之者”到“好之者”再到“樂之者”轉變。我從事的是財務工作,剛進入這個行業(yè)時我具有文憑和資格證,是“知之者”。出于對職業(yè)道德的遵守,我對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克盡職守,這時的我是“好之者”。處于這個階段時,我盡自己的所能勤奮努力地完成工作,由于財務工作的特殊性我天天和數(shù)字打交道,非常的繁瑣、枯燥。每天幾乎是一到辦公室坐下來就直至下班,如果遇到緊急情況還要加班加點地干工作,任務重、壓力大,像個陀螺一樣旋轉不停。并且財務工作屬于后勤性質的工種,不像業(yè)務部門那么容易出成績,我內心一度曾感到十分壓抑。當在《論語感悟》中讀到“樂在其中,生命在這個職業(yè)中的穿越是莫大的享受,在終極穿越的過程中不僅是這個行業(yè)成全了我,而且由于我自己的心智成全了這個行業(yè),在這種相互成全中,我獲得莫大的享受與歡樂!边@些話時,我有種眼前一亮的感覺。熱愛這份工作,將快樂充盈于工作的時時刻刻,得到的也許不是一份薪水,不是一個業(yè)績,不是一個表揚,而是一種生命的大歡欣。我轉變了思想觀念,認識到財務工作雖然屬于后勤性工種不容易出大成績但是卻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工作,財務工作雖然瑣碎但是正好發(fā)揮我細心的優(yōu)點,財務工作雖然壓力大但是“人無壓力輕飄飄”,通過鍛煉自身能將壓力轉換成自己能力。此后我變成了一個“樂之者”,用最佳的狀態(tài)將快樂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工作成就了我的品格,我成就了工作的完滿,我的心體驗到歡欣與鼓舞,這樣的我不僅是在做工作,而且還是在享受工作。

  二、用“真愛”對待他人

  儒家理論的核心和最精髓的東西之一是“仁”,于丹老師在“天地人之道”中解讀了“關愛別人,就是仁”。對于我們來說就是要愛周圍的人。那么怎樣愛呢?

  于丹說得好,過分的苛責,不如寬容的力量而恒久。學會了寬容,我們就不會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隨意動怒;學會了寬容,我們的內心將會有一 種坦蕩蕩的感受,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作為財務工作者的我們,與機關的其他同志接觸較多,在處理業(yè)務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情,有的同志對制度、程序不了解,在報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差錯。我們在處理時,要少一些指責和抱怨,要多一些耐心。只有這樣,你才能與同志們進行良好的溝通,讓財務工作更好地開展。只有這樣,同志們之間的關系才會和諧與融洽。

  《論語》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心態(tài)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闊天空。

  三、以“內省”規(guī)劃人生

  “吾十五而有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里的這段話,是孔子在講自己的人生軌跡:十五歲的學習的起點,選擇好方向,三十歲能牢固地自立,四十歲對各種問題不疑惑,五十歲知道天命是什么, 六十歲可以順從天命,七十歲就能做到隨心所欲而行且所為都能合于規(guī)矩的境界了。于丹老師把圣人描述的這個人生坐標放在了今天,在天地悠悠,斗轉星移中,面對物欲橫流、轉瞬即逝,讓每一個凡夫俗子去體驗,去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都說現(xiàn)代人活得很累,房子、車子將人的身子壓彎,職稱、職位使人深夜不得入睡,正是房子、車子、職稱、職位這些庸俗的社會價值觀扭曲了人們的人生規(guī)劃,陷入了“小人常戚戚”的狀態(tài)當中。于丹老師告訴我們“三十而立”,“并不是通過一個外在的社會坐標來衡量你是否成功,而是由內在的心靈標準衡量你的生命是否開始有了一種清明的內省,并且從容不迫,開始對你做的事情有了一種自信和堅定。”“四十不惑”,“就是人能夠自覺按照中庸的理念去思考、行事。即外部世界給你許多不公正、打擊、缺憾,你也能在一個坐標上迅速建立自己應有的位置!庇诘だ蠋熡眠@些娓娓道來的經典將心靈的內在喚醒,讓我們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欲世界中找到心靈的歸宿地與棲息地。

  無論是孔子的《論語》還是于丹的讀后感,都說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與內心。如果一個人在當今的社會中,反省自己的行為,而能夠不后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過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實在是極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自己的內心選擇能力強大,明白如何取舍,一個人內心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厚道并不是窩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憫別人的過錯,可以設身處地站在

  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因此只有給予才會帶給你最終的歡愉!百浫嗣倒,手有余香”,做人無論成功與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是君子之度。做一個最好的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讓自己成為內心完善的人。

論語的感悟3

  論語,感覺收獲頗多,讓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受智慧的光芒。

  一是學習,然后知不足。

  學習,然后知道缺點,因此,我想進一步糾正態(tài)度,堅持,在通讀的基礎上,學會結合實際研究,提高自己。

  二是思考,然后明確目標。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忽視……有了知識,沒有思想,就是不切實際的充耳不聞。了解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學習獲得知識不是最終目標。我們還必須學會思考人生應該是什么樣的人。

  《論語》明確表明孔子的教育思想:人,應該是君子。君子作為理想人格,孔子將其定義為內圣外王,如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也可以是弗邊之夫、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等。用今天的語言來表達,我把它理解為德才兼?zhèn)洹?/p>

  再比如:天行漸漸,君子自強不息,禹,我無間斷……這里可以看到孔子對大禹的高度贊揚,挑不出他的任何缺點,禹治好了黃河長江的水利,開發(fā)了土地。從禹開始,中華民族奠定了農業(yè)社會的基礎,發(fā)展成就了幾千年來農業(yè)國的民族精神。禹之所以在孔子心目中是一個真正的紳士,是因為他是一個外王,也就是說,紳士應該不斷努力發(fā)展,做出貢獻,個人存在應該為社會做出貢獻。

論語的感悟4

  首先,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的適當使用將直接導致文學作品的成敗。雖然語言莊嚴而豐富,但它的斧頭痕跡相當重,不適合公眾閱讀和傳播。

  因為《論語》以口語為基礎,結合了古文的特點,將兩者融為一,與我們相隔數(shù)千年,讀起來依然朗朗上口,意味深長。

  讀《論語》,時間的概念是模糊的,我們似乎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老人的善良和智慧,那群學生的坦率和可愛,都跳在紙上,準備出來。

論語的感悟5

  《論語》作為孔子及門人的言行集,內容十分廣泛,大多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為起到了重大影響。直到新文化運動之前,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

  既然談論語,就不得不談談孔子和孔子的為人?鬃邮侨寮覍W派的創(chuàng)始人,中國古代最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對中國思想文化的發(fā)展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孔子多才多藝、誨人不倦、食不厭精、懂得享受生活。博學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的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鬃与m然貧賤,由于出身于貴族世家,少年時受過很好的教育;又由于他“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又曾向老聃學過禮、萇弘學過樂、師襄學過琴;還因為他居住魯國,正是周公旦后代的國家,周公制作的禮樂典章制度都在魯國得以流傳和保留,可謂當時的文化中心;加上他“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政治理想和遠大志向,以及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等諸多原因,遂為他成為彪炳千古的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教育家和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奠定了基礎。

  讀了《論語》讓我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和處人處事的方法。“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要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在我們學習生活中,每天都要與很多人接觸,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去學習,可以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yǎng)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鬃又v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論語的感悟6

  《論語》的真諦是告訴大家如何過上心靈所需要的幸福生活。教我們如何在現(xiàn)代生活中獲得精神上的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墩撜Z》最終傳達了一種簡單而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眾所周知,孔子弟子3000,其中有72位賢人?鬃右赃@種簡單溫和的生活態(tài)度影響弟子。他的弟子是種子,廣泛傳播生活態(tài)度和智慧。

  在閱讀論語的過程中,我進一步加深了對學而不思則忽而不學則危的理解和感悟。

  這句話,我們可以看作是孔子提倡的學習方法。盲目閱讀而不思考,只能被書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累,從而被書的表象所迷惑。所謂信書不如無書。只是盲目地努力思考而不積累必要的書本知識,然后研究知識,只能是幻想,問題仍然不會解決,會產生更多的懷疑和更危險。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識。

  作為一名教師,只有結合學習和思考,成為一名學習型教師和反思型教師,才能不斷進步。

  孔子說:我一整天都不吃東西,一整夜都不睡覺,思考,沒用,不如學。

  子夏說:博學而堅定,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

  這些都強調了學習與思維相結合的重要性。

  西方哲學家康德曾說過,情感無知是盲目的,情感無知是空的?鬃拥倪@句話可以說是驚人的一致性,而不是思考,而不是學習?梢钥闯觯祟愒谥R的認知和獲取方面,無論地區(qū)和種族如何不同,其基本原則往往是一致的。學習聽別人解釋,但也想自己思考,不要盲目地聽別人。

  如果你只學習而不思考,你會感到困惑;如果你只憑空思考而不學習,你會感到困惑。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人為了學習而學習,缺乏必要的思考,只是盲目地學習,大腦是空白的,學習只是為了追求數(shù)量,而不是關心質量,結果是可以想象的。學習在于思考,但也在于吸收。

  也有很多人為了思考而思考,缺乏必要的學習。只是盲目思考,沒有必要的學習指導,結果思考進入死胡同,不可避免地是非。

  因為學習而思考,并感到充實。因為思考而學習,并感到明智?梢钥闯,學習和思考是緊密結合的。這些都強調了學習和思考相結合的重要性。

論語的感悟7

  一想到孔子,眼前就會浮現(xiàn)他的名作—《論語》,《論語》不僅是我們中國人看的,學習的,好多外國朋友也在學習這本舉世聞名,叫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怎樣交友……的一本富含哲理的,體現(xiàn)我們中華文化的書籍。

  在論語中,令我感觸很深的有3個句子。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痹谏钪校性S多人為了自己的功、名、利,阿諛奉承,說好聽的話去迎合別人,這種人太虛偽。如果我們全都這樣,那這個世界就太虛假了,孔子說的這句話,目的就是讓我們能做好自己該做的事,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如果靠說好聽的話,做“好看”的事理想奮斗的話,毫無意義。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一則講的是孔子的求學方法和態(tài)度。記得有兩個姐姐,她們學習都不好,所以準備比賽,看誰能考上好大學。有一個姐姐半途而廢了,而另一個姐姐就像這一則論語一樣,有樂觀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她堅持不懈,最終考上了好大學。

  所以說一個人哪怕堅持不懈1秒鐘,也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從這則論語中來看,古代治學人非常重視品德的修養(yǎng),每天反省一下自己得所作所為,會看到有那么多不足的地方,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人都有自己自私的一方面,可當別人讓你幫他辦事時,就要像辦自己的事一樣與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有些人交朋友是互相利用,而這樣的朋友自己感覺起來,都很別扭。

  如果與朋友真誠相待,那該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從短短的幾個字中能悟出那么多有關于生活點點滴滴的道理可想而知,孔子的學問多博大精深啊!如果人人都能參透每一條論語中所蘊含的哲理,那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世界該是一個多么強大,多么和睦的家園!

論語的感悟8

  今天,媽和我從網(wǎng)上收集了《論語》的名句,我和媽媽背了三四句。我背的是: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也樂意?有朋從遠處來,不亦君子。子說:溫故知新,可為師。子說:學而不思則忽,思而不學則危。子說:知之為知,不知為不知,知也。通過這些著名的句子,我們告訴我們,我們必須思考、學習和理解,我們必須回來再次鞏固和復習,以免忘記。

  以后每天晚上我都要抽出十分鐘背幾句話,連媽媽都答應我,以后她也會跟我背誦,朗讀!

論語的感悟9

  自西漢董仲舒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以《論語》為代表的儒家學說被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不斷地推崇,一度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思想。一代代的讀書人在“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訓條中熟讀“四書五經”,汲取向上的力量,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國在“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贊益聲中撫民、治國、安邦。重讀《論語》細細體味,發(fā)現(xiàn)《論語》里孔子的許多言論更重要的是在于教人在“為人”“立身”“處事”方面做到“有德”“有信”“有義”“有禮”,教育他的弟子們做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有魅力的人!墩撜Z》其實也是一本關于人生修養(yǎng)的書。

  有 德

  孔子認為為人立志,以德為先,“志于道,據(jù)于德”,“德者,成和之脩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立身處政,以德為重,“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君子懷德,小人懷土”、“齊之以德,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從技義理,以德為要,“依于仁,游于藝”、“不恒其德,或承之羞”。細讀《論語》穿越時光的隧道,兩千多年前孔子關于“德”的論述今天讀起來還令人對至圣先賢的洞察力而肅然起敬。一個人沒有的美好的道德,就像一個沒有裝滿東西的袋子,無論你怎么攙扶也站不直,立不穩(wěn)。美德是一個人健全人格的基礎,是一個人人格魅力的源泉。

  想起了《魯哀公問政于孔子》中的一則故事。有一天魯哀公問孔子,說一個叫哀駘它的人,外形奇丑無比,跛腳駝背。哀公好奇“召而觀之,果然其以惡駭天下”?墒沁@個哀駘它很得人緣,“丈夫與之處者,思而不能去也;婦人見之,請于父母曰:與為人妻,寧為夫子妾者,數(shù)十而未止也。”問這是為什么?孔子說這個人何以能夠做到大丈夫和他相處不忍離去,女孩見了他就回去跟自己的父母親說與其做他人的妻子,情愿做哀駘它的妾。這是因為他有美德,而且“德”不外露,“才全而德不形者也”。一個人有了崇高的道德修養(yǎng),就像一個人的有了美麗的光環(huán),能燭照他人,人格的魅力就會像冬天里的陽光去溫暖周圍的人!八鶒燮淠刚,非愛其形也,愛使其形者也。”一個有德之人,就像一個母親有母愛的光環(huán),她的孩子愛他的母親是因為母愛的光輝,而不是母親的外表形體,這個形體不論是美丑。跛腳駝背的哀駘它為什么能夠如此招人愛就是因為他的德,而且有道德光環(huán)形成燭照他人的魅力。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像哀駘它那樣,用自己美德的魅力影響他人,“民德歸厚”的社會氛圍就離我們不遠了。

  “德”不但可以增加自己的魅力,還可以浸潤自身的心靈,我們常說的“德潤身”說的就是這種情形!俄n詩外傳》中說一個故事,閔子騫是孔子的學生,子貢發(fā)現(xiàn)他入學前面黃肌瘦,入學后沒多久閔子騫的臉就變得潤澤飽滿,精神煥發(fā),全身透出一派健康的好氣色,子貢就問他為什么?閔子騫說:“德行的修持不斷滋潤了心田,那自然就會喜悅洋洋、容光煥發(fā)啊!”閔子騫以親歷親行的變化,告訴大家一個很樸實的道理:美好的德行可以滋潤心田,愉悅身心。

  有 信

  孔子認為“信”是一個人為人處事的根本,人如果沒有了誠信,就像一輛既沒有平衡轅也沒有平衡的盯梢的車子,走在大路上搖搖晃晃的,那車怎么能走呢?“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語?為政》中的這句話道出了“信”的真諦。一個人行得正走得直,穩(wěn)穩(wěn)當當?shù)男惺戮捅仨氂姓\信。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君子要實現(xiàn)“義”和“禮”,必須以誠相待,不可欺騙食言。

  食言是可怕的,它可能讓人成為一個虛偽的胖子!蹲髠鳌分忻衔洳墓适伦x了讓人深思。孟武伯是春秋時期魯國大夫,總是說話不算話,魯哀公老想借機會教訓他。有一天,魯哀公請客,孟武伯和胖子大臣郭重坐在一起。郭重是哀公的寵臣,孟武伯心懷嫉妒。席間,孟武伯借著給魯哀公敬酒獻媚之機,就當面羞辱郭重,說:“你吃什么東西長得那么胖?”魯哀公聽后,感到惡心,就代替郭重答說:“一個人不誠信,食言多了,能不長肥長胖!”魯哀公諷刺孟武伯的話,讓孟武伯頓時面紅耳赤,難堪萬分。一個朝廷重臣,食言而不守信,在大庭廣眾之下失盡顏面,我們可以想象孟武伯羞愧難當?shù)谋砬椤?/p>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笨梢姟靶拧痹诳鬃咏虒W科目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孔子用“信”教育自己的的學生要誠信,他的學生身體力行踐行著誠實守信的德行操守!俄n非子》里記載了《曾子烹彘》的故事。一天,妻子去趕集,曾子的兒子哭鬧著想跟去。曾子妻就許諾說:“女還,顧反為女殺彘!蹦慊丶胰グ,我們回家以后就給你殺豬。曾子的妻子從集市上回來,看見曾子拿著刀就要去殺豬,妻子忙過去阻止他說:“我當時只是開玩笑罷了!痹诱f:“不要隨便戲弄小孩子。小孩子是不懂事的,聽從父母的教育。如今你用謊言欺騙他,就是教他學會說謊。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會相信母親!庇谑前沿i殺了。曾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再一次強調了“誠信”不欺,無論童叟。言而有信,以父及子,誠信待人,以及幾人,才能有良好的社會氛圍!爸髦倚拧o友不知己者。”“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薄墩撜Z》里的這些句子再次提醒熙熙攘攘的人們要誠實守信。從“毒牛奶”“劣質火腿”到“毒膠囊”,還有多少能讓老百姓有“安心之選”的承諾?今天讀到這些錚錚告誡的金玉之言,我們在孔子智慧之光的燭照下前行時,也為那些只為追求利潤而不顧百姓安危的蠅營狗茍者敲響“誠信”的警鐘。

  對于商人是這樣,對于個人,乃至一個國家,一個政府又何嘗不是這樣?《論語》里記載了子貢問政孔子的一段話:

  子貢問政于孔子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軍隊、糧食是一個國家強大的物質基礎。然而孔子認為一個國家除了軍隊糧食以外,絕對不能失信于老百姓,“民無信不立”,老百姓對國家沒有了信任,才有國家,才談得上國家建設。

  有 義

  48歲的客車司機吳斌,在高速公路上面對從天而降的鐵塊破窗擊肝,他強忍疼痛,停穩(wěn)汽車,起身囑咐23位旅客安全有序的撤離。在危難來以后,吳斌不顧個人危難,心中只旅客的安全,那是怎樣一種臨危不亂的大義!“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論語》中孔子的一席話,再一次明證著吳斌的義舉。

  孔子認為立身處世“義”字當頭! 見義不為,無勇也”、“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 君子義以為質”、“ 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論語》中的這些名言警句,告訴我們成就一個道德高尚為人敬重的“君子”必以“義”當先,君子九思其中就有“見得思義”,可見儒家先賢倡導社會“見義勇為”“見義忘利”。

  其實我們歷來不會缺少“見義勇為”“見義忘利”的人。無論是在太平盛世還是在民族危難時期,儒家的“義”以為重的民族精神,人格力量不斷地激勵那些在危難中踏“義”前行的勇士,他們站立成歷史或時代的標桿,激勵來者“仗義執(zhí)行”,弘揚社會正氣。于是就有了“最美司機吳斌”、“最美女教師張麗莉”、“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女警察蔣小娟”“最帥交警孟昆玉”……許許多多的“最美”組成了我們時代最美的風景線。

  “行義以達其道”、“以義為質”是“最美”的本質所在,在人來人往中記住圣人的金玉良言,立身以“義”,伸手傳遞那些溫暖體溫的“善行義舉”,“最美”中華的“最美”生活指日可待!我想無論誰得到那一份溫暖全身都會浸滿幸福的陽光。

  有 禮

  中華民族,是一個講究禮儀的民族,于是就有了“禮儀之邦”的美譽。注重禮儀古已有之,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國家要立足根基以禮而立!肮Ы诙Y,遠恥辱也”,恭敬有禮,不卑不亢就可以遠離恥辱;“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一個國家需要德的引導,禮的教化,一個人何嘗不是這樣?《論語》里說道子貢想把每月行告朔禮的餼羊免除掉,孔子對他:“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笨鬃幼顡牡木褪且粋社會“禮壞樂崩”,因此“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边@和我們今天提倡的“和諧社會”不謀而合!“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論語》中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章說,有一天孔子問他的學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各自的理想。四個人在老師面前“各言其志”,孔子一一給與評價,唯獨對子路報之以“哂”。曾皙問老師:“您為什么要笑仲由。俊,子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币谩岸Y”來治理國家,子路說話不懂得謙虛所以笑他。注重禮,踐行禮,才會有如此的好局面“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當下許多學校開展“有禮有序”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育,建設和諧有序的校園,和孔子當年的“克己復禮”、“夫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社會秩序相契合,與我們今天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不謀而合了。

  重讀經典,撥開歷史的迷霧,讓先哲圣賢的金玉之言擺脫封建歷史的桎梏,你會發(fā)現(xiàn)孔子的片言只字語短意長,關于“德”“信”“ 義”“禮”錚錚告誡,總會在那些我們的心間撞擊出生命的火花。

論語的感悟10

  有一本好書叫《論語》,有一種事業(yè)叫“治天下”,于是就有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譽。以前讀《論語》,是希望語文考試不失分,F(xiàn)在讀孔子,是期望生活得更有智慧。

  孔子生存于春秋亂世,他的成長背景是平凡而貧窮的。在一切不利因素的夾擊之下,孔子卻激發(fā)了生命的潛能,乃至成為“圣人”?鬃拥难哉摷靶袨,并無神秘色彩,人人可以效法,只要持之以恒,也會產生讓人滿意的效果。

  孔子親自教導的學生,自然成為《論語》的第一代受益者。學生們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人格的轉化與提升可以達到如此高妙的程度,不免心悅誠服,且愿意隨從孔子周游列國。甚至到了孔子辭世之后,眾多弟子還在他的墓旁筑屋而居,守喪三年,回憶與講述老師的教導,于是也就有了傳世的《論語》。

  孔子每隔十年就有不同的進展。如果人生只是一個平面的過程,由生到死,那樣的人生非常無聊且毫無意義,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所得到的一切最后都會消逝無蹤。人生惟一不會失去的,乃是由內而發(fā)的潛能,實現(xiàn)自我的要求?鬃泳褪怯伞爸钡臐撃荛_始,開拓心靈及視野,讓自己的知、情、意得到充分開發(fā),從一個平凡的人演變?yōu)槊靼子钪嫒松牡览砑笆姑,了解自己在時代中所特有的意義,再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自得其樂。

  孔子這樣的人并不是神話,而是可以達到的具體表現(xiàn)。人生意義的重點不在于人是快樂的或痛苦的,而要看個人是否能善用機緣所帶來的挑戰(zhàn),讓自己成長。人所以是萬物之靈,就在于能讓自己的人格成長。每個人剛生下來時,情況都差不多,但是到生命結束時,卻沒有兩個人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每個人都在根據(jù)自己的價值觀不斷作出選擇。

  《論語》有很多切實可行的東西,比如教人如何交友。人的一生中,很多時候是因緣而聚,緣盡即散。聚聚散散,身不由己。所以,交朋友往往是被動的,沒有選擇的余地,這是很可惜的事實。人生無法選擇父母,無法選擇生辰八字,無法選擇種族、國家、文化傳統(tǒng),無法選擇成長的經驗。如果連朋友也無法選擇,那么這一生剩下能選擇的實在很有限了。人的價值在于以某種方式突破限制,突破的程度越高,自主性也就越強。人生有許多無奈,但所有的無奈都比不上與和諧生存相去甚遠。交朋友要化消極被動為積極主動,且不要對朋友存有太多的幻想,不要渴望一定要結識到高度合乎理想、心曲完全相通的朋友。朋友少一些不要緊,尋覓不到完美無缺的朋友也不要緊,要緊的是相知投契、和諧相處。

  讀《論語》后,不免捫心自問,人的一生的目標是什么?我想,就是對自己的一種交代。交代什么呢?那就是我一旦覺悟自己是一個人,可以作出有限的選擇之后,我就要去辨明我的選擇應該往哪里發(fā)展。自我選擇來自于了解自我,認識自我,必須考慮人類共同的追求途徑——真、善、美,以及個人特別的途徑——志向與興趣。我覺得,應該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努力在人的一生里既滿足自己的志向和興趣,又能夠接近人類共同的價值取向。

  具體說來,就是努力追求人與人之間和諧關系的充分實現(xiàn),而不是因為自己的存在,讓彼此的關系變得更復雜,更混亂。故此,人只要活著,就有一個內在的使命,這使得他在世間任何地方都不會覺得很委屈、很貧困、很失意。其實,外在的世界所借以判斷的.名利權位,種種所謂得意或失意的價值判斷,對于內在自我的實現(xiàn)都沒有必然性。人活在兩個世界里,一個是社會意義上的,這差不多是命定的、必然的、難以選擇的。人生在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世界——內心世界。所謂向善,當然不是抽象的虛無的,而要放在人與人的具體社會關系中來衡量。所以,儒家思想還是入世的,關懷人世的,是以人作為中心來思考的。

  讀《論語》,批判地領悟儒教思想,也會產生一種使命感,自覺有一種責任,努力想要使自己的存在而惠及身邊的人。單單從這個意義上說,《論語》就堪稱一本好書,它讓我自省自律,讓我更好地走向社會,融入社會,立足社會。

論語的感悟11

  讀論語,感覺收獲頗多,讓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受智慧的光芒。

  一是學習,然后知不足。

  學習,然后知道缺點,因此,我想進一步糾正態(tài)度,堅持,在通讀的基礎上,學會結合實際研究,提高自己。

  二是思考,然后明確目標。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無知,無思則無知,無思則無知。了解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學習獲得知識不是最終目標。我們還必須學會思考人生應該是什么樣的人。

  《論語》清楚地證明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人應該是君子。君子,作為一個理想的人格,孔子把它定義為內圣外王,比如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也可以弗濱一夫,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等等。――所謂內圣就是君子。用這一天的語言來表達,我把它理解為德才兼?zhèn)洹?/p>

  思考,然后明確目標,對于我們的青少年來說,今天我們回顧《論語》,應該思考生活和生活的原則。內圣外王的紳士是我們生活和工作的目標和標準,也可能是一個需要終身努力接近的目標。

論語的感悟12

  我的爺爺由于父親早逝,只讀過兩年私塾,但是他卻一直堅持看書,閱讀一切能接觸到的讀物,最重要的是不恥下問,我記得當時他七十多歲的時候看到不認識的字或不明白的問題還是總是詢問我們,雖然他有點孔乙己式的思想行為,喜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但是很重視子女的教育,所以父輩們都接受了在當時很好的教育,雖然由于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沒能上大學,可是這個思想?yún)s一直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父親由于沒能被推薦上大學留在了農村,但是他也沒有隨波逐流,不斷學習農村新的種植技術,村子里每次使用新的種子、農藥、化肥都是他引領的,好多人經常過來請教他怎么做,他都很熱心的講清楚注意事項,四十多歲的時候還去報班學習農村財會知識想努力做好村里的會計。他盡最大的努力供我和哥哥讀書,當時村子里嘲笑父親說“花費那么多錢讀書,都可以養(yǎng)老了,那么辛苦干什么,尤其是那個女兒”,可是父親從來沒有動搖過,也許他想在我們身上實現(xiàn)他沒能完成的夢想,也許是讀書打開他開闊的思想,那時他就經常說:“你們學到什么時候我就供到什么時候,哪怕留學我也盡力供”。曾經我的高中老師還有同學的爸爸(市里組織部長),問過我爸爸是做什么的,我說農村種地的,他們都不信,覺得氣質談吐都像一個有學識身份的人。是的,我想這就是不斷學習帶給他外在的修養(yǎng),雖然生命短現(xiàn),可是村里人提起他很多都說:“我就佩服他一個!蔽視r常想起,如果他能好活到現(xiàn)在,也能很快適應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吧,可惜我沒有繼承他的優(yōu)點。

  剛畢業(yè)時上班的公司老板是研究生畢業(yè),做的也是相關專業(yè),他經常和我們一起到工地做事,他的專業(yè)知識很強,我們很佩服他,他也知道這一點,可是有的時候真正動手做事的時候,他還是會問那些沒有學歷的老師傅“這個是怎么做的”,他也沒感覺丟臉或怕別人看地他,這就是強大的自信,所以更好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積累更多的經驗。而我(相信有些人和我一樣)因為不自信,又由于從小到大經常聽到的是我怎么聰明,上班后也是說我學東西快,反而在不懂得時候不敢問,使自己失掉很多進步的機會。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們可以在學習中,不斷學到新知識,明白很多道理,找到進步的動力,放飛自己的心里,所以說是一件令人快樂的事。

論語的感悟13

  一、就是動力

  現(xiàn)代人面臨耳熟能詳,但又一知半解的話題——“壓力就是動力!敝荒芾斫獾綁毫δ軌虍a生動力,至于產生動力以后的結果究竟是什么?卻從未想過。最近在看百家講壇中于丹《論語?莊子心得》時,看到于丹舉出的一個十分經典的例子,不妨寫來與大家共賞。

  “英國一個實驗室,用3個南瓜做試驗。一號南瓜任其自由生長,二號南瓜每天適當施加壓力,三號南瓜每天將壓力施加到最大限度,每次都要壓到滋滋地冒水,而以不壓碎為止。這樣長此以往,直到南瓜成熟的時候,將其同時摘下,放到案板上,用刀來砍。結果是:一號南瓜手起刀落成了兩半;二號南瓜卻要用盡全身力氣,死勁砍下才能將其砍開;三號南瓜用刀砍,刀卻彈了回來,用鋸子鋸,鋸子也彈了回來,一般利器都無法將其剖開!

  從這個實驗可以看出,不施壓的擋不住利器輕輕一擊;稍加施壓的擋不住利器猛烈襲擊;施壓到極限的一般利器都無法剖開。南瓜尚且如此,人,長期在極度壓力下更能鍛煉出驚人的能力,比如特種兵,那個不是九死一生中鍛煉出來的好漢。

  孟子對這個現(xiàn)象有獨到的論斷:“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庇终f:“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這兩段,前一段說的是困難對人的壓力所造就的成就;后一段講的是多種多樣的壓力。試看有成就的人,誰不是經受了無比壓力才能獲得成功。毛爺爺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在長征那曠古絕今的壓力下,他才鍛煉出了擎天柱般的氣魄,成就了偉大的事業(yè)。勿容置疑,壓力對任何承擔的人來說都是痛苦的,誰不愿意自由自在,誰不愿意享受清福?但是這樣的后果會使人逐漸懶惰,不求進取,造成不堪一擊的悲劇,南瓜的實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因此,即或在壓力的情況下,我們也要學會自加壓力。因為在這變革的時代,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人們隨時都會承受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工作的人自不待說,就是退休的人都要面對兒子、房子、妻子、票子等等一系列生活帶來的壓力。所以我們只有勇于面對壓力,正確處理壓力,化壓力為動力,才能鍛煉出抗衡壓力的能力。

  以此看來,壓力就是動力,動力產生能力,能力決定成敗,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二、食糧不可忽缺

  人沒有物質是難以生存的,連三歲小孩都會贊同這個事實。但是要說人沒有精神也難以生存,卻未必人人茍同。于丹在談到這個問題時列舉了一個生動的寓言。

  秋天,三個田鼠準備過冬物資。一號田鼠主動承擔起儲藏糧食的工作,二號田鼠主動承擔起儲藏取暖物質的工作。這兩個田鼠每天來來往往地往洞中搬運過冬物資,而三號田鼠卻整天無所事事地東逛逛西蕩蕩,東張張西望望,一二號田鼠實在看不下去了,就說:“我們都在忙,你也該找點事情做做,不然漫長的冬天怎么過得去?”三號田鼠說:“你們忙你們的,我正在尋找著我的工作!蹦莾芍惶锸舐犃撕苁菤鈶崳謶械门c他辯解,心想:到過冬的時候再與你理論!便各自忙著自己的事了。寒冷的冬天說來就來,由于他們提前儲備了取暖的物質和糧食,于是在洞中舒舒服服地過起了冬天。一二號田鼠這時開始數(shù)落起三號田鼠:說他秋天什么事都不干,只知道游蕩,現(xiàn)在卻厚顏無恥地享用他們的食物。三號田鼠說:“到時候你們就知道我的工作并不比你們輕松。”一二號田鼠以為他在耍無賴,便嗤之以鼻,不予理睬。開始他們有吃有喝,日子還過得去,可是一個多月后,他們對這種不見天日的日子開始厭倦,一二號田鼠的心情煩躁起來。這時三號田鼠不慌不忙地說:“你們別急,我來給你們講故事!币欢柼锸笥X得這是一個不錯的主意,就圍著他坐下了。三號田鼠便將自己在秋天聽到的,看到的娓娓道來,一二號田鼠聽得津津有味,就像他們親眼看到了秋天那天高云淡、金黃色的田野、和田野上忙碌的人們,還有人們在談論一些古往今來的故事。不知不覺中春天已悄悄來臨。當他們精神煥發(fā)地走出洞時,一二號田鼠才恍然大悟:原來三號田鼠整個秋天看起來雖然什么也沒做,但是他卻在收集著過冬的精神食糧,要不是有了他的精神食糧,漫長的冬天還確實難過。

  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人們在物質條件基本滿足以后,必然會追求精神上的享受。這也是改革開放剛開始,人們都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時候,中央為什么高屋建瓴地提出:“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钡牡览怼7駝t,當我們在物質條件逐漸豐富起來的今天,才感覺到精神食糧的缺乏就晚了。我們現(xiàn)在就不會享受到如此豐富多彩的文藝生活和先進文化成果的回報。我們的生活就會像跛了足一樣失去平衡。

  精神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他無時無刻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就像我們始終離不開自己的影子一樣。每個人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無不體現(xiàn)著一種精神,對于這一點,莊子在《德充符》一文中引用了孔子的一段講話:“我曾經出使楚國,路上看到一群小豬正在吃母豬的奶,沒過多久,它們驚慌地從母豬懷里跑開了。這是小豬發(fā)現(xiàn)母豬再也不像往常那樣關注他們——已經死了?梢娦∝i并不愛母豬的形體,而是愛著能夠指揮母豬形體的精神。”(白話翻譯)。這充分說明了動物最可愛的是精神,而人又是萬物之靈!办`”就靈在精神上,所以人一旦離開了精神,與行尸走肉沒有什么區(qū)別!熬瘛彪m然是無形無象的,但是它卻無時無刻不在指揮著生動活潑的形體,發(fā)揮著無形無象的巨大作用。

  所以人要有精神上的追求,生活才能有滋有味,而精神追求離不開對先進文化的學習、借鑒、運用,可見先進文化就是我們的精神食糧,它能培養(yǎng)出我們的浩然正氣,例如:抗日戰(zhàn)爭時期,人們一唱起《黃河大合唱》《大刀進行曲》等歌,自然會有一股奮勇殺敵的浩然正氣由胸中直沖頂門。因此在物質條件逐漸好轉的今天,我們應更多地注重精神食糧的搜集,為美好的生活增添更多光彩。

  三、奉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沒有經過特殊錘煉的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都以自我為中心向外延伸。這看起來沒什么錯,因為沒有了自我,便沒有了與自我相聯(lián)系的一切。然而現(xiàn)實卻徹底粉碎了人們的這種觀念。于丹在闡述這個道理時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有趣的神話。有一個修煉快要成仙的人,看破了紅塵,他很想知道天上和陰間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他先下地獄去看看陰間的情況。一進去便看到那里的人一個個瘦骨嶙峋,奄奄一息,他覺得奇怪,便留心觀察,結果發(fā)現(xiàn)所有人手上綁了一個一米多長用來吃飯的瓢,可是到開飯時誰也沒有辦法將食物放進嘴中,一個個餓得嗷嗷直叫。他想閻王也太殘忍了,怎么想這么個餿主意來整治人?還不如我們人間。于是他又趕往天上。奇怪的是天上的人與地獄的人一樣,也綁了一個一米多長用來吃飯的瓢,不同的是他們一個個紅光滿面,神采奕奕。

  這是什么原因呢?到開飯時他才明白了其中的緣由:天上的人進餐是先喂別人,等對方吃飽了,對方再反過來喂他,因此一個個酒足飯飽,沒有人會因為吃不到食物而犯愁。他這才明白天上與地獄的區(qū)別只在一念之間,做人與成仙也只是一念之間。怪不得老子說:“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庇终f:“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勝;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边說:“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奪之必故與之,”他終于明白了老子的那段:“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無!钡牡览,說穿了就是奉獻精神。

  這個神話所表達出來的觀點,與老子《道德經》中所闡述的一系列道理都是相通的:先無私然后才能成其私;不與人爭天下才沒人能夠與你爭;要想獲得必先給予等等類似的觀點在《道德經》中隨處可見,F(xiàn)實中這么淺顯的事例也不少:比如要想取暖,必須先給爐子加柴升火,然后才能得到溫暖的回報。又如:人們要想吃飯就得先播種糧食,然后才有米煮飯,最后才能填飽肚子;工人要想吃飯,就得先工作,否則就沒有工資的回報,哪里還會有生活的來源?

  其實天下所有事,下細想一想,都是先給予然后才有獲得。有首《愛的奉獻》唱得好:“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這是人間的春風,幸福之花處處開遍。這是生命的源泉,在沒有心的沙漠,在沒有愛的荒原,死神也望而怯步,幸福之花處處開遍,!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所以“奉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奉獻也不例外。即便是送人蘭花還手留余香。

論語的感悟14

  《論語》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作品。雖然這本書已經寫了2500多年了,但它的許多思想對我們的言行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我感受最深的一段是:子游孝。兒子說:‘今天的孝者是能養(yǎng)的。至于犬馬,可以養(yǎng),不敬,為什么不呢?意思是:孔子的學生游到孔子問孝道。孔子說,現(xiàn)在的孝道主要是為了養(yǎng)活父母。如果人們只養(yǎng)父母而不尊重他們,養(yǎng)狗馬和養(yǎng)狗馬有什么區(qū)別?孔子的回答非常深刻和有針對性,這反映了當時社會孩子對父母的孝順并不滿意。想想當今社會,雖然我們身邊有很多孝敬父母的模范,但也有很多人做得不夠,至少不太重視,不太孝敬父母。有這種情況réndà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因為工作太忙,生活節(jié)奏快,只滿足于讓父母吃穿,通常很少花時間去看望父母,很少關心父母;另一類,許多80年代后出生的獨生子女被父母和長輩寵壞,長大后缺乏孝順父母的意識,缺乏孝順父母的責任。

  在我看來,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之一。在物質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今天,這種美德不應該丟失,而應該保持和加強。作為孩子,在關心父母物質生活的同時,更要關心他們的精神生活。我們有時間陪父母更好,即使我們忙于工作,時間緊張,不能花時間去看望父母,但至少可以打電話給父母,即使只是一兩個關心,問候,或者在假期,父母生日送深深的祝福,可以讓父母感到滿意和溫暖。這也是孔子在論語中對孝道的要求。

  《論語》這本書不僅讓我學會了如何關心和孝順父母,也讓我學會了如何對待學習和生活。這真是一本好書,也是我的好老師和朋友。

論語的感悟15

  想找出一本影響了中國的書并不難,從《詩經》到《易經》從《左傳》到《史記》都能如此說,但要找到一本能夠長遠地影響中國發(fā)展進程以及對中國人的精神品性有著千絲萬縷的滲透的書,恐怕也只有儒家的經典之作——《論語》。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長,比不上莊子的逍遙灑脫,卻是一劑樸素的靈丹妙藥,短短幾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輩子。

  論語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幾則,莫過于“子欲居九夷;蛟唬骸奥,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薄白釉弧叭诵斜赜形?guī)。””第一則說孔子想住九夷那蠻荒之地去,大家覺得奇怪,就去問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卻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會閉塞落后呢?”此話又說到了兩個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環(huán)境的好壞,畢竟自身內心的清凈重要于外界環(huán)境的清凈。二是人改變環(huán)境,還是環(huán)境改變人,有一則小故事說把胡蘿卜放到開水里,胡蘿卜變軟了,把雞蛋放水里,蛋清蛋黃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開水里,水就成咖啡了,這足以說明三種對于外界環(huán)境的態(tài)度,是“窮忍著,富耐著,睡不著瞇著!敝钡奖画h(huán)境慢慢改變還是與環(huán)境對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huán)境,孔子正是說,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huán)境,那里就不會閉塞落后了。

  對于第二則,我有切身體會,以前,我有一個朋友是廣東番禺人,一次和他閑聊時,我突然憶起魯迅的《故事新編》中的一篇曾提到,禺是古代對一種猴子的稱呼,后來我查了詞典,也的確如此,而番(pān)字的另一音番(fān)有外國的意思,于是我故作神秘的問他是否知道番禺在古語中的意思,然后又拿出詞典,一邊笑著一邊查給他看,他的臉色便慢慢的難看起來,我卻自顧自的補充道“你們番禺人就都成外國猴子了……”話沒說完,他勃然大怒,扭頭就走。后來我也覺得是自己沒考慮他人的感受,沒做到“慎于言”,便向他道了歉。

  至于第三則,我每到一個新的班級就會有這樣的感受,每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同學,都可能有自己的幾個獨門“絕技”有籃球猛將,堪稱喬丹第二,有數(shù)學天才,堪稱華羅庚再世,有科學愛好者,大有創(chuàng)造超越《相對論》的《絕對論》的雄心壯志……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想像大海一般的淵博,就得學會向身邊的人學習一點一滴的精華,如此的好學精神,才造就了孔子那樣的偉人。

  小小的一本語錄體書籍,從治國,到為政,再到做人,無不有詳細的思想與感悟,宋朝的宰相趙普曾稱,他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現(xiàn)在我們普通人也能說,我們以一本《論語》治人生。

【論語的感悟】相關文章:

《論語心得》感悟06-12

論語的心得感悟02-05

閱讀《論語》感悟10-13

讀論語的感悟07-18

論語讀后的感悟07-18

感悟論語作文02-27

論語感悟作文11-24

閱讀《論語》感悟人生道理06-12

論語十則讀后的感悟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