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奇雙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學英語組)
[摘要] 研究性學習是近年來教育的熱點,《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是:“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目的,發(fā)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痹谡n堂里“研究性”地學習意味著教學要圍繞問題而展開。新教材采用的是以語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圍繞語篇閱讀,為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關(guān)鍵詞] 研究性學習 課堂教學 指導---自主學習 開放課堂教學
研究性學習是近年來教育的熱點,它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的是“指導”或“幫助”,不僅僅是“傳授”或“教導”,強調(diào)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總目標是:“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目的,發(fā)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痹谡n堂里“研究”性地學習,意味著教學要圍繞問題而展開。新教材采用的是以語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圍繞語篇閱讀,開展語言能力訓練和語言知識學習,為教師在英語教學上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提供了可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
著名教學論專家江山野在《論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中指出教師的指導作用必須不斷轉(zhuǎn)化為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那就是讓學生超前預習,然后根據(jù)學生超前預習中發(fā)現(xiàn)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即采用“指導---- 自主”學習方法。
1.培養(yǎng)學生超前預習的良好習慣
指導---- 自主學習就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超前預習,培養(yǎng)自學能力,激發(fā)學生的課堂的英語興趣,超前預習是學生對知識進行自我建構(gòu)的過程,使教與學的關(guān)系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即打破課堂教學的傳統(tǒng)結(jié)構(gòu),由學跟著教走,變?yōu)榻虨閷W服務。要激發(fā)學生對自主學習的愿望,堅持每課超前預習,在預習中做到動口、動腦、動手,力求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質(zhì)疑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在學生預習新課時,筆者有意識地設計一些有啟發(fā)性、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帶著目的去進行預習,如:在SEFC Book 1A Unit One Chuck’s Friend 中,筆者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Who is Chuck’s Friend ?這樣能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文上來,接著通過課文情節(jié)的描述,提出:“What happened to Chuck one day ? What things much Chuck learn to survive on the island? What does Chuck learn about himself when he is alone on the island? Why did Chuck treat Wilson as his friend?” 等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緒,使學生真正認識到朋友的重要性:生活中不能沒有朋友,人人都需要朋友。
2.調(diào)動學生的活動性,讓課堂充滿活力
活動性強調(diào)的是學生作為主體對課堂教學的參與,其目的在于形成一個平等、和諧、熱烈的教學氣氛,變傳統(tǒng)的被動接受式學習為積極主動的參與或探究式學習,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個個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善于用提問來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毙睦韺W實驗告訴我們,問題,特別是精巧的問題,能夠吸引學生集中精力、積極思維、振奮感情、提高興致。因此,提問的設計要以某些知識點的落實為依據(jù),從文章巧妙的藝術(shù)構(gòu)思中提出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使他們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積極的學習容易使學生嘗到勞動和收獲的歡樂,而學習的進步是進一步積極學習的有力的強化物。如學生學習了SEFC Book 2A Unit 10 At the Tailor’s Shop一文后,教師可以這樣發(fā)問:Is money everything ? 學生的思維就會活躍進來,有的學生這樣認為:If you have money, you have everything.有的學生則不這樣認為。這樣就可以輕松地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討論。我們還應巧妙地控制學生的注意力,開啟他們心靈的門戶,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和動力,體驗學習的成就感,進而走上活潑、主動發(fā)展的道路。因此,用巧妙的提問來吸引學生注意力,是我們教學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之一,也是體現(xiàn)教師教學藝術(shù)的重要方面。以SEFC Book 1B Unit 15 The Necklace 為例,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Why did the author use a necklace as a clue to the text ?這樣能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文上來。接著,可以提這樣一個問題:Is the heroine’s fate only connected with the necklace ?通過課文情節(jié)的描述,提出 How did the heroine borrow a necklace ? How did she lose the necklace ? How did she look for the necklace ? How did she pay for the necklace ? How did she find the necklace fate ? 等問題。這樣,用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教材的情節(jié)來打動學生、感染學生,牢牢掌握激發(fā)學生情緒的最佳點。
3.開放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參與
英語作為外國語,它的習得離不了語言知識學習,而語言的掌握需要學習者大量的實踐練習,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培養(yǎng)技能,激發(fā)學生的智力活動,創(chuàng)設課堂氣氛,使學生把學習看作是一種享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筆者認為應該創(chuàng)設“開放式”的課堂氣氛。討論是英語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高中英語教學是以語篇為中心的,因此教師應該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一些難度適中的問題讓學生自由討論或自由發(fā)表意見。設計話題時應該讓學生在討論時有話可說,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運用所學語言的機會,并能達到提高其言語技能的目的。
以SEFC Book 1A Unit 8 The Olympic Games 為例,教師在課堂先提出幾個問題,如:A. How often are the Olympic Games held ? B.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ld Olympic Games and the Modern Olympic Games ? C. What’s the great competition between countries ? 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然后在學生對奧林匹克運動會有了進一步了解后,教師可適時結(jié)合中國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確定相關(guān)話題,讓學生圍繞話題分組討論:
Topic 1 : What’s the spirit of the Olympic Games ?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it ?
Topic 2 : What did Beijing bid for the right to hold the 2008 Olympic Games ?
大多數(shù)學生都喜歡體育運動,他們通過媒體、網(wǎng)絡獲取了不少奧運會的知識,讓學生圍繞這兩個話題進行討論,他們覺得有話可說,開口說英語的恐懼感就消失了,課堂氣氛就活躍起來了。學生通過討論領悟“奧林匹克精神”(Faster, Higher, Stronger )的核心,認識到奧運會不僅僅是體育的競技,而且是世界人民友好交往與合作發(fā)展的時機,從而真正理解了 “To hold the Olympic Games is a rich prize for China” 的內(nèi)涵。
再如:SEFC Book 3A Unit 6 Lesson 23 Recycling Waste 首先讓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工作,在上課前以“What life problems can waste cause ?”為題,讓學生暢所欲言,闡述各自的認識,然后在深刻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出跟日常生活有關(guān)的話題:
Topic 1 : Which waste things can be recycled ?
Topic 2 : What should we do to help reduce waste in our daily life
Topic 3 : What do you think of recycling ?
讓學生分組討論,把話題引進學生的生活,引發(fā)其聯(lián)想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樣學生在語言訓練的同時,可得到思想教育,最后從中得出本課的主題:Recycling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reducing waste and protecting our environment.
4.運用辯論形式,讓學生關(guān)注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
在語篇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引導學生在圍繞話題進一步探索或進行辨證思考。通過話題面上的擴展、主觀意義上的深入或不同觀點的對比,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深入學習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意識。同時,學生在創(chuàng)造性學習過程中,會自覺不自覺地運用語言知識,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下練習和鞏固已有的語言技能。在課堂上,可以采用辯論形式,讓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暢所欲言。辯論是源于討論而又高于討論的一種形式,它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知識視野有更高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適當組織一些辯論賽,有利于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例如:SEFC Book 1A Unit 1 Chuck’s Friend , 讓學生了解了這一課文后,教師可以根據(jù)Post-reading中所提供的情景, “Imagine that four people are in an airplane that is going to crash. One is policeman, one is a doctor, one is a teacher and one is a scientist. There is only one parachute.”提供一個辯題:“Who should get the parachute? ”將學生分成四組,讓他們利用課余時間組織資料,進行辯論,盡量使更多的學參與活動,由各組辯手輪流觀點,助手補充,這樣可以極大地活躍課堂氣氛,真正讓學生在研究中學,并學有所用。
5、放手讓學生調(diào)查研究,強化體驗學習,使學生學會創(chuàng)新
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才是語言教學的真正目的。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以英語為工具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對于教材中的一些科普類、人文或文獻類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或調(diào)查的方式研究相關(guān)問題,并指導其撰寫調(diào)查報告?梢宰寣W生在學習課文知識的同時,注意拓寬知識面,深入探討,抽象概括和發(fā)表觀點。
例如:在學習SEFC 1A Unit 11 The Sounds of the World 一課時,考慮到課文對世界各地的音樂作了一定的介紹,而同學們對音樂的話題非常感興趣,可以提前向他們提出音樂的研究方向,同學們分組選定了題目,在課前大量的收集、整理、歸納等工作,并按要求用Power point 軟件做成英語演示課件。在進行本課教學時,先讓各小組上講臺用英語展示他們的成果,有講音樂的歷史的,有論音樂的功用的,有音樂欣賞的,也有介紹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音樂特色的,其中有一位同學對古典音樂情有獨鐘,他系統(tǒng)介紹了古典音樂的分類。有之后的閱讀教學中,同學們熱情很高,也輕松地理解了文章的結(jié)構(gòu),學習的效果令人滿意。
高中英語課文中有好幾篇人物傳記如Abraham Lincoln, Karl Marx, Walt Disney, Einstein 等,筆者讓同學們注意人物傳記的寫作特點,同學們經(jīng)過比較總結(jié)出Childhood---- Study---- Achievements---- Influence的基本模式。在學習Madame Curie 一課時,同學們就很容易地分析了文章結(jié)構(gòu),在課文復述時都自覺地采用了這一線索,非常流利。然后,教師讓同學們自己擬定一位著名人物,收集資料,整理為人物簡介,反饋結(jié)果讓人相當滿意。
總之,研究性課堂學習是師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學習過程,是師生圍繞解決問題共同完成研究內(nèi)容的確定、方法的選擇以及解決問題相互合作和交流的過程。研究性學習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強調(diào)體驗學習。研究性課堂學習強調(diào)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應把學生作為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的主體,并注意轉(zhuǎn)變自己的指導方式,及時了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fā)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表現(xiàn)自己,培養(yǎng)學生的成功心理,使學生善于自學,獨立思考,逐步減少了對教師的依賴。
參考文獻
[ 1 ] 劉道義 龔亞夫著,《中國學校外語教育的發(fā)展》, 中小學外語教學,2001,1
[ 2 ] 張肇中著, 《試論研究性學習》, 課程教材教法, 2000,6
[ 3 ] 沈正南著, 高中“開放式”課堂教學初探, 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4
[ 4 ] 何文琴著,高中英語課堂提問藝術(shù)初探,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1,2
[ 5 ] 《英語課程標準》(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