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英語學科教學中, 教師花費了大量的精力準備材料、組織教學活動, 學生也積極參與了課堂教學活動。但是,大多數(shù)學生的知識積累、技能提升仍在原地踏步, 較高的投入換來的是較低的教學效率。以下即“高能低效”教學問題的具體表現(xiàn)以及其癥結所在:
(一)教學理念方面
教學理念指引、指導、指向教學行為。但是目前有些教師的教學行為仍舊存在違背課程標準以人為本、以學生發(fā)展、面向全體的教育理念,違背語言教學的交際、意義、應用為重點的學科理念。這很不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二)教學設計表現(xiàn)
教學設計就像建筑圖紙一樣,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最為重要的依據(jù),也是檢查教學達成程度的標準。然而在教學設計方面存在著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1. 受學科教學理念的影響,只停留在語言知識層面或理解層面,而沒有設計語言應用環(huán)節(jié),致使目標達成程度很低,沒有完成課程標準要求。
2. 對語言教學規(guī)律錯誤認識或者無知,導致語言教學環(huán)節(jié)紊亂。
。ㄈ┙虒W目標不明確或者有所偏差
1.目前大多數(shù)教師教學只側重語言知識,卻忽視情景對話、口語交際以及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過分強調語法和詞匯,詞義辨析,語法特例。如忽略了學生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繼而將閱讀目標改為聽力或翻譯。
2.雖然重視設計語言能力目標,但是目標設計技術相對滯后。目標內(nèi)容所屬層
面界定紊亂、模糊。
。ㄋ模┙虒W活動盲目
教學活動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完成教學設計的重要方式。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和設計要求來設計教學活動。然而有的教師沒有好好利用教學活動并且發(fā)揮好活動的作用,例如:
1.停留于形式的小組活動。小組合作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語言實踐的參與度,但是不是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可以小組來完成,個人活動效果更佳時一般不設計小組活動,比如閱讀課文、短文寫作等。
2.旨在做秀的競賽活動,如搶答時在毫無秩序的混亂狀況下進行。
。ㄎ澹┙處熖釂栃袨橹写嬖诘膯栴}
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中最為普遍的行為,是常用的教學手段。但是很多教師在提問行為方面存在著一定問題:
1. 有些教師不夠用心提問,導致提問失效或者低效。
2. 教師提問時缺乏必要的鋪墊,提問引發(fā)的學生思考不足。
3. 問題沒有從學生實際出,學生沒有生成的機會,問題引發(fā)學生生成不足。
4. 教師提問方式及操作不當,致使學生的反饋顯得多余,例如多人同時答一題
5. 問題的深入性不強,教師完成了預設的提問,但是忽視了可以挖掘更多信息的追問,錯失了達成、生成創(chuàng)新的機會。
。┱n堂組織管理形式----小組活動低效
1. 師生角色錯位,教師唱主角,學生配合教師完成教學活動。
2. 對小組活動的作用認識偏差,認為只是為了營造氣氛。
3. 停留于形式的倉促互動,未能使學生對問題形成獨立的看法。
4. 忽視活動的功能,盲目設計小組活動,例如默讀課文也設計小組活動。
5. 缺乏合理的操作方法,例如小組劃分單一;任務分配不明確。
。ㄒ唬┱n堂教學有效性指什么?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最終獲得全面發(fā)展。首先,發(fā)展就內(nèi)涵而言,指的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者,即三維目標的協(xié)調發(fā)展。具體而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yè)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xiàn)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特征中最核心的一點是看學生是否愿意學、主動學以及怎么學、會不會學。
。ǘ┰鯓拥恼n堂才是有效的?
“有效教學”這一概念首先意味著并不是所有的教學都是有價值的,也有可能是無效的,負效的。那么課堂有效教學有哪些特征?
1. 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參與,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學習基礎和需要;
2. 明確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讓學生自己通過努力而達到目標;
3. 教學產(chǎn)出與投入相比要高效比;
4. 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經(jīng)驗背景;
5. 經(jīng)常進行反思性教學;
6. 合理化教學設計科學,完整學習過程;
7. 通過有挑戰(zhàn)性的思維活動,培養(yǎng)遷移和創(chuàng)造的欲望和能力;
8. 反饋清晰,能夠表明學生獲取、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目標達成性高。
雖然課堂教學改革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但由于對新課程理念理解領會不到位,以及實施者缺乏必要的經(jīng)驗和能力,課堂教學改革中出現(xiàn)的形式化、低效化問題也日趨凸顯,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課程改革的當務之急。
(一) 保證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課前精心準備
1. 加強對英語課程標準的鉆研
在備課時,教師們都認真學習英語課程標準并在無形中貫徹任務型教學的思想,這對保證教學有效性有很大的幫助。因為課程標準是任務型教學的重要的理論依據(jù)之一,教師只有了解各級目標要求,才能準確地設計和描述這些目標。
2. 加強對教材的認識
教材是教師設計教學的重要材料。由于目前使用的《新目標》教材,起點高、難度大,教師必須花大氣力研究教材,備課時必須充分考慮某項內(nèi)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出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然后系統(tǒng)地合理地設計課時教學案例。
3. 加深對學生的了解
教師在備課時,必須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掌握學生的個性特質,教學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和他們的興趣愛好,以期取得最佳效果! 4. 利用多媒體輔助工具,增添教學活力和樂趣
擁有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生動的場景,多媒體可以有效地渲染氣氛,避免英語教學中的枯燥和乏味,使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學習英語的情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的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內(nèi)容更加活潑、生動,為英語課堂教學增添了活力。教師可以利用大量畫面吸引了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在全身心的投入到英語的課堂中來,改變了傳統(tǒng)的單純講授語法的現(xiàn)象,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ǘ┨岣哂⒄Z課堂教學有效性時應遵循的原則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程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比欢,我們在處理GO FOR IT 時卻困難重重:以話題為主線編排的教材不易處理,偏大的詞匯量加重了教師和學生的負擔,語言文本材料不足以供學生積累,零亂的語法呈現(xiàn)不利于學生聚焦語法等。英語課堂教學中只有活動、沒有語言,忽視了活動的有效性,使活動停留于形式。因此,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性時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體現(xiàn)人文性
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體現(xiàn)人文性。教師要按照學生“學”的規(guī)律進行教學,活動的難度要適中,使上、中、下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都能學有所獲。在呈現(xiàn)句型時時,教師可示范,或叫優(yōu)生先做示范,慢慢的就可以過渡到后進生,讓他們體會成就感并對自己充滿信心。
2. 突出目標性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整個教學過程都由它支配、調節(jié)和控制著。任何教學活動都要圍繞著某個教學目標展開。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圍繞教學目標,考慮所設計的課堂活動是否生動、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另外,還要避免重形式、輕內(nèi)容的傾向,在突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將趣味活動和有效的語言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yōu)化。
3. 遵循可行性
教學的可行性是教學是否能順利進行的保證。教師在設計活動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jīng)驗,設計難度適中的活動;活動步驟以及學生在活動中的分工。
4.力求生成性
教學活動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不斷持續(xù)和循環(huán)的過程。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誤把“滿堂灌”等同于啟發(fā)式教學,或是誤把實施眾多的任務是看作解決問題的活動。在教學中,教師有必要對活動進行預設。但不能完全依賴預設,否則就會造成只有預設的精彩而沒有生成的精彩。
(三)在遵循以上原則的基礎上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奠定基礎:
、贍I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重視師生間積極充分的情感交流
學生普遍喜歡輕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和接近生活的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是教學活動的重心,只有尊重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多給學生思維的主動權和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的機會,才能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不僅要吃透大綱、教材,把握重難點,還要建立友好的師生關系和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為互動教學提供前提條件。
“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心理氛圍是促進師生積極互動的必要條件。教師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話語,會使學生感到教師的關心和賞識并在心理上產(chǎn)生莫名的愉悅和滿足,增添他們的勇氣,促進他們積極上進。反之,如果師生關系緊張,就會使學生由厭惡老師進而厭惡學習,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教師也應該重視師生間積極充分的情感交流。
、谠诨又斜3謱γ總學生的充分關注,適時轉變教師的角色
保持對每個學生的充分關注是非常必要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在注重那些思維活躍、性格外向的學生或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對于那些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或學習后進生也要保持足夠的關注,多給他們具體的指導和幫助。課堂上提供開口的機會,鼓勵他們說英語的勇氣。對因心理障礙造成口語表達較差的學生,可以適當降低要求,讓他們從簡單的英語說起,由易到難;應及時肯定和表揚他們的點滴進步,使他們獲得成就感,產(chǎn)生上進的動力。
英語互動學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把教學重點從“教”轉為“輔”,即我教你學,轉到你學我輔。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要很好的去研究學生,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只有對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正確的認識,才能把互動教學搞好,把課堂學習變成學生學習的樂園,使學生想學、樂學、愛學,從而達到在“玩中學”和“學中用”的目的。
2.精心設計教學任務,照顧各個層面的學生
教無定法,教學有法。恰當?shù)慕虒W方法是促進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之一!缎抡n標》指出:由于學生現(xiàn)有的語言能力以及學習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異,英語課程教學設計不但要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還要考慮學生的不同情況。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和激勵全體學生的主動參與,關注個體差異,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傳統(tǒng)的教師是靠一張嘴、一本書和一支粉筆打天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通常是教師的“一言堂”,課堂上教師總是居高臨下地向學生灌輸,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地位。新課提倡課堂上師生互動,平等參與,因此教師應致力于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各個層面的學生都設計好適合他們的教學任務。例如,教師可以為同樣一篇閱讀理解文章設計三種不同層次的題型。第一類為特殊疑問句,讓學生回答關于時間、人物、地點、原因、事情等具體內(nèi)容,安排中等層次的同學來完成,最后再設計部分經(jīng)過提升的任務,如通過對內(nèi)容的理解之后提煉出來答案,這部分任務可以讓能力較強的同學完成。這樣,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相應的成就感,維持他們對英語的濃厚興趣。
3.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精心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給學生以新鮮感
經(jīng)常反復使用即使是好的教學方法是乏味的,也將失去了它固有的魅力。教師應該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積極創(chuàng)設開放式教學氛圍,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鞏固學習熱情。如在進行詞匯教學時,老師可以通過圖片、實物、同義解釋、情景等不同的形式來呈現(xiàn),讓學生理解詞的意思。然后再通過句式、對話或是情景等不同的方式,使學生反復操練并學會使用。
再如教課文,教師可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分不同角色,幫助學生理解并記住各個角色的活動和內(nèi)容,然后提供key words,讓學生分角色進行講述。只有難度適合學生,他們才有興趣去完成。另外,老師可以采取接龍或小組競賽的方法,將復雜的課文被簡單化了,對課文的內(nèi)容明了化。這對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非常有利。
4.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堂教學實踐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注重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協(xié)調與統(tǒng)一,不斷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把研究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放在重要的位置,著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自主探索、發(fā)展,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真正達到讓學生“教為了不教”的目的。學生需要在自主實踐、自我發(fā)展中提出問題,并在教師引領下解決問題;也應該發(fā)揮開放性教學的作用,因為開放活動與思維空間,有利于開放學生素質培養(yǎng)的思路和多元智能的全面發(fā)展。然而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似乎無法做到這一點,因為目前我們的班級規(guī)模較大,無法全體兼顧,大部分學生因此而無法得到語言實踐的機會;而課堂幾乎是外語學習的唯一場所。
英語新課程強調以探究為核心、開放式的學習方式,強調知識的獲得過程、探究思維過程的參與和體驗,強調方法、情感與知識的感受。所以,在新課程的英語課堂上,學生討論問題多了,聽、說、讀、寫的任務多了,記得少了。許多學生一節(jié)課下來只求熱鬧卻什么也沒有記錄,這無疑給課堂的有效性大打折扣。都說“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筆記可以幫助學生克服遺忘。因此,在新課程下的英語教師指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摘錄筆記的習慣是相當重要的。首先,教師得讓學生明白“記什么”。除了引導學生記重點詞匯、重點句型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記錄課堂中的問題。其次,教師應指導學生“怎么記”。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聽清、聽懂、理解”是記筆記的前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單下劃線標注重點句子,雙下劃線標注重點短語,關鍵介詞打圈等等。在課后教師還需提醒學生整理好課堂筆記,引導學生根據(jù)艾濱浩斯的遺忘規(guī)律進行復習,以達到真正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ㄎ澹 科學地運用評價手段
教師的評價手段也是新課標中的重要內(nèi)容。評價的目的是通過評價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fā)展;使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適當?shù)恼{整,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師在評價時應體現(xiàn)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并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過程以及學習的效果。注意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使對學習過程和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tǒng)一。因為正確的評價方式和積極的評價結果不僅有利于教師觀察、分析學生表現(xiàn)的基礎上結合學生自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予以指導。還能加深教師對學生能力的認識和掌握,讓學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取得的進步與存在的問題,并通過不斷自我反思、自我提高來促進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