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與感悟(實用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jīng)驗,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反思與感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反思與感悟1
《感悟彩陶之美》是贛美版小學五年級第9冊第14課的教學內(nèi)容。本課設置的目的是對中華傳統(tǒng)文明的關注與傳承。彩陶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彩色陶器,其萌芽階段可以追溯到6000年以前,中華祖先用泥和火創(chuàng)造的陶器在實用的前提下,又將自己對美的追求和向往融入造型和紋飾中,使它們具有了觀賞價值,賦予了更深的文化涵義,具有極高的文化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作為欣賞·評述課,本課旨在通過欣賞活動培養(yǎng)學生了解我國彩陶文化的審美價值、實用價值、了解彩陶文化的歷史,從而感悟彩陶。
彩陶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既古遠陌生又新鮮奇特。什么是彩陶?彩陶是在哪里發(fā)現(xiàn)的?原始人用什么方法制作出了彩陶?各種各樣的陶器的做什么用的?彩陶上的圖案又代表著什么?孩子們都是很想探個究竟、問個明白。
在初步把握了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和學情后我這樣設計了本課的教學。
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考古的情節(jié),帶同學們?nèi)ンw驗一次考古文化之旅。從 “仰韶文化”到“馬家窯文化”到“龍山文化”。力圖把彩陶最早發(fā)現(xiàn)于河南澠池縣的仰韶村與“仰韶文化”的知識傳達給學生。
為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我在導入環(huán)節(jié)設計了一個挖寶的游戲。希望通過展示發(fā)掘的寶貝(圖片形式),引導學生從造型、色彩、圖案紋樣、審美特征、功能等方面了解彩陶,感悟彩陶文化。
帶同學們進入考古之旅的第一站是——仰韶文化的其中兩個分布地:陜西、河南。我分別出示“人面魚紋盆”“彩陶鸛鳥石斧甕”,引導學生觀察陶器,說出自己的感受。
接著進入考古之旅第二站——馬家窯文化。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肅和青海出現(xiàn)了一個分支,那就是馬家窯文化。出示“彩陶漩渦紋尖底瓶”,引導學生進行描述、討論、推測。
最后進入考古之旅第三站——龍山文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彩陶越來越融入
我們的生活,在龍山文化的分布地山東又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出示白陶鬹,它的造型、顏色、圖案與前面欣賞的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自己分析。
文化之旅結(jié)束后,比較三個文化時期幾件彩陶的藝術特點,并開始創(chuàng)作,體
驗遠古生活。我示范了彩陶制作的兩種方法:手捏法和泥條盤筑法。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做。
看似完美的情景創(chuàng)設,完整的課程設計,本以為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但實際教學之后才發(fā)現(xiàn)了許多問題。
1。導入設計要新穎,應更好的切入主題。
課程一開始我設計了一個“挖寶”的游戲,用FLASH做了一段動畫,請同學們上來挖寶,看看你們挖到了什么寶貝?這時,學生的興趣很高,都愿意來嘗試。彩陶一個個的被“挖”出來了,我本以為同學們會跟著欣賞彩陶,了解彩陶,但是同學們對彩陶似乎不太感興趣,他們還沉浸在“挖寶”的游戲當中。這給接下來的課程學習帶來了麻煩,他們對“挖寶”產(chǎn)生了興趣,但是對寶貝并沒有多大興趣。所以導入可以新穎,但是要更好的切入主題,引起了學生的注意,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產(chǎn)生學習動機。
2.教師語言表述要準確,以達到預期目的。
在出示“彩陶鸛鳥石斧甕”圖片時,我提問彩陶上的“鸛鳥”“ 石斧”畫的像不像?有同學回答說不是太像,感覺“鸛鳥”不像鳥,“ 石斧”畫的像飛機,這下我著急了,學生怎么沒有按照我預想的來說,于是我連忙說這件彩陶器表繪有一幅目前我國新石器時代幅面最大、內(nèi)容最豐富的鸛魚石斧畫而聞名于世,珍貴非凡。雖然如此,可是學生依然明白不了。此環(huán)節(jié)我應該引導學生了解:原始人在生產(chǎn)力極低的情況下能繪出新石器時代幅面最大、內(nèi)容最豐富畫是多么的了不起,我們的祖先是多么的聰慧,而不單單是像不像的問題。
3.對彩陶文化要注重探究精神的培養(yǎng)。
當出現(xiàn)“人面魚紋彩陶盆”時,學生們展開了大膽的想象猜測,他們對彩陶上的圖案進行了小組討論和合作探究,有的學生說是水盆,有的學生說是腳盆,還有的學生說可能是裝水后用來照鏡子用的。我本應該為他們的想法鼓掌,鼓勵
他們要有探究的精神?墒谴藭r我一一否定了他們,我想用權(quán)威來告訴他們答案。
我播放了一段國寶檔案的視頻,根據(jù)最新的研究,它是一個甕棺蓋,至于上面的圖案,專家推測很可能是半坡人期盼生命繁衍的一個象征。因為人們對魚神的崇拜是新石器時代的普遍現(xiàn)象。雖然目前最新的推測是甕棺蓋,人面魚紋是人們期盼生命繁衍的一個象征,但并不代表以后不會有新的結(jié)論,對于彩陶文化我們要時刻保持探究精神,同時鼓勵同學們要更深層的挖掘彩陶文化,美術課程也應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說不定同學們以后就是一名考古學家!
4.課堂教學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感悟并用
我示范了彩陶的兩種制作方法,手捏法和泥條盤筑法。接下來的創(chuàng)作我分了三個小組來完成,分別是第一組:捏造型,第二組:畫紋理,第三組:在卡紙造型上添加紋理。本來在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我沒有對學生嚴格要求,我覺得只要學生在對彩陶文化的藝術審美上有自己的認識和獨特感受就行了,但是沒有想到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很高,并且有的學生甚至自己創(chuàng)作出了非常獨特的造型和具有濃厚彩陶風格的裝飾圖案,在色彩的把握上也有正確的理解和表現(xiàn)。通過這節(jié)課我認識到應把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與審美意識提供結(jié)合起來,在今后的課堂上要多進行這樣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認識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千淘萬漉雖辛苦 吹盡狂沙始到金。每一次反思都是一次提高,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更完善。
教學反思與感悟2
星期三,我上了《李時珍》一課,整堂課下來,最大的感受是:學生在讀課文的時候,缺少一種味道,少了一份激情,一種個性!
李時珍的偉大表現(xiàn)在他有一部偉大的巨著《本草綱目》,還表現(xiàn)在有一個偉大的編書歷程。這些只能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并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講解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把教師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強加給學生,應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我想這就是我剛才覺得缺少一種味道的原因所在。
如:在解決李時珍在編書的過程中是怎么做的這一問題時,我說課文中哪些語句最能打動你?當學生說出令他感受最深的語句時,應該讓學生說說為什么這里令你特別感動?再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獨特感受通過朗讀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而我卻沒有把說的機會、讀的機會留給學生,忽略了他們的獨特感受。
上完這堂課,我不覺產(chǎn)生了以下幾點感觸:
1、閱讀課教學重點是什么?閱讀教學之所以稱之為閱讀教學,其原因在于一個“讀”字,張?zhí)锶粝壬J為:“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可見“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和靈魂。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朱作仁先生也認為“抓住語感的培養(yǎng),語文課的特點才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忽視了“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源之水了。我想我的這節(jié)課就屬于讀不到位吧。可見只有多讀并讀出感情來,才能與作者和文中主人公產(chǎn)生共鳴,才能明白字里行間的深刻蘊涵。因此,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重在悟情傳情,培養(yǎng)語感,讓學生在課上把書讀順、讀好,從小養(yǎng)成正確的讀書習慣,為口頭和書面語言的表達勤輸“養(yǎng)料”。教學中,教師應重在讀的訓練,給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精心設計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讀,使學生始終處在讀書的享受之中。同時,閱讀教學又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要依據(jù)學生年齡、心理、認知等方面的特征,幫助學生解讀文本,選擇讀的方式,制定讀的目標,引導學生關注讀的過程!霸谧x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小學閱讀教學應倡導什么?第一,“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我們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還應將人文教育融于聽說讀寫的訓練中,寓教于樂、寓教于嬉、化靜為動、教與學統(tǒng)一。要防止從知識本位、教師主宰的極端走向情感本位、學生主宰的另一個極端。既不能以犧牲認知目標為代價來換取認知目標的達成,更不能以犧牲認知目標為代價來換取情感目標的達成。我們閱讀教學應努力做到人文性地讀,達到情知交融的境界,使學生情在讀中悟,理在讀中清。第二、我們的閱讀教學要返樸歸真,要努力做到“活”與“實”的統(tǒng)一。在活的形式中要有實的內(nèi)容,達到形式活潑,內(nèi)容充實,過程樸實,訓練扎實,教學時在吟悟上下功夫,讓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去閱讀感悟,活化語文學習,做到活中有方向,活中求實效,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活”。
我覺得我們對新課標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膚淺的表層,并沒有領悟其精要,我們的語文課程改革任重而到遠。
教學反思與感悟3
課文以歡快的筆調(diào)寫了泉水從石縫流出到匯入大海的一路見聞,知道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表現(xiàn)了泉水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奉獻的幸福感。本文在寫作特色上,語言流暢,富有音樂感。文中一些優(yōu)美的詞語使描寫的事物更具體,形象,生動。
這篇課文很美,內(nèi)容淺顯、描繪的畫面卻很美,讀起來富有音樂韻律的美感。在引導讀的時候,聲音要輕快些,讓我們的心跟著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斷地澤像清泉那樣無私奉獻,幫助別人的渴望。泉水的幾次說話要用輕松,自豪的`語氣來讀。為了讀中求樂,“引讀、分角色讀、合作讀、配樂聽讀”是本人在本課中引導朗讀的一個特色,學生很快樂。
教學本課,要強調(diào)自讀自悟。讓每個學生讀后都有所感悟,而所悟又不盡相同。他們也許會感悟到泉水的樂于奉獻:“來吧,來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薄昂劝,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飽了,你們能結(jié)出更大更甜的果子!币苍S會感悟到泉水的樂于助人:“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鏡子!薄俺桑!我的琴聲很美很美,正好為你清脆的歌聲伴奏。”也許會感悟到泉水的團結(jié)協(xié)作、樂觀奮進、勇往直前:“歡快的泉水彈著琴跑下山去。”“他們互相問候:你好!你好!”“他們互相約定:大海里見!大海里見!”
教學反思與感悟4
在上《感悟青春》這一框題內(nèi)容的過程中。經(jīng)過備課、上課、評課,自己對初一的教材如何把握有了更深的認識,可謂受益匪淺。
1、在使用教材上,基本能符合新課標的要求,特別是根據(jù)學生來信探討青春話題,體現(xiàn)以生為本。
2、這節(jié)課的三維目標中,知識目標中“把握青春的內(nèi)涵”這點上還不夠清晰,建議用投影打出來加以強調(diào),這個知識目標會落實得更好。
3、這節(jié)課的教學行為比較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如:
。1)課前的學生來信來分析課本的知識點,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理論與實際相結(jié)合。
。2)小組討論問題、小組合作繪畫,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
4、這節(jié)課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調(diào)動得較好。如課前導入“中學生搞笑版的廣播操”在輕松中切入青春話題。“解讀青春的意義”用繪畫描繪出來也讓學生非常興奮。
5、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需要改進的.地方:
。1)活動三“尋找異性的優(yōu)缺點”這個環(huán)節(jié),采用“穿針線”和“瓣手腕”兩個游戲,在活動中出現(xiàn)了和預期相反的結(jié)果:男生穿針線比女生還快!所以該環(huán)節(jié)要改進。
。2)活動五“青春續(xù)寫”,讓學生自由發(fā)揮,會出現(xiàn)既難控制時間,又出現(xiàn)學生內(nèi)容重復的現(xiàn)象。相比之下,采用“每個小組根據(jù)抽中的圖片和要求為青春解碼”的方式,既讓學生能在活動中把握青春的內(nèi)涵,又讓老師能較好地控制課堂。
教學反思與感悟5
時隔一年,轉(zhuǎn)眼又接初一新生,初一美術教學感悟。面對這一群來自鄉(xiāng)下農(nóng)村的孩子,有時我上課真不知從何處入手。因為這些學生95%以上在小學階段就沒有上過美術課,即便個別學生上過美術課,也是象征性的上過一次或兩次,所以面對這種現(xiàn)狀,我的美術課就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結(jié)合實際進行挖掘教材,廣泛收集美術資料,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因時利導,加強學生的美術教育,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鄉(xiāng)鎮(zhèn)中學本身就不把美術課看在眼里,只有在一些大型的檢查活動中才會重視到美術課的存在。雖然素質(zhì)教育一直在搞,但是在應試教育的迫使之下,仍然是以文化課為主。在這重重不利的條件下,美術課要想獲得一席之地,就得全靠美術教師的上課策略,教師如何駕駑好一節(jié)讓學生喜歡的美術課,怎樣才能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中充分施展自己,充分體現(xiàn)自己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感悟,以供大家共鑒。
一、結(jié)合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教學內(nèi)容
針對學生美術基礎差,底子薄的現(xiàn)狀,在初一年級階段我設計了一些兒童創(chuàng)作繪畫作為學生的入門教材,讓學生從易入手,從興趣出發(fā),學生才會對美術課產(chǎn)生無限的樂趣,使學生愿意上美術課,一提美術課學生就會來興趣,就會非常高興,這樣我就不信學生學不好,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二、改變教學方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都是以教師的演示或示范來進行直觀的教學,在美術教學中更是較為普遍。這種教學方法既能顯示出教師的基本功扎實,美術功底深厚,又能讓學生觀而仰之。但這種直觀的教學方法也有它的弊端。因為學生在崇拜你的同時,也對自己充滿了否定,產(chǎn)生一種不相信自己的感覺,恐怕自己畫不好或畫的太差了,不敢讓老師看,怕丟人,這種現(xiàn)象無形中就抹殺了多學生的創(chuàng)新,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的產(chǎn)生,美術教師先不要急于示范,盡可能的把時間留給學生自己去創(chuàng)造,讓學生大膽的去表現(xiàn)自己,教師可以進行及時指導,正確適時的引導比一味的`示范更能讓學生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教學反思《初一美術教學感悟》。
三、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
作為學生,沒有哪位同學喜歡整天板著一副嚴肅面孔的老師,即便你老師講的再好,也總會給學生心理上造成一種壓力。所以作為教師不妨多一點微笑,多一點和藹,盡可能的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比如說課前放一段輕快活潑的音樂,給學生講一則生活中的小故事、小幽默等等,這些看似簡單,微不足道,有時甚至認為是浪費時間,其實啊,它會讓你的課堂效果進入更佳狀態(tài)。學生心情放松了,學習的積極性和欲望也就上來了。師生之間的融洽關系,活躍的課堂氣氛是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
四、合理評價
獲得學生信賴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學生作業(yè)展評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千萬不要忽略。學生的每張作品都蘊含著學生自己的所思所想,哪怕想的很幼稚、很單純,作為教師也不要去挖苦他們或貶低他們的作品,比如說:“你畫的什么啊?亂七八糟的”類似這樣的話語教師是不能隨便說出口的,而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審視他們的作品,評價他們的作品,從好的方面去鼓勵他們、贊美他們、欣賞他們。這樣學生才會對自己今后的繪畫充滿自信,充滿希望,才會更加的熱愛生活、熱愛
教學反思與感悟6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1班和2班數(shù)學科任教師。一年級學生由于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但他們都有強烈的求知欲。根據(jù)學生的情況以及教材的特點,本學期我在教學中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認真鉆研教材,備好課。
作為一位老師,你的本職工作就是要教好書,而要教好書,你首先要了解教材。了解教材,就要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幅圖、每個符號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jié)構(gòu),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材料,怎樣才能教好。根據(jù)教材與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真擬訂好教學計劃。根據(jù)每節(jié)內(nèi)容,認真確定好教學目標。
二、認真組織課堂教學。
一年級教學內(nèi)容少、淺,所以在課堂上很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上課習慣。要組織好一節(jié)課,須得下一番苦功夫。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使教法新穎,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反饋。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調(diào)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wěn)定性。教學時采用直觀教具演示,讓學生看得見,也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口說一說動手的過程與結(jié)果,從而達到動口、動手、動腦的目的,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各種感官。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講練結(jié)合,練習中多以游戲形式進行,讓他們產(chǎn)生愉悅的心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如教學數(shù)的組成時,以“對口令”、“拍掌”、“出手指”等游戲進行練習,教學10以內(nèi)加減法時,以“開火車”、“對口令”、“搶答”等游戲進行練習。這樣,學生不僅感興趣,而且記得牢。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學得樂,樂于學。
三、及時作好教后反饋,全面提高教學質(zhì)量。
小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動能力,有些學生課堂上常開小差,對老師教的知識掌握不夠,針對這種情況,我對每節(jié)課的作業(yè)及時批改,認真反饋,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輔導。對學困生除了學習上多輔導,同時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多與他們交談,把師生的距離拉近,逐漸使自己成為他們的朋友,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幫助他們進步,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zhì)量。
教學反思與感悟7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短小精悍,語言活潑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是深愛孩子們喜愛的一篇課文。我在教學設計上作了如下的幾點思考:
一、明確一種思想以讀品文
閱讀教學應立足于培養(yǎng)孩子閱讀文章的興趣,引導孩子品味語言,積累語言,從而發(fā)展他們的語言,達到自能讀書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我把語言的學習、體會、感悟作為重點,注重學生的個人感受,結(jié)合各自生活的實際賦予其不同的內(nèi)涵。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tài),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yǎng)成結(jié)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找準一個切入點以題導文
每篇課文的教學都有一個切入點。找準了切入點,將會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很大的方便。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我從課題入手:“我要的是葫蘆,言外之意是我不要葉子”。順機啟發(fā)學生用“我要的是,而不是”句式說話。因為切入點選得準,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紛紛提出:那個人結(jié)果得到了葫蘆嗎?那個人為什么得不到葫蘆?甚至有的.學生還提出了頗有深度的問題——“蚜蟲吃的是葉子,可落下的為什么是葫蘆?”
三、明確一條思路以“變”理文
文學作品都有一條線索,或為情感線,或為敘事線。教師要善于把握這條線,并且力求使自己的教學貼近這條線!段乙暮J》一文,篇幅雖短,但要落實的知識點卻不少。在教學設計上,我始終抓住一條線:“變”。剛開始時葉子長得怎樣?葫蘆長得怎樣?過了幾天,葉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這變化告訴我們?nèi)~子葫蘆之間究竟有什么密切的關系?明確了這么一條線,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我采取了分散突破重難點的方法。當學
生學完第一自然段時,通過看圖——學文——品文,引導得出:因為葉子長得好,所以葫蘆才長得可愛。從而為后文的學習打下鋪墊。當學生學完3、4自然段時,我又引導學生小結(jié):因為葉子長了蚜蟲,所以葫蘆才一個一個都落了。最后通過這種變化對比,學生明白了葉子與葫蘆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重難點的突破也就勢如破竹。
四、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以境品文
低年級學生對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巧妙地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激活孩子們的思維,從而使之更有效地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段乙氖呛J》中種葫蘆的人讓人覺得可笑、可氣,又可憐?尚Φ氖撬臒o知愚昧,可氣的是他不聽鄰居的勸告,可憐的是他那么喜愛葫蘆,結(jié)果卻一無所獲。
教完這節(jié)課,我最深的感觸就是要引導學生讀好課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的語言,揣摩文字背后的東西,讓學生產(chǎn)生怦然心跳的感覺,使其意皆若出于我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讀起來自然就水到渠成,也能讀得有滋有味。
覃沖
20xx.11
教學反思與感悟8
一、初始狀態(tài)
教學反思,我們每周都需要寫一篇教學反思,直到老師給我們教學反思指導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的反思不算反思,頂多算一個總結(jié)。
我自己的教學反思就是從兩個方面來說,一個是上課過程中的優(yōu)點,也就是我自己認為我在這堂課上,對于知識點的概括講述的完整性,在對于一個知識點講解的時候我所用的方法的以及這個方法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是否能很好的接受;一個是上課過程中的缺點,也就是在這堂課上,我自己認為在哪些方面是沒有準備好的,準備好了沒有在上課的時候表現(xiàn)出來以及在課堂上突發(fā)的一些問題我沒有去及時的解決好。這兩個方面總結(jié)完之后,也算是我個人的一個教學反思了。
二、提高過程
我的指導老師聽我說完之后和我說,這僅僅是最基本的一個教學記錄,不算是反思,反思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上課,可以從近期到遠期兩個角度來反思。
三、感悟分享
近期反思,可以是對下一次課,下一周課。這個反思對于我們來說不難,反思的內(nèi)容需要全面,從課的準備開始,到整節(jié)課上完之后的`效果都需要我們?nèi)シ此,去總結(jié)。比如上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的時候我們上課準備的是45分鐘的一堂課,但是我們在真正上課的時候呢,可能30分鐘就講完了一節(jié)課,那么還剩下的三分之一的課堂時間都不知道要去做什么,學生們在下面想著老師講都看著你,你確實又沒有什么可以講的內(nèi)容,這么一來也就出現(xiàn)了教學事故,課上空堂;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講不完你準備的內(nèi)容,45分鐘的課堂你一共講解了你備課量的一半甚至是更少,那么這么一來你只能在下一節(jié)課的時候把這堂課沒有講完的補上,那么長此以往,課的進度會被無限落后而學生對于課上反復慢講的上課方式也會變得疲倦。簡單的說,備課內(nèi)容太多,內(nèi)容過少等等,這些都應該定位在課前準備上。課上學生們不配合,這個可以反思在自己準備過程中對于學生的把握和知識點難易程度的把握上,同時也可以考慮是不是學生興趣點問題,對于上課過程中,可以反思這是不是因為給學生考慮時間不足等等。一個問題,應該從多角度,全方位無死角的去反思分析,這樣你的下一節(jié)課就可以準備的更好,甚至這一周和下一周的課上的很好。
對于長期的反思,可以從自己一周的課甚至一個月的課來反思,反思之后的總結(jié)可以運用到一年,甚至今后你的教育教學中去,反思出自己的一套方法,成為自己的教育教學的一部分。這種總結(jié)方式在一定程度是有難度的,但是意義深遠,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總結(jié)方式是具有全面性的,全面到可以不分學科也就是說,你上的語文課,這種總結(jié)方式的成果可以用在其他任何一門學科上,這也就是為什么教數(shù)學的老師可以去評教語文的老師的課甚至是理科老師可以去評價文科老師的課的原因,這種想通性意義深遠。
一周的總結(jié),除了在每天總結(jié)的詳盡上,還需要在整體課堂,一周下來的把握上,比如一周教學的課程時間安排,課堂管理,學生們的反饋等等,這些再結(jié)合每天的一個教學反思,從一堂課到一周所有的課,從局部到整體,再換個角度,從一周的課的綜述到每一天的教學反思,從整體到局部。這樣反復的去反思,去思考去探索,這么一來,我們的教育教工作會進展的更加清晰明白,對于我們以后的教育教學生活會有更好的幫助,不會因為一堂課的失誤去自責,因為這也是一個經(jīng)驗積累的過程。一周如此,一個月如此,一年甚至高中三年也是如此,一屆一屆的學生被自己送走,但是對于教育教學的總結(jié)不能停止,因為學生們需要經(jīng)驗需要更好的教育,對于上一屆學生的總結(jié),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能夠決定你在下一屆教學工作,這也決定了下屆學生的成績。所以,就此來看,我們對于長期教學工作的深遠意義。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教育教學反思需要我們今后做為一個重點去學習,去完成。這樣一件事情,在有的時候會比上課更重要。
教學反思與感悟9
金秋十月,桂花飄香。我有幸參加《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同課異構(gòu)”的教學研討。下面我將自己的教學做如下反思:
建構(gòu)主義的學習觀認為,對學生的學習,必須賦予“真實性”的學習任務。這種“真實性”的學習任務可以驅(qū)動學生迅速產(chǎn)生學習的需要。基于這一認識,本課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是以校園風景圖為引入,綠色文明指示牌為的圖形為疑問,說說他們的面積,猜想,設疑。引發(fā)興趣。這樣設計,由生活中的問題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新知的學習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完成了學習新知的心理準備――成為一名探索者,為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奠定了基礎。
有助于學生感受教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有助于學生學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審視我們的生活,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理解數(shù)學,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探索活動開始之前,教師沒有任何幫助,但正是這種沒有鋪墊的'教學,學生真實的思維活動得到了體現(xiàn),問題解決的策略不再像前述教學整齊劃一,課堂更加豐富多彩,教學過程充滿了生命活力。實踐證明,學生完全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的成長并不需要教師“迫不及待”的幫助,他們需要經(jīng)歷從混沌到清晰的過程、正確與錯誤的考驗,他們需要的是探索的時空、交流的機會和心理安全的、富有激勵性的學習氛圍,這些才是學生需要的幫助。
在操作探索,推導公式中。先啟發(fā)談話,猜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然后讓學生實踐操作,讓學生拿出剪好的平行四邊形,每四人一組,想一想,動一動,拼一拼,看能不能把一個平行四邊形拼成一個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呢?
學生動手若干分種,教師要注意巡視,選擇做得對的小組派一名學生給全班演示,說說你們的想法。然后教師再重點的演示和完善的敘述平移(可能學生說得不準確)。這樣讓學生憑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互評”的漸進過程進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在“親歷”和“體驗”中初步感悟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這樣設計,讓學生經(jīng)歷從特殊問題到一般問題的過程,使得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做到重點突破,為后面進一步學習面積公式作好鋪墊。當然,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不管是操作還是匯報,感覺還不夠到位。
感悟
正如波利亞所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內(nèi)在規(guī)律與聯(lián)系!痹诎咐,正是有了自主探索的時空,學生才充分調(diào)動自己原有的認知結(jié)構(gòu)和生活經(jīng)驗,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通過不同角度的探索,想出這么多的方法來解決新問題;正是有了交流的機會、展示的舞臺,學生才敢于大膽表達不同的見解,提出個性化、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解決辦法;也正是經(jīng)歷了從混沌到清晰的過程、正確與錯誤的考驗,學生才從中體會到了數(shù)學思考的樂趣、探索成功的喜悅。
多次實踐使我們體會到,只有當教師真正了解了學生的需要,才能做到“該出手時才出手”,才能在學生感到“柳暗花明疑無路”時,他才巧妙地“撥開烏云見月明”,讓學生眼前“豁然開朗”,只有這樣的幫助才是促進學生發(fā)展所需要的真正的幫助。也許這樣,我們的學生會遇到困難和挫折,我們的課堂會失去“嚴謹”和“流暢”,也許預設的任務會難以完全達成,但當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敢于獨立思考,奮力向前,大聲喊出“讓我試試”;當課堂成為學生的天地,真正體會到“海闊憑魚躍,天高任我飛”的美妙滋味時,身為教師,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一味地信守著“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傳統(tǒng)觀念呢?
我們是農(nóng)夫,但不是“拔苗助長”的農(nóng)夫,應是一個懂得怎樣真正幫助禾苗成長的“農(nóng)夫”,是一個讓“禾苗”充分享受自由空間、陽光和雨露,也經(jīng)歷風吹雨打,最終能品嘗到“碩果累累”之喜悅的農(nóng)夫。
教學反思與感悟10
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要塑造人,完善人,發(fā)展人。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思考,提高認識能力,顯得十分重要。就三年級語文(上冊)第24課《孟母教子》來談。這是一篇著名的歷史故事,課文主要講孟母借公孫將軍高超的箭法來啟發(fā)教育兒子孟軻認識驕傲自滿的缺點,展示了孟母教子的良苦用心。本文故事情節(jié)簡單,但蘊含的道理卻發(fā)人深思。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反復朗讀,使他們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教育,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讀中陶冶情操。
“這一夜,小孟軻為什么沒有睡好?”這個問題是文中的切入點。在教學中,我以此引導學生自主讀書,獨立思考,并采用了小組討論、體驗交流、集體反饋、朗讀感悟等一系列學習活動。在這一系列的學習活動中,還相機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如:在學習“孟軻久困學堂,一旦撲進大自然的懷抱,就像飛出樊籠的小鳥,感到無比快樂”這段話時,我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
師:在這句話中,作者把小孟軻比作什么?
生:比作“久困學堂,關在樊籠中的小鳥!
師:作者為什么這樣比?
生:因為孟軻長久關在學堂里學習,他很想到外面去呼吸新鮮空氣,看看大自然。
師:關在樊籠中的小鳥一旦放了出去,會有怎樣的心情?你覺得在這段話中哪些字詞用得恰到好處。
生:(讀文感悟)
生:我從“撲入大自然”中體會到了小孟軻對大自然是多么的`渴望,他又是多么活潑好動!
學生在讀悟中體會到了小孟軻雖身處學堂學習,但也渴望自由。這是人之常情。
正在小孟軻興高采烈地跟媽媽外公登山游玩時,孟母和外公早有安排,他們要讓小孟軻見識到了外公公孫將軍“百發(fā)百中”、“百步穿楊”的箭法。小孟軻沒想到世上外公竟有如此高超的射箭本領,所以他一夜都沒有睡好。他為什么沒有睡好,他會想些什么?我讓學生反復朗讀第4、5自然段,學生從外公的“慢理斯條”、“箭若流星”中,看到了野獸一只只“應聲倒地”、“無一逃脫”;在百步之外射箭,又使得柳條上“落葉紛紛”。從外公高超的箭藝中深受啟發(fā)。
師:公孫將軍高超的射箭本領是怎么來的?
生:是他平時刻苦訓練出來的。
師:看到這些,小孟軻想到了什么?
生:他想到外公之所以射箭能百發(fā)百中、百步穿楊,是因為他長期刻苦訓練而成的。我一定要向外公學習。
生:他想到母親為了讓他懂得這個道理,真是化了一番心思,他要以外公為榜樣,勤勞苦練。
生:他還想到一個人要成功,必須要永不自滿,決不能沾沾自喜。
生:從此以后,他的學習成績一天比一天好,如雨后春筍,蒸蒸日上。
師:那么,從《孟母教子》中,你得到什么啟發(fā)?
生:我們要像孟軻一樣,引以為戒,取得一點成績不能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要再接再厲,爭取更好。
從討論中,學生明白了道理,得到了教育。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堅持的就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思想,建立的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為三個維度的教學。我們在教學中,要以文體作為主體感悟的語言材料,領悟作者的思想內(nèi)涵,“鏈接”學生生活,讓他們在感受中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同時,通過感悟語言,可以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練就扎實過硬的語言基本功。通過這樣長期的訓練,學生便出口能成章,揮筆就成文,這就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所在。
教學反思與感悟11
我認為本課的兩大亮點是:
一是用阿姆斯特朗登月時歷險的故事導入,讓學生談感想,引導學生理解這就是感悟,然后給出感悟的`定義。這會使學生感到學習寫感悟并不難。思想上比較容易接受,為下面的學習開了一個好頭。
二是引用課本《散步》和《紫藤蘿瀑布》中的感悟和學生習作中的例子,把閱讀和寫作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懂得,感悟離他們并不遠,然后用兩個短文做練習,教學中講練結(jié)合,由淺入深,層層推進,教學思路是清晰的。
但是我在教學過程中,時間的把控不好,前緊后松,結(jié)果在學生的練習階段時間不夠充分,學生中有一部分人沒有完成練習,每組只有一小部分學生完成了寫作,就匆匆交流,勢必影響寫作的練習效果,而課后往往人走茶涼,不會繼續(xù)完成任務,因此沒有完成當堂達標的任務。由此也可看出,本節(jié)課內(nèi)容較多,如果想要高質(zhì)量的達成目標,也可連上兩節(jié)課。另外,由于時間的關系,在學生交流階段,對學生語言的評價也不充分。這些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也應注意。
教學反思與感悟12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簡短精悍, 一類字二類字一共12個生字。教學中,我重點指導學習“葫、蘆”,讀好輕聲。在教學其他幾個生字時,先讓學生自己把生字讀一讀,再安排他們同伴互助學習生字,然后向老師匯報,得到同學幫助的生字是哪幾個?有的學生匯報:“鄰”字讀成了后鼻音,“藤”“盯”字讀成了前鼻音,同伴教會了我“哇”字怎么組詞。這樣經(jīng)過學生一匯報,我也就知道這些生字是他們難以掌握的生字了。我再把這幾個生字當做重點,以多種形式反復地讀,例如:1.指名讀,讀對了大家跟著讀,同時表揚“小老師,你真棒!”,2.組與組之間比賽讀,3、男女比賽讀,4、開火車讀。經(jīng)過趣味性的強化記憶,學生最終掌握地比較好了。這樣的生字教學效果使我自己很滿意。
當學生和文本接觸之后,我提問: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我設計以此問題為突破口,采用變序閱讀法,先學習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lián)系。他所犯的錯誤可以從他的語言看出來。在教學時讓學生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朗讀體會,并進行分角色朗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個性都不一樣,就應鼓勵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不刻意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
我在教學《我要的是葫蘆》這一課時,采用角色換位學習體驗!澳闳绻彩欠N葫蘆的人,看到葉子上長了蚜蟲,心里有什么感受?”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會,有的.說的慢條斯理,有的以急切的語氣來勸告書中種葫蘆的人,有的以葉子和葫蘆的關系來用科學道理講給書中種葫蘆的人聽。這樣的角色換位體驗學習法,使學生說出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思維也得到了發(fā)展。
在品讀感悟2、3自然段時,我對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的思想,帶領學生更加深入體會。我抓住人物的語言,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來教學。如文中的“盯”就是那個種葫蘆的人眼里只有葫蘆的集中表現(xiàn),加以品析。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先讓學生帶著問題(這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一個一個都落了?)自由讀課文,然后交流談論;當學生談論到那個人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才導致的后果時,我追問:“那個人為什么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學生回答后,引出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和“盯”的品析。
最后進行分角色朗讀練習。先讓學生自己選擇,你想讀什么角色的內(nèi)容,然后老師和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讀,再讓男生和女生對讀,接著讓學生分小組分角色讀課文,來讀出那位種葫蘆的人滿不在乎的語氣,和后來不聽鄰居勸告,結(jié)果沒有收到葫蘆后悔的語氣。學生讀得興趣盎然,對課文也非常熟悉了。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知道了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這是從科學的角度來掌握的,另外也讓學生懂得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
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注意做事情的過程很重要的,不能只注意結(jié)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
篇二:《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短小精悍,語言活潑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是深愛孩子們喜愛的一篇課文。結(jié)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一至三年級“要培養(yǎng)學生通過上下文理解課文中重要詞語的意思,并能在閱讀中不斷積累詞語!薄澳苡懈星榈乩首x課文!北疚闹v述的是一則寓言故事:種葫蘆的人由于不了解葉子和葫蘆之間的關系,于是當葉子上長了蚜蟲,他覺得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后來當鄰居勸說時他也是漫不經(jīng)心,不加理睬。到最后,原本可愛的小葫蘆一個個都落光了。 在教學過程,我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同時,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選擇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tài),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
本課的優(yōu)點是:通過巧妙地創(chuàng)設情境,使得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對事物的認識也更深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強了,學習的主動性也得到了最突出的體現(xiàn)。
本科的不足是:在讀的指導過程中,我沒有尊重學生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時,老師遷強地讓孩子去達到自己的理解答案,如果能讓學生結(jié)合詞語句子自己再去探究,我想學生
會改變過來的,教學效果會更好。課堂是靈動的,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所以在教學中總是存在很多的變數(shù),需要教師有隨機應變的能力。總之,很多不足還需在今后的教學中逐漸改正與完善。
教學反思與感悟13
青春,是一個古老永恒的話題,有的人回憶青春,有的人享受青春,有的人憧憬青春。它的內(nèi)涵和外延都很豐富,怎樣巧妙引入,展開、探究、乃至升華這一話題,就是教師要思考的問題。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引下,我對教材進行了整合處理,把教材的內(nèi)容充實到我的構(gòu)思框架之中。在情境中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在疑難情境中解決問題,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下面談談我在課程實施后的一點想法:
青春,既可以是一個時期,又可以是一種狀態(tài),還可以是一種精神境界。這三種理解成為我構(gòu)思本課教學的關鍵。在青春的豐富內(nèi)涵中,我主要把握了青春的短暫與美好,旨在引導學生珍惜青春時光。
青春是一個時期。單純考慮“青春”,二字,是比較抽象的。而青春的顏色、氣息與春天給人的感覺有共同之處,所以運用動畫表現(xiàn)春天,就能夠把“青春”的氣息直觀地傳遞給學生,利用春的`象征意義,進一步再問:如果把人生比作四季,那么哪個時期可以稱作“人生的春天”呢?學生的回答就水到渠成引出本課的話題。這樣就比平鋪直敘要生動形象的多。
我們的青春又是怎樣的呢?春天的象征和內(nèi)容顯而易見,在此,幾個討論題目幫助我把話題展開,既聯(lián)系“走進青春”內(nèi)容,又為探究青春的內(nèi)涵作了鋪墊。在青春內(nèi)涵的探究中,學生通過討論得出對青春的理解--包括錯誤的、正確的理解,此時要根據(jù)他們的回答,引領他們走出誤區(qū),恰當引導他們正確解讀青春的涵義。
我們的青春要如何度過?學生們一時無從說起。在這里,我的初衷是讓學生去感受不同年代的人對于青春的理解和認識,體會他們的青春意義和價值。因為課堂容量有限,所以很難讓學生逐一領略到。這里借助多媒體展現(xiàn)他們熟悉的同齡人的生活情景,來引發(fā)他們對于自身的青春價值的思考。事實證明,雖然引例不多,但是鮮活的情境看來更貼近他們的生活,更具現(xiàn)實意義。
至此,學生對自己的青春價值已有了思考。那是否就意味著本課的結(jié)束呢?在人生數(shù)十年中,青春還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精神境界。這就是青春這一話題的升華,引導學生認識到青春和年邁的區(qū)別在于心境,從思考青春的價值,到感悟人生。
對于每個人來說,青春內(nèi)涵都不盡相同,因此,在本課教學構(gòu)思方面也有很大的發(fā)揮空間。只要透析了本課的主題,無論是立足于內(nèi)涵的哪一方面,都能從各自的角度揭示青春的意義所在。
在課程實施后反思本課的教學情況,目的是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相信在今后的教學與反思相結(jié)合的工作中,我將會因此而有所裨益。
教學反思與感悟14
教育的幸福來源于教師對教育深刻的理解和深切的體驗。教育的幸福是一種積極向上的進取,是一種永無止境的追求,是教師對教學的不斷感悟,是教師對教育工作的深入理解,是教師用平常心書寫的“育人”。教師的幸福感不僅僅來自領導、老師、學生的認同程度,更來自專業(yè)研究過程中所體現(xiàn)的成功感,來自于自覺地對教育的反思中。
“兩課兩反思”交流研討活動圓滿閉幕了。同課異構(gòu)的教研形式讓老師們感受到了不同執(zhí)教風格和獨特的個性解讀帶來的精彩。不管是宋順云老師的“潤物無聲”,還是段智文老師的“大氣豪放”都讓我受益匪淺。腦海中現(xiàn)場情景還未散去, “高效課堂” 對我的啟示已涌上心頭。
一、高效的課堂源自教學的知趣交融
教學的本質(zhì)是什么?教學是生命與生命的交往,心靈與心靈的對話,情感與情感的呼應,智慧與智慧的交流。對于課堂而言,生命、生態(tài)是愛的溫暖下的“動態(tài)”過程。作為教育的生命體——學生的發(fā)展是我們教學的追求的落腳點。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生命體,他們在學習新知之前都不是白紙一張,都有一定的'認知基礎,作為執(zhí)教者的我們不僅要清楚這一點,更要學會用恰當?shù)氖侄瘟私鈱W生的學情,激活他們的認知基礎,讓新知的學習泊于舊知的基礎之上,把新知的學習融于有趣的情境之中,從而為打造高效課堂奠定基礎?v觀兩節(jié)課,宋老師從學生喜歡玩的碰碰車開始,讓孩子們在“一輛碰碰車兩個小朋友可以怎么做”的問題情境中感悟“交換”的含義,在操作研究中懂得排列中“不重復、不遺漏”的原則。把枯燥乏味的思維活動課巧妙的融合在以“樂園”為主線的氛圍之中。知識與趣味性活動的結(jié)合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新知,在體驗中感悟數(shù)學的思維之美。段老師從玩撲克牌魔術入手,把知識融合在撲克牌的情境之中,并貫穿課堂始終,提高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更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提升!
二、高效的課堂源自環(huán)節(jié)的扣人心弦
教育需要激情,也需要詩情。對藝術家來說,最大的幸福是創(chuàng)作出讓大家滿意的作品;對教師而言,最大的快樂是在課堂里激發(fā)學生的熱情,與學生在課堂上心靈交匯,智慧碰撞。在宋老師和段老師的課堂中看到了。在鞏固練習階段,宋老師創(chuàng)設了“尋寶”的情境,段老師采用了“砸金蛋”的游戲,都不約而同地將所要鞏固的知識分散在尋寶之路的障礙或游戲之中。這些“障礙”就像一首首美麗的詩,學生聽了不由自主地“深陷”其中。學生在“尋寶”中運用新知解決問題,在爭辯中感受數(shù)學的美好。
教學中,兩位老師是睿智的。在教學中,我看到了教育是一種成全。他們用真情傳遞給學生美妙的數(shù)學知識,更讓孩子們品味到了學習的快樂,感受到了成長的力量。感受到了什么是一節(jié)好課? 一節(jié)好課是把課堂的溫度建立在數(shù)學思維的深度之上的,讓數(shù)學課堂變得有血有肉、充滿智慧和挑戰(zhàn),在挑戰(zhàn)中不斷追尋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步步深入,層層遞進,在此過程中經(jīng)歷“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惑,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
感悟到了什么樣的教師是智慧的教師?一個聰明睿智的成功的教師,他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是單單的教授學生學會知識,掌握技能和方法;而是在此過程中實現(xiàn)教育教學中的“雙贏”即:既教會了學生,又提高了自己。單單地教授學生的知識的教師是愚蠢的,單純的提高自己的教師而忽視了學生的提高的教師是無知的,實現(xiàn)“雙贏”的教師是明智的。所以在教育之路上要不懈的追求、靜心讀書、專心課堂、潛心實踐、細心反思、精心提高,在反思中品味教育教學的幸福。
教學反思與感悟15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寫的是一個種葫蘆的人因為沒有治葫蘆葉上的蚜蟲,所以他的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從而告訴人們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一、說教法、學法:
1、教學時,采用變序閱讀法理解課文內(nèi)容。
2、通過朗讀課文,體會人物語言。
3、通過練習題,體會句子的不同語氣。
首先是復習導入。
第二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學習課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我是以課文第一幅插圖來引入課文第一段的學習的,讓學生觀察圖中的小葫蘆是怎么樣子的,讓學生先觀察圖,并用自己的話說說這棵葫蘆長得怎么樣,引導學生 描述葫蘆樣子,我是這樣設計導入語的:這么可愛的小葫蘆書中是怎么描寫的呢?請你自由地讀一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小黑板出示并引導學生說說課文的句子和他們自己的描述哪個好,好在哪?抓住“細長” 、“長滿”、“雪白”等詞語感悟語句優(yōu)美,體會出小葫蘆的可愛,有指名讀、再指名讀、齊讀。直到讀出小葫蘆的可愛為止。接著巧妙地拋出問題,并合課文第二幅插圖,讓學生質(zhì)疑。引導學生從書上找出葫蘆變黃掉落的原因。
第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習二、三自然段。我是這樣設計過渡語的:長得這么好的葫蘆,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了?請小朋友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第二、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想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第二、三段,找小葫蘆落的原因。接著老師指名學生匯報,并結(jié)合回答板書。結(jié)合板書提問:葉子上長了蚜蟲,他去不治,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學生找出句子后,老師出示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么!有幾個蟲子不可怕。讓學生觀察這兩句話,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告訴學生這兩個句子意思一樣,但是表達的語氣不同,感嘆句表達的較為強烈。并通過范讀讓學生體會這兩句話語氣的`不同,然后讓學生試讀,直到讀出兩句話的不同語氣為止。然后通過學習第三段中種葫蘆的人和鄰居的對話體會句子:葉子上的蟲還用治?葉子上的蟲不用治。知道這兩個句子一個是反問句,一個是肯定句,他們的句式不同,意思相同,表達的語氣也不同本來要使
學生在品讀中感悟,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tài),以讀悟文?墒且龑]有做好造成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沒有領悟好。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引導學生找出體會課文所蘊含的道理: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本來安排學生說出葉子與葫蘆生長密切相關,再引導他們想想:其實葫蘆的生長除了離不開葉子,還離不開很多東西,你知道嗎?(根、陽光、水??)接著引導:不僅植物的身上有這么聯(lián)系,動物也有,最后:其實不僅是動植物,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聯(lián)系的。結(jié)果由于太緊張,這一環(huán)節(jié)沒有做好。
【教學反思與感悟】相關文章:
教學反思與感悟11-02
教學反思與感悟06-08
《感悟青春》教學反思07-21
鄉(xiāng)下的孩子的教學反思與感悟07-08
教學反思與感悟(20篇)04-20
教學反思:我對多媒體教學的點滴感悟07-08
《感悟青春》教學反思8篇07-21
《感悟青春》教學反思(8篇)07-21
教學反思與感悟(通用20篇)03-19
教學反思與感悟(集合15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