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心得》讀后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于丹心得》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于丹心得》讀后感 篇1
近日讀了《于丹論語心得》一書,頗有感觸。
丹老師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yǎng)品。她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圣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讀過她的論語心得,感覺孔子就像是鄰家的長者,完全沒有圣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她運用生動地故事,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里。我也喜歡這樣的哲理故事,不僅喜歡讀,而且喜歡應用于政治課一些哲學原理的講解,她引用的故事之中,就有我曾經講給學生聽過的,但是她從另一種視角對故事進行了剖析,讓我仿佛從自家的后院發(fā)現(xiàn)了一株珍稀植物一般驚喜。
在《心得》開篇于丹便說:“這個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都是最簡單的。”褪去加諸《論語》上的鉛華,一下子拉近了讀者與這部傳世之作的距離。細想一下,可不是嘛。經典最易被冠上太多光華和贊譽,使得后人解讀時無形中便處于或仰視或鉆牛角尖的心態(tài),無法平和地去看待的話又怎么能無偏頗地思考呢?
《論語》的真諦是什么?在于丹看來,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說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她從宇宙觀、心靈之道、處世之道、人格修養(yǎng)、交友之道、理想和人生之道七個方面,著眼于當下談了自己的心得。
不過,既是“心得”,便是個人體會,一家之言,有人說好便有說非。雖有人指責于丹曲解先人著作,稱其為“學術超女”,對現(xiàn)今的文化快餐現(xiàn)象甚為憂慮。但平心而論,能認認真真看下本書思索一番其中道理,在今后人生道路上遇上困難之時腦中閃現(xiàn)書中片語進而引導自身,惠及他人,實在于己與人是一次不小的收獲。即便在一些人看來于丹的《心得》錯誤百出,卻是瑕不掩瑜。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不在其詰屈聱牙的文字,不在咬文嚼字吃準了唯一的釋義,而在即便隨時間流逝依然能為大眾所接受的長久生命力,口口聲聲說要“傳承”,卻又束之高閣不容許不同之聲的出現(xiàn),才是對儒家思想“仁恕”核心的一種曲解。既然所有學術理論技術的最終目的都是服務于人,為人所用,又何來俱是以何形式,中國不有句古話么:“真金不怕火來驗!
《于丹心得》讀后感 篇2
近期仔細讀了于丹《論語心得》這本書,雖不是大徹大悟,但也觸動心靈。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說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主要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師講授《論語》心得別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圣賢,《論語》猶如高山上一顆勁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觸及。而于丹老師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yǎng)品。他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圣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孔子沒有圣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里。他說:“孔子沒有溫度,只有色彩”。
我第一次見到“國民幸福指數(shù)”一詞,物質意義上的幸福生活它僅僅是一個指標。單純依靠物質的極大豐富同樣不能解決心靈的問題!霸摲畔聲r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對于我來說,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間、夫妻之間,一些生活中的瑣事,抑郁于胸!靶貞褵o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自己勸自己,想開些,何必計較那么多呢?
面對人生的遺憾,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收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為錯過了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采著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
我讀后眼前一亮,我們過去總是喜歡與他人相比,為什么你我一起參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輝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視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貢獻、肩負的責任、承受的壓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萬剮與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這樣比起來我的內心就平和多了,怨氣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開心,知足常樂!
《于丹心得》讀后感 篇3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是繼老子之后,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代表作《莊子》(又被稱為《南華經》)闡發(fā)了道家思想的精髓,發(fā)展了道家學說,使之成為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的哲學流派。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哲學。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莊子》共三十三篇,分“內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一般認為“內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莊子所寫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認為是莊子的弟子們所寫,或者說是莊子與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寫成的,它反映的是莊子真實的思想;“雜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復雜些,應當是莊子學派或者后來的學者所寫,有一些篇幅就認為肯定不是莊子學派所有的思想,如《盜跖》、《說劍》等。
《于丹莊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過解讀莊子中的寓言,結合現(xiàn)代社會的現(xiàn)象,引導我們用莊子的思想來指導人生,認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種大境界,這種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遙得自在,追根究底是一種精神生活,靈魂生活,是一種“無”的境界,“歸零”的境界,需要不斷反觀內心,需要大覺悟才能體會得到,而且更需要時間,因為“悟”本身是一個過程。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們就會逐漸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掌握人生之道。如果沒有大境界的指引,我們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樣,用刀亂砍筋骨而損壞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擾,在社會中被五顏六色,紛紛紜紜的表面現(xiàn)象所惑,不知不覺地浪費我們寶貴的生命。于丹用內心、自然流露的語言,借尊者、名人之口說出自己的觀點看法,并用那些虛擬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詮釋著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寬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規(guī)則,清醒地認知自己的內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祿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擁有健康的人生心態(tài)和快樂的生活狀態(tài)。
莊子的人生哲學,就是教我們要以大境界來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態(tài),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且环N理想的,甚至是超理想的境界。讀過此書,讓人在不經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碼,給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隨了身心的成長,滿足了心與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細膩意境。于己于人,無論你在何種崗位上,環(huán)境只是一種需要你去順應的外在世界,卻需要你堅持自己內心的秉性而不隨波逐流,并讓自己盡力把自身的潛能激發(fā)到最佳狀態(tài),那何嘗不是一種超越自我的成功;無論在家庭還是社會,你充當?shù)娜魏我粋角色都需要你用心面對,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時,我們可以無怨無悔,因為我們已經盡心盡力。
《于丹心得》讀后感 篇4
縱觀整部《莊子》,所有理論,所有寓言,其實只有一個奧秘,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天地大道呢?大道無非是一種規(guī)則。也就是說天地間所有規(guī)則都要合乎大自然的的規(guī)律,天之道才是大道!
人怎樣才能知道大道呢?怎樣才能安于大道呢?又怎樣才能獲得大道呢?當我們忘卻一個一個人生坐標的參照,真正洞明自己的內心,我們會把握人生獨一無二的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人會遭遇太多太多的事情,一切機遇會來,一切風波會走,在每一個機遇中把握自己,這就是道家所說的合乎天地大道。
莊子最終要提醒世人的,叫做:“喪己于物,失性于俗,謂之倒置之民”一個人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質世界中,一個人如果把自己的性情流失在世俗中,這個人就本末徹底顛倒了。物質往往是一種利益,可以迷惑我們的判斷;而世俗往往是一種言論,一種眼光,可以擾亂我們的價值觀。如果一個人喪己于物,失性于俗,那么他就會徹底找不到自己內心真正的價值與力量。
人怎么樣才能不喪失?怎么樣才能不迷失?就在于我們應該明白:眼前遭遇的每一件事,最終都將被穿越。有太多美好的東西,我們享受當下,但這美好總會過去;有很多苦難的事情,我們要把它扛過去,這苦難也會過去。我們每個人都要牢記這句話“一切都會過去”。光榮會過去,輝煌會過去,苦難會過去。我們身邊的一切都只是過往。就在我們的生命穿越其中的時候,我們要追究每一個當下的質量。
莊子說,在天地間,真正了解自己內心的人叫善養(yǎng)生者。那么,什么人是真正了解自己內心的人呢?人生的大智慧是,為自己雪中送炭,而不要總是錦上添花。錦上添花是給別人看的,而雪中送炭是為自己的。
在這個世界上,真正重要的莫過于認知自己,以自己的生命合乎大道,這會讓我們少走很多很多彎路。莊子認為,這個世界應該返璞歸真。也就是說外在的道德少點,不要過分相信技巧,讓我們回到最樸素、最本初的狀態(tài)。現(xiàn)代社會競爭激烈,甚至有人不擇手段獲取利益和名譽。莊子對于我們現(xiàn)代人的意義在于,多一些內心樸素自然的淡薄,少一些投機取巧的刻意行為,否則,我們則有可能在這個大千世界里迷失自己。我們怎樣才能讓自己有限的生命真正融進自然地大道之中呢?
莊子說:“虛無恬淡,乃合天德”。一個人自己的行為做到虛無恬淡,讓心真正靜下來,不慌亂,不迷茫,就合乎天德。在很多時候生命是會陷入絕境的。陷入絕境之后,只有依靠我們明確的判斷和心底的冷靜,才能使我們真正走出絕境。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天地之間,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合乎自然大道,最終每一個生命的成全就是這一句話:“每一個人的生命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于丹心得》讀后感 篇5
于丹教授講到天地人道時,說了這樣一句話:“神于天,圣于地”。一個人不僅要有一雙翅膀可以向天空飛去,也要有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路的現(xiàn)實責任感,二者缺一不可。只是神于天,那就是空想主義,不切實際地做事情,覺得輕飄飄。只是埋頭看著腳下的土地而沒有遠大的志向也會只停留在蝸牛的小軀殼中。正如于丹所講的眼睛的功能一樣。人的視線可以朝地上看,也可以朝遠方望,但最重要的是可以向內心深處窺探,感受心靈的準則。真正的眼界應該超越生命的長度、心靈的寬度和靈魂的深度。
諸葛亮的眼界應該說夠廣闊吧,他料到曹操當時仍有活路,便讓關羽做個人情。不管此事虛實,但從其他戰(zhàn)例也可證明他寬闊的眼界。然而,馬有失蹄,諸葛亮也有失誤。因為對馬謖(sù)的過分信任而誤下軍令,失卻街亭,后悔不已。
古人總說,天時地利人和是重要因素,其實從某種程度上歸結起來就是命。很多人認為命是很玄乎的東西,是不可捉摸的。但我個人覺得命運是每一天的積累。比如高考的那幾天有人因正好生了重病而落榜了,第二年去考,考得不錯。算命先生說,這是他或她命中注定會復讀。可我覺得,是這個人平時的積累。平時,不注重身體素質,高考來了,一緊張就將儲存的病菌都激活了,人倒了。所以不要把一切都歸結為命,那只是一種借口,一種失敗者無奈的感慨。要想成功就要一點一點的積累。就像蓋宮殿,一塊磚頭是不夠的。它需要很多磚頭,需要用汗水去攪拌泥水,用信念做為夯基。當熱也需要朋友的幫忙。
講到朋友,我就想起可愛的舍友們。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鬃诱f過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我想她們就是我的益友吧!友情也是有保質期的,過一陣子就會慢慢變得不新鮮。但是友情的保存期是一生,該留的總會留下。人與人相處必定存在摩擦,沒有摩擦的情感是不長久的。時光總會帶走一些東西,但真正值得珍藏的東西是會沉定在心中的某一個角落里的。窗外的雨是天空向大地傾訴的形式,是天空借用雨絲親吻著大地,那么難舍難分……
言語的力量比武器更強,有時它的殺傷力是不可估量的?鬃釉唬骸吧饔谘浴薄U沁@個原因吧。今天下午我打掃衛(wèi)生,我無形之中中了一槍,只覺得開始皺起眉,撅起嘴。這說明我的情商不高,也說明有人的言語不當!
《于丹心得》讀后感 篇6
近日拜讀了于丹的《論語心得》后,感觸頗深……我想《論語》給予我們現(xiàn)代人的意義就在于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xiàn)代的規(guī)則之下圓潤地融合成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的生命在智慧光芒的照耀下,讓我們每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無愧于自己的一。
《論語心得》中共講述了七道,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天地人之道”。天地人之道是《論語心得》中的第一道,讀這一道時,我的感觸也是最大的。
我們現(xiàn)在常說,天時地利人和是國家興隆、事業(yè)成功的基礎。但人的力量如此強大的原因,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融入人的內心,使天地人達到完美結合的程度,結成一個整體,所以,只有當天地之氣凝聚在一個人的內心的時候,他的強大,無堅不摧。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諧,就是大地上萬物和諧而快樂的共同成長,僅此簡單而已。讀到這里,我想,在當今社會,競爭如此激烈,我們應該如何為人呢?只要你的胸懷無限大,許多事情就小了,原來如此,就是“忠恕”二字啊!簡單的說,就是要做好自己,同時要想到別人;拓展一點說,“恕”字就是講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了傷害,你也應該寬容。但是,真正做到寬容,又談何容易呢?有很多時候,一件事情已經過去了,而我們還老是在那兒想,這么可惡的事,我怎么能原諒它呢?然后就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咀嚼中,一次又一次再受傷害。這就是孔子告訴我們的,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了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闊天空!墩撜Z》告訴我們的,不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還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所謂“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給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的心中充滿幸福感。
關愛別人,就是仁;了解別人,就是智,就這么簡單。那么,怎樣做一個有仁愛之心的人呢?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你自己想要有所樹立,馬上就想到也要讓別人有所立;你自己想要實現(xiàn)理想馬上也要想到幫助別人實現(xiàn)理想。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推己及人,這就叫“仁義”。
讀完這一道,聯(lián)想起生活中的自己,不禁羞愧萬分。現(xiàn)實生活中的自己自私、蠻橫、無理、霸道,這跟書中相差了多遠啊!我仔細的考慮了,我以后一定要做到寬容、關心愛護他人等。這樣,自己的人生不是才會更完美嗎?我想圣賢的意義就在于,他以簡約的`語言道出人生大道,而后世的子孫或蒙昧地,或自覺地,或痛楚地,或歡欣地,一一去實踐,從而形成以個民族的精神。
趙普曾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而我此刻只是略知皮毛而已,但我的心靈卻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于丹心得》讀后感 篇7
如今,在每年新出版的成千上萬種圖書中,真正稱得上好書的,并不算太多,而自己尤其排斥排行榜上的暢銷書。因了某個偶然的機緣,拜讀了一度炙手可熱的《于丹<論語>心得》,讀罷,感慨便也油然而起:好書在此。
在人們公認的好書中,有這樣兩類:一類以其認真給人以知識,把讀者帶入尚未涉足的領域并終生受益。另一類以其智慧給人以啟迪,仿佛不經意的幾句話,便使人茅塞頓開,難以忘懷。受益的人也許“覺”在某一刻,怦然心動,醍醐灌頂;也許“悟”在漫漫歲月,用一生的歷練完成一次不可復制的解讀!队诘<論語>心得》這本書之于我,便屬于后一類。讀過這本書,一向對《論語》敬而遠之的自己,對孔圣賢博大的思想和胸懷也有了大概的了解。
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斷斷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匯集編纂,就形成了后來的《論語》。宋代開國宰相趙普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古代社會將《論語》奉為中國文化思想的淵源。那么這部曾被譽為治國之本的《論語》,對于我們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代人的生活,還有什么實際意義呢?
于丹在書中寫道:《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直白地說,《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墩撜Z》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
在《論語》中,天地人并稱為“三才”,人的意義跟天和地是一樣的。所以,在孔子看來,人是值得敬重的,人又是應該自重的!墩撜Z》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融入人的內心,使天、地、人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人的力量因此而無比強大。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諧。我們今天也常說,天時、地利、人和是國家興旺、事業(yè)成功的基礎,這是《論語》對我們現(xiàn)代人的啟發(fā)。
好書離不開好的作者,而這本書的作者于丹,對中國古代文學卓有研究,功底深厚,下筆斐然成章,那行云流水般的遣詞造句,讀來更是一種美的享受。她的功力與魅力,字里行間,撲面而來,真是未曾展卷,便已心儀。
讓我們在于丹的引領下走進《論語》,也做孔子席前一個安靜的學生,跨越這千古的滄桑,在今天看一看他那淡定的容顏,想一想他讓我們回到自然中的緣由。在我們每一天忙碌的間歇里,給自己一點點心靈的鼓勵。
讀這本書,叫人知道了許多,又思索起許多,讓人不由地感慨:好書在此!
《于丹心得》讀后感 篇8
一、境界有大小
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對事物的判斷,也可以完全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站在大境界上,就會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無為。世間的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時間的小,也同樣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因為真正的大小不僅在眼界之中,還在人的心智之中。比如一個太大的葫蘆,惠子因為“其堅不能自舉”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認為它沒用,莊子卻說;你怎么就認定它非要剖開當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呢?所以每一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人們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規(guī)地去判斷事物地價值,而只有大境界地人,才能看到事物地真正價值。
莊子教給我們的是境界和眼光。他的“逍遙游”里的境界“心向往之”充分體現(xiàn)出:一個人,永遠不要去羨慕他人。需要的是質詢自己的心,問一句:面對這紛繁蕪雜的環(huán)境和世界,面對自己的順與逆,我們首先應該想如何發(fā)展自己,有了更廣闊的眼界,才能有大的境界,才能更好的認識自己,從而進一步發(fā)展和提高自己。正如那句:莊子的逍遙游給了我們每一個凡俗的生命一雙非凡的翅膀......
二、感悟與超越
每一個人只有真正清醒地認知了自己,才可能獲得成功的人生。現(xiàn)如今,我們常被“現(xiàn)實”錯過了太多太多。我們這一生一直用于外在的發(fā)現(xiàn),而從來看不見自己的心到底有什么愿望。往往在他人過多的言論中盲從,迷失自己的心。
“覺是一個瞬間,悟是一個過程。把所有覺的瞬間,與長長一生的悟結合起來,你所到達的就是主語看見我的心。這是人生的大覺悟!
覺悟是一個佛家語。用現(xiàn)在的話就是“看見我的心”。我曾經覺得“覺”很重要,但是看過書之后反而覺得“悟”更為重要!拔颉辈攀侨松械慕洑v。當我80歲時,回想這一生的點點滴滴,時光流逝,腦子里的每段篇章,可能那還是一個過程。但是他是我的經歷,我的積累。是我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而“覺”是瞬間,好像一點過程都沒有。有些不勞而獲的意思。
同樣在我的工作中也應該多“悟”而不是“覺”。只有在勞動中,在工作中積累經驗,才能有機會或是有資本“覺”的。古人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同樣,我認為“覺”是在“悟”的基礎上的。不論是什么,人只有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才可以成功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 我們也該擁有一雙如莊子那般靈魂的眼睛,獲得一份清明的理性,而完成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于丹心得》讀后感 篇9
無意中在書攤買了《于丹莊子心得》一書,讀來感到相當有趣,覺得很舒服。那是一個遙遠又近在咫尺的世界;那只一種難以理解的豁達。他包容萬千,將一切化為烏有。有人說年輕人讀了《于丹莊子心得》會受到不求上進的影響,但在我認為恰恰相反,其實《莊子》里面的精神,在今天這個社會,很多人都需要。這是需要你辨證的去感受,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嘛。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戰(zhàn)國時代宋國蒙人,曾任蒙之漆園吏。貧而樂道,不慕富貴。他是莊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莊子是繼老子之后,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代表作《莊子》(又被稱為《南華經》)闡發(fā)了道家思想的精髓,發(fā)展了道家學說,使之成為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的哲學流派。
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哲學。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肚f子》共三十三篇,分“內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一般認為“內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莊子所寫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認為是莊子的弟子們所寫,或者說是莊子與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寫成的,它反映的是莊子真實的思想;“雜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復雜些,應當是莊子學派或者后來的學者所寫,有一些篇幅就認為肯定不是莊子學派所有的思想,如《盜跖》、《說劍》等。
但是我認為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覺是一個瞬間,悟是一個過程。把所有覺的瞬間,與長長一生的悟結合起來,你所到達的就是主語看見我的心。這是人生的大覺悟!
覺悟是一個佛家語。用現(xiàn)在的話就是“看見我的心”。我曾經覺得“覺”很重要,但是看過書之后反而覺得“悟”更為重要!拔颉辈攀侨松械慕洑v。當我80歲時,回想這一生的點點滴滴,時光流逝,腦子里的每段篇章,可能那還是一個過程。但是他是我的經歷,我的積累。是我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而“覺”是瞬間,好像一點過程都沒有。有些不勞而獲的意思。
同樣在我的工作中也應該多“悟”而不是“覺”。只有在工作中積累經驗,才能有機會或是有資本“覺”的。古人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同樣,我認為“覺”是在“悟”的基礎上的。不論是什么,人只有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才可以成功的。
《于丹心得》讀后感 篇10
什么叫心靈上的高興,無欲無求、紅塵看破也不過是避世;忙繁忙碌地名利追求又會錯失良辰美景;人活于世,于大千天下,可以不為人情事故所困?人情事故即人的相處,我們最近的關系網(wǎng)莫過于親友好友、同事還有一些“假想敵”:
溫暖、質樸的道理深化淺出讓我們再度重溫孔子,近間隔接觸孔子,實在“道不遠人”。她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小人之道、交友之道。抱負之道和人生之道這七個方面辨別論述“怎么樣才能過上心靈所需的那種高興生活!”
“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蔬矣”,不論與領導還是朋友,都要守舊一定的間隔。與朋友相處時“忠告而善道之,不行則止,毋自辱焉。”意思是:朋友做的不對的中央,要加之引導;要是他不聽就算了,不用自取其辱。
可見,孔子并沒有倡導朋友有難,拔刀相助、出生入死的義薄云天,而是回歸通常,講究一個“度”,“見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對于剛了解的朋友是如許,而對于熟識很多的好友,要是每天在一同,也不見得是一樣功德,“小人之交淡若水”。朋友之交廣遍天下,時不時電話短信聯(lián)系,知道對方好欠好,相互交流思想、所見所聞,就可以了。論語心得 讀書筆記
去年年末,于丹在百家講壇開講《論語心得》,百家講壇的收視率一下飆升,臨時網(wǎng)上議論的沸沸揚揚,一月份我去買這本書,就曾經重印了七次,看后以為心里克制了很久的東西自己表達不出來,但是書中表達出來了。對于《論語》,書店的書更多的是學者壓人式的講法,而《論語心得》這種親切的講法一下將讀者拉近了,我們好像就是孔子席前一個平靜的門生。正如書中說,論語差別與勵志格言,它不是一句一句的教導,而是一幕幕場景,像話劇一樣來看最故意思。
仁是《論語》當中呈現(xiàn)很多的一個字眼,但是《論語》當中并沒有給出界說,只有兩句自制復禮為仁和仁者愛人,其他的解釋是針對差別的門生給于差別的答案,這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吧。對于小人,書中也沒有給出界說,而是將其與小人做了多次比擬。比如“小人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小人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鬃涌偸菍⒋鸢噶艚o門生,現(xiàn)在又把答案留給了我們這些讀者。論語心得 讀書筆記
《論語》當中孔子是一個溫良恭儉讓的抽象,和門生探究題目總是平易近人,是商量的語氣,盡管孔子比他的門生要大很多多少歲。想想現(xiàn)在的講堂,老師在上面講,門生又要看幻燈,又要做筆記,忙的不亦樂乎,真是感慨良多啊。
【《于丹心得》讀后感】相關文章: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02-26
于丹論語心得的讀后感04-01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11-24
《于丹論語心得》的讀后感09-09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04-20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11-08
《于丹莊子心得》的讀后感悟04-11
于丹《莊子心得》讀后感01-05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07-25
于丹論語心得讀后感范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