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精選15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精選1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精選15篇1
今年暑假,我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確實受益匪淺。讀了這本書,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斷沖擊著我的頭腦,讀完之后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多年來深深困惑著我的問題突然間有找到了方向。
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chǎn)生了很大的共鳴。是啊,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作為老師我們每天都要備課、上課、放學、回家,晚上回到家可能還有些瑣碎之事要處理,有時候忙起來真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在 “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中蘇霍姆林斯基講到,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這些學生才會在這門學科上下功夫。作為老師,自然希望學生喜歡上自己所教的學科,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在課堂上積極思考,踴躍參與,才能主動地思考、學習,從而學好這門課。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它所需要的條件太多了,教師靠高尚的人品,積極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了學生,學生喜歡你,自然會愛烏及屋,從而喜歡你任教的這門學科。在這里,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很多家長都說,看到孩子回家先做哪一門的作業(yè),就說明他們最喜歡哪門功課。我調(diào)查了一番,學生們確實是把自己最喜歡科目的作業(yè)放在第一位。因此我特別注意激起學生的興趣,加強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和趣味性,改善作業(yè)的形式,適當減少了作業(yè)量,一段時間下來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同學開始把語文作業(yè)放在第一個做,語文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給教師的建議》一書,讓我精神為之振奮,其中,有很多例子很值得我們借鑒,效仿。讀了這本書,感覺蘇霍姆林斯基帶給我的收獲實在太大,我要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不斷學習,充實和豐富自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呵護與珍愛孩子幸福的童年。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精選15篇2
老師們片面地認為學生只要在每堂課上獲得了知識就是成功的,一味地把知識當成了孩子們學習的最終目標,而忽略了其他的重要方面。
獲取知識是最終目的嗎?
孩子來到學校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習知識,這一點毋庸置疑。怎樣考核孩子學到了知識與否呢?就得靠提問、作業(yè)、測試等方法來檢驗,所有的表現(xiàn)優(yōu)秀則是學到了知識,否則就是沒有。這就很容易誤導老師把注意力都關注在作業(yè)、考試分數(shù)高的人身上。但有一點我們需要記。何覀兊墓ぷ鲗ο蟆獙W生是不斷變化的,永遠是新的。
《易經(jīng)》第一卦《乾卦》中象卦第一句即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說乾卦的形象就像天一樣,天的運行是剛健的,所以君子需要自強不息。后半句還有一個字——自,說明一個人要變強,一定得自強,別人不能讓你永遠強下去的。這跟孩子們的學習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是老師、家長催著他們?nèi)W習,而沒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自發(fā)性,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是不能持續(xù)保持的。
如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老師提出了一個認識方面的考驗。
知識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很多老師認為:我把知識傳授給我了學生,他們能考出一個高的分數(shù)就是功德圓滿,這樣的老師僅僅把“知識”當成了教學的目的,忽略了學習的最終目的應該是——運用。“知識”只是讓學生們“知道”了某個知識點的定義、性質(zhì)等等,如果僅僅停留于此,他們則會對學習失去興趣。
老師要做的就是不讓孩子腦海中的“知識”變成靜止的、僵死的學問,而要經(jīng)常起作用于學生的腦力勞動、集體的精神生活和學生的相互關系,起作用于生動和連續(xù)不斷的精神財富交換過程。讀后感·讓學生在平時的腦力勞動中,不是熟背、死記別人的思想,而是讓他們自己進行思考,這種思考是一種生氣勃勃的創(chuàng)造。就像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提到的學習語言的事例,他先講述相關詞和詞組的豐富含義和感情色彩,然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說出自己的詞語,只有當孩子們思維活躍和豐富起來,思考能力真正被培養(yǎng)起來,才能嘗到思索的無比快樂和認識的極大喜悅。這樣才是把獲取知識這個目的進行延伸,變成進一步獲取知識的手段,才是真正的教育,才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善于思考的學生,才能讓他們的學習興趣一直保持下去。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精選15篇3
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受益匪淺。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但但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
首先,我要樹立一個信念——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發(fā)自內(nèi)心地熱愛我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nèi)绾,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
我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多么的重要。每一個學生都不愿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xiàn)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自己是多么的優(yōu)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為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
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工作,愛我的教學,如何去愛,這還是一個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學習的一個問題。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常常會有討厭上課的經(jīng)歷,這往往是因為我討厭這個老師。為什么會討厭呢?因為上課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業(yè)、知識含量低、知識范圍窄、知識老化、不懂裝懂、架子大、單純的知識灌輸、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往往是這一類老師的共同特征。
現(xiàn)代的老師,顯然不能這樣下去,作為受過現(xiàn)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師,我要有現(xiàn)代的教學。首先,我要學會研究教學——怎樣讓自己在課堂內(nèi)最有效的發(fā)揮——我的學生能有最大的收獲——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還要有學習的熱情、有主動學習的渴望、有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內(nèi)心世界的愿望。
課堂之前,我應該怎樣做呢?我需要認真思考以下這些問題——“這節(jié)課我要教給學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難教的是什么?學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難接受的是什?”“我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求知的渴望?”“我的數(shù)學設計是否合理、完善,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方案呢?其他老師又是怎樣設計的呢?哪一點是值得借鑒的呢?別人的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
“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fā)生突發(fā)事件,我有什么應變措施呢?”我都應該認有效地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系到我的教學質(zhì)量、教學效果。作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精選15篇4
作者在一開始就提出了一個教學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情況:學生昨天上課時都懂了,但今天上課時,卻已經(jīng)模糊甚至忘記了。
這是因為“懂得還不等于已知,理解還不等于知識”。
上一章作者說到學習新教材不能讓學生停留在膚淺的理解層面,并避免在第一次學習時犯錯誤,而今天文章的重點在于“為了掌握知識,還必須進行思考”。這是一個學習的遞進。
因為作者是前蘇聯(lián)人,書中例舉了很多他在教授語言語法方面的例子,看起來有些讓人不明深意,但我們只要將俄語換成漢語就不難理解。
看到這些語法,我就想起初中的語文老師給我們講語文課本后面的附錄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都沒有正式印在課文正文里,但她也帶著我們仔細地從頭學到尾地學習了一遍,其實這些恰恰是語文學習的基礎。
還有初中的政治老師在講解原始社會的一些篇章時,就采用了列出問題讓我們分組討論尋找答案的方式。這也印證了作者所提到的“在歷史課上和語文課上,對新教材的思考,多半是讓學生尋找剛剛講過的教材中的因果聯(lián)系和意義聯(lián)系。”
學習新教材時思考得越多,越有助于對教材內(nèi)容的理解,看來關鍵就在于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可以讓學生思考得更高效,不僅可以減少完成家庭作業(yè)的時間,還可以縮短回課的時間,增加講解新內(nèi)容的時間。這將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過程;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在家庭教育方面,閱讀可以讓思考更充分,特別是持續(xù)的親子閱讀。一個較長的故事往往需要許多天才能讀完,每天不僅需要傾聽,還需要對過去故事情節(jié)的回憶,還有故事前后發(fā)展的關聯(lián)。這時,就可以提出一些問題,作為承前啟后的鋪墊。在一個故事講完以后,留下的就不只是“又聽完了一個故事”這樣的簡單印象,還有這個故事值得被書寫的那些因素。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精選15篇5
蘇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視勞動對教育的作用,他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沒有兒童的勞動的幸福,就沒有教育”。他認為,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的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者,要讓走進的社會的每個人都能體驗到勞動的幸福。
我們的教育是面向未來的,未來的孩子就要面對現(xiàn)實,而現(xiàn)實絕對不僅僅是練習題、考試、分數(shù),他要生活、工作,要創(chuàng)造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這些都離不開勞動,不管是腦力的還是體力的。所以,要想讓我們的孩子長大后能勝任工作、幸福生活,就要讓他們能夠積極地參與勞動,就需要他們有勤奮、努力、創(chuàng)新的品質(zhì),這就需要在他的童年時期打下良好的基礎。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怎么勞動、怎么創(chuàng)造,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勞動是光榮的,讓孩子從小就愛上勞動。
但是,蘇老并沒有把繁重的體力勞動作為勞動的主要形式和目標,而讓兒童在勞動中學會思考和創(chuàng)造才是主要目的。他說:“緊張的體力勞動從來就不是目標,而只是實現(xiàn)既定竭力的手段。思考是主要的。但雙手也不是消極的執(zhí)行者!睆倪@里可以看出,他并沒有把勞動從教學和教育中分離開來,勞動就是教學,勞動就是教育,勞動是智力發(fā)展和道德成長的重要手段。也正是如此,兒童由于在勞動中不僅付出了汗水,也付出了思考,不僅收獲著創(chuàng)造,也收獲著對自己的力量的認識。這樣,孩子才會從勞動中感到勞動的快樂,才會感到勞動帶給他的自豪感、自尊心、尊嚴感,才會愛上勞動,才能“全神貫注地迷戀于一種艱巨而激動人心的勞動”,這是一種最大的自我教育的力量。
在我們的實際教育工作中,勞動被看成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家庭,本來是現(xiàn)代社會孩子能參與勞動的屈指可數(shù)的場所之一,但這里的家務也基本上被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承包了,因為他們怕臟了孩子、怕累孩子、怕浪費了孩子的學習時間。結(jié)果,等孩子上大學了才發(fā)現(xiàn)他不會洗衣服,不會做飯,不知道剪刀是干什么的,不知道紐扣掉了怎么辦……
沒有勞動,我們的孩子的生活才單調(diào)乏味;沒有勞動,我們培養(yǎng)出的人才“跛腳”、才“殘疾”;沒有勞動,我們的教育才不完整、才充滿了缺憾。
把勞動還給孩子,讓孩子的生命更豐滿;把勞動還給教育,讓教育出來的人們的生活更幸福。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精選15篇6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第51條:要使知識“活起來”。文中說到:兒童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識往往變成了不能移動的重物,知識被積累起來似乎是“為了儲備”,它們不能進入周轉(zhuǎn)。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運用。當知識脫離學生的精神生活,脫離他們的智力興趣,掌握知識就變成了毫無樂趣可言的事,變成了為知識而知識,學習成了一件乏味的事情。
在音樂課教學中,我也常常發(fā)現(xiàn)這樣一種現(xiàn)象:學生們對于學歌很感興趣,但是如果樂理知識占據(jù)時間多了,孩子們就有點心不在焉了,一下子興致低了下去。為什么會這樣的呢?學歌那么的吸引孩子而一到樂理知識就無興趣了呢?在課堂上我們沒有抓住樂理知識的“交集點”,去引領孩子們,而是把知識變成了教授的“死東西”。因此他們就失去了興趣。
那么在音樂課上,我們要怎么讓學生學習樂理知識也“活起來”呢?我想,教學活動的設計要活而有序,要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一堂課既要考慮其多樣性和靈活性,更要考慮其有序性,所以課堂活動要做到富于變化,在音樂的輕松環(huán)境中讓孩子們輕松的掌握樂理知識?梢圆迦胍恍┯嘘P樂理知識的活動,讓他們在參加活動、學歌的同時自己體會到一種無形卻又必須存在的東西——樂理知識。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同時達到教學的目的。
總之,我們教師要依據(jù)所學知識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多學習,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做到適時適度,切實可行,讓學生的激情飛揚,讓知識“活起來”,讓快樂的課堂中加入“死知識”后同樣是學生學習的樂園,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精選15篇7
一、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jīng)驗
學習優(yōu)秀經(jīng)驗,這并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yōu)秀的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
在教育工作中,沒有一種結(jié)果是單靠某一項措施就能取得的——只要如此這般去做,就一定會得到這樣或那樣的結(jié)果。每一種結(jié)果的取得,往往都是由于上十種、上百種乍看起來跟所研究、觀察、探索的對象相距很遠的,沒有直接聯(lián)系的因素決定的。
你對年長的同事們的經(jīng)驗研究和觀察得越多,你就越加需要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在自我觀察、自我分析的基礎上,你就會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書中說“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己的勞動尋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學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議的”。因此要提高教學法的工作的前提條件是要有個人的思考和尋根究底的研究精神。聯(lián)系到我們的教學工作,我們在學習別的教師經(jīng)驗的時候,看到一個好的教學方法,在學習過程中要有一份思考和探究的精神。在學習別的教師經(jīng)驗時也不能盲從,要有目標,學習前應充分思考好從哪里入手,不要忽視細節(jié)。
二、關于寫教師日記的建議
我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教育日記并不是什么對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獻,而是一種個人的隨筆記錄,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記。
這些記錄是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源泉。那種連續(xù)記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師日記,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師,都有他自己的體系、自己的教育學修養(yǎng)。在日記里,關于后進兒童的記載占有重要的地位。記日記有助于集中思想,對某一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
三、要思考,不要死記
對于沒有充分思考過的規(guī)則進行死背,只能獲得表面的知識,而表面的知識是很難在記憶中保持的。
學生應當識記和在記憶中保持的抽象真理越難,越是需要像使用鑰匙一樣用它來解釋各種事實和現(xiàn)象,這條真理概括的事實的范圍越廣,那么,要識記和在記憶中保持這條真理,就在更大的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究竟獨立地分析和思考過多少事實對一些規(guī)則,先理解,再運用,運用多次以后,這條規(guī)則對學生來說就像一把學著使用的鑰匙,一把鑰匙如果你學會了用它開門,你就不會輕易把它忘了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精選15篇8
新學期開學,會有很多變化。孩子轉(zhuǎn)進轉(zhuǎn)出,老師調(diào)進調(diào)出……最近,因這些變化引起了一位家長的訴求,著實讓我對我們家長無度的愛而感慨萬千。
事例描述:
因教育局人事調(diào)動,**班兩位帶班老師均離開本園至外園工作,在即將開學的日子里,園長室對這一班級的孩子發(fā)了一個前期預告,告知家長這一變動,希望能得到家長的理解。在報名這一天,班中一家長還是以孩子不能接受兩位新帶班老師找到園方,反復針對園方的這一決定表示不滿。這位家長如此的著急和處事的態(tài)度,不禁讓我深深感到如今家長工作的難做,同時也讓我想到了在《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中的一篇文章:要合理處理“家長投訴”。確實,現(xiàn)在的家長,在對待自己寶貝的獨苗的教育中,往往因為知識的缺乏或過于溺愛,導致產(chǎn)生家園教養(yǎng)的不一致。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站在科學教養(yǎng)、為孩子健康成長的角度上可以這樣處理
1.正面應對:對于園方不能規(guī)避的情況,明確答復家長回到原來狀態(tài)是不可能的。我們成人能做的就是盡快幫助孩子適應變化,而不是一味地埋怨為何會有這樣的變化。
2.科學教導:從孩子成長的角度,幫助孩子學會正確的對待生活中突然發(fā)生的事件,并快速地適應,這是孩子今后適應社會生活的重要能力之一。當然,首先,在做到這一點前,家長要學會運用這一技能。如果家長都不能適應這種必然的變化,談何教育引導好孩子。
3.曉之以理:如果孩子確實因為這一變化而產(chǎn)生強烈的不適應,那么說明孩子缺乏一定的新環(huán)境交往能力、耐挫能力較弱、面對困難的解決能力較差,這些狀況都會影響孩子健康全面發(fā)展,教師有必要與家長在今后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加以關注并多進行適應性教育,而不是讓孩子回避一些變化。
4.動之以情:從情感角度上理解家長焦慮的心情,并與家長共同承擔起幫助孩子的責任,多關心幫助孩子,使其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新老師。
讓家長理解教養(yǎng)孩子需要有技巧、需要懂方法,一味地包辦、過度地溺愛,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自己的孩子,要相信老師專業(yè)的眼光和科學的教養(yǎng)方式,這樣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長。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精選15篇9
優(yōu)秀的教師采取什么手段保證課堂一絲不茍,井然有序?他們的秘訣在于預防,嚴格的課堂管理方案、親切的態(tài)度和時時掌控的主動權。有效的紀律體系可以預防學生的規(guī)范行為!
站著講課是一個教師必須擁有的基本素質(zhì),不鍛煉身體,你是沒有辦法堅持站著講課的;每天站到教室門口面帶微笑的迎接學生開始早讀,是一種習慣;微笑,站立都是微小但過硬的基本功,必須得天天用心的去做,才能貫徹“你還好吧策略”!和學生相互之間每天簡單的問候,上課學生才會“買你的賬”。能讓你輕松贏取學生的信任和尊敬。一聲真誠的“歡迎”,為你和學生一整天融洽的相處開了一個好頭,學生喜歡那些歡迎他們的地方,而且,只有在積極健康的環(huán)境里他們才能取得成功,想讓他們成為快樂、成功的學生嗎?那么,別忘了說上一聲:“嘿,你好!”其實,學生成功時給學生一個擁抱,她們會感受到,她們是受歡迎的,被需要的,而且是與眾不同的!
意大利畫家,達芬奇說:“朋友,背著人可以責怪,當著人要贊揚!”實際上,每一位老師擁有一間自己的“私人辦公室”,而且這辦公室就在離班級不遠的地方,這樣的可以謹慎行事,和孩子們私密的解決紀律問題……老師要做的,是走到犯錯誤的孩子身邊,俯下身子和他低聲的講幾句話。遠離其他同學,一對一的進行談話指導,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并不是那么的“桀驁不馴,”相反,乖巧聽話的很!做老師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修煉自己的脾氣。虛懷若谷、大智若愚、寵辱不驚!私下處理學生的不當行為,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做教育要做到潤物細無聲。其實,一個小小的贊揚“謝謝你舉手”、“感謝大家的合作”、“你坐下來聽聽別人的答案”……會有神奇的效果。學生渴望我們的關注,會不遺余力地來爭取他們想要的東西,一旦他們意識到乖一點就能得到你的關注,就會自覺自愿的乖起來。注意好行為的老師遇到的課堂紀律問題,要比那些只關注學生淘氣行為的老師少得多。正如高金英老師說的:“要變著法兒的鼓勵和贊揚學生”。即“夸”學生,只是慚愧沒有高老師的情商,她夸學生的水平很高,我也一直努力的堅持學習,可有時“夸”的時候,總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不是時機不成熟,就是情感表達的不透徹。只讀書,不寫感悟,是沒有收獲的,每天堅持做到寫幾句話,這是自己對自己讀書的最基本的要求!堅持自己內(nèi)心深處最細微的東西,自己會變得更很踏實。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精選15篇10
幸得學校領導的安排,今年我接任一年級的班主任。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自制力差,注意力保持時間短。教過一年級的老師一定還記得,有些同學在課的后半段要么發(fā)呆,要么玩橡皮、鉛筆,要么亂動、坐不住,即使自己想認真聽課,但管不住自己。也就是說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在整堂課上都能認真的聽老師講,能維持的時間大約是在十五到二十分鐘左右。培養(yǎng)孩子們的注意力是我重要任務之一。
《給教師的建議》中給我們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書中這樣闡述:“要能控制注意力,就必須懂得兒童的心理,了解他們的年齡特點。要能把握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要形成、確立并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nèi)心狀態(tài)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tài),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一種自豪感!奔氉x之下,反復思考,理解為:我們要想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比較長的注意力,你就要將學的內(nèi)容與他所掌握的與這一部分有關的知識讓他們發(fā)生聯(lián)系,他就會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會越集中。
實際操作中,我讓自己站在學生的角度,感受我需要的和喜歡的,讓學生處于一種相對積極的狀態(tài)中。在教學設計中,我努力營造閱讀期待,教學提問指向認知沖突,力求使問題有思維沖擊力,有探究價值。在課堂上,我放低師道尊嚴的架子,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把自己當成他們的學習伙伴,適時地穿插幾句幽默的話語,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收一收學生的心。
這些措施的實行,有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內(nèi)需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我們班的孩子常常會說:“哎呀!這節(jié)課怎么這么快就結(jié)束了!我都還沒上夠呢!”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精選15篇11
讀蘇霍姆林斯基,我讀得并不快,也并不急,但每次捧起蘇霍姆林斯基,總會得到許許多多新的啟迪,總會忍不住玩味再三,當然,用蘇霍姆林斯基來看今天教育中的種種弊端,也會感覺很多很多的遺憾與無奈;用蘇霍姆林斯基來看自己昨天的教育,也會感覺更多的不安與后悔!我自是沒有能力來整體地評價蘇霍姆林斯基,但我努力地思索:蘇霍姆林斯基何以能對教師、對教育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力?真理總是簡單的。那就是:實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一切是為了孩子。就是那么實實在在的思想。在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我們清晰地感覺到才華的涌動,但我們看不到才華的賣弄;我們清晰地體會到理性的精辟,但我們看不到晦澀的“學問”;我們清晰地看到了生活的豐富,但我們并不感覺紛雜而煩人!短K霍姆林斯基選集》第一部,有《給教師的建議》。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yè)、課外輔導,現(xiàn)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jié)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diào)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是。∥覀儜斣谧约核痰哪情T學科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在蘇霍姆林斯基面前,很多的忙碌而無為的教師低首沉思,我們教了十年、二十年、幾十年的書,我們對教育產(chǎn)生了厭倦,我們對孩子產(chǎn)生了厭倦,我請你去馬上去打開蘇霍姆林斯基!回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文字里,你還感覺到教育的幸福!你會感受到教師在創(chuàng)造教育過程中,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斷地得到豐富;你會感受到一個精神世界豐富的教者是那樣的幸福與強大!所以讀了這本書,我想給自己,也給我的同行朋友們說一句:朋友,讓我們讀書吧!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精選15篇12
《給幼兒教師的建議》是一本親切、可讀、實用且有益的書。這本書所收文章的.作者以幼兒園一線教師為主,書中建議是他們對日常工作的經(jīng)驗提升,內(nèi)容全面,涉及幼兒專業(yè)成長的各個方面。這事一本關于如何做好幼兒教師的工作手冊,這本書得到了我的共鳴,我也在書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在潘瑩老師《向孩子張開你的懷抱》中有這樣一段描述,讓我又回到了過去的一段記憶中。書中是這樣描述的:當孩子說老師等我長大以后送一幢房子給你,送一輛汽車給你。看到日阿門說話時認真嚴肅的表情,老師心里是暖暖的,那時一種欣慰的喜悅。這也讓我想到了大班畢業(yè)時的情景。六月送走梧桐寶寶時,孩子們抱著親愛的老師依依不舍,淚流滿面。孩子們哭著走進幼兒園,哭著畢業(yè),但是兩種哭卻是截然不同的含義。前者是一種陌生與無助,后者是感激與不舍。這所有一切的改變是三年來老師溫暖的懷抱,無私的愛換來的幸福。
書中還提到幼兒教師的儀表要美,每位教師應該都應把儀表美作為極其重要的事情來對待。一次,我燙了一個新發(fā)型,走進教室,孩子們很新鮮的圍著我轉(zhuǎn)了半天,都說老師好漂亮呀,比媽媽還要漂亮,這是至高無上的贊美了。孩子們?nèi)杠S圍著我,討論著新發(fā)型,小手摸一摸卷發(fā)的感覺,說一說新發(fā)型像什么。我們開心了一整天,忽然覺得和孩子們單純的小幸福是最令人珍惜的。我們要帶給孩子美,和孩子一起尋找美,發(fā)現(xiàn)美。
愛,不在花費的時間有多長,而在于相處的品質(zhì)有多高。讓我們教師發(fā)揮自己的教育特長,陪伴著孩子們快樂成長吧!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精選15篇13
美術是少數(shù)幾門允許學生個性充分發(fā)展的學科之一,雖然不是參加應試教育的重要科目但美術學科的教育在培養(yǎng)人的道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領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能讓孩子們喜歡自己所教的學科,那不僅僅是人們所看到的架上繪畫,更不是一味教孩子們基本教學技能的“簡筆畫”。我認為更應該是凌駕于模仿之上的對于美的感知與創(chuàng)造,用你的熱情去感染每一個孩子,讓他們也同樣的熱愛你的學科。
就拿我現(xiàn)在所上的《雪》這一課為例,在課堂導入部分:我就以有趣的猜謎游戲來猜課題——”像花不是花,美麗人人夸,開花不結(jié)果,遇火它就化”不要以為這只是為了吸引孩子注意力,其實這一個小小的謎語正說明了雪花的部分特點,無形當中把孩子們在生活中對于事物的觀察能力做了一個小小的“測試”,寓樂于學。探究形成部分:當我問道你們觀察過雪花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特點時?話音剛落,就聽一個小男孩自語道:“我從來沒注意過!”說實話我真的驚到了,作為一個東北娃對于雪我覺得應該是再熟悉不過的呀,不過我沒有做聲而是繼續(xù)引導孩子看看顯微鏡下雪花的樣子?他也跟著我被雪花的美驚呆了,課堂上是此起彼伏的哇~哇~哇,這說明了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繪畫的能力而是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最后孩子們從三方面總結(jié)雪花的特點,外形特點:六角形、顏色特點:白色、甚至說出了對于雪的觸覺感受:涼涼的。孩子們說的多好呀,實話孩子們總結(jié)的最后一個特點是我備課中沒有預設到的,我很欣慰。
聯(lián)想創(chuàng)造部分:當我問道下雪時你做過最有趣的活動,或讓你印象最深的景象是什么?孩子們暢所欲言,最有趣的一個回答是“下大雪時我媽媽送我上學路上堵車,車上和馬路上披上了一層白色的被子!”孩子們的思維沒有禁錮在堆雪人、打雪仗,而是另辟蹊徑從社會現(xiàn)象角度來表現(xiàn)下雪時的場面,我給予了大大的表揚,在當我巡視過程中我又發(fā)現(xiàn)“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雪花”這句話是多么的付有真理,孩子們畫的雪花雖然還很稚嫩但設計的是那么的新穎各有其獨特之處!
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要充分發(fā)揮學科特點,挖掘?qū)W生潛在能力,在充分尊重他們的個性特點后愛上我所教的學科。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精選15篇14
這兩周我讀了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的教育學循環(huán)一級兩套教學大綱部分,他的教育理論深深地鼓舞著我,讓我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加有信心、更加有激情。我覺得它真的是教師的必讀書,讀好它,可以做教師,可以做名教師;可以做教育家,因為它是教育的智慧結(jié)晶。
蘇霍姆林斯基當過30多年的小學、中學的教師,所以寫出的東西沒有深奧的教育理論,非常貼近教師的工作與生活,就如同一位身邊的良師益友在耳邊娓娓道來,道出我們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絕大多數(shù)問題與困惑。這里有差生轉(zhuǎn)化的問題,有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問題,有課堂教學管理的問題,有班主任工作的問題……并且有著各種問題的解決辦法。
蘇霍姆林斯非常重視師生的讀書問題,這本書大約有400多處提到讀書。他認為師生讀書可以解決太多的問題。教師讀書問題已不是教師個人的問題,小處來說是教師本身工作的需要,大處來說是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是民族生存與發(fā)展的需要。為此,有人曾說:“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實質(zhì)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
讀書,是一種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和自我超越的手段,也是一條重要的幾乎是唯一的渠道。教師的備課不能僅局限于教科書,應建立一種宏觀的備課觀,這就是多讀書,讀好書。教師傳播的是知識,也是在傳播做人的道理,也肩負著教給學生生存的責任。“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在從事著塑造學生靈魂的光榮的、艱巨的使命。唯有多讀書,讀好書,才不致使自己的思維枯竭,讀書是涵養(yǎng)水源,唯有此,才能“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精選15篇15
近期,我拜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教育專著,作者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高調(diào)的闊論,但卻說的很真誠實在,可以說是條條經(jīng)典,用來指導我們實際的教學,具有導向性的作用,對我感觸很深,對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受益匪淺。
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多年教育實踐經(jīng)驗的教育理論家。為了解決中小學生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他專為中小學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蘇霍姆林斯基可以說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他的教育實踐鼓舞著千百萬教師,他已經(jīng)成為廣大教師心中追求的偶像。他給孩子以做人和學習的啟迪,給教師以教育和教學科學的方法和創(chuàng)新的理念。
教師要學會去贊美學生。在學校里,學生聽的最多的是批評,看的最多的也是教師怒發(fā)沖冠的樣子。凡受過贊美的人,都曾感受到甜蜜,相較于受人指謫,人們從心底里渴望自己所做的事受到他人夸獎,大人都如此,更何況是未成年的學生呢?
學生需要通過表揚來豎立自己的自信心,體驗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價值。不管是學困生,還是優(yōu)等生,都是需要表揚,也渴望受到表揚。對學困生來說,尤其如此。一直以來,他們聽到的都是教師、同學、甚至是家長的負面評價,才使他們厭倦了學習,自己也認為:我的學習真的是不行的。如果能多一些肯定,多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他們的信心會慢慢恢復的,學習,多少是會進步的。我們教師應該多贊美學生,多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的心里充滿陽光。
當你不得不批評學生時,時刻提醒自己,不要為了批評而批評,要講究批評的藝術,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用提醒代替批評,比如說摸摸學生腦袋,拍拍他的肩。多使用肢體語言,這遠比你大聲訓斥效果好。
二、注意場合,誰都愛面子,讓我們也給學生留點面子。
三、一次只批評一個錯誤,不要把陳年老帳都翻出來。
四、別一棍子打死,要給出路。
五、能短則短,時間控制在一分鐘內(nèi)。
這里提供“一分鐘批評技巧”供大家參考:前二十秒,用眼睛默默看著對方,讓對方充分意識到錯誤;接著二十秒,指出犯錯誤所在,告訴對方你的真實感受;最后二十秒,提出建議,表達出對他改錯的信心。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精選15篇】相關文章:
《給英語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7-13
《給英語教師的101條建議》讀后感范文10-01
給學校的建議06-04
給家長的建議書范文精選10-14
給校長的建議書(精選15篇)12-24
給學校的建議書(精選15篇)12-17
給學校的建議書精選15篇09-18
給校長的建議書精選15篇08-27
給校長的建議書精選3篇03-16
給校長的建議書(精選15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