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的讀后感(精選1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基地》的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基地》的讀后感 篇1
1941年,21歲的阿西莫夫想出了一個嶄新的科幻點子:撰寫一部發(fā)生于未來的歷史小說,描述“星河帝國”衰落的始末。然后,他在整個40年代,總共為基地系列寫了八個故事,后來都歸入《基地》三部曲。
在遙遠的未來,人類在銀河系如蝗蟲般繁衍擴張,直至統(tǒng)一整個銀河,發(fā)展成為一個統(tǒng)治超過2500萬個住人行星、疆域橫跨十萬光年、總計數兆億人口的龐大帝國——銀河帝國。帝國建國后的12020年,一個剛滿32歲的年輕數學家哈里·謝頓開創(chuàng)了“心理史學”,這門學科能用數學公式準確推演全人類的未來。謝頓運用“心理史學”,推論出“銀河帝國”會很快滅亡,之后會有長達20000年的“黑暗期”。為了人類的未來,為了縮短這個“黑暗期”,謝頓在其有生之年分別在兩個地方建立了兩個有著各自任務的“基地”,作為以后“第二銀河帝國”的種子。大約150萬字的《基地》系列故事就是圍繞這一主線展開。
我從去年底開始,陸陸續(xù)續(xù)花了一個季度的時間,看完整個《基地》系列。在我看來,這部著作至少有三個方面的不可取代性:
一是其表現出來的深邃的歷史眼光。
謝頓是一名數學家,卻跨界以統(tǒng)計、分析、預測為手段,介入歷史、心理學、社會學的研究,并創(chuàng)建了一套名為“心理史學”的數學工具去分析人類的未來。
謝頓認為,人類個體的行為是無法預測的,但是人類群體的行為是可以通過某種數學方法分析出來的。而成功的分析必須依賴于兩個必須的條件:分析的對象數量必須非常龐大,以盡量減少個人行為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影響;被分析的對象必須不知道這個分析的計劃,否則會多少影響到他們的行為發(fā)展。
“歷史從不創(chuàng)新,只是一再重復”。如果可以觀其大略,而不計其余,人類的歷史是有跡可循的,這一點,我個人是深表贊同的。
二是關于機器人的一些思考。
在阿西莫夫的世界里,人類對于機器人的感情是極其復雜的。沒有機器人的幫助,人類不可能沖出地球,建立起橫跨十萬光年的大帝國。機器人在高速發(fā)展的過程中,又不可避免地走向人類的對立面,導致第一次星際擴張失敗,地球本體毀滅。經過漫長的斗爭,人類消滅所有機器人,才得以建立“銀河帝國”,并使機器人成為人類歷史的一個禁忌,提都不能提及。
然而,最有諷刺意味的是,一直默默守護“銀河帝國”到最后時刻,并推動“心理史學”計劃順利實施,保存人類復興希望的,確保人類縮短“黑暗期”盡快進入全新復興的,又恰恰是一個機器人:使用年限達到20000年、功能極其完備、近乎無所不能的機·丹尼爾·奧利瓦。
《基地》試圖說明:機器人技術不發(fā)展,則人類沒有辦法挑戰(zhàn)浩瀚宇宙;機器人技術過于發(fā)展,則必然走上挑戰(zhàn)人類的道路,這是1940年代的阿西莫夫就認識到的一個兩難命題。正是這種矛盾的心理,促使阿西莫夫在另外一個系列《我,機器人》中首度提出“機器人三大定律”,并沿用至今,“機器人學”這個名詞也因此在人類歷史上首度亮相。
三是隱藏在科幻背后關于人類社會組織形式的思考。
在整個《基地》系列里,阿西莫夫大約描述了30個左右的星際文明。這些文明,都各有各的特色,如果我們忽略科技的因素,就會發(fā)現這些表面千奇百怪的文明,其現實基礎仍然是1940年代的世界各國,只是在星際文明這個大背景下,阿西莫夫從藝術的角度對文明的特質進行了濃縮、提煉和極端化。從這個角度來說,《基地》系列中創(chuàng)造岀來形形色色的星際文明,猶如《鏡花緣》中的君子國、小人國、女兒國、犬封國、聶耳國一樣,可以當成一本奇異游記來看。
在三十多個星際文明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個:蓋婭和索拉利文明,它們一個極度統(tǒng)一,一個極度自由,基本上就是人類社會組織形式的兩個極端。蓋婭文明的進化使得包括有機物、無機物在內的整個星球可以通過意識連結成一個整體,所有的意識都可以實現共享;每個個體既是個體,更是共體,以集體意志為意志;在離開母星體以光年為單位的距離后,個體仍然可以接受整體的意識和意志,從而實現極度的統(tǒng)一。
索拉利文明展現的則是極度的自由:在一個三倍于地球面積的星球上,只生活了幾千索拉利人的成熟體,他們的肉體進化出一種命名為“轉換葉突”的能量轉換器,一個個體所轉換的能量足以支持成千上萬的機器人用于管理領地事物;他們信奉“他人即是地獄”,就算同類也互不來往,大事以電波形式協商;極度的向往自由讓他們甘于居住于地表之下,而且不謀求任何形式的擴張;為了盡最大可能減少和外界的接觸,他們甚至進化出雌雄同體,真正實現了絕對的自由。
在《基地》系列最后一本《基地與地球》中,阿西莫夫設計各種場景和反復討論,似乎是試圖說服讀者(或者是他自己),蓋婭文明的組織形式雖然和人類對自由的向往完全背道而馳,卻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在最后,他還專門設計了一個場景,通過號稱擁有“不需要完全信息就可以做出正確選擇”天賦的崔維茲選擇用蓋婭或者索拉利為藍本建立人類新秩序,結果他選擇了極度統(tǒng)一的蓋婭模式,其原因就是,在即將到來的宇宙侵略中,我們需要統(tǒng)一意志!
也許,這就是阿西莫夫借《基地》系列、“心理史學”以及崔維茲,來對自己關于人類社會組織形式的思索做出一個結論。如果考慮到1940年代歐美各國最大的現實就是全人類聯合起來抵抗希特勒的侵略,極度的集中因而可以理解。那么,如果阿西莫夫能一直生活到今天,他會怎么設計這個科幻寓言的結局,這倒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基地》的讀后感 篇2
《基地》一書被世界的讀者譽為永恒的科幻經典。它主要從基地的創(chuàng)建、崛起、擴張寫起,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不滿,也體現了作者與眾不同的超前思想細品全書,我感嘆作者對未來世界獨到的見解,也對基地產生了自我想法。
我認為,基地的創(chuàng)建就是原于銀河帝國的衰敗。銀河帝國這樣一個龐大的國度,之所以會滅亡,還是因為人類永遠無法磨滅的愚昧與貪婪。一開始,人類帶著他們的智慧與良知,登上一個個荒涼的星球,在那建造起了高科技的社會?伤麄兊暮蟠舱且驗槲磥硎澜绲南冗M與舒適,而變得十分貪婪、愚昧,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學習,傳頌未來世界強大的科技,越來越多的高能科技也逐漸失傳,導致未來世界,也就是銀河帝國退化。書中的主人公哈里·謝頓,也就是因這一原因,想要編出《銀河百科全書》,來保留銀河帝國的先進科技,也致減緩帝國退化所造成的后果。
想通過這節(jié)書警示讀者及現在的整個社會,不要步銀河帝國的后塵。所以,我希望從現在開始,世界的每一人都應該時刻了解當代的科技,積極參與科技發(fā)展的工程,及學習、認識科學,這樣才不會使人類流傳多年的科技文化白白流失。
而且,我也希望我們現在的社會能快速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變得跟銀河帝國一樣繁榮、強盛。當然,這也要靠我們所有人對科技的追求熱愛,以及對高科技未來無盡的期盼。因此,和呼吁所有人無論地何時,都要抱著一個樂觀、進步的態(tài)度去展望未來,不能只停留在現在或過去,不然后果將不堪設想。并且,與此同時,也人付諸自己的行動,讓自己的智慧得以發(fā)揮,參與到學習,發(fā)展的行列之中去。
《基地》的讀后感 篇3
《基地》這本收被稱為“永恒的科幻經典”。本書作者阿西莫夫,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神奇的故事:哈里·謝頓開創(chuàng)了“心理史學”,預測銀河帝國即將滅亡,所有人都在強力挽回,一時間內,銀河震動,帝國飄搖;皇帝、宰相、奪權者、反叛星球,各方勢力立刻劍拔弩張,三個主人公之間也發(fā)生了一些茅盾。
首先,我覺得阿西莫夫的寫作手法十分新穎,明明三個主人公沒有一點關系,中間相隔了數十年左右,但把整本書看下來,卻覺得這是個完整的故事,后來發(fā)現,是百科全書的一些段落將他們串在一起。這種手法是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過的。
其次,我覺得謝頓的目光十分深遠,他仿佛已經徹底將“死”字看透了。然而,他的責任感很強!拔崾乱旬叀睆拇嗽捴锌梢钥闯稣麄事情的流程對他而言仿佛像某個人從一開始給他下達的一個任務或者命令罷了,帶給讀者的有一種深不可測,像天氣那般難以捉摸的感受。
說起責任馬洛成為了必不可少的角色,正如書中最后一段“未來關我什么事……就留給那些繼任者吧!瘪R洛的性格從表面來看貌似與謝頓差不多——完成任務。實際上吧,有些不同,馬洛更明顯對未來的事更加漠不關心一些,認為自己只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就夠了,其實太多雜七雜八的東西無需考慮:反正又不是我的事,給人說不出的感受。
我們的生活中有著責任感很強的人,如:老師。他想教好每一位學生,無論什么方法吧,責任感顯然很重,而并非完成任務。
阿西莫夫的重要科幻感不會讓人看了太夸張,而仿佛身臨其境。所以,他說“女士們,先生們,世界上只有一個阿西莫夫。
銀河震動,帝國飄搖:皇帝、宰相、奪政者,反叛星球,各方勢力立刻劍拔弩張,阿西莫夫站在歷史和未來的中央,看到了人性永恒的丑惡。
從人類出現文明的那一天開始,文明就在不斷地發(fā)展著,建立了千百個帝國幾立在不同的時代。一切都在發(fā)展著,惟有人性不變的丑惡。
當社會風雨飄搖,這個帝國銀河快要崩潰的時刻,人們并不是團結起來去追求和平,而是懦弱地像蝸牛那樣縮進了殼中,或者出手去傷害他人,打碎他人的“殼”,但他們并不知道,總會有比自己更加強大和更加卑鄙的人來打碎自己的殼。這就像清朝之后動蕩不安的民國,文明的發(fā)展就這樣被按了停止鍵!按篝~吃魚,小魚吃蝦米”的這條鐵律才是永恒不變的。
人們就這樣變成了一個個“個人主義的末路鬼”和“社會病胎里的產兒”,他們像一盤散沙般成為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并沒有水出現把他們“粘合”起來。
就在這個極其危急,關乎人類命運的時刻。謝頓出現了,他給人們帶來了希望,盡管只是一絲渺茫的曙光。然而,人們并沒有因為他的出現而團結起來,只有兩個基地里的人們在孤獨地支撐著銀河帝國。人們還是像從前那樣,像那些千百萬年前的人一樣,自私、貪婪。
其實在羅馬、奧斯曼和蒙古這些帝國的身上都有著銀河帝國的影子,人們永遠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只有阿西莫夫看見了?扇藗兒螘r能看清自己,了解自己,讓人性成為“永恒的美麗”。
《基地》的讀后感 篇4
《基地》是一本怎樣的書呢?額,我也不大清楚…作者可是大大有名,叫艾薩克阿西莫夫。最有名的是他的機器人三大定律(這個很牛的)。我也說大不來。
基地則是說寫的銀河系歷史,是科幻小說。里邊有個很牛的理論,叫心理史學,一個很牛的數學家,他發(fā)明了這個東西,通過這個,他可以預測銀河系的未來。并知道了盛極一時的銀河帝國將會衰亡,并將由此度過長大三萬年的黑暗時間,為了將這個時間縮短到1000年,他組織了一群科學家,在銀河系的邊緣地方――端點星成立了一個叫基地的組織,為了對抗的銀河衰亡而戰(zhàn)斗著。
基地是這個系列的第一部,整本書由5個中短篇組成?赐赀@本書花了我兩個下午,也因為時間比較倉促,可能還有很多地方沒了解到。第一次只看到前2個故事,到今天花了一下午,到最后差點看不完,就看快了些,F在有內容都幾乎不記得了。
試著記一下,第一個叫心理史學家,然后是銀河系百科全書,接著市長,行商,行商皇族?忘了……
書里有3個牛人,第一個就是數學家謝頓,創(chuàng)立了心理史學,可以預測未來。成立了基地。第二個就是端點星也就是基地的第一任市長,哈定。利用宗教控制了對基地虎視眈眈的四國,而且用宗教傳播科學?刂屏酥車膰摇5谌齻人是候洛,出身于基地外的星系,最終卻當上了基地的市長,并用商業(yè)戰(zhàn)敗了最后的敵人,本部書就結束了。
書是寫與196幾年的,所謂的科幻是那個時候的科技,其實還是差了很多,至少還沒有計算機,不過這并不能掩蓋這本書的精彩,可預測未來的心理史學,雖說在現世不可能成立,但仍十分出彩,利用宗教傳播科學,控制國家,這段是本部書看的最爽的部分,哈定這個人在書中是個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之后的候洛在宗教無法控制的情況下,解決了第三次“謝頓危機”。商業(yè)打敗了武力。
記錄一句話:最后使用武力的都是無能者。
《基地》的讀后感 篇5
《基地》講得是銀河帝國從繁榮走向衰弱的故事。作者以他天馬行空的想象以及深入的研究寫下這一本書。書中,作者細致刻畫了人物的特點與性格。比如哈定,他不完全相信權威,而是會自己獨立思考,提出疑問,從哈定說的:“這無異于一種病態(tài)——一種條件反躲,遇到需要向權威挑戰(zhàn)時,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就完全關閉……”這一段話中就可以見一斑了。
《基地》中對未來的科技以及人物的描寫,使我感到驚嘆。當時的整個銀河系中,居然有將近二千五百萬顆住人行星,而且在川陀,竟然住著一位開拓了“心理史學”的偉大的數學家——哈里·謝頓。謝頓可以推算出未來所發(fā)生的事,他推出在未來,川陀會毀滅。作者在描寫這個故事的時候,用上了百分率,更讓人感覺到這個科幻故事的真實性。
作者阿西莫夫的對未來事情的大膽想象與細膩的描寫讓我感覺到這些未來的事情仿佛就近在眼前。帝國從繁榮走向衰敗,以前曾發(fā)生過的事情,在未來又“故伎重演”,這是因為在未來人類還是一如從前的貪婪,依賴。作者通過書寫的方式,不僅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的新奇的科技發(fā)展,也讓我們看到了現代社會及人類的不足之處。
這本書不但故事情節(jié)新奇有趣,而且有一個特殊的寫作手法也讓人感到新奇。那就是作者在書中插入的《銀河百科全書》,讓這個故事更加完整。
《基地》里的情節(jié),描寫及寫作手法,讓人難以忘懷,仿佛身臨其境一般。
《基地》的`讀后感 篇6
躺在菲律賓的海邊,仰望著故鄉(xiāng)所沒有的星空,我不禁又想到剛剛讀完的基地七部曲,心中又充滿了對群星的敬畏和無限的遐想。
誕生于1947年的基地系列,作為一部科幻作品,在其科技感方面必然對于當今的讀者來說是有所欠缺的,但作者阿西莫夫給我們所描繪的“未來”卻也不得不說是別具一格的。
不同于很多主流科幻小說,基地系列的背景雖然也在我們所居住的銀河系,但其主要的故事線卻不在地球展開——直到第七部,所有的線索才最終引向這個共同的起源——而是在一個紛繁復雜的,以超級鋼鐵行星“川坨”為核心的銀河大舞臺上展開。另外一點不同,則是在千千萬萬行星上的生物沒有什么奇形怪狀的所謂外星生物,而都是我們熟悉的面孔。
作為一篇被人公認為非常優(yōu)異的文學作品,基地系列顯然也沒有只描繪令人炫目的新穎設定和元素,而是以科幻為表,實際上則探討的還是人性的真諦與社會的構成;1—2部曲描繪了在銀河系中統(tǒng)一的政權——銀河帝國——崩潰后,保存了文明種子的第一基地利用其先進的科技,在心理史學(預測未來的數學學科)的指引下逐漸繁榮昌盛,突出了在一個政體中“科技”,“宗教”,“經濟”等軟實力的。重要性,描繪了一個個傳奇人物。第3部中,似乎絕對正確的未來預測卻出現了偏差,一個在數學統(tǒng)計學上無法計算到的變數,有強大心靈控制能力的敵人,征服了第一基地,最終被第二基地的精神力量征服。
這部在情節(jié)上,讓讀者脫離了原有的“雖然形式很艱難,但這都是計劃的一部分”的思維框架,讓書中人物——也包括讀者——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恰好證明了沒有什么是決對恒定的,同時又在隱隱之中傳遞出了精神意志的重要性,將科幻作品升華了一個層次。第四,第五部則主要描述了在銀河帝國末期,心理史學創(chuàng)造出的“謝頓計劃”的來龍去脈,把在理論上不可能實現的預言通過一個科幻的設定予以實現同時又引出了背后的一切——神秘的機器人,被稱為人類起源的地球等等。這兩章則承上啟下,又拋下無數個線索,讓讀者去自行思索。最后兩部則描繪了整個宏大的銀河系史詩的起源,同時又探究了人類與機器人的關系,解釋了為何銀河系有某種單一性——我們都起源于地球。七部曲總體來說環(huán)環(huán)相扣,每兩三部后又大有升華,這也有部分源于作者寫作的時間有些斷層,將科幻上升到了探究人類及人類社會本質的高度上,也對未來各種人類社會極端的情況作了可能的猜想,描繪了一幅簡約卻不簡單的銀河系史詩,的確值得一讀。
不過本書在我看來也有一些缺憾,作者可能陷入了某種慣性思維,或者我們所謂的“套路”,每種極端下面必然影藏著另一種極端,熱情招待背后總有冷槍暗箭,單一純樸背后必有復雜動機,雖然可能想傳達出一種物極必反或者人類虛偽表象的意圖,但是卻導致了某些情節(jié)可以超前地揣測出結果,讓本書的魅力有所下降。
總而言之,本書十分值得一讀,可以給人以深思。
《基地》的讀后感 篇7
“川陀的太陽首次出現的時候,看起來只是一個明亮的白點!边@是科幻小說《銀河帝國:基地》中的一個場景,也是壯闊未來景色的一隅。
這是一部震撼而又優(yōu)美的“太空歌劇”,其作者阿西莫夫作為科幻泰斗的宏大構想在字里行間展現得淋漓盡致。本書講述了“基地”組織創(chuàng)始人哈里·謝頓的故事。他開創(chuàng)心理史學,并預言了銀河帝國的毀滅。為了減輕這場災難,謝頓在被流發(fā)至端點星時成立基地。往后的數十年間,端點星發(fā)生的三次危機都被人們的智謀化解——三次危機,三個故事,彼此聯系,繪出歷史長卷。
初讀之,不太習慣它的行文;細讀之,才發(fā)現原來幻想的世界也能如此完整而多彩。這部歌劇的動人之處在于它逼真的描寫——廣袤的太空背景、科學家、反叛者、官員……無一不躍然紙上。時而嚴謹、時而詼諧的文字把我逐漸引入故事的內核。作為七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不僅引人入勝,還奏響了人類未來遠征的序曲。它作為一部科幻作品,涉及了心理學、數學、社會學、哲學等多元領域——這大概是源于“機器人三大法則”之創(chuàng)者阿西莫夫的淵博知識。那些合理大膽而又栩栩如生的構想令我神往,意識仿佛置身于太空商船巨大的舷窗前,瞭望浩瀚無垠的星海。
當我了解到這部作品誕生在美蘇冷戰(zhàn)背景下時,更體會到這部作品的豐富內涵。在四王國侵略時期,基地首任市長哈定利用為數不多的核武器,對峙周旋中未動干戈卻能善謀巧略,以少勝多,成功保護了小小的端點星——人物的智慧與時間、背景、戰(zhàn)爭、想象契合成一只上下飛舞的風箏,凌云在現實之上又與現實牽連;亟鑴荻敵鑫幕,也經歷貿易戰(zhàn)和資源危機……它多么像一個真正的國家,在一次次磨難中茁壯成長!
一個個危機,之于國家,是由弱到強的必經之路;之于個人,是人生苦修的千錘百煉。再想想我們眼前的繁華盛世,又怎么不是無數狂風暴雨洗禮后的珍貴戰(zhàn)果!但挑戰(zhàn)從未停止,看看現在的中美關系摩擦和不久前的中印邊界的短兵相接,我們的祖國始終需要遮風擋雨的衛(wèi)士。作為肩負時代使命和責任的青年,我們也應像書中的一個個英雄那樣勇敢迎接歷史潮流,茁壯成長,奮力搏擊下去。
《基地》也許不像許多“硬核科幻”那樣不斷展現千奇百怪的先進設備,它似乎更像在娓娓而談一段往事,細致而又曲折,讓人常常有“上帝視角”之感。其實,這樣的俯瞰也讓人意識到人類雖然渺小,但從未停止過與命運的抗爭。謝頓的遠見,既是作品的線索,也引發(fā)了我的一次哲思:每個人的拼搏,都是點亮文明的星星之火。
《基地》,一曲回響星河的交響樂,一部撼人心魄的歌劇,黑暗有界,未來無邊,每個人的未來都將是一部《基地》,我們當以奮斗為筆,銳意書寫絢麗的篇章!
《基地》的讀后感 篇8
這一天,太陽公公好像理解我們似的,早早露出了笑臉,小鳥也嘰嘰喳喳地叫著,仿佛為我們送行。我們四年級各班同學,背上精美的書包,像快樂的小鳥,奔向我向往已久的勞動實踐活動基地。
基地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著我。在我們的主課上,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地動儀。第一步同學們開始鋸木條。我們用稚嫩的小手拿著鋒利的鋸條,小心翼翼的據著,不一會我的手上磨出了紅紅的印記,但我沒有放棄,終于把木條鋸好了。第二步是用木條粘地動儀的底座和框架。我先擺出了底座和框架的形狀,接著我認真的用白乳膠把它們粘好。二十分鐘后,底座和框架干了,我把它們連接在一起,第二步完工了。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已經是下午了。老師走進教室,我們一起做了最復雜的工序——連接電線。地動儀在我們辛苦的工作中誕生了。
這天,我們不但放飛了心情,磨練了意志,收獲了快樂,體驗了成功,而且我們文明的舉止,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超強的動手能力,還贏得了基地老師的贊揚,展示了我們浙江路小學的風采。
回來的路上,我們還在擺弄著自己的作品——地動儀,勞動實踐使我們走進生活,提高動手能力;貞浿y以忘記的一幕幕,我怎么能不興奮呢?這次勞動實踐使我受益匪淺,永遠不會忘記。
《基地》的讀后感 篇9
這是《銀河帝國》系列的第一本書,開頭便描述了神一樣的哈利。謝頓博士正在同一位數學家探討以川坨為首都,涵蓋了整個銀河系的龐大帝國-銀河帝國的未來發(fā)展趨勢。通過謝頓博士自創(chuàng)的一門可以用數學工具計算未來的“心理史學”式,那位數學家驚奇地發(fā)現:整個帝國居然會在第三個世紀后全面瓦解!
當今,川坨上的高級人員早已知曉這個預言,于是自作聰明地把謝頓流放到了博士早就預料到的地點:端點星。在那兒,人們將進行一項為復興帝國而編寫的《銀河百科全書》的計劃:謝頓計劃。然而,這一切都只是假象。
這本書由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所著,他的文筆十分簡練,卻又處處埋著伏筆,使后文更加精彩、逼真。他以“謝頓計劃”中的謝頓危機為線索,將讀者拉入這美妙的意境之中。而且自己發(fā)現書中看似無解問題的破綻,用巧妙的筆法勾出幾位“智者”,由他們帶你解釋真正的答案。作者構思新穎,想象力超群,給讀者徐徐展開銀河帝國的畫卷。
我不禁想,如此強大的銀河帝國存活了幾萬年之久,卻由于人們的忘我娛樂與君王的腐敗而土崩瓦解,那么我們的當今社會則絕對是無比幸福的啊。在龐雜繁復的政治中心里,沒有明顯的腐化不是非常難得嗎?我們要好好珍惜這美好的“黃金歲月”啊。同時,我們不能像基地開始建設的五十年里一樣無比封建、專注于過去,而要向發(fā)動革命的賽佛。哈定市長學習他,學習他與時俱進的超前思維。
微風鉆進臥室,悄悄地平復我好動的心靈!拔淞κ侨跽叩淖詈笫侄!蔽乙槐楸榈叵胫ㄊ虚L的名言,默默地告誡自己、警示自己。
阿西莫夫的作品無比宏大,令我嘆為觀止,但我認為他最杰出的作品,還屬《銀河帝國》系列小說。
《基地》的讀后感 篇10
阿西莫夫是此書的作者,他被讀者稱為“神一樣的人”。美國政府還授予他“國家資源與自然的奇跡”這個無與倫比的稱號,以表彰他的杰出貢獻。阿西莫夫也是一個全能型的作家,其著作幾乎覆蓋人類生活的一切方面。但每一部作品,他都認真對待,讀起來讓人能充分感受到那種樸實,嚴謹而又風趣幽默的氛圍。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人類在一個小小的星球——地球上,經第一個會思考的機器人幫助后,統(tǒng)治了整個銀河系,并建立起一個龐大帝國——銀河帝國及之后的故事。
在這本書中,最令我敬佩的就是哈利·謝頓。他的年紀很大,頭頂幾乎全禿,還跛著一只腳。但他雙眼湛藍,炯炯有神。他是心理史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也是基地的創(chuàng)始人。謝頓擁有著自己所研究的數學計算公式,運用這套公式,他預言出已存在了一萬兩千年之久的銀河帝國即將滅亡。我覺得他機智勇敢,沉著冷靜,勇于說出實話,在遭受到他人質疑時,依然堅定自己的信念,一心想著拯救眾生。
他所掌握的數學知識,更是令人瞠目結舌。想到自己學到的知識,真是小巫見大巫。我們應該向謝頓學習,飽覽群書,豐富自己的知識,充實自己的大腦。堅定決心,向一個目標努力前進。水滴石穿,是指水不停地滴,石頭也能被滴穿。我們只要有恒心,不斷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基地》的讀后感 篇11
《基地》系列小說是美國作家阿西莫夫寫的一套著作,以其高精度的預言準確性和科學性著稱。“機器人三大法則”是目前科學家們競相遵從的定律就是出自其手。而我,首次閱讀了他的著作之一《銀河戰(zhàn)地·基地1》。
《基地1》是對整個《基地》故事所進行的一個鋪墊,講述了“基地”組織的創(chuàng)始人——謝頓的故事。謝頓是心理史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專家,他預測銀河帝國的首都川陀將在數年后迎來毀滅,而銀河帝國則將陷入長達3萬年的混亂期,期間科技倒退,民不聊生。為了減輕這場災難,謝頓組織一個名為“基地”的科學集團,最終因不能被理解而流放到了端點星。在數十年間,端點星連遭三次危機,終被成功化解。
這一部分是“基地七部曲”中的第一部,但它在故事的大致構架上已經基本確定了世界觀——銀河帝國時期,四王國時期和巨富們統(tǒng)治的時期。正所謂“基地的義務是保證銀河帝國的科技文化”,不管是在野蠻“四王國”的入侵時期還是在巨商們的執(zhí)政時期,基地始終于混亂中不倒。
《基地》的第一部是到目前為止最令我深有感觸的一部科幻小說。它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和人的心理。在四王國侵略時期,基地首任市長哈定帶領基地人民巧妙回旋,利用擁有核武器這一點,將四王國的統(tǒng)治者耍得團團轉。
《基地》創(chuàng)作于美國和蘇聯兩國的冷戰(zhàn)時期,因此這部小說特別受當時人民歡迎,人們覺得這就好像在講他們自己的故事一般,時間、背影和戰(zhàn)爭、想象,合成了《基地》這部文學巨著。
看了《基地》這部小說后,反觀自己平時創(chuàng)作的小說,我覺得有很多不足之處。第一,人物性格特點不夠突出。在《基地》中,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都是非常突出的。如謝頓,他是一個有智慧,有遠見的人。作為全書的主角,他為故事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他的思想貫穿全文,這就說明了故事主人公的重要性和他的作用,他應該是全文的一條主線,作為故事發(fā)展的關鍵,他的人物設定就是一位有智慧,能學習成長的人。
第二,世界觀創(chuàng)作不夠流暢。按我目前的創(chuàng)作能力,我還無法獨立創(chuàng)作出任意一個完整的世界觀,也許是因為我現在的學識還很淺薄的原因吧,我只能在別人的世界觀的基礎上再加以創(chuàng)作,卻無法到達完全原創(chuàng)的效果。我覺得《基地》就是一個很好的借鑒例子。它一半是借鑒了地球上如火如荼的經濟戰(zhàn)爭,一半是通過作者的想象對故事進行了完善。這是一個很值得效仿的例子。
《基地》的故事不僅引人入勝,更教導了我要如何創(chuàng)作故事,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需要積累大量的知識,每一個著名的作家都擁有強大的知識體系,為了能創(chuàng)作出我的原創(chuàng)作品,我必須更好地學習,吸收更多的知識。
《基地》的讀后感 篇12
銀河帝國,一個遙不可及的帝國,在《銀河帝國·基地》中,講述了一個銀河帝國由科技發(fā)達、富裕 到逐漸衰亡的過程。
在銀河帝國銀河紀元11988年,哈里·謝頓出生于繁華的銀河帝國。等他成為老人時,已是一名數學家,他預測出銀河帝國將三個世紀后完全滅亡,準確度98.4%!公共安全委員會認為哈里·謝頓在詛咒銀河帝國,便將他流放于端點星。謝頓早已以百科全書編書招來十萬名數學家,以端點星為基礎,開始了拯救銀河帝國的實驗。
在基地將破裂時,塞佛·哈定建立了宗教,使人們相信基地,崛起基地。侯伯·馬洛幫助基地擴張,給予基地經濟資源。在他們的努力下,銀河帝國有所好轉。
哈里·謝頓、塞佛·哈定與侯伯·馬洛有著相同的性格:有擔當,敢于嘗試,為了后人造福等。這些性格的體現在書中無處不在。正是因為這樣,他們原本并不認識,最后才能成為基礎的領頭人,一直改變銀河帝國的未來。
想想,若我們能有他們三人的好品質,能出現沒解出的難題就把筆一扔放棄的情景嗎?能出現媽媽吩咐的事沒完成被媽媽罵而不服氣的心態(tài)嗎?能有數學題的多個答題,多種列式方法嗎?
并不能。
所以我們生活中缺的就是這種精神與品質。再想想前幾天,我在畫水彩,人們的手部怎么也畫不好,不是手指扭歪,就是比例不正。畫一次就滿地改一次,帶著負面情緒越改越差,越改越丑,我也絲毫不顧擦橡皮的力度了。生氣地使勁兒一擦,紙破了,不等上身人物的比例多完全完美也沒用了。我沮喪地往床上攤,不顧那幅比損壞也畫了。
要是我能把手改一改,不按樣品畫,是不是就尷了?要是我堅持地畫它,是否就成功了呢?敢于嘗試,堅定,堅持不懈,其中我一點也沒做到。
艾薩克·阿西莫夫寫出的《銀河帝國·基地》僅僅只是講述了一件銀河帝國由富墜衰的故事嗎?不,它還說明了科技與數學在漸漸發(fā)達,變強,但耗用太大了,會使國家不幸。
《基地》的讀后感 篇13
仰望星空,天外那浩瀚的銀河曾引起無數人的遐想;仰望未來,人類那未知的前途喚起許多人的猜測。而艾薩克?阿西莫夫所著的“銀河帝國”系列便是其中最明亮的結晶之一。
雖然我只讀了其中的一本——《基地》,但已經被它那宏大的世界觀和層層推進的劇情所吸引:這本書講述的是人類開啟了星際殖民運動進而統(tǒng)一了銀河系,建立了銀河帝國。一萬年后,哈理?謝頓開創(chuàng)了能夠精準推演未來的“心理史學”,從而預言出帝國即將覆滅。為了讓覆滅后的文明盡快獲得新生,他在帝國流放自己的“端點星”上建立起基地,正式啟動了一個偉大的拯救計劃。
實際上,我一開始讀時是有點失望的,因為這本書雖美其名曰“銀河帝國”,但作者對帝國和宇宙的宏觀描寫著墨其實很少,而更多是以許多個人的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作支撐來講解帝國的政治和科技。我習慣了《三體》這種通過獵奇想象震撼心靈的硬科幻,《銀河帝國》這樣主要講述人文世故的軟科幻確實有些不合胃口,但是,當我深入閱讀進去,發(fā)現了它的超凡魅力。
《基地》通篇是以基地的起源和經歷的三次危機為線索,串聯起許多中短篇小故事。每篇都是從一個人物的視角講述他的事跡和思想,和其他小說常用的“上帝視角”相比,這種方法表達的內容很有限,也讓我初讀時倍感困難。但每當里面的人物以個人的口吻、平淡的語氣講解那令人贊嘆的計劃,決定一場戰(zhàn)爭的勝負時,這種“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蕩氣回腸,卻讓我領悟到一種與上帝視角截然不同的感受。
這本書主要的劇情就是基地與周邊王國產生沖突,以及基地的幾位英雄力挽狂瀾。第一次危機起因是周邊四王國對基地的科技虎視眈眈,而基地軍事上的弱小而難以反抗;氐囊晃挥⑿廴スㄓ握f各國,使得他們相互猜忌進而相互制衡,誰都不敢將基地占為己有。基地又將科技以一種宗教的形式教育王國國民,于是在第二次危機,其中一個王國的執(zhí)政者試圖發(fā)動戰(zhàn)爭,結果尚未開戰(zhàn)就被瘋狂的教徒們瓦解。第三次危機時,一個禁止傳教、售賣技術的科瑞爾星球向基地宣戰(zhàn),但此前基地一直與其進行科技貿易,貿易的中斷使得科瑞爾星球民不聊生,于是只得結束戰(zhàn)爭。
威懾平衡、宗教統(tǒng)治、經濟制約,仔細一想,這些危機的解決方案都影射著現實世界,且每一個都印證了塞弗哈定的一句話:“武力是無能者的最后手段”。確實,在聯系了現實中兩國之間的碰撞,我明白了有時動用武力的確未必是最佳的選擇,這也讓我堅信《銀河帝國》是一本披著科幻外衣的社會作品。
雖然目前我僅僅讀了《銀河帝國·基地》,即便它的世界觀和主旨還未完全展現,但是其中幽默的語言風格和絕妙的劇情發(fā)展已經深深吸引了我,這軟中有硬的科幻小說也讓我體會到不同凡響的快感。
我期待著去看這一系列的其他十四本書。
《基地》的讀后感 篇14
不同于《銀河帝國》的前兩部,這部書是第一次看,只能說,非常的精彩,推翻了很多我在第一第二部中的猜測。
在第二部《銀河帝國·基地與帝國》中,我猜測謝頓所指的第二帝國應該是一個更加民主更加堅強的政治體系。而在這第三部中,證明了我的猜測是錯誤的。第二基地的第一發(fā)言者解釋,所謂的第二帝國將會由心理學家來執(zhí)掌整個帝國的領導權,這樣的帝國才會更加的和平而長久。然而,就算這是第二基地的第一發(fā)言者的解釋,我現在也不敢確定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謝頓計劃中的第二帝國。畢竟,全書的反轉太多了,保不準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反轉。
文中有兩個無關緊要的小細節(jié),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其一,艾嘉蒂婭在逃往川陀的時候在售票機上買票,阿西莫夫對這段進行了詳細的描寫,其買票的過程與今天火車站的售票機買票別無二致?苹眯≌f的描述在現實生活中得以重現,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不敢說在全世界,但就全中國來說,已經進入了一個無紙化的社會。書中所描繪的售票機自主買票那都算是過時的操作了,現在絕大多數的人出行都是網絡購票,身份證直接進站乘車。其二,書中提到的艾嘉蒂婭使用的聽寫機,這個我們今天移動端的語音輸入的功能是高度一致的。小說情節(jié)與現實交互,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閱讀體驗。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將騾對第二基地的尋找,第二部分將的則是第一基地對第二基地的尋找。不論是騾還是第一基地,其實都是想要摧毀第二基地。騾想摧毀第二基地是因為第二基地會阻擋他的霸權擴張,這個非常好理解;而第一基地想摧毀第二基地,這個就有一點復雜了。其實,大部分第一基地的人都非常依賴第二基地的存在,他們視第二基地為實現謝頓計劃的底牌,這種依賴之強,以至于讓他們喪失了進取奮斗之心。但與此同時,第一基地的另外一部分人是非?咕艿诙氐,他們覺得第二基地的存在使得他們的行為宛若提線木偶,沒有半分身而為人的自尊。而在本書的最后,他們似乎也達成所愿了,端點星上不再有第二基地的人,第一基地依舊還是達成謝頓計劃的核心力量,殊不知,這也是第二基地想要達成的。
對于第二基地位置的探索,從第二部就已經開始了,在第三部的結局中,終于是露出了廬山真面目。在已知結果的前提下反推,其實,無論是物理學還是社會學,甚至是第一發(fā)言者所說的“詩意”的角度來解讀,第二基地的位置都指向一個地方——昔日帝國的中樞,川陀。這真的是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再聯系一下第二部中艾布林和第三部中拜耳·程尼斯在得知第二基地所在地時的反映,一切早有伏筆。
現在,第一基地自覺摧毀了第二基地,而這也恰好是第二基地的目的所在,他們再次隱身于幕后,作為謝頓的幽靈之手把控全局。第一基地已經有了自己的心理學家和精神雜訊儀,已有的東西真的會如同第二基地猜測的一樣被時間洪流所遺忘嗎?第一基地和第二基地是否終有一戰(zhàn)?迄今為止,仍有眾多未解之謎等著讀者繼續(xù)翻閱下文。
《基地》的讀后感 篇15
這篇文章是基地系列的第五篇,講述了基地的崔維茲議員尋找地球的故事。緊接著上一篇《基地邊緣》中提到的尋找地球的問題。
首先是去到了一個古老的星球康普隆,發(fā)生了一段小插曲,被康普隆官方扣留,然后通過一個神話學家得到了三個太空族星球的坐標。
接下來就是分別去到了這三個星球,經歷的一系列冒險。第一個星球奧羅拉已經荒蕪,沒有什么發(fā)現。第二個星球索拉利,遇到了雌雄同體的索拉利人,并且?guī)ё吡艘粋索拉利小孩菲龍。第三個星球梅爾波美尼亞,得到了重要的線索,其它47個太空族世界的坐標。但是并沒有去到這些星球。而且通過球心圓的方法想到了阿爾法行星。然后在阿爾法經歷的冒險之后去到了最后的行星,地球。并且發(fā)現了在月球上的機器人丹尼爾。丹尼爾解釋了一切的原因。至此尋找地球的旅程結束。
貫穿整篇的一個主題就是蓋亞星系方案是否是好的。一開始通過崔維茲和寶綺絲的辯論,來討論了獨立體與蓋亞的問題,并且討論了很多次,大段的對話描寫。到終篇得出結論。算是貫穿是全篇的主題。
在故事情節(jié)上,設計了五個主要的情節(jié)。分別對應五個星球。其中場景的切換也比較連貫合理,一開始根據上一篇故事的線索去到康普隆,然后得到三個新的線索,一一解開線索,去到三個星球。以后呼應康普隆上提到的一個伏筆,使用球心法找到阿爾法星,這里有點奇怪的,似乎并沒有明確怎么確定了地球的坐標。待發(fā)現地球之后,設計了一個失敗,然后又有新的轉折的橋段,感覺有點生硬。最后故事來到月球,解開謎團,故事結束。
在人物的刻畫方面。主要有三個人物,崔維茲,寶綺絲和裴洛拉特。
另外一個重要人物索拉利人菲龍,更像是任務人物,起到一定的故事推動作用。其它的就是在各個星球遇到的人物。
總體來看,通過尋找地球這個主線任務牽引,來達到討論蓋亞星系是否正確的問題,其中設置的幾個場景都是處于相對孤立的位置,對應孤立體。通過崔維茲和寶綺絲之間關系的改善來表現崔維茲對蓋亞的逐漸認同。
我理解科幻小說更多的是展現科學的想象,把讀者帶到神奇而合理的幻想之中。文中對不同星球環(huán)境的描寫以及其中人物與環(huán)境的互動,給我們展示了一系列估計星球的詭異和奇特。并且有科學的合理性,有一定的代入感。
【《基地》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基地讀后感03-16
讀后感:基地04-12
《基地》讀后感范文04-12
關于《基地》讀后感04-09
關于《基地》的讀后感04-10
《基地》優(yōu)秀讀后感06-21
關于基地的讀后感范文03-25
《基地》讀后感(精選18篇)05-13
《基地》讀后感(通用15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