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豹的旅行讀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海豹的旅行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海豹的旅行讀后感1
海豹馬文對目前的生活并不滿意,他總向往鮮刺激的生活,所以他鼓起勇氣開始嘗試,也在生活的小波折中不斷找尋著自己的位置,通過不斷嘗試,建立自信,完成心靈的成長。
本書榮獲以色列博物館兒童繪本獎,《海豹的旅行》是受到以色列小讀者喜愛的彩鉛繪本。他們是怎樣從小培養(yǎng)愈挫愈勇的逆商,敢于嘗試的勇氣和樂觀面對世界的幽默感的呢?從書中大家可以找到答案。
本書第一頁“馬文受夠了”,讓我了解到兩個信息,一,主人公是海豹馬文,二,他受夠了,他想改變。我就想起前段時間流行的那段文字——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吧,當生活一成不變,特別平淡的時候,就會想要改變。
馬文跟著外星人去了別的地方,體驗了一次當明星的感覺,然后,新鮮感消失,他厭倦了。想家,回家,結尾說,忘了吧,沒有比家更好的地方。通過馬文的故事,讓孩子們了解,當我們覺得生活無趣,受夠了的時候,不妨試想一下,外面的世界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假如你真的到了那樣環(huán)境里,是否能適應?
我特意查了“逆商”這兩個字的含義,原來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海豹馬文通過這一系列的經歷,就是我們對孩子的逆商教育。這本書前邊幾頁都是藍色白色,給人單調的感覺,突然,畫風變了,馬文的生活似乎變得精彩起來,可是精彩之后,他還是回了家,再看到熟悉的藍白色調,就覺得也許不是那么單調,而是溫暖。
我覺得這書適合四五歲的孩子讀,同類的書還有《逃家小兔》,那本充滿溫情和智慧。這本《海豹的旅行》充滿幽默感.結尾馬文含著魚刺貌似無奈的樣子,你猜,他還會不會離開家?
我上大學時報了離家很遠的地方,那時對家很厭倦,像是插上翅膀,想馬上展翅高飛。大學里熱衷于各種活動,畢業(yè)就找了對象結婚,在外地待了幾年,選擇回老家。因為離家近。在婆家待的煩了就會想回娘家,覺得回娘家能放松,對家的認識,也不再像高中畢業(yè)那時那么淺薄了。世界這么大,讓你唯一有歸屬感的'地方,只有家。
著名兒童閱讀推廣人楊滌誠意推薦,附贈專業(yè)導讀,不一樣的自己,才有不一樣的人生。生活是自己選擇的,我們可以選擇精彩紛呈,也可以選擇平淡無奇。覺得日子一成不變,是因為我們缺乏行動和想象,海豹馬文敢于幻想,更敢于嘗試別人不敢想的事情。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是思考。
可能孩子還不了解那么深,他們的直觀感受就是這本書很有趣。像是看了一場小電影,起起伏伏,海豹,外星人,飛碟等等。讀書就是這樣,不需要他們來總結或者說讀后感,只需要樂在其中就好。有個媽媽說得很好,我們需要等待。等待孩子對廣袤世界的某一個細微之處發(fā)出自己的疑問。
海豹的旅行讀后感2
這是一本紅披風世界幽默繪本精選的繪本。
《海豹的旅行》屬于苦中作樂型故事,讓孩子在面對逆境的時候也能樂觀積極,幫孩子培養(yǎng)強大的內心。是一套典型的猶太家庭逆商培養(yǎng)繪本。
故事的開篇我們看到了灰不溜秋的海豹馬文孤零零地站在頁面的中央,就他一個,神情沮喪。
“馬文受夠了。”
再翻一頁,沮喪的海豹不止一個,是一群,他們凍得瑟瑟發(fā)抖,擠作一團,相互取暖。
灰突突的頁面終于有了一絲色彩,馬文那頂橙色的帽子,格外耀眼,注定了他跟那群海豹不一樣。
他厭倦了每天都是同樣寒冷的鬼天氣,每個海豹看上去都差不多的模樣。
“嗨,爺爺,你好呀!”
“我不是爺爺,我是你姐姐——西西。”
《海豹的旅行》則設計了各種好笑的小情節(jié)和對話,這種富有幽默的繪本會在孩子心里埋下快樂的種子,潛移默化地改變他們面對問題的方式。
他討厭每天都吃同樣的食物。
“又是魚”
“我的命好苦”
最讓他受不了的是,這種平淡如水的日子,從來都不會發(fā)生任何新奇的事情。
這頁的對話相當幽默,尤其是“今天電視演什么?”“雪花!毕嘈藕芏70后80后都能回想起小時候電視晚上沒節(jié)目了就是一片雪花。
很多獨生子女的童年生活總有類似的無聊體會。而且孩子也會比較,覺得別人的玩具好像更好玩,別人家的東西好像更好吃,別人的生活好像更有趣。
就在馬文閑得快長毛的時候,奇跡發(fā)生了。
一個出門前忘記上廁所的外星人迫降在了馬文家門口,他必須找個地方嗯嗯。
這個外星人也是呆萌呆萌的,孩子特別喜歡家長讀的時候學外星人說話。咕嘰咕嘰地亂說一氣總能讓孩子笑上一陣。
馬文想了一下,又想了一下,然后他做出了一個決定——把外星人的飛船開跑。
人生不乏機會,當機會來臨的時候孩子會抓住嗎?敢于嘗試嗎?或者只是想想,永遠沒勇氣踏出那一步?
這時候繪本的色彩也絢麗起來(故事的高潮總是通過彩色的跨頁來表現(xiàn))
大家都把馬文當成了外星人。
在馬文闖入人類世界的路上,見到了聞所未聞的不同風景,興奮壞了,人類也對這個天外來客驚呼不已,各國媒體紛紛報道。
馬文一下子成了萬眾矚目的明星,走到哪里都會受到熱烈的歡迎。
開始的時候馬文很享受這種生活,但是時間長了,他覺得真是——夠了。
以上三張圖片,每個里面都有大幅的紅色。
故事的色彩慢慢變得緊張起來,頁面被艷麗的紅色充斥,長長的歡迎紅毯,穿著紅色衣帽的士兵——這里的紅色給人的感覺是喧囂、緊張。
馬文再也受不了這種萬眾矚目,沒有自我的生活了,他要逃離。于是他重新登上了飛碟,跟地球人告別。
猶太人真是特別有幽默細胞的,他們能在最緊迫的環(huán)境里找到細小的歡樂。
猶太人有句話“只有強者才懂得幽默”。經歷過曠日持久的流亡和屠殺,這樣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沒有些樂觀精神,和普遍的幽默感,還真是熬不過去。
讀到這里,可能有讀者會唏噓了,馬文的探險之旅才短短一個月就厭倦了呀,其實這正是孩子的心理,神游一番以后,最后還是要回到自己熟悉的家人朋友那兒。
接下來故事的色彩按照起承轉合的脈絡設計,又帶著讀者回到開頭的灰暗顏色,雖然畫面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重新見到家人朋友的馬文卻很開心。
“媽媽,媽媽。”
“等等,我是弗雷德,你是誰?”
海豹還真是誰都認不出誰。
“那是馬文,是馬文!
“真的?我一直以為你是馬文呢!
從此以后馬文開始享受這種生活了。但是……后來……你知道的。
原來以前“無聊”的生活也是那么愜意美好哇!只是——時間長了還是會向往一下“精彩”的日子。生活就是無聊——折騰——無聊的循環(huán)啊。
這樣的結尾很意味悠長,有時候換個角度看同樣一件事,心境也會不同。
作者索弗,在索弗的筆下,馬文就是一個普通孩子的形象。他長相一般,也沒什么特長,生活在一個平凡的家庭里,貌似跟其他人沒有任何區(qū)別。但是他有那么多奇幻的想法,有那么多渴望,有那么多羨慕而無法達成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