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東陽馬生序》有感
讀《東陽馬生序》有感1
古人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至今我都沒有真正讀懂“勤”“苦”的真實含義,我自詡聰明絕頂,任何老師講的東西,只需稍稍意會就能學透,于是乎對學習很不用心,幸得遇到了幾位良師,成績才沒有下滑。但當讀了《東陽馬生序》之后,我才發(fā)覺我錯了。
宋濂,明初著名詩文家、政治家,官之副宰相,年幼家境貧寒,但勤勉勵學,終成一代文豪、政治。是什么讓這個窮小子取得如此之成就呢?是勤奮,是信念,是執(zhí)著。
小時候,宋濂就十分好學,但因家貧,無錢買書,只得向別人借,親手抄錄,并在規(guī)定時限歸還,在酷冬時節(jié)也不例外。試問你不要說在酷冬抄書,就算在初秋時節(jié)叫你在一定時間內讀完一本書,恐怕也很困難吧!更何況在寒冬天氣親手抄錄了,你想想手指僵硬,寒風撲面的情景也應該十分心悸吧!到底是什么讓他這么執(zhí)著呢?
成年后的宋濂外出求學,在求學途中的艱苦,校舍生活的簡陋,老師態(tài)度的惡劣與嚴厲。在一次次沖擊著宋濂,假如他向前邁一步,那迎接他的將是成功,但這一步卻是理智和理性的廝殺,而向后一步,同樣,迎接他的只是水月鏡花下的火海,這一步到底應該如何抉擇,宋濂選擇了前者,到底是什么讓他這么執(zhí)著呢?
是信念,是勤奮。之所以他會成功,是因為他堅信只有勤奮才有成功的資本,只有刻苦才有美好的明天!
再次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倍感羞愧,宋濂在物質生活短缺、無師咨詢的艱苦條件下自學成才,在優(yōu)越的今天,我們竟連其千分都比不上,是否我們該反思呢?
讀《東陽馬生序》有感2
火紅的太陽在西方慢慢地落下了。我也始終相信,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不管怎么樣都會是一個擁有智慧的人,而只要擁有了智慧,那么,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中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的,因此在我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始終把媽媽的教導記在心上;
宋濂從小勤奮好學,家里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親手抄錄,和他們約定日期歸還。在非常冷的冬天里,硯臺都結了堅固的冰,手指凍得沒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懶。當他出外去追隨老師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岷亩、凜冽的冷風,大雪積了好幾尺深,腳、皮膚都凍裂而不知道。他博覽群書,最終成為明代的大學士。
時光過去了600余年,今天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與600余年前相比,發(fā)生了不可同日而語的變化。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師和顏悅色地為我們傳道授業(yè)解惑;我們不需要抄書、不需要長途跋涉,也沒有寒凍之苦,可是,我們真正像宋濂那樣用心求學了嗎?
讀《東陽馬生序》有感3
自從讀了《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章后,我懂得了很多,和作者宋濂比較起來,我才知道我以前是多么的無只。我更沒想到的是被譽為“開國文臣之首”的明初散文家宋濂背后卻有那么多的心酸事,年經的他為了求學,不惜在冬天雪地里穿破鞋去上門請叫老師,他為了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他面對老師的責罵卻是“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要達到這種境界對現代學生是容易的么?
讀了這篇《送東陽馬生序》之后,我明白了我們應該好好用工讀書,我們和宋濂比較起來,真是幸運兒,想起我們左說說好好讀書,右說說好好讀書,真是可悲!作者喜歡讀書,因為家里窮的原因,沒有辦法得到書來讀,所以他就經常向那些有書的人家去借,看玩之后就親自動手用筆抄寫,抄寫完之后怕日期過了用跑的去還書。
然而現在的我們,父母養(yǎng)育了我們這么多年,含辛茹苦,只是希望和盼望兒女都成龍成鳳,出人頭地,可是卻反而弄巧成拙,但這并不能怪父母,要怪只能怪自己,光嘴里念念長大后想要一份好的工作,能出人頭地,可是做的卻與說的相反。你們要知道這天下不會白白掉下餡餅!更不會掉下黃金的,我們一切只能靠我們自己的雙手去拼搏。
所以,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我們要好好學習作者勤奮好學,以苦為樂。而且能夠誠實守信得以博覽群書,更應該學習的是尊重老師,虛心求教,這樣才能做到了好好用功讀書呀。!
讀《東陽馬生序》有感4
宋濂,小時家中貧窮,喜讀書學習,因貧窮而無書看,故向有藏書之人家中借書,白天看書,經常看得茶不思飯不想。而晚上,居然還抄書,每每抄到深更半夜,難以入眠。
宋濂這一心只想學習的勁頭,我的確是有些佩服。
且不說他喜歡看書,但說他能從一天看到晚上,只知道學習,甚至不惜費時費力的自己去抄書看。這等堅韌好學的精神,且能耐住枯燥寂寞的心,試問當今,這些致始處在優(yōu)越環(huán)境中“讀書”的學生,有幾個能像宋濂這樣?
就算在天寒地凍之時,風雨呼嘯之日,宋濂也依舊不畏艱難,不遠百里地跑去遠村向有才德賢能的人請教,問訪。原因無他,宋濂就是想讀書求學“而已”。
有時為了求學,冒著寒風白雪,行至深山幽谷,積雪深達幾寸,只能一步一步緩慢的走,刺骨的冰寒凍裂了手和腳,四肢僵硬都仿佛沒有知覺。可想而知宋濂的求學之路有多么艱苦?但宋濂卻毫不在意,遇到學識淵博的先生便趕緊請教,或其態(tài)度有時苛刻責嚴也毫無怨言。我難以想象宋濂求學之心如何強烈,其心志何以堅韌,就說這一點,他便足以值得我們敬仰及學習。
而今當世,家國之安建繁榮,社會之和諧優(yōu)良,于學生,在校讀書環(huán)境是如此欣雅安好,古人是遠遠不能相比,卻依舊有學生不懂珍惜,不能刻苦,不能耐勞,不能一心一意認真學習,總會受到社會各界不良因素干擾與誘惑,因而抵制不住從此使自身沉淪于網絡游戲,色情暴力等不良網站,及青少年時期便學會偷盜,欺騙,搶劫,吸毒走上犯罪的道路。
學而不精是謂廢,學而不良是為毒。一個家庭的未來寄托,一個國家的興盛衰榮,哪個不是依靠我們這些未成年人來撐起民族的一片希望?
遠的不談,單說學好知識,為自己好,給自己的將來發(fā)展一個基本的“保障”,學歷是找工作的門檻,品德是成才的關鍵。
學不學是你的選擇,學的好不好是你的能力。學習這事永遠激勵著人,在學習中尋找快樂,在學習中收獲成功,人生最大樂趣莫過于此了,至少我這么認為。
若決定要學,便請用心學習,半途而廢注定失敗,學而不良注定滅亡。
宋濂一生專注于學,最后成就文學名士,垂名青史,也覺不夠,歷來名人圣杰永遠也“學”不“完”。學之道,永無止境,不分早晚,不論貧富,但求一心一意,耐苦耐勞。
故,一句話:學不學沒人逼你,憑你自己。
讀《東陽馬生序》有感5
《送東陽馬生序》是語文課本中的一篇古文。學習了這篇文言文之后,我深深地為文中的宋濂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
《送東陽馬生序》這篇古文講述了作者早年求學和刻苦學習的經歷。宋濂小的時候,因為家庭貧困所以讀書都是向別人借書來讀并且抄寫。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宋濂都不會因天寒地凍就放棄抄寫。因此,他總能夠及時把書還給別人,別人也就愿意借書給他。宋濂就是通過這種方法讀了許多書。后來,他去離家較遠的地方向前輩請教求學。在求學的過程中,即使腳凍壞了也不放棄,依舊勤勉學習。
宋濂這種刻苦求學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的心中有獲得知識的渴望,所以即使是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宋濂都會抓住一切機會,努力讀書學習。因為對宋濂來說,知識就是他的精神糧食,所以他能夠克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不因惡劣的生活條件就放棄讀書學習的機會。
再回想一下我們自己,現在的我們讀書條件比宋濂要好太多了。我們可以坐在溫暖的教室里學習,而且富裕的物質生活也不需要我們自己抄書才能夠學習,因為有嶄新的書本發(fā)放給我們。但是,雖然我們的學習環(huán)境和條件變好了,但有些人的學習態(tài)度卻并沒有端正,并不珍惜這么美好的學習條件,白白浪費了我們的光陰。我想說,我們做到像宋濂一樣為讀書學習而不顧一起了嗎?
學習是否能夠取得好成績并不是在于我們的天賦有多高,而是要看我們自己是否有刻苦努力。宋濂這種刻苦、勤奮學習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今天的我們都需要像他一樣樹立起刻苦學習的精神。
讀《東陽馬生序》有感6
每個人都渴望在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下,過上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人們在享受優(yōu)越的生活時,也極易養(yǎng)成惰性,尤其是小學生。讀了宋濂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我對此感受尤深。
宋濂從小勤奮好學,家里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親手抄錄,和他們約定日期歸還。在非常冷的冬天里,硯臺都結了堅固的冰,手指凍得沒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懶。當他出外去追隨老師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岷亩臁C冽的冷風,大雪積了好幾尺深,腳、皮膚都凍裂而不知道。他博覽群書,最終成為明代的大學士。
時光過去了600余年,今天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與600余年前相比,發(fā)生了不可同日而語的變化。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師和顏悅色地為我們傳道授業(yè)解惑;我們不需要抄書、不需要長途跋涉,也沒有寒凍之苦,可是,我們真正像宋濂那樣用心求學了嗎?
有時候我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心卻飛到了窗外;對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誨,我缺乏應有的興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儉用,為我提供便利的學習條件,我卻不知心存感激……與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當的距離。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學業(yè)沒有大的進步,如果不是因為我的天資不夠聰明的話,只能歸因于不如宋濂專心和勤奮了。
讀《東陽馬生序》有感7
上周,我們學習了《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章。它是一篇文言文,也是一篇贈序。講的是明初文學家宋濂幼時到青年時代的求學經歷。學完整篇文章后,我的感觸極大,作者的求學經歷讓我難以忘懷,其中一小段讓我最為感動。
文章的部分內容是: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常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作者把自己青年時代的求學經歷刻畫的很是細致,而這段主要是要告訴我們,對待老師我們要持以尊重的態(tài)度,對于學習,要持以虛心,實事求是,不懂就問的態(tài)度。
俗話說:好問是成就知識之基礎,知識是成就未來之基礎。對于學習,我們就應該勤學好問。
讀小學的時候,我記得老師對我們說過:“問問題,不是代表你愚蠢,而是代表你虛心;不懂裝懂,那叫做虛偽。不僅這樣,還要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笔前。覀兌疾辉缸鲆粋虛偽的人,不僅這樣,我們對于學習還應該有強烈的競爭意識,要有“火燒眉毛,快滅火”的想法。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不競爭,你就的落后,落后,就會被社會淘汰。
知識不分大小,但分多少,無論是平常生活中的小問題,還是大知識,我們都要有想要鉆研它的欲望。同時,我們也不能驕傲,必須抱有謙虛的態(tài)度。宋濂寫到: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這不就正表現了他謙虛的品質嗎?
對于老師的批評,我們也應該抱有:有錯改之,無則加勉的思想,對于老師的講解,我們要耐心聽講,不能老師講東自己想西,因為,這是不尊重老師的表現,也是狂妄的表現,同時,也是愚昧。
這篇文章對我的感觸極大,也讓我明白了許多學習上和師生關系上的道理。謙虛,好問,實事求是,這是學習的必備素質。尊師,懂理這是做人的道理。
裝懂,就是虛偽;真才實學,才是硬道理。
讀《東陽馬生序》有感8
讀完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我有數不盡的感受想要表達出來。
宋濂——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他家境貧寒卻依舊嗜學;天大寒卻弗之怠,從不逾約;踏深數尺雪,皮膚皸裂而不知;以中有足樂者而從不慕同舍生……
回憶過去,再想想現在。我們生活在衣食住行樣樣現代化的社會,在家里是父母手心中的寶;在學校里,還有老師教我們讀書做人……國家和社會也處處為我們青少年的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但是是我們呢?我們曾幾時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心卻飛到了外面的世界;聽著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誨,卻想著明天要怎樣躲避考試;父母處處為我們著想,我們卻從未學會理解他們……
我感動于家貧卻依舊嗜學的宋濂,就像人們感動于那個天黑了都不肯回家的孩子一樣。輾轉六百多年,當今的社會條件與大學士宋濂那時相比,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但是是,當今社會又有哪幾個杰出的人才能夠與宋濂相提并論呢?這也許就是環(huán)境變化的原因吧!艱苦的環(huán)境可以使人堅強,幸福的環(huán)境卻會使人懶惰。我曾經看過一篇關于澳大利亞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紹說,澳大利亞是一個發(fā)達國家,每個家庭都相當富裕。但是是,澳大利亞的父母卻秉著再富不要“富”孩子的原則,讓孩子們過著清貧的生活。冬天,父母讓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煉他們的意志;從小讓他們到大海中沖浪、冒險,鍛煉他們的膽量……我想,也許這就是澳大利亞之所以能夠成為發(fā)達國家的原因之一吧!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如今這樣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下,我更希望學校、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多給青少年提供一些鍛煉的機會,磨煉我們勤奮好學、不怕吃苦的意志,使我們在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現。
讀《東陽馬生序》有感9
《送東陽馬生序》是作者宋濂給同鄉(xiāng)后學的臨別贈言。文章先敘作者青少年求學時的種種艱辛,再說馬生同輩青年求學的優(yōu)越條件,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以此來激勵后生。這篇文章很值我們現代青年人反思,以此來勉勵自己。
作者幼時愛學習,家境貧窮,買不起書,還得一字一句地抄下來。看看我們的周圍,家長買來成堆的輔導書、名著,可我們這些孩子呢,卻連碰都不碰,讓書沾滿灰塵陪歲月作伴。有書不看,與作者的勤學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此好的學習機會,我們都不會珍惜。倘若作者看到現在的我們,一定會搖頭嘆息吧!泡在蜜罐里長大的我們,是不是太身在福中不知福了呢?
作者無師。那時的他,苦于沒有大師交流,還要跑到百里之外去請教學問。有時還得遇到老師的“叱咄”。看看我們敬業(yè)的老師,每天認真地上完課,認真批改作業(yè),每遇到學生請教問題,總是仔細地分析,直到把學生教懂?涩F在的我們,上課漫不經心,作業(yè)草草了事,更談不上請教問題了。若還需要跑到百里外求學,想必大部分都會揮揮手,搖搖頭,跑到自家暖和的被窩里會周公去了。嬌生慣養(yǎng)的,哪受得起這種苦?
作者物質上更是困難,一日粗茶淡飯只有兩頓,穿的是破衣舊袍,而身處富家子弟中,卻絲毫沒有自卑和攀比心理。因為他熱愛學習,他為此很快樂!我們只是農村的孩子,家境并不算殷實,但衣食住行還是有保障的。我們的父母勤勤懇懇地為我們工作,為我們打拼著,只為希望我們能夠有出息,長大后能夠闖出自己的一片天!但卻能有幾個孩子體會到父母的艱辛,能明白上學的快樂?我們把父母為我們所付出的一切看作理所當然,把一切看得都太無所謂。不是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嗎?看看現在,我們卻還沒城里的孩子懂事,這句話,是不是更適合古代有志氣的讀書孩子呢?我們這一代,太幸福了,幸福得過了頭,也就變成了一種悲哀,倘若我們現在不好好讀書,長大后,該拿什么去回報我們那滿臉滄桑的父母呢?
作者求學的艱辛,更襯托出我們這一代的幸福。我們更應該緊緊地把握住機會,好好學習,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讀《東陽馬生序》有感10
一天我翻開《歷代散文選注》,恰巧打到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一文,我立刻被那簡潔清新的詞句所吸引!坝嘤讜r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我深為作者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我又想到:古人家境貧寒買不起書,尚能借書,“手自筆錄,”而我們今天的學習環(huán)境比他們好,既無凍餒之患,又無奔走之勞,更應嗜學。
我們有些同學在學習中缺乏毅力,不能吃苦。他們學習不好,往往不在自身找原因,卻強調其他客觀原因,如家里無人輔導、手頭少書、時間太緊等。而宋濂青少年時是如何學習的呢?“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嘗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宋濂不顧天寒凍手,堅持抄書。遇到問題,跑到百余里之外,請教別人。我們今天如果遇到疑難問題,可以在學校問老師,可以查參考書,也可以同學之間討論,即使到老師家中去,總也不至于跑上百里吧!由此可見,學習要靠自己的勤奮。
還有些同學認為自己學習條件比別人差,因此就失去了學習的信心,這是不對的。我們今天的學習條件再差也無法與宋濂相比呀!像宋濂那樣刻苦學習的例子在古代是不勝枚舉的,如車囊螢、孫康映雪、匡衡鑿壁偷光……他們都是家境貧寒,學習條件極差,但都靠自己的努力成功了。我們今天的條件和他們相比,不知要好多少倍。我們學習成績再不好,誰之過?正如宋濂所說“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資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看來,搞好學習比要靠自己的努力,必要靠勤奮。高爾基說得好:“天才就是勞動,人的天賦就像火花,它可以熄滅,也可以燃燒起來,而逼它燃燒起來的就是勞動再勞動!敝灰覀兦趭^努力,吸取前人的好經驗,循序漸進,學習再學習,就一定能夠取得好成績。
【讀《東陽馬生序》有感】相關文章:
《送東陽馬生序》逐句翻譯07-29
送東陽馬生序課文原文11-16
《送東陽馬生序》的原文03-21
送東陽馬生序課文講解12-12
送東陽馬生序翻譯注釋10-12
《送東陽馬生序》讀書筆記04-24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09-10
送東陽馬生序的文言文09-16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答案(15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