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豐經(jīng)濟學講義》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薛兆豐經(jīng)濟學講義》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薛兆豐經(jīng)濟學講義》讀后感1
《薛兆豐經(jīng)濟學講義》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經(jīng)濟學讀本,作者通過一個個小故事,告訴人們其中的經(jīng)濟學原理,從中給出一個個經(jīng)濟學研究的基本思路,如商業(yè)是最大的慈善,不要只盯著錢,好東西運到遠方去,如何減少競爭的無謂損失,自由不等于免費,想象力決定生產(chǎn)力,好鋼用在刀刃上,誰的話語權更大,為何同工不同酬,眾人如何彼此影響等。
書中的一些小故事使我印象深刻。如馬糞到處都有,有人在馬路上撿拾馬糞,并把這些馬糞歸到一堆,但當時并沒有拿走,也沒有標記,結果第二天被人拿走了,等于一天的工作白干了,結果訴諸法庭。如果法官支持了財富創(chuàng)造者(撿拾馬糞人),就會鼓勵人們?nèi)ヅ?chuàng)造財富。如果支持了順手牽羊者,就會縱容隨便拿走別人財富的現(xiàn)象。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只有尊重私有財富和勞動所得,才能保護私有財產(chǎn),才會保證人們公平創(chuàng)造財富的環(huán)境。
如果窗戶都是完好的,人們就都會愛惜,就可以把錢花在其他有用的方面。但如果窗戶被打破一塊,人們就會不在意其他玻璃,窗戶的所有玻璃可能都會被一一打破,人們就只能去更換新窗戶,這就是破窗原理,在經(jīng)濟學上就會形成一種浪費。
比如有錢人可以先打車,有錢人可以先做心臟搭橋手術,有錢人的孩子可以先上好的學校,有錢人可以先買好地段的房子等等,在資源稀缺的狀態(tài)下,根本做不到公平,不可能一碗水端平,這種情況下,就只能靠金錢來分配資源,再或靠權力來分配資源。這樣看似不公平,但作者講到,如果有錢人不比窮人享受更多的特權和優(yōu)先待遇,那么誰還會努力成為有錢人呢?如果有錢人不能享受很多優(yōu)先,那么就不會有更多的人努力成為有錢人,奮發(fā)和創(chuàng)新就會逐漸絕跡。
從前火車是燒煤的,燒煤就會噴火星。有一輛火車經(jīng)過一片亞麻地,農(nóng)民將700噸亞麻堆在了鐵道邊自己的農(nóng)田上,火車經(jīng)過時噴出的火星將亞麻燒著了。這種情況下,訴諸法院后,如果法官判鐵路公司賠償,鐵路公司就會想盡辦法,防止火星燒著亞麻,比如,火車改道或者多買10畝鐵道邊上的土地;如果法官判鐵路公司不賠償或者賠償很少的損失,那么農(nóng)民就會想盡辦法,讓火星燒不著亞麻,比如將亞麻放置離鐵道邊比較遠的地方等。
作者作為經(jīng)濟學家,贊同亞當斯密的觀點,每個人都是自私的,大家只要關心好自己的利益,就是在推動社會發(fā)展,每個人都這么想,就會形成那只看不見的手,均衡的調(diào)配資源。最大的慈善是商業(yè),比如對于失學孩子的救助,直接發(fā)錢,或者讓他們免費讀書,恐怕未必是好辦法,很多人拿到免費的救助資金,也不會去讓孩子上學,反而用西方的獎學金制度更加有效,讓學習好的孩子得到更多的獎勵,這看上去更是一種投資,而非行善,變相在鼓勵那些窮人家的孩子努力學習。用商業(yè)的角度思考問題,調(diào)動各階層人員的積極性,才能發(fā)揮更持久的救助效果。
《薛兆豐經(jīng)濟學講義》通過深厚的經(jīng)濟學基礎,通過一個個小故事,從一個獨特視角,告訴人們一些經(jīng)濟學方面的道理,提出一條經(jīng)濟學研究的路徑,其中的.觀點不一定完全正確,但確值得人們研讀和思考。
《薛兆豐經(jīng)濟學講義》讀后感2
讀了《薛兆豐經(jīng)濟學講義》這本書,給我?guī)砹松羁痰膯l(fā)!“我們在經(jīng)濟學中學到的最重要的教訓之一,就是把愿望和結果分開來看。愿望是一回事,但愿望曹誠的結果是另外一回事。”
今天我還是想繼續(xù)就昨天提出的那個荒謬的比喻來絮絮叨叨,因為盡管我嘴上說著那是一個多么荒謬的想法,但在我的內(nèi)心里,仿佛一直有一個聲音在說,順著這個思路,不斷糾纏、辯駁,就能收獲些什么。
我看到過的每一本經(jīng)濟學相關教材在講到供給需求的時候總會提到房價這個例子,殊途同歸也好還,異曲同工也罷,這本書也沒有例外。可惜我至今沒搞明白這個問題,我其實挺想知道,那些寫書的經(jīng)濟學家或者大經(jīng)濟學家們,他們真的完全搞明白這個問題了嗎?比如說,有沒有誰能準確地告訴我,現(xiàn)如今北京的房價將何去何從,亦或再直白些,什么時候買個房子最合適?讀后感·當然,不會有人來回答我,但凡回答我的,多半也不是什么大經(jīng)濟學家。好吧,也有可能是我的某個師長聽到后,從理論和實際兩個方面對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極有可能。
我并不同意“需求是刻畫人性的”這一提法,人性比需求定律復雜得多。這個提法,恕我直言,看著很有道理,但實際只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說服自己的方式,一種自我疏導的方式——對于一個問題,只要你能想得明白,說得通,理得清,不用需求定律也可以。
需求第三定律,“好東西運到遠方”。我覺得這個還是需要結合“愿望和結果沒啥關系”來看,才算完整。
“經(jīng)濟體系要解決的首要難題是應付變化的問題”——價格是個有用的工具:
1)傳遞關于稀缺的信息;
2)指導生產(chǎn);
3)做出獎懲,決定商品分配。
這提醒我,工具變量可以應用到現(xiàn)實生活。具體的思考還需要進一步去做,我還沒有想明白。
【《薛兆豐經(jīng)濟學講義》讀后感】相關文章:
元稹 薛濤11-28
元稹《寄贈薛濤》中的薛濤是誰?10-02
元稹與薛濤11-17
元稹寄贈薛濤10-01
夜游豐渚園作文05-25
牡丹薛濤閱讀答案02-09
薛之謙駱駝歌詞08-28
薛之謙小孩歌詞08-24
說說元稹與薛濤11-20
李白《將進酒》講義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