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孫漂流記讀后感_第1篇
這本書叫《魯濱孫漂流記》。故事并不復雜: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魯濱孫,不甘于像父輩那樣平庸地過一輩子,一心向往著充滿冒險與挑戰(zhàn)的海外生活,于是毅然舍棄安逸舒適的生活,私自離家出海航行,去實現遨游世界的夢想,但每次都歷盡艱險。有一次,風暴將船只打翻,魯濱孫一個人被海浪拋到一座荒無人煙的海島上,在那里度過了28年孤獨的時光。小說的主要部分就是對他這段荒島生活的生動記述。
除了精彩離奇的故事外,小說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魯濱孫的性格。他敢于冒險,勇于追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即使流落荒島,也絕不氣餒。在荒無人煙、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條件的小島上,他孤身一人,克服了許許多多常人無法想像的困難,以驚人的毅力頑強地活了下來。沒有房子,他自己搭建;沒有食物,他嘗試著打獵、種谷子、馴養(yǎng)山羊、曬野葡萄干;他還自己摸索著做桌椅,做陶器,用圍巾篩面做面包……在島上的第24年,他還搭救了一個野人,給他取名為“星期五”。在他的教育下,“星期五”成了一個忠實的奴仆。就這樣,魯濱孫在荒島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質和精神“王國”。面對人生困境,魯濱孫的所作所為,顯示了一個硬漢子的堅毅性格和英雄本色,體現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開拓精神。因此小說一出版,就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現在,在西方,“魯濱孫”已經成為冒險家的代名詞和千千萬萬讀者心目中的英雄。
《魯濱孫漂流記》之所以成為文學史上不朽的名著,還在于它的真實性和不凡的藝術表現力。在它之前,歐洲的長篇小說大都是以帝王將相的業(yè)績或騎士美女的浪漫傳奇為主要內容的。笛福開始嘗試用日常語言來描寫普通人的生活。小說雖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對魯濱孫荒島生活的描寫逼真而自然,表現了作者非凡的想像力和藝術表現力。此外,小說通篇采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情節(jié)完全通過人物的自白串聯起來,語言明白曉暢,樸素生動,這一切給作品增添了不少魅力。
魯濱孫漂流記讀后感_第2篇
今天,我把《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讀完了。這本書很好看,有的很驚險,有的很刺激,還有的很傷心。魯濱遜漂流記這個故事是一個關于冒險、智慧、驚險、刺激和勇敢的故事。
主人公是魯濱孫,從小不愿意順從父母的安排,過安靜的生活,而是按著自己的想法,踏上了航海冒險的征途,在第一次航海過程中不幸遇上了風暴,但最中幸運脫線。魯濱孫再次出海時所乘坐的船只,雖然沒有遇上風暴,卻遭到海盜的攻擊,他也淪為奴隸;后來逃往巴西,并在那里建立起自己的種植園,本來可以有一番作為,但他又一次放棄舒適安靜的生活去冒險。以前,我一直以為自理能力沒有多大的重要性,可自從我讀了《魯濱孫漂流記》一書后,才對自理能力有了新的認識。一向愛好航海的魯濱孫,在一次航海中遇難了!狂風巨浪奪去了同船伙伴的性命,只有魯濱孫漂流到孤島上,開始了自己的孤島生活。他沒有儲備糧食,沒有生活用品,離開了社會,離開了集體,怎么能生存下去呢?然而,他沒有被困難嚇倒,自己四處觀察,用這個好習慣,找到了一船的好東西,這是在大海上遇難的那條大船。他在船上這到了很多的東西:有槍、子彈、彈藥、生活工具、生活用品、小麥種子······先是靠幾把鳥槍打獵度日,可子彈畢竟是有限的,所以他還不斷的馴養(yǎng)禽獸,種植農作物,還自己做衣服、自己治病。就這樣,魯濱孫在孤島上生活了二三十年。他這種生存能力是從哪里來的呢?不就是從有生活自理能力開始,然后才逐步形成獨立生存的能力嗎?可見,養(yǎng)成自理生活能力對我們是多么重要啊!對于我來說,就是縫個扣子,縫一塊把布都是很難的難題。原因是我的自理能力太差了,他在島上很惡劣的條件下,做了那么多的用具,而我在家里做的用具,不是沒做成功,就是做得皺皺巴巴。 在家里,我的自理能力也很差,屋子很少收拾,桌子上的書本堆得像小山似的,很少做家務活,所以家里有時候顯得非常亂!∵@本好玩兒的小說是由丹尼爾•笛福所創(chuàng)作的,我覺得他的思想十分美妙,竟使主人公魯濱孫自己在荒島上生活二十八年,把主人公塑造成了一個永不放棄、有著堅定信念的冒險家。
我要學習魯濱孫勇敢、智慧、熱情、堅持、堅強、樂觀等優(yōu)點。
更多相關讀后感推薦: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