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講演錄》讀后感
這是我讀南師的第二本書,仍時有“喜不自禁”甚至“拍案驚奇”的痛快。先生以“原來名士真才少,偏是僧家俗氣多”自謙,自覺“一無是處,一無所長”,我倒以為是發(fā)乎于心,絕非姿態(tài)使然,蓋因學問越高,對于自然與命運,更具敬畏之心!
先生的這本書其實是弟子們對他近年來講演的文字記錄,其中皆以傳統(tǒng)文化為基點,概談現(xiàn)代工商業(yè)、經濟管理、會計和新聞出版等事業(yè)。其中的“博引旁征”絕非為求取證明或者掉掉書袋,而是一種化繁為簡、“惟精惟一”的徹悟,讀來并無說教的居高,也無斧鑿的生硬,實在有一種“清風朗月,如沐慈悲”之感!
先生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者自居,無論著書講演,還是訪問閑談,總是不斷為傳統(tǒng)文化正本清源。先生的著作主要以儒、釋、道三家為主,兼講易經,從這本講演錄也可以看出,先生不管談任何現(xiàn)實問題,都試圖讓聽者意識到傳統(tǒng)文化對于當下和對于發(fā)現(xiàn)未來趨勢的意義。先生說:“國家亡了不可怕,還可以復國,要是國家的文化亡了,就永遠不會翻身了!睘榇,他不但大力倡導成年人要多讀書:“仗劍需交天下士,黃金多買百城書”,而且多年來不斷推廣幼兒讀經典的理念。當然,先生不是執(zhí)迷的腐儒學究,而是游歷東西方文化的大成者,所以他推薦兒童的是中、英、算一起上(中文傳統(tǒng)經典、英文經典、心算),要背,要大聲朗誦。甚至于讀什么,如何突破古文,也給出了可行的建議。
先生對于傳統(tǒng)文化也不是一概肯定,他對于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讀書人的弊病也是清楚的:“古來讀書讀得好的,卻不能辦大事”。我想起金庸先生寫的《鹿鼎記》和《書劍恩仇錄》,也大概是要揭示傳統(tǒng)讀書人的`問題:慕虛名而輕實務。其實這不但對于反省傳統(tǒng)文化,甚至對于反省現(xiàn)代教育,也是有很重要意義的。
先生常把傳統(tǒng)教育與今天中國的教育進行比較,對現(xiàn)代教育頗多詬病。我以為先生的很多認識是啟人深思的,如“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我對此的理解是“謀生”與“謀心”之別,謀生式的讀書可以創(chuàng)造很多碩士、博士,卻創(chuàng)造不了“大師”,今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卻也不是現(xiàn)代教育的產物,而是一個小學畢業(yè)生自學成才的典型。南師說古代那些學而有成的人物都是依靠興趣讀書成功的,這似乎也可以作為“錢學森之問”的另類回答吧!
先生的講演是“心之所至,世事洞明”的,是不拘一格、隨性而發(fā)的,所以講演也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對于人生,對于歷史,對于宗教……簡單幾次講演,卻幾乎涉及人類文化的各個方面,而讀者也得到了一場文化全景式的洗禮——“清風朗月,如沐慈悲”!
這次閱讀有一個最大的遺憾,就是在讀的過程中偶然在網上發(fā)現(xiàn)了南師已于今年九月逝世的消息。又聯(lián)想到南師在講演中常常提及“自己真正想寫的書一直沒寫”,而今卻已成中國文化和南師讀者的幻夢了。
多年來,困頓迷離之際,常常思悟南師的訓誡:“人生最高境界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笨上о笥谥姾臀蛐裕32荒苌眢w力行,卻更增高山仰止。先生已逝,但那份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執(zhí)著,必將薪盡而火傳!
【《南懷瑾講演錄》讀后感】相關文章:
少年南懷瑾讀后感01-18
《少年南懷瑾》讀后感04-12
《南懷瑾全集》讀后感范文11-06
《南懷瑾全集》優(yōu)秀讀后感11-06
南懷瑾名言精選05-19
南懷瑾的語錄03-15
南懷瑾談兒童經典教育讀后感08-12
《少年南懷瑾》的讀后感800字07-06
南懷瑾語錄整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