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軒《草房子》讀后感三篇
《草房子》讀后感(一):一個文靜的人寫出的優(yōu)雅的書
曹文軒是一個非常本色、優(yōu)雅、簡潔的人。2016年,我去北大上了幾次曹老師的小說理論課,這是我對曹老師的印象。
那時,曹老師剛剛獲得國際安徒生獎(國際安徒生獎是兒童文學界最高的獎項),北大的一些教室大廳中經常循環(huán)播放曹老師和校長的聊天的視頻,讓人倍感親切。
曹老師聲音柔和謙卑,喜歡在階梯教室的講臺上邊講邊慢慢地走過來,走過去。手里拿著一支白色粉筆,不時地在黑板上從左到右地寫板書,擦掉,再從右到左地寫,板書干凈利落,書寫清晰可愛。下次休息時間,基本上都是簽名時間和合影時間。
《草房子》被評為曹文軒最成功的小說。
孩子們閱讀兒文作品,首先追求的是情節(jié)的精彩,這就要求兒童文學作家在寫作時多用行為動詞和對話描寫,少用形容詞、描述詞和心理描寫。從這一點上講,這本書哪怕推薦給五六年級同學,都要有良好的閱讀氛圍才好。
這一點讓我想起了冰心的《寄小讀者》——寫作對象很確定,就是小讀者,寫得也很美,很動人,但是,很少小讀者能看進去。為什么?因為描寫太多,不能契合孩童時代那顆躍動的心。
但是,曹文軒對節(jié)奏的把握很到位,以致于是本書即使以長句子、長段落為特征,也顯得曉暢易讀。曹文軒善于營造場面,一些讓人忍俊不禁的場面,真不是一般作家能營造出來的,比如《禿鶴》章的禿鶴在會操表演的表現(xiàn),再比如《艾地》章秦大奶奶的群雞給聽課教室造成的混亂,簡直讓人忍不住看上一遍又一遍——太招笑了!孩子們對這兩個橋段也非常喜歡。
《草房子》中很少使用感嘆句、祈使句和設問句、反問句(也就是很少使用感嘆號和問號),使用了很多的省略號,這是我的一個推薦點。
追求熱鬧的作品,比如我前面提到過的“君偉上小學”系列,會不知不覺地用上很多嘆號、問號和語氣詞,這在吸引孩子閱讀方面很有效果,但難免給人一種一驚一乍的感覺!恫莘孔印穮s給人一種舒緩、從容的感覺;而多用省略號則給人一種含蓄雋永、余音裊裊的感覺。孩子閱讀時,不妨讓孩子多多體會。
希望孩子們有所收獲^_^
《草房子》讀后感(二):像是兒童視角的《平凡的世界》
太感動。分幾次讀,總有很多地方讓我忍不住流淚。讀到最后,大大地超過了曾經的預期,簡直驚艷。以前做閱讀碰到過曹文軒的文章,那時候就想,啊,如果能有幸去北大聽他講課就好了。但在大學各種做夢的我,最終也沒踏出那一步。
所幸,我相信歲月足夠長,也相信自己能夠一點點進步。如他所言:只要你曾真誠地生活過,只要你又能真誠地寫出來,總會感動人的。”
我以前的作家夢,從未熄滅過。來得晚并沒有關系,我會等。
附錄有篇采訪是《文學是不死的》,里面有幾段話真是精彩絕倫,看到以前讀過的馬爾庫塞更是驚喜。
嗯,摘幾段采訪中的話好了。 唐:有評論家指出,現(xiàn)在國內的兒童文學界或者整個童書市場,就像一個沒有多少生命力的混亂的游樂場,許多淺陋的相互克隆的書在毫無節(jié)制地泛濫,于是一家家書店堆滿了大同小異的書,這些書也許很難用文學性來衡量,它們只是一種大眾讀物,甚至用流水線來生產,卻占據(jù)了越來越大的地盤,您怎樣看待這一現(xiàn)象? 曹:這個狀態(tài)帶給我們的禍害不是現(xiàn)在就能看到的。我們應當問一問:一個民族的下一代就靠讀這些書長大嗎?就用這樣的東西打他們精神的底子嗎?中國的閱讀社會極不成熟。中國的知識分子要有敏感,要有前瞻意識,要站出來講話,至少要向這個閱-讀社會發(fā)出警示。作家們要用優(yōu)美的、優(yōu)雅的、智慧的、深刻的、高貴的作品將這些東西至少擠出去一部分。 曹:我是一個堅定的理想主義者。這是毫無疑問的。我贊成享樂,但我反對享樂主義。不是為講苦難而講苦難,而是因為苦難是我們生命的本質,是人類無法回避的基本存在狀態(tài)。最糟糕的事情莫過于文學放棄理想,而附庸于日益墮落的現(xiàn)實。文學得有擔當。文學要寫生活中缺少的東西,要寫生活中應有的東西。文學之所以被人類高看,就是它有提升人類品質的光榮歷史。我有一個極端化的表述:既然生活中有了,你還寫它干什么。我深刻地記得馬爾庫塞的一段話:真正的藝術是拒絕的藝術、抗議的藝術;藝術的存在價值就是給我們提供了另一個可能的世界;另一種向度就是詩意的向度。 曹:我們經常在一個誤區(qū)之中,以為關注當下,就必寫當下。這個誤區(qū)給文學帶來了很不利的影響。它造成了一個令人懷疑的凝視存在的方向。這個方向就是:只知道觀察現(xiàn)實,然后去寫現(xiàn)實,F(xiàn)實精神與現(xiàn)實之間不能劃等號。現(xiàn)實精神絕對不能被理解為就是敘述現(xiàn)實。孩子也好,成人也好,為今天的他們寫,不等于寫他們的今天。文學可以有這樣一種傾斜,但只能作為一種傾斜,而不能從整體上要求文學必須寫現(xiàn)實!皬那啊币彩且环N現(xiàn)實,從前的現(xiàn)實。從前的現(xiàn)實與今天的現(xiàn)實具有同等的意義。并且由于歷史的沉淀,我們會對從前的現(xiàn)實有更深切的'把握。我持這樣的看法,還基于我另一點根深蒂固、雷打不動的認識:人類的基本人性,或基本的生存狀態(tài)以及基本的審美欲望,是不變的、永恒的。從前與當下息息相通。還有一點也是我要說的,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我遵循了一個非常唯物主義,同時也是合乎藝術規(guī)律的文學創(chuàng)作的真理:一個作家必須尊重自己的經驗,只能去寫他熟悉的生活。
《草房子》讀后感(三):這本書熨帖的,遠不止孩子的心靈
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因為書籍歸類是兒童文學作品,而遲遲沒有翻看這本書,以及《青銅葵花》、《根鳥》、《三角地》、《山羊不吃天堂草》……。前些天,62歲的中國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獲得2016年國際安徒生獎的報道出來,我耐不住對這位得到世界公認的作家的好奇翻開了這本《草房子》。
一口氣看完,我深深沉浸在油麻地暖暖的海風、金光閃閃的茅草屋頂和船槳在水面劃出的扇形波紋里,童年時在鄉(xiāng)下老家度過的快樂時光,小學時瘋丫頭的自己,還有那些忘記了名字的小伙伴兒鋪天蓋地浮現(xiàn)在腦海里?粗慌耘軄砼苋,翻東倒西的一歲多的兒子,我深深覺得,以后一定要陪他好好讀一讀這本《草房子》,曹文軒其他書,好好跟他講一講農村的那一片天地,一定要告訴他,人之于大地、田野、河流、天空、飛鳥,人之于父母、朋友、過往人事,要始終懷抱一顆純真、珍重之心。
曹文軒說,文學的門類界限只是相對的。也就是說,優(yōu)秀的作品是超越文學門類的。的確,這本書并不僅僅是適合孩子們讀,對于生活在浮躁急進、日漸淡漠的都市里的成人來說,也是難得的一脈清冽山泉。隨著書中主人公桑桑的視線,我們認識了禿鶴、杜小康、秦大奶奶、細馬、紙月……他們的故事溫柔地觸碰著內心最深處那些似曾相識的記憶和感受?吹蕉d鶴因為光頭被同學們嘲笑時的倔強,我想起了一年級班上那個因為口吃而被大家排擠的女同學,不知道她后來去了哪里;看到桑桑弄壞白雀寫給蔣一輪的信,不禁緊張扼腕想到身邊蕪雜的緣聚緣散嗟嘆不已;看到秦大奶奶養(yǎng)的雞鴨鵝被放縱在校園里四下游走,小學時一生未婚的語文老師張老師養(yǎng)在學校后院自家宿舍陪伴她一生的那一群烏雞再次蘇醒在記憶里不由得樂得笑出聲;看到桑桑發(fā)現(xiàn)杜小康偷拿了同學的課本在家自學,抓住他的手說:“我不說,我不說!睍r,抱起自己心愛的鴿子賣了錢給杜小康做生意時,那種深深的同情和贊賞。更不用說禿鶴在參加會操時為了報復而突然將帽子摘掉飛在空中的那一刻;秦大奶奶為了挽救學校的南瓜而滑落河里那一刻;杜小康在家里敗落被父親逼著放鴨,在暴風驟雨中尋找走散的鴨群的那一刻;桑桑生病后溫幼菊在藥寮里抱著他哼著那首只有嘆詞的調子默默安慰那一刻……
很多的時刻定格在我的腦海里,栩栩如生。我覺得作者有一種很神奇的能力——用純美的文字繪畫的能力。那些畫面,沒有大紅大紫,卻濃淡相宜,仿佛清新的海風、成熟的稻香、青青的草香撲面而來,自然而肆意地宣泄著一種震撼人心的美,滲入人心里,然后開始野蠻生長。搖醒你的記憶與感動,不知不覺流下淚來。
正如作者所言,”孩子——這些未長大成人的人,首先一點依舊:他們是能夠被感動的。其次:能感動他們的東西無非也還是那些東西——生死離別、游駐聚散、悲憫情懷、厄運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獨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脈脈溫馨和殷殷情愛……“。其實,對于每一個人來說,莫不是如此呢?感動我們的從來都是那些對人性的堅守和執(zhí)著。如果說,今天的孩子們在一味地接受快樂教育,不斷感知被肯定被愛護的情感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感知委屈、孤獨、哀傷?就像禾苗不應只是接受陽光照耀也需細雨滋潤。如果說,今天的我們在一味地追尋勵志、心靈雞湯、方法論實操、職場秘笈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反身回頭,看看那些曾經蹲著地上獨自哭泣的自我和他人,溫習溫習曾經感受到的人與人之間的信賴和真情?就像皴裂的土地不應只知道一個勁地長出作物也需要在開春時重新翻耕一下板結的泥土。因為“所有的人,都是在這一串串輕松與沉重、歡樂與苦澀、希望與失落相伴的遭遇中長大的!
“一樹黃梅個個青,
打雷落雨滿天星。
三個和尚四方坐,
不言不語口念經!
作者就是這樣在不言不語、不動聲色中,恰到好處地給孩子們以及我們,講述著有關真、善、美的一切。
【曹文軒《草房子》讀后感】相關文章:
曹文軒的《草房子》讀后感10-26
曹文軒草房子讀后感01-25
曹文軒《草房子》讀后感01-25
曹文軒《草房子》讀后感07-31
曹文軒《草房子》讀后感精選04-06
曹文軒草房子的讀后感05-24
草房子曹文軒讀后感12-27
2020曹文軒草房子讀后感06-01
2020曹文軒《草房子》讀后感06-01
曹文軒《草房子》的讀后感范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