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圯上敬履》教案設計
《圯上敬履》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了解有關《史記》的文學常識及司馬遷、張良的有關知識。理解重點實詞。把握文章主題,分析張良及老人的形象。
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對中華民族尊敬老人的美好品德的贊揚與繼承。
學習重點:1.《史記》及司馬遷的文學常識。2.把握文章主題,分析張良及老人的形象。
學習難點:分析與理解張良所具有的優(yōu)秀品德。
課時安排:1課時
學習過程
一、檢查預習
1、給加點字注音。
圯上 敬履 衣褐 愕然 毆之
孺子 直墮 下邳
二、簡介作者及出處。
司馬遷:字 ,西漢 家、 家,著有《史記》。主要經歷:1、司馬遷出生在一個世代相傳的史官家庭,子承父業(yè),28歲做太史令。2、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臨終囑托他做第二個孔子,寫第二部《春秋》,這是他著《史記》的動力。3、司馬遷20歲時,開始漫游,積累豐富史料,32歲開始寫《史記》。4、潛心修史時,為李陵戰(zhàn)敗辯護,被處以腐刑,為完成《史記》,司馬遷“就極刑而無慍色”。(二)那么《史記》又是一部怎樣的書呢?《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上起傳說中黃帝,下到漢武帝共約三千年的歷史,共130篇,包括:十表、八書、十三十世家、七十列傳等體例。魯迅評價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梢娖涫穼W、文學價值之高。三、在朗讀中理解課文,把握人物形象,分析討論。
1、 張良為老人取履之后,老人為何又要“以足受”?
2、老人面對張良的后至,再三批評,原因是什么?
3、對陌生人的要求,張良的態(tài)度如何?
4從此文中可以看出張良具有哪些品質?從中你悟出什么?
5、你認為圯上老人選擇贈書對象的必備條件是什么?
6、你如何看待老人對張良的一再考驗?
7、你知道關于張良的其他故事嗎?
8、你是怎樣評價張良的?
《圯上敬履》教學反思2
《圯上敬履》教學反思
“364”教學模式,是我校于09年8月在總結山東杜郎口中學和江蘇洋思中學教改經驗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的一種教學模式。“3”即三個板塊:預習、展示
反饋!6”即六個環(huán)節(jié):1)預習交流2)明確目標3)分組合作4)展示提升5)穿插鞏固6)達標測試。“4”即四清手段: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這種教學模式,真正改變了教師的角色,由傳統(tǒng)的教學支配者、控制者轉變?yōu)閷W習的組織者、促進者、指導者;教師營造了讓學生得到充分施展才華、放飛自由心靈的空間。學生真正實現了自主學習。學生的表達能力、合作能力、感悟能力、寫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為讓學生深入理解文本,避免展示只簡單呈現預習內容,我采取以下措施對學生進行指導、訓練:
1、指導預習。學生自主學習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袖手旁觀,應及時深入到各學習小組,與學生共同學習討論,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并及時糾正理解上的偏差。在預習時有的學生認為“張良的做法太傻”,對這樣的認識就應當及時加以引導。
2、精心設計預習題。應設計具有探究空間的問題, 教師要想設計出具有一定的探究空間的問題必須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去努力。
從內容上,教師設計的問題必須符合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前蘇林教育家維果茨基在談到教學和發(fā)展的關系時,提出了“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理論。他認為兒童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兒童現實所實際具有的水平,叫現實水平;一種是在教師引導下兒童所能達到的水平,是潛在水平。在兒童的現實水平和潛在水平之間存在一定的空間,這個空間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我們形象地把它稱為是“跳一跳,摘桃子”。這個桃子不是伸手可得,需要跳起來才能摘到手;但又不是怎么跳也夠不到。教師設計問題時,一定要把問題落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這樣的問題是最具探究價。太難或太易都沒有探究價值。
從形式上,教師要從教學目標出發(fā),更多地設計一些發(fā)散類和探究類問題。從問題涉及的內容看,我們把問題類型分為四類:一是判別類問題。主要是對事物加以判定,代表性詞語是“是不是”、“對不對”;二是描述類問題。主要是對客觀事物加以陳述和說明,代表性詞語是“是什么”、“怎么樣”;三是探索類問題。主要是對事物的原因、規(guī)律、內在聯系加以說明,代表性詞語是“為什么”、“你從中能發(fā)現什”。四是發(fā)散類問題,主要是從多角度、多方面、多領域去認識客觀事物,代表性詞語是“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方法”、“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如預習提綱五組題的第四題,這類問題最根本的特點是答案不惟一。
3、相互質疑、層層深入。在展示時,聽講組與展示組相互提問、相互質疑,在質疑答疑過程中學生就會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4、課堂辯論。在展示時,如果學生即興展開論辯,教師應放手讓辯論雙方盡情展示,并引導更多學生加入!袄聿晦q不明”,如在學生展示張良的形象時,通過論辯就會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5、及時評價、多加鼓勵。對學生的好想法、好見解,要多鼓勵,以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圯上敬履》教學反思
這是在學校08年5月開放日時,講的一篇課文。之所以選這一課,是因為古文較有內涵,《圯上敬履》故事情節(jié)比較完整清晰,而且離奇曲折,故事性很強,非常易學,而且張良的故事也非常耐人尋味,教育意義很強,對學生思想品質和學識閱歷上也是一個空白,學生也會非常感興趣,樂學。
根據課標精神,本課的學習活動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重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力求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課文,在朗讀中感悟真情,在積累中提高素養(yǎng)。
本文是《史記》中記載的一個關于張良忍辱負重的故事,張良一生中經歷了復雜的政治斗爭和尖銳的軍事斗爭中的超群才干,以及他在功名成就之后不爭權求利的思想,與以往士大夫不同的志趣才智,和思想境界,更是不虛一學。
本課,教學設計比較周全,涉及面比較多,所以,沒能如實完成所有設想,這是以后教學最值得注意和汲取教訓的地方,致使重點不是很突出,重心不是很明顯,這是日后教學中必須引以為誡的地方。
本課我主要想要挖掘出張良的特殊品質,挖掘出那種將才賢士身上最可貴可嘆的東西,讓學生認識到做人應有的超才,和做事應有的超品,進而使學生懂得大業(yè)所成者的大智慧大才智,受到最佳的人生教誨。拓展古之成大業(yè)忍辱負重的事跡,更為了達到這個教育目的。
最佳設計是對張良的頒獎詞,設想時比較好,但課上沒能完成,試想也罷,一節(jié)好的課,應該給學生最重要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最深刻的教育引導,不能涉及太多太廣,這也是我語文課最應該打造的地方。教學相長。每次教是為了下次更好的進步和提高,留下深刻的思考。
【《圯上敬履》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安全生產工作履職情況報告03-06
讓心飛翔教案設計01-24
教案設計:破釜沉舟07-19
《天窗》優(yōu)秀教案設計06-08
《楊氏之子》教案設計02-11
認識南瓜教案設計02-11
白帆音樂教案設計01-25
食物的變質教案設計02-23
項目經理安全履職總結范文03-12
《多彩的拉花》教案設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