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品德與社會《媽媽的手》的教學設計
三上品德與社會《媽媽的手》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感覺家人的手與自己的手的差異,了解家人的手是由于操勞而產(chǎn)生了變化。
2.能以感性的語言表達對家人的尊敬。
3.愿意分擔父母的辛苦勞累,并由此產(chǎn)生愉悅的感受。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了解父母一天的工作,一張表格。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
謎語:五個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齊。
二、體驗媽媽的辛勞
1.說一說:握家人手的感覺;自己觀察到的家人的手有什么特點。
2.比一比:把觀察到的家長的手和自己的手畫下來,再觀察自己的手與家人的手有什么不一樣。
3.議一議:家人的手為什么這么粗糙,而且還有繭。
4.填一填:
早晨六點起床,忙家務___個小時;
中午十二點下班,做中飯___個小時;
下午五點下班,做晚飯,忙家務___個小時;
上班工作 個小時;休息睡眠___個小時。
一天中屬于媽媽自己的時間是___個小時。
5.談一談:自己成長過程中一件印象最深刻的父母或其他長輩關心自己的事。
三、深化認識,具體行動
1.討論交流:你想對媽媽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2.做“心手相連”的游戲。
【三上品德與社會《媽媽的手》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品德與生活》的教學設計02-22
品德與社會《我為家庭添歡樂》教學設計范文10-09
鄂教版品德與社會《家鄉(xiāng)的變化真大呀》優(yōu)秀教學設計(精選13篇)01-07
《小蝌蚪找媽媽》課文教學設計02-11
中班社會各種各樣的工作服的教學設計10-09
初三上學期數(shù)學教學反思03-19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我媽媽》大班語言教學設計(通用10篇)05-11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