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國》讀書報告范文1800字(通用22篇)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報告根據(jù)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類型。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理想國》讀書報告范文18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理想國》讀書報告 篇1
柏拉圖借蘇格拉底之口,由探討正義的本質出發(fā),描述了其心中理想國度的情形。其中包括國家的組成,成員的分工,管理者的職責,組織形式,青少年教育,男女平等,哲人做王的主張及哲人王的標準和培養(yǎng)等等方面。同時還穿插論述了柏拉圖的一些哲學思想,諸如洞穴比喻和理念論等。作為柏拉圖的代表作,《理想國》一書“不僅是哲學家的宣言書,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寫的治國計劃綱要!
蘇格拉底到比雷埃夫斯港參加祭奠,遇見幾位友人,開始了關于正義的討論。在與克法洛斯和玻勒馬霍斯討論時,蘇格拉底運用了典型的“精神助產術”,推翻了“正義是欠債還債”,“正義就是助友害敵”等錯誤主張。在接下來與色拉敘馬霍斯的論辯中,他通過討論利益和德性的問題,反駁了對方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的觀點。同時在論辯過程中涉及到了城邦的管理者。
柏拉圖生于雅典城邦衰落的時期,即伯利克里的統(tǒng)治已結束,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剛剛開始的時代。貴族出身的柏拉圖自然關心如何治理城邦之類的政治問題;而當時當仁不讓的希臘霸主——斯巴達的政治體制,無疑深深影響了柏拉圖。和其他希臘城邦內亂、革命不斷,民主派和僭主黨爭不休的局面相比,穩(wěn)定而又強大的斯巴達是大部分希臘人贊頌的對象。而柏拉圖可以說是其中最堅定的追隨者。他的理想國的很多制度,很明顯是脫胎于斯巴達的;諸如優(yōu)生優(yōu)育政策,婦女要參加體育鍛煉的主張,以及青少年的體育鍛煉方法,根本就是當時斯巴達的制度;至于婦女公有和不組成固定家庭,則是斯巴達軍營制度的進一步發(fā)展。 除此之外,根據(jù)羅素《西方哲學史》的說法,哲人王也是有原型的,那就是傳說中為斯巴達立法的萊庫格斯。據(jù)記載,萊庫格斯“規(guī)定了商人、匠人和勞作者各守其分,于是他就建立起一個高貴的國家!边@正是柏拉圖關于理想國中社會分工的主張。然而萊庫格斯其人卻無法在正史中找到根據(jù),他是被神化了的;斯巴達的律法,可以確信是逐漸發(fā)展完善起來的。然而柏拉圖卻深信哲人王的`作用無可替代。他游歷敘拉古城邦的經(jīng)歷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起孔子。二人都以哲學與倫理為研究對象,以經(jīng)世濟用、治國平天下為最高理想,以傳道授業(yè)解惑為平生所系。柏拉圖對敘拉古僭主小狄奧尼修斯教授幾何學,以期其成長為哲人王的嘗試,和孔子周游列國的做法又何其相似!前者認為在世風日下的條件下哲學家成為統(tǒng)治者是不可能的,而統(tǒng)治者卻可以成為哲學家,于是在一個以商業(yè)聞名的城邦進行著不可能的努力;
后者干脆認定了“世不我用”,“知其不可而為之”了。二人的政治觀點也頗為相似,前面提到的柏拉圖社會分工的主張,就是孔子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憲問》里一句“上好禮,易使也”,也不過是哲人王主張的東方表述罷了。
其實柏拉圖與孔子的相似之處遠不止這些。在教育上,東西兩位大家也有不少不謀而合之處!巴䥽、禮儀和勇敢似乎就是教育所要培養(yǎng)的主要品質”(羅素語);那“威嚴、禮儀和勇敢”不就是君子處事為人的標準么?而柏拉圖排斥戲劇、厭惡反映假惡丑的史詩等行為,又和“子不語怪力亂神”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兩位大家失敗的遭遇不幸也一致了。柏拉圖對小狄奧尼修斯的教育終歸無效;孔子周游列國也一無所獲。究其原因,在于兩位大家的思想都顯得不合時宜了?鬃拥拇笸篮腿收,與當時禮崩樂壞、諸侯爭霸的現(xiàn)實相距太遠,正如困于陳蔡之間時顏回的一番話:“夫子之道之大,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國者之丑也”。柏拉圖的理想國制度的部分內容,雖然已在斯巴達實行,但是不久以后斯巴達在馬其頓大軍前的表現(xiàn)說明了一切。正如羅素評價的那樣:
“若是我們問,柏拉圖的‘國家’能夠成就什么呢?答案就頗為無趣了。它在對人口大致相等的國家作戰(zhàn)時能取得勝利,它能保證某些少數(shù)人的生活。由于它的僵硬,它差不多絕不會產生藝術或科學:在這方面正如在許多別的方面,它是像斯巴達一樣的。盡管有著一切動聽的說法,但其所成就的全部不過是作戰(zhàn)的技巧和足夠的糧食而已,柏拉圖曾經(jīng)經(jīng)受過雅典的饑饉和敗績;也許他下意識地認為,避免這些災難就是一個政治家所能達到的最高成就!
這段話不無道理,因為我們看到生活在馬其頓帝國時代的亞里士多德就把斯巴達體制批判的體無完膚了(見《政治學》卷二,據(jù)羅素《西方哲學史》)。
我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史上“第一個烏托邦”的命運如同其無數(shù)后繼者一樣,那就是失;那么,這本書的另一個重要部分——哲學思想又當如何呢?
我們說,柏拉圖理念論的提出是劃時代的,可視為西方理性主義的源頭所在。美本身是“一”,正義本身是“一”。不禁使我們想起了巴門尼德;知識與意見的對立也可以在巴門尼德那里找到相似的觀點,即“真理之道”和“意見之道”的對立。但是理念論相對于巴門尼德的理論是大大進步了的。因為在巴門尼德那里,對世界本原的探討還限于語言層面;而柏拉圖卻把本原直接抽象為一個概念。哲學在世界本原問題上從此擺脫了具體事物的桎梏,進入了抽象的理性的時代。柏拉圖的洞穴比喻更是聞名于世。當初他做這個比喻是或許僅僅是為了便于說明哲人王的教育,但是這個比喻的意義顯然超越了這個初衷,那就是理智世界和感覺世界的分離。這個分離在學界所造成的影響,從圣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到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竟綿延千年而不絕;而這個分離所帶來的困難,也著實困擾了無數(shù)杰出的唯心主義哲學家。黑格爾克復思維與存在的對立的嘗試,便是柏拉圖的思想在哲學領域的最后一次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一次閃光了。
在闡述其理念論的過程中,柏拉圖不止一次的運用了繁復的算術演算,這可以看作是對畢達格拉斯思想的繼承;在說明意見的不可靠時,他那確定個體事物都是無常的口氣又頗似赫拉克里特在說“我們既踏進又不踏進同一條河流”;而他對“善”——這最高形態(tài)的理念的無比崇敬,又顯然是師承于蘇格拉底的結果。至于末尾的那段啟示錄式的靈魂不朽說,除受畢達格拉斯影響之外,還透著東方的神秘主義的味道?傊,柏拉圖可謂是雅典唯心思想的集大成者。正如拉斐爾在其傳世名畫《雅典學園》里所表現(xiàn)的那樣,以手指天的柏拉圖與以掌向地的其弟子亞里士多德一起,構成了西方哲學的兩大支柱。
《理想國》雖然永遠不能實現(xiàn),但是它字里行間所散發(fā)出來的那種對真理、正義和善良的不懈追求的精神,必將與其作者柏拉圖一起,長存于人世間。
《理想國》讀書報告 篇2
《理想國》雖以蘇格拉底作為主角,但里面寫的還是柏拉圖的思想。書中記述了哲學、政治、倫理道德、教育、文藝等等各方面的問題,以理念論為基礎,建立了一個系統(tǒng)的理想國家方案。
當然也正因為如此,《理想國》并非是一本讓人逗樂的讀物,它是一本某些程度來說比較“無趣”的書籍,讀它的時候不要一目十行,應慢慢地看。
柏拉圖在里面提出了一系列構想。
他把公民劃分為衛(wèi)國者、護國者和生產者。衛(wèi)國者是少部分管理國家的哲學家精英。他們可以被繼承,但是其他公民的優(yōu)秀兒童也可以被培養(yǎng)成衛(wèi)國者,而衛(wèi)國者中的后代也有可能成為護國者和生產者。衛(wèi)國者的任務是監(jiān)督法典的制定和執(zhí)行情況。其中最高統(tǒng)治者是哲學王
而什么是哲學王呢?柏拉圖認為哲學王是接受過包括數(shù)學,幾何學,邏輯學等教育的人;是勇于追求智慧,正義,善良的人;是最聰明,最高尚的人。這樣的一個角色和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推崇的君主形象,或中國歷史上對賢主的幻想都具有不少的相同之處,這樣一類統(tǒng)治者角色就其本質而言就是精英統(tǒng)治的最高權力應該屬于各方面達到最優(yōu)的精英。
坦白地說,僅以個人而言,有這樣的一個人作為統(tǒng)治者相對來說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按照這些哲人的設定,這樣的統(tǒng)治者幾乎可以等同于“全知全能全善的神”。讓這樣的一個人來治理國家,是符合效率原則的。
但如果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論“哲學王”,還是賢明的君主都面臨著巨大的選任問題即如何才能確保選出的每一代統(tǒng)治者都能達到這個高度?個人素質不同于做試卷,素質或者說能力是極難量化的,即使真的存在這么一位“哲學王”,我不認為有方法可以永遠確保把它找出來;另外,在以前、現(xiàn)在以及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物質資料依然是絕大多數(shù)人類的追求,即使“哲學王”沒有私心,誰又能確保其他人的.想法呢?人類的歷史不斷地證明了,殘酷的斗爭中活下來并取得勝利的,往往并非是高尚、公正之輩。
柏拉圖也十分重視教育和認知,他提出“洞穴人假設”即:‘一群被迫生活在洞穴里的人,無法走出洞穴,于是只能通過外界的事物留在洞穴中的一面墻壁上的影子來了解外部世界!笆澜缭谒恼f法里被分為可見世界和可知世界。洞穴人未出去之前以為自己所處的就是全部的世界。如同《楚門的世界》里,那個專門為楚門打造的世界一樣。在他的假設里,第一個出去探索并回來告知其他人,卻在最后被懷疑的眾人砸死了,而隨著在洞穴里的人自己走出去,他們也會發(fā)現(xiàn)自己所處的世界本來是虛假的。那第一個出去的,如同堅持日心說而被燒死的布魯諾,可以說是探知先進真理的殉道者。人都會有對自己所處世界的真實性的探知,這也正是我們這個物種不斷前進的動力所在、
作為一個哲學家,或是智者。解放洞穴人的失敗即是揭露真相被外力所迫害的悲劇很多時候都是事先就能預料到的,因為想要一條既有利于公共又無礙于自身是極其困難的,故只能取舍一二。
當然我覺得探究何以確定我們存活的世界呢?莊周夢蝶,是蝶變莊周,或是莊周成蝶?
與之相對得,柏拉圖把靈魂的狀態(tài)也可以分為4個階段,這就是想象或猜測、信念、理智和理性。他認為教育可以改變靈魂的認識,使靈魂逐漸趨向于“善”的要求。
當趨向“善”時,即當事物狀況最佳時,最不易被其他事物改變或影響。例如,強壯的身體不易受飲食或勞累的影響而發(fā)生改變;健康的植物也不易受陽光、風、雨等的影響而發(fā)生改變。人的心靈不也是一樣的嗎?最勇敢、最智慧的心靈是最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和影響而改變的。
他說:“正義的本質就是最好與最壞的折衷——所謂最好,就是干了壞事而不受罰;所謂最壞,就是受了罪而沒法報復。他認為假如在不恰當?shù)臅r機做一件事,那這件事會必敗無疑。
他的金錢觀也頗值得借鑒。財富所能帶來的最大福祉,就是它能夠極大的增強人們心靈中的寧靜感。凡是通情達理的人,他在錢財上的好處固然很多,但是其最大的好處還是問心無愧,沒有恐慌和憂慮。
之前看我是演說家,有一集專門就是講好人難做還是壞人難做。我當時就覺得很詫異,因為我覺得是什么人才會覺得:做壞事比做好事難?
我覺得答案是顯然的,
因為人做壞事,用柏拉圖的話說“不義之路如平坦大道,離家只有咫尺之遠,可以盡情發(fā)揮自己的破壞欲;但做善事,接近美德之時,會面臨無數(shù)的阻礙及誘惑,用柏拉圖的話說”如登山的小道,崎嶇無比!彼,從一個的心理來看,做好事是對自己的克制,做壞事是放縱自己的欲望,誰難誰易可見一般。
不過很多時候,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尸骸。做好人,或者說按柏拉圖的教育方式下培養(yǎng)出來的“‘美德之人”可能在金錢上并不會有特別好的益處。所以,他說老好人在清貧中養(yǎng)老是不容易的,但有錢的壞人老了肯定不會心安理得。為的是心安。
教育使認知能力得到正確方向的使用,一個這樣分工明確,井然有序,文教氛圍濃厚的國度也真能算是理想國了。
《理想國》讀書報告 篇3
我從不曾認真去思考自由。當鐵鏈日漸被腐蝕,我終于掙脫了鐵鏈,嘗試著去走出洞穴時,我以為我是自由的了。但是,洞穴外強烈的陽光卻刺得我眼睛生疼!我開始思考,我是行動自由了?還是思想自由了?我迷茫,我摸索,我一步一步地探尋。
“極端的自由就是極端的奴役!卑乩瓐D在談到四種制度時認為極端的自由就是不自由,而是變成了奴役,人本是自己的主人,卻變成了自由的奴役。我們得到的越來越多,但是我們也失去了越來越多。無論古今,人們追求自由的步伐從來沒有停止過。我們追求自由,卻不知不覺就陷入了自由的牢籠。盧梭說過,人生而自由,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自由本是我們追求的東西,但是成為普世價值的“自由”不再是給人們帶來興奮感,反倒是讓人陷入越來越深的迷茫之中。如果有人問我,你自由嗎?我可能會難以回答。什么是自由?人們一邊不斷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一邊瘋狂地增長自己的欲望,無形中我們給自己加了一層又一層的枷鎖。甚至很多人因為焦慮和慣性而陷入“超重”的生活。我們改變著,也被改變著。物質增長,欲望滋生,競爭激增,我們被迫前進,被迫選擇,處于時代的激流中,不進則退。自由,本該是無拘無束,和諧融洽的呀,為何卻有越來越多的人處于巨大壓力之中?上午捕魚,下午打獵,晚上從事批判,這是一種自由的生活生活方式,但是996的日子里怎么會允許你這樣?我們行動越來越自由了,但是我們思想?yún)s被禁錮了。高鐵飛機,速度越來越快,但是有多少人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又怎么會有時間來享受精神的自由思想的自由?自由并不在于可以做他想做的事,而在于可以不做他不想做的事。甚至,我們會經(jīng)?吹脚笥讶Φ娜怂坪醵加懈鞣N各樣的愛好,旅行、攝影、美食等。但事實上,很大一部分人并非是發(fā)自心底的熱愛,而是孤獨和焦慮在作祟。換句話說,那是一種壓力和快節(jié)奏下的極度不自由狀態(tài)。身體的壓力和心理的壓力共同作用,我們被時代所束縛,被別人的思想所束縛,我們不再是我們自己,我們是許多的別人,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我們甚至很難找到自己,又怎么會找得著真正的自由?美國詩人卡爾·桑德堡說,自由是令人迷惑的:人們占有它的時候,往往不知道有它;直到失去了,沒有了,他們才知道它。
在《理想國》中,雅典城邦賦予公民的自由只是一種參與政治生活的積極自由——源自個人想要成為自己的主人的期望,但是它從未給予公民消極自由(強調自由的內在價值),也就是個人能夠不受阻撓而私自行動的自由,F(xiàn)代民主社會,我們不僅重視積極自由,也注重公民的個性發(fā)展,重視消極自由。但是,消極自由也有其限度。自由是無所不為還是有所為有所不為?自由是不是意味著我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當然不是,縱欲享樂、窮奢極欲雖然也會帶來快感,但過后卻是更多的空虛和落寞,這就是柏拉圖所說的虛假表面的快樂而不是真實的快樂。尼采說,那些不知道自己缺乏自由之意志的人才是真正的貧窮。自由不應該超重,但是真正的自由應該是有重量的,否則就成了生命難以承受之輕了。自由可以自主選擇,但每一個選擇都意味著放棄,選擇越多,束縛也越多,并且隨之而來的`就是責任,我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自由買單。所以,每個選擇都要慎重。我們的責任、理想、追求等便是我們給自由適當增加的重量。有人說,“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理想,二是理想實現(xiàn)”說的正是兩種失重的狀態(tài)。自由,意味著要成為自己,通過追求、通過理想來實現(xiàn)自我,達到更高的高度,成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做別人,做許多的別人。
回到《理想國》中,在柏拉圖看來,自由的最高追求是善,善是一切的最高理念。人是向往善的,當人對善的向往得到了滿足,那么人就在此時此刻擁有了自由,認識善是人走向自由的根本途徑。但是,洞穴的人走到洞穴外后,是要承受著陽光的灼膚之痛的,靠近太陽,更要承受著巨大的痛苦。
熊偉在《自由的真諦》中寫到,“世界之大,機緣無盡,我在其中,可以無動于衷,可以隨遇而安,可以抉擇決斷以成大器。此之謂自由。由真正的自己決斷,乃真正的自由!蔽业沧,一路走來,或者失重,或者超重,慢慢地也學會平衡兩者的關系了。追求自由的道路任重而道遠,并且不會很輕松,但是自由是讓人神往的,自由也應該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有自由,便會有不自由,而且,我們常常因為不自由而產生痛苦。痛苦是生命本質的來源,我明知道這樣,仍萬般欣喜地追求著,在這個過程可以無動于中,可以隨遇而安,可以抉擇決斷,便也算成長了。
《理想國》讀書報告 篇4
作為西方乃至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哲學家之一,柏拉圖一生立著無數(shù),而《理想國》無疑是其中最能表現(xiàn)其政治思想的作品,其中哲學家與王的辯證關系也一直為后人稱道。通過蘇格拉底與他人豐富多彩、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對話,給后人展現(xiàn)了一個完美優(yōu)越的城邦。這個城邦是歷史上大大小小“烏托邦”的開山鼻祖。理想國的宗旨是締造一個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義國家。圍繞這個宗旨,柏拉圖開篇不久就開始討論什么是正義的國家,而不是什么是正義的人,他從城邦至公民、從上往下、從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該書是柏拉圖中期思想的總結,其語言華麗,邏輯縝密,想象豐富,闡述精彩,在歷史上頗具影響力。
羅素先生評價柏拉圖的《理想國》時說,這篇作品有一個藍本,是斯巴達和它的立法者萊庫格斯。無數(shù)青年讀了這類著作,燃燒起雄心,要做一個萊庫格斯或者哲人王。
柏拉圖認為的理想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這個國家由立法統(tǒng)治者,國家護衛(wèi)軍,普通勞動民三個階級組成。該書的核心思想是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政治家應該對哲學充滿向往,并不斷的追求自己在哲學上的進步,并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而這些所要體現(xiàn)的東西在他的《理想國》開始時候并沒有直接提出來,他是利用了正義二字逐漸將其拓展并且引申出來的。正義是一種好的表現(xiàn),然而什么是正義呢,面對這個看似很好理解的詞語,柏拉圖首先對它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我不敢奢望對《理想國》中所有的思想妄加揣測,只好在自己的知識范圍之內加上自己的興趣點,認真研讀分析《理想國》中關于哲人、王和國家的關系。
柏拉圖首次提出了讀書人,或者說哲學家的“入世”說,他認為哲學家不應該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去努力實踐,去奪取政權。而政治家只有在擁有了哲學思維之后才真正的能夠治理和統(tǒng)治好國家。
如此,“哲人王”則成為柏拉圖在《理想國》里提出的最理想的君王。
“哲人王”領導的城邦是柏拉圖理想的城邦制度。我國古賢孟子在孔子“內圣”基礎上開出了“外王”的理論。他認為,國家的元首必須是道德的領袖,如古代的堯舜。佛教也認為,最好的人間制度是轉輪圣王用“十善”治理國家。這么多先賢都認為天下最好的制度是圣人治下的制度。而我們所說的“哲人王”是個泛指,指的是一個好的王者,智慧者,仁愛者或圣人!罢苋送酢敝贫染褪悄撤N君主制或者貴族制度。
緣何古今中外的圣人先哲大多偏愛“哲人王”制度?我想柏拉圖在這點上和其他先哲應該有一定的共同之處吧:
1、君主制的優(yōu)點
如果君主是“上帝”,那么這樣的君主制無疑是人間最好的制度。原因如下,君主制的效率是高的,因為君主一聲令下,大家立刻執(zhí)行;君主制的決策是最正確的,因為最智慧的人當了統(tǒng)治者,他的決策是人間所可能的最好的決策;君主制是“最人道”的,因為“最慈悲”的人當了君主;君主制下的人民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無憂無慮。所以,柏拉圖認為“哲人王”統(tǒng)治下的城邦是理想國。
2、法律的局限性
法律是成文的,是經(jīng)過歷史傳統(tǒng)慢慢形成的,是由人制定的。正如佛教的戒律,并不是刻意要有這么多戒律的,而是每當出現(xiàn)一些不如法的事,佛陀就召集僧團制定一些新的戒律。如此下來,慢慢才形成了比丘戒等戒律
關于法律的局限性,柏拉圖在《政治家》里借客人之口說道:“因為法律從來不能用來確切地判定什么對所有的人說來是最高尚的和最公正的.從而施予他們最好的東西;由于人與人的差異,人的行為的差異,還由于可以說人類生活中的一切都不是靜止不變的,所以任何專門的技藝都拒斥針對所有時間和所有事物所頒布的簡單規(guī)則!标P于法律的政治家可修改性,柏拉圖又說到:“任何一個人或一群人,無論是誰,他制定了法律,如果他在認為那些法律需要改進時著手對它們進行修改,難道他不是在盡力做著與我們的真正的政治家所做的同樣的事嗎?”
出現(xiàn)例外的、法外的情況時,怎么辦,由誰說了算?這就要歸之于“哲人王”類的人物了。在美國,大法官可以對一些例外的案件進行最高審判。所以,美國的大法官在某種程度上正是行使了“哲人王”的作用。
柏拉圖的《理想國》里面不僅有著他對理想國的闡述,也包含著一種樸素的辨證主義觀點和應變的思想,他自始至終沒有明確給出正義的定義,也暗示著人們,這里沒有什么正確的定義,還需要繼續(xù)的探索研究,只不過他的想法是讓人們去利用這個探索研究構造他那種柏拉圖式的理想國。
“讓我們永遠堅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我們也才可以諸事順遂,無論今世在這里還是將來在我們剛才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卑乩瓐D在《理想國》的結尾如是說。
正義的哲學家做了王,也許,這是柏拉圖對國家的完美定義。
《理想國》讀書報告 篇5
第一次讀理想國這本書時花了一個多月,但因為都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沒有更深入地思考,幾乎是囫圇吞棗似的,看不懂的地方就直接略過了,當時只是覺得內容晦澀難懂,幾次看不下去想要棄書。但內心深處還是喜歡的,隔離在家的日子,又拿出來它,終于以一種被打擾較少的方式,用了整整一周的時間,重新讀了第二遍。
閱讀經(jīng)典的難點與好處在于,每一行字都需要、也值得去仔細思索和回味,甚至到深夜還讓人輾轉反側。然而,一旦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與他的思想產生哪怕一點的共鳴,那種感覺就好像心里一種原本混亂無序的狀態(tài)一下子有了一些規(guī)律和秩序,好像對于自身、生活,對于所處的這個世界的了解又深入了幾分。事實上,這是一件高于任何一種感官快樂的令人真正快樂的事情。
在這本書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于兩個部分的探討:
一、正義是什么?
柏拉圖通過拋出問題、一步步提出論據(jù),通過不斷辯論的方式,得出最終的結論,為我們描述了一個理想的城邦。對于一個理想的城邦而言,正義就是人人各得其所、各盡其責,每個群體能夠順應天性和稟賦,堅守自己的崗位,令整個國家得以自如運轉。
而對于個體的正義,也可以由此延伸得來。柏拉圖在哲學史上第一次揭示出,自我(錄魂)不是單一的實體,而是相反力量的集合。對于每個人來講,他的行為有三種根源,也就是書中講的靈魂的三個組成部分:欲望、情感和理智。要想達到個體的正義,也就是想得到身心的和諧,就必須要讓這種各司其職、配合得當。那么如何能做到這一點呢?如果讓欲望控制行為,無節(jié)制的滿足感官的快樂,只是讓本性中貪婪的欲望部分不停滋長,那對于一個人長遠的發(fā)展的危害無疑是致命的。情感的部分在此而言,起到的是監(jiān)督員或輔導者的作用。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升華自己的理性思維,通過理智的正確引導,讓情感部分成為理智的同盟軍,輔助理智共同管理欲望,才能做到讓自己的內心秩序井然,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這樣的個體才能被稱為一個正義的人,或者說這樣的個體的行為才稱得上正義的行為。
對靈魂中這三個部分的追求對應著三種人,即愛智者、愛敬者、愛利者。愛智者即追求理智和真理的人,愛敬者想要的是人們的尊敬和地位,愛利者是為了自己的欲望而逐利的人。在生活中究竟哪一類人是最快樂的呢?如果從快樂的豐富程度和深度來說,只有愛智者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既滿足了自身必要的欲望,又因為學識、能力出眾得到過人們的尊敬,可以說體驗到的快樂是一種在更高維度上、更加豐富和有內涵的快樂。
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通過不斷學習,努力向愛智者看齊,做每一件事情的'目的都不僅僅是為了利益,或者為了受人尊敬,而是為了獲取生命的真諦與崇高的理想,那么我想,這個過程事實上是自我消耗最少,并且能夠讓心靈的三部分和諧而充分地發(fā)揮作用,最終能體會到最純粹和本質的快樂的最佳途徑。
二、如何達到—關于洞穴的隱喻
理想國中有一個著名的洞穴隱喻,講的是被囚禁在洞穴中的人,只能在墻壁上看見洞外火光照出來的事物的影子,而看不見真實的事物,他們以為影子就是本體。假設有一個人得以走出洞穴,看見了外面真實的火光和世界,他才擺脫了束縛自己的牢籠,認識水平得到了變革似的飛躍。
一個人如果僅僅滿足于吃飯、睡覺等身體的需求,以及只是日復一日機械地勞作而不思考,那他無疑是“被縛住的人”,所過的日子無非是在洞穴中的日子。只有他開始學習、思考和探索,學習了解一件物品或事情,不僅是滿足于會使用或者了解具體的知識,而是繼續(xù)深入思考,激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新式思維,不斷練習透過具體表象看到事物本質的本領,對事物的理解做到融會貫通,不停地循環(huán)認識現(xiàn)象--總結規(guī)律--探尋真理的過程,那他最終會有一天掙開身上的繩索,形成自己獨立的思想體系,也即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使靈魂的三部分達到和諧共處。
這也正是人們?yōu)楹我x書學習、努力上進的原因。面向著理智的可知世界,要直視自己的內心,意識到自己成長環(huán)境和慣性思維的局限,從客觀的角度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思考判斷,從而不斷地突破主觀和狹隘的思想,拓展自己的邊界,最終成為那個走出洞穴的人。誠然,想要破除自我的枷鎖,這個過程一定是艱辛曲折的,但只要始終面對著火光的方向,在努力中尋找生命的意義,每向前進一步便是歡喜,這大概是我們最有尊嚴的快樂了。如果堅持不懈,最終必然會讓火光照進眼里和心中,成為一個有理想有追求、且內心和諧快樂的人。
《理想國》讀書報告 篇6
作為西方乃至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哲學家之一,柏拉圖一生立著無數(shù),而《理想國》無疑是其中最能表現(xiàn)其政治思想的作品。書中通過蘇格拉底與他人豐富多彩、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對話,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完美優(yōu)越的城邦。這個城邦是歷史上大大小小"烏托邦"的開山鼻祖。理想國的宗旨是締造一個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義國家--也就是所謂的理想國。圍繞這個宗旨,柏拉圖開篇不久就開始討論什么是正義的國家,而不是什么是正義的人,他從城邦至公民、從上往下、從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
一、國家組成柏拉圖認為的理想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這個國家由統(tǒng)治者,國家保衛(wèi)者,普通勞動者三個階級組成。
1.哲學王"除非哲學家當上國家的國王,或者說目前統(tǒng)治我們這個國家的國王,王子們都具有哲學家的那種認真和嚴肅的追求精神,以使政治的偉大和智慧結為一體,并堅決地請那些只安于兩者之一的無為之輩統(tǒng)統(tǒng)靠邊站,我想我們的國家只有這樣才能生存下去,才有得見天日的可能性,否則我們的國家將永無寧日。"書中說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政治家應該對哲學充滿向往,并不斷的追求自己在哲學上的進步,并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這就是哲學王的思想,柏拉圖認為一個國家的統(tǒng)治者應該是充滿智慧的!
2.保衛(wèi)者而作為國家的保衛(wèi)者,就是應該為國家或城邦盡職盡責,守衛(wèi)國家。他們應當是勇敢的。國家的保衛(wèi)者"沒有必要擁有私人的土地或其他財產,因為他們的報酬來自國內的人民,他們的事物也是人民給的,他們不該有私人的花消,我們需要的是他們真正地像個保護者的樣子!"勇敢就是作為國家保衛(wèi)者的品性,這樣才能是作為保衛(wèi)者的樣子。
3.勞動者"國家興旺是這個國家的民眾的生存需要,沒有國家的人是不能自己自足的","我們群居在一起,幫來幫去,大家都能從別人身上滿足各自的欲求。于是,當這些合伙人和幫手聚居一地,同舟共濟的時候,他們所形成的一個整體就可以稱之為一個國家。"柏拉圖的《理想國》中這樣寫到!在柏拉圖認為,作為國家的勞動者,有自己的專長,要有固定從事的'職業(yè)。他說:"牧人或織工也一樣,各依其技藝吃飯,有技藝的人應該充分發(fā)揮其技藝,持續(xù)性地駕輕就熟地工作,如果他不看中自己的專長,東也想插一手,西也插一手,那么真正屬于他的機會可能就會溜走。"作為一個勞動者,他應該也是節(jié)制的,節(jié)制與智慧和勇敢不同,智慧屬于統(tǒng)治者,勇敢屬于保衛(wèi)者,而節(jié)制卻是"貫穿到全體公民,把無論在什么行業(yè)什么領域中是,也不論在智力上,人數(shù)上還是經(jīng)濟上最強的、最弱的和半強半弱的人都協(xié)調起來,形成完美的和諧"
二、正義究竟什么是正義?
柏拉圖在書中借由蘇格拉底之口,詢問了他周圍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人說:"正義就是欠債要還"。還有的人說:"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如此種種的說法,柏拉圖都通過蘇格拉底一一的進行了反駁,他的反駁節(jié)節(jié)逼近,讓人無以招架,而不得不承認他們所說的并不是正義。可是其實當我把一整本書看完,他也沒有給出正義的全面的詳細的答案,可是在字里行間可以看出,柏拉圖的關于與國家有關的正義就是每個人在國家中,根據(jù)他在社會中的地位不同來做好他相應的事情,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勞動者,保衛(wèi)者,統(tǒng)治者三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同時,又有和諧分工,互助合作。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正義可以將擁有智慧的統(tǒng)治者,充滿勇敢的保衛(wèi)者和具有節(jié)制的勞動者統(tǒng)一起來,形成一個至善至美的理想王國!圣人的思想總是常人難以參透的,看著柏拉圖的《理想國》,我心中就有一個意念不停的泛起:螢蟲能夠理解太陽的不滅之光么?我無法參透《理想國》中的奧妙,也無法深入的了解它的深層次含義,它就象一座空中花園,必須有足夠的思想階梯才能夠爬的上去,進而對它研究,但我的思想階梯是不夠的,所以只能仰望而嘆之,道聽途說而思之,只言片語而感之。
《理想國》讀書報告 篇7
哲學一直是我的核心愛好之一,盡管現(xiàn)在在書店里的哲學書漸漸地都變得多起來,但經(jīng)典的卻真的很少見了,大體上給人的感覺就是“哲學”這個名詞正在漸漸從神臺上走下,走進尋常百姓家,但我始終認為,真正的哲學應該是幫助人們更好地去思考,更好地去生活,而不是用一些生澀的字眼將哲學的高度生生地捧上去,真正的哲學應當是淺顯易懂,簡明而深刻。
談柏拉圖不能不談《理想國》,這是大多數(shù)人的見解,借著讀這本書的契機,記下一些自己的思考,希望以后回頭再來看看時,能夠溫故而知新,有所裨益。
在面臨死亡的時候,有的人悔恨,有的人遺憾,有的人暴躁,有的人安詳,看起來,衰老真的是不怎么讓人愉快的字眼,但這種不愉快究竟是衰老本身給予我們的,還是別的東西在影響我們的情緒。從之前這些人的表現(xiàn)來看,我們之所以感到恐慌或是難過,并不是衰老本身給我們的'感受,更多的首先應當是我們對于因為自己的衰老而漸漸衰退的行動能力、思考能力等等的憤懣所以常常說,人是貪婪的,不滿足的,有人辯駁,正是因此,人類才有前進的動力,才有進步的可能性。但是我始終無法承認一種非正義的品性能夠成就一種正義的結果,從辯證法的角度來說,不管是好是壞,總有有利的一面,但我認為,含有非正義屬性的事物,其有利面永遠戰(zhàn)勝不了其陰暗面,除非有一天這種屬性被人們重新利用,向正義化轉變。人們的遺憾,以及所有他們對于冷酷的人際關系的反感,如此等等,并不是來自他們的年老,而是來自他們的性格。因為,對于任何一個生來心態(tài)平衡良好的人來說,年齡無足輕重。但是對于相反一類的人而言,年輕也好,年老也罷,都是產生煩惱的根源。
其次是因為我們對于自己一生的認識,在精神領域里,無論東方或是西方,都把死后的世界歸為兩類。東方叫作仙界和陰曹地府,西方稱為天堂和地獄。所以人在面臨死亡的時候,不免會權衡,自己死后會去向什么地方。我們沒辦法知道一個人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但是他自己一定知道自己干過些什么,所以自我的審判是最具真理性也是對自我觸動最大的審判。做盡壞事的人腦子里會不斷描繪出地獄中那些厲鬼可怕的模樣,那些情景越發(fā)清晰,讓自己夜不能寐。但對于一個自覺地不做壞事、一生恪守正義的人而言,用古希臘詩人品達的話說,他就會“懷著美好的希望度過最后的時光”。這種感覺我想真的只有真正已經(jīng)感受到死神的呼吸的人才能有。
塞法洛斯說,“錢最大的好處是讓人不必因為錢的緣故而有意或無意地對別人做壞事!边@句話很概括,的確,金錢本身只是一般等價物,應當是將正當?shù)膭趧游镔|化為金錢,然后用于去與別人的勞動產物作交易。塞法洛斯的這種說法我想應該讓每一個用不光彩的手段侵害別人利益從而得到財富的人感到羞愧。當然,資本的原始積累有其罪惡性,但在我們這個時代,我想,如果還是用原始積累的借口來搪塞,卻是很低劣的。
蘇格拉底說,“對于不肯掌權的人主要的懲罰,就是讓他被某個比他自己壞的人所統(tǒng)治。據(jù)我看,這就是為什么比較好的人要掌權的原因;他們不是處心積慮地期望從掌權得到快樂和利益,也不是把這當做好事,而是當作一件非干不可的倒霉事,只是因為找不到比他們自己更好的人可以讓賢而已!痹賮砜次覀兩磉叺墓,有多少是真正為了能夠能更高地為人民服務才去爭取這個職位,我們的媒體現(xiàn)在已經(jīng)把某個干部大干實事當做新聞材料,可以看到究竟有多么可悲。對于同一個問題,如果調查的樣本數(shù)達到一定數(shù)量,一定可以反映問題,百姓對于公務員這個職位的看法和態(tài)度,讓人很難過。
爭斗、仇恨以及互相拆臺都是不正義的結果。不正義必然會導致不和諧,無論是一個人也好,一個團隊也好,一個國家也好。那我們自己來說,做不正義的事情,一方面要承受外界輿論的壓力,另一方面更重的是要承擔自己良心的譴責,心理學上認為,一件事情如果沒有正面動機和動力方向的一致性,那么這件事是不會被做好的,縱使看上去還不錯,但也和原本應該到達的程度難以媲美了。所以,這種不正義讓我們內心產生混亂、猶豫、掙扎,這也是我們應當盡力擺脫不正義的緣由。
《理想國》的中心話題是正義,可見在柏拉圖這位偉大的哲學家眼中,一個理想國家的正義是多么重要。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個自己的哲學體系構筑的國家,我們若想建設好它,若想讓它幫助自己更好地生活,正義就應該存在于我們自己的心中。
《理想國》讀書報告 篇8
《理想國》是柏拉圖的經(jīng)典之作,知道柏拉圖的人基本都知道《理想國》,或許從《理想國》中,我們會讀到很多其實你自己并不認同的觀點,但這本書依舊有它的魅力所在,我依舊會被它深深吸引。
看完這本書,會被蘇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詭辯不僅教對手難以招架,也讓讀書的人難以跟上他飛快、機智的思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的辯論一步步將自己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完整表達出來,同時通過對城邦的哲學、道德、政治、經(jīng)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爭論,設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規(guī)定,并在辯論中不斷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國”的藍圖,向世人展現(xiàn)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國》傳達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圖心目中的理想國實質應該是封建貴族專制的奴隸制國家。這個國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節(jié)制的和正義的。在這個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為三等:掌握哲學思想的貴族統(tǒng)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階層,還有奴隸身份的廣大平民。柏拉圖認為國家權力應掌握在哲學家的手中,哲學家必須是有護衛(wèi)國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時也是一些真正關心國家利益的人,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城邦的正義。而代表勇敢的武士應努力維護城邦的安全,并維護統(tǒng)治者的任何決定。同時,他認為掌權者和被統(tǒng)治者間應保持和諧、團結的關系,被統(tǒng)治者要服從統(tǒng)治者的所有政策,這樣,才做到了節(jié)制和正義。柏拉圖描繪的這一理想藍圖,滿懷著憧憬,被后來的空想主義者所向往。
《理想國》展現(xiàn)了作者超凡的教育理念。柏拉圖非常重視教育問題,他為理想國設定的很多規(guī)矩、禮儀、道德,都沒制定成法律,而是寄希望于通過從小時候開始的教育來引導人的行為和方向。正如書中所說:“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導,能決定他后來往哪里走。”柏拉圖認為理想國的教育應從人小時候開始,包括質樸的音樂教育和體育教育,“樸質的音樂文藝教育則能產生心靈方面的節(jié)制,樸質的體育鍛煉產生身體的健康。”他希望監(jiān)督詩人、強迫他們在詩篇里培植良好的形象,同時監(jiān)督其他的藝人,禁止描繪邪惡、卑鄙的精神。他希望通過這樣,讓城邦的護衛(wèi)者遠離罪惡的形象,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從童年時,就和優(yōu)美、理智融合為一。這些從小抓教育的理念,無疑是有遠見的,并抓到了問題的關鍵之處。從一個人的童年開始施加影響,將服從統(tǒng)治的信念根植于心中,必然是最徹底、最有效、最穩(wěn)定的統(tǒng)治方法。這些教育理念,對后世的教育發(fā)展有著很大的影響。
與前面一樣,讀到這里,我又有了一些和柏拉圖相左的見解。柏拉圖覺得:為加強思想統(tǒng)治,應該不惜控制所有藝人,阻止他們不論在繪畫或雕刻作品里,還是建筑或任何藝術作品里描繪邪惡、放蕩、卑鄙、齷齪的壞精神,“哪個藝人不肯服從,就不讓他在城邦中存在下去”。但是,我認為:世界上善與惡、美與丑、正義與邪惡,都是相對應而存在的。因為有惡,人們才可以感受到善;因為有丑,人們才能體會到美;因為邪惡的.存在,人們才追求正義。摒棄一切反面的食物只保留正面是不可能做到的,追求極端只會適得其反。無論是藝術還是思想,都只有豐富、全面、博大精深時才是最有利于人才培養(yǎng)、有利于社會發(fā)展的。所以,或許不應該過分去追求社會思想的統(tǒng)一和單調,人的思想是不可能長期永遠的被壓制的。
《理想國》詮釋了柏拉圖的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柏拉圖認為理念社會和現(xiàn)實社會構成我們生存的世界,理念的社會真實存在而且處于永恒不變的狀態(tài)之中,但人類所感受到的世界只是理念社會的影子,微弱而不真實。人們感受到的世界由現(xiàn)象組成,時刻在時間、空間的作用下不斷變化。以這個理論為基礎,柏拉圖提出了與眾不同的一種認識論,囊括理念論和認識論,以此來指導他的哲學教程。柏拉圖作為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書寫并流傳了豐富的哲學著作,創(chuàng)造了博大精深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對后世哲學影響尤甚!独硐雵穾缀跏且徊俊罢軐W大全”,大部分由對話體寫成,文體之優(yōu)美,思維縝密。柏拉圖認為我們我們生活的世界分為可感世界與理念世界,只有有知識的人才能將具體事物與理念事物準確區(qū)分開,因為他們能真正認識到美。柏拉圖覺得善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原因,它是最高的理念。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我始終覺得世界是唯物的,一切都互相聯(lián)系的處于發(fā)展變化之中,人能主觀能動的認識世界上的事物,但人的認識會受立嘗知識、世界觀等不同因素的影響。雖然我和柏拉圖的世界觀有著很大的不同,但是對于善、對于美,我們都是心懷感恩并敏銳感受著的,對于它們的歌頌我們有一顆同樣的心。
這本書對我有不小的啟迪,它不僅能讓我了解古希臘的政治制度、經(jīng)濟狀況、風俗人文等,還能跟著蘇格拉底的辯論培養(yǎng)一些哲學思維,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哲學家思考問題的方式和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同時也能學到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
《理想國》讀書報告 篇9
《理想國》是西方最早的哲學和散文體著作之一,作者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創(chuàng)始人柏拉圖。在這本書中,柏拉圖闡述了自己貶低感性認識,抬高理性認識的哲學觀念,評價了荷馬史詩的藝術價值。他認為雅典貴族統(tǒng)治的古希臘前期是民主政體,是“理想國”,而“理想國”的國王必需由哲學家來擔任。
本書開篇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什么是正義?”,正義是“將他人的東西歸還給他嗎?”,正義是“將善給予朋友,把惡給予敵人嗎?”。柏拉圖認為,正義除了個人正義之外,還存在著城邦正義,或者說,還存在著國家制度的正義。這對后來人們在考慮國家正義、法律正義過程中產生重大影響。柏拉圖的正義提醒我們,重要的不僅是計算我們從社會獲得了什么,而且還要計算我們?yōu)樯鐣捻樌统晒μ峁┝耸裁础?/p>
智慧是真理和知識的源泉,最高知識就是善的理念,善的理念就是最高智慧。這就是《理想國》中的柏拉圖密碼。這本書給我的啟示是:以全新的目光認識自己和世界,明確認識到自己要走的路、世界已經(jīng)走過和正在走的路。
《理想國》是柏拉圖的傳世名作,亦被稱為“關于正義的學說”,同時《理想國》也被后人譽為震古爍今之書。原書共分為十卷,以“理想”為定義,主要涉及國家專政問題、獨裁問題、正義與非正義問題、善與惡問題、教育問題以及男女平權等諸多問題。
在這本書中,柏拉圖所關心的理念主要是正義與非正義的評價,他通過蘇格拉底與玻勒馬霍斯、格勞孔、阿德曼托斯的辯論對話的形式,把自己的治國理想滲透于其中。柏拉圖的理想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烏托邦。在他的.理想國里,統(tǒng)治者必須是哲學家,他認為現(xiàn)存的政治都是壞的,人類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學家掌握政權,也只有真正的哲學家才能拯救當時城邦所處的危機。這種信念構成了柏拉圖成熟的政治哲學體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哲學家”有著特殊的內涵。這種構思,不但顯示出哲學家的膽略,更顯示出思辨的智慧。在這內容龐大的十卷中,我肯定不能一一講到。所以,我只能就其中的一兩點談談自己的想法。
正如前面所說,柏拉圖所關心的理念主要是正義與非正義的評價。所以,可以這樣說,《理想國》真正奠定了西方正義學說的基礎。書中把正義范疇作為討論的中心,并通過歸謬的方法,先提出正義的不確切定義,然后歸納抽象來尋找正義的真正含義,這也就是所謂蘇格拉底真理“助產術”的來源。“什么是正義?”《理想國》一開頭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第一卷里,柏拉圖和格勞孔、西蒙尼德、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等人先后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
從第二卷起,柏拉圖開始討論城邦的正義,并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好的城邦應當具備勇敢、智慧和節(jié)制!懊總人必須在國家里執(zhí)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當其城邦的三個階層(統(tǒng)治者、守衛(wèi)者和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和諧分工、互助合作的時候,這個城邦才具備了“正義”的美德。然后,他從城邦的正義類比地推出個人的正義,認為那是“大”與“小”或“外”與“內”的關系。個人的正義就是“正義的人不許可自己靈魂里的各個部分互相干涉,起別的部分的作用。
他應當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達到自己主宰自己,自己內秩序井然,對自己友善!蓖瑫r,“在掙錢、照料身體方面”或“在某種政治事務或私人事務方面”,保持符合協(xié)調的和諧狀態(tài)的行為,就是正義的好的行為。正義的人是快樂的,不正義的人是痛苦的。
當柏拉圖的理想國——正義的城邦建立完畢,他終于可以提出自己思想的核心了:“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應該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去努力實踐,去奪取政權;政治家應該對哲學充滿向往,并不斷地追求自己在哲學上的進步,并利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
雖然已經(jīng)過去了兩千多年,但是柏拉圖和他的《理想國》仍然散發(fā)著光芒,為現(xiàn)代政治指點迷津。世界政治經(jīng)過幾千年的發(fā)展變遷,雖然并沒有形成理想國的最終模樣,但其中所論述的許多方面已成為現(xiàn)實。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理想國將不再是理想,而是真正的能夠讓全世界人民生活其中的沒好國度。
《理想國》讀書報告 篇10
《理想國》的對話體寫作方式讓我自然而然想起了我們中國的孔子。雖然《理想國》里思想都是柏拉圖本人的,但是我們不可否認,他作為蘇格拉底的弟子,其思想觀念受蘇格拉底之深,而且以蘇格拉底的口吻來寫,書中一直把正義作為討論的對象,并通過歸謬的方法,先提出正義的不確切定義,而后歸納抽象來尋找正義的真正含義,遵循著蘇格拉底“助產術”的尋求智慧之路,所以我們讀來常常感覺就是蘇格拉底本人在辯論。同樣是生活在差不多時代的偉大哲學家,一先一后,經(jīng)歷竟也是如此相似,孔子有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撰寫的、記錄其言行的《論語》,蘇格拉底有其弟子借其口而使早期對古希臘哲學最初探索得以流傳的《理想國》。
初中時就通過一些簡單渠道聽說過《理想國》,心中對“理想國”的定位如莫爾的“烏托邦”,如陶淵明的“桃花源”,真正拿到這本書才知道“Republic”的真正來源。比起充滿幻想的描繪一個理想社會,這本書更是向我們展現(xiàn)了古希臘那個充滿魅力的辯論時代。由于讀的不夠精細,所以不敢說真正讀懂領會了多少東西,但是卻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哲學家們最初一直倡導和崇拜的理性的玄冥、邏輯之曲折、言辭之詭秘。曾經(jīng)中學時代在歷史課上看到那些類似于智者學派的古希臘人熱衷于辯論,在田間街頭、小巷集市運用各種辯論法則,或談笑風生,或面紅耳赤,或洋洋得意,或灰頭土臉的你說我論時,總會對那個誕生最早文明的古國之一,產生無限遐想,所以慶幸在年輕時代還能真正有機會走進書里,走進那個神秘世界。
“什么是正義,”這是柏拉圖和格勞孔、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西蒙尼德在第一卷一直討論圍繞的中心,“欠債還錢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分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而后開始討論城邦的正義,認為一個好的城邦應該具備勇敢、智慧和節(jié)制等美德,每個人都是在國家里執(zhí)行適合他天性的職務,如孔子的“性相近也”觀點一樣,蘇格拉底認為教育可以激發(fā)人性里潛在的能力和知識,而柏拉圖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沿襲。當城邦里的統(tǒng)治者、守衛(wèi)者、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和諧分工時,這個城邦就具有了“正義的美德”,然后從城邦類比到個人,認為那是“大”“小”“內”外‘的關系,正義的個人就是安排好自己的事情,自己主宰自己,對自己友善,同時在某些政治事務、私人事務上,保持和諧的狀態(tài)的行為,就是正義的好行為。
正義永遠是快樂的,而不正義反之,王政最好,寡頭政治、民主政體、僭主政體都不如以哲學王做統(tǒng)治者更符合正義的定義。針對社會,討論還涉及了女子教育、兒童的生育與培養(yǎng)等問題,并且含有男女平等的民主輝光,一個國家里也能夠造就出類拔萃的女人,他們也可以去守衛(wèi)城邦。“理念”說也是柏拉圖思想的一個重要支撐部分,他認為哲學王應該成為正義城邦的統(tǒng)治者,因為他可以“把握永恒不變的事物”,“永遠酷愛那種能讓他們看到永恒的不受產生與滅亡過程影響的實體的知識”“天賦具有良好的記性,敏于理解,豁達大度,溫文爾雅,愛好和親近真理、正義、勇敢和節(jié)制!蔽闹小疤K格拉底”用船長的譬喻說明一個真正哲學家在城邦的處境。
讀到中后部分,我的腦海里似乎才開始勾畫出“蘇格拉底”所描繪的“理想國,”可是就他自己來看,“只有在某種必然性碰巧迫使當前被稱為無用的那些極少數(shù)的未腐敗的哲學家,出來主管城邦,并使得公民服從他們管理時,或者,只有當當權的那些人的兒子、國王的兒子或當權者本人、國王本人受到神的感化,真正愛上了真哲學的時候,”城市、國家才能完善,才能成為理想國。同時柏拉圖還用一系列的比喻來論證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這似乎也成為柏拉圖哲學的出發(fā)點和堅持的原則。于是我也深刻的體會了所謂的“日喻”“線喻”和“洞喻,”柏拉圖建構起了他的.理念世界。
關于國家,非得有哲學王不可,于是柏拉圖也極力探討幾何學的重要性,也包括天文學、音樂、體操和辯證法,并且論述了這些的重要程度,他有關這些課程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對我們有很大的借鑒作用。“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是他心目中創(chuàng)建理想國的思想核心。柏拉圖為我們這些后來人描繪的理想藍圖,為19世紀的空想主義者提供了藍本。
一本《理想國》,涉及到了道德、民主、教育、文藝、平等等諸多問題,一系列看似平常的談話,范疇廣泛,信息量大,卻又毫無間隙,娓娓道來,整合而連貫。我想,哲學應該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學科,不僅是因為先哲們對它的孜孜以求,也不僅僅是因為后來的許多學科就是從哲學分支而來,而是因為它是先人們智慧的結晶,理論與實踐的精華。深邃的思考、對美好的追求,看待事物的態(tài)度、縝密的思維方式等等都與哲學息息相關,我們想要更好的生活,想要看待學術問題的不同眼光,無一不需要我們的哲學功底,需要我們與哲人對話,采擷他們思想的豐碩花朵。
《理想國》讀書報告 篇11
《理想國》為柏拉圖著,其內容是柏拉圖以蘇格拉底口吻講述的,主要有《蘇格拉底的申辯》,《裴多》,《克里多》,《國家》,《巴門尼德》,《智者》,《法律》等。是一本辯論的記述書。
《理想國》有很多版本,我讀的是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的。雖然比較舊,但是比較全,這樣保留了更全面的思想。
說實話,這是我讀得非常痛苦的一本書,大概哲學類的書籍皆如此吧,之前花了八、九個月時間讀完北大哲學系教授張祥龍著的《西方哲學筆記》并且做了筆記,感覺也不是很難。我感到,在短時間內讀完《理想國》是很難的,這正是我感到痛苦的原因。遠不如讀小說有趣,一本200多頁的小說,我可以在一天內讀完。但這本《理想國》我花掉了一周的時間,才算是粗略的讀了一遍。
首先,我要說,蘇格拉底在書中大部分都在講一個理想的世界,理想國。這個理想國過去沒有,現(xiàn)在也不存在,將來也不會出現(xiàn)。就和共產主義社會似的,不大可能實現(xiàn)。
書中提到,婦女兒童公有,這種想法我真的不敢茍同,婦女、兒童他們是財務嗎?蘇格拉底站在男性主義的角度上,做出此等事來,簡直是荒謬。為什么不說男人兒童公有?這是一個父系社會的產物,男權的產物。
說實話,在公元前,古希臘是公認的民主之地,民主程度在這里很高。古希臘所在地方因其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造就了民主輝煌的`時代。這里有很多城邦,大大小小,星羅棋布,相比于同時期的中國,不可能有這么高的民主程度,與地理環(huán)境有直接的關系。
切入正題,我讀《理想國》,感受到的是蘇格拉底那讓人無可奈何的辯論之術,不知道有沒有詭辯的成分,還有通本書上其他幾個人,其回答完全是贊同的。也就是說,是蘇格拉底一個人在說教。別人隨聲附和。他給自己提問,然后自己早有準備,給自己回答,無頭無尾。
書中很多論點有其歷史局限性,作為一個在儒教影響下的中國人,我要批判的是:“蘇格拉底說,正義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別人的事,有自己的東西干自己的事!边@與中國儒學積極入世完全背道而馳。難道我們在路上見一人拿了很多東西,幫忙,分擔一點負擔,出于好心。這就成了不正義了!我看這一論調與老子有幾分相似。
書中的四個品德:智慧、勇敢、節(jié)制和正義對今人今世有很好的影響。我非常贊同,做一個有智慧的人,智者,勇敢的人,不但小懦弱,節(jié)制的人,不貪得無厭,沉溺于縱欲,做一個正義的人,掃盡天下不平事。
蘇格拉底說,理想國的人,特別是統(tǒng)治著,護國者,要學習算數(shù),幾何,立體幾何,天文學還有音樂和體育,特別是戰(zhàn)士更要學習音樂和體育,從很小就得學習。通過學習音樂和體育這兩門課,達到強身健體,身心平衡。他看到了教育的重要性。這對于今天的社會發(fā)展也算是一個正確的引導吧。他還認為,知識理智歸于理性,信念和想象歸屬于意見。我覺得這種分類是不完美的,太過個性化了。
書中精彩部分在我看來就是后幾卷,從貴族政治(王政)向僭主政治一步一步演變的過程講述。蘇格拉底自己那么認為,就那么講出來了。而且看起來還挺有道理的。符合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
王者型政治因血統(tǒng)問題演化至貪圖名譽型繼而演變?yōu)楣杨^型政治,又因為愛財,無節(jié)制的搜刮財富,不關心其它問題以至于人民造反,形成民主型政治。而民主型政治又因為過分民主,導致極權的發(fā)生——僭主政治的出現(xiàn)。在蘇格拉底看來,僭主是最不幸的,連同這個國家一起,墜入不幸的深淵;王者是最幸福的,王政國家比僭主政治國家幸福729倍,相隔三個層次,真是有趣。
蘇格拉底把人分為三個基本類型,愛智者、愛勝者和愛利者。在今天看來也還是這樣,名利人生,“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說的就是這個問題。所以,我感受到,盡管時間已過了這么久,好幾千年,但人的本性未變多少。歷史每天都在重演。
第十卷是我做記錄最多的一卷,也是最后一卷。這一卷讓我想起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神話部分。這一卷里講述一個故事:勇士厄洛斯的故事,厄洛斯走了一遭地獄,看了陰間是怎樣一幅場景。富有戲劇性的是,故事里說靈魂不死,要過忘記平原,喝一河里的水,這樣才能去投胎。這不禁使我想起中國的文化,閻王殿,閻王宣判后,鬼魂過奈何橋,孟婆湯的事。還有做好事,享受十倍的報酬,1000年的幸福生活;做了壞事,要經(jīng)歷一千年的苦難生活。靈魂是不死的,但靈魂的記憶是要被更改的。
書中有一謎語,很有意思,“一個男人(又不是男人)看見(又沒看見)一只鳥(又不是鳥)站在樹枝上(又不是樹枝),撿起一石塊(又不是石塊)打它”。還有就是關于阿卡蒂亞公主,擅長跑步,生長的十分美麗。傳說向她求婚的的人必須和他賽跑,輸了就要被殺死。
還有很多具有哲理性的話語,如,一事物不能被其他事物的惡所滅亡。有道理。
好了,就談這些吧,我的綜合能力不強,無法系統(tǒng)的寫出讀后感。這些感想沒有什么順序,僅僅是有感而發(fā),而且是隨機的。不過《理想國》這本書確實很好,是人類的寶貴精神財富,值得很多青年人去細細。
《理想國》讀書報告 篇12
在我們這天的時代中,對于任何的東西我們習慣于問的問題是:這個有什么用?真的,我在自我的讀書的時候也常常問:這個有什么用?因為在我們的這天的時代中,有沒有用或許是痕量一些東西的標準,有用的將是受到人們的歡迎的,相反沒有什么用的東西,在我們這天這個時代很緊缺而資源十分不足的國家中是十分的不受歡迎的,所以問有沒有用是正確的,因為這個是我們時代的要求,也是社會在他的發(fā)展的過程中所務必認真應對的。
這個時代要求我們要真誠的問是否有用,我們的價值的標準是有用還是沒有用,而我對于這個的理解就是這樣的,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以為我們的整個社會環(huán)境在實用的技術的包圍中沒有理由不對有沒有用提出一個明確的答復,所以,在我們的理解中,有用與否和我自我的觀點是不相關的,我沒有理由抨擊那樣的追問,因為你以個人的力量是沒有辦法對我們的時代的東西提出質疑的,個性是我們的時代是一個不一樣尋常的時代,我們的國家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所以有用的需要是不允許有什么別的東西的,所以我們需要理解,所以我們學會了在自我的思想中尋找自我在這個社會中的出路!
<理想國>有什么用?柏拉圖作為西方的一個國家的政治上的思想之父,我們問他:你寫的書有什么用?我們的問題放在別的地方或許是荒。唐的,但是我的問題決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當你拿這本書和很多的人交流的時候,他是會問你的,但是我自我是不會回答這樣的問題的,因為我的學識沒有到達那樣的地步,但是我卻能夠說出我自我的理解。就是這樣的理解。而在一些地方這樣的問題只會帶來人們的嘲笑,因為這根本不是個問題!而我想說的是,在我們這天的時代中,柏拉圖的思想給我們的只能是一種理念的培養(yǎng),你如果說那這個對我們的實際有什么樣的作用的時候,我沒有答案,我不會回答。
因為我們的理解的基礎是不一樣的。一個國家有他自我的理念,一個社會有他自我的指導思想,一個人也有他自我的思想內涵,所以柏拉圖的書給我最大的理解就是他給我們能夠較為好的理解西方的關于法律的最原初的思考,展現(xiàn)那個時代的人的思想,展現(xiàn)他們關于法律的思考,而這個思考對我們是十分的重要的,你明白,我們的法律來自西方,我們的治理國家的理念同樣來自西方——你不要忘了,馬克思就是西方人,他是在一種宗教的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中成長,而他畢生生活的環(huán)境也是西方的'社會———所以我們要理解這天的東西,這天的西方,
或者說如果我們要真的的是想依法治理國家的話,那么柏拉圖的思考是無法回避的,法律的世俗性和他的神性是導致我們這天依法治國搞的并不怎樣樣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因為我們沒有宗教的理解,我們缺乏那樣的思考,我們缺乏那樣的理解,我們在有沒有用的支配下十分的鄙夷理念的力量,那么,這樣的東西是十分的沒有必要的,于是自然很多的東西我們沒有辦法來理解。
或許你會問我,理念是什么?你明白思想的力量是巨大的,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文字監(jiān)獄從秦始皇開始,焚書坑儒的故事一向在教育著后世的統(tǒng)治者,告戒著讀書人的歷史,讀書人的思想和讀書人的感動,所以,讀書人的自由需要讀書人的理解,統(tǒng)治者的認同在讀書人的理解中是十分的荒。唐的,因為獨立與自由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在這樣的狀況下,你明白理念的作用,再看明清時期的文字監(jiān)獄,恐怖中透出的是讀書人的辛酸,但是讀書人的理解和讀書人的理念,從這樣的例子中我們或許能夠看到理念的作用,從統(tǒng)治者對于讀書人言論自由的恐懼我們能夠看出理念的力量,于是,我們明白了這樣的東西,或許你從這個能夠理解理念的作用了。而柏拉圖從政治的角度出發(fā)思考國家的建立,從而思考法律的作用在國家體系中的地位,告訴我們的是一個理念的培養(yǎng)的重要,對于我們這天這樣的一個浮躁的時代和這個不以知識為教育理念的時代中,一切以程式化的思考為模式的時代中,或許理念的作用也會凸顯他的張力。
《理想國》讀書報告 篇13
《志向國》是一部政治學經(jīng)典,但在讀這本書時,我的思維經(jīng)常在字里行間靜靜的遠行,所以有時候不得不停下來想想自己的思維跑到了哪里,是怎樣跑的。
這本書不是很簡單讀懂的,在細讀起來總是覺得在和先哲對話時少了那份開闊與氣度,多了些唯唯諾諾,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話去理解去探究可那終歸是一道很漫長且艱辛的路,所以我將漸漸的前行,那樣收獲的或許才更多。
在《志向國》里蘇格拉底剛起先探討的話題就是正義問題。正義真的是一個很難解答的問題,有時想與其長期的在屋里思索理念上的正義還不如做一件正義的事,為一些不公發(fā)發(fā)自己的聲音來的更為實際;蛟S這是浮躁或許這也是心虛,因為正義千百年來很多人都未明白,仿佛自己能恍然若悟的幾率也很小。但我卻信任自己和柏拉圖一樣,對正義有著劇烈的向往與憧憬!可他認為肯定的正義在神那里,作為一個唯心主義者這是一個很好的答案。而對于自己甚至對于整代中國人來說缺乏信仰總是讓我們有時候焦慮、孤寂、無所適從,不知將來、過去,甚至不明白現(xiàn)在。柏拉圖最終說讓我們恒久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才智。我很喜愛,或許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愛因為有了自己別樣的感受。
柏拉圖不僅是一位宏大的政治學家也是一位哲學家,其哲學才智盡管沒有特地的`哲學專著,但卻幾乎體現(xiàn)在他的每部著作當中。不論是從早期的《志向國》,過渡階段的《政治家》還是思想有了較大轉變的《法律篇》,都閃爍著西方哲人的才智之光。
在哲學上,柏拉圖繼承了蘇格拉底的唯心主義,成為西方客觀唯心主義哲學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在閱讀《志向國》這本書時,柏拉圖的一個主導的觀念及其對話的起點就是:理念本身是實在的,感知、具象與閱歷的都是虛幻的。比如說,在書中就柏拉圖與大家辯論的緣起正義而言,什么是正義?蘇格拉底的對手給出了正義的多種解答,諸如傳統(tǒng)的仰或當時流行的:正義是有話實說、欠債還錢、把善賜予友人,把惡賜予敵人、幫助摯友,損害敵人等,這些都是正義的詳細事例,正如現(xiàn)在問我們一樣我們總會回答成正義的人或正義的事。因為他認為真正的學問是理念,不是存在于客觀可見的物體之中的。而其哲學觀點可以簡潔的總結為認為理念是事物的永恒不變的范型,是獨立于個別事物和人類意識之外的實體。感性的詳細事物是不真實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這些都在《志向國》的正義論與洞窟理論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闡釋。依據(jù)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他的理論是典型的唯心主義,但作為一個智者與先驅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
一個人的哲學觀對其理論有著很大的影響,其理論也隨處可以看到其哲學觀。在《志向國》里柏拉圖的這種理念說對其在辯論中思維的綻開、發(fā)展都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是這本書對話的起點也是其中的一個主導觀念。在看這本書時我常想起中國的哲學問題,想起另一位的哲學大師王陽明,或許他們觀點什么的相關的真的很少,或許唯一的關聯(lián)就是他們都被稱作唯心主義,而唯心主義在過去思維里,在我們從小被教育或明或暗的教育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與辯證法時,我們對唯心主義或許不是厭惡反對但至少也退而遠之,不敢親近,就如王陽明大家許多人或許只知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這句話。這句話充溢了詩意與人生很難理解的韻味,可這句話也是我們在哲學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進一步知道王陽明是余秋雨的書里提到了這位老鄉(xiāng),這位在抗日斗爭期間日本人特地派人為其守墓,有個日本將軍甚至有個腰牌上寫道一生俯首拜陽明,讀到后我深深的觸動了,覺得如此對一個厲害的人物在我們厚厚的課本里竟然沒有提過,自己也知之甚少。后來也也許了解了一下王陽明,明白了其宏大,盡管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唯物主義者,但這不能阻擋我們去觀賞他的宏大。
《理想國》讀書報告 篇14
知道柏拉圖的人幾乎都知道《志向國》這本書,這本書不僅具體記載了古希臘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更以對話體完整的表達了柏拉圖的哲學見解和政治志向,在世界哲學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珍寶。這個學期,我專心的讀完了電子雜志版的《志向國》,感覺既有啟發(fā)又有異議。
看這本書,會被蘇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索所折服,他的詭辯不僅教對手難以招架,也讓讀書的人難以跟上他飛速、機靈的思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的辯論一步步將自己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完整表達出來,同時通過對城邦的哲學、道德、政治、經(jīng)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爭辯,設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規(guī)定,并在辯論中不斷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志向國”的藍圖,向世人呈現(xiàn)了自己的政治志向。
《志向國》傳達了作者的政治志向。柏拉圖心目中的志向國實質應當是封建貴族專制的奴隸制國家。這個國家肯定是才智的、英勇的、節(jié)制的和正義的。在這個志向的城邦中,人被分為三等:駕馭哲學思想的貴族統(tǒng)治者、駕馭武力的武士階層,還有奴隸身份的廣闊平民。柏拉圖認為國家權力應駕馭在哲學家的手中,哲學家必需是有護衛(wèi)國家的才智和實力的人,同時也是一些真正關切國家利益的人,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城邦的正義。而代表英勇的武士應努力維護城邦的平安,并維護統(tǒng)治者的任何確定。同時,他認為掌權者和被統(tǒng)治者間應保持和諧、團結的關系,被統(tǒng)治者要聽從統(tǒng)治者的全部政策,這樣,才做到了節(jié)制和正義。柏拉圖描繪的這一志向藍圖,滿懷著向往,被后來的空想主義者所憧憬。
與前面一樣,讀到這里,我又有了一些和柏拉圖相左的見解。柏拉圖覺得:為加強思想統(tǒng)治,應當不惜限制全部藝人,阻擋他們不論在繪畫或雕刻作品里,還是建筑或任何藝術作品里描繪邪惡、放蕩、卑鄙、齷齪的壞精神,“哪個藝人不愿聽從,就不讓他在城邦中存在下去”。但是,我認為:世界上善與惡、美與丑、正義與邪惡,都是相對應而存在的。因為有惡,人們才可以感受到善;因為有丑,人們才能體會到美;因為邪惡的存在,人們才追求正義。摒棄一切反面的食物只保留正面是不行能做到的,追求極端只會適得其反。無論是藝術還是思想,都只有豐富、全面、博大精深時才是最有利于人才培育、有利于社會發(fā)展的。所以,或許不應當過分去追求社會思想的統(tǒng)一和單調,人的思想是不行能長期恒久的被壓制的。
《志向國》詮釋了柏拉圖的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柏拉圖認為理念社會和現(xiàn)實社會構成我們生存的世界,理念的社會真實存在而且處于永恒不變的狀態(tài)之中,但人類所感受到的世界只是理念社會的影子,微弱而不真實。人們感受到的世界由現(xiàn)象組成,時刻在時間、空間的.作用下不斷改變。以這個理論為基礎,柏拉圖提出了別出心裁的一種相識論,囊括理念論和相識論,以此來指導他的哲學教程。柏拉圖作為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書寫并流傳了豐富的哲學著作,創(chuàng)建了博大精深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對后世哲學影響尤甚!吨鞠驀穾缀跏且徊俊罢軐W大全”,大部分由對話體寫成,文體之美麗,思維縝密。柏拉圖認為我們我們生活的世界分為可感世界與理念世界,只有有學問的人才能將詳細事物與理念事物精確區(qū)分開,因為他們能真正相識到美。柏拉圖覺得善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緣由,它是最高的理念。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我始終覺得世界是唯物的,一切都相互聯(lián)系的處于發(fā)展改變之中,人能主觀能動的相識世界上的事物,但人的相識會受立場、學問、世界觀等不同因素的影響。雖然我和柏拉圖的世界觀有著很大的不同,但是對于善、對于美,我們都是心懷感恩并敏銳感受著的,對于它們的歌頌我們有一顆同樣的心。
看這本書,不僅能了解古希臘的政治制度、經(jīng)濟狀況、風俗人文等,還能跟著蘇格拉底的辯論培育一些哲學思維,肯定程度上了解了哲學家思索問題的方式和對待生命的看法,同時也能學到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這些對我來說都是不小的啟迪。讀這本書,我收獲良多。
《理想國》讀書報告 篇15
《理想國》是一部政治學經(jīng)典,但在讀這本書時,我的思維常常在字里行間悄悄的遠行,所以有時候不得不停下來想想自己的思維跑到了哪里,是怎樣跑的。這本書不是很容易讀懂的,在細讀起來總是覺得在和先哲對話時少了那份開闊與氣度,多了些唯唯諾諾,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話去理解去探索可那畢竟是一道很漫長且艱辛的路,所以我將慢慢的前行,那樣收獲的也許才更多。
在《理想國》里蘇格拉底剛開始討論的話題就是“正義”問題。正義真的是一個很難解答的問題,有時想與其長期的在屋里思索理念上的正義還不如做一件正義的事,為一些不公發(fā)發(fā)自己的聲音來的更為實際。也許這是浮躁也許這也是心虛,因為正義千百年來許多人都未明白,仿佛自己能恍然若悟的幾率也很小。但我卻相信自己和柏拉圖一樣,對正義有著強烈的憧憬與向往!可他認為絕對的正義在神那里,作為一個唯心主義者這是一個很好的答案。而對于自己甚至對于整代中國人來說缺乏信仰總是讓我們有時候焦慮、孤寂、無所適從,不知未來、過去,甚至不明白現(xiàn)在。柏拉圖最后說“讓我們永遠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我很喜歡,也許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歡因為有了自己別樣的感觸。
柏拉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學家也是一位哲學家,其哲學智慧盡管沒有專門的哲學專著,但卻幾乎體現(xiàn)在他的每部著作當中。不論是從早期的《理想國》,過渡階段的《政治家》還是思想有了較大轉變的《法律篇》,都閃耀著西方哲人的智慧之光。
在哲學上,柏拉圖繼承了蘇格拉底的唯心主義,成為西方客觀唯心主義哲學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在閱讀《理想國》這本書時,柏拉圖的一個主導的觀念及其對話的起點就是:理念本身是實在的,感知、具象與經(jīng)驗的都是虛幻的。比如說,在書中就柏拉圖與大家辯論的緣起正義而言,什么是正義?蘇格拉底的對手給出了正義的多種解答,諸如傳統(tǒng)的仰或當時流行的:正義是有話實說、欠債還錢、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幫助朋友,傷害敵人等,這些都是正義的具體事例,正如現(xiàn)在問我們一樣我們總會回答成正義的人或正義的事。因為他認為真正的知識是理念,不是存在于客觀可見的物體之中的.。而其哲學觀點可以簡單的總結為認為理念是事物的永恒不變的“范型”,是獨立于個別事物和人類意識之外的實體。感性的具體事物是不真實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這些都在《理想國》的正義論與洞穴理論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闡釋。根據(jù)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他的理論是典型的唯心主義,但作為一個智者與先驅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
一個人的哲學觀對其理論有著很大的影響,其理論也隨處可以看到其哲學觀。在《理想國》里柏拉圖的這種理念說對其在辯論中思維的展開、發(fā)展都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是這本書對話的起點也是其中的一個主導觀念。在看這本書時我常想起中國的哲學問題,想起另一位的哲學大師明,也許他們觀點什么的相關的真的很少,也許唯一的關聯(lián)就是他們都被稱作唯心主義,而唯心主義在過去思維里,在我們從小被教導或明或暗的教導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與辯證法時,我們對唯心主義也許不是厭惡反對但至少也退而遠之,不敢親近,就如明大家很多人也許只知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這句話。這句話充滿了詩意與人生很難理解的韻味,可這句話也是我們在哲學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進一步知道明是余秋雨的書里提到了這位老鄉(xiāng),這位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日本人專門派人為其守墓,有個日本將軍甚至有個腰牌上寫道“一生俯首拜陽明”,讀到后我深深的觸動了,覺得如此對一個厲害的人物在我們厚厚的課本里竟然沒有提過,自己也知之甚少。后來也大概了解了一下明,明白了其偉大,盡管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唯物主義者,但這不能阻止我們去欣賞他的偉大。
《理想國》讀書報告 篇16
《理想國》是一本哲學思想與政治理想交織的煌煌巨著。無怪乎一次辯論課上,我提到這本書一個學期的時光也讀不完的時候,沈友軍老師補充說這是一輩子也讀不透的大書。它通篇充斥著哲學的智慧,飽含著政治思想的精華,這體現(xiàn)了柏拉圖畢生所追求的理想:“政治家應為哲學家,哲學家應為政治家,政治家應為哲學王”。
《理想國》一書,討論的熱點是正義哲學的問題。蘇格拉底與克法洛斯、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等智者展開了激烈的交鋒。他們先后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蘇格拉底一一進行了駁斥,并最終得出了正義的真正概念。然而文章沒有僅僅落在關于個人正義的討論上,柏拉圖其實著眼于城邦的正義。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并將這條正義原則歸結為:“每個人務必在國家里執(zhí)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或“每個人都作為一個人干他自我份內的事而不干涉別人份內的事”,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當然,柏拉圖的城邦是不是所謂的眾生平等,是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壓迫的人人平等的國度。他所謂的城邦是分等級的,也就是城邦分為統(tǒng)治者、軍人、勞動者。所謂“各守本分,各司其職”乃是統(tǒng)治者、軍人、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的意思,同時,也有和諧分工,互助合作的思想。城邦正義是柏拉圖理想國的準則,城邦沒有正義,理想國也就成為所謂的空中樓閣了;蛟S這種“各守本分,各司其職”,與此刻所提倡的人人皆平等自由是格格不入的,或許還有種專制專職的色彩。但是術業(yè)
有專攻,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窮盡所有的知識,所以只能對自我感興趣的,重點研究的領域有所成就。比如讓愛因斯坦去畫油畫,貝多芬去做發(fā)明,這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柏拉圖是如何確立“政治家就應為哲學王”的思想的呢?根據(jù)史料,柏拉圖就應是經(jīng)歷恩師之死后,感受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敗,
才得以萌發(fā)政治家就應是“哲學王”想理。在他為實現(xiàn)理想政體而游歷的12年中,在游歷塔侖它木時結識的當?shù)孛裰髡w的領袖、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主要代表阿啟泰(Archytus),則為他的“哲學王”理想,帶給了現(xiàn)實的雛形。阿啟泰本人,既是一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統(tǒng)帥,受到當?shù)厝嗣竦膿碜o和愛戴,又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是許多知識部門的先驅,個性在數(shù)學和力學方面做出了相當?shù)呢暙I。在阿啟泰的領導下,塔侖它木推行著溫和的民主政體,政治上比較穩(wěn)定,經(jīng)濟上比較發(fā)達,文化上比較進步。塔侖它木的政體和阿啟泰的為人、學識,都給柏拉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夠說,柏拉圖與阿啟泰的交往和友誼,進一步強化了他的“哲學王”的信念,堅定了柏拉圖對理想政體執(zhí)著追求的信心。政治家只有是哲學家,他才能真正意識到什么是真正的正義,如何讓國家治理的更加協(xié)調有序,如何讓人民更好的安居樂業(yè)。由哲學王統(tǒng)領的國家,是賢人治國,是德性治國,是知識專政。哲學王所肩負的職責也得到了初步確定,即建立城邦、制定法律和督導教育。一次辯論課上,楊士進談到政治家為哲學王不可取,我認為是可取,但是在現(xiàn)實的實際上卻根本上做不到。政治家為哲學家即“哲學王”,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只是一種唯美的理想。一個國度能有幾個真正好處上的純粹的哲學家,即使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那又有幾個又有真正的政治才能足以匡世救國。話又說回來,哲學家又是比較心性高傲,不能容世之濁物的,在政治的環(huán)境中能不能先生存下來,然后再加以改造又是一個問題。再者,即使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真的就能夠選舉產生得了嗎?此刻的民主狀況尚且不能讓我們滿意,何況又是推舉出一個哲學王出來,老百姓會買帳嗎?他們能夠理解嗎?理想總是美妙的,但是一到實際上就有可能大打折扣。但是一個人一個國家又不可能沒有真正追求的理想,否則小至一個人大至一個國家會失去奮進的方向。因此,一個國家只有懷揣這種夢想上路,才有可能不停滯不前,失去奮斗的航向了!
柏拉圖的《理想國》問世雖已有千載,卻仍然是人們討論的焦點。它引領了一股建立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如何更加有效治理國家的思想潮流,可謂功莫大焉!
《理想國》讀書報告 篇17
曾經(jīng)以為智者哲人如柏拉圖者,其著作勢必是艱深、睿智、充滿智慧的火花,使我如墜云端而不知所蹤。從來認為像《理想國》這樣的在西方哲學史上的輝煌巨作一定也寫得玄之又玄。如今,看著柏拉圖的《理想國》,盡管依舊無法參透《理想國》中的奧妙,也無法深入的了解它的深層次含義,因為它就像一座空中花園,必須有足夠的思想階梯才能夠爬的上去,但它帶給我的啟迪確是深遠的——盡管我只能仰望而嘆之,道聽途說而思之,片言只字而感之。其實,經(jīng)典的影響力,不在于天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于振聾發(fā)聵的論斷,而在于它給世人幽暗閉塞的觀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閃光。
公元前5世紀,雅典哲人柏拉圖以蘇格拉底的名義、以對話體的方式著述《理想國》,這是人類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統(tǒng)地探尋人類正義問題的著作。柏拉圖不僅是古希臘哲學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所謂理想國,是柏拉圖推理出的一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這個國家由立法掌權者,國家護衛(wèi)軍,普通勞動民三個階級組成。
該書的核心思想是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應該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去努力實踐,去奪取政權。政治家應該對哲學充滿向往,并不斷的追求自己在哲學上的進步,并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
理想國的宗旨是締造一個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義國家,圍繞這個宗旨,柏拉圖開篇不久就開始討論什么是正義的國家,究竟什么是正義?柏拉圖首先詢問了他周圍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人說:正義就是欠債要還。還有的人說: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柏拉圖對正義的討論,是從區(qū)分城邦正義、個人正義開始的。古希臘討論正義,都是把它視為個人的德行,屬當時普遍重視的四主德(正義、智慧、勇敢、節(jié)制)之一。
柏拉圖感到個人的德行屬于微觀世界,較為抽象,不易說明,需要借助于一種顯明的、宏觀的事物來說明。柏拉圖采取的論證方法是,以城邦來比方個人,借助于闡明城邦正義來闡明個人正義。他認為真實的正義不是表現(xiàn)為外部城邦的“各做各的事”,而是在人的自身內部“各做各的事”。
這就是說,正義的人不許可自己靈魂里的各個部分相互干涉,起別的部分的作用。他應當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達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內秩序井然,對自己友善。不正義應該就是三種部分之間的爭斗不和、相互間管閑事和相互干涉,靈魂的一個部分起而反對整個靈魂,企圖在內部取得領導地位。
在我看來,《理想國》首先開啟了對理想國家加以描述的先河。在該著中,柏拉圖本來是要論述個人正義,為了說明個人正義,用城邦正義作為鋪墊和比方,但,柏拉圖實際上用大量的篇幅去論證描述理想城邦。柏拉圖的這種證明方式給了后人一個他所始料不及的提示:除了個人正義之外,還存在著城邦正義,或者說,還存在著國家制度的正義。
后來人們在思考國家正義、法律正義的過程中,形成了許多對人類文明發(fā)生重大影響的思想成果。而我國古代沒有關于國家正義問題的思考。我國古代雖然有對個人正義的`思考,但這種思考主要涉及個人義務、行為,基本不涉及國家制度的正義問題,所以,其思考的深度遠不能同西方的正義思考相比。
傳統(tǒng)中國政治法律思想史認為,君主制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不可改變。如果沒有西方思想的引入,很可能,我們現(xiàn)在仍然生活在帝制或君主專制制度中。想到現(xiàn)今的社會,正義一直都是受人們褒揚的話題,正義的事情永遠都是被人們所稱頌的。然而什么是正義,我想很多人都是無法給出全面的解答的,或者即使給出了也是摸棱兩可,一個簡單的有思想的人都可以利用柏拉圖式的反駁推翻掉。
社會現(xiàn)象紛繁復雜,人們的思想各色各樣,在此處正義的事情,放到彼處馬上就變成了荒唐的事情,甚至是極其不正義的事情。單純的眼光去判斷事情總是片面的,多慮的思想去思考事情總是無法清晰的,生活中只能適事而行。
《理想國》讀書報告 篇18
《理想國》封面底赫然寫著“烏托邦的起源,西方哲學的濫觴”,可見《理想國》在西方哲學史中的不朽地位,可與中國的《論語》比肩,但若是比起《周易》和《道德經(jīng)》,我倒是覺得還是遜色點。
上學期在看文獻的時候,屢屢見到學者引用柏拉圖的《理想國》,心想柏拉圖的《理想國》不進去走一遭算是繞不過去了。借了之后,翻看幾頁之后,甚不在意,也就束之高閣,沒有耐心去看。因疫情耽擱半年之久,返校之后,才決定重新拾起,認真細讀,并做筆記,才算是一知半解,稍知其理想了。
柏拉圖談到靈魂有三種構成,分別是理性、欲望和激情。欲望只有在理性和激情的調節(jié)控制下才不至于毀掉一個人。同時十分強調心靈或者靈魂的高貴品質,而輕視肉體的欲望,可以說,柏拉圖是西方哲學身心二元論的“始作俑者”,這成語用的不太恰當,但是確如柏拉圖這種類似”存天理,滅人欲”以陶冶心靈或靈魂的思想在當時也許會振聾發(fā)聵,警醒世人。但是于今,我們都知道這是錯的,但仍有其意義所在。
偉大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哪怕是錯誤的論斷也會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啟發(fā)和引用。我不明白的是柏拉圖所說的激情到底是指什么,換句話說如果用另一個詞代替激情的話,會是那個詞語比較合適?是動機還是信念還是什么?我始終沒整明白。
柏拉圖有個最為經(jīng)典的穴喻論,廣為流傳。每當讀到此處,便覺得自己不就是那個洞中之人嘛,在自己狹隘認知的世界里看著自以為真的影像,就認為自己看清了世界,可是當自己勇敢的走出洞穴,見到真正的太陽和大千世界之后,方才悔悟過去的自己不過是井底之蛙,見識淺陋之極,所有過去為之斤斤計較的一切都是庸人自擾,不值一提。
而能帶領人們發(fā)生身體轉向和靈魂轉向,走出自己狹隘的認識誤區(qū),見識接近真理的真實世界的就是至善,至善就像太陽光的創(chuàng)造者,帶人導入理性、愛智和正義的光明之途。老子也講過上善,所謂上善若水,水潤萬物而不爭,而 同時,水無定形,不舍晝夜的流動,就像追求真理永無止境一般。
教育的目的不就是讓學生從可見到可知,使其發(fā)生身體和靈魂的轉向,引導學生不斷突破認知局限,追求真理和至善的智慧嗎?
其實我們每個人也都像洞中之人一樣,有時候會被自己的眼睛等感官所蒙騙,對所可見的`世界影像信以為真,以為這就是真實世界的全部,為之多情而余恨,為之計較而自擾。然而當你真的懷揣對真理和至善的追求,發(fā)生身體和靈魂的轉向,走出自己的狹隘認知,方能超脫自我,一步一步接真理至善的真實世界,方能逐漸卸掉認知枷鎖,成為瀟灑曠達和獨立思想之自由民,達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的境界,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能夠真正做到樂天知命就很不容易了。
柏拉圖提到的“哲學王”也很有意思。柏拉圖認為哲學家是無用為大用(我是個人這么認為的)看似最被人看不起的廢物,但是由于無權利之欲,德行純粹而全面發(fā)展,倘若受人愛戴,哲學家為王治理國家,那國家就會昌盛。反之,哲學家不受人愛戴,人人爭權奪利,哲學家便是這個渾濁社會中最無用的廢物,不得不隱遁山林。
柏拉圖提到的哲學家和我國古代隱士頗有幾分相似,盛世出將入相,亂世隱遁山林,以內圣外王為士人最高理想追求,學而優(yōu)則仕。
以上所提,是我讀完《理想國》感受共鳴最為強烈的內容。讀完之后,也覺得對自己的人生也有很大的啟發(fā)意義。哲學即便是形而上,就像現(xiàn)在的人工智能一樣不明覺厲,但是哲學的起興和發(fā)端不也是在愛智之人的躬身俯仰之間嘛。
最后如果讓我掩卷冥思的話,我會由衷的提起這幾個關鍵詞:平等對話、邏輯論證、類比隱喻、身心二元、靈魂轉向、可見可知、哲學為王。當然還有其他比較重要的元素,在此就不一一解釋了,當然前面所說也是個人感悟,有不對的地方,還請賜教!
在我心中,哲學家是很高級的稱謂,雖不能至,心向往之。作為一個庸人,熱愛哲學的初衷無非是讓自己不再庸人自擾,給自己的身心找一個家,一個無需庸人自擾的靈明清凈之家——一言以蔽之,熱愛哲學,是為了靈魂詩意的棲居!
《理想國》讀書報告 篇19
我想蘇格拉底也不是一個傻子,不是色拉敘馬霍斯所說的頭腦簡單看不到現(xiàn)實的人,而是認清了現(xiàn)實的黑暗之后仍心懷光明之心的智者。
1、蘇格拉底和色拉敘馬霍斯的爭論仍在繼續(xù),面對蘇格拉底的說法,色拉敘馬霍斯給予了有力的反駁:
面對蘇格拉底得出統(tǒng)治者一言一行都為了老百姓的利益的結論,色拉敘馬霍斯用現(xiàn)實中的真實情況予以了反駁,闡述了現(xiàn)實生活中不正義的事只要干的得大往往比正義更有力、更如意、更氣派,而極端不正義的統(tǒng)治者就算肆無忌憚的巧取豪奪也會被認為有福氣。
在一個缺乏正義或說在一個失序的社會中,色拉敘馬霍斯所表達的觀點是實實在在的大實話,反映著客觀存在的現(xiàn)實。正如色拉敘馬霍斯所說的,極端的不正義就是大竊國者的暴政,把別人的東西,無論是神圣的還是普通人的,是公家的還是私人的,肆無忌憚巧取豪奪,而現(xiàn)實的國家這樣的現(xiàn)象是遍地存在,特別是獨裁專制國家。人性是自私的、丑惡的,在面對利益的誘惑時很難能克制住自己那顆貪婪之心,即使你一人可以,也會被其他人的不正義所淹沒,在缺乏監(jiān)督的政權中,不正義的人更是遍地開花。政權的不正義,制度的不正義,必然造就人的不正義和社會的失序。這樣的社會必然向我們傳遞著一種信號,不正義的事只要干得大,是比正義更有力、更如意、更氣派,因為不正義的獨裁集團就是最大獲利者。
2、社會中處處無不驗證著色拉敘馬霍斯的觀點。近觀身邊朋友的一言一行即可得知,不正義比正義吃得開,且在不正義者的眼中,不正義更是值得自我炫耀而不是見不得人之事。比如,有背景的學生無需高考即可獲得名校的學位,有學生明言自己在公檢法中如何瀟灑,面無愧疚之色,社會亦無譴責傾向,而是羨慕。走進底層社會,更讓我感到不正義的人活著是很快樂、如意和氣派,而正義者未必一定如色拉敘馬霍斯所說的苦惱的人,但卻也無法逃避殘酷的現(xiàn)實,得面對一個失序社會給他們帶來的一切壓力和各種問題。底層的農民、工人、商人是一個國家和社會物質財富的生產者和推銷者,他們忙于生產、交換,無法也不必要去擔任行政上的事物,底層人民每天勞作以供養(yǎng)著上層統(tǒng)治集團,自己得到的卻是十分微薄的.收入。接下來如果統(tǒng)治集團能夠給底層人民辦好教育、治安、文化,這倒是能夠得到一個很好良性循環(huán),如此便也是正義的表現(xiàn),而現(xiàn)實生活中離這種正義狀態(tài)卻遙不可及。普通人犯了錯誤,查出來以后,不但要受懲罰,而名譽掃地,被人家認為大逆不道,而上層的統(tǒng)治集團不僅掠奪人民的錢財,剝奪人民的身體和自由,這且不會得到人民的臭罵不會被趕下臺,反而還被認為有福。這就是現(xiàn)實生活中最大最極端不正義的表現(xiàn)。這些不正義者就是把不正義之事做得足夠大,才能成為“欺盜殺人不用吃官司”的人。所以從我所處的國家和現(xiàn)實來看,色拉敘馬霍斯的觀點一點都不為過,而且正好是對號入座了。
3、人人內心住著天使和魔鬼
《水滸傳》中的高俅尚未官運騰達之際,拒絕與市井潑皮去做要吃官司之事,而一心成為一個欺盜殺人不吃官司的上層人物,如此才能放心去做歹事而不吃官司。諸多英雄好漢、諸多百姓無不對高俅恨之入骨,但又能如何呢?在一個獨裁社會,上層說的算,下層百姓也無可奈何,這也是滋生這些不正義的肥沃土壤。當一群統(tǒng)治集團掌握著一個國家至高無上的權力,權力得不到實質的監(jiān)督,統(tǒng)治集團里的成員又是一些有血有肉的會犯錯誤的人,而一旦做出不正義之事,就像從紫禁城向中華大地放出數(shù)以萬計的蝗蟲一般,危害人民。下層人民供養(yǎng)上層階級,不但沒有得到回報,反而陷入窘境,被不正義所包圍,這是極端的不正義。一個不正義的統(tǒng)治集團假如借助高科技,那這種不正義作風就像坐上了飛機一樣,高速度地擴散到國家的每一個角落,人人以不正義為光榮就此成為社會的風氣。
4、然而,即使在一個被不正義所包圍的社會,她到底還是存在著一些追求正義理想的人士。有些人你要說他一廂情愿也好,你要說他擁有一顆赤誠的心也好,他就是會用自己的行動或言行來宣揚正義,默默地與正義一起活著。
我想蘇格拉底也不是一個傻子,不是色拉敘馬霍斯所說的頭腦簡單看不到現(xiàn)實的人,而是認清了現(xiàn)實的黑暗之后仍心懷光明之心的智者。
《理想國》讀書報告 篇20
經(jīng)典的影響,不在于天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于振聾發(fā)聵論斷,而在于它給世人幽暗閉塞的觀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閃光。
他提出了一個命題,他給出了一個假設,他使得后來的思想家有了發(fā)揮的空間,也為后世提供了無數(shù)社會體制的可能性。他,就是柏拉圖!最早接觸到柏拉圖應該是在高中的政治和歷史課本了。那個時候對他的思想接觸涉及甚淺,對他關于國家政體及相關的政治探討從未涉及過。再次了解到柏拉圖是在《理想國》中,它通篇飽含哲學見解和政治思想,構造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烏托邦。
關于社會分工,柏拉圖認為城邦的公民分為三等:賦有最高理性的哲學家是神用金子做成的,他們是理想國的立法者和監(jiān)護者;賦有意志的本性,勇敢善戰(zhàn)的軍人是神用銀子做成的,他們是國家的衛(wèi)士;只有情欲的本性的生產者是神用銅和鐵做成的,他們安分守己,節(jié)制情欲,忍受勞苦,他們處于最下層,為統(tǒng)治者及其輔助者服務。他從個人、城邦兩個角度出發(fā),認為城邦應該由哲學家領導著軍人統(tǒng)治著生產者。但我們很清楚,歷史向來都不是由帝王創(chuàng)造的,是由歷史中的勞動人民群眾締結的,把生產者置于最低等級,很容易忽視其在社會歷史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國家的統(tǒng)治者應該是哲學家,這種想法在如今體現(xiàn)出不合時宜的特點,或許夸張地抬高了哲學家的地位和品質,但準確地表達了一個國家領導人應該具有的品質,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于正義,他認為城邦的正義就是“我們選拔其他的人,按其天賦安排職業(yè),棄其所短,用其所長,讓他們集中畢生精力專搞一門,精益求精,不失時機!边@是因為之所以要建立一個城邦,是因為我們每一個人不能單靠自己達到自足,我們需要許多東西。柏拉圖強調社會分工:每個人根據(jù)上天賦予的天性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而不干涉別人份內的事,對于城邦來說,即為三個等級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其實在如今社會中,這個“正義”也得到了印證:只有保證每個人做自己最擅長的'職業(yè),才能使效率達到最大化,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生產生活資料,由此促進整個國家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正義從來都不是假大空的,它體現(xiàn)在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做好自己的事,每個人都擁有一份“匠心精神”。
關于教育,《理想國》告訴我們,“最好的男人必須與最好的女人盡多結合在一起”,“兒女應該出生在父母年輕力壯的時候”。這種觀念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現(xiàn)代人的擇偶觀念和育兒觀念,是一種比較科學的觀點。《理想國》中強調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兒童階段音樂文藝教育最關緊要”,先入為主,早年接受的見解總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為了培養(yǎng)美德,兒童們最初聽到的應該是最美最善的故事。所以說,柏拉圖對兒童早期優(yōu)質教育的重視。但柏拉圖也提出,不要強迫孩子去學習,要用游戲的方法寓教于樂,在游戲中更好的了解他們每個人的天性。這讓我們思索,現(xiàn)在的應試教育是否帶給孩子過多的強迫,扼殺了大多孩童的天性。同時,他也規(guī)定了一個連貫受教育的過程,對于人生各個階段和各個方面的教育——包括幼兒、青少年、中老年的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進行了論述,反映教育應保持連續(xù)性和一貫性。這種觀念與中國古代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不謀而合。另外,關于教育柏拉圖也體現(xiàn)了男女平等的思想,他認為女性和男性一樣,也應當接受教育,不得不說在兩千多年前,這種觀念十分難得。但令人質疑的是,在理想國里,受教育者只能接受對國家有益的教育。這難免使教育淪為了國家統(tǒng)治的工具,是一種思想統(tǒng)治。教育不應該與政治扯上關系,而受教育者又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與理解在諸多有益無益的學科和知識里選擇自己所要的。
“政治家應為哲學家,哲學家應為政治家,政治家應為哲學王”,這是柏拉圖畢生的追求;個人是城邦的縮影,城邦是個人的放大,其要求公民內部高度統(tǒng)一與和諧,所以每個人在社會上的角色顯得尤為重要。而教育的政治化,也是為城邦的凈化服務的。在理想國中,所合乎正義的城邦就是實現(xiàn)了最高的善,每個人各司其職,各盡其能。而我們所知的古希臘正處于社會分裂混亂、統(tǒng)治者無知無能和人的品性的墮落的狀態(tài),柏拉圖所設想的改造公民改變城邦的方案,注定不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施行。但其哲學的智慧和政治的精華,予后人以瞻前賢。
《理想國》讀書報告 篇21
經(jīng)典的影響,不在于天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于振聾發(fā)聵論斷,而在于它給世人幽暗閉塞的觀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閃光。他提出了一個命題,他給出了一個假設,他使得后來的思想家有了發(fā)揮的空間,也為后世提供了無數(shù)社會體制的可能性。他,就是柏拉圖,它通篇飽含哲學見解和政治思想,構造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烏托邦。
關于社會分工,柏拉圖認為城邦的公民分為三等:賦有最高理性的哲學家是神用金子做成的,他們是理想國的立法者和監(jiān)護者;賦有意志的本性,勇敢善戰(zhàn)的軍人是神用銀子做成的,他們是國家的衛(wèi)士;只有情欲的本性的生產者是神用銅和鐵做成的,他們安分守己,節(jié)制情欲,忍受勞苦,他們處于最下層,為統(tǒng)治者及其輔助者服務。他從個人、城邦兩個角度出發(fā),認為城邦應該由哲學家領導著軍人統(tǒng)治著生產者。但我們很清楚,歷史向來都不是由帝王創(chuàng)造的,是由歷史中的勞動人民群眾締結的,把生產者置于最低等級,很容易忽視其在社會歷史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國家的統(tǒng)治者應該是哲學家,這種想法在如今體現(xiàn)出不合時宜的`特點,或許夸張地抬高了哲學家的地位,但準確地表達了一個國家領導人應該具有的品質,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于正義,他認為城邦的正義就是“我們選拔其他的人,按其天賦安排職業(yè),棄其所短,用其所長,讓他們集中畢生精力專搞一門,精益求精,不失時機!边@是因為之所以要建立一個城邦,是因為我們每一個人不能單靠自己達到自足,我們需要許多東西。柏拉圖強調社會分工:每個人根據(jù)上天賦予的天性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而不干涉別人份內的事,對于城邦來說,即為三個等級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其實在如今社會中,這個“正義”也得到了印證:只有保證每個人做自己最擅長的職業(yè),才能使效率達到最大化,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生產生活資料,由此促進整個國家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正義從來都不是假大空的,它體現(xiàn)在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做好自己的事,每個人都擁有一份“匠心精神”。當然在這個談及社會分工方面我的理解會非常的膚淺,因為我主要思考和發(fā)展方向并不是在社會形態(tài)上。我的目標還是教育。
關于教育,《理想國》告訴我們,“最好的男人必須與最好的女人盡多結合在一起”,“兒女應該出生在父母年輕力壯的時候”。這種觀念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現(xiàn)代人的擇偶觀念和育兒觀念,是一種比較科學的觀點!独硐雵分袕娬{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兒童階段音樂文藝教育最關緊要”,先入為主,早年接受的見解總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為了培養(yǎng)美德,兒童們最初聽到的應該是最美最善的故事。所以說,柏拉圖對兒童早期優(yōu)質教育的重視。但柏拉圖也提出,不要強迫孩子去學習,要用游戲的方法寓教于樂,在游戲中更好的了解他們每個人的天性。這與我學習的合縱應用式教育的觀念不謀而合,這也讓我們思索,現(xiàn)在的應試教育是否帶給孩子過多的強迫,扼殺了大多孩童的天性。同時,他也規(guī)定了一個連貫受教育的過程,對于人生各個階段和各個方面的教育——包括幼兒、青少年、中老年的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進行了論述,反映教育應保持連續(xù)性和一貫性。另外,柏拉圖他也認為女性和男性一樣,也應當接受教育,不得不說在兩千多年前,這種觀念十分難得。但令人質疑的是,在理想國里,受教育者只能接受對國家有益的教育。這難免使教育淪為了國家統(tǒng)治的工具,是一種思想統(tǒng)治。教育不應該與政治扯上關系,而受教育者又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與理解在諸多有益無益的學科和知識里選擇自己所要的。
講道理,這本書看的我腦殼痛,我只能簡單的去提取其中的理念,他一直在說通過明確的教育去規(guī)劃每個人成年以后的社會崗位,通過社會崗位的穩(wěn)定維持秩序建立一個理想國。以現(xiàn)在的目光來看他所描述的理想國像是一個巨大的機器。每個人都安安份份的待在自己的位置,極度穩(wěn)定卻沒有活力。我想了一下這不是儒家追求的家天下最穩(wěn)定的模式嗎。封建的最巔峰清朝都無法做到,未來更難做到,畢竟民智已開,沒人愿意生活在《美麗新世界》里面。所以說這本書就只有一個啟發(fā)作用,完完全全的形而上學?赐赀@本書就可以將目光投向務實的《矛盾論》和《實踐論》了,因為只有實踐才能出真知。
《理想國》讀書報告 篇22
《夢想國》中注重了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提倡學習音樂,藝術,文學等等,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從而使心靈更和善完美!叭说娜姘l(fā)展最本質的涵義是指人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充分、自由的發(fā)展。與科學精神相比,人文精神更能體現(xiàn)和反映人全面發(fā)展的本質內涵,是人全面發(fā)展的價值坐標和精神動力。”科學與人文的結合更利于人的發(fā)展,學生也應體驗到生活的樂趣,藝術的陶冶從而使心靈更充實完美。
《夢想國》中提出女子也應當理解教育。柏拉圖認為,必須要給女子和男子以同樣的教育,女子也要學習音樂、體操和軍事教育,因為“同樣的稟賦應當給以同樣職務”柏拉圖的這種思想打破了古代的傳統(tǒng)觀念,認為男女平等,天賦和才能相當?shù)娜司屠斫庀嗤慕逃、訓練,理解相同的職務,這就為婦女供給了學習和發(fā)展才能的機會,是很偉大的教育思想。
《夢想國》中也提出了終身教育的思想。柏拉圖將人出生到死亡的每個階段應學習的資料都做了規(guī)劃。他認為,先用五年的時間學習辯證法和體操訓練,然后用十五年的時間到“地洞”里理解考驗,積累經(jīng)驗,到五十歲以上,那些經(jīng)過了的優(yōu)秀的人還要理解最終的考驗,要求他們講靈魂的目光轉移向上方,注視照亮一切事物的光源,這時候他們會看見善的本身,用它作原型來管理國家和人民,剩下的歲月里他們用大部分時間來研究哲學,走上統(tǒng)治者的崗位。可見,人的一生是要不斷的努力學習,磨練自我,不斷理解考驗最終才會看到善,走向頂峰。柏拉圖的終身教育論讓教育不僅僅局限與學校教育時間,在人一生中的所有時間都應當不斷學習和理解教育。這種觀點此刻也越來越受到重視。1975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研究所主任達夫把終身教育理論概括為20條,使終身教育更加系統(tǒng)化和理論化。1994年,羅馬召開的首屆全球終身學習大會上,歐洲終身學習促進委員會為會議準備的報告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這讓終身學習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也更受重視。終身教育的思想,讓我們有本事自身發(fā)展,學會認知、學會生存。另外,我認為《夢想國》中也存在一些不夢想的地方。柏拉圖認為,為了使城邦一向強大,就要控制他們下一代的出生,他認為,最好的男人必須和最好的女人盡多結合在一齊,最好結合者的下一代必須培養(yǎng)成長,而最壞者的下一代則不予養(yǎng)育。他們的統(tǒng)治者首先要設計出抽簽的方法從而使優(yōu)秀的男人和優(yōu)秀的女人結合,他們?yōu)榱藞猿种卫碚咂贩N的純潔,對于優(yōu)秀的者的孩子帶到托兒所進行撫養(yǎng),竭力不讓母親認清自我的孩子,而對一般或其他人生下來有先天缺陷的孩子,他們將秘密加以處理,有關情景誰都不清楚。首先我對這種夫妻的結合方式不認同,這種結合方式對于人們并不公平,其次對于小孩的處理方式太過殘忍,生命本就是可貴的,一生下來就要被處理掉,我們沒有這樣的權利,并且這樣太過重視先天因素了,忽略了后天教育和環(huán)境影響的作用。還有,不讓親生母親照顧自我的孩子,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都缺乏親情和母愛,一個缺少愛的國家是很可怕的,并且這也違背了人的本能。柏拉圖的《夢想國》中確實蘊藏了很多閃光的智慧和思想,它對后世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夢想的國家中是存在很多夢想的東西無法實現(xiàn),可是柏拉圖同樣認為這是有價值的。就好比美麗畫中的風景人物并不真實存在,但我們不能說這幅畫的作家很糟糕,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一個國家不能在現(xiàn)實中管理得像描述的那樣好就否定這些理論。夢想國是我們的一個目標,我們盡可能實現(xiàn)。
在《夢想國》的最終,柏拉圖給大家的忠言:“靈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惡和善。讓我們永遠堅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這樣我們才能夠得到我們自我的神和愛,無論是今世活在那里還是我們死后得到報酬的時候。我們才能夠諸事順遂,無論今世在那里還是將來在我們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
讓我們在靈魂上永遠堅持一種向上的姿勢吧,隨時不忘心中的夢想國,不忘我們肩上這份神圣的使命,傾聽柏拉圖的思想,反思我們的教育,我們的國家。越來越清晰的世界,我們還需要一向追尋!
【《理想國》讀書報告】相關文章:
名著讀書報告3000字02-25
創(chuàng)意階層的崛起讀書報告02-16
簡愛讀書報告(通用19篇)04-24
關于追風箏的人的讀書報告02-08
哈姆雷特7000字英文讀書報告02-27
關于讀書報告的具體格式及要求04-23
大學生讀書報告(精選6篇)01-20
關于美的歷程的讀書報告(精選18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