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扎克葬詞》教學筆記設計
《巴爾扎克葬詞》教學筆記設計
一、課文悟讀
雨果在巴爾扎克葬禮上的致詞,是把自己對同時代的藝術大師發(fā)自內心深處的敬意,以及其逝世所引起的無比悲痛和遺憾的情感,用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獨特的沉思和感受的方式表達出來。
在這個世界上,最讓人仰慕和懷念的是那些用一生的時間、熱情和生命來表達自己對世界的愛與關懷的人,巴爾扎克就在這樣的人群中達到了從肉體到靈魂的穿越,他知道這個世界以及這個世界上的人類的病態(tài)的瘋狂,他解剖了那個時代人的靈魂,同時也為那個時代以至于后代和未來的人呈現(xiàn)了一顆痛苦而又偉大的受難的靈魂。毫無疑問,巴爾扎克是那個時代的精神之王、思想之王。雨果,作為杰出的浪漫主義文學大師,法國文壇的巨匠,他的心與巴爾扎克的心是息息相通的。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對于偉大的心靈來說,地獄之痛苦與天堂之極樂是相通的。
蓋棺論定。雨果先生在對巴爾扎克的人格作了高度評價后,又分析了巴爾扎克那“比歲月還多”的作品。那些用生命同“現(xiàn)代社會進行肉搏”而寫就的飽滿的深入靈魂的偉大作品——《人間喜劇》。
一個天才的死亡讓人扼腕嘆息。死亡對于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死亡使偉大的天才像天空的星星一樣熠熠閃耀。偉大的天才的死亡讓世人看到了人的生命可能有過的如此之大的熱情,生命可能有過的如此之重的苦難與致極的歡樂,生命可能有過的可以永垂不朽的靈魂。
所以說,雨果以真摯、深刻、充滿哲理與激情的語言表達了一位文學大師對另一位文學大師的理解。這不僅僅是對一位偉大作家、偉大思想家的高度評價與理解,也是雨果本人一生對生命的觀照和對靈魂的理解。正如阿拉貢所說,“我一直把雨果的一生看作一篇龐大的寓言故事,這篇寓言的教育意義也就是生活的教育意義”,“他不停止變化,并不是為了某種利益,而是由于他對于歷史的運行無比地敏感。這就惹起了當時的毀謗,招致迫害與放逐。但是也正因此,雨果博得世界人民的愛戴,博得不可磨滅的榮譽與超國境的光彩”。不僅如此,作為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雨果在散文方面也頗有建樹。他的散文表現(xiàn)出了一個富有正義感的偉大作家的胸懷,目光敏銳,激情澎湃,于浪漫主義的情感中蘊涵著現(xiàn)實主義的冷靜。他的大量游記作品,也展現(xiàn)出一個認真、準確、快活和用筆迅速的雨果。本文行文平緩凝重,不事雕琢,與他以往的雄辯夸張、氣勢磅礴的風格不盡相同,但與筆下時時流露出的沉重心情甚是相合。
所以說不論是巴爾扎克,還是雨果,他們都穿越了時空的隧道,進人了永恒。
不同于一般葬詞的是,本文不僅評說死者,而且闡述自己的人生觀。雨果認為,像巴爾扎克這樣的“精神統(tǒng)治者”,人民會永遠記住他。他的逝世,“不是黑夜,而是光明”,“不是結束,而是開始”,“不是虛無,而是永恒”。我們看出,整篇葬詞,給讀者的不是壓抑,不是眼淚,不是哀傷,而是悲壯與景仰。
二、亮點探究
1.在文章開頭作者為什么說“對我們來說,一切虛構都消失了”?
探究學習:重點把握“虛構”這個詞。這里可能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巴爾扎克的逝世,表明他創(chuàng)作生命的結束,他不能再給人們創(chuàng)造小說這一“虛構”世界了;二是巴爾扎克的逝世,是一件真實的事情,而不是他在虛構小說。這一句話,雨果沉痛宣告文學大師的逝世,提醒人們直面這一偉大的死亡。
2.課文第3段中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評價巴爾扎克的作品的?
探究學習:課文是從三個方面來評價的。第一,整體評價。雨果認為巴爾扎克的作品是“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書”。第二,從反映社會現(xiàn)實角度評價巴爾扎克的作品,認為它是一部歷史。雨果高度評價了巴爾扎克的偉大貢獻——這種貢獻超出文學的范圍而進入了思想、歷史和政治領域。高度的評價中,蘊涵著深刻的悼念、無限的敬仰,蘊涵著民族的自豪感和文學的自豪感。第三,從文學角度評價巴爾扎克的作品,認為它是“一部既是觀察又是想象的書”。
3.為什么說“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飽滿的,作品比歲月還多”?
探究學習:巴爾扎克利用有限的生命創(chuàng)造出反映漫長歲月的偉大作品。這是客觀評價巴爾扎克的社會作用,因而短促的生命是充實而有意義的。這一句中的“歲月”的用意:作品可以計算,而歲月卻無法計算。這樣行文是雨果對巴爾扎克的獨特評價,更是對巴爾扎克的崇高評價。
4.全文的思路及感情脈絡是什么?
探究學習:作品先是對巴爾扎克的逝世表示沉痛的悼念,“舉國哀悼他”,一個天才之死“舉國為之震驚”;進而對巴爾扎克的作品進行整體評價“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風格”;又對他的人格和他對社會的價值進行謳歌。由此而產生的情感是悲壯的,對巴爾扎克及社會的研究深刻、透徹,神情無比激越,最后表現(xiàn)出對巴爾扎克無限的景仰。一個睿智的人的神圣使命結束了,因為他經歷人世是為了受苦和凈化,他對法國社會的貢獻,足以使他升入天堂。
5.課文是如何把“”與“理”融合在一起的?
探究學習:這篇葬詞文采華麗,飽含哲理。語言高度濃縮,既詩化又富哲理,充分體現(xiàn)了文學大師的語言才華和思想深度,表達出一種由衷的哀悼、崇敬之情。作品中含蓄深沉、意義深遠的語句比比皆是,有著巨大的容量。比如說:“在我們這樣一個時代里,一個偉人的逝世,不時地使那些疑慮重重受懷疑論折磨的人對宗教產生動搖!边@句話,含蓄地高度評價了巴爾扎克作為“精神統(tǒng)治者”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另外,我們也要看到作者思想的局限——篤信宗教。再如“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這不是虛無,而是永恒”這句話,一方面表明了作者的生死觀,一方面贊頌了巴爾扎克的精神價值:自己走向永恒,激勵后人前進。
三、選題設計
巴爾扎克、莫里哀、盧梭等三位作家的作品風格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社會剖析派”的比較。
研究方法:
比較文學之比較閱讀法。
參讀書目:
(1)《高老頭》。
(2)《歐也妮·葛朗臺》。
(3)《偽君子》。
(4)《恨世者》。
(5)《無病呻吟》。
(6)《吝嗇鬼》。
(7)《懺悔錄》。
(8)《論科學與藝術》。
(9)《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10)《社會契約論》。
(11)《一千八百擔》。
(12)《樊家鋪》。
(13)《官官的補晶》。
(14)《天下太平》。
(15)《子夜》。
(16)《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
(17)《林家鋪子》。
【《巴爾扎克葬詞》教學筆記設計】相關文章: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
設計分層教學目標設計05-20